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数学?

为什么喜欢数学?,第1张

原因一、做题的成就感,学习数学的快感就来自于这个做题的过程,大家一定都有过这种时候,就是当自己算了很久的一道数学题,终于算出结果,并且得知自己的结果是对的时候。是特别开心的,这就是来自做题的成就感,许多同学就想获得这种成就感,所以就喜欢挑战做数学题。

原因二、学会了就觉得不难,当自己在学习数学中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就会觉得学习数学这件事情是很痛苦的,所以一般那些数学思维比较好的同学学数学,对于数学好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数学好的同学会乐在其中。并且如果数学好的同学会了,就觉得不难,所以才会爱上学数学。

原因三、会了,得分率就高,一旦掌握了数学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点,给自己出一道6分的题,如果觉得自己会的话,这6分就会来的特别容易,而且能够保证自己确实做对了。

所以说,对于一些学数学比较好的同学来说,觉得数学的得分率要比其他科目高,当大家从一件事情中获得满足感的时候,大家就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情。

原因四、逻辑思维缜密有科学,数学好的人一般会提升大脑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斤斤计较有科学,才能做到无差错而满分成绩。为人处世是做事要科学,也与数学的思路一样,要缜密斤斤计较,做人则未必,做事斤斤计较,做人方圆宜妙,做人做事,智慧协调,智商好,情商更要学着高。

原因五、有上进心,与人为乐众乐,有成就自豪感,生活添乐趣。因为数学成绩好,很多人会问这位同学,这位同学也很高兴答疑解惑,所以与大家相处很高兴,很快乐,讲到数学,就会努力学好,有自豪成就感,与大家探讨激辨,打成一片,众乐无穷的。

世界上浪漫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很多,文学家玩转文字来展示浪漫,艺术家玩转图画或音乐来渲染浪漫,而数学家也有自己的浪漫方式。最为著名的便是大数学家笛卡尔与其发现的心形图曲线(也成为心脏图)。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据说笛卡尔57岁时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笛卡尔总共给她寄出过13封情书,也就是在最后一封信中,只有短短的一个数学公式:r=a(1- sinθ)。而这正是著名的心形图曲线:

       记得喜欢数学应该是小学四年级开始吧,自从我们的女数学老师换成了一个有朝气的年轻的男数学老师之后。那时候,我们的女数学老师可是名气很大的,基本一提起来都说她教的好,但是我却对数学不感兴趣,换成了男老师之后(老师姓谢,正巧与我母亲同姓),很多同学的家长都不是很看好这个新老师,觉得他没什么本事,但是我却觉得这个老师上课有趣,人也十分幽默风趣。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也是很喜欢这个老师,年轻有活力,很能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这段时间里,我的数学成绩自然也是往上涨,从此小学数学就经常拿满分了,应该是老师出于喜爱吧,他说我的家长说我的数学很不错,建议我去上一个奥数培训班,一定能学的非常好。出于自己的兴趣,我也同意去上,上课时间在周日上午,就是上完课会布置作业很烦人,所以我上课听讲很认真,也积极回答问题,但是下课以后的作业总是不想写,于是就猜,总是能知道结果,但是却不会写过程,老师也总是要求我写过程。大概上了一两个学期之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没上了。之后父母总是觉得我的数学成绩很好,家里面亲戚也都知道这小子数学很好。

      怀着这种自信就开始了初中生涯,有兴趣成绩自然差不了,所以在初中数学也是我引以为傲的资本。也是因数学结缘,也是因志趣相投(你也可说是臭味相投,一个初中生能有什么志趣),我结识了目前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我们经常会一起讨论数学题目,本身的兴趣加上与好友的共同爱好,数学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也因为以数学引以为傲,有一回,在英语课上,我拿着一份数学资料,问老师其中的一些英文简称的意思。想想当初自己做的这事也真是混账。初中三年匆匆过去,转眼就是中考,可是不幸中考数学就90来分(满分120),这可以说是五雷轰顶,以数学自负的人的数学竟到如此地步,也可以看出其它几门考的更是不行。

