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世界小提琴名曲欣赏

求世界小提琴名曲欣赏,第1张

小提琴表现力非常强,所以小提琴名曲可以说非常之多,数不胜数。。。。。。。。。。。。。。。01 如歌的行板 柴科夫斯基 02 柔板 阿尔比诺尼 03 西西里舞曲 帕拉蒂斯 04 柔板 马尔切洛 05 小步舞曲 博凯里尼 06 旋律 鲁宾斯坦 07 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 08 无词歌 门德尔松 09 幽默曲 德沃夏克 10 圣母颂 莫扎特 11 夜曲 德沃夏克 12 广板 亨德尔 13 小夜曲 海顿 14 庄板 本达 15 A大调圆舞曲 德沃夏克 CD 2 01 爱的忧伤 克莱斯勒 02 圣母颂 舒伯特 03 圆舞曲 勃拉姆斯 04 爱的眼睛 德沃夏克 05 圆舞曲 德沃夏克 06 爱的问候 埃尔加 07 卡门间奏曲 比才 08 浪漫曲 贝多芬 09 浪漫曲 柴科夫斯基 10 浪漫曲 安东·鲁宾斯坦 11 回忆 德尔德拉 12 浪漫曲 舒曼 13 浪漫曲 贝多芬。。。。。。。。。。。。。。。。。。。01 Massenet:Meditation

马斯涅:《毒泰伊思》沉思曲

02 Mendelssohn:Vionlin Concerto In E Minor-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热情的快板

03 Drdla:Souvenir

德特拉:纪念曲

04 Vivaldi:The Four Seasons Violin Concerto-Spring

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春

05 Mozart:Violin Concerto No3-Allegro

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快板

06 Paganini:Violin Concerto No1-Adagio Affettuoso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富有表情的柔板

07 Brahms:Violin Concerto In D-Allegro Giocoso

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华丽的回旋曲,欢快、活泼的快板

08 Tchaikovsky: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Andante Cantabile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如歌的快板

09 Bach JS:Violin Concerto No1-Allegro Assai

巴赫: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稍快板

10 Beethoven:Romanc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o1 In G Major Op40

贝多芬:第一号小提琴浪漫曲

01 梦幻曲 舒曼曲

02 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曲

03 幽默曲 德沃夏克曲

04 旋律 格鲁克曲

05 西班牙舞曲 格拉纳多斯-克莱斯勒曲

06 快乐的露丝玛琳 克莱斯勒曲

07 爱的忧伤 克莱斯勒曲

第二片

01 查尔达什 蒙第曲

02 沉思 马斯涅曲

03 春之歌 门德尔松曲

04 e小调奏鸣曲 帕格尼尼曲

05 短歌 拉夫曲

06 旋律 鲁宾斯坦曲

07 蜜蜂 舒伯特曲

08 浪漫曲 舒曼-克莱斯勒曲

09 玛祖卡 维尼雅夫斯基曲

1 渔舟唱晚 古曲;黎国荃改编

2 二泉映月 华彦钧原曲;丁芷诺何占豪编曲

3 短歌 沙梅曲

4 夏夜 杨善乐曲

5 恩情 陈钢曲

6 丰收渔歌 李自立曲;洪必慈配伴奏

7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瞿希贤原曲;刘自立编曲

8 欢聚 尹德本曲;蒋泓配伴奏

9 苏北之春 杜兆植曲

10 新春乐 茅沅曲

11 摇篮曲 贺绿汀曲

12 新疆之春 耀中曲

13 牧歌 沙汉昆曲

14 翻身的牧童 彭家榥曲

15 春城序曲 马汝明曲

16 舞曲 靳延平曲

17 西皮韵 京剧海港选段;丁芷诺改编

18 高原随想曲 王志杰曲

19 抒情曲 秦咏诚曲

。。。。。。。。。。。。。。。。。。。。。。。演奏学习每首曲子之前,先把这首曲子的CD或音频听听,看着谱子,跟着CD唱音符,把正确的节拍和音准牢牢记在脑子里面,有了前面的基础,开始用小提琴学习演奏就容易多了,平时要训练小提琴基本功,可以把小提琴指板音位表和五线谱对照起来练习各调子的音阶,做到快速准确,,就可以演奏自己喜欢的乐曲,要了解自己的技巧能力,不要去演奏那些你技巧根本达不到的音乐,其实演奏小提琴是需要很好的基本功的,只要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例如小提琴音阶达到闪电的速度,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遨游在音乐世界里面。。。。。

希望喜欢古典的朋友喜欢

克鲁伦河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总时刻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不管你是不是爱乐之人,总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它。歌曲、电视节目、广告、广播、互联网、游戏、演出等,在各个方面都难免有它的存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然而,在这林林总总的音乐世界中,古典音乐作为整个西方艺术文化的瑰宝,时至今日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活跃着。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有这样的困惑:这首曲子真熟悉,是谁写的呢?咦,这首曲子来自哪部作品里呢?唉,叫什么名字呢?怎么在嘴边,就是叫不出来呀。

如果你也一样,常常会有这些“困惑”的话,那么本文应该会对你大有帮助。但光是看以下的这些曲名、作曲者和作品出处可能还不一定能使你与“困惑”你的那首曲子对应上,所以我建议最好还是在网上搜索一下,听一下,加深印象。

好了废话少说,言归正传,下面将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每级曲目不等,共100多首(我想应该够了吧),列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那些耳熟却不能详的经典。

说明:一级的曲子,听到后最容易说出名字,十级的曲子,听到后最不容易说出名字,但每首曲目都很耳熟,肯定不止一次地听到过(或是原曲的改编,重新演绎等)。当然,如果你能准确地说出等级越高的曲目,也说明你对古典音乐越了解。

一级(入门1级):

(1)《蓝色多瑙河》—约翰斯特劳斯J 著名的圆舞曲之王的传世名作。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倒数第二首曲目。 (我想这首曲子不会有朋友没听过吧)

(2) 《卡门》(序曲)选自歌剧《卡门》—比才 比才不是个作曲天才。但当他写《卡门》时,他是。 (序曲的“斗牛士进行曲”已经早就深入人心了,说实话,在考虑和多瑙河谁排第一的时候,着实头疼了一把)

(3) 《四季》(“春”乐章、“冬”乐章)—维瓦尔蒂 作为全世界版本最多的古典名作(据说有6000多个版本),当然是百听不厌的。 (早期的各种庆典中,背景音乐几乎都被它包了)

(4) 《拉德斯基进行曲》—约翰斯特劳斯S 老爹的最后杀手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雷打不动的最后压轴曲,作为圆舞曲之王的爸爸,没有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当然说不过去。(经常响起在各类颁奖典礼、节庆晚会的结尾,台上乱成一锅粥时)

(5)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贝多芬 我想几乎世上所有人一生中都听过的交响曲片段就是它了吧。(开头那段命运的敲门声,是个人都耳熟吧)

(6)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问:他一共谱写了21首匈牙利舞曲,为什么单单第五号为大众所钟爱呢? 答:因为它太朗朗上口了 (两分多种的小曲,不想记住,也难呀)

(7) 《小步舞曲》—巴赫 嗦,哆唻咪发嗦哆哆~~~ 快乐的小步随着旋律就荡漾了起来。不过巴赫可不止这首小步舞曲哟,多了去了(很多电脑教学软件的背景音乐,尤其金山公司的“开天辟地学电脑”)

(8) 《今夜无人入睡》选自歌剧《图兰朵》—普契尼 这首第三幕开头卡拉夫王子的咏叹调被认为是男高音的试金石,所以我们的耳朵也跟着试了N遍。(青歌赛里,美声组里一晚上能唱四、五次。唉,怎么就不能换个曲目呢?)

