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三元理论,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论

爱情三元理论,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论,第1张

《社会心理学》第11版

文|卿心君悦

爱情是人类的重要情感之一,对“什么是爱情,怎样界定爱情”,人类一直在探索与研究,这也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社会心理学》迄今为止连续再版11次,足以证明这本书受人追捧的程度与其价值,作为700多所大学的心理学系主讲教材之一,在书中对“爱情”又是如何阐述的呢。

爱情,作为心理学的重要领域,最初对爱情的探索,源于对“陌生人之间短暂性接触(brief encounters)所作出的反应”的研究。因为影响我们对陌生人喜欢与否的“变量”,也将影响我们与其长期亲密关系的建立,这些“变量”包括:“接近性、吸引力、相似性、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以及其他一些回报性的特质”,我们也可以简单的把这些“变量”认知为“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对一个人最初的感官认知

“第一印象”在爱情最初建立时,尤为重要。 它为后续亲密关系发展提供了基本线索,如同在“相亲”中,往往第一次见面双方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决定着后续能否继续相处,但最终爱情的走向与发展不只限于此,毕竟长期的爱情并不仅仅是对“第一印象”好感的延续与增强。

因此,心理学家们将精力转入了对持久长期亲密关系的研究,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对于一件事物的研究,首先要确定如何对其界定和测量,爱情更是如此。

在书中社会科学家们列举了几种公式,最为典型的是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关于爱情的“爱情三元论”。

爱情三元论

认为爱情是一个三角形,不等长的三边分别为:激情、亲密和承诺,由此组合可以囊括基本所有的爱情构成。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是爱情中的欲望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也可以说是“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同时,“性”的需要也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

亲密: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的喜欢,爱情关系中温暖的体验,以信任为基础,依赖为表现,相处舒适,彼此关怀。

承诺:是维系关系的担保与决心,分短期的和长期的。短期的承诺,是一个关于爱与不爱的决定;长期的承诺,是维护一段爱情的承诺与保证,包括相对应的责任与义务。

罗伯特·斯腾伯格“爱情三元论”

由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组成七种样式的爱情:亲密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之爱、愚昧之爱、伴侣之爱以及完美爱情。

亲密式爱情(Liking)

是以单一“亲密”因素为主体构成的,没有“激情”与“承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两个人在一起很舒适,彼此在情感上也有依赖,但无爱情的形式,更无相爱之心。若一方产生相恋之心,往往会演化成单恋这种形式,“朋友之上,恋人未满”就是最好的表现。

迈耶斯和伯奇德说过,我们能够理解那些说“我爱你,但我们并不相恋”的人要表达什么,实际上他们是在说:“我喜欢你,我关心你,我觉得你很棒,但是我觉得你对我来说不具有性吸引力”,这也就是“友谊之爱”。但不否认这种情况是有机会发展成爱情的,不过风险很大,往往得不偿失。

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

是以单一“激情”因素为主体构成的,没有“亲密”与“承诺”,受本能牵引作为情感的导向,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初恋”,只充满激情,缺少相对于未来的规划,更不懂所谓的责任与义务,是一种青涩的爱情。

空洞式爱情(Empty love)

只以单一“承诺”因素为主体构成,没有“激情”和“亲密”。这种爱情往往是家庭责任与道德约束下的产物,如同“包办式婚姻”以及“无爱式婚姻”、“丧偶式婚姻”。

单一因素构成的爱情往往只是“悲剧”

上述三种都是单一因素产生的爱情,但实际上类似于这种的爱情,更像是一种不正确、不健康、发育不良的情感,并不属于爱情的范畴。

而我们常见的爱情,往往都是由两种因素结合而产生的。

我们用“激情”为支点,可以构成两种爱情:“浪漫之爱”、“愚昧之爱”。

浪漫之爱(Romantic love)

是由“激情”与“亲密”两种因素相结合所构成,缺少“承诺”。这种爱情是两个人有兴奋的体验,也有彼此的信任与依赖而产生的,现在社会上大多数年轻人的爱情都属于这类范畴。

愚昧之爱(Fatuous love)

