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歌舞种类、形式很多,各地区的名称也不相同。民间歌舞“谐”是一种以歌为主,歌舞结合的群体舞蹈,一般是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边唱边舞。民间舞蹈还有“卓”、“热巴”、“锅庄”等。“羌姆”是藏族的宗教舞蹈,表演时有鼓、钹、铜号、骨号伴奏,喇嘛颂经伴唱,气势壮观,寓意深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热巴:热巴是藏族的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弦子、锅庄、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综合表演艺术。相传为11世纪的流浪僧人米拉热巴所首创,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舞时,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作“顶鼓翻身”、“躺身蹦子”、“单腿转”等特技表演。从事这种表演的艺人也称为“热巴”。
踢踏舞:藏族踢踏舞,最初为宫庭舞。跳舞时,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踢踏舞由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奏,节奏由慢而快,达到高潮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
勒谢:勒谢是藏族的一种劳动歌舞。在劳动的同时,口中的歌与手中的工具及腿脚有节奏的动作相配合,使劳动成为边歌边舞的形式。在进行铲土、打夯、垛麦等强体力劳动时,口中的歌有很强的劳动号子味道。
藏戏:广泛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相传是15世纪初由噶举派喇嘛汤东杰布为化募修建雅鲁藏布江铁索桥资金而创。传统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记、历史事件,如《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连台演出,并穿插歌舞,演唱时,其他演员也合声帮腔。唱腔变化较多,舞蹈动作舒展。一出戏一般分三个段落:①出场仪式,藏语称为“顿”;②正戏,藏语称为“雄”;③演出结束时的祝愿形式,藏语称为“扎西”。伴奏主要用鼓、钹等。化妆、道具都根简单,过去多在广场演出。民主改革后,艺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剧目也经过改革,得到新的发展。
中国古典舞A级青年组(男子)
一等奖:
二等奖:
郭 英 解放军艺术学院
朱 晗 北京舞蹈学院
三等奖:
董华兴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张 旸 解放军艺术学院
曾 明 北京舞蹈学院
优秀表演奖:
兰 浩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张大光 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宁 斌 北京舞蹈学院
张镇新 北京舞蹈学院
鄢小强 北京舞蹈学院
洪升开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中国古典舞A级少年甲组(男子)
一等奖:
孙 科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二等奖:
苏 鹏 解放军艺术学院
孙公伟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三等奖:
杜昌盛 解放军艺术学院
万 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
刘 沫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优秀表演奖:
高泽炜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周 然 解放军艺术学院
胡 适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吴陈超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李齐伟 广东舞蹈学校
单思涵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王 帅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赵梓宁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中国古典舞B级青年组(男子)
一等奖:
杨 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二等奖:
高雪洋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王 苗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三等奖:
泮克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韩 涛 广西艺术学院舞蹈系
周智辉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优秀表演奖:
张大策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宁江涛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宫 臣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崔振波 广西艺术学院舞蹈系
唐文鹤 南京艺术学院
肖泽朦 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
李 杰 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
中国民族民间舞A级青年组(男子)
一等奖:
玉米提 解放军艺术学院
二等奖:
武 帅 北京舞蹈学院
唐 寅 北京舞蹈学院
三等奖:
汪 阳 北京舞蹈学院
艾尼江 解放军艺术学院
周格特力加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优秀表演奖:
黄云松 北京舞蹈学院
黄 天 北京舞蹈学院
张 磊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李 涵 北京舞蹈学院
沙呷俊楠 北京舞蹈学院
池咚咚 北京舞蹈学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