(9) 《天鹅湖(配乐)》选自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一幕结束音乐 —柴可夫斯基 估计大多数人一听到音乐,就能脱口而出吧 (不过准确的出处可不是那么容易哦)

(10) 《婚礼进行曲》选自戏剧《仲夏夜之梦》配乐 第10首 —门德尔松 这首曲子想必结过婚的人都听过吧 (这首是在婚礼开头放的,还有一首婚礼进行曲是结尾放的)

(11) 《哈里路亚》选自清唱剧《弥赛亚》—亨德尔 啊,哈里路亚,哈里路亚~~~ 小时候可能谁都这么唱过吧 (反正我是从小学一年级就怎么胡乱唱了)

(12) 《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贝多芬 偶然间发现小学的音乐教材,翻看目录,居然发现当时就有欣赏“欢乐颂”的内容了 (不愧是乐圣啊)

(13) 《小夜曲》—舒伯特 没有什么好说的,都听过的

(14) 《土耳其进行曲》选自《A大调 钢琴奏鸣曲》(OP531)第三乐章 —莫扎特 估计到现在这条为止,才开始进入正题,前面的都是热身运动 (知道“土耳其进行曲”的不少,但知道该曲是出自这首钢琴奏名曲的,就不多了)

(15) 《g小调 四十号交响曲》(第一乐章)—莫扎特 对于这首交响曲的开头部分,我想几乎所有人也都能哼唱吧 (去听听SHE的“不想长大”吧)

(16) 《献给爱丽丝》钢琴独奏小曲 —贝多芬 如果这首曲子都没有听过,那后面的大多都没有听过了 (早已无从考证贝多芬指的那个“爱丽丝”是谁了……)

(17) 《圣母颂》—巴赫 & 古诺 可能大多数人都听过,也大概知道吧,但你清楚吗:钢琴伴奏部分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C大调前奏曲》;主旋律则是浪漫派的音乐家古诺后来添加上去的 (再配上上天主教的圣母祷文词,Perfect!!)

(18) 《#c小调 钢琴奏鸣曲OP14 “月光”》—贝多芬 乐圣最知名的奏鸣曲了,可谓家喻户晓啊 (记得我高中时,上午最后一节课上完,铃声就是“月光”,每天都能听一遍

(19) 《E大调 练习曲“离别曲”OP10》第三首 —肖邦 听到次数也很多了,充满了肖邦对波兰的无限深情,感人至深 (传记性的纪录片中十有八九有它,因为总要回顾主人公在祖国的岁月,这时候出现这首,Hit the point!)

(20) 《f小调 音乐的瞬间》选自《音乐瞬间》第三首 —舒伯特 即兴创作的才能,可不是每个作曲家都有的 (幼儿钢琴曲集中必有的曲子,确实十分的可爱)

(21) 《降D大调 圆舞曲“小狗”OP64》第三首 —肖邦 最充满活力的小品,肖邦最为世人熟知的作品 (听着小曲,头脑中会自然浮现小狗在嬉戏玩闹的场景)

(22) 《四小天鹅舞曲》选自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第八首 —柴可夫斯基 曲目一响起就知道了,不过名字叫“四小天鹅”

二级(入门2级)

(1)《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选自歌剧《卡门》著名唱段 —比才 《卡门》绝对是比才的最高水准了,全剧平均14分钟就能出现脍炙人口的片段 (听过这首的不比“序曲”少,但名字毕竟比序曲难说一点嘛)

(2)《降E大调 夜曲 OP9》第二首 —肖邦 作为“钢琴诗人”,最浪漫的“夜曲”是肯定少不的了。但是一共21首夜曲,哪首最有名呢? (呵呵,我敢说周董在“十一月的肖邦”里主打歌中唱到的‘弹着肖邦的夜曲’就是指的这首)

(3)《女人善变》选自歌剧《弄臣》著名唱段 —威尔第 对应于女高音的《哈巴涅拉舞曲》,这首男高音的著名唱段也是世人皆知的 (只要是男高音的演唱会,几乎少不了这首小曲的)

(4)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四乐章)—莫扎特 实际上我最喜欢的是第二乐章,但谁叫第一乐章从一开始就能牢牢抓住大众的心呢? (一般人都能大致哼唱出第一乐章的大部分,不得不佩服小莫啊o(∩_∩)o…)

(5) 《博伊伦之歌》—卡尔奥尔夫 从巴伐利亚州贝内迪先特博伊伦修道院中发现的一本13世纪的诗集所谱写成的舞台作品《凯旋三部曲》,出名的是这第一部 (很多电视台,转播拳击比赛之前,几乎必放的音乐,尤其CCTV-5)

(6) 《谐谑曲》—巴赫 可能任何一个初学长笛的人,最迫不及待的想演绎的一首曲子了吧 (难度不高的轻松、诙谐、活泼的小曲,一听就乐了)

(7) 《阿拉贡舞曲》选自歌剧《卡门》—比才 比才就是牛啊,只写了一部经典,但却是经典中的经典 (这是该剧的第三只入围曲子了,最后再选一个吧)

(8) 《爱之梦 第三首》钢琴独奏曲 —李斯特 作为钢琴之王,被世人演奏得最多的曲目了

(9) 《鳟鱼》和《鳟鱼五重奏》—舒伯特 小学的音乐课上,多数人都学过这首可爱的歌曲吧 (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的舒伯特还不止这首呢)

(10) 《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第七首 —舒曼 是不是一听上这首曲子,就会忍不住闭上双眼,回忆起童年了呢? (浪漫派的典型,柔美、细致的东西)

(11) 《女武神的骑行》选自歌剧四部曲《尼伯龙根的指环》之 第二部《女武神》第三幕音乐 —瓦格纳 男孩子们小时后只要打过8位机的话,那么我敢说这绝对是最早听过的古典名曲了 (现在的出现场合太多了,已经记不清具体是那里了)

(12) 《饮酒歌》选自歌剧《茶花女》著名唱段 —威尔第 可能是中国歌唱家最早填上中文演唱的歌剧唱段吧 (反正各个演出、晚会已经演过太多次了,现在反而不长演了)

(13) 《降A大调 波罗乃兹舞曲“英雄”OP53》—肖邦 演奏得最多的波罗乃兹舞曲了,肖邦的“英雄”

(14) 《花之圆舞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柴可夫斯基 在芭蕾舞音乐方面,没有人是老柴的对手

(15) 《春之声圆舞曲》—约翰斯特劳斯J 仅次于蓝色多瑙河的名作,不陌生吧

三级(初级)

(1) 《D大调卡农与吉格》—帕赫贝尔 一首作曲年代都难以考证了的杰作,迷人的作品

(2) 《e小调 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第二、四乐章)—德沃夏克 如此细腻,感人的巨作,怎么能忘记呢? (歌曲“恋故乡”的原曲就是第二乐章的主题)

(3) 《圣母颂》—舒伯特 相比上面巴赫与古诺跨时空的完美合作,这首确实知名度要低一些,可也还是很熟悉的 (总共有三首名叫“圣母颂”的歌曲,已经介绍了两首了)

(4) 《斗牛士之歌》选自歌剧《卡门》—比才 像这样的经典片段还能选出至少十首,所以就此打住吧 (明白为什么说比才在写卡门时是天才了吧:全剧几乎没有不精彩的地方)

(5) 《波莱罗》—拉威尔 作为古典音乐史上前无古人的作品,不同乐器的反复轮奏不但没有令人厌烦,反而耐人寻味 (喜欢看花样滑冰的朋友,最熟悉不过了)

(6) 《乡村骑士(间奏曲)》选自歌剧《乡村骑士》—玛斯卡尼 绝对算是播放频率高的乐曲了,因为它实在太美了,悲壮的美 (因为作曲家是意大利人吧,总感觉有股大海的情怀在里面)

(7) 《啊,我亲爱的爸爸》咏叹调选自歌剧《贾尼斯基基》—普契尼 歌剧已经不演了,但就留下了这么一首咏叹调 (所有女高音都唱过的,电视剧配乐的热门选曲)

(8)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巴赫 最初是巴赫的管风琴版,后来又被改编为管弦乐版、钢琴版,还被理查德 克莱德曼广为传播 (只要听到厚重的管风琴,就知道了……)

(9) 《摇篮曲》—勃拉姆斯 也是一首被改编成了几乎想得到的所有形式的经典啊

(10) 《皇帝圆舞曲》—约翰斯特劳斯J 又一首脍炙人口的圆舞曲 (圆舞曲听多了会上瘾的)

(11) 《军队进行曲》选自钢琴联弹曲《军队进行曲》第一首 —舒伯特 不用说了,从曲名就知道在什么场合下最容易听到它了 (几乎所有军乐团排练的第一只曲子)

(12) 《降b小调 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开头的部分,在很多节目,系列片中以屡试不爽了 (最伟大的钢协,真正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13) 《大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伊达》第二幕第二场拉达梅斯凯旋而归的音乐 —威尔第 现在这首曲子已被改编成管弦乐了,变成了大型运动会,进场仪式或开幕式的专用音乐了

(14) 《行星》组曲 第四乐章 木星 —霍尔斯特 同上面一样,“木星”的开头部分,已经变成很多嘉宾、选手上场时那十几秒钟的专用音乐了;当然还少不了中段的抒情部分

