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基本情况怎么写

网约车的基本情况怎么写,第1张

服务范围、起源和发展。

1、服务范围:网约车服务范围广泛,覆盖城市和乡村地区,可以提供短途、中途和长途服务,同时,网约车也逐渐拓展到包车、接机、代驾等领域。

2、起源和发展:网约车的发展源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约车应用迅速崛起,截至2023年6月10日,网约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

在近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同时,作为出行市场的另一个风(疯)口,网约车市场也随之起飞。

据零壹智库统计,从2012年(也就是程维创立滴滴的年份)至2019年,中国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从134亿元增长至30441亿元,据机构普华永道预测,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36亿元,约是2018年的2倍。

据近日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2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45万本、车辆运输证1059万本。各网约车平台10月份共新注册合规驾驶员49万人,新注册合规车辆35万辆。仅2020年10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共收到订单信息63亿单。

 

乍看之下,市场看似一片繁华。但不为人知的,是背后实则尸横遍野。

 

网约车的风口,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疯狂。虽然充满希望,但也充满看不到头的绝望,各家各户都要更谨慎地活着。

 

 风口还在,猪已落地

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到的63亿单中,其中624亿单来自前8名平台,分别是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万顺叫车、美团打车、首汽约车、享道出行、花小猪出行。

 

其中上线不足半年,排名最靠后的花小猪出行也达到了320万单,而作为行业龙头的滴滴出行则达到56200万单,是第二名曹操专车的338倍。

 

此外,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数据还显示,有8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已全年累计180天未传输数据(其中不乏“易到”这样的早期入局平台),也就是意味着剩下的600万个订单来自剩下118家很多人并没怎么听过的网约车平台,平均每个平台10月收获50847个订单。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完成名单

从当前数据可见,与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历程类似,网约车市场的也逐渐从野蛮生长的状态逐渐回归理想;同时市场向头部平台聚集的趋势也愈发明显,而且前八名中的后七位与排行首位的滴滴已然不具有可竞争性。长此下去,网约车市场将会持续维持“一超多强”的局面。

 

此情此景,风口上的猪都一一摔了下来,但是为何却仍然有那么多企业如此趋之若鹜呢?

事实上,虽然风口上猪少了,但是风依然强劲。出行市场仍然处于繁荣阶段,从政策到消费者都在自然而然地支持着出行市场的成长。

 

政策上,2016年7月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肯定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同时明确提出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同年同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将互联网专车纳入预约出租汽车管理,明确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则联合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按照高品质、差异化经营的原则,确立发展定位,有序发展网约车。

 

政策接连出台政策规范了网约车,确保乘客的权益、乘车安全、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的选择,消费者也逐渐更可以选择网约车服务。

 

市场方面,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占网民整体的401%。如前文提到的,2012年-2019年,网约车市场交易规模逐年上升。

 

今年4月,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就提出,针对未来规划,上海的集约化移动出行制定了“三步走”战略,5年内将力争投放100万辆网约车运营。

2020年为普华永道预测数据

所以,风口上的风仍在吹,只是风都被强势的体量庞大的大猪给挡住了,那些弱势的小猪们才失去风力重重摔在了地上。

 烧钱游戏,无底深渊 

从风口上摔下来固然很痛,但是仍然难以抑制众企业对于风口上美好风景的期盼。

 

除了滴滴这样天生的出行企业,近几年BATM这类互联网企业以及传统车企也接连入局网约车市场,例如,美团的“美团打车”、阿里的“哈啰出行”、广汽的如祺出行,一汽的"旗妙出行"、东风的"东风出行"、上汽的"享道出行"、长城的"欧拉出行",长安的“长安出行”……只要是在终端市场上稍微有点地位的企业,都忍不住要分一杯出行市场的羹。

 

在它们眼中,看不到沉没在市场底部的无名网约车平台,它们只以为是谁都能成为成为滴滴。

大环境上看,网约车的确是利好的,但仅限市场利好,并不利好企业的钱包。当它们进入这个市场,才纷纷发现,这是一个烧钱的无底巨坑。

 

简单来说,出行平台的美好订单数字都是钱烧出来的。无论是滴滴、快滴、优步,还是易到、美团、曹操出行、首汽、神州……没有一家没使用过打车补贴吸引用户、用接单补贴拉拢司机这样未曾杀敌先自损八百的操作。

