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歌有哪些?

唐朝的诗歌有哪些?,第1张

唐朝诗歌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初唐诗歌

王昌龄《从军行》唐建国后的近百年期间,习惯上称为初唐。这一时期齐梁诗风逐渐改变,新的诗歌形式正在形成,为盛唐诗歌百花争妍局面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初唐诗坛歌功颂德的宫廷诗势力很大,诗歌创作处在陈隋余光返照之下,御用才人学士如虞世南、上官仪、宋之问、浓佺期等,大量制作点缀升平、应制颂圣、艳情唱酬之作。“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踏上诗坛,才初步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扩大了题材的内容,由宫廷走向市井,开启了一代新风,促使诗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王勃擅长五律、五绝和乐府诗,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仅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更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反赠别诗的俗套,使人耳目一新。
杨炯的边塞诗《从军行》,描写了边塞的苍凉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为国立功的壮志。卢照邻善于写长篇七言歌行,《长安古意》反映了长安的风气和盛况,对上层权贵骄奢*逸的腐朽生活给予了深刻的揭露。骆宾王的五律《在狱咏蝉》,借咏蝉以抒发世道艰险、高洁受冤的深切感慨,技艺高超,不同凡响。总之,四杰的创作奠定了五律的基础,发展了七言歌行,不仅给唐代诗坛带来了生气,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为以后唐诗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沈佺期、宋之问原系武则天的御用文人,他们的大部分诗歌都是宫廷应酬之作。沈、宋对诗歌的贡献,主要是在声律方面,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五、七言律诗形式得以定型,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这在诗歌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子昂是唐代诗歌的卓越革新者,他在唐代诗坛上首先竖起了诗歌革新的大旗,主张继承建安、正始时期诗歌的现实内容和雄健风格,用以抵制和扫荡齐梁以来的浮靡习气,这样以复古为革新,从理论上端正了唐诗发展的方向。他的创作实践,也体现了其文学主张,显示了创新的实绩,代表作《感遇诗》38首风格遒劲,寄托深邃,或讥刺时政,或倾诉理想,或抒发孤愤,绝无浮艳气息。 《登幽州台歌》伤时感事,吊古悲今,思绪万端,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怀才不遇知识分子的遭遇,成为千古绝唱。在他的作品里,齐梁华靡的诗风已经廓清,所以韩愈指出:“国朝盛文章,子昂始商蹈。”(《荐士》)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

盛唐诗歌

李白身上浓缩了唐代诗歌的精神特质盛唐指的是开元、天宝这一时期,历时50多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士大夫满怀希望,情绪乐观,游宦从军,极为活跃。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阔了诗人们的眼界和胸怀。众多著名诗人同时出现使诗歌创作大放异彩,形成唐诗的鼎盛时期。盛唐诗歌的内容异常丰富,其中边塞战争和田园山水题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少诗人往往有一段边地从军的生活经历,他们描写边塞的雄奇景象,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抒发爱国主义的豪情,反映征战生活的艰苦,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守兵将帅的骄奢腐败,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领域,加强了现实性。这类诗人中,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王之涣最为知名,他们的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采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的形式。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
高适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岑参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的差异,其诗作又有明显的差异:“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祯《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王昌龄在当时有“诗家天子”之称,除边塞诗外,宫怨、送别诗也写得很好。他又是七绝圣手,能以精粹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意味深长。
盛唐时期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的诗人不少,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等,其中以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王维的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渭城曲》、《山居秋暝》等,这些都是“诗中有画”的山水诗,显示了这一诗派在唐代的重大发展。仅仅把王维说成是“山水诗人”是不全面的,他还有不少其他题材的篇章,如《陇西行》状边防的紧急,《老将行》鸣慷慨不平、表爱国热忱,《观猎》写边塞壮观、将军豪兴,《相思》抒送别、相思情意,都无不内容健康,艺术精湛,堪称名作。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色彩清淡,意境深幽,独具特色,备受人们广泛传诵。
标志着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伟大的粮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不仅是唐代诗歌的高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李白现存诗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其名篇多半成于安史之乱前,亦有一部分作于变乱发生后,其中有对黑暗政治的深刻揭露,有对叛乱势力的严厉斥责,有对民生疾苦的真实反映,有对拯物济世的宏伟抱负的抒写,有对个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有对爱情和友谊的讴歌,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唐王朝由全盛向衰败转折期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心理。
安史之乱前的代表作品有《长干行》、《蜀道难》、《子夜吴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将进酒》、《远别离》、《北风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安史之乱后的代表作品有《古风•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的诗歌,内容博大精深,感情一泻千里,理想主义、叛逆精神和英雄气概构成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善于运用豪迈、热烈、夸张的语言,借神话传说而极力驰骋幻想,创造出壮丽奇谲的意境和巨大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放浪纵恣的独特艺术风格。总之,李白极大地开阔了诗歌的美学境界,发展了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及其表现艺术,登上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光辉顶点。
徐燕孙《兵车行》据杜甫同题诗意而做较李白稍晚,以诗歌反映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社会现实的,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李白的诗歌主要是安史之乱酝酿时期的写照,而杜甫的作品则为动乱时代的“诗史”。安史之乱前,杜甫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揭露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政治的腐败、剥削压迫的深重,并深刻地表露了自己对时局的隐忧。安史之乱后,他饱经离乱之苦,又写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后来在逃难和流浪中,又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岁晏行》等佳作。杜甫的诗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对受迫害者寄予了深挚同情,成为后来白居易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先声。他善于把时事政治和个人身世遭遇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生活场景的典型概括,又有主观情感的浓烈发抒,熔理、事、情于一炉,包孕深闳,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在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民歌,两汉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这一现实主义的传统却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扬,直至初唐陈子昂横扫齐梁诗风,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略有起色。总结并发扬中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这一伟大历史任务,是由杜甫来完成的,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杜甫诗歌历来被称为“诗史”,它们确实是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杜甫和李白是唐代诗坛上两颗最灿烂的巨星,他们的创作实践为文学事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诗歌