(15) 《Diva’s Dance》选自歌剧《拉美默的露希亚》第二幕开头 —唐尼采蒂 大多数人知道这首变态的花腔女高音都是通过《第五元素》吧,而这首原曲便是露西亚发疯后的唱段 (该歌剧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歌剧,女高音的噩梦,现在这首“第五元素”版的在各种场合已经放滥了,尤其常出现在惊险的杂技表演BGM中)

(16) 《闲聊波尔卡》—约翰斯特劳斯J 再来首著名的波尔卡吧 (国内的爱乐乐团往往是演绎的带合唱版本,当然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叽叽喳喳波尔卡”)

(17) 《茉莉花》中国民歌选自歌剧《图兰朵》—普契尼 13亿国人皆知的民歌,为什么在这里说呢?因为这是西方音乐史上最早出现中国元素的地方 (还要感谢普契尼为传播中国民歌所作的贡献呐)

(18) 《降G大调 幽默曲》(第七首)--德沃夏克 多么美的旋律啊,不愧具有卓越的旋律性天赋的作曲家 (爱玩“劲乐团”的朋友,必定弹过)

四级(中级)

(1) 《天鹅》选自《动物狂欢节》—圣-桑 该组曲中以其他动物名字命名的曲子视乎被人们遗忘了一样,只记得天鹅了 (记录片,讲述类节目BGM的“常客”)

(2) 《沉思曲》选自歌剧《戴伊斯》间奏曲—马斯奈 至今该曲已有8个版本了,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 (也是记录片中尤其主人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时,此曲出现概率极高,十分符合原剧的剧情)

(3) 《乘着歌声的翅膀》艺术歌曲—门德尔松 难得的一首入围的艺术歌曲,还要感谢海涅的抒情诗。女子合唱团体的心爱之作 (看看CCTV音乐频道的推广广告吧,用的就是它)

(4) 《G弦上的咏叹调》—巴赫 这首曲子实在优美,但是确实不容易想起姓谁名谁

(5) 《c小调 钢琴奏鸣曲OP8 “悲怆”》第二、三乐章—贝多芬 第二乐章的主题已经被如今的轻音乐乐团完美的通俗化了,至于第三乐章嘛,音乐响起,就自然知道了

(6) 《钟》钢琴独奏曲—李斯特 本是模仿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可是此改编的钢琴曲却比“原版”更为人熟知 (模仿时钟的感觉,技巧要求十分高呢)

(7) 《婚礼进行曲》选自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 混声大合唱 —瓦格纳 这就是另外一首婚礼进行曲了 (一般是结婚典礼中,新郎新娘步入神圣时刻响起)

(8) 《鸽子》—伊拉迪埃尔 你能想象得出这首风靡世界的小曲是一位西班牙人写的吗? (编辑这首完全是拿来主义,不过作者确实是处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人)

(9) 《春之歌》选自《无歌词 钢琴曲集》—门德尔松 不仅是钢琴独奏曲,也被改编得“面目全非”了,深受世人喜爱

(10) 《#c小调 即兴曲“幻想”》—肖邦 唉,大师的遗作,都是传世经典呐 (难度极大的幻想即兴曲,很可能是回光返照的杰作)

(11) 《晴朗的一天》咏叹调选自歌剧《蝴蝶夫人》第二幕 —普契尼 全剧最著名的一个选段,女高音必唱的

(12)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第二乐章 —罗德里戈 出名的就是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各种版本的演奏不计其数 (阿兰胡埃斯是一个地名,现在已成为西班牙著名的风景名胜)

五级(高级)

(1) 《Jazz Suit》第二号 —肖斯塔科维奇 此曲是本人较为喜爱的一首,就放在五级的第一位吧 (不到四分钟的音乐,出现在许多**、电视里,已经不计其数了)

(2) 《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 —斯美塔那 爱国情怀如此之浓,怎能不令人陶醉 (某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三位女歌手还联袂演唱了由它改编的一组歌曲呢)

(3) 《加沃特舞曲》—戈塞克 唉,这首曲子没有人没听过(9999%的人听过),可戈塞克却只有这首小品曲留给人们记住他了 (在法国交响曲历史上他可是鼻祖啊,创作了60几部交响曲,20几部歌剧,牛啊! 可为什么他没有“火”呢?)

(4) 《F大调 第二小提琴浪漫曲》—贝多芬 短小而精致的浪漫曲,谁说贝多芬只有阳刚不屈的斗争精神呢? (第一主题最为我们所熟知了)

(5) 《C大调 大提琴协奏曲OP1》第三乐章—海顿 老实说,该协奏曲还是算海顿有名的作品了,不过世人好像最喜欢它的第三乐章 v )

(6) 《飞吧,我的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选自歌剧《纳布科》著名唱段 —威尔第 作为一首著名的反侵略歌曲,当然经久不衰哦 (本部歌剧也是威尔第的成名之作)

(7) 《降E大调 华丽大圆舞曲 OP18》—肖邦

(8)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泰雷加 可能要数最经典的古典吉他曲了 (此人被誉为吉他史上的“肖邦”,可见其浪漫派曲风的浓郁)

(9) 《冰凉的小手》咏叹调选自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第一幕 —普契尼

六级(初等爱乐)

(1) 《溜冰圆舞曲》—瓦尔德退费尔 小时候打过8位机的游戏,这个只能看见背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的在南极的冰面上走呀走的,背景音乐就是它了 (不觉得很贴切的配乐吗?小企鹅也是在溜冰嘛)

(2) 《第一交响曲》(序曲)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关峡 好容易来了个国人的作品,确实不错,气势恢宏 (“激情燃烧的岁月”连续剧配乐,各种跟主旋律有关的报告会、颁奖仪式背景音乐)

(3) 《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主题开始时音乐 选自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罗西尼 就这么十几秒的音乐主题,却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4) 《阿莱城姑娘》戏剧配乐组曲 —比才 没听过吗? 马上找来听吧,马上你就会爱上它。 (都被《卡门》的光环掩盖了,终于来了首别的)

(5) 《刀马舞曲》管弦乐曲选自芭蕾舞剧《加雅涅》—哈恰图良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哈恰图良这个名子,这首曲子就是出自他之手。 (典型的舞曲)

(6)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 其中用弦乐描写彼得神情的部分最为出名

七级(中等爱乐)

(1) 《天堂与地狱》序曲 选自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奥芬巴赫 名字听起来很陌生的,但是我敢说几乎都看过“汇源”果汁的这个广告,几年前广告打疯了。 (来来,我们都是水果,果果~果果~果果……)

(2) 《众望吾生》选自《康塔塔第147号》—巴赫 背景音乐已被许多跨界歌手采用,翻唱、演奏过N多回了。 (巴赫少有的较为通俗的宗教音乐,你是教徒的话,就肯定“能详”啦 ^_^)

(3) 《培尔金特》诗剧配乐(第一组曲1、4段) —格里格 不要说没有听过,只是不知道叫什么。

八级(高等爱乐)

(1) 《鲜花二重唱》选自歌剧《蝴蝶夫人》—普契尼 一直在想,为什么空拍的“鸟瞰新XXX”等节目中,要选用这首二重唱的作品呢? (搞也懂不懂,反正就是它了)

(2) 《春节序曲》选自《春节组曲》—李焕之 听到这首,应该能够猜到名字,因为总在每年的春节放的 (可是作曲者,出处就不知道咯)

(3) 《贼鹊》(序曲)第二主题 选自歌剧《贼鹊》—罗西尼 确实相对来说难了点,不过音乐一点不陌生啊 (很多表演哑剧的背景音乐就是它了,反复的放,因为歌剧本身也是一部喜歌剧啊)¬

(4) 《b小调 大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德沃夏克 能有一首大提琴的曲目实属不易,感谢德沃夏克丰富的旋律性创意吧 (第三乐章的主题肯定听过,但是就是想不起在哪儿了)

(5) 《威风凛凛进行曲》第一首 —埃尔加

(6) 《为艺术,为爱情》咏叹调选自歌剧《托斯卡》—普契尼

(7) 《柔板》—巴伯 原为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后被改编为管弦乐,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一举成名,如今很多电视、**中的配乐都能找到它 (十分浪漫的曲子,柔美得足以让人沉醉)

九级(乐迷)

(1) 《威廉退尔》(序曲)第四乐章 选自歌剧《威廉退尔》—罗西尼 一首十分典型的,能哼唱,却不能说出名字的曲子 (古典爱好者也要想一下的)

(2) 《帕凡舞曲》—加布里埃尔弗雷 仅仅是该曲区区不到50秒钟的动听部分,就能入围,不简单呐

(3) 《波罗维茨姑娘的舞蹈》选自歌剧《伊戈尔王》第二幕开始时 伊戈尔王被俘—鲍罗丁 这首曲子相信很多人不但听过,而且其出现的场合也颇为多样的 (喜欢日本动漫的朋友九成也都听过,好好想想是哪部大作里使用了该曲呢?)

