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5-9月,而北欧最佳的旅游方式就是邮轮旅游了,不仅可以邮轮北欧的四国,还可以游览波罗的海沿岸国家。
有人说,如果没有去过挪威,你就不知道什么是人间天堂。那么提到北欧,你会想到什么呢?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峡湾美景,安徒生童话,还是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高福利,高收入的区域的生活到底 是什么样子的?
在挑选了很久之后,我和家人终于在今年的5月初踏上了帝王公主的北欧之旅。至于为什么会选择邮轮来游北欧,请容我以后再表。先来看看我这次旅行中那些迷人的北欧风光。我们是5月12号从北京坐芬航的飞机到达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开始了我们14天的北欧之旅。
选择哥本哈根作为此行的首站,因为这里是北欧最大的城市,我们在这里过夜,有从容的时间好好欣赏这个联合国人居署评出的“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最佳设计城市”。
在新港的阳光下喝杯啤酒或者咖啡,你的脚步一定会慢下来,会有一刹那的恍惚,我们是否穿越到了几百年前。
丹麦以设计称雄于世,路边的小店里能淘出设计的精品。
就连Tivoli公园里最著名的餐厅也不仅因为菜品美味,更能再品尝美味的同时欣赏餐厅的建筑设计,餐具审计,一刀一叉皆为精品。
游览完哥本哈根,我们的帝王公主来接我们了,看看我们的公主号是不是也像北欧人一样体型高大?十四万吨级的豪华邮轮,将迎接3,500位客人一起起航。各位看官,船上的各种高大上的享受也请容我以后再表,我急于展现给各位沿途的美景。
邮轮从哥本哈根傍晚起航,第二天一早,我们已经停靠在挪威的首都奥斯陆了。这就是邮轮旅行的神奇,完全感受不到路上的奔波,我们熟睡的时候,已经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奥斯陆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为古老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它坐落在奥斯陆峡湾北端的山丘上,面对大海,背靠山峦。
来到奥斯陆,一定要去看两位闻名于世的艺术家的作品,一个是蒙克的绘画,这位大师的画作《呐喊》在2012年以12亿美金的拍卖价惊动了整个世界。还有一位是他的挚友,也是他的情敌的雕塑家维格兰的雕塑公园。
这么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曾主办过1952年的冬季奥运会,跳雪是当地人们最热门的运动,我们怎么能错过参观一下世界上最高的跳雪台的机会呢?
这里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坐进模拟仓模拟跳雪。
参观跳雪台,沿途的山上美景一定让你难忘,就连挪威国王还在这山上有度假圣地呢。这里我一定要跟大家推荐一下我们中午用餐的餐厅,它在一家酒店里,自助餐非常美味,甜点更是一流。最让我难忘的是它窗外的风景,可以看尽奥斯陆港的美景,远眺雪山,近看湖泊,这里是绝对的看得见风景的餐厅。
结束一天的游览,我们的脑子里还都是奥斯陆的美景,身体却已经累了,那就快回到我们的公主邮轮上,好好洗一个热水澡,然后美美的享用我们的香槟和晚餐吧。如果吃完饭意犹未尽,那就购物,SPA,运动,跟朋友去酒吧或是去赌场碰碰运气。不过千万别太累,明天还有更精彩的地方在等待我们。
早上睁开眼睛,我们已经到了瑞典的第二大城市歌德堡,提到歌德堡,有人可能不是很熟悉,可是提到VOLOV汽车,相信无人不晓。没错,这里就是VOLVO的总部所在地。歌德堡是一个不大的城市,这里跟大家推荐我们乘坐的运河游。因为这座城市的主要风光都在运河两岸,而且从运河上看风景,又别有一番滋味。
告别歌德堡,起航。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旅行已经到了第四天,乘坐邮轮旅行,它自会把你带向下一个目的地,岸上观光也已经安排好,完全不用你每天操心做下一站的攻略。时间仿佛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脚步。
