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词的表现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词的表现,第1张

(1)在继承《诗经》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民间诗歌的有效成分,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这种诗体打破了《诗经》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多变。(2)发展了《诗经》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给草木、虫鱼、鸟兽以及风雨雷电等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具有人的意志和活动能力,借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中多用比喻和对偶语句,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运用对偶和比喻,描述自己在先天具有优良品质的同时,不仅能博采众善充实自己,还时常担心迟暮之年来临,朝夕不倦,积极进取,抓紧时间修能养性,完善自己的品格。像这样,诗中用“蕙纕”、“蕙茞”“芰荷”、“芙蓉”以及“蛾眉”、“鸷鸟”、“兰皋”、“椒丘”等香花、美草、美媚、美禽、美地、美服创设意境,比喻自己的喜好和追求,比喻群贤聚集,气象不凡。这些手法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3)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是回忆反思,其后的部分,尤其是后半部分,运用幻想的方式,驾驭神话和传说,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上天入地,神游四方,构成了瑰丽神奇、绚烂多姿的幻想世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4)诗中几乎每两句诗都要用一个“兮”字,“兮”用在两句诗中的前一句末尾,作助词,表示句中停顿,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这是楚地方方言的特有现象,增加了诗歌的特殊意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首先就反映在题目上。该诗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由两层意思或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梦游天姥”,一是“留别”,这两个内容通过“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前者是“吟”的内容,后者是“吟”的目的,二者之间又有主次之分“留别”是诗歌传统的表现题材,它以情感交流为轴心、为生命,以心灵沟通为目的,一般抒发友谊、留恋、惜别,或表达开导、劝慰、理解、鼓励、愿望、志趣,等等,总之以抒情言志为宗旨。李白的这首诗正是首先在整体构思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创新出奇之魄力。诗以表现自我、表现心灵、表现情绪变化为轴心,而以描述梦游天姥为主线,虚实结合,叙议相间,遵守传统而又不囿于规矩。一方面诗人严格区别“送别”与“留别”的界线,遵守“留言道别”的常情常理,将被送远游的对象作为表现的主体,一方面诗人又不去正面地描述分别场面、抒发友情,而是采用了直接与间接结合、重在迂回委婉的表现方法,表达对友人挽留的感谢及深厚的友谊,通过自己心态情绪的变化,表现对友人依恋的慰解,尤其是以“拟梦”的形式抒写“别绪”,构造雄奇迷离的意境,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前人评点,多赏其句段,或称其接连,而对整体构思的审视剖析则极为少见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仅选用七言古体,充分发挥和利用其容量大、无拘束的优势,而且熔众体于一炉,揉诗赋散文为一体,各体律绝形式、各种散文句法,皆为其所用,因物赋形,随意选式,挥洒自如,工整的对仗、虚词的运用和手法的变换,形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而气势雄浑的艺术效果。。

作文运用浪漫手法首先你不禁要有多愁善感的情感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你可以以蒙太奇的效果表现。善于想像十分重要,并且对环境描写要得当(非常重要)通过不同环境表现不同情境,不同人的心里感受。

(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艺术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

《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在我们所学的很多课文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 奔腾起来……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轻轻地度过这 一段浪漫的行程。……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冰心《谈生命》)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 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王鼎钧《那树》)

以上两课片段中都运用了大量的拟人。那么何谓“拟人”呢?“拟人”又是如何分类的呢?运用拟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所谓“拟人”,通俗地说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把物当作人一样来描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等,一般可分为生物拟人,非生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三种。如:

(1)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舒婷《致橡树》)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同上)

(3)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铁凝《哦,香雪》)

(4)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同上)

(5)真理可能被遮掩顷刻,真理却永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飙》)

例(1)是以动物拟人,鸟儿被赋予人的感情、人的动作;例(2)是以植物拟人,树根被赋予人的动作;例(3)和例(4)是以非生物拟人,都赋予了人的动作;例(5)是以抽象事物拟人,“真理”的性质得到形象地阐述。

由此可见,前面所举课文中的例子其拟人的类型并不完全相同,《谈生命》是以“生命”这个抽象事物进行拟人的,应该属于抽象事物拟人;而《那树》是以 “树”这个植物进行拟人的,属于生物拟人。运用拟人一般可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有趣味性。如上文中提到的《谈生命》用了一连串拟人化的语句,把一 个抽象的事物——生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似乎让人触摸到了生命的气息。再如《那树》中的拟人,同样非常精彩,先是连续运用四“立”,运用“立”这个拟 人化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接着运用“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等描写外貌、神态的语句形象地写出了树为了 长期造福人类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可以看出,简单的拟人,表现力并不简单,表现力同样非常精彩。

练一练

1“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那树》)句中”呻吟“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写你家的某一个物品或小动物,注意写出其特点。

参考答案:

1“呻吟”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诉诸听觉,形象生动地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从而间接地表达作者对伐树人的愤恨。

2答案略。提示:本题关键不仅是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要形象,要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6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