(4) 《A大调小步舞曲》选自《E大调弦乐五重奏曲》 第三乐章—波凯里尼 听到曲子就能说出曲名的已经不错了,能知道作家名和出处,不是乐迷是什么? (开头部分的乐句真是传世的经典呐)

(5) 《巡逻兵进行曲》—米查姆 不用怀疑了,绝对听过,而且还能准确的哼出来,就是不知到姓谁名谁 (惭愧,我也不知道)

(6) 《蒙泰欧与凯普莱特》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第二部 第一乐章 —普罗科菲耶夫

十级(发烧乐迷)

(1) 《那么我将远走他乡》选自歌剧《瓦雷》 第一幕中的著名唱段 —卡塔拉尼 在一般的拼盘音乐会中如果有女高音唱段的话,大多都会选它了 (现在也频频出现在很多**配乐中)

(2) 《轻骑兵》(序曲)选自轻歌剧《轻骑兵》—苏佩 名字很陌生,知道出处人,实属乐迷哦 (不过该曲还是很熟悉的,乐曲中段部分一处,大多听众便豁然开朗,现在已被改编为管乐合奏曲了)

(3) 《少女的祈祷》—芭达捷芙斯卡 如果能很快的知道该曲,那么你一定是一个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很有心的善于学习的人 (终于来了个女的,留下这么个极其简单却又“不朽”的东东,只是不明白她为什么24岁就挂了哇)

(4) 《e小调 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柴可夫斯基 绝对想不起这首曲子出自这里面:往往是谐谑曲的第三乐章,在这里变成了圆舞曲 (许多爱情**,尤其是好莱坞黄金十年期间的,可能都用过,不经意间听了N次)

(5) 《蓝色狂想曲》—格什温 有乐迷可能会说,怎么把这首曲子放在这里呀?对乐迷来说太简单了嘛。对,但是不要忘了,这首曲子不是整首都经常听见呀。(只是其中一个段落而已,但是就那段最“值钱”了,仔细听听看吧,找出是哪一段)

(6)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理查斯特劳斯 难倒不是很难,关键是它这个极像绕口令的名字 (都是尼采惹的祸。隆重典礼晚会什么的,进行到高潮时,表达一种雄伟的壮丽场面,开启了一个新纪元等感情)

(7) 《小夜曲》(又名“飞吧,小夜曲”)—托斯蒂 不是很出名的人写的一首流传甚广的歌曲

(8) 博基上校进行曲 —奥尔福德 听了就知道的,都叫不出名,哑剧最爱使用它的吹口哨部分

(9) 《哦,苏珊娜》—福斯特 这首歌曲,我相信各位都听过,也都跟着唱过

(10) 《杜鹃圆舞曲》—约纳森 同样的,几乎都听过现代改编版的乐曲,可原始版本和作者似乎无人记住了

社会主义好

雅尼•神秘园•班得瑞•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全集

感恩的心

  门德尔松

  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23 - 1847114)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年出生于汉堡一个犹太家庭。祖父是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父亲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费利克斯在养尊处优又有文化修养的环境中成长。他的母亲是钢琴家,他的钢琴启蒙课就是母亲教的。姐姐范尼·卡西里(1805-1847)也是一位在钢琴和作曲方面的可造之材,而且是费利克斯珍贵的挚友。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十四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0岁时他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去世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来宣传巴赫的作品。这是1829年,演出地点为柏林歌唱学院。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为巴赫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年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这是他十次英国之行的第一次。在苏格兰度假后,以《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和《苏格兰交响曲》(no3,A小调)表现他的观感,虽然这两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访问意大利时才动笔写作的在罗马与柏辽兹邂逅,并开始酝酿《意大利交响曲》(no4,A大调)。下一个主要停留点是巴黎(1831-1832),在那里与李斯特和肖邦相遇。1833年返回德国,完成《意大利交响曲》并在杜塞尔多夫就任音乐总监。1835年成为莱比锡著名的布业大厅音乐会的指挥。1837年与出身于法国胡格诺教派家庭的塞西尔·让莱诺结婚。1842年与舒曼等人一起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又设法再度访问英国,在1846年的伯明翰音乐节上指挥他的清唱剧《以利亚》,取得辉煌成功。此时他的健康已是每况愈下,次年他心爱的姐姐病故,给他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他的死亡。他于六个月后去世。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飘渺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的才华得到了玛利·比戈(在巴黎)、路德维希·贝格尔、莫舍莱斯等钢琴老师和策尔特(1817年在柏林教他作曲)的鼓励。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的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创作的《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都是著名的作品。

  门德尔松最早的"成熟"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和《赫布里底群岛》(1830-1832)展现出他的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旋律风格,标志着标题性或描写性音乐会序曲创作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后来的作品中他的视野大为扩展(交响曲、协奏曲、清唱剧、合唱音乐、室内乐、钢琴曲、管风琴奏鸣曲、歌曲),但在"技巧"或表情方面却未见有多大的进展。他的很多音乐作品所共有的精练、美妙与和声上的规规矩矩在《以利亚》的伯明翰首演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为维多利亚中期的音乐趣味定下了规范。但是他也大胆探索,那首被低估了的《宗教改革交响曲》(no5,D小调)中不同寻常的结构和瓦格纳风格的先兆就证明了这一点。钢琴独奏《无词歌》是一些精致的小品,柔媚之极,以致使人无法一首又一首地连续聆听,但其中充满令人悦意的创新。他为《马太受难曲》所作的那次著名的演出大大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而自从他指挥布业大厅乐队后,他的盛名开始蒸蒸日上;管弦乐演奏也因他的指挥而确立了新标准。

  主要作品有:

  (1) 乐队:

  五部交响曲(第二为交响康塔塔《颂赞歌》,作于1840年,第三为《苏格兰交响曲》,作于1842年,第四为《意大利交响曲》,作于1833年,第五为《宗教改革交响曲》,作于1830年);

  序曲有:《仲夏夜之梦》(1826)、《赫布里底群岛》(1830-1832,又名《苏格尔山洞》)、《平静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1828)、《美丽的梅露西娜传奇》(1833)和《吕伊·布拉斯》(1839);

  钢琴协奏曲有G小调(1831)、D小调 (1837);

  小提琴协奏曲(1844)。

  (2) 合唱作品:

  清唱剧有:《圣保罗》(1834-1836)、《以利亚》(1846-1847)、《耶稣基督》(未完成,1847);

  交响康塔塔《颂赞歌》(1840,有人称之为第二交响曲);九首诗篇歌;九首经文歌。

  (3) 戏剧音乐:

  歌剧有:《卡马秋的婚礼》(1825)、《儿子与陌路人》(1829)、《洛雷利》(未完成,1847);戏剧配乐有《安提戈涅》 (1841)、《第一个瓦尔普吉斯之夜》(1831,1842)、《仲夏夜之梦》(1843)、《阿塔利亚》(1843-1845)、《俄狄浦斯在科洛纳斯》(1845)

  (4) 室内乐:六首弦乐四重奏;三首钢琴四重奏(1822-1825);两首弦乐五重奏(1831,1845);弦乐六重奏(1824);弦乐八重奏 (1825);两首三重奏(D小调,1839;C小调,1845);小提琴奏鸣曲,两首大提琴奏鸣曲(1838,1843)。

  (5) 钢琴:《升F小调随想曲》(1825);《E小调回旋随想曲》;六首前奏与赋格(1832-1837);六集《无词歌》。

  (6) 管风琴:三首前奏曲与赋格(1833-1837);六首奏鸣曲(1839-1844)。

  (7) 歌曲与主调合唱曲:十套钢琴伴奏的歌曲;十一套主调合唱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16725htm

  安东·德沃夏克

  安东·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1841年9月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十三岁时,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但是少年德沃夏克是一个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他最先跟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十六岁时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这所音乐学校是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捷克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

  作为作曲家,早在1859年,十八岁的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1865年,他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此后便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1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1892年,德沃夏克来到美国,担任了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当时德沃夏克已经六十岁高龄了。

  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他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那光辉的代表作《新大陆交响曲》。

  德活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九部交响曲,五部交响诗,六部协奏曲,三十二首室内乐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中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等等。

