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爱情诗(中、英文的都要)

莎士比亚的爱情诗(中、英文的都要),第1张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s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n;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By William Shakespeare

第18首 十四行诗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可爱,更加温婉; 狂风会吹落五月里盛开的花朵, 夏季的日子又未免太短暂;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被遮暗; 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丽)凋落, 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形象;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的踟蹰,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长;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屠岸 译)

〔英国〕莎士比亚《你的长夏永远不会雕落》爱情诗鉴赏

〔英国〕 莎士比亚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雕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梁宗岱 译)

这首诗(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8首)一般被人们看作为对于诗歌的不朽价值的歌颂,其实,我们如果不从诗篇结语的表面词句来确定它的主题,那么把它看作一首爱情诗,也许更能发掘出它的深刻的意蕴。

诗的第一句“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以设问开篇。这是莎士比亚常用的手法。伦敦的夏天温和而明媚,是难得的好天气,一年四季中最可爱的季节,所以,把恋人比作夏天,本意是赞扬。但是,这样写,人云亦云,并无新意,诗人便反其意而用之,写出自问自答的头两句。他本想把恋人比作夏天,又一想,这怎么行呢 因为恋人比夏天更可爱更温婉。紧接着,他历数夏天的缺陷,以反证恋人的完美。

夏天里,百花吐艳,景色着实迷人。但是,一阵狂风吹来,便把百花吹落,迷人的景色顿时被糟蹋得面目全非。那狂风显得那样肆虐无情,使人想起那种狂热而不能持久的爱情,它的热烈并不可靠,终究会把爱情的花朵作践。

夏天的另一个缺陷是它的期限太短,使人抱憾。恋人们都希望他们的爱情天长地久,永不消退,夏天的缺陷恰恰在它匆匆而过,好景不长。诗人相信自己的爱情决不象夏天那样短暂。

夏天还有一个缺陷,是它天气无常,刚刚还是丽日当空,金光灿烂,转眼间,乌云袭来,遮天闭日,天地间变得一片阴霾,太阳的“炳耀的金颜”就这样常遭掩蔽。诗人相信自己的恋人决不是这样说变就变、朝三暮四的人。

当我们读了这首诗的前6句,就完全理解了诗人在第一句中为什么反对把恋人比作夏天。我们也可以知道,诗人心目中的恋人,具有夏天的美好,却无夏天的缺陷;她对爱情是热烈的、温馨的、同时也是真挚的、坚贞的,不会象夏天那样短暂,那样多变。这才是一种完美的理想的爱情。

诗的7、8两句,意思有了转折。从夏天的短暂多变联系到宇宙间的一个普遍规律:永恒的美是不存在的,由于偶然的原因——机缘,或由于必然的原因——“天道”,芳艳终于会雕残销毁。岁月推移,沧海桑田,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这是莎士比亚一贯的思想,他的十四行诗第60首,64首,65首,都写到这样的规律,而且认为,在时光的威力之下,“自然的至珍都被它肆意狂啖,一切挺立的都难逃它的镰刀”,美好的事物当然也不例外。这种意思上的转折,并不是为了否定前6句所写的内容,而是为了引出后面再进一步的转折:“但是你的长夜永远不会雕落,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诗人相信,自己恋人的夏天是永恒的夏天(“长夏”)她的爱不是短暂的、多变的,而是永恒的、坚贞的,是“永远不会雕落”的。同样,她所具有的美质也将永世长存,永不销毁,连死神也无法夸口说姑娘在他的影子里徘徊。由此说来,这位恋人是不是超脱于自然规律之外呢不是。那是因为诗人把恋人这种坚贞的爱写成了诗篇。这些诗篇由于歌颂了她的美好爱情而变成传世之作,恋人也由于这些诗篇的不朽而流芳百世,与时间同长。全诗的两句结语再次强调了诗与人都将为此而不朽的思想,这里的着眼点仍在歌颂忠贞的爱情。恋人之美借诗而获得永生,而诗之不朽不在于它歌颂了恋人的永不雕落的“长夏”。是忠贞的爱给了诗以不朽的价值,使这篇诗能与日月同存。是诗与美的结合,才战胜时光与天道,使恋人之美万古长青,获得了永久的生命。

