谁是唯一采访列宁并最早向国人展示的中国记者?

谁是唯一采访列宁并最早向国人展示的中国记者?,第1张

那是在1920年下半年,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为直接采访和报道世界各国大势,决定派出一批驻外记者,分赴英、美、法、德、俄诸国。父亲作为北京《晨报》的特派记者前往莫斯科。

1921年1月25日晚11时,父亲一行抵达赤色的都城莫斯科雅洛斯拉夫车站。1920年10月16日从北京火车站出发到抵达莫斯科,耗时近4个月。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东方司司长杨松会见了他们,安排了他们的食宿和工作。随后,他们会见了《真理报》的主笔美史赤略夸夫。在这期间,父亲见到了他一生的朋友郭质生,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东方司特地派郭质生来给父亲做翻译。父亲与郭质生一见如故,成为了终生的知己。郭质生和父亲讲了许多苏俄革命中的奇闻逸事,实际生活中的革命过程。父亲说,“考察从见郭质生起。”

  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1923年两人相 瞿秋白一家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瞿秋白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

  瞿独伊的母亲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的绅士门第**,当地出名的美人,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音乐,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堕落了。此时,杨之华已生下一女,便是“独伊”,意即只生你一个,可见杨之华心中的怨愤。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杨之华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起来。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然而,当杨之华感觉到两人互有好感时,内心充满矛盾。她选择回避,跑回了萧山母亲家。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瞿秋白也苦苦地思索:既然沈剑龙已经背叛了杨之华,为什么我不能去爱?既然我真心地爱她,为什么不敢表示!于是趁放暑假的机会,瞿秋白大胆来到了萧山杨家。

  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不曾想,沈剑龙竟然和瞿秋白一见如故,对瞿秋白的人品与才华十分尊敬、仰慕。面对复杂的感情问题,他们三人开始了一场奇特的“谈判”:先在杨家谈了两天,然后沈剑龙把瞿秋白、杨之华接到他家去谈,各自推心置腹,互诉衷肠,又谈了两天。最后,瞿秋白又把沈剑龙和杨之华接到常州,再谈。当时瞿家早已破落,家徒四壁,连把椅子都没有,三个人就坐在一条破棉絮上谈心。谈判结果是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同时刊登三条启事: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启事,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启事。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亲临祝贺。从此,瞿秋白和沈剑龙也成了好友,经常书信来往,写诗唱和。更有意思的是,沈剑龙送给瞿秋白一张六寸照片——沈剑龙剃光了头,身穿袈裟,手棒一束鲜花,照片上写着“鲜花献佛”四个字,意即他不配杨之华,他把她献给瞿秋白。

  有一次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瞿独伊说:“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父亲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母亲。这一爱情信物,后来伴随母亲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

  曾有人问杨之华,为何瞿秋白牺牲后不再婚,她这样回答:“再没有人比秋白对我更好了。”1955年,经过20年的努力寻找,杨之华终于在福建长汀找到了瞿秋白的骸骨,并运回北京,隆重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瞿秋白之墓”的碑铭。杨之华的心得到了安慰。她怀念、铭记着瞿秋白,直到自己生命终了。

作者:蓝胖,一个肥而不腻的70年后老男人,喜欢研究无厘头的历史,推出“民国系列”、“古代系列”、“外国系列”、“诗词故事系列”等人物、历史故事,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烩。

简-书签约作者原创文字,转载授权请联系版权经纪人,非授权谢绝转载。可以转发朋友圈哦!

有一个朋友在闹分手,家里闹的鸡飞狗跳,基本每天都是带着新伤上班、新伤叠旧伤,伤伤都是泪。

这时候谁是谁非好像也不重要呢。

这位苦命的娃央求我给出个主意,我一个没有离婚实战经验的人提不出什么高大上有指导意见可操作的方案。

但是,研究民国历史的我,对民国情侣分手的前前后后的一些情况大致了解一点。

于是决定整理出来,一起看看。

-01-

先说一个分手没有成功的,他是民国时期的胡适先生,无处不见。比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上他是主婚人,陆小曼与最后一任在一起同居,他也不爽写信希望陆小曼离开同居者,他的事比较多。