       再就是上大学了,高数课,大家都说难的课,又激起了我的好胜心,加上本身对数学的喜爱,遇到的题只要做不出来,就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直到写出来为止(当然,哥德巴赫猜想我也不会解决,但是我也没一直算这个,而什么事都不干)。其实这个习惯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没有这种死磕的精神,很多事都做不成(为何发此感谢,就是因为自己太多事情没有去死磕,当然死磕的方向还是得高大上点,不能是天天想着怎么羞辱这个同学,怎么破坏那个同学的好事)。但是到了学高数下之后,繁琐的数学使我对数学的喜爱大幅减少,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学懂,就体会不到其中乐趣。这里让我想起了彭双阶老师的一句话,本来学习的过程就是难有乐趣,但是学习过程的完了之后的结果是真正让你开心的,就像做题一样,做题途中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哪里有什么乐趣,无非是你懂做出来之后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喜悦,所以这就激励着你继续绞尽脑汁的想以便能够获取做出之后的快乐。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有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士会说我觉得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创业途中,而不是功成名就之后。也有些人这么讲,最幸福的时候就在我们追寻快乐的途中。创业为了什么,如果这个想不明白,你创业当然不会有动力,当然不会觉着创业有意思,也不会觉得创业途中快乐,至于为什么创业途中比创业成功后快乐,因为你创业途中你是有方向的,你想体会成功的快乐,成功之后却迷茫了,到底接下来该追求什么呢?吴敬梓曾说过“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可谓一语中的。

       接下就是学习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科目,但都没有以前的那份热爱了。

       再接下来就是这门数学鉴赏课了,可以这么说,这门课是我这学期听得最认真,觉得最有趣的课。前面的胡老师讲的“海盗分金问题”、“人与病狗的问题”、“数和形的巧妙结合的问题”和后半学期彭老师讲的“谷歌背后的数学”、“彩虹与数学”、“古代诗词中的数学”、“尺规画图的三不可能”等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学期的课唤醒了过去了我对数学的无尽喜爱之情,也让我重新反思了我对喜爱数学的理解。

       回顾过去,整个喜欢数学的过程是,因为喜欢老师讲课而喜欢上了数学,被夸数学好更喜欢数学,然后觉得数学有趣而热爱数学,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解决难题更热爱数学,带着数学的优越感而不得不学好数学,因为老师的器重而更喜欢数学,数学一直考高分所以热爱数学,得不到老师的“特殊关照”而放下对数学的热爱(但到底放下的是数学的热爱,还是表现得是放下对数学的热爱,我也记不清了),迎难而上做了别人做不了的事而更喜欢数学,数学淡出了生活,数学鉴赏唤醒对数学的热爱,并且进行了对喜欢数学的分析。

       其实喜欢这件事情本身就说不太清楚,你说一个喜欢做善事是为什么,很有可能是因为喜欢看到别人都是快快乐乐的,那为什么非要自己出钱,出力看到别人快快乐乐的呢?是因为恰有余钱,恰有余力希望能通过做善事让自己感到快乐。说来说去无非是希望自己快乐,当然这种快乐的追求是高尚的并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为什么做善事让你快乐,当然喜欢看到别人快乐是一个理由,但肯定不止这一个,比如你喜欢这种让别人仰视你的感觉,喜欢这种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的优越,喜欢让自己别的伟大等等等等。很难说清楚到底有多少理由,又到底谁是占多,谁是占少。但是总得有个理由吧,那么现在我喜欢数学的原因就是我喜欢这种思维的过程,喜欢解答出问题后的快乐,喜欢数学的这种纯粹、简明、确定的美,喜欢这种沉浸在数学中之后忘了种种琐事,种种纷扰的感觉!

