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庄子和蝴蝶的故事

解释一下庄子和蝴蝶的故事,第1张

国时期楚国的楚威王仰慕庄子的经世之才,想要请他出仕楚国辅佐自己,于是两次派遣使者携带珍贵的礼物前去恭请庄子出仕楚国,没想到却被庄子接连拒绝。楚威王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第三次派遣使者前去,并许诺给庄子更高的官位。

王使第三次到了庄子的家里,庄子正午睡未醒,于是便恭敬的立于一旁等候庄子睡醒。过了四刻时辰,庄子终于悠悠醒来。一见王使,庄子就先开口说道:“刚才我在梦里见到自己化成了一只蝴蝶,无拘无束的在空中飞翔,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自由啊。”

王使见庄子又要出口拒绝出仕,连忙打断道:“在梦中你可以化成蝴蝶,但是那只是在梦中,睁开眼睛还是要做庄周啊。大王请你去楚国功成名就呢”

庄子则是笑着说道:“为什么是庄周做梦化成蝴蝶,而不是蝴蝶做梦化成庄周呢?说不定我们现在都在梦中呢?”

庄子坚决不受,王使只能失望而回,向楚威王报告了经过。楚威王则理解了庄子的隐含深意:“庄周是觉得世间的功名利禄,都是如同云烟,像是做梦化蝶一样仅仅是一场空啊。”

这则寓言轻灵飘渺,耐人寻味,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扩展资料:

人生慨叹

此外诗人们还经常借庄周梦蝶的故事来吊古怀今,悲今伤古,咏叹人生。唐诗人李中《经古观有感》中这样写道:“漆园化蝶名空在,柱史犹龙去不归。丹井泉枯苔锁合,醮坛松折鹤来稀。回头因叹浮生事,梦里光阴疾若飞。”

漆园化蝶的故事已过去多少年了,而当年的经古观如今已是泉枯松折,人生似幻,光箭若飞。苏轼在清淮楼上登高望远,面对远处的淮水也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慨叹:“观鱼惠子台芜没,梦蝶庄生冢木秋。

惟有清淮供四望,年年依旧背城流。”(《题清淮楼》)物是人非,当年梦中化蝶的庄生墓上也已是秋草凋零,此时此情,诗人心中的苍凉又能与谁诉说。

明人柳瑛在庄子台前凭吊庄子时同样抒写了此种感情:“每爱南华老氏流,平生心迹与天游。当年台榭遗荒壤,此日衣冠识古丘。

梦蝶台存时世异,观鱼人去岁华悠。”(《庄台怀古》)诗人韩元吉更为简洁明了地说:“岁月催人易白头,只应蝴蝶梦为周。”(《病中放言五首》)蝴蝶梦寄寓了诗人们多少悲哀、无奈与迷惘,人生如梦的慨叹成了诗文中“庄周一句梦蝶”意象的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

-庄周梦蝶

  1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他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内篇的《逍遥游》,《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等篇,基本上是用四五个或六七个幻想出来的故事组成的

  由于接受民间寓言故事的影响,所以在庄子笔下,蝉和斑鸠,小雀都会说话,虾蟆,甲鱼也会说话,蛇和风,栎树和铜铁也会说话,一切生物,无生物都会说话,而且会辩论,讲道理这比其他诸子和《战国策》中某些寓言故事有进一步的发展,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更加形象化这又是庄子散文浪漫主义作风的一个方面

  庄子一书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显示出要追求精神绝对自由,摆脱生活牵累的倾向。其文章汪洋恣意,想象奇幻,特别善于用寓言和历史故事说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高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

  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关于诗人品格的描写:"熙木根以结苣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丽丽""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庄周梦蝶”的故事是讲述庄周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并且觉得怡然自得。因为这个梦做的实在是太真实,所以导致庄周醒来之后分不清自己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自己,也就是说它分不清本我是谁。

庄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古怪的想法,其实是源于庄子本身是道家。也就是说庄子本身也是在研究哲学问题,宇宙问题,所以当他做了这么一个梦之后,并不是像普通人一样醒来便忘记,而是抓住这么一个自然的生活现象,加以哲学化,理论化。

仔细看“庄周梦蝶”这个故事,不难感受到庄子的浪漫哲学思想。这个故事虽然短小精悍,但是他确确实实的描绘出人们不可能真正区分出真实与虚幻,虚幻与生死的物化观念。所以这个庄周梦蝶的故事,隐藏的哲理性十分的巧妙,以至于之后有许多的诗人喜欢引用,比如说李商隐的《锦瑟》,李白的《古风庄周梦蝴蝶》。

一直到现在,“庄周梦蝶”的典故已经差不多形成一种固定的景象,那就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其实在梦中发现自己变成了蝴蝶或者是其他事物,都是在正常不过,有可能不同的人做完这种梦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对于庄子来说,却是确确实实的悟出了这么一个高绝的哲理。庄子身为一个思想家,更加善于思考,也更加善于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

庄子之后写的《逍遥游》和《齐物论》,都有提到“庄周梦蝶”的哲学思想。《齐物论》中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理念,更体现出了,文中表示世上的所有物品本无区别,物品和人也没有区别的理论观点。所以庄周梦蝶这个故事应该是要表示人与蝴蝶,只不过是在大体的外貌上不一样,在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所以人也好事物也好,是没有区别的,也就符合了庄子的齐物论。

  相同之处:他们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基本上处于相同的时代;同样接受过中原文化的影响;都有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都崇尚人格美的倾向;

 不同之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善于自我安顿,他的作品始终葆有平民分子的强烈愤世精神,庄子是消极的浪漫主义风格;

 而屈原身出贵族,他的作品始终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顽强的斗争精神,屈原是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38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