 

以致于让人以为这是出行企业的必经之道,所谓小财不出大财不入。然而即使强如滴滴这般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的头部企业,如今盈利已然遥遥无期。

 

2019年2月,滴滴程维在内部信中表示,2012-2018年,公司从未盈利,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而相关统计也显示,截止2019年底,7年里滴滴累计亏损超过了五百亿,其中2018年一年就亏损110亿。在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在司机补贴方面的巨额投入而导致的亏损。据统计,成立至今,滴滴完成了整整18轮的融资,累计金额高达210亿美元。

然而,就在今年疫情中全国大面积停工停产的情况下,在Uber又是裁员又是送外卖的窘境之下,柳青5月份在CNBC的采访中却表示,滴滴的核心网约车业务已经小幅盈利,国内市场的客流量已经回归疫情前水平的60%-70%。具体盈利数据和指标却并未透露,这就难免让人思疑这是说个资本市场听的假模假式,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滴滴如此体量仍然处于亏损,更别说那些半路出家的后来者们。

今年3月,曹操出行总经理董凯楠表示,目前曹操出行在部分城市盈利,整体来说是亏损的,现在处于投入期。近日还传出曹操出行针对淡季乘客打车享受20%的优惠补贴,平台不承担却要让司机自己承担,显然也是烧钱烧得心发慌了。前八名其他选手有多难熬就更无须赘述了。

至于那些整车厂衍生的东风出行、长安出行之流,它们给人的感觉则是另一种既视感,仿佛它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能在出行市场赚得多么盆满钵满,只是看见别人在做就觉得自己也该烧点开发费混个存在感。

除此之外,还有类似北汽这类靠着网约车平台来撑起销量的新能源品牌,活在出行市场的美好幻梦里,一旦要在终端市场较量却没几个拿得出手的产品。

总的来说,这里有各路角色,但是唯独没有能踏实赚钱的角色。

 

 认请形势,放弃幻想

一个月前,滴滴刚宣布国内月活用户突破4亿。过去五年,滴滴年运送乘客量超过100亿人次。 

柳青在此前花小猪的媒体沟通会上曾指出:“移动出行的渗透率只有3%,未来是星辰大海,大有可为”。程维也很有自信地说道,2030年中国乃至全球共享出行的比例有机会从现在的3%增长至30%。

“星辰大海”那么美好,但有谁能最终亲眼看到?市场的确是繁荣的,但是钱包始终是干瘪的,星辰大海未可期,要想扭亏为盈,当前尚未有先驱者。

那81家近半年未上传数据的网约车平台或许还轻松点,只需老老实实不折腾等着埋进土里就好了。但是包括滴滴在内的占据市场99%份额的前八位企业可不一样,他们还要好好蹦挣一会,争取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注目光。尽管中国幅员辽阔,但是此情此景要想继续依靠烧钱扩大市场显然不再是个持续可发展办法。

要想好好活下去,无论是稳坐第一的滴滴,还是位列其后的七位选手,都要努力变换思路尝试更多的商业模式,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于是曹操出行上线了代驾服务、金融服务,美团也上线了代驾、跑腿、共享单车等业务,滴滴则投资了共享单车、启动了跑腿业务、入局同城货运、上线了新产品花小猪……最近推出的定制网约车更是“胆大妄为”,看这势头,不仅会给那些靠网约车卖车的车企当头一棒,而且很可能会推动给网约车市场重新订立标准。方法各异,只为求存,但不好说哪招必赢。

再之,让人不得不在意的是2018以来的市场增长瓶颈。

在8年接连的涨势下,2019年中国网约车市场整体虽然仍然维持了增长趋势,但是增长率仅有342%,继2018年后增长率进一步下降。中国网约车市场已然陷入瓶颈期。尽管普华永道预测,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达到5036亿元,约是2018年的2倍。但是疫情之下,将近整整一个季度的停工停产和居家隔离措施之下,不仅严重打击共享出行服务,而且更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购置私家车的愿望。