胡适这伙计做的最搞笑的是喜欢上自己老婆江冬秀的表妹曹诚英。

1923年,胡适到杭州休息一段时间,江冬秀给表妹写信希望表妹帮忙照顾自己的老公。

本来就是姑娘有意,喜欢这位有才气的帅哥,两人很快就到一起了,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曹诚英怀孕了。

胡适还不太懂自己老婆的情况,底线在哪里?回去就找老婆谈判,试探说自己要娶曹诚英,怀孕了。

对于胡太太江冬秀来说,只有丧夫,没有分手这一说。

江冬秀从厨房中拿把菜刀,说:你要娶她可以,离婚也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再自杀。

胡适整个人懵掉了,民国时的分手不是这样搞的、剧情也不是这样演的啊。

他不愧是名人,很快就分出子丑寅卯了,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

结论是:这老婆惹不起、稍有不慎就会家破人亡。

想纳妾没有成功、分手也没有成功的胡适在婚姻这条路上废掉了。

搞不定老婆,就劝曹诚英流产,曹诚英流产后去了美国,此事才告一段落。

分手失败不仅是菜刀事件,我猜还有一个原因,胡适太珍惜自己的羽毛了。

这次分手事件的另外一位女主曹诚英终身未嫁、精神上追随胡适一生。

可叹可气可恨。

如此而已。

-02-

胡适珍惜自己的羽毛,有不珍惜的。比如徐志摩。

徐志摩这位老先生的老婆是张幼仪,张幼仪家算非常牛的一个家庭,银行家族、娘家是实业派。

而徐志摩家算不上特别厉害的,至少与张幼仪家比只能算小巫。

有好日子不过的徐志摩,24岁那年爱上了林徽因,于是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这个要求。

张幼仪表示肚子里又有孩子了,不愿意离婚。

徐志摩的意见,那把孩子打掉,就可以离婚了。

张幼仪就有点崩溃了,但挺有骨气的,不打胎也可以离婚。

十分落魄的张幼仪,痛定思痛,进入学习和创业模式,她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进修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只有当一个女人一无所有时,才会一无所惧,协议书上讲定的五千元赡养费她一个子儿也没要。

回国后,张幼仪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任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

分手后的张幼仪才是人生大赢家。

-03-

办完离婚手续的徐志摩去追林徽因,人家林徽因回国嫁给了梁思成――他的老师梁启超的大儿子。

不到一年,徐志摩遇见了有夫之妇陆小曼,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画家,曾经担任过北洋政府的外交翻译。

陆小曼当时的老公是王庚,也是梁启超的弟子。

作为梁启超的两个弟子经常串门,徐志摩串门是看人家的老婆――陆小曼。

王庚是个工作狂,没有空理她。

陆小曼那段时间也觉得特别无聊,无聊的陆小曼与徐志摩玩开了,干柴烈火,两个人谈恋爱了。

徐志摩觉得陆小曼生活在无感情的婚姻中,他决定去拯救她。

徐志摩反正已经离婚了,现在要把陆小曼搞离婚才是目的,即用拯救的方式让陆小曼分手。

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请老师刘海粟安排一次座谈宴会,敞开了说,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摊牌了。