全诗正是以夏天作比喻,铺陈开来,又从哲理的高度引伸下去,把诗人对于恋人的信任、赞扬之情同深邃的思想结合在一起,真挚动人又发人深思。

〔英〕莎士比亚《我多么艳羡那些琴键》爱情诗鉴赏

〔英〕 莎士比亚

多少次,我的音乐,当你在弹奏

音乐,我眼看那些幸福的琴键

跟着你那轻盈的手指的挑逗,

发出悦耳的旋律,使我魂倒神颠——

我多么艳羡那些琴键轻快地

跳起来狂吻你那温柔的掌心,

而我可怜的嘴唇,本该有这权利,

只能红着脸对琴键的放肆出神!

经不起这引逗,我嘴唇巴不得

做那些舞蹈着的得意小木片,

因为你手指在它们身上轻掠,

使枯木比活嘴唇更值得艳羡。

冒失的琴键既由此得到快乐,

请把手指给它们,把嘴唇给我。

(梁宗岱 译)

人类的爱情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恋人之间的那种感情交流,热恋中的情侣的心理是热烈、细微的,同时也是多姿多态的。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由于他们能捕捉到这种微妙的心理而写出了一篇篇传世之作。

莎士比亚是一位写爱情诗的能手,他不仅能从宏观的人生经验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中来写爱情,而且也能抓住刹那间的微妙的爱情心理,写出细腻动人的抒情诗。他的十四行诗中,有许多写爱情心理的名篇,这里选入的第128首,就是其中之一。诗中所写的恋人是一位善操“维琴纳儿”琴(Virginal)的姑娘。“维琴纳儿”是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种小型的键盘乐器,琴键由木片制成,演奏者按木片奏出乐曲。

诗中第1—4句,描写了一幅动人的情景,诗人的恋人正在弹奏维琴纳儿琴,她以闲熟的技巧按动琴上的木键,乐器便发出悦耳动听的旋律,诗人在一旁看着姑娘演奏。乐曲固然动听,然而吸引他的注意力的竟然是姑娘的手指与琴键之间那种默契的合作。姑娘正在专心致志地演奏,只顾用自己的手指在键盘上掠动,似乎忘却了身边的诗人,而诗人以其特有的敏感,一时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他眼看着手指与琴键之间那种奇妙而亲密的关系,不禁进入一种遐思而出了神。诗中以“幸福的”一词来形容琴键,令人奇怪,木片本无所谓幸与不幸,这只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为什么诗人眼中的琴键竟是幸福的呢下面的四句诗中自有解释。

原来诗人从恋人手指与琴键之间的亲密关系,联想到它们正在热烈地亲吻。恋人的轻盈的手指挑逗着键盘上的木片;那一个个琴键轻快地跳动起来,狂吻恋人温柔的掌心。琴键享受到与恋人亲吻的欢乐,它们是幸福的。眼看这种情景,诗人激动起来了。他认为,这本该是自己的权利,那些琴键竟敢夺我之权,岂不放肆! 自己享受不到那甜密而醉心的吻,只能眼看着琴键在大胆妄为而无可奈何,岂不令人气恼!

诗中的第9—12句,描写由羡慕而产生的另一种感情——渴望。诗人的感情是激动的,然而又是温和的、善意的,他别无所求,只希望自己能吻一吻恋人的朱唇,于是,他渴望自己的嘴唇变成琴键,变成那些得意地舞蹈着的小木片,渴望自己能像它们亲吻恋人手指那样去亲吻自己的恋人。

诗篇由出神的遐想写到羡慕,再由羡慕进入到渴望,情思越来越深,也越来越窄,最后两句,诗中的情绪突然放开,变得豁达而明朗!

冒失的琴键既由此得到快乐,

请把手指给它们,把嘴唇给我。

诗人忽然从遐想中惊醒,再看着眼前,原来恋人不过在弹琴,她只是用手指按动着键盘上的木片。那么,就让那些木片去放肆吧!它们只能接触姑娘的手指,算什么幸福!既然琴键的快乐不过如此,姑娘尽管可以满足它们,把手指给它们,而嘴唇却应该留给我!

全诗通过听琴遐思这一件小事,写得如此细腻动人。写遐思,可以说是想入非非了,惟其如此,才处处流露出对于恋人的痴情。这种痴情又是如此的纯洁和真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2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