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的浪漫主义诗句 1屈原为什么会写出浪漫主义的诗来
屈原简介 (约前304-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
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
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
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
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
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
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
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
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
章〉,《招魂》等大体说来,《离骚》,《天问》,
《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
与《离骚》类似,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天问〉
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以问语一连向
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
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
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楚国祭神乐曲,经屈原加
工润色而成,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
品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他的崇高精神和巍
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 人民永远景
仰他,热爱他中国民间5月5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
习俗就是源于对他的纪念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主要著作:
《天问》,《哀郢》,《离骚》
2屈原爱情经典诗句
1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出自:
屈原《九歌山鬼》
解释:
仿佛有人啊在山上,身披薜荔腰束女萝。
2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出自:
屈原《九歌山鬼》
解释;
等待神女怡然忘却归去,年渐老谁让我永如花艳?
3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间。
出自:
屈原《九歌山鬼》
解释:
在山间采摘益寿的芝草,岩石磊磊葛藤四处盘绕。抱怨神女怅然忘却归去,你想我吗难道没空来到。
4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出自:
屈原《九歌山鬼》
解释:
雷声滚滚雨势溟溟蒙蒙,猿鸣啾啾穿透夜幕沉沉。风吹飕飕落叶萧萧坠落,思念女神徒然烦恼横生。
5惜吾不及见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出自:
屈原《楚辞》
解释:
我明知正路难通,但我不能不走正路。尽管是车翻而马倒,我依然望着前途
6既含睇兮又宜笑,予慕予兮善窈窕。
出自:
《楚辞·九歌·山鬼》
解释:
情注视巧笑多么优美,你会羡慕我的姿态婀娜。
7乘赤豹兮从文,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蘅,折芳馨兮遗所思。
出自:
《楚辞·九歌·山鬼》
解释:
驾乘赤豹后面跟着花狸,辛夷木车桂花扎起彩旗,是我身披石兰腰束杜衡,折枝鲜花赠你聊表相思。
8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艰兮独后来。
出自:
《楚辞·九歌·山鬼》
解释:
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
3分析湘夫人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1、全诗通过现实景物,假想景物和幻想境界来渲染感情诗的开头一节是眼中所见的现实景物,“鸟何”等四个反诘句是假想的反常景物,“筑室水中”一段完全是幻想境界,这些景物描写都能恰到好处地渲染湘君内心不同情感特别是开头的一节,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境界,得到后人高度评价,并对后来“秋兴”主题的生发有深远的影响这一节的写景抒情特点值得注意:一是用抒情点染法来借秋景渲染愁情“目眇眇兮愁予”一句中的“愁”字点明这一节的感情基调,下面借秋景来谊染、扩散、深化愁情二是用以渲染愁情的景物是典型的动态的秋天景物,这些景物在中国文化传统氛围中最能触发人的悲愁之情,即所谓“春女思,秋士悲”三是诗中的“袅袅秋风”“洞庭波”“木叶下”三种景物融合无间,构成—幅完美的悲秋圈。
4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是什么
屈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其创作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所谓屈“骚”传统。
〈〈离骚〉〉的浪漫主义特征,在内容上表现在对进步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上,在艺术上表现在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并善于利用、发展民歌的比兴手法,来象征他与楚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实际也就是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继〈〈楚辞〉〉之后,由屈原点燃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形成了和“风”诗传统面貌不同的另一文学潮流。