王庚知道陆小曼不爱他,但是他爱陆小曼,两个月后便对陆小曼说,如果你觉得与徐志摩在一起幸福,我们就离婚吧。

王庚被诬陷间谍罪,在监狱中签署了离婚协议,而陆小曼为了离婚把肚子里王庚和她的孩子打掉了,从此落下妇科病折腾一生。

王庚出狱后,为已经结婚了的陆小曼和徐志摩送上了祝福。

分了手的王庚,事业有成的王庚,终生未再娶。

-04-

有终身未娶的,也有分手马上找新人的。

比如胡兰成,在疯狂追求张爱玲期间,在上海的宾馆养了一个叫做小白云的歌女应英娣。

张爱玲不过是他瞄准的第四个女人而已。

但是他们还是结婚了,胡兰成把自己当成民政局工作人员,弄了张红字写了一份结婚证书。

张爱玲居然相信了,幸福的相信。

结婚后的胡兰成在去温州的路上,勾搭了高中同窗的庶母范秀美,这个新女友怀孕了,但是没有打胎的钱,胡兰成居然写信给张爱玲要她邮寄钱给他。

缺爱的张爱玲对胡兰成女朋友太多的事看不下去了,但是张爱玲特别重情义,给胡兰成写了一份诀别信。

信是这样写的: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

随信送了30万分手费,那是张爱玲新剧本的稿费。

这分手分的太高大上了,有爱的分手也能分出风尚来,亦不容易。

-05-

有分手分出风尚来的,也有恶语相交,折腾来折腾去的。

比如蒋碧薇与徐悲鸿

这一对私奔出名的情侣,最终分道扬镳,蒋碧薇有张道藩这位徐悲鸿的江湖小弟的疯狂和坚持不懈的追求、徐悲鸿在外教书看上了自己的学生孙多慈。

他们从吵架到分手坚持了18年,够折腾的吧。

1938年,徐悲鸿刊登启示:悲鸿与蒋碧薇女士因意志不合,断绝同居关系已历八年。破镜已难重圆,此后悲鸿一切与蒋女士毫不相涉。兹恐社会未尽深知。特此声明。

蒋碧薇虽与张道藩同居了,但是对此启示她表示特别气愤。

打官司。

又折腾到1945年12月1日,他们举行了隆重的离婚仪式。

离婚的筹码有点大:100万现金、100幅画、50万孩子抚养费。

徐悲鸿答应100万现金一次支付、100幅画没有那么多,只能陆续提供。

徐悲鸿的下一任妻子对这100幅画的事耿耿于怀,她认为徐悲鸿就是因为这偿还100幅画累出病的。

后来的蒋碧薇没有钱就卖徐悲鸿的画,生活过的还有模有样的。

一环套一环、一物降一物。

折腾了18年各自安好,只是徐悲鸿较他所有的女朋友们死的有点早了。

-06-

分手后活的比较短的还有一位,瞿秋白。

第一任老婆去世后4个月决定向自己女学生求婚,女学生叫做杨之华。

杨之华对瞿秋白也有意思,只是自己有老公、有孩子,心里过意不去。

瞿秋白决定与杨之华一起面对,分别在杨家进行1天的谈判、在杨之华老公沈剑龙家进行为期2天的谈判、又到自己家进行为期1天的细节商讨,前后4天时间做出了关于三个人未来的重要决定。

1924年11月27、28、29日上海《民国日报》的头版广告栏上连续三天刊登三则启事,原文如下: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把人家一家子拆散了,还得感谢,否认评价,这才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他们分手后,瞿秋白与杨之华过了10年的婚姻生活,终因革命被出卖就义牺牲。

-07-

还有一位分手分的比较彻底的就是孟小冬。

孟小冬出生于梨园世家,认识梅兰芳时才18岁,那时梅兰芳32岁,两人一起唱戏,因戏生情。

但是梅兰芳家已有2个妻子了,妻子福芝芳坚决不同意孟小冬进入梅家,梅兰芳只好在外金窝藏娇。

藏就藏吧,爱他就迁就他,不求名分,守着他。

后来,梅兰芳和孟小冬发生了裂缝,梅认为孟小冬的存在对自己事业发展不利,于是决定放弃孟小冬。

放弃的主要做法是冷落、不理。

孟小冬受此大辱,决定分手,于是在报纸上连发三天分手启示。

分手时,孟小冬对梅兰芳说,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这两条她都做到了。

分手后孟小冬拜余叔岩为老师,重出江湖,被称为冬皇,一鸣惊人。

她再嫁的男人,甩梅兰芳好几条街,就是上海一霸杜月笙。

分手只是她一生的一座必过的桥而已,走过了就是走过了,桥那边还有很多好的风景。

桥原来的那头的风景再好也是过去式了。

-08-

分手是个技术活,是个折腾的活。

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民国的名人折腾出好多名堂。

――胡适想分分不了、看似幸福实则郁闷一辈子。

――徐志摩无情分手,张幼仪痛定思痛,成为一个女强人。

――陆小曼打胎分手,如愿嫁给了徐志摩,徐志摩在飞机失事前过的非常不幸福,两人摩擦不断。

――张爱玲送给胡兰成30万分手费用,大方分手。

――瞿秋白追求女学生,三次惊世骇俗的谈判、戏剧性的结局,算是民国一个盛景。

――蒋碧薇为了分手诉求高额分手费用,折腾18年,还举办了隆重的分手仪式。

――孟小冬主动与梅兰芳分手,只能认为梅兰芳退缩和懦弱。

各有所好,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为自己谋划,以爱的名义做事情、折腾事情。

是好是坏,当事人觉得好就算好吧。

作者:蓝胖,肥而不腻的一个70年后老男人,最好的时光虚度光阴、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喜欢研究无厘头的历史。