是由“激情”与“承诺”两种因素相结合所构成的,缺少“亲密”,也就是缺少依赖与信任。往往这种爱情常见于网恋或社交性恋爱,甚至是“以性为开端的爱情”。这种爱情存在的问题,没有亲密因素中的“信任与依赖”为基础,所谓的“承诺”很容易成为一纸空头支票。承诺终究要与信任相挂钩,单一的承诺若一方不履行,将毫无意义。因此这种爱情很容易导致“劈腿”或“出轨”。

上述两种爱情属于“激情之爱”的范畴。

为何考虑先以激情为支点去构建爱情,因为这是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公认爱情开始的起点。

哈特菲尔德把“激情之爱”界定为“强烈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状态”。关于“激情之爱”哈特菲尔德还有一个以“激情”为基点的解释:“任何一种既定的生理唤醒状态最终都可以被归结于某种情绪,究竟被归结为哪一种情绪取决于我们对这种唤醒状态的归因。每一种情绪都包含着身体和心理反应——既有生理唤醒,还有我们如何诠释和标识这一生理唤醒。”

也就是说,当我们出现一种情绪时,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一样的体验。如同“心跳加快,双手发抖”这一状况在不同的环境中却得到愤怒、喜悦不同的体验。 若正处于浪漫的环境中,就可以把这种生理体验归为激情之爱。

激情之爱,是深情的,极富激情的爱。这种爱情有时也是患得患失的,对满怀激情之爱的一方而言,如果对方对自己的热情作出了回应,那么他就会感到满足和快乐;如果对方对自己的热情没有作出回应,就会觉得空虚而绝望。

激情之爱容易灼伤自己与伴侣

弗洛伊德说:“再没有比恋爱时更容易受伤的了”,而激情之爱正是其最直观的表现。

正因如此,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情感回馈不及时而产生误解。比如,你表达爱意的时候,期待着对方的及时反馈,而往往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对方无法立刻回应你,问候的消息没有回复,深夜的电话没有接听;你期待的约会被临时取消,你渴望的计划被对方打乱;你需要陪伴时依靠的肩膀未及时到来,你思念成疾时等待的拥抱姗姗来迟。这些都会让你产生不满,滋生失落,甚至质疑爱情,而这些情况最容易出现在“异地恋”身上。

“激情”如何保持或提高,是否可以永恒?

既然激情之恋,激情为“支点”主导,那激情又如何保持或提高呢?

如果激情是一种被标识为“爱情,能带动兴奋感的状态,那么任何一种可以增加兴奋感的东西应该都可以增强对爱情的感受。”

《社会心理学》中描述过这一项实验,让男性大学生通过小说或**提高他们自身的性唤起,结果发现这种情况下的男生对女性会有更强烈的反应——比如,这时让他们评价自己的女友时,情感评分会更高。

心理学家沙克特和辛格为此提出了 情绪的两因素理论 ,认为当处于兴奋状态的男性对女性做出的反应时,他们很容易把自己某些生理唤醒错误的归因于女性。

若是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增加自身兴奋度来增加对爱情的感受。

为证实明这个观点,社会心理学家达顿和阿伦也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一位十分美丽的女士在不同的地方请求单身男性帮助完成课堂问卷。最终在狭隘而摇晃的高吊桥上的完成率远高于在低矮宽阔而坚固桥上的完成率。 这次实验再次证明生理唤醒可以促进罗曼蒂克式的反应。

肾上腺素让心与心更加的密切

因此,情侣间恋爱初期,看恐怖**、在游乐场玩一些刺激性的项目、有情调的烛光晚餐、精心的告白仪式,都可以增加双方的“兴奋度”,从而加速拉近两人感情,当然前提是两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好感。同样这也可以应用于已婚夫妻之间,经常做一些可以提升彼此兴奋度的活动,一同运动或锻炼、晚餐时适量喝点红酒、节日时多一些“惊喜”以及定期进行一次双人旅行等,都可以提高“激情”或延缓“激情”的消逝”。

要知道,肾上腺素使两颗相爱的心贴的更近。

但这只能让激情得以延缓,却不能永恒的保持。

“激情之爱”失去了“激情”的后果。

一段关系维持的时间越长,它所引发的情绪波动就会越少,激情之爱的高潮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但是终究会消散,因为从未有一种高峰期可以永久地维持下去,而最初激情消散,直至变得冷淡,这也就是我们大多数爱情所面临的最大考验。