5屈原的古诗,但要是浪漫的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於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儜。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於白水兮,登阆风而絏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雁为媒兮,雁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纵观历史,冥冥之中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力量在促使人类不断开疆拓土,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月球,“走出去”三个字背后是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憧憬。
倘若将此归因为利益之争不得不达到的进步,那真是辱没了头顶美丽的星空。即使一派祥和安宁,人类也总会在某个夜晚仰望深蓝色的天幕,并由衷发出赞叹和疑问,一粒向往的种子由此埋下。
在科学技术尚未抵达的彼岸,唯有想象力可以跨越阻拦的鸿沟,为我们展现出这一片统称为“科幻”的迷人世界。
自200年前的科幻鼻祖《弗兰肯斯坦》出现至今,科幻名家众多,诞生了诸如《安德的游戏》《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银河帝国》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我国国内科幻起步较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有如刘慈欣、王晋康、迟卉、柳文扬、钱莉芳等成熟的科幻作家。近年《三体》系列的火热和《流浪地球》**的口碑进一步促进了大众对科幻作品的了解,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科幻。
通常来说,长篇巨著固然能一飨读者的胃口,读来酣畅淋漓,也更为容易构建复杂的世界观。但是不要忘了精致小巧的短篇也自有其留白的魅力,引人遐思,令人拍案。
未来事务管理局近期推出了一套《少年科幻小说大奖书系》,由专研科幻的吴岩教授主编,共含四册,分别为《探索者》《创造者》《勇敢者》和《倾听者》,囊括了诸多中外科幻佳作。
以《勇敢者》为例,共含七篇国外作品和七篇国内作品,内容风格各异,文笔出众,如小而精致的拼盘美味,浅尝辄止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寥寥数字就足以点燃读者内心阅读的欲望。
从内容上来说,有描写父子情的《光明未来》,为了不打破儿子心目中父亲的伟岸形象,鸿雁传书之间,时空旅行的故事几乎要骗过我们所有人;
有表达母爱的《眼中,心中,怀中》,每句话都点到为止,文字凝练,却能让人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从分娩与孩子分别这段过程中情绪的起伏变化;
有着眼于讨论人类情感的《最后的译者》,即使核心的论点是机器能否具有人类情感这样的古老话题,在作者动人的笔触之下依然颇有新意,令人动容;
有借师生关系反思教育平等问题的《老师》,其尖锐性令人印象深刻;
……
从角度来说,有从孩童视角叙述的《来自未来的种子》,活泼有趣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
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漫长的坠升》,代入感极强,对于涉及到母爱、阴谋和谎言的复杂故事,这种角度自有其优势;
有从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电基生物的角度展开的《只争潮汐》,除了一个令人赞叹的译名,其所讲述的简单又不平凡的生存故事也极具画面感,对于信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读者想必格外容易引起共鸣;
《眼中,心中,怀中》则以少见的第二人称进行叙述,营造出亲近又疏离的印象;
……
科幻作品多数聚焦于未来,然而,科幻也能对历史进行重新解构。在《不能共存的节日》中,第一部分就是以1961年前苏联发射第一枚载人火箭为背景,其后虚构了一段外星人G和总设计师科罗廖夫之间的对话引入正题。
作为短篇小说自然无法展开太多,但是这种从给人以凝固感的历史延伸出非凡想象力的解读方式并不少见,不得不说十分具有启发性,毕竟真实的历史无人可知,谁又能完全确认这是无稽之谈呢?正是这种似有若无的合理性令此类科幻作品魅力大增。
科幻小说并非只想向读者展示一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其中沉淀的人文思考才是核心。《最后的译者》中争论的话题自不必说,《从前慢》这篇的思考深度也值得一提。尤其在这个一切追求快和更快的浮躁时代,蓦然回首才发现错过了什么是太多人常常遭遇的遗憾,不妨读一读思考一下,即使我们的境况远非《从前慢》中设定的那般温馨又严格,但是得与失的比较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人类永远将面临的选择。
在第三册《勇敢者》中,有一篇充满残酷感和诗情画意的作品《纸上海》尤其突出。
说它残酷,是因为这是一个走向毁灭的故事。
舞台设置于上海,起因是物体自燃。越来越多的自燃事件几近将城市毁灭,尽管自燃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其规律却又不可捉摸,每一次都是根据人类的词汇表来进行,但是下一个目标词是什么,没人知道。
这个设定别有诗意,连同诗一般的标题给烈火焚烧的炙热景象注入了丝丝凉意。
建立在已知之上的荒诞感,给人以不可思议和真实感同时存在的交错体验。
词汇表是真实存在的,自燃亦是,将二者以如此匪夷所思的方式合情合理联结起来,是科幻作品不同于玄幻和奇幻作品之处。尽管在这篇短篇小说中作者并没有着墨于其中的原理,但却用令人信服的故事构建节奏逐步让读者“相信”了这一事实。
这篇小说伴随着一句“只有他没瞎”猛地落下故事的帷幕,之后读者才能后知后觉到那恐怖的事实——这一次的目标词居然是“眼睛”,发生自燃的是眼睛!光是这一结果就令人不寒而栗,更何况作者采用了冲击性十足的描写方式,令人更为震撼。