《暮江吟》白居易所作,属于“杂律诗”中唐时期指从代宗大历六年到文宗太和末年的60多年。中唐前期,元结、顾况等人继承了杜甫的批判精神,写了一些现实主义诗篇。元结主张诗歌要发挥“救世劝俗”的社会作用,达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的政治目的,这正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先声,他的《悯荒诗》、《贫妇词》、《舂陵行》等篇都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刘长卿和韦应物沿着王维、孟浩然的道路,在中唐以山水诗见称。刘长卿长于近体,五言犹多,被誉为“五言长城”。韦应物的诗风格清新,长于五言,七言绝句有创新,如《滁州西涧》只几笔便点染出一幅境界清幽的风景画。李益则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传统,歌咏戎旅生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氵韦}、夏侯审、李端十人,被称为“大历十才子”,他们的诗歌内容贫乏,但技巧比较圆熟,其中钱起、卢纶、韩翃稍有点名气。唐诗经过了一段低潮之后,出现了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领导的新乐府运动,把唐诗创作推向新的高潮,使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其中包括《新乐府》50《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
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观刈麦》、《重赋》、《杜陵叟》、《卖炭翁》、《缭绫》、《轻肥》、《歌舞》等,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苦力勤,直气凛然。白居易的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著名,这两首长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加以绘声绘色的铺排描写,多方面的气氛烘托以及流转和谐的韵律声调,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成就。杂律诗在白居易诗作中数量最多,其中有价值有是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西湖留别》、《暮江吟》等,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生意盎然的境界,历来脍炙人口。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作,还总结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惟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这一系列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对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有张籍、王建、元稹、李绅等。张、王乐府成就最高,元稹在新乐府运动中所起的作用较大,李绅的《悯农》二首是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历代传诵的佳作。
韩愈、孟郊是中唐另一流派的著名诗人,他们对现实不满,对人民表示同情,写诗的遣词、布局上花了不少功夫。韩愈的诗雄健美操、壮丽而散文化,《八月十王夜赠张功曹》、《山石》、《调张籍》都是名篇。孟郊的诗造意深远,风格奇警,一曲《游子吟》,感动万人心。刘禹锡才力雄健,有“诗豪”之称,他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等诗语言生动,风格清新,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唐以新面貌出现,李贺是突出代表,他一生以诗为业,为了作诗,呕尽心血。他想象丰富,构思奇巧,遣词命意新颖独到,《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致酒行》、《雁门太守行》等名篇,形成一种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晚唐诗歌

杜牧《秋夕》晚唐时期指文宗开成初年到唐朝灭亡的70年,这一时期唐王朝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了,反映在诗篇里,感伤颓废的情调和藻饰繁缛的风气逐渐增浓。晚唐前期的代表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很有艺术才华,是晚唐的大家。无题诗是他的独创,他借香草美人以寄托感慨,但主要内容是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的痛苦。这些无题诗表现了诗人在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生活追求中的复杂感情和细致心理活动,深情绵邈,微婉蕴籍,情景迷离,辞藻瑰丽,闪烁着迷人的光采,能扣动读者的心弦。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是写在礼法限制下恋爱不得自由的心灵悲剧,千百年来特别引人动情,主要是因为它蕴含的情感细腻而深沉。
杜牧的诗歌往往流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也有的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过华清宫》、《江南春》、《赤壁》、《泊秦淮》等七绝,情调爽朗,辞采华丽,寓意隽永,备受后人赞赏。七律也有不少名篇,《早雁》用比兴托物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他的写景诗如《长安秋望》、《山行》、《观涛》等都是难得的上品,至今传诵不衰。杜牧作诗“不务奇丽,不涉习俗”,在华艳纤巧的晚唐诗风中,能够保持明朗俊爽的独特艺术风格。
与李商隐齐名的还有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时称“温李”。其五、七言古诗师法李贺,或寄吊古兴亡之慨,或写边塞荒寒之风物,或述田家务农之劳苦,颇含悲凉之意。《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到黄巢起义前后,较能反映当时尖锐社会矛盾的,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等诗人。皮日休的《橡媪叹》、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聂夷中的《咏田家》、陆龟蒙的《村夜》二篇等,都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战乱所造成的巨大灾难,语言通俗易懂,有较高的思想性。
晚唐后期40多年间,唐诗日渐衰落,出现了一些沉湎于歌舞声色或隐遁于山水田园的诗人,如韦庄、司空图。韦庄的《古离别》、《台城》在艺术上较有成就,却流露出浓厚的凄惋感伤的末世情调。司空图的诗则主要是写山水隐逸的闲情,内容单薄,有形式主义倾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325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