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小时候的有趣的故事50字

李白小时候的有趣的故事50字,第1张

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内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容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

,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有关李白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是什么

“铁杵磨成针”——李白刻苦学习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回不喜欢读书。一天答,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小时候比较短的故事

1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 ,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2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李白小时候的故事一这里面的老奶奶的话一定让你深受启发吧说说你的感受

铁杵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 铁杵磨成针

拼音: tiě chǔ móchéng zhēn

解释: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 ,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2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3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诗圣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价。李白的诗存世900余首,收录在《李太白集》。

李白五岁诵六甲(道家数术历算),十岁观百家。相传,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一天晚上,李白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梦中,他仍然在奋笔疾书。突然,他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如玉的莲花来,光彩夺目,正在诧异之间,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李白高兴极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笔给他。想到这里,李白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成想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茎叶,竞相绽放。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美好的梦啊

说也奇怪,打这之后,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锐进,读书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最终成为一个才华横溢、举世闻名的诗人,至今他的许多著名诗篇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颂。后来,人们就将梦笔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语“梦笔生花”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情横溢,文思丰富。孙茹梅25

李白小时候通过什么故事懂得珍惜时间的

铁杵磨成针:见一老大娘正费力的磨一根铁杵,想要缝衣服,引出李白珍惜时间,少年回头

fw5d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中华名人故事

1、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3、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5、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

—屈原

—李贺

—郭沫若

—徐志摩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它只代表题材的类型,还必须有相应的写作技巧。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强烈的反抗精神,强烈的激情,不羁的个性,这些因素决定了李白主要采用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将现实生活或自己的理论和问题变成梦境,混淆和幻想。主是奇怪的。李白的诗多为抒情诗。诗人的现实生活和理想并不是一种冰冷细致的表现,而是专注于表现客观现实在自己内心激起的巨大情感波动。例如,《梦游天目音的诀别》原本是一部诀别作品,但在诗中却没有临别的感觉。它以主题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变的梦境仙境。显然,诗中的仙境是黑暗现实的对立面;诗人的梦游反映了他对自由和光明的渴望和执着追求。

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隐喻、拟人化的技巧,或者借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者巧妙地结合这些技巧来创造。例如,《蜀道难》这首诗首先描写了古代蜀道开凿的困难,然后用晦涩的历史故事和奇异的童话,从虚无中走出蜀道。在写了蜀道的艰险之后,又用“六龙”、“黄鹤”、“猿猴捏”和行人无法渲染蜀道的艰险。以“悲鸟”、“悲关”来烘托蜀的气氛;“莲凤老去”、“枯松”、“飞瀑”的形态和声音,都显示出蜀道的艰辛。诗中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蜀道之路的艰险,使整首诗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一种自然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李白对韦太守的评论,其实这是他自己的审美。李白诗歌的语言是自然的真理,没有任何修饰。李白善于用平实的语言来表现山水交融的诗意环境,这种诗意环境均匀而深沉而持久。床前如明月,疑是霜在地上。抬头望明低头想家”。整篇文章似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却蕴含着无限的魅力。

李白语言的自然美是诗人艺术修养的结果。因为诗人的艺术修养深厚,艺术功底娴熟,所以虽为艺术修养,但仍显示出一笔一划,不留痕迹。如《峨眉山月曲》:“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王世贞一边念着诗,一边说:“这是太白的精华。”在这二十八个字里,有峨眉山、平羌河、清溪河、三峡和渝州市,让后人可以看到这把老炉锤的神奇效果。由此可见,李白诗歌的语言清纯自然,精炼而无苦吟诵和思索的痕迹,无功而无心。

英国的工业革命进程,创造了财富,也激化了劳资矛盾、改造了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与传统、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促使知识界分化。于是,一批饱读诗书的诗人对此茫然、不知所措,这便是早期浪漫主义代表者“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而一批激情的诗人则以另一种方式投入其中,这便是拜伦、雪赖、济慈等人。

1、“湖畔派”诗人

主要是指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他们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

湖畔派诗人早年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当革命深入到雅各宾党专政时期,他们被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吓破了胆,转而反对法国革命,站在保守的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

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物论,歌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序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诗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诗的语言应是日常生活语言,诗人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这篇序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中关于想象的论述,是重表现的理论,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理论传统。

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大诗人,也是欧洲的大诗人。因为他喜欢歌颂自然美,被誉为“自然诗人”。他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把自然作为一中精神力量来歌颂。让自然陶冶自己并激发灵感,自然是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代表作《丁登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情。

柯勒律治(1772-1834)一个天性爱好探索问题的人,在求学时期就反对古典的浮华风格。他的作品充满神秘浪漫色彩,善于把玄妙迷离、古怪离奇的轶事写得逼肖现实生活。代表作品有《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克里斯特贝尔》。

雪莱(1792-1822)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第一个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诗人,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因《无神论的必然》(1812)被牛津大学开除,同年和小酒店店主16岁女儿哈莉特私奔成婚、被逐出家门。他一生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类任何形式的压迫进行斗争,同情弱小者。

雪莱的主要创作有:长诗《麦布女王》(1813)表达了他的政治、哲学观点。《伊斯兰的起义》(1817)借东方故事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是雪莱的代表作,采用古希腊题材,把普罗米修斯塑造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形象,最后结局是全世界获得解放,表达了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获胜的信念和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剧中世界变为“平等,不分等级,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不需惶恐,不需官阶,不需有谁称王”。抒情诗的名篇有《西风颂》和《致云雀》。

雪莱诗歌特色充满对反动统治和黑暗社会的揭露与反抗,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空灵飘逸,激情乐观,没有阴郁色彩。采用象征手法,用浪漫主义的幻想来描绘理想世界。

济慈(1795-1821)浪漫主义诗人,与拜伦、雪莱齐名。他的创作期只有5年,却写出了很多传世之作,如《夜莺颂》、《秋颂》、《希腊古瓮颂》。他热爱古希腊文化,进步的思想倾向,追求美的境界,诗中有画。对唯美主义产生影响。

司各特(1771-1832)英国小说家,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创作有诗歌、小说、历史著作和传记。但他的最大贡献是历史小说,共写了27部历史小说,它们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反映了从中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社会生活。揭露民族压迫,美化苏格兰古老的宗法制社会。代表作《艾凡赫》(1819)。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情节惊险离奇,场面五彩缤纷,人物非凡奇特,可说是浪漫主义的历史小说,为欧洲19世纪后期的社会小说开辟了道路。

大家知道浪漫主义诗人是谁吗?不知道,别着急,下面让我告诉你吧!

浪漫主义诗人是谁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再往后走,就是唐代的李白了,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和李白同位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还有李贺,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 《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之后差不多就是近代了有两位比较出名的,一是郭沫若,一是徐志摩

扩展:

基本资料:

姓名: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性别:男

出生年月:1788年1月22日

出生地:英国伦敦

称谓: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生平履历

1788年1月22日拜伦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

1805-1808年拜伦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着作,同时也从事射击、、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从1809-1811,拜伦出国去东方旅行。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他在早年就看到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抗议。

1811-1816年,拜伦一直生活在感情旋涡中。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所在阶级所固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拜伦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使他写出象《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着《唐璜》是他最着名的代表作。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

1824年4月19日,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志哀二十一天。

主要成就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在意大利写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着《唐璜》是他最着名的代表作。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1813)、《海盗》(1814)和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7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