在习惯了动辄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作品后,阅读短篇难免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不过这正是短篇小说的魅力所在,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打动读者也十分考验作者的写作水平,更不要说科幻作品还要将读者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简直是难上加难。
本套书选编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对于读者不啻于一道美味盛宴,值得细细品读。
“古典(派)的”这一词汇本身包含平衡、节制、简洁和精致的概念。这古典乐派些概念例如可用于“古典”建筑,但用以表达古典风格还不够贴切,古典风格音乐可以具有暴风雨般的气势和复杂的内容和形式。简而言之,古典风格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古典乐派对西方音乐历史起到重要意义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风格上则与巴洛克时期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即便是刚刚入门的听众也能够听出这两个不同时期作品在许多方面的不同。巴洛克音乐崇尚的是一种光彩照人的强烈,而古典主义音乐则崇尚稳重守制、逻辑均衡,虽然显得过于循规蹈矩,但却不乏美感。欣赏这个时期的作品,听众所享受到的是一种和谐、优雅却又平衡、统一的优美。 在节奏上古典主义音乐一改以往巴洛克持续不断的强烈感,特别注重旋律的作用,而旋律也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最精湛和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其灵魂所在。在旋律上,这一时期的音乐特别强调均衡和简洁。在结构方面,古典主义时期更与巴洛克时期有着极大的区别,其核心在于古典乐派采用单旋律主音音乐结构;而在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们崇尚的是复调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典乐派的许多作品更适宜初入门的听众来欣赏的原因,其调性明确且主线清晰,不像之前的巴洛克音乐那般,往往一个乐章有许多支线。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对此后音乐历史的发展是具有非凡推动意义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三大重要的曲式——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键盘奏鸣曲。虽然古典主义在贝多芬去世之后被全新的浪漫主义所更迭,但是这三种重要曲式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在浪漫主义时期被越加发扬光大。尤其是交响曲这一全新的曲式,由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巨头在短短数十年内,将其成型、完善、壮大。除此以外,奏鸣曲、室内乐以及器乐协奏曲、歌剧等形式也在古典主义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当然这也得益于当时乐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乐器之王“钢琴”正是在这一时期最终成型并被广泛运用的。 1浪漫主义纲领
人们习惯于把雨果的《序》称为浪漫主义的纲领,这是因为雨果这篇讨伐伪古典主义的檄文,确曾获得广泛的响应,从而得以用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掀起一个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以显示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声势。因此文学史上常把雨果发表这篇序言的1827年和随后因雨果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上演成功而达到浪漫主义发展高潮的1830年,作为古典主义同浪漫主义在时间上的分界。
2浪漫主义的根源
探究浪漫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因为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短篇小说《阿达拉》 (1801年)和《勒内》 (1805年),已经包含了日后浪漫主义文学将要加以发展和夸张的一切优缺点的萌芽(持别是勒内这个悲观厌世的“世纪病”的典型人物的出现),所以有些人常把整个十九世纪视作浪漫主义的纪元,有时甚至还把它的结束时间延伸到大约1910年间。
3浪漫主义分类
高尔基在他的《俄国文学史》中第一次把浪漫主义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因此,如今在谈论浪漫主义及其作家和作品时,大多根据作者的政治立场、即对待革命的态度,区分为积极的(又称进步的或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和消极的(又称反动的或贵族的)浪漫主义两个不同的阶级流派。浪漫主义内部的两种倾向的相互联系,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即使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家多半也还有消极的一面,这是当时西方各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所决定的。因此,原则上可以区分,但又不能绝对化。举个例说,在文学领域固然可以举出这两种浪漫主义流派各自最早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斯达尔夫人(Mme de stael,1766-1817),另一个是夏多布里昂;但是在音乐领域就很难找到这样绝然的人物一在浪漫乐派作曲家中,瓦格纳是够复杂的了,可又无法把他归入浪漫主义右翼。这又是一个难题所在。
4浪漫主义的思想