推出“民国系列”、“古代系列”、“外国系列”、“诗词故事系列”等人物历史故事,为您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烩。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近现代史系列219,初延原创作品,请勿转载和抄袭

在我国革命 历史 上,瞿秋白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曾经出任党的最高领导,并对党的创建和组织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除了在政治上突出外,瞿秋白的爱情生活也是轰轰烈烈,他与杨之华之间的爱情也是羡煞旁人。

瞿秋白一生中有两任妻子,她们分别是王剑虹和杨之华。王剑虹是瞿秋白的首任妻子,她是重庆酉阳人,早年间,王剑虹曾在上海大学学习,因为受到新文化运动等影响,王剑虹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王剑虹与瞿秋白相识较晚,其在上海学习期间,瞿秋白正在苏联留学,1923年,年仅22岁的王剑虹和丁玲一起转入到上海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同年,瞿秋白由莫斯科回国,王剑虹有幸在南京与瞿秋白相识,经过施存统等人的撮合,瞿秋白遂与王剑虹相识相爱。

结婚后的王剑虹照料着瞿秋白的生活,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瞿、王二人结婚七个月后,王剑虹却突患肺结核一病不起,瞿秋白在百忙之中,遂不断为王剑虹寻医问药,然而,这终未能挽回王剑虹的生命,1924年,王剑虹在上海病逝,年仅24岁。

爱妻的离世,对瞿秋白打击很大,在一段时间内,瞿秋白一度变得消沉不振,后来,施存统、向警予等人来到了上海,瞿秋白经过他们的引导,才重新振作了起来。

就在瞿秋白因为爱妻的离世而变得消沉不振时,另一个女人又走到了他的身旁,她就是杨之华。

杨之华是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者,在与瞿秋白相识之前,杨之华曾嫁给沈玄庐之子沈剑龙为妻,然而,沈剑龙却是一位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杨之华随从沈剑龙来到上海之后,沈剑龙却经不住上海繁华之市的诱惑,竟到处沾花惹草,这就令杨之华非常厌恶,而恰在此时,瞿秋白丧失爱妻,杨之华有幸与瞿秋白相识,于是二人便渐生爱情火花。

瞿杨二人相识后,他们很快就冲破了封建枷锁的束缚走在了一起,当时,杨之华和沈剑龙育有一女,瞿秋白则并不在乎,他找到了沈剑龙说明来意,沈剑龙出于对瞿秋白本人的敬仰和对瞿杨二人爱情的认可,后来便与杨之华宣布离婚。

杨之华自与瞿秋白结婚后,一直陪伴瞿秋白到1935年,在此期间,他们二人也多次分离,不过,这也并没有改变他们二人之间真挚的感情。瞿秋白担任中央最高领导之时,杨之华曾任中央妇女部长,她曾与丈夫一道,共同在上海领导着革命斗争。

瞿杨二人婚后的生活非常幸福,然而,到了1935年,这种情况却完全改变了。1935年,国民党对我苏区红军游击队发动“围剿”,瞿秋白不幸被捕,同年,他英勇就义。当得知瞿秋白牺牲的噩耗后,杨之华非常伤心,后来,在组织的授意下,杨之华则被安排去苏联进行学习。

杨之华赴苏联学习长达三年,1941年,她由苏联回到了新疆,然而,其在途径迪化时,又遭新疆军阀盛世才的逮捕,直到1946年重庆和谈期间,她才被放了出来。

先是丈夫牺牲,接着又被军阀盛世才关押四年,杨之华的一生可谓坎坷,新中国成立后,杨之华又在中央的授意下主持妇女工作,其担任了女工部部长,并兼任中央监察委员。1973年10月,这位女革命家在京病逝,享年72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13067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