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Asset = Liabilities + Equity)、递延所得税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首先,我们来看看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Asset = Liabilities + Equity)。这是所有财务报表的基础,也是企业运营的关键。在这个等式中,资产代表了企业拥有的资源,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负债代表了企业需要偿还的债务,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而所有者权益则是股东对企业的投资,以及留存收益等。通过这个等式,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判断其偿债能力和经营效益。
其次,我们来看一种更复杂的会计等式——递延所得税资产等于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去可抵扣亏损。这个等式出现在利润表上,用于计算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应计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的不同导致的暂时性差异所形成的资产。通过这个等式,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税收负担情况,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企业当期净利润的影响。
再来看看一种特殊的会计等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于投资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个等式出现在损益表上,用于计算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因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投资资产或投资负债在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损益。通过这个等式,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投资收益和风险状况,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
会计中具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以及“资产+费用=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三大基本等式,同时,还具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基本要素。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恒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也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静态等式,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利润=收入-费用”属于动态等式,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产+费用=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属于综合等式,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
会计的基本等式:第一会计等式(最基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二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第三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经济业务会可能会引起会计要素金额的变动,但不会破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平衡
第一会计等式(最基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会计等式,此为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第二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该等式表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说明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第三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等式原则
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
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会计是有会计的游戏规则的。会计有如下前提需要考虑。
会计中的三等式意思分别是:静态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动态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综合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会计等式的应用:
资产负债等式与利润表等式之间的关系
等式(1)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全部资产及其相应的来源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静态公式。等式(2)反映的是某企业某一时期的盈利或亏损情况,是反映资金运动的动态公式但仅从这两个等式还不能完整反映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等式(1)与等式(2)可合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3)
企业定期结算并计算出取得的利润,取得的利润在按规定分配给投资者(股东)之后,余下的部分归投资者共同享有,也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因此上述等式又回复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此可见,
等式(1)是会计的基本等式,通常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或会计恒等式。
等式(2)和等式(3)虽不是基本会计等式,但等式(2)是对基本会计等式的补充;
等式(3)是基本会计等式的发展,它将财务状况要素,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要素,即收入、费用和利润,进行有机结合,完整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内在联系。
会计等式的应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1)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表示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2)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利润表等式。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和权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相等。即:
资产=权益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会计等式,说明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因此,又称之为资产负债表等式。
有时资产负债表等式也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资产和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实际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资源来源于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会计平衡公式:
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静态等式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
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利润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会计界对复式记账法面临信息经济技术的挑战,普遍认为应该革新,且有学者主张摒弃复式记账法,但是缺乏“摆的事实、讲的道理”。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复式记账法借贷的两个基本公式,希望能帮到你。
复式记账法借贷的两个基本公式一。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种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学习借贷记账法,必须认真掌握它的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公式等内容。
理论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这个过程及结果可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收入-费用=利润(2)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4)
上述方程式被称为会计等式,通常将(1)式称为会计恒等式。
上述会计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借贷记账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字平衡关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相应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之相对应;反之,有一定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就一定有相应数量的资产与之相对应。
第二,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在一个会计要素的项目发生变化时,在同一会计要素的另项之间,或另一类会计要素的一项也必然发生增减变化,以维持等式的平衡关系。
第三,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列于等式的两边,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贯穿了借贷记账法的始终。数量平衡关系要求:每一次记账的借方、贷方金额是平衡的;
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方的金额是平衡的;
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是平衡的。
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要求: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一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记录与之相对应。对立统一关系要求:按相反方向记账。
从一个账户来看是相反方向记账,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一定记录减少额;反之,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一定记录减少额。
从等式两边的不同类账户来看,资产类账户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
与之相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
会计等式对记账方法的要求决定了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的基本理论,因此说会计恒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复式记账法借贷的具体作用借贷记账法首先要知道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和结果,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是主要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公式是借贷记账法的基础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结构是:每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账户";若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时,则可以称为"贷记某账户"。在会计实务上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及资产的减少。具体地说,资产的增加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应记在资产类的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应记在其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在其有关账户的借方。凡账户若借方有余额,表示为资产的余额。凡账户贷方有余额,表示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资产类账户都为借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为贷方余额。其结构是不同的。
运用借贷记账法加以处理如下: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复式记账法借贷的意义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例如:
发生坏账--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
收到票据--借:应收票据;贷:主营业收入,应交税金
会计三大恒等式总结如下: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
2、收人-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可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编制损益表的依据,是一定时期的动态数字。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这是将第一会计等式和第二会计等式相结合的第三会计等式,是利润分配前的会计等式。
会计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反映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都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
这一平衡关系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也是资金静态表现。
收入、费用、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