浪漫主义者志在无限,一心要除旧布新,他们是向前看的,但是由于他们主要在幻想中探讨生活,有时也会走回头路,例如他们凭依古典主义所忽视的想象的翅膀,飞向大自然和异国,但也飞回远古以及九霄云外那虚无缥缈的境界,到那里去寻觅理想和找求满足。关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在古典主义时期原是同作品的主人公交融一体的,但到浪漫主义时期,大自然同人之间也存在着深邃的矛盾,浪漫乐派常被用以同主人公极端孤独的内心世界形成对照。不但如此,浪漫乐派作曲家感伤的心境,往往还给他们所描绘的风景画页抹上一层暗淡的色彩。因此,在浪漫乐派的作品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光辉夺目的大自然景色,个别田园画面的描写虽也美妙,却是已近黄昏,而更多的则是阴森恐怖的暗夜、孤寂的海岛和经常翻腾着惊涛骇浪的海洋。至于异国和远古,尤其是浪漫主义艺术家便于遁入的虚幻境界:他们追求所谓较少受到资产阶级文化侵蚀和影响、即较多保持古风的异国情调——于是法国作曲家喜欢选取西班牙的题材,而德国作曲家则写意大利;与此同时、他们还倒退到启蒙主义者极端仇视的那个中世纪中去——于是这个迷信的黑暗世纪所特有的种种怪物全都应运而起。
[编辑本段]浪漫主义音乐
1浪漫主义音乐的着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着重点从形式及其正规发展转到个性化的旋律写作上来。浪漫乐派作曲家认为精工编织的一长串旋律线条,远比主题的严格发展来得重要,因此浪漫乐派,他们的旋律写作往往不受传统的公式或小节线的束缚,只要求旋律像自由的呼吸那样诉述作者心里的话或表达他们直接从独特的心境或印象产生的激情。如果必须从一支美妙的旋律和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构这二者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一个浪漫乐派作曲家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前者,而对古典乐派高度发展过的那些曲式则自由地加以处理。因此,举例来说,浪漫乐派的奏鸣曲,就像是由若干个饶有兴味但彼此间联系比较松散的片断组成的,它不像古典时期的结构那样小心翼翼地注意保持均衡。然而,对抒情旋律的兴趣虽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浪漫乐派作曲家最明显的建树,却在于和声与音响色彩。
2浪漫主义音乐特色
在十九世纪,和声的技巧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音和声、远关系转调、复杂化的和弦等,都力图把大小调体系的调性轮廓弄模糊;和声现在变成一种表现工具,而不仅仅是音乐结构的一个媒介。浪漫乐派作曲家对和声技巧的发展同对音响色彩的兴趣是相辅相成的:这一个时期的乐队规模无限扩大,一些乐器得到改善,又有一些新的乐器发明出来、各种乐器的新奇组合产生了新颖的色彩效果,又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调色板,从而使这种拥有迷人的音色储备和力度层次的大型管弦乐队成为一种理想的工具。浪漫乐派相关书籍作曲家由于不太重视对称和均衡、有时甚至摒弃诸如快板乐章奏鸣曲形式的结构原则,因此,当他们使用大型管弦乐队以构筑要求首尾一贯的大型作品时,除了使用“主导动机”外,还借助于其他的附加性手段(例如故事的情节)去加以统一,这就产生了综合性的艺术——标题交响音乐。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这方面的一部“处女作”,随后,李斯特和后来的理查施特劳斯创造的单乐章音诗(或称交响诗),则是标题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有些浪漫乐派作曲家却认为小型作品特别可亲,更便于发挥他们的抒情才赋,也较容易捕捉那些难于捕捉的瞬间情绪,于是,钢琴小品和艺术歌曲首次在十九世纪得到推广,成为最富于特性的体裁之一,其中且有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少著名范作。
[编辑本段]浪漫乐派
1浪漫乐派概念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2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关系
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或者说是浪漫乐派后期的发展;早期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者,他们的作品含有后期浪漫乐派风格和形式的许多特点。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
歌律克里希代表意居是指,一首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它强调的是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通过词汇、句式、语调、声音等手段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义。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注意词汇的选用、语句的构造、节奏和韵律的变化等方式来营造出强烈的歌律克里希效果,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意义。例如,在古典诗歌中,常常采用押韵、平仄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义,而在现代诗歌中,则强调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借鉴音乐的手法来创造出独特的韵律效果。
针对歌律克里希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实际的解答方式和对策。首先,我们需要注意词汇的选用和语句的构造,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和精炼的语言来增强歌律克里希的效果。其次,我们需要注意节奏和韵律的变化,通过增加或减少语音的强度和重心来创造出动态的韵律效果。最后,我们需要注意整体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整体的编排和调整来创造出流畅、生动的歌律克里希效果。