  1904年5月1日,德沃夏克因中风在布拉格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

  (1)交响曲九部,从第一部至第九部的正确编号分别为c小调、bB大凋、bE大凋、d小调、F大调、D大调、d小调、G大调,e小调。

  (2)歌剧:《国王与矿工》、《顽固的农民》、《万达》、《农民无赖》、《德米特里》、《雅各宾党人》、《魔鬼与凯特》、《水仙女》、《阿尔米达》等12部。其中《水仙女》在1901年首演后受到长久而广泛的欢迎,不亚于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娘》。

  (3)合唱曲:《赞歌》、《圣母悼歌》、《幽灵的新娘》、《圣柳德米拉》、《D大调弥撒曲》、《安魂弥撒曲》,《感恩赞美诗》等。

  (4)管弦乐曲:除上面9部交响曲外,尚有《交响变奏曲》,序曲6首(包括《狂欢节》),交响诗5首(包括《水妖》、《午时女巫》、《金纺车》、《野鸽》),《斯拉夫狂想曲》3首,大提琴协奏曲3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序曲3首(《在自然的王国里》、《狂欢节》、《奥赛罗》,合称为“自然、生命和爱情三部曲”)。

  (5)室内乐:钢琴三重奏4首(最后一首是《杜姆卡三重奏》),弦乐三重奏1首,钢琴四重奏两首,弦乐四重奏13首,钢琴五重奏1首,弦乐五重奏两首,弦乐六重奏一首。

  此外,尚有歌曲、二重唱、钢琴曲和钢琴二重奏多首。在德沃夏克诸多作品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四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矿工》等。

  代表作

  《e小调第九交响曲》(Op.95)——《新世界》,又译《自新大陆》,详见《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大提琴协奏曲》(Op.104)

  钢琴曲《幽默曲》(Op.101-7)

  http://baikebaiducom/view/146697htm

  一、巴洛克时期

  (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3歌曲选辑。4颂歌选辑。

  (4)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选)。

  (5)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2柯瑞主题变奏曲。

  (6)裴高赖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

  曲目:圣母悼歌。

  二、古典时期

  (1)葛路克(1714~1787):由巴洛克后期跨越到古典时期的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歌剧《奥菲欧与幽丽狄彩》。

  (2)海顿(1732~1809):奥国作曲家,有《交响曲之父》的美誉。

  曲目:交响曲第四十五号《告别》、第八十三号《母鸡》、第八十八号、第九十二号《牛津》、第九十四号《惊愕 》、第九十六号《奇迹》、第九十九号、第一○○号《军队》、第一○一号《时钟》、第一○三号《鼓声》、第一○四号《伦号 》。

  (3)莫扎特:(1756~1791):奥国作曲家。

  曲目:1第三五~四一号交响曲。2钢琴协奏曲第一九~二七号。3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五号。4长笛协奏曲(二首)。5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29。6竖笛协奏曲K622 。7低音管奏曲K191。8法国号协奏曲(四首)。9交响协奏曲(K364和K297b)。10钢琴奏鸣曲K310、K330~333(331 )、K457、K545 。11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任选)。12弦乐四重奏第一四~二三号。13竖笛五重奏K581。14法国号五重奏K407。15小夜曲K239、K320、K525 、K361。16歌剧《女人皆如是》、《费加洛婚礼 》、《魔笛》。17C大调弥撒曲《加冕》。18安魂曲K626。19长笛四重奏(共四首)。20钢琴三重奏(共八首)。

  (4)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有《乐圣》的美誉。

  曲目:1交响曲第一~九唬(第五号命运 )(第九号英雄 )。2钢琴协奏曲第一~五号。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月光 》、第二一号《华德斯坦》、第二三号《热情》、第二六号《告别》、第二九号《汉马克拉维亚》、第三十~三二号。5小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第九号《克罗采》。6大提琴奏鸣曲第三号、第五号。7弦乐四重奏第七~十号、第十三、十四号。8钢琴三重奏学五号《幽灵》、第七号《大公》。9序曲选辑。10浪漫曲 (G大调与F大调)。11三重协奏曲OP56。12歌剧《费黛里奥》。13庄严弥撒曲OP123。14给爱丽丝 。15绮想轮旋曲。

  三、浪漫时期

  (1)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5小提琴与吉他的奏鸣曲

  (2)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

  曲目:1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2钢琴曲《邀舞》。3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4《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序曲。5歌剧《魔弹射手》。

  (3)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言家》)。

  (4)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曲目:1歌剧序曲选辑。2歌剧《塞维亚的理发师》。3歌剧《赛米拉密德》。4歌剧《灰姑娘》。5弦乐奏鸣曲(共六首)。

  (5)董尼才悌(1797~184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2歌剧《唐巴斯瓜雷》。3歌剧《爱情灵药》。4歌剧《联队之花》。5歌剧《宠姬》。

  (6)舒伯特(1797~1828):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

  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7)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

  曲目:1幻想交响曲 。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交响曲)4歌曲集《夏夜》。5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8)萧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练习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圆舞曲(十四首)。5夜曲(二一首)。6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7《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8马厝卡舞曲(任选)。9即兴曲(四首)。10叙事曲(四首)1 2 3 4 。11诙谐曲(四首) 。12幻想曲OP49 。13摇篮曲OP57 。14船歌

  (9)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10)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1第一 、二号钢琴协奏曲。2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 、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 、No2 、 No13 、 No15 。4匈牙利民谣幻想曲。5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6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7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 。9巡礼之年。10第三号《爱之梦》。11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12《浮士德》交响曲。

  (11)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曲目:1歌剧《茶花女》。2歌剧《阿伊达 》。3歌剧《奥泰罗》。4歌剧《麦克白》。5歌剧《游唱诗人》。6歌剧《命运之力》。7歌剧《纳布果》。8歌剧《假面舞会》。9歌剧《唐卡罗》。10歌剧《法斯塔夫》。1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12安魂曲1 2 6 。

  (12)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2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5匈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6《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7竖笛五重奏OP115。8竖笛奏鸣曲(二首)。9小提琴奏鸣曲(三首)。10大提琴奏鸣曲(二首)。11第三号钢琴奏鸣曲。12韩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OP24。1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14O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间奏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等)。15钢琴五重奏OP34。16弦乐四重奏(三首)。17弦乐六重奏(二首)。18钢琴三重奏(三首)。19钢琴四重奏(三首)。20法国号三重奏OP40。21竖笛三重奏OP114。22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23小夜曲(二首)。24德意志安魂曲。25歌曲集(任选)。

  (13)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

  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钳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14)小约翰。史特劳斯(1825~1899):奥国作曲家。

  曲目: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块》、《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2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狩猎》、《爆炸》。3《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威尼斯之夜》序曲。4轻歌剧《蝙蝠》。

  四、现代时期

  (1)杜卡(1865~1935):法国作曲家。

  曲目:交响诗《魔法师的徒弟》。

  (2)西贝流士(1865~1857:芬兰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七号(二、五两首尤其著名)。2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3交响诗《芬兰颂》OP26、《传奇》OP9、《黄泉的天鹅》OP22NO3、《海洋女神》OP73、《塔比奥拉》OP112。4《卡列里亚》组曲。5悲伤圆舞OP44。6夜骑与日出(管弦乐曲)。

  (3)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

  曲目:1钢琴曲:《水之嬉戏》、《镜》(五曲) 、《夜之加斯巴》(三曲)、《库普兰之莫》(六曲)、《死公主的巴望舞曲》。2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3管弦乐曲:《波烈露》舞曲、《西班狂想曲》、《鹅妈妈》组曲、《圆舞曲》、《达芙尼与克罗伊》芭蕾组曲、《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库普兰之墓》组曲。4小提琴曲:《哈巴奈拉》、《吉卜赛》。5F大调弦乐四重奏。6小提琴奏鸣曲。7序奏与快板。8钢琴三重奏。

  (4)布劳克(1880~1959):瑞士作曲家。

  曲目1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大提琴与管弦乐)。2小提琴协奏曲。

  (5)巴尔托克(1881~1945):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曲目:1钢琴协奏曲第一~三号。2管弦乐协奏曲。3弦乐、打击乐与钢墙琴的音乐。4芭蕾音乐《奇怪的满州官吏》。5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6舞蹈组曲。7罗马尼民俗舞曲。8弦乐四重奏(六首)。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10双小提琴二重奏(共四十四首)。11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12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13嬉游曲。14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5两首狂想曲。

  (6)高大宜(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

  曲目:1《哈利雅诺斯》组曲。2孔雀变奏曲。3格兰达舞曲集。4马罗许塞克舞曲集。5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7)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俄国作曲家。

  曲目:1芭蕾音乐《火鸟 》、《彼得洛希卡》、《春之祭 》。2《诗篇交响曲 》和《三乐音交响曲》。3《敦巴顿橡园》协奏曲。4士兵的故事。5《普钦涅拉》组曲。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7管乐交响曲。8舞蹈协奏曲。9单簧管协奏曲《黑檀》。

  (8)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俄国作曲家。

  曲目:1交响曲第一、五、十号 。2芭蕾组曲《黄金时代》。3小号与钢琴协奏曲。4G小调钢琴协奏曲OP57。5降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6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7大提琴奏鸣曲OP40。8中提琴奏鸣曲OP147。9第二号钢琴三重奏。10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11钢琴五重奏OP57。

  (9)布瑞顿(1913~1976):英国作曲家。

  曲目:《法兰克·布瑞基主题》变奏曲。战争安魂曲。

古典乐派中谁的音乐体现浪漫主义?

