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生平经历

贝多芬生平经历,第1张

问题一:贝多芬一生的经历 1770年12月17日生于德国波恩

1774年 他的父亲为了使贝多芬成为像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强迫年少的贝多芬学习音乐和长时间的练习钢琴。

1778年 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登台演出。

1781年 跟随乐队指挥奈弗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

1783年 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

1787年 在维也纳与莫扎特会面。

1788年 在一支歌剧院乐队里作中提琴手

1789年 在波恩大学学习

1792年 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1795年 他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曲目是第二钢琴协奏曲,由他本人演奏钢琴。演出获得了成功。

1796年 出现耳疾先兆

1803年 完成划时代的《第三交响曲》,并准备献给拿破仑。

1804年 拿破仑称帝,贝多芬功去了第三交响曲上写有献给拿破仑的扉页,而写上了一句话“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

1808年 同时发表了第五交响曲《命运》与第六交响曲《田园》。

1809年 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1815年11月15日,其弟卡尔去世,贝多芬成为侄子卡尔的监护人。

1815年-1819年 经历4年的创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当时欧洲封建复辟的影响,情绪低落,一方面去收集、整理欧洲各地的民歌。

1824年 完成第九交响曲并在5月7日首演,盛况空前。

1826年 侄子卡尔自杀未遂,贝多芬精神大受打击,健康日益恶化

1827年 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

1827年 3月29日两万名维也纳市民参加了他的葬礼,当局要出动军队维持秩序

问题二: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和他做过什么事? 贝多芬生平简介  公元1770年12月16日~公元1827年3月26日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享有“伟大的乐圣”之称。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  其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候。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  他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习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  病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而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  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1802年到1815年间有时被称为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中期。在这期间,他的失聪症在不断加剧,从此便深居简出。他那日渐严重的失聪症使人们形成了他是一个厌世者的错误印象。他曾同好几个妙龄少女有过海誓山盟,但最终却似乎都在不幸中结束。他终生未娶。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 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笼罩着欧洲大陆。  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歌上。  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来。  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贝多芬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他的处女作是在1783年发表的。他年轻时访问过维也纳,在那儿结识了莫扎特,不过他们的交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1792年,贝多芬返回维也纳,在一段时期里求教于海顿(享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德国作曲家)──当时维也纳首屈一指的作曲家“音乐神童”莫扎特在此年去逝。  贝多芬在维也纳──当时世界音乐之都度过余生。主要作品:  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悲怆)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 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贝多芬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 钢琴曲《致爱丽丝》  贝多芬 钢琴曲((月光曲))  奏鸣及练习曲:  作品49>>

问题三:贝多芬生平经过哪些不幸的遭遇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曾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悲惨遭遇

贝多芬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

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 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问题四:贝多芬一生经历的坎坷 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1813-1817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8一1827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

问题五:关于贝多芬的一生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父亲是一个经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仆。

艰苦的童年生活没有让贝多芬像莫扎特儿时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悲惨而残暴。父亲想发掘他的音乐天斌,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未满四岁,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钉在钢琴前面或者和提琴被关在家里, 幼小的他几乎被繁重的练习压垮。贝多芬也曾一度厌倦了音乐,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

少年时代,贝多芬过早地担当起了生活的重担,开始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十一岁时,贝多芬加人戏院乐队,领取每月徽薄的工资来补贴家庭生活的开支。

十七岁那年,他失去了他热爱的母亲。母亲是因肺病而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感染同样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里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残酷的优郁。这一年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经常酗酒的父亲丧失了主持门户的能力同时,也挥祖尽了家里的积蓄,人们只好把父亲的养老金交给贝多芬管理。这些可悲的事实给贝多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童年的贝多芬是如此的悲惨,青年的贝多芬更是痛苦万分。二十五岁以后,疾病的恶魔就开始叩问贝多芬了,并且像鬼魂附体一样缠在他身上不再退隐。1796年至1800年间,耳病开始显现出来。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内心也受到剧烈痛楚的折磨。听觉越来越衰退,最后他的双耳完全失聪。

这给贝多芬的生活、爱情已经音乐创作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好几年,他躲着不与人见面,独自守着耳朵失聪这个可怕的密码,隐忍着巨大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

晚年时,他仍然孤苦伶仃一人。这期间,他没有经济来源,被逼得四处向好友求援,已解决生计问题。按他自己的话说:“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一、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

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二、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

问题六: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 贝多芬是最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家喻户晓的作品有:

(1) 管弦乐曲:交响曲九部(最后一部有合唱);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五首;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序曲---《科里奥兰》、《莱奥诺拉》第一、二、三,《命名日》、《献给剧院》以及第(3)项中各舞台作品的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小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两首

(2) 合唱曲:弥撒曲两部(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

(3) 舞台作品: 歌剧《菲岱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4) 室内乐:七重奏;钢琴和管乐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提琴小夜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圆号奏鸣曲