总之,歌律克里希代表意居是一种强调诗歌音乐性和韵律感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词汇、语句、节奏和韵律等手段来创造出强烈的情感和意义。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注意词汇的选用、语句的构造、节奏和韵律的变化等方式来营造出流畅、生动的歌律克里希效果,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以下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机器纪元》**影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安东尼·班德拉斯与末世机器人,这样的阵容出现在好莱坞,一定会让人觉得怪怪的,大致也可以推导出肯定不是好看的商业大片。但《机器纪元》却是一部正宗的西班牙片,非好莱坞出品,然后你如果知道班德拉斯是拉丁第一型男,那么这个班底立即就变得星光熠熠起来。而且,《机器纪元》走的也不是好莱坞科幻片的路线,而是一部深邃的有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如果带着问题意识去看这部片子,就会被深深打动。确实没有辜负安东尼·班德拉斯俊朗的外形,以及倾力投入的演绎。
“机器纪元”的来临,必然伴随着“人类纪元”的结束。《机器纪元》讲的就是人类的末世,以及机器人崛起的故事。故事有一个类似《猩球崛起》的框架,不过《机器纪元》里人类末世的来临,并非人类自己的作孽,而且源于太阳的活动,日趋活跃的太阳风暴,释放出了过多有害粒子,扑向了人类的地球。地球逐渐荒漠化,田园不再适合人类的生长,最后的人类龟缩于城市之中,高度依赖机器人。甚至乞讨者,也有机器人的协助。
《猩球崛起》里人类与猩族之间由亲到疏越走越远,而为了各自的生存,双方的战争更是不可避免,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机器纪元》其实也可以叫做“机器人崛起”,同样讲述机器人与人类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样是人类灭亡,作为异类的机器人崛起。但“猩球”是商业大制作,大场面大战争必不可少,而“机器纪元”则打着机器人的旗号,却没有一点大场面,而是走向了另外一条方向,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单纯的冲突问题,而是更加复杂,人类想要灭亡机器人,机器人却小心翼翼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主题引向了深邃化,变成了一种伦理片,探索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走向问题,可谓是剑走偏锋。
高度科技化的社会,在方便了人类的同时,也耗尽了人类的智慧。末世的人类社会时代,机器人无所不在,让人类享受了足够的便利,成为了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一部分。但机器与人的关系,吊诡之处在于,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之后,盛极而衰,走到了不可逆转的灭绝之途,而同时,高度发达的机器人却已经拥有了自我意识,并走向了自我演化的途径。又由于他们有机器的外壳,并不惧怕太阳风暴的辐射,也不需要动植物资源提供的动力,只需要一定的核能,或者是太阳能就足够维持机器人的生存。因为人类灭绝,也不妨碍机器人独自生活下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该如何相处?就成了一个莫大的问题。阿西莫夫创造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在此时依然生效。这三大法则是: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这是目前各科幻作品中都遵循的原则,不过在《机器纪元》里三大法则被改编成了两大法则:第一,机器人任何时候都必须要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二,机器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维修自己,并发展自己。
这样的限制下,机器人即便拥有了自己的智慧,能够脱离人类而存在,但依然是人类的附庸。尽管此时的人类已行将就木,唯有苟延残喘,即将灭绝,机器人的时代就要来临,但死而不僵的人类却依然牢牢压住机器人,不让他们有任何的进化与发展。这是属于人类自己的恐惧,面临死亡的恐惧,面对灭绝的恐惧,而想要握住点什么的愚顽又让人类放心不下,即便是死,也要将陪同的机器人带入坟墓。就像古代的奴隶主,自己死了也要奴隶们跟着陪葬,人类的自私、冷漠、残忍、无情袒露无疑。而机器人对于人类的忠心,那种你虐我千遍万遍我都待你如初恋的感觉,让人为之侧目,他们为了赢得自由,没有选择伤害人类,只是选择出走。既然人类已经龟缩到了极少数的城市之中,那么广阔的原野,就足以成为机器人生存下去的开阔空间了。
至于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纠结的关系,片子借机器人之口说,“你们想要的是生存,而我们想要的是生活,生存是无法关联的,生活才是!”还有这样的对话,杰克布:我了解人类,他们不会停止,直到杀光你们全部。瑞秋:要死,你必须先学会活着。活着,还是生存,这样的问题于是被抛了出来,成为人类与机器人之间不同的追求。对于人类,觉醒的机器人道明了真相:人类只是野蛮的猴子。人类从猿猴进化而来,但并没有改变初心,依然保持着深深保持着野蛮性的一面。机器人想要生活下去,唯有远离野蛮残忍的人类。就像恐龙的灭亡,最终导致了猿猴的崛起,进而导致了人类的崛起;如今人类的自作孽更是加剧了人类的自我灭亡,就像恐龙的灭亡,副产品是猿猴的进化,人类的灭亡,副产品则是机器人的进化,这是谁也抵挡不住的潮流。
《机器纪元》的导演怀着对机器人充满同情之心,拍出了两者世纪交换之间的悲歌,也拍出了那种对机器文明不可逆转的潮流的无奈感。并通过这种感情,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嘲讽与批判。在片中,机器人也是人,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人类情感,最搞笑的一幕,在于机器人瑞秋与作为人类的杰克布一起共舞的那段,一曲舞蹈,充满了浪漫的情调。但慢慢这种情调变成调情,舞蹈中的瑞秋居然产生了高潮,并用她的机器喉咙里,发出了女性ML之中的高潮之声,搞得杰克布好不尴尬。哦买噶啊,机器人真是无所不会,既然如何,又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的想要寻找自我生活的空间呢?整部片子看起来很缓慢,但别有一番滋味,其实属于一部相当难得问题意识类型的**。