理查德!他的《梦中的婚礼》 《森林中的一夜》《水边的阿迪丽娜》都带有浪漫色彩

浪漫乐派 古典乐派

古典乐派(约1759-1800):

莫扎特(1756-1791):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第39,40,41号交响曲》,《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安魂曲》

海顿:《第94,101,104号交响曲》

舒伯特:《鳟鱼》,《第8,9号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1号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浪漫乐派:(约1800—1900)

贝多芬(1770-1827):《第3,5,6,9号交响曲》,《热情》《月光》《悲怆》凑鸣曲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5,6号交响曲》,《1812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新大陆》交响曲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组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维也纳圆舞曲》

另外还有:肖邦,舒曼,李斯特, ,等等很多

民族乐派、浪漫乐派、古典乐派

很难听的就是民主音乐,很无聊的就是古典音乐,很古怪的就是古典音乐,代表人物都死完了,我就不说了

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音乐的不同之处?

抛开巴洛克音乐时代不说,古典主义就好比五言/七言的律诗,以奏鸣曲、赋格曲等格式音乐为代表;浪漫主义可以被比喻为宋词,兼具了语言和其它艺术方面的一定特点,音乐色彩更加丰富。至于说印象派音乐,则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类似现代诗或散文诗吧。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在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探索,;例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外其它艺术相结合,提倡多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人的主观感觉;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较多,因大自然的平静,没有矛盾,更趋向于理想境界;重视戏剧研究,从民族、民间音乐文学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继承古典乐派内容上却有较大差异,夸张手法使用特别多,音乐形式上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形式,结构限制有更大自由性,单乐章题材,器乐曲繁多,主要为器乐小品,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歌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作品出现了大量艺术歌曲,并将诸多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就是舒柏特的《美丽磨坊女》、《冬之旅》等;浪漫乐派创新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力,增强了和声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和单乐章标题交响诗,此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形式。

细微的差别,应该还有不少,这里只是把主要的内容拿来说说而已,希望有用。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古典乐派与古典音乐是有区别的,古典音乐一般是指从巴洛克时代,直到新古典主义时代的音乐,贯穿文艺复兴运动的始终;虽然,新世纪音乐也有不少重新诠释宗教音乐和古典音乐的作品(如神秘园,但更多的艺术形式,更具有时代的特征,甚至带有实验音乐的特点(如INGEMA和ENYA)。

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玉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差异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古典乐派

古典乐派时期就以巴哈逝世的1750年那一年作为起点。此外,因为贝多芬

晚期的作品显现出浪漫的倾向,所以古典乐派就以1820年贝多芬逝世那年

为终点〈注肆〉。「古典乐派」这个名称,当然是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音乐风

格后才定出来的。而音乐所给予人们的感觉一定是高尚典雅的!古典乐派的

音乐通常给人一种单纯、明朗和优美均衡的印象,所以古典音乐派的音乐大

都有着统一且规律的性格。

浪漫乐派

浪漫主义其实就是一种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思想。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注重

的是形式与规则,它要表现出形式上客观的美感。浪漫主义既然和古典主义

相反,那么浪漫月派的音乐辨识要打破旧有的形式和规定,这时期的作曲家

认为,音乐的主要功能是反应出他们的情感,刑事只是一种表达的媒介,所

以当就形式不足以满足需求时,他们就任意的去改变。使曲风更自由、不受

约束!

欧洲“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原指古代留传下来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后广指一切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音乐作品。在这种意义上,这一概念不受时间和地 域的限制,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国家、民族的高度艺术性的民间或专业的音乐均可称为古典音乐。在欧美音乐中,古典音乐的概念具有多种解释: ①专指德奥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20年代以J海顿、WA莫扎特和Lvan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音乐” (亦称“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或“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在这里,古典音乐的概念是狭义的,它具有地理和历史的范畴,特指具体的音乐风格和流派(见维也 纳古典主义音乐)。 ②从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往前推移到CW格鲁克、GF亨德尔和JS巴赫的音乐,甚至再往前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各国专业音乐。在这种意义上,这一概念扩大了地域和时间的范围,突破了特指的音乐风格和流派的限定。 ③从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往后延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专业音乐,即将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主义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均包括在内。在这个意义 上,古典音乐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的现代音乐形成了两个对应的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音乐语言和艺术手段的不同。 前者遵循传统的调式、调性、和声功能体系等创作技法,后者则突破了这一传统创作方法。 ④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包括在古典音乐这一概念所指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意义上,古典音乐与严肃音乐的概念合而为一,而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单纯娱乐性质的轻音乐、流行音乐或其他通俗音乐。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严肃音乐”。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 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 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如此看来,译成”经典音乐“的确更妥当一点。只是大家都说惯了,要改口总觉得别 扭,还是称其为”古典音乐“吧,要怪只怪当时第一个翻译的人,怎么没想到“古典”会带来这么多的误解。还好,没有意译成”严肃音乐“,否则真的是要贻笑大 方了。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欧洲古典音乐是欧洲文化的结晶,它包括交响乐、管弦乐、歌剧协奏曲、器乐独奏等,欣赏欧洲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审美能力。 浪漫: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更多浪漫在这 :blogsina/s/blog_5e4611450100c5tn~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补充: 民族音乐 民乐 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意性,也就是烘托一种精神氛围,一种心灵感受。比如 《高山》 、 《流水》 ,并非直接 对景 色进行细致的写,而是写情,以情见景。正如子期说----“巍巍乎志在高山”、荡荡乎志在流水”,是 “志在”,而非景在也。在这里,有人会认为我把写意(和写实相对)和写情混为一谈了。但 实际上,写描绘了客观事物经过心灵投影之后的影象,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人的感情的加工,并进一步抽象化为音乐形式表露出来,落在纸上而为谱,发于声则为乐。 民乐的这种写意性与民乐体裁大多为独奏或量乐器合奏,而很少有乐队合奏、协奏这一事实十分吻合。大型乐队长于细致入微的景物、色彩描写,精于大范围气氛的烘托,而 心灵深处 的意所至,则是独奏和少量乐器合奏的专利。在西洋古典体裁中,最贴近心灵的是 室内乐 ,如 弦乐四重奏 之类,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民乐的另一个特点是 个体性 ----写个人之意,抒个人之情。这与西洋音中的室内乐很相似,但在民乐中似乎没有,或者说很少有与西洋交响音乐相匹配的体裁与作品。不只沉浸在个人情致里,而是反映更为广阔的外部 世界的音乐 作品有 《十面埋伏》 、 《霸王卸甲》 、 《江河水》 等,但是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应当说,过于强调意境,过分地沉浸在个人世界中严重地限制了民乐的发展,使民乐的音体系没有达到西方音乐体系的广度和繁荣程度。这是十分可惜的。 那么,民乐与古典的最易表现出来的差别是什么呢?这么说吧,你听民乐,部分时间不会感到 酣畅淋漓 、热血沸腾,也不太经常感到 缠绵悱恻 ,美得醉人,但它却能充分调动起你的心灵(如果你真的在听的话),让你产生一种意境、氛围,并融化在其中,从心底里产生最细致、最真挚的感。这就是民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

欧洲古典乐派和欧洲浪漫乐派的不同

西方古典乐派是遵循古典音乐的规则来进行作品创作的,而浪漫乐派遵循的是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情,怎样写更能表达作者的心境就怎样写,没有考虑那么多古典音乐的

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音乐作品所共有的典型特征

为流传的“黑猎人”民间传说,舞台上展示了一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乡民风俗画。亍⒈炊喾叶嘉鹿

族歌剧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过他们的《魔笛》、《费德里奥》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备,虽用了德语歌词,