第四天的目的是我非常期待的德国首都柏林。以前旅行的时候去过德国南部的许多地方,却因为陆上旅行要来柏林就很绕路而放弃了这一站。但是柏林,这座二战名城,那么多的历史,怎么能够放弃呢?这次终于补上了这个遗憾。
除了游览风光以外,柏林还是此行中购物的一个好去处,北欧物价比较贵,但是德国的物价很有吸引力,特别是今年以后欧元贬值,对我们中国人出来旅行购物真是个好事情。柏林的百货业非常发达,H&M,ZARA的价钱比国内更便宜,设计也更多样。还有就ROMOVA的箱子,双立人的刀具,价钱大约只有国内的一半,怎么能错过这个机会呢?大家一通买呀。:-)
接连游览了四天,大家都有点儿疲惫,第五天居然是帝王公主号的海上航行日。多体贴的安排,我们可以睡个大大的懒觉,然后叫个免费的ROOM SERVICES,学英国人在床上吃早餐。:-)然后在船上好好休息,找朋友去喝咖啡聊天,打牌,去中庭看表演,去学跳舞,去健身房运动,去SPA,又或者那本书在阳台上看着大海发呆。至于吃饭吗,恐怕是只剩下担心自己胃小了。
经过了一天的调整,我们又都满血复活,因为我们第六天会到此行最美的古城,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塔林意为“丹麦地堡”,是由丹麦人在十三世纪开始修建的,现在的古城完全保持着原貌,古城里百分之八十的建筑都是原有的建筑。就是说当我们踩着脚下的鹅卵石路经过一座座小店,登上城墙眺望一下古城的全景, 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几百年前的建筑里穿越。这里的餐厅服务员都穿着民族服装,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个个眉清目秀,真是个令人难忘的小城啊。
就在大家还都意犹未尽的谈论着塔林的魅力的时候,我们的公主已经在第七天的早晨停靠在这次旅行中最让人期待的城市--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港口。我的朋友听说我去了圣彼得堡的时候无不惊讶:"你不是去北欧吗?怎么还能去俄罗斯呢?“对呀,这也是我们选择乘坐邮轮来游北欧的重大原因之一,圣彼得堡虽然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但是它就在波罗的海沿岸啊。坐邮轮来这里比起俄罗斯的陆地游会节省很多时间和成本,因为即使从莫斯科来这里也要坐一夜的火车啊。更为重要的是,坐邮轮来圣彼得堡不用另外准备俄罗斯签证,他们给邮轮的客人额外的优惠政策,免签。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自彼得大帝1712年在这里建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这里一直是俄罗斯的首都。现在圣彼得堡仍然称人们称为俄罗斯的科学、文化艺术和首都。圣彼得堡不仅对俄罗斯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也是欧洲主要文化中心之一。这里的博物馆有两百多座,里面所藏的真品让人叹为观止。涅瓦河静静的流淌着,宽阔的水面让人分不清这是河水,海水还是湖泊。涅瓦河两岸的建筑多建自18、19世纪,建筑风格既收到西欧文艺复兴的影响,又有俄罗斯特色,雄伟壮观。走在滨河路上,或者乘汽艇游览涅瓦河,我忽然感觉这座城市非常的像巴黎,而比巴黎又多了几分北方的宽阔。而圣彼得堡人自己叫这里俄罗斯的威尼斯,因为整座城市有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穿过,超过400座桥,每条桥都是一道风景线。
说到圣彼得堡的建筑,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罗斯古典建筑群和名胜古迹比比皆是, 冬宫与皇宫广场、夏花园与夏宫、圣伊萨克大教堂.....诶呀大家还是看片儿吧。
九天清晨,我们的公主再次停下了她的脚步,我们到了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我们到达赫尔辛基的时候,天空飘着细雨,天气有些阴冷。北欧是全世界的避暑胜地,最好的旅行季节在每年的5-9月。对于来自北京的我来说,这里是洗肺的最佳场所。
赫尔辛基是一座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花园城,森林与城市建筑交相呼应,让我艳羡不已。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参观了当地的波尔沃古镇,看看跟中国的古镇有啥不同?