流派很多,主要以四大流派意大利歌剧《阿依达》、法国歌剧《浮士德》、德国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俄罗斯歌剧《叶甫盖尼 奥涅金》。十六至十七世纪之交,歌剧诞生于意大利,这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发展的结果。歌剧是一种新艺术,公称opera,源于意大利语opera in musica,即音乐作品的简称,opera为opus(作品)的复数。它是音乐与喜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最早称为“音乐做事”(favola in musica)或“音乐戏剧”(drama per musica)。歌剧是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高度集中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声乐艺术中难度最大,最具艺术魅力的重要艺术形式。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是著名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1597年,诗人努尼里奇,作曲家佩里卡奇尼等根据神话故事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内》可惜早已失传,1600年作曲家丁·佩里所写的《犹里狄茜》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到17世纪上半叶(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立,名叫“圣卡西阿诺歌剧院”,标志着歌剧已开始走向平民百姓,加之这时的歌剧在创作上的发展与创新、使歌剧从简单的叙述形式改变为戏剧性形式,从而使歌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到17世纪末,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了几位划时代的大音乐家,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拉穆和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当时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斯卡拉蒂,他一生写了115部歌剧,确定了歌剧咏叹调的ABA基本形式,并在A段反复时加上装饰音及华彩段,极大地发展了人声的歌唱艺术,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推动了歌唱技术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只顾炫耀技巧的不良风气,当时歌剧舞台上活跃着阉人歌唱家,人们挑选出一些音色优美的男孩,给他们施行阉割手术,使他们在保存高音音域的同时,保存了男子的力度;另一种不良现象是,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引进某些与剧情关系不大的奇特情景,豪华的布置或盛大的场面,这样做削弱了歌剧的戏剧性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使歌剧的整体性与艺术性有所下降。格鲁克是歌剧史上的改革者,他提倡音乐服从戏剧的效果,主张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反对故弄玄虚的浮夸做法,主张除掉那些同戏剧和台词无关的装饰音乐。同时,格鲁克还提倡用本国语言创作,以发展各国歌剧,他的改革使歌剧通向了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道路。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他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杰作,标志着意大利歌剧步入成熟期,与他同样有名望的作曲家有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他们作品的特点是演唱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而且音乐旋律也优美迷人,把歌剧艺术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迄今为止,演唱难度最大的歌剧基本上都出自这三位作曲家之手,人们还常把这一时期的歌剧称为歌剧的美声时期。在这三位作曲家之后,意大利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要数威尔弟,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几乎全部都是艺术精品,如《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依达》、《奥塞罗》等,至今仍为世界各大顶尖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在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歌剧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各国都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歌剧作品,如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古诺的《浮士德》,比才的《卡门》等等,到了19世纪后半叶,意大利文艺界又出现了一股抨击浪漫主义幻想,揭示人类本性真实主义的作品。如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雷昂卡瓦洛的《丑角》等,普契尼是一位带有真实主义倾向的作曲家,但他的作品抒情色彩很浓,旋律优美,舞台效果很好,他的作品如《卡门》、《托斯卡》也能找到真实主义风格的影子,但从整体上讲,它们也是浪漫抒情的。意大利歌剧在相当长时间统治着欧洲的歌剧舞台,随着它的发展和普及,在各国音乐家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歌剧流派,如意大利歌剧、德国歌剧、法国歌剧,俄罗斯歌剧。