音乐也具德国特色,但描绘的却是东方的神话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浓郁的民间气质的音乐素材

(猎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谣、乡民们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语说白的“歌唱剧”的传统样式,致力于德国偏僻村

庄、森林景色的描绘和德国民族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十分成功的。

浪漫乐派钢琴诗人肖邦(1810—1849)是波兰爱国主义钢琴家、作曲家、中欧民族乐派先驱,其

作品极富独创性和民族性。玛祖卡、波罗奈兹贯穿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他把这两种波兰民间舞曲体裁提高到音

乐会乐曲体裁水准。他作有57首玛祖卡舞曲,创造性地运用其特性节奏与民间调式和声,使其更具有鲜明的

民间色彩和波兰民族气质,成为充满诗意的器乐小品。作品中有对民间风笛的模仿(《C大调玛祖卡》,Op

.24之二),有的采用主属和弦交替演奏,刻画民间乐手演奏的声响(《D大调玛祖卡》OP.33之二)

。他作有15首波罗奈兹舞曲,完全脱离了舞蹈,不再是炫技式的外在效果,注入严肃的思想内容,成为风格

独特,刚毅、豪放进行曲式的戏剧性音诗。肖邦把波奈兹舞曲同战场、军队、古波兰的荣耀连在一起。这两种

舞曲体裁都体现了同波兰祖国精神的联络。

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德国最后一位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1833—1897),对民族民间音乐抱有

深厚感情,他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又一名大师。其200多首独唱艺术歌曲,绝大部分属于民歌性质的抒情歌曲

。歌词充满民间生活气息,音调与节奏都与民间音乐紧密相联,曲式简洁凝炼,多采用起源于民间歌曲形式的

分节歌。如《摇篮曲》(OP.49之四)是从一本《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里选取童谣编成歌词,分节歌形

式,圆舞曲基调,轻轻荡漾的伴奏音型。再如《徒劳小夜曲》(OP.84之四)是从下莱茵地区的一首民歌

中选出编为四段歌词,旋律接近德国民间舞蹈歌曲的质朴风格。《永恒的爱》(OP.43之一)是用斯拉夫

民歌谱成的。勃拉姆斯1869年和1880年创作发表的4卷21首《匈牙利舞曲》,吸收了斯拉夫和匈牙

利民间音乐的曲调和韵律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匈牙利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性格。

歌剧之王威尔第(1813—1901)是欧洲乐坛享誉最高的歌剧作曲家,他的信念是“人人都应储存

其民族所专有的特点。”(列维克《外国音乐名作》第三册325页)其歌剧旋律极富形象性、抒情性和戏剧

性,这些旋律多以民间曲调为基础,朴素、通俗、鲜明、易记,新歌剧一旦上演,其中许多曲调不胫而走广为

传唱。如《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弄臣》中的《女人爱变卦》(后被人重新填词改名为《夏日泛舟海上

》成为创作民歌)就烩炙人口,而《游吟诗人》中的《火焰上升》几乎已成为民间歌曲了。

浪漫主义乐派的形成正处于19世纪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时期,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音乐史

上出现了第一个这样的时期,即强调民族差异和民族价值,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民族特征产生决定性影响

的时期。浪漫乐派就其本质来说,无论旋律音调、表现方式,均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并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

乐传统的基础之上,强调民族特征和继承民族传统。

四、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民族特征藉以激发民族意识、

提高民族觉悟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随之而来的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风暴席卷了欧洲大地,欧洲各

国——尤其俄国和北欧各国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日益增强,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的掀起,欧洲各地区进入了民族文化兴起的时期。民族乐派的诞生

,显示了民族文化开始走向了繁荣。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无论美学观点和创作方法,都和浪漫乐派一脉相承。他们把浪漫乐派所

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把“个性化”发展为每一个民族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现特征。其结

果,浪漫乐派所强调的民族民间特征,在民族乐派手中就更加突出而全面了。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1804—1857),1836年创作上演的古典民

族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 的历史题材的“祖国英雄悲剧”。作曲家采用了丰富的俄罗

斯民谣,借用世界歌剧艺术的形式,汲取德国、义大利浪漫乐派技巧而创作的独具民族风格的第一部俄国民族

歌剧。1884年创作的《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采用了两支俄罗斯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和舞曲——婚礼歌

《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舞曲《卡玛林斯卡雅》作为主题,用交响音乐的形式进行变奏展开,鲜明地刻画

了俄罗斯农村生活风俗图景和俄罗斯民族性格。它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基石,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

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格林卡十分重视从俄罗斯的民族诗歌中,

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正如他的座右铭所示:“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

成曲子而已。”古老的农民歌曲、俄罗斯教会音调、城市生活歌曲和舞曲等,都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

和声上尽量避免浓重的纵向和弦性四声部和声法,而采用俄罗斯特有的复音、复曲调技法。他的创作实践为俄

罗斯民族乐派进入世界音乐先进之林铺平了道路。

浪漫时期鲜有的全才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位极富个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语言,在技巧

上受德、法影响,是具有世界性特点。他的作品中,欧洲式华丽优雅的风格,胜于俄国式朴素的乡土色彩。事

实上他的音乐仍是根生于民族、民间的现实土壤之中,有些作品直接采用和发展了俄罗斯民间歌曲、舞曲和城

市人民歌曲。如《如歌的行板》取材于乌克兰民歌《万尼亚坐在沙发上》,《第四交响曲》终曲乐章是以俄罗

斯民歌《田野上一棵白桦树》的旋律为基础创作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主题来自另一首乌

克兰民歌《来吧,伊凡卡》。俄罗斯的民族题材、民族性格始终贯彻在他的音乐创作之中,因此他的音乐仍主

要是独具个性的俄罗斯式的。

19世纪下叶捷克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七十年代末出版了二册16

首《斯拉夫舞曲》,这些包含有波尔卡、斯科契娜、孚利安特、奥特兹美克、波罗奈兹、杜姆卡等捷克、斯洛

伐克、波兰、乌克兰等众多民族舞曲体裁而举世闻名,得到国际音乐社会的广泛赞誉。九十年代初他就任纽约

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了e小调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作品中既采用了含有印第安民歌曲调的音调核

心(但反对直接引用原始民歌旋律),又巧妙地织入了波希米亚音乐所特有的气质;既表达了对美国印第安人

的深情,又怀有对捷克故国的乡愁,抒发了远离家乡的波希米亚人的爱国赤子之心。这部作品结构严谨、旋律

优美、民族风格浓郁,是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经典作品。德沃夏克在美国艺术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是位国际性的捷克民族作曲家。

匈牙利新民族乐派的代表、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教育家巴托克(1881—1945),一生花了几

十年的时间蒐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成绩卓著。他与同窗好友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

7)提出“对匈牙利民族音乐再认识”的论点震动全欧音乐界。巴托克为了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比较与研究,

从中找出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音乐母语”,把民歌的蒐集活动,扩充套件到匈牙利本土以外的地区:斯洛伐克、罗

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南斯拉夫、土耳其以及北非地区。蒐集、记录了6000多首民歌,出版了近2

000首。摸索出一套系统科学的蒐集分析方法,对民俗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利用土生土长的匈

牙利民间音乐素材,花了10年的时间创作编写了《献给孩子们》、《小宇宙》等钢琴曲集,具有巨大的教育

价值。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其自身的民族特征,他们艺术目标明确

,行为自觉,欲使音乐文化成为激发民族意识和提高民族觉悟的手段。这是在新的思想和民族解放斗争背景下

,由作曲家的民族意识和对自己国家民族的特殊感情所决定的。

五、几点启示

从欧洲古典音乐民族特性的分析研究中可得到几点启示。

1.大凡有成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音乐家,可以说都是民族音乐家。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赵fēng@①教授语)重要特征。世界各国专业音乐创作,尽管其音乐中心特征有所

不同,但在音乐创作中,将民族性作为共同追求的艺术目标这一点毫无例外。正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说:

“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2.加强欧洲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

界铺路垫石作出贡献。“欧洲音乐中心论”在我国音乐界,尤其在专业音乐教育圈内影响较深,应花大力气进

行批判、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中西音乐关系。在师范音乐教育中,笔者认为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还

应加强欧洲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最近一位美国音乐教育专家来信问到:“听说中国教育工作者有学

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观念,现在是否有学好世界音乐文化为走向世界做准备?是否认为这是未来的必定趋势?