虽然我们是那样不舍,旅行还是进入了尾声,我们在第十天的清晨抵达了北欧四国最有一国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北欧这四个国家的首都走下了,我个人的感觉瑞典最发达,斯德哥尔摩也最漂亮。斯德哥尔摩从十三世纪起就是瑞典的经济文化中心,从没受到过战争的破坏,一切都保持的那么完好。
前面卖了半天关子,到底为什么选择帝王公主邮轮来游北欧呢? 我可是做了功课才决定的。
首先是从经济上来考虑的,众所周知,北欧是一个高收入,同时也高消费的地区。在瑞典,即使是在城里面随便乘个公交车,也要5欧元,如果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如果早出票,短程机票也许可以抢到相对便宜的,但是即使是从市区到机场,单程公共交通都会超过30欧,打车就更别想了。那么有人要说了,坐火车吧,我没有太过细致的了解,但根据别人的介绍,火车的费用并不比乘飞机划算。那么说道住宿和吃饭,跟国内比就更贵,在哥本哈根两人找个最简单的小餐馆吃饭,也要大约人民币400块,如果在斯德哥尔摩吃个中国菜,大约会要1000块人民币的样子。这样算下来如果是选择陆地旅游,恐怕我们只能省吃俭用,实在影响品质,那为什么不花差不多的钱去享受全程的五星级服务呢?这样算下来,邮轮旅游就很划算了。
第二个原因是时间。第一次来一次北欧,总会想多看一些地方,但是假期又只有那么长,对于我来说两周的假期已经是极限了,再长恐怕要被炒鱿鱼了。我这次在北欧游览了4国的首都,加上柏林,哥德堡,塔林和圣彼得堡,一共游览了八个城市,如果选择陆地旅游,那么我必须要拿出时间来在城与城之间穿梭,即使两个城市的距离只有两个小时飞机的路程,加上去机场和机场等候时间,也至少要花掉半天时间,更何况航班时间还不一定合适呢。那么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在12天走完这么的地方。而选择邮轮就一切都变得可能,而且从容。船都会在傍晚游客玩累了回船休息的时候开船,在游客的睡梦中到达下一个目的地。帝王公主的日程安排非常的合理,在第五天大家玩累的时候会有一天海上航行日,让大家在船上充分休息,享受船上的设施及美食。而对于大的城市,比如圣彼得堡,因为可以参观的东西非常多,它又会选择在这里停靠两天时间,有充分的时间给大家去岸上观光。
第三个原因是品质。我以前在美国和欧洲都选择过陆上的旅游方式,每天换一个城市,每天睡觉的时候连行李都不敢拆开,因为知道明天一早天还没亮就会被叫上大巴,拉往下一个城市。现在的印象只有疲累,每天在大巴上睡也睡不醒,到了一个景点被叫下来拍拍照片,往往回来都忘了这是哪里。而选择自驾游呢,我觉得最好是不太远的区域,而且功课做足,把所有的酒店全部BOOK好,做好攻略,每一站之间最长不超过300公里,不然也只剩下疲于奔命了。而选择邮轮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了,船上吃的住的玩的,只会比五星级酒店好,欧洲五星级酒店啥品质,常去的童鞋一定很清楚,跟我们亚洲的五星级酒店没得比的。但是邮轮则完全可以媲美,而且品质更优。不用做任何攻略,岸上观光都是邮轮公司的精选,每个城市至少会有5-6条岸上观光线路供你选择,有游览的,有品尝美食的,有去钓鱼的,不管你的兴趣点在哪,相信总会找到一款适合你的。对于我这样第一次来北欧的,每个地方的第一个岸上观光线路就是“The BEST Of XXX”,中文是“最好的XXX”,这个线路会把这个地方的精粹排成一条观光线路,最适合初来者。而且每天的船报会定期送到房间,里面详细介绍了每个景点的历史和情况,哪里还用费劲巴拉的做攻略呢? 把做攻略的时间用来在阳台上晒晒太阳,发发呆吧。
第四个原因是来自邮轮本身的吸引力。这是一座19层高的五星级大酒店,同时承载着3500名客人和超过1500名的工作人员,但你完全感觉不到拥挤。自助餐从早晨的6点一直供应到24点,正餐厅,酒吧,咖啡厅,PIZZA BAR, 冰激凌BAR,无论你何时回到船上,还是留在船上享受,美食是随时随地可享用的。更不要如果你运气好,还可以预定到300万美金打造的,超值享受的主厨晚宴餐席,或是只花20美金就可以享用的帝王蟹宴。这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是多么重要啊。帝王公主号的房间也经过的扩展,不仅面积加大,而且在迷你套房 房间还配有两台大屏幕液晶电视,**频道居然有中文字幕的节目,我就是在船上看到了之前错过的《模拟游戏》。至于船上的游乐节目更是数不胜数,除了每晚在剧院的专业演出外,船上还会组织各种活动,活动预报会刊登在每天的船报上,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挑选。如果你是运动达人,超大的专业健身房、甲板上的篮球场、模拟高尔夫、环形跑道一定可以满足你。我认为选择了邮轮之旅,是让我们在享受目的地美景外又多了一重享受,所以性价比绝不是一般的陆地游可以比拟的。
W格罗皮乌斯,
密斯凡德罗,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 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 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 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 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 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 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
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
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
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
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
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
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
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
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
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
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
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
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
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
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
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
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
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
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
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
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
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
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
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
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
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
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
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
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
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
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
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
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
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
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
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
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
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
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
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
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
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
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 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
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
“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
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
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
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
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
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
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
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
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
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
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
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
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
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建筑师:J伍重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