目前看来也未见什么多么强力的补贴政策去刺激共享出行经济。普华永道的预测这一次大概率是要落空,2020网约车市场能持平往年就该烧香拜佛了。

所以,奉劝那些还跃跃欲试想虎口夺食的整车厂,以及那118家默默无名挣扎中的平台们: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一个形势是,当前尽管风口仍然强劲,但是眼前局势已然落定,真正能分一杯羹的名额基本占满。其二是,当前的网约车市场瓶颈期已至,无论是头部还是尾部企业都将面临一段增长乏力的阶段,破局之道尚未明朗。

总而言之,未来两年出行市场都不是什么香软可口的好蛋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期网约车在多城市开展“烧钱大战”引发社会强烈反响。针对这一现象,交通运输部微信号近期连发三篇评论性文章,指出“烧钱大战”不可持续,呼吁网约车发展要“脱虚向实”,运输市场要公平竞争。

“烧钱大战”不可持续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俗称“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近期,这些新业态又再次“抢眼”,各路资本纷纷投向这一交通出行领域。不同专业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主权基金及相关实业集团各显神通,利用强大的资本支撑力,在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都在使用“烧钱”补贴方式。

“烧钱”补贴烧出了短时的市场份额,也烧掉了长期的市场公平与底线。近年来,网约车、共享单车领域时有出现以补贴为手段的营销方式,这样以低价为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式也是一种不计成本、争夺一时“数字”份额的方式。实际上,“烧钱”补贴是一些平台公司无视法规、无视市场秩序的行为。有的平台公司甚至利用“烧钱”补贴吸引周边城市“黑车”大举进攻,明目张胆地从事非法运营,这不仅损害了合法合规从业人员的权益及其投资者的权益,也对整个互联网出行市场造成了严重破坏。

“烧钱”大战是短视行为。短期看来,以“烧钱”补贴的方式鼓励人民群众选择某一家的互联网平台服务,看上去是平台公司抢占了市场份额,人民群众获得了“优惠”。但长期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享受到的“免单”服务,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这样低价倾销式地抢占用户,是对交通出行需求的扭曲,造成了市场环境的混乱,在高额补贴的刺激下,滋生了司机刷单、中途退单、“马甲”车经营等不规范现象,而不安全、低质量的服务最终均由人民群众来承担。

“烧钱”大战烧掉的是社会责任感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味以“资本为王”,那互联网出行领域将会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局面不仅造成市场发展难以持续,也有违公平正义。真正以建立平等有序的市场秩序为出发点,才能使这个新兴市场健康持久的发展下去。各大平台公司应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人民群众出行服务体验,以人民群众需求为根本,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完善运营管理方式,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体验。

总之,“烧钱大战”是不可持续的。唯有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才会迎来“互联网+”交通的健康蓬勃发展新格局,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出行中享受到智慧交通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烧钱大乱斗”导致乱象丛生,网约车发展要“脱虚向实”

近年来,滴滴、美团、携程、高德等一批互联网企业进入交通运输行业,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促进新老业态融合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最近网约车行业在部分城市再度开始了“烧钱大战”,客货运输服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后的新业态成为多方资本的角力场。一些企业用投资人的钱以低成本、低价格为竞争武器,提供高额的补贴,不管车辆、驾驶员有无运输资质,甚至“马甲车”也上了平台,运输服务体验不断下降,个性交通出行比例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增加,一些特大城市交通拥堵进一步加剧。

这些乱象不由得令人担心网约车行业开始“脱实向虚”。这个“虚”一方面是指“虚拟”,网约车的资本竞赛使得行业不聚焦于服务质量和安全运营,而是以资本所关心的交易量和估值为目标;另一方面是指“虚假”或者叫“泡沫”,这种依靠资本刺激出来的交通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泡沫破裂后的供给也将严重过剩,特别是那些“以租代购”盲目进入行业的驾驶员在资本退潮后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势必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最后各路投资者恐怕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明确指出,网约车是出租汽车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网约车是出租汽车服务方式的创新,是依托“人、车、路”等基本生产要素,为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出行服务的实体经济,必须“脱虚向实”。这既需要投资人和行业企业认识到“脱实向虚”的巨大危害,主动合规经营、理性竞争,也需要执法部门依法监管,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规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运输市场要公平竞争