”(《音乐研究》93年第一期29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应该看到几十年

来西方音乐理论、技法、教育体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所起的全面而积极的影响。要防止在批判“欧洲音乐

中心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一种矛盾掩盖另一种矛盾,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学习研究欧洲及

世界各国音乐理论、表现手法技能技巧、创作中的经验教训,目的在于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为使中国民族音

乐进一步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3.改革外国音乐史教学,在忠实于史实的前提下,从教材到讲授应突出爱国主义、人民性、民主性、民

族特征主旋律。目前外国音乐史教学问题不少,使用教材多为进口教材,内容繁琐,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

;观点有些陈旧,甚至有不少唯心主义观点,宣扬资产阶级天才观、英雄造时势、个人奋斗;在评价音乐家及

作品时有的缺乏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一分为二,只看到音乐家的历史贡献,看不

到历史的局限性。当务之急,应组织国人编写观点新颖、重点突出的西方音乐史教材。教材中应弘扬外国音乐

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音乐家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继承

传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也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思想

、美学观点和作品的历史局限性。

鉴往而知来,历史是一面镜子。“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于现代,面向未来

。吸收各国优秀音乐传统,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让中国民族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

古典乐派的音乐家有哪些?

1、海顿 HAYDN(1732--1809)

海顿对古典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交响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对于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作“交响乐之父”。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

2、贝多芬 BEETHOVEN(1770—1827)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风格轻快流畅;中期作品则体现了他自己的特有的音乐风格,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晚期作品技巧成熟、思想深刻复杂,同时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因素。

贝多芬一生的主要作品包括:九部交响曲、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序曲:《埃格蒙特》、《柯里奥兰》以及大量的声乐器乐及戏剧音乐作品。

3、莫扎特 MOZART(1756—1791) 莫扎特的音乐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像泉水一样清澈透明,充满了愉快的生活气息和青春活力。他一生创作了七百多部作品,体裁广泛,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都有所涉猎。他在歌剧、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和室内乐等多个领域内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莫扎特共创作了二十二部歌剧、四十多部交响曲、大量的器乐协奏曲、室内乐及各种不同形式的声器乐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D大调(加冕)钢琴协奏曲》、《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著名的《安魂曲》等等。

举例说明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其实古典主义风格讲究均衡,优雅。浪漫时期的音乐很强调个人情感表达,当然古典时期的音乐同样有个人感情表达。用现在的话说古典比浪漫时期的音乐要淡定一些。呵呵

不用举栗子了;)你随便找找古典时期的音乐和浪漫时期的音乐对比听听就知道了。当然古典时期,比如莫扎特和贝多芬有的作品很接近浪漫时期的风格,因为古典时期本来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浪漫时期的舒伯特,斯美塔那,老柴等很多音乐家都受到古典时期音乐家很深的影响。

我个人理解的德沃夏〈克幽默〉是一种欢快,夸张的,还有一种迷茫人生的感觉。

幽默曲是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的小型器乐曲,表情变化鲜明,且富于歌唱性。不少作曲家都写过这样的作品,最脍炙人口的恐怕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钢琴独奏曲《八首幽默曲》了。1894年夏,德沃夏克从美国回到祖国度假,心情舒畅,写下这组钢琴小品。

其实音乐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不需要任何媒介可直接使人产生情感体验,因此音乐被称为“最情感的艺术”。那么,音乐为什么能表达情绪与情感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音乐与情绪情感运动状态成同构关系;一是音乐表现的内容主要就是情绪与情感。

一,序曲

莫扎特(奥地利):《费加罗婚礼》序曲、《后宫诱逃》序曲;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蝙蝠》序曲;

比才(法国):《卡门》序曲;

柴柯夫斯基(俄罗斯):《1812庄严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罗西尼(意大利):《威廉退尔》序曲、《塞维勒的理发师》序曲、《偷东西的喜鹊》序曲;

贝多芬(德国):《埃德蒙多序曲》、《费德里奥》序曲、《利奥诺拉序曲》(一、三);

格林卡(俄罗斯):《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韦伯(德国):《魔弹》序曲;

苏佩(奥地利):《轻骑兵》序曲、《诗人与农夫》序曲;

门德尔松(德国):《芬格尔洞》序曲》(又名《赫布里底岛》) 、《仲夏夜之梦序曲》;

德沃夏克(捷克):《狂欢节序曲》;

威尔第(意大利):《命运之力》序曲;

德里布(法国):《葛蓓莉娅》序曲和马祖卡舞(芭蕾舞剧);

吕其明(中国):《红旗颂序曲》。

(注:“序曲”二字在书名号之外的,是歌剧或芭蕾舞剧序曲,在书名号之内的是以序曲体裁形式写成的单乐章乐曲,与歌剧舞剧等戏剧无关。)

二,进行曲

舒伯特(奥地利):军队进行曲;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

伯辽兹(法国):拉克奇进行曲;

威尔第:凯旋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依达》);

约翰斯特劳斯(老):《拉德茨基进行曲》;

奥尔福特(英国): 伯吉上校进行曲;

埃尔加(英国):威风堂堂进行曲;

苏萨(美国):星条旗永不落(堪称最出色的进行曲);

林克(德国):柏林的空气;

晨耕(中国):骑兵进行曲。

三,圆舞曲

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瓦尔德褪费尔(法国):溜冰;

伊凡诺维奇(罗马尼亚):多瑙河之波;

雷哈尔(匈牙利):快乐的寡妇(选自轻歌剧《风流寡妇》);

四,波尔卡

约翰施特劳斯:闲聊、雷鸣电闪、狩猎(快速)、游览列车、怀表嘀嗒(选自轻歌剧《吉普赛男爵》);

五,芭蕾音乐

明库斯(俄罗斯):《堂吉柯德》双人舞;

亚当(法国)《海峡》双人舞;

柴科夫斯基:《天鹅湖》

六,交响曲:

贝多芬: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七、第九;

德沃夏克:第九(新世界);

舒伯特:第八(未完成)、第九(伟大);

柴科夫斯基:第四、第五、第六(悲怆);

七,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李斯特(匈牙利):第一钢琴协奏曲;

帕格尼尼(意大利):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何占豪 陈刚(中国):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集体创作(中国):黄河钢琴协奏曲;

八,其他

勃拉姆斯(德国):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等;

格什温(美国);蓝色狂想曲(钢琴与乐队);

李斯特:(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

萨拉萨蒂(西班牙):(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

肖邦(波兰):(钢琴曲)军队波罗乃兹、英雄波罗乃兹。

1:肖邦:“军队”波兰舞曲

2: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

3: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4:肖邦:“英雄”波兰舞曲

5:莫扎特:第八钢琴协奏曲

6:圣桑:第二钢琴奏鸣曲

7:李思特:爱之梦

8: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9: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10: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812序曲 沉思曲

E调前奏曲 春江花月夜

F调旋律 春之歌

G弦之歌 春之声圆舞曲

布蓝登堡舞曲 斗牛士之歌

步步高 杜鹃圆舞曲

彩云追月 二泉映月

·风流寡妇圆舞曲 ·花仙子

·钢琴协奏曲2号 ·欢乐颂

·高山流水 ·幻想即兴曲

·海顿小夜曲 ·皇帝圆舞曲

·寒鸦戏水 ·火光

·汉宫秋月 ·吉他奏鸣曲

·横笛协奏曲1号 ·结婚进行曲

·胡桃夹子圆舞曲 ·金婚式

·金银圆舞曲 ·绿袖

·军队进行曲 ·梅花三弄

·卡门 ·美丽的星期天

·蓝色多瑙河舞曲 ·梦幻曲

·浪漫曲 ·命运交响曲

·良宵 ·莫斯科郊外晚上

·溜冰圆舞曲 ·帕格尼尼狂想曲

·流浪者之歌 ·啤酒桶波尔卡

·平湖秋月 ·水上音乐

·平沙落雁 ·睡美人圆舞曲

·清明上河图 ·四季

·三套车 ·苏格兰之歌

·少女的祈祷 ·苏武牧羊

·生日快乐 ·天鹅

·圣母颂 ·天鹅湖

·十面埋伏 ·土耳其进行曲

·威风堂堂进行曲 ·小步舞曲

·威廉退尔序曲 ·小夜曲舒伯特

·维也纳森林故事 ·小夜曲萧邦

·五月花开 ·星星索

·舞乐组曲 ·行星组曲

·西班牙女郎 ·匈牙利舞曲五号

·夏天最后的玫瑰 ·阳春白雪

·夏夜午后梦序曲 ·阳关三叠

·摇篮曲 ·雨滴

·野玫瑰 ·雨中

·英雄波兰舞曲 ·月光

·英雄交响曲 ·月光曲

·幽默曲 ·昭君怨

·邮递马车 ·致爱丽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48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