这种强烈的失落感会让情侣感受到幻想破灭,对爱无望,特别是对那些将“激情与浪漫”视作双方结合和维系婚姻基础的人而言,会产生“对方不爱自己了、对方变心了、自己当初选择是错误的”的错位感受。

而这也是恋爱或结婚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各种各样争执的原因,这种争执并不会对“激情”产生挽回效益,只会将感情越磨越淡。

失去了“激情”这一支点以后,“浪漫之爱”与“愚昧之爱”便丧失了主要维系因素。“愚昧之爱”会因此破灭或演变成“无爱式婚姻”、“丧偶式婚姻”,甚至会出现离婚的状况,而这个时候“浪漫之爱”也濒临“生死考验”,而这时第六种爱情也随之而出。

伴侣之爱(Companionate love)

是由“亲密”与“承诺”两种因素相结合所构成的,这里“激情”并不是缺失,而是由热烈变得内敛,这种爱与“激情之爱”截然不同,伴侣之爱相对平和,它是一种情感依赖,可以持续一生,这就是最长久的爱情。

正如马克·吐温说的那句话:“没有一个人会真正理解爱情,直到他们维持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上的婚姻之后。”所以真正的“伴侣式爱情”是植根于共同体验的人生风雨历程,从而愈久弥醇。

因此,如果一段爱情能够经住时间的考验,激情褪去转为“亲情”,何尝不是爱情的一次升华,在这样的情感中,爱情始终是存在的,不过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

“伴侣之爱”是最接近“完美爱情”的存在

而第七种爱情是完美爱情,可遇不可求。可实际上“伴侣之爱”是最接近完美爱情的。 当两个人足够理解、包容、相爱、坚定,当“激情与亲密”两个因素合二为一,不分彼此之时,“伴侣之爱”就最有可能转化为“完美之爱”。

用文字温暖你,我。

斯滕伯格在年提出了三角爱情理论,认为完美的爱情同时包括三个方面:受引导,身体(性)唤醒为标志的之爱;以互相欣赏的性格,情趣,认知和判断力为基础的,亲密持久的友谊;经由承诺和责任支撑的相互关系。为了简化,以后分别叫做,亲密和承诺。只有亲密和的是浪漫之爱;只有和承诺的是愚昧之爱;只有亲密和承诺的是伴侣之爱。如果只有,则是迷恋;如果只有承诺,则是空爱;如果只有亲密,则是友情。 是爱情中的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激情、亲密和承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欲望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具体为:

1、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2、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其它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

3、承诺:由两方面组成:短期的和长期的。两者不一定同时具备。比如决定爱一个人,但是不一定愿意承担责任,或者给出承诺;又或者决定一辈子只爱他/她,但不一定会说出口。

扩展资料

根据这三种元素的不同组合情况,斯滕伯格将爱情分为八种:

1、无爱:

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都缺失,爱就不存在。则两个人也许仅仅是熟人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便的、肤浅的、没有承诺的。

2、喜欢:

当亲密程度高但激情和承诺非常低的时候,会产生喜爱。喜爱发生在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暖的友情中,但不会激发激情和与之共度余生的预期。

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在爱情的三因素中,只有亲密因素时,相处的双方在交往中会感觉亲切,轻松,有很强的信赖感,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两性之间真诚的友谊。严格地说,此种关系还不能纳入到爱情之中。

3、迷恋:

迷恋中有着强烈的激情,但缺乏亲密和承诺,当人们被不太熟悉的人激起欲望时会有这种体验。只有热情因素。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在爱情的三因素中,只有热情因素时,双方有强烈的性的吸引,但缺乏彼此的了解,缺乏彼此的信任,当然,更没有发展到承诺的阶段。

4、空爱:

即空洞的爱,没有亲密或激情的承诺就是空爱。只有承诺因素。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只有承诺,没有亲密和热情时,表明二者只有责任和义务,是高度道德化的或价值高度异化的两性伙伴关系。就爱情而言,是没有爱情成分的空洞的爱。

5、浪漫之爱:

当程度高的亲密和激情一起发生时,人们体验的就是浪漫的爱。亲密和热情两因素的结合。当两性之间的关系具有亲密和热情两个因素,双方的关系不需要承诺来维系时,被认为是一种最轻松最享受最唯美的浪漫之爱。

