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现实主义?狄德罗,这位在美学上,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伟大人物提出,现实主义的美学体系,建立在“真”“善”“美”统一的理论之上。艺术中的美相当于现实中的“真”。很多人心里会有一个疑问,文学,艺术大多不是脱胎于现实吗?哪还有什么文学能不归于现实主义呢,真的恐怕是寥寥无几了。我在这里稍稍比较一下,就能知道了。同时期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之作--《巴黎圣母院》。书中,敲钟人极度的面貌丑陋,却又内心善良。比斯风流倜傥,内心卑鄙自私,高贵与卑贱、美与丑、外形与内心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巴黎市区,那个军警很难进入的乞丐王国。最后加西莫多拥抱爱斯梅拉达而死等等等等。离奇的情节,戏剧化的手法。伟大的人性,永不磨灭的热情。我们再来看看《包法利夫人》,一个生在卢昂郊区的农民女儿,在修道院长大,嫁给了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乡村医生,渴望贵族的生活渴望到几乎发疯。我相信那个时代的法国人,听类似的故事能听到不止一百个。《巴黎圣母院》依然脱胎于现实,和现实主义有了根本的不同。现实主义,恨不得把一类普通人的特质集中到那么一个人身上,更别说让一个人极端成很丑很善良。现实主义推崇从从特殊到一般,不会去放大特殊之处。
我来归纳一下现实主义的特点。
现实主义,他们不会打着谁的旗号,或站在谁的旗帜下面,现实主义讲求真实客观的再现社会。虽然同样是源于现实,但现实主义不是雕塑,不是油画,它是现实的镜子。忠实的作为旁观者,真实,客观的再现,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本义。有人要说,镜子一样的文学不就成了照搬现实吗?那么请容许我“狡辩”一下,现实主义仍然需要在书中重新构建一个社会,但是别忘了,镜中所成的只是一个“虚像”。除了客观再现,现实主义还有一个理论,本质和普通—典型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描绘现象,却触及了本质,描写的是个体,却能推广到整个社会。用普通作为可以代表这一类的典型。当典型论和客观再现结合起来,当现实主义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讲述出人或者社会最本质最普遍的矛盾,你会感觉这样的故事并没有多大的奇特之处,但不同于你周遭生活的是,你猛然发现现实主义文学正发掘着你身边看似不经意或者已经惊雷滚滚的事物的本质。让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和他们的民族正面临着什么,我相信这也是马克思为什么如此推崇《拉摩的侄儿》原因。当然,这又涉及了现实主义的第三个特点,历史意义。但或许,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福楼拜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作品究竟会带来什么。真实感带给所有人的认同感,让人们愿意从书中,并在扩展到书以外的现实,去找寻答案。典型论,这种虽然表面上不及启蒙文学,浪漫主义的露骨宣示,他们不刻意去宣扬什么,只是典型的去归纳改扩,实际上却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富于揭露性的手法。
答:什么是浪漫主义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曾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好的!反之,我,总觉得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绘它。”乔治?桑的这段话表明她在创作上所遵循的是与现实主义不同的创作方法,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主义,就是按照作家认为生活应当有的样式来反映生活,因而总是理想地描写对象或者描写理想化的对象。
由于要反映“人类所应当有的”生活,浪漫义义作家的主观情感就特别强烈,爱憎异常分明;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浪漫主义作家经常借助于热烈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用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描绘色彩斑斓的理想世界。
浪漫主义由于理想性质的不同,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理想,是与社会发展的趋向,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一致的,因而能够激励人们改造现实,增强人们的斗争意志。高尔基说:应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可以美化人性,克服兽性,提高人的自尊心。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西游记》,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我国这类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消极浪漫主义的理想,反映的是没落阶级对现实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敌视。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总是美化和怀恋已经消逝了的社会生活与制度,妄想历史能够按照他们的愿望倒退,因而思想悲观,情绪悲哀,作品内容表现为怀旧,逃避现实,或者陷入神秘主义。在艺术上则是格调低沉,色彩灰暗,往往蒙上一层迷离恍惚、虚无缥缈的纱幕。十九世纪英国的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古已有之。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却形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僧侣主义的斗争相当激烈,主张“天赋人权”,要求“个性解放”,表现在文学上,就是反对古典主义,提倡革新创造。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欧那尼》上演时,轰动法国文坛,从此战胜了古典主义,确立了浪漫主义作品的地位。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得到了肯定与提倡,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