最浪漫的数学公式

 最浪漫的数学公式,经常有人吐槽,理科生都是钢铁直男,根本不知道浪漫为何物。但是呢,对于理科生来说,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用诗文、语言等传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看看最浪漫的数学公式。

最浪漫的数学公式1

 1、

 100×6-250-30+200

 =600-250-30+200

 =350-30+200

 =520(我爱你)

 2、

 (528×5-39343)÷05

 =(264-39343)÷05

 =2500657÷05

 =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

 3、九宫格数字表白。

 (1)96 24 64 表白密码“我爱你”。

 (2)969426464 表白密码“我想你”。

 (3)96 94 4826 64 表白密码“我喜欢你”。

 (4)964269426464 表白密码“我好想你”。

 (6)9826944369694842632696832643462 表白密码“愿意跟我一条道走到黑吗”。

 (5)6478628542874962474364749426494 表白密码“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7)94492664982694 7826744543766443464 表白密码“只要你愿意,全世界送给你”。

最浪漫的数学公式2

  1、128根号e980

 此前韩国歌手Kwill的一问首MV,叫《I need you》。女孩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数学公式“128根号e980”,让男主角解答,男主角冥思苦想都算不出来,回于是女孩拿起刷子擦掉公式的上半部分,就变成了英文的 I Love You。这也就成为知名的I Love You的数学公式了。

  2、X2+(y+3√X2)2=1这道题目的函数图像是一个爱心喔~

 再来看看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是如何用数学表达心意的吧,很多人都知道笛卡尔回法国后一直坚持给心爱的公主写信,可惜在寄出第十三封信后笛卡尔就气绝身亡了,而这第十三封信内容只有短短的一个公式:r=a(1-sinθ)。

 国王看不懂,觉得他们俩之间并不是总是说情话的,将全城的数学家召集到皇宫,但没有一个人能解开,他不忍心看着心爱的女儿整日闷闷不乐,就把这封信交给一直闷闷不乐的克里斯汀。公主看到后,立即明了恋人的意图,她马上着手把方程的图形画出来,看到图形,她开心极了,她知道恋人仍然爱着她,原来方程的图形是一颗心的形状。这也就是著名的“心形线”。

 还有利用数学定义写成的撩人情话,具体如下:

 1、我们就像两个同心圆,不管半径是抄否相同,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2、我对你的思念就像无限循环小数,一遍一遍永不停息。

 3、你的生活是我的定义域,你的思想是我的对应法则,两者结合一起决定了我的活动值域。

 4、如果有一天,我们被袭分隔到异面直线的两头,我一定穿越是空的阻隔,划条公垂线,向你冲来。

 5、如果我们不小心走到数轴的两端,正负无穷,再难相见,没有关系,我只要求个倒数,我们就能心心相依,永远相伴。

 6、零向量可以有任意的方向,却只有一个长度,如同我一样,可以有很多朋友,却只有一个你,值得我来守护。

最浪漫的数学公式3

  用最浪漫的数学表白

 1、1314相信很多人会对于这4个数字印象一定很深,而且也都能够明白他代表的是什么,那就是一生一世的爱,你对于一生一世的承诺对于女孩来说是很受用的,因为每个女孩都希望能够在自己适合的年纪就能够遇到那个爱自己一生一世能够与自己一生一世生活的男孩,所以我们可以用这4个数字来表达心意。

 2、我是一你是0,如果我们两个能够在一起,那么也就可以组成一个十全十美的家庭,而且也会让我们以后的生活十全十美。

 3、521其实就是我爱你,对于这样简单的数字来说,大部分的女生她都会明白,而且,你对他说,5212也会避免你对他说我爱你时的尴尬,虽然说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比较开放,但要对一个女孩说出我爱你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笛卡尔“爱情曲线”的故事

 表示“我喜欢你”的数学公式是r=a(1-sinθ)。

 这个数学公式是笛卡尔所创造的“心形线”,其中蕴含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笛卡儿,17世纪时出生于法国,他对于后人的贡献相当大,他是第一个发现直角坐标的人,可惜一生穷困潦倒。一直到在52岁,一直默默无名。当时法国正流行黑死病,迪卡儿不得不逃离法国,于是他流浪到瑞典当乞丐。

 某天,他在市场乞讨时,有一群少女经过,其中一名少女发现他的口音不像是瑞典人,她对迪卡儿非常好奇,于是上前和他攀谈。

 这名少女叫克丽丝汀,18岁,是一个公主,她和其它女孩子不一样,并不喜欢文学,而是热衷于数学。当她听到迪卡儿说名身份之后,感到相当大的兴趣,于是把迪卡儿邀请回宫。迪卡儿就成了她的数学老师,将一生的研究倾囊相授给克丽丝汀。