6、伴侣之爱:

亲密和承诺结合形成对亲密伴侣的爱,可以成为伴侣的爱。当两性之间的关系有亲密也有承诺,而缺乏性爱吸引时,彼此的关系已经升华为亲情式的信任和依赖。

7、虚幻之爱:

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会产生一种愚蠢的体验,叫作虚幻的爱。是热情和承诺两因素的结合。当爱情没有以信任为基础的亲密因素时,仿佛大厦没有坚实的地基,是虚幻的空中楼阁,随时有变异的可能。

8、圆满之爱:

最后,当亲密、激情和承诺都以相当的程度同时存在时,人们的体验的是“完全的”,或称作圆满的爱。亲密、热情和承诺三因素的结合。

真正的完美的爱情应该以信任为基石,以性的吸引和欣赏为催化剂,以承诺为约束。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充满热情和活力。但这种形式的爱很难坚持长久。

-爱情三角理论

-罗伯特·斯滕伯格

美好的爱情,让人陶醉;甜蜜的婚姻,让人妒羡;而一直到老的相伴,更让人心存折服与憧憬。

莎翁说过:“ 真实爱情的途经并不平坦。 ”是啊,在爱情中,我们有争吵,在婚姻中,我们有更多的无奈与疲倦,而一生漫长的相伴,又会发生什么状况,不敢想象,却还心有奢望。

当第一眼遇上了那个喜欢的人,一下子好像看到了永远,“ 一眼万年 ”的梦,是那么强烈希望是“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路阳光灿烂。但是命运并不宠爱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总是障碍重重,坎坎坷坷,怎么行进?这实在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亲密关系》 一书,面世以来,受到诸多对爱情与婚姻有迷惘的人的拥趸,它是一本爱情教科书,亲自为你解惑,给你指出行动的依据与方向,予你对未来的肯定,让你与所爱之人关系永葆亲密。该书一版再版,现在这版已是第五版,可见其有多受读者欢迎。

此书的作者 [美]罗兰.米勒 (心理学教授,从事亲密关系教学25年)与 丹尼尔.珀尔曼 (大学教授,从事家庭问题长达30年),他们从 心理学角度 对两性关系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述,总结了人们在 交往与沟通、爱情与承诺、婚姻与性爱、嫉妒与背叛 等方面的行为特点与规律,让在爱中疑惑的我们,从中得到启发,行动上有改善,目标上有坚定。

与我一起翻开书,去寻找那些困惑我们的问题的答案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爱情中徜徉的恋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那时的花前月下,你侬我侬,都竭尽全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对方,那时的“ 一日不见 ”确实是“ 如隔三秋 ”,那时的 心心念念 都是一个他(她),哟,这一生,我就只要和他(她)一起走天涯!那时的誓言是最美的花,是最亮的月!

爱情的美好,推动着下一步的完成——婚姻。

刚刚进入了婚姻殿堂的新郎与新娘,爱情的三个成分—— 亲密、激情和忠诚 ,达到了顶峰,此时的婚姻对他们的奖赏也到了最高值,再现了爱情的完美,他们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

随着时间向前推移,浪漫爱情在悄悄地减少着,再也没有深情对望一眼的陶醉了!有时连个拥抱都懒得去做了!那个干净利落的他,变得臭袜子随处乱扔,不洗脸刷牙也会上床睡觉;她,一个温柔娴静的美女,此时也会婆婆妈妈,唠叨不停,也会狠话连篇。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切都变了样了!

浪漫爱情难以持久,这是为什么呢?

幻想促进了浪漫 :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盲目性的,是想象与幻想把对方镀上了理想化色彩,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随着双方在一起开始生活,现实的油盐酱醋越来越多地涌入,爱情的浪漫终将一点点消逝,正如“ 晌午刺眼的阳光最终驱散了月亮留下的迷人光晕 ”一样,爱情的魔法不见了,一切最真实的你我再现了!