(5) 钢琴曲:奏鸣曲三十二首;变奏曲二十一套;《小品曲》

(6) 歌曲: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音和乐队场景《阿!不忠a的人》;其它声乐与钢琴曲

贝多芬祖籍佛兰德的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帝侯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羽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

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且师生不能合作,后贝多芬师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申克

1795年于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op9他虽与许多贵族,如华尔斯坦伯爵、鲁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并乐意接受个人的援助,但他反对18世纪把音乐家束缚于一个雇主手中的庇护人制度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

重听日益加剧,1802年,当他意识到耳聋已无法医治时,写了哀感动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打算自杀;奇怪的是这正是他创作最明朗的交响作品《D大调第二交响曲》之时随后几年中,他对自己没有希望成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创作他同疾苦的斗争,反映在《英雄交响曲》(1804)(到那时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强的交响曲)中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爱),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

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

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 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

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

问题七:贝多芬的人生经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祖籍是荷兰(一说是波兰)。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公认的最像贝多芬Beethoven的画像  1792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这里离法国边境不远,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後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 。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石膏面模◆生平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Piano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

问题八:贝多芬一生的经历 贝多芬生平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 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 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 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 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 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 剧都曾有过贡献。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 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 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 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 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 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 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 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 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 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 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 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 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 的地位。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 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 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 ,而长期隐 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 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 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 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quo>>

Carrying You》小提琴版,久石让(动画《天空之城》当中的曲子)

《小百合的旋律》(动画《云之彼端 约定的地方》中的小提琴曲,很有感染力,仿佛能够听见天空的声音)

《Ave Maria圣母颂》舒伯特(宁静温馨)

《D大调卡农》帕海贝尔 (这个么,不用说了,最喜欢的一首小品,推荐听二重奏版本的)

《斗牛士之歌》萨拉萨蒂(一种嘹亮的傲气,赞)

《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难度非常大、悲怆、气势宏伟、有震撼力)《D大调波兰舞曲》维尼亚夫斯基 (非常华丽的旋律)

《传奇》维尼亚夫斯基

《24首随想曲》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么,小提琴鬼才,高难度、又好听)

《钟》帕格尼尼(高难度曲子,高把位的装饰音很烦)

《G小调恰空》维塔利 (忧郁、悲伤)

《泰伊斯冥想曲》马斯涅(浪漫法国风格的经典之作)

《幽默曲》德沃夏克(小提琴版不错,充满着捷克式的幽默。)

《爱的礼赞》艾尔加(超赞的,非常温馨的曲子)

《美丽的夕阳》德彪西(温柔恬静的小品)

01_f大调浪漫曲(贝多芬)

02_g大调浪漫曲(贝多芬)

03_g弦上的咏叹调(巴哈)

04_阿莱城的姑娘(比才)

[url]05_埃斯特莱里塔(庞塞)

06_爱的礼赞(古诺)

07_爱的喜悦(克莱斯勒)

08_爱的忧伤(克莱斯勒)

09_爱情故事

11_爱是忧郁

12_安达露西亚浪漫曲(萨拉萨蒂)

13_伴我吉他

14_北国之春

15_沉思曲(马斯奈)

16_春之歌(门德尔松)

17_当我们年青

18_第40号交响曲(莫扎特)

19电话诉衷情

20_多少柔情多少泪

21_华尔兹舞曲(柴可夫斯基)

22_黄昏之恋

23_吉卜塞人随想曲(克莱斯勒)

24_寂静之声

25_嘉禾舞曲(古塞克)

26_降b大调回旋曲(莫扎特)

27_金婚式(马瑞)

28_卡农(巴赫布尔)

29_卡萨布兰卡

30_浪漫曲(鲁宾斯坦)

31_浪漫曲(舒曼)

32_乐与之时(舒伯特)

33_练声曲(拉赫玛尼诺夫)

34_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

35_绿草如茵的家园

36_马塞诸塞

37_漂亮的罗丝玛莉(克莱斯勒)

38_梦幻曲(舒曼)

39_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40_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41_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42_莫扎特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43_莫扎特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44_莫扎特降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45_那不勒斯舞曲(柴可夫斯基)

46_陪我度过漫漫长夜

47_平安夜

48_破晓时分

49_轻声倾诉

50_情感

51_人鬼情未了

52_日瓦格医生

53_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55_说你说我

56_泰绮丝冥想曲(马斯奈)

58_往日情怀

59_吻别

60_无词歌(柴可夫斯基)

61_无言的歌(门德尔松)

62_乡村路带我回家

63_小步舞曲(贝多芬)

64_小步舞曲(莫扎特)

65_小夜曲(德里格)

66_小夜曲(海顿)

67_小夜曲(克莱斯勒 )