近期,网约车市场硝烟再起,一批“互联网巨头”高调进入网约车市场,给乘客出行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过度补贴竞争、非法营运等市场乱象也随之而来,不仅对公平竞争的运输市场秩序带来了损害,也势必会对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带来损害。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企业首先要自律,无论是新的进入者,还是老的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永远都是前提,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任何企业都不能触及扰乱市场秩序、维护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的底线。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是网约车加快发展、实现繁荣的有效手段,最终目的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网约车市场前期发展实践已经证明,高额补贴并不可持续,通过低价倾销“抢占市场”结果也只能是“寅吃卯粮”,自身背负沉重的负担,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良好的市场环境有赖于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时研究新经济领域市场监管问题,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强化监管手段,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引导公众参与监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市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净化。

总之,只有加快建立并维护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市场竞争秩序,才能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才是让百姓出行更加安全、舒适、便捷,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根本路径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交通报

很严。

潍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压”管理,网约车市场近年越来越正规,网约车驾驶员也尽力让自己合规起来,但受历史原因影响,在步入“合法化”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甚至遇到了瓶颈。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一边加强网约车的安全监管,一边积极协调各方矛盾。

潍坊中心城区有3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已获得许可,有车平台共8家,分别为:呼我出行、飞嘀打车、首汽约车、万顺叫车、滴滴出行、帮邦行、风韵出行、众至用车。作为目前潍坊网约车市场上规模最大、使用率最高的滴滴平台,现有合规车辆1384辆,在中心城区报备的1980名驾驶员中,在滴滴平台报备的驾驶员为1499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网约车司机在“合法”的道路上,是走了一些弯路的。滴滴平台上网约车驾驶员李先生告诉记者,滴滴平台在全国的运营模式大多是与线下的汽车服务公司进行合作,他们之间签有合作合同。但是在潍坊只有10家汽车服务公司与滴滴签订了合作合同,其余没能与滴滴平台签订合作合同的汽车服务公司的车辆虽然可以在滴滴平台接单,但滴滴平台一直不给他们办理报备手续。“我就是这种情况,前些年一直没能办理报备手续。”李先生说,后来,他与原公司解除了合同,将车辆过户到个人名下,才与滴滴平台签订协议增加滴滴平台。

但还有一部分网约车驾驶员,在将车辆过户到个人名下时遇到了瓶颈。“当初所挂靠的汽车服务公司都联系不上,怎么解约?”网约车驾驶员刘先生告诉记者,网约车发展初期,有些汽车服务公司打着与滴滴平台合作的幌子,发展了部分网约车,但由于经营不善,目前已濒临倒闭。但实际上,这些单位根本没能与滴滴公司签订合作合同,滴滴公司不给他们的车辆办理滴滴平台报备手续。如今,这些公司的网约车驾驶员想把车辆过户到个人名下再与滴滴平台签约时,公司根本不给盖章或直接找不到人,这些驾驶员相当于“掉坑里”了。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潍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协调各方矛盾,引导驾驶员通过司法渠道解决问题。由于汽车服务公司不用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只是到市场监管部门取得营业执照即可经营,同时由于这部分驾驶员与公司之间签有合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无法对此类问题进行干预。

不大能赚钱,不建议用汽油车跑网约车了,现在想赚钱最好新能源车,途观市区油耗十个以上,平台提成又高,特别是你是新手,一开始接不了什么单,可以先跑跑试试。

你能保证每天在13个小时左右可以赚到一点辛苦钱,而且还要担风险,比如遇到运管查车的,要有双证,如果没有双证,可以罚款1-3万。现在平台很坑司机的,比如说老大滴滴平台,特别是新手司机一下就违规了,还有比如号称最坑的首汽平台,这个平台罚你没有商量,你在不知不觉中一下就被罚款。

扣分,特别针对差评,这个坑货平台坑你没有商量,有一个师付曾对我说过,如果跑坑货首汽的话,得每天收车的时候看一下有没有违规的信息,平台不通知的,一通知就是要处罚你了。轻则扣分罚款,重则就是封号了。而且首汽平台有时定位不准。

在不准停车的地方 等车,你一停下来就会是电子眼等着你。天天跑车那有不违规的,一不小心200元又没有了,分才12分,更不说出现交通事故了。

网约车发展历史:

网约车,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简称,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接入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通过整合供需信息,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 

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网约车”入选十大新词。 

2018年2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运行管理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0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