新奇也为爱情注入让人兴奋的能量 。一起参加新奇的活动,会让彼此变得更加相爱,刚刚堕入爱河的恋人们,那时感觉一切都是新奇可爱的,亲密感在不断增加,激情高亢。新奇也是有期限的,新鲜感过后,一切幸福指数就开始下降了。

在恋爱时,为了在恋人面前有着良好的形象与印象,我们“逢迎讨好”,为了得到认可与尊重,我们“自我推销”,我们 要表现出最好的言行举止,这就需要高度的专心与努力与自我约束。 但一旦被接纳,走入了婚姻里,赢得恋人喜欢的动机就不足了,我们这时可以放松了,无拘无束了,再也不肯费心地去努力在爱人面前保持风度了。浪漫的爱情,就这样在熟悉的伴侣间,一点点少却或不见了!

浪漫爱情的淡去,并不说明伴侣之间就没了 情感 。只不过是激情减少了,激情并不是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亲密比激情更为稳定,那些数十年相守在一起的爱情,这才是最美的爱情,相伴之爱比浪漫之爱更有魅力。

如何相伴到永远?这始终是许多婚姻中的伴侣想知道的答案。《 亲密关系》 一书中,给了许多详解与指导,我捡拾一些其中的“珍珠”,与自己与大家。

1、 奖赏

在婚姻中的伴侣,是相互依赖的。如你从爱人那里得到的接纳与支持与理解,给你带来了愉悦感和成就感,这就是在相互依赖中你得到的 “奖赏” ,这样的 奖赏 ,谁都期望得到的越多越好。所以 奖赏 也成了婚姻稳定中的一个因素,双方如果都能给予对方更多的奖赏,而不是相反的“ 代价 ”(令人不悦的感受),那么幸福的生活就会一直围绕在你身边。

比如,你辛苦加班,半夜才回家,妻子给你做好了你爱吃的夜宵,还给你按摩消去疲劳,你此刻是不是幸福感爆棚?同样,你也可以给予妻子 奖赏 ,在她的生日来时,送上她最喜欢的玫瑰花,制造一点小浪漫,让她也在 奖赏 中欣悦。

伴侣关系有时就是靠这些平实的 奖赏 而更加亲密。这也相应地体现了亲密关系中的 交换关系 公平关系 ,“ 如果你想让别人对你好,你必须先要对别人好。”

2、 沟通

伴侣间,平时缺少不了 沟通 ,如何 沟通 也是门学问。

沟通分为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有时的情绪在 非言语沟通 上表露无疑,你的高兴、你的悲伤,你的 面部表情 、你的眼睛 注视方向 、你的 身体动作 等就代表了你的心情。如果伴侣能从你的非言语上 读懂 你要表达的意思,就会知道如何进行沟通了,成为彼此这方面的“ 解码器 ”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伴侣一起看电视,女方看到激动处,眼泪“啪啪”落下来,这时,你不是嘲笑她,而是主动把纸巾递上去,也动情一下,表示理解她的“带入感”。

言语沟通 ,是更多平时采用的沟通方式,它是亲密程度的指标之一,得到和给予自我表露的越多,越会让对方感觉良好,感觉到信任,也能让亲密关系更完善。

尽量不要 打断 对方的谈话,在倾听上做到专注,不要总是使用“ 是的——不过 ”句式,传达出对对方观点的批评或不可行性,如“是的,可以试一试,不过这并不可行,因为......”

不要在交谈时表现出 消极 情感 ,本来是讨论一个特定的令人懊恼的事,你却以点盖面,指责到对方的性格,这样让矛盾激化,这是值得注意的,就事论事最好。

在沟通时,使用 第一人称 陈述,以“ ”开头,“我现在很生气”,而不是“你太让我生气了!”

良好的沟通,还有 尊重与确认 ,尽管与伴侣观点相左,也要对其观点表示适当的尊重与认可,如:“我讨厌你喝那么多酒。”“你说得对,我记住了。”

做好沟通,维系亲密关系就变得容易。

结语:

《亲密关系》 一书,再现了许多伴侣之间的问题与解答,比如性别的差异、双方的冲突、暴力和权力、忠诚与不贞、压力与紧张等,它是婚姻百科书,十分值得婚姻中的双方阅读与学习,从而找到维系“ 白头到老 ”的秘笈。

此生,遇到对的人是幸运,与对的人守一生光阴,更是做得最对的事,浪漫之爱不常有,但相伴之爱却是最长情的告白,“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愿我们都能在相伴之路,走得顺畅,走出人生圆满!

# 情感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262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