 而克丽丝汀的数学也日益进步,直角坐标当时也只有迪卡儿这对师生才懂。后来,他们之间有了不一样的情愫,发生了喧腾一时的师生恋。

 这件事传到国王耳中,让国王相当愤怒!下令将迪卡儿处死,克丽丝汀以自缢相逼,国王害怕宝贝女儿真的会想不开,于是将迪卡儿放逐回法国,并将克丽丝汀软禁。

 迪卡儿一回到法国后,没多久就染上了黑死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迪卡儿不断地写信到瑞典给克丽丝汀,但却被国王给拦截没收。所以克丽丝汀一直没收到迪卡儿的信。在迪卡儿快要死去的时候,他寄出了第13封信,当他寄出去没多久后就气绝身亡了。

 这封信的内容只有短短的一行:r=a(1-sinθ)

 当克丽丝汀收到这封信时,立刻动手研究这行字的秘密。没多久就解出来了,就是有名的心形线,这就是迪卡儿和克丽丝汀之间的秘密数学式。(从此也被称为“笛卡尔爱情曲线”)

 传说,这第13封的另类情书还保留在欧洲的迪卡儿纪念馆里。

 怎么样,看完上面的数学表白公式大全,这种数字表白暗语大家学会了吗?用数学公式来表白,最有名的就是笛卡尔的“爱情曲线”啦,它用最浪漫的数学像心爱的度娘表白。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带起了用数字与公式表白的潮流。

 塞凯赖什夫妇的故事

  1933 年,匈牙利数学家乔治·塞凯赖什(George Szekeres)还只有 22 岁。那时,他常常和朋友们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讨论数学。这群人里面还有同样生于匈牙利的数学怪才——保罗·埃尔德什(Paul Erds)大神。不过当时,埃尔德什只有 20 岁。

  在一次数学聚会上,一位叫做爱丝特·克莱恩(Esther Klein)的美女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在平面上随便画五个点(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那么一定有四个点,它们构成一个凸四边形。塞凯赖什和埃尔德什等人想了好一会儿,没想到该怎么证明。于是,美女同学得意地宣布了她的证明:这五个点的凸包(覆盖整个点集的最小凸多边形)只可能是五边形、四边形和三角形。前两种情况都已经不用再讨论了,而对于第三种情况,把三角形内的两个点连成一条直线,则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中一定有两个顶点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四个点便构成了一个凸四边形。

  平面上五个点的位置有三种情况

  众人大呼精彩。之后,埃尔德什和塞凯赖什仍然对这个问题念念不忘,于是尝试对其进行推广。最终,他们于 1935 年发表论文,成功地证明了一个更强的结论: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 n ≥ 3,总存在一个正整数 m,使得只要平面上的点有 m 个(并且任意三点不共线),那么一定能从中找到一个凸 n 边形。埃尔德什把这个问题命名为了“幸福结局问题”(Happy Ending problem),因为这个问题让乔治·塞凯赖什和美女同学爱丝特·克莱恩之间迸出了火花,两人越走越近,最终在 1937 年 6 月 13 日结了婚。

  对于一个给定的 n ,不妨把最少需要的点数记作 f(n)。求出 f(n) 的准确值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平面上任意不共线三点都能确定一个三角形,因此 f(3) = 3 。爱丝特·克莱恩的结论则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f(4) = 5 。利用一些稍显复杂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 f(5) 等于 9 。2006 年,利用计算机的帮助,人们终于证明了 f(6) = 17。对于更大的 n,f(n) 的值分别是多少? f(n) 有没有一个准确的表达式呢?这是数学中悬而未解的难题之一。几十年过去了,幸福结局问题依旧活跃在数学界中。

  不管怎样,最后的结局真的很幸福。结婚后的近 70 年里,他们先后到过上海和阿德莱德,最终在悉尼定居,期间从未分开过。 2005 年 8 月 28 日,乔治和爱丝特相继离开人世,相差不到一个小时。

  伽罗瓦的故事

  伽罗瓦(évariste Galois),19 世纪最伟大的法国数学家之一,唯一被我称为“天才数学家”的人。他 16 岁时就参加了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结果面试时因为解题步骤跳跃太大,搞得考官们不知所云,最后没能通过考试。