68_小夜曲(莫扎特)

69_小夜曲(舒伯特)

70_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71_熊蜂疾飞(沙可夫)

72_摇篮曲(福瑞)

73_一往情深

74_忧郁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75_幽默曲(德沃夏克)

76_友谊地久天长

77_月光曲(德彪西)

78_月亮河

79_棕发少女。80_昨日重现

1A大调圆舞曲(勃拉姆斯)

2约瑟兰的摇篮曲(戈达尔)

3小星星(庞塞)

4圣母颂(舒伯特)

5霍夫曼的船歌(奥芬巴赫)

6D大调圆舞曲(德沃夏克)

7贝丝,你是我的女人(格什温)

8海滨之歌(成田为三)

9浪漫曲(安东·鲁宾斯坦)

10爱的忧伤(克莱斯勒)

11爱的欢乐(克莱斯勒)

12卡门间奏曲(比才)

13爱的问候(埃尔加)

14爱的眼睛(德沃夏克)

15回忆(德尔德拉)

16高贵的华尔兹(内达尔)

17乡村小夜曲(约瑟夫·苏克)

18D大调嬉游曲第二乐章(莫扎特)

19D大调嬉游曲第三乐章(莫扎特)

20A大调圆舞曲(勃拉姆斯)

21约瑟兰的摇篮曲(戈达尔)

22小星星(庞塞)

23圣母颂(舒伯特)

24霍夫曼的船歌(奥芬巴赫)

25D大调圆舞曲(德沃夏克)

26贝丝,你是我的女人(格什温)

27海滨之歌(成田为三)

28浪漫曲(安东·鲁宾斯坦)

29爱的忧伤(克莱斯勒)

30爱的欢乐(克莱斯勒)

31卡门间奏曲(比才)

32爱的问候(埃尔加)

33爱的眼睛(德沃夏克)

34回忆(德尔德拉)

35高贵的华尔兹(内达尔)

36乡村小夜曲(约瑟夫·苏克)

37D大调嬉游曲第二乐章(莫扎特)

38D大调嬉游曲第三乐章(莫扎特)

1舒伯特:圣母颂(改编)

2德沃夏克:幽默曲 (改编)

3马斯涅:沉思

4萨拉萨地:流浪者之歌

5贝多芬:小提琴浪漫曲2首

6克莱斯勒:所有小提琴曲和改编曲

7贝多芬: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NO5“春天”,NO8,NO9“克罗采”

8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G小调夏空舞曲(无伴奏)

9莫扎特:回旋曲(选自“哈夫纳”小夜曲)

10莫扎特: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K378,K376,K301,K306

11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NO24(无伴奏)

12约翰·威廉姆斯:辛德勒名单主题曲(**音乐)

小提琴协奏曲:

1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2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3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

4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5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6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NO1

8莫扎特: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NO3-5

9巴赫:小提琴协奏曲2首

10圣-桑:第3小提琴协奏曲

11拉罗:西班牙交响曲(也是小提琴协奏曲)

12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NO2“钟”

船歌和摇篮曲

著名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贡多拉”。船歌就是起源于贡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广泛流行于意大利。十九世纪成为一种人们所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优游自在,通常为6/8拍子,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写船的摇曳晃动。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船歌,是一首典型的威尼斯贡多拉船歌。在月光明朗的夜里,诗人霍夫曼的朋友尼克劳斯和诗人的情人朱丽叶塔坐着贡多拉,徜徉在威尼斯的运河上,唱着这首二重唱,象微波荡漾一般上下起伏的曲调,紧密配合着一摇一摆的伴奏音型。全曲分三段,从“吹吧,微风”开始是第二段。第三段的曲调和歌词,都是重复第一段。最后,朱丽叶塔和尼克劳斯唱着“啊”字,互相呼应。歌声渐渐消失在晚风中。