但意大利歌剧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德国歌剧最早出现于17世纪,18世纪时汉堡歌剧已有了一定的声望,但尚未形成流派。格鲁克提倡歌剧的民族化,才使其渐渐成长起来,形成了占有一席之地的“德国民族歌剧”流派。莫扎特使德国歌剧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的《后宫诱逃》和《魔笛》已是德国歌剧的传世佳作。韦伯是德国歌剧的重要作曲家,他的《自由射手》标志着德国浪漫派歌剧的开始,乐曲曲调带有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合唱在全剧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形成德国歌剧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人物是瓦格纳,他主张把所有的艺术协同起来,共同创作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他认为音乐应成为表达戏剧内涵的工具,为剧情服务,他提高了乐队在歌剧中的地位,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作品,如《飘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思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等,都是德国歌剧的典范。法国歌剧是从1650年,一个叫贝兰的神父创作的用法语演唱的歌剧《牧歌剧》开始的。到了19世纪20年代,法国就出现了类似于正歌剧的法国大歌剧,法国歌剧的特点还在于剧本的文字性较强,语言比较含蓄,声音也较为圆润,因而比较典雅高贵,浪漫多情,抒情性较强,称之为“抒情歌剧”,如古诺和托马的歌剧《浮士德》、《迷娘》、《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到后来比才的《卡门》,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法》的出现,使法国歌剧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俄罗斯音乐在欧洲尚不太为人所知道的时候,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依凡·苏萨宁》及《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成为俄罗斯歌剧的奠基之作,对其后的歌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随后柴可夫斯基写出了《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创作了《金鸡》、《萨特阔》,穆索尔斯基创作了《鲍黑斯·戈杜诺夫》、鲍罗廷创作了《伊戈尔王》等,都是典型的俄罗斯式歌剧,可能由于语言的原因,俄罗斯歌剧远没有意大利歌剧,德国歌剧,法国歌剧那样流行。此外,随着歌剧的不断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歌剧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一些结合本民族特点而创作的新作品不断问世,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有德沃夏克的《水仙女》,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嫁娘》等,这些作品都是世界歌剧宝库中的明珠。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初,在美国、英国又出现了一些集爵士乐、踢踏舞、喜剧性话剧和轻歌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音乐剧。音乐剧表现手法灵活,音乐、舞蹈、舞台美术都很现代化、因此,很快成了二十世纪最为重要且发展得最快的一项文化成果。风靡了全世界。经典剧目有《音乐之声》《猫》《悲惨世界》《西贡**》等等,都已被世界艺术界广泛认可,得到了很好的票房价值,流传到世界各地。和西洋歌剧相比,中国歌剧产生和发展得较晚,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一些新的、先进的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当时的作曲家黎锦晖创作了一批儿童剧,如《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我国歌剧的萌芽。1934年,田汉、聂耳创作了我国表现革命的第一部歌剧《扬子江风暴》,真正使我国歌剧发展起来的是在延安整风运动和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掀起了盛极一时的新秧歌运动,创作了一批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中国特点的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白毛女》、《刘胡兰》等。1945年《白毛女》的问世则是我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全国解放以后,又陆续涌现出了《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夜》、《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歌剧舞台一时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崭新局面。“十年动乱”使我国的歌剧事业遭到了严重的推残。到“四人帮”被粉碎后,我国的歌剧又有了新的生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批多种风格、多样体裁的中国歌剧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具有西洋歌剧模式的有《伤逝》、《原野》、《第一百个新娘》等,具有民族歌剧模式的有《党的女儿》、《木棉花开》等,这些歌剧在艺术性和时代性以及人物塑造等多方面有了相当明显的提高,中国的歌剧也日益走向成熟,慢慢发展开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