  在数学历史上,伽罗瓦毫无疑问是最富传奇色彩与浪漫色彩的数学家,没有“之一”。18 岁时,伽罗瓦漂亮地解决了当时数学界的顶级难题:为什么五次及五次以上的多项式方程没有一般的解。他把这一研究成果提交给了法国科学院,由大数学家柯西 (Augustin-Louis Cauchy)负责审稿;然而,柯西建议他回去仔细润色一下(此前一直认为柯西把论文弄丢了或者私藏起来,最近的法国科学院档案研究才让柯西平反昭雪)。后来伽罗瓦又把论文交给了科学院秘书傅立叶(Joseph Fourier),但没过几天傅立叶就去世了,于是论文被搞丢了。1831年伽罗瓦第三次投稿,当时的审稿人是泊松,他认为伽罗瓦的论文很难理解,于是拒绝发表。

 

 

因为一些极端的政治行动,伽罗瓦被捕入狱。即使在监狱里,他也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数学理论。他在狱中结识了一名医生的女儿,并很快坠入爱河;但好景不长,两人的感情很快破裂。出狱后的第二个月,伽罗瓦决定替自己心爱的女孩与女孩的一个政敌进行决斗,不幸中枪,第二天便在医院里死亡。伽罗瓦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他的哥哥艾尔弗雷德(Alfred)说的:“不要哭,我需要足够的勇气在 20 岁死去。”

  仿佛是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在决斗的前一夜,伽罗瓦通宵达旦奋笔疾书写下了自己所有的数学思想,并把它们和三篇论文手稿一同交给 了他的好友谢瓦利埃(Chevalier)。在信的末尾,伽罗瓦留下遗嘱,希望谢瓦利埃能把论文手稿交给当时德国的两位大数学家雅可比(Carl Gustav Jacob Jacobi)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让他们就这些数学定理公开发表意见,以便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数学理论的重要性。

  谢瓦利埃遵照伽罗瓦的遗愿,将论文手稿寄给了雅可比和高斯,不过都没有收到回音。直到 1843 年,数学家刘维尔(Joseph Liouville)才肯定了伽罗瓦的研究成果,并把它们发表在了他自己主办的《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杂志》(Journal de Mathématiques Pures et Appliquées)上。人们把伽罗瓦的整套数学思想总结为了“伽罗瓦理论”。伽罗瓦用群论的方法对代数方程的解的结构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多项式方程的 根、尺规作图的不可能性等一系列代数方程求解问题都可以用伽罗瓦理论得到一个简洁而完美的解答。伽罗瓦理论对今后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笛卡尔的故事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7 世纪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曾经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观点,有着“现代哲学之父”的称号。笛卡尔对数学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中学时大家学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被称为“笛卡尔坐标系”。

  传闻,笛卡尔曾流落到瑞典,邂逅美丽的瑞典公主克里斯蒂娜(Christina)。笛卡尔发现克里斯蒂娜公主聪明伶俐,便做起了 公主的数学老师, 于是两人完全沉浸在了数学的世界中。国王知道了这件事后,认为笛卡尔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不但强行拆散他们,还没收了之后笛卡尔写给公主的所有信件。后来,笛卡尔染上黑死病,在临死前给公主寄去了最后一封信,信中只有一行字:r=a(1-sinθ)。

  自然,国王和大臣们都看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好交还给公主。公主在纸上建立了极坐标系,用笔在上面描下方程的点,终于解开了这行字的秘密——这就是美丽的心形线。看来,数学家也有自己的浪漫方式啊。

  a=1时的心形线

  事实上,笛卡尔和克里斯蒂娜的确有过交情。不过,笛卡尔是 1649 年 10 月 4 日应克里斯蒂娜邀请才来到的瑞典,并且当时克里斯蒂娜已经成为了瑞典女王。并且,笛卡尔与克里斯蒂娜谈论的主要是哲学问题。有资料记载,由于克里斯蒂娜女王时间安排很紧,笛卡尔只能在早晨五点与她探讨哲学。天气寒冷加上过度操劳让笛卡尔不幸患上肺炎,这才是笛卡尔真正的死因。

  心形线的故事究竟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判断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6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