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
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
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
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丹麦建筑师J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
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
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
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
久,耗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1973年)
建筑师:山琦实
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占地约65公顷,它是一项耗资7亿美元,由六幢建筑组成的建筑
群,包括一座海关大楼,一座饭店,两座专供重要的政府贸易机构使用以及国际商品展
览用的九层大楼和两座主要建筑——高4115米的110层塔楼。两座大楼都是方柱形体,
外形完全一样。每边宽635米,每幢塔楼面积达466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
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
力,在普通风力下,楼顶摆幅为25厘米,实测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个世界贸易
中心有5万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达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
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
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7年)
建筑师:R罗杰斯和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法郎,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设有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整个建筑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根本不像
我们常见的博物馆,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厂。这座艺术文化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R
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用的
结构和设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观念,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出和颂扬,6层楼的
钢结构、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通风管道都悬挂在立面上,并涂上大红大绿的色彩。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建筑师:贝聿铭
对贝聿铭而言,国家美术馆的扩建,不是在基地上创造一幢单纯的建筑物,基地受
条件限制,与原有馆舍的配合,在华盛顿的地位、建筑计划的需求等,这些都是艰巨的
挑战。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
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
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
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
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
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
及四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
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开幕时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
他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
海伊美术馆,美国亚特兰大(1983年)
建筑师:R迈耶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轮廓
生动。R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有一扇
形中庭,内部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中国(1985年)
建筑师:N福斯特
这是英国建筑师N福斯特的作品。大楼外形上显著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成为立面
的主角。大楼底部完全开敞,自动扶梯从二楼伸下来,人员即由扶梯往上进入大楼,楼
内空间也尽量开通。这座大楼处处显示现代技术的成就,属于“高技派”建筑风格,这
种建筑虽然不另加装饰,但实际造价相当昂贵。
伦敦劳埃德大厦,英国(1979~1986年)
建筑师:R罗杰斯事务所
擅长以外露结构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风格的理查德·罗杰斯是当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这座位于伦敦的劳埃德总部大厦包括一个12层、
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建筑师考虑
到公司的持续扩展和建筑的分期扩建的可能,在设计中有意将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
要管线,以及结构部分均暴露在建筑 。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曾令众多的建筑师
感到惊讶。它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并使建筑物具有持续
“生长”的可能。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1988年)
建筑师:贝聿铭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
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
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354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
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
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
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
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建筑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
时6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
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
筑面积为12860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
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
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
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
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
高点。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筑师:安藤忠雄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
人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
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
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
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这是安藤忠雄所谓的对自然进行抽象化作业。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筑师:F盖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由地方投资兴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经营并提供展品,
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博物馆。这是建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术馆。
该馆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位于勒维翁河滨。主要部分的体形弯扭复杂,难以名状。
博物馆造型由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内部采用钢结构,外表用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饰面,钛
板总面积2787万平方米。造型的独特是建筑师F盖里近几年个人风格的继续;也是古
根海姆负责人的愿望,他们希望这幢建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的标致。
F盖里在设计过程中得助于航空设计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它使F盖里的构思如虎添
翼。在总体布局中也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艺术包装思想,但这次的“包装”范围远远大于
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馆仍然是规整的。为利于布置展品,首层基座部分也是相对比
较规整的。动态徒劳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厅和四周的辅助用房,变化的形态向上逐渐收缩。
博物馆建在水边,与城市立交桥形成有机的组合,这种嵌人城市肌里的构思也为造型独
特的博物馆增添了一些理论依据。
香港新国际机场,中国(1998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