船歌除声乐曲外,还有器乐曲。器乐曲中的船歌,是一种抒情小品,和声乐曲的船歌一样,具有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和摇晃动荡的伴奏音型,也常常用6/8拍子写成。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无词歌》中,有三首《威尼斯贡多拉歌曲》,其中第一首《g小调无词歌》是1830年在威尼斯写的。音乐清新流利,优美生动;婉转如歌的曲调和摇曳起伏的节奏贯穿全曲,塑造了水面上轻舟荡漾的音乐形象。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里也有一首船歌。1876年,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小说家》月刊发行人贝纳德的约请,每个月为《小说家》的音乐附刊写一首钢琴曲。贝纳德按照十二个月令的时序,选定了十二首诗,提供给柴可夫斯基,作为十二个曲子的标题。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个主题,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象一首浪漫曲。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转快,节奏也活跃起来,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三拍子,写出了“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形象;歌声桨声,溶成一片,还可以听到浪花飞溅的音响。第三段的旋律,在每个乐节的收尾,加进了陪衬的声部,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歌声此起彼落,表现得更为气韵生动。最后,小船渐渐离去,波浪轻微的拍击声消失在远方。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由于摇篮曲和船歌的节奏很接近,又都具有抒情歌唱性的旋律和安静药气氛,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所以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在他的《家庭交响曲》的摇篮曲中,采用了门德尔松的《船歌》旋律。《家庭交响曲》是写作曲家家庭生活中的一天的。摇篮曲是其中的一段。在这段音乐中有两个旋律:一个是代表孩子的旋律,也就是孩子主题。由古双簧管、大管和加了弱音器的中提琴奏出。古双簧管所吹的音比现在的双簧管低一个小三度,是一种A调的双簧管。另一个是摇篮曲的旋律,它是描写母亲的歌来的。由低音单簧管吹出,开头两小节就是门德尔松的《g小调无词歌》的旋律。作者用复调的手法,把这两个旋律结合在一起。支持着这两个旋律的,是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音型,由两个大管吹出。在这段音乐的末了,我们可以听到钟鸣七下,是由钟琴奏出的。这时大提琴上出现了父亲的主题,小提琴上出现了母亲的主题,描写父母以祝福的眼光,投向甜蜜入睡的孩子。

摇篮曲也象船歌一样,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6/8拍子也是摇篮曲的典型节拍。如下面的一首6/8拍子的声乐摇篮曲,作曲者据说是莫扎特。这首歌是以一个两小节的短小旋律作为主题核心发展而成的,音调明朗热诚,充满对孩子未来的希望。描写摇篮轻轻摆动的节奏,从头贯穿到底。除了6/8拍子的摇篮曲外,三拍子和四拍子的摇篮曲也都可以利用和声和节奏的手法,来描写摇篮的摆动。舒伯特的《摇篮曲》是利用稳定和弦和不稳定和弦的不断交替,来体现摇篮摆动的效果的。这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音乐充满无限的温存和抚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的。这也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作曲家常常把摇篮曲采用到歌剧中去。如法国作曲家戈达尔在歌剧《约塞兰》中就写了一首摇篮曲。但它的对象不是婴儿,而是一个垂死的女人。这是一首具有歌剧音乐特点的抒情歌曲。全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相当于歌剧中的宣叙调,第二部分相当于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是以语言音调为基础的朗诵调。这首摇篮曲的第一部分具有宣叙调的性质,但有严整的三拍子节拍,不象真正的宣叙调那样节奏自由。咏叹调是歌剧中的抒情性或戏剧性独唱曲。这首摇篮曲的第二部分具有抒情咏叹调的某些特点。但并不具备咏叹调常用的三段式结构。歌剧《约塞兰》取材于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叙述修道院的修土约塞兰在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时,藏身在陶菲尼山谷的鹰洞里。贵族少女劳伦丝也化妆成一个男孩,躲避到这个山谷里来,约塞兰把她藏在自己藏身的鹰洞里,发现她是一个少女,两人相互发生了爱情。劳伦丝提醒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个修土,于是约塞兰就和劳伦丝分手,回到修道院去了。多年以后,约塞兰在巴黎被邀请去为一个垂死的女人做忏悔,这个女人就是劳伦丝,她临终表示希望和约塞兰在天上结合。这首摇篮曲是约塞兰为劳伦丝唱的安眠曲。第一部分是宣叙调性质的独白。第二部分是四拍子的摇篮曲,伴奏描写摇篮的晃动。

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肖邦的摇篮曲是一首意境深远的钢琴音诗。左手从头到尾是一个稳定和弦和一个不稳定和弦的不断反复。描写摇篮的摆动,这种不断反复的短小旋律或和声,叫做固定动机。右手是一个乐句的不断变奏,全曲根据一个乐句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连绵不断地展开;在固定动机的衬托下,由一声部单独进行发展为二声部重迭;由单纯的、匀称的节奏发展为轻巧的华彩旋律。右手好象风吹杨柳,婆娑起舞;而左手则象稳固的树干,岿然不动。全曲始终保持着安静的气氛,而又充满微妙的色调变化。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一部戏剧作品中讲到肖邦的摇篮曲时,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他说:“静穆的音乐渐渐弥漫于大气之中。把我们笼罩在同一种感觉里,这种感觉可以比得上洗过土耳其浴后,一切意识都被驱散,进入了一种平静状态。这时和谐地耗损了的身体,除了需要休息以外,再没有别的欲望;心灵看到囚禁它的牢门已经统统打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去,但它总是趋向于蓝色的梦境。”

31岁! 太美了。 可惜丢了一个乐章。 真的不知道丢的那个乐章是什么样的天籁之作呢。 本来是5个乐章。

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k525)1-4

作于1787年。这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首。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音乐会小夜曲,有四个乐章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感情。 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3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