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浪漫三个分论点如下:
1第1段由浪漫的本义讲起,提出中心论点“中国式浪漫是一种情怀”。
2第2段提出分论点一:中国式浪漫是一种家国情怀。可举袁隆平、钟南山、钱学森、邓稼先的事例,引用陆游的诗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
3第3段提出分论点二:中国式浪漫是一种善于发现美的情怀。可引用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迎着朝阳(朝霞、晨曦)上学、在走廊(操场上)和同学观赏夕阳(晚霞)、和父母在春风里散步、打伞走在秋雨中……这些都是平淡中的诗意,都是生活中的浪漫。
4第4段提出分论点三:中国式浪漫是一种以苦为乐的情怀。可举刘禹锡安贫乐道的事例,可引用宋濂的名言“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第5段联系中学生的实际展开议论。
6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中国式浪漫,是个人心怀热爱的本色。
在庸常平淡的岁月里,在关隘重重的困难面前,在千磨百击的险境中,有一种“中国式浪漫”叫热爱,它成了无数人坚持下去的勇气。
文天祥就义之前毅然向南三叩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参加广州起义前,爱国志士林觉民于黑暗中亲笔写下《与妻书》,字字泣血。其中饱含着难舍离别,赤胆忠心,家国之思……他们心中的浪漫,是鲜亮的人格本色,能濯净尘土,净化灵魂。
中国式浪漫,是历久弥新的文化,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
有人说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有人将他喻为“谪仙人”与“明月魂”。提及浪漫,便不得不提李白和他的诗。
在李白的笔下,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放不羁的浪漫;有“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孤独的浪漫;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缱绻悱恻的浪漫。
时至今日,每个人在思乡望月时,逆旅独行时,郁郁受挫时,都能吟出几句李白的诗句。因李白之诗的浪漫情怀,中国古诗词的高峰上至今仍有一颗浪漫之星熠熠生辉。
中国式浪漫,是民族无畏险阻,蓬勃向上的精神。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秋风乍起时,是否还有一种浪漫,能牵连起历史与当下,勾出无限情思?无疑是有的。
请看——“百万雄师”威武壮观,可他们的枪管中却插着一枝灿烂盛放的秋菊;再看——建国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数十架飞机曳着斑斓的长虹飞过蓝天,新式武器频频亮相,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这意味着中国的军事力量更上一层楼,我们早已不是过去的“东亚病夫”。
此时的我们没有忘记那些为了今天牺牲、奋斗的先辈们,人民含着热泪对故去的伟人说道:“这盛世,如您所愿。”正是这样的浪漫,引领着中华儿女冲破了冗长的黑夜,奔走在旭日东升的大道上,实现了富强,助力着复兴。这便是民族浪漫的意义,亦是民族需要浪漫的原因。
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方近代文学两大主流体系之一,对整个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纵向上看,浪漫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彻底摧毁了统治欧洲文坛几千年的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是西方文学在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诸流派,都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文学蜕变、演进的结果。很多现代主义者自称“新浪漫派”,可见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密切的联系。 在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看,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思潮和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如此密切的结合。浪漫主义文学是近代历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浪漫主义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此外,许多浪漫主义者重视对民歌、童话等民间文学的整理和搜集,在很大程度上保存并发扬了西方文学的民间传统。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就是从搜集民间文学开始的。浪漫派广泛从民间传说、神话、童话中撷取题材,极大的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为现代主义文学题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中国独特的浪漫指的是什么?中国人传统的爰情表达方式体现在哪些方面古代人表达爱情,和现代人比起来,应该还是比较含蓄的吧!现代人最熟悉的很多诗都是用来表达爱情的。比如诗经里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唐朝诗歌里的爱情诗就更多了。比如: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张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还有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宋词里也有很多。比如: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除了写诗表达爱情之外,古人也和现代人一样,会送定情物。不过古代的定情物和今天的定情物稍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下面这几种:香囊。古代女子送给自己心上人,最好的礼物就是亲手做的香囊。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就亲手给贾宝玉做了一个香囊,但由于贾宝玉一时惹恼了林妹妹,黛玉一怒之下就把香囊给铰坏了。礼物要符合对方的气质。比如钟情书生就送扇子,喜欢侠客就送宝剑。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用心。第二种礼物就很特殊了,是头发。头发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不能轻易给人的。如果能剪下一缕青丝,送给情人就有托付终身的意思。“青丝”的谐音是“情丝”,是绝好的表达爱情的信物。
真实的浪漫存在于彼此相爱的两人之间。由初识的浓情蜜意,热情似火,到后婚后的一杯茶,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相视而笑,争吵后的一个甜甜的拥抱,一句“我错了,我爱你”,直到辞暮之年,彼此牵手一起回忆我们的过往,甚至在一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还能再说句“谢谢你陪我这一世,下一世换作我陪你。”
2022冬奥盛会用火炬飞扬展现了中国式浪漫,这个画面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文化。而且这一次的火炬和2008年的火炬外形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大概就是文化的一种传承。用银色以及红色当做主色调,然后把北京的特色以及冰雪的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人类对于光明以及和平的追逐。这种特殊的造型设计,让火炬在接力和交接的过程中紧紧相连,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份精彩。
而且也用柔和的方式展现在了点点星光中,张艺谋表示这一次点火的环节有可能可以成为开幕式的最大亮点。因为展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往的点火仪式非常的盛大,但是耗尽了能源,所以这一次点火的环节也让大家看到了更多的精彩。点火的方式以及火炬台呈现的方式,其实是导演组最大的一个设计以及变革。
点火方式因为在奥运史上,这样的场景是没有出现过的。更重要的是在张艺谋看来,这一次北京冬奥会绝对会成为一个盛会。在有科技元素的同时也把浪漫的点火方法展现了出来这个场景,所呈现出来的火花一瞬间震撼到了观众。每一次看到这些美好的场景,小编总是能够想到文化的传承,因为那是一种魅力。
延续中国式浪漫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呈现出来的魅力是许多人都为之震撼的,现在的中国不比曾经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早就已经强大了起来。有能力同时也有实力去办好一个冬奥会,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开幕式是让无数人都惊叹的。相信未来中国再次获得举办奥运会的主权时,也一样能够延续经典,再次让人夸赞,希望未来中国式的浪漫可以走向全球。
我第一次听到浪漫主义四个字是在语文课本里,定义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以当时狭隘的知识储备理解就是,李白是个浪漫的人,现在看来完全是错误的。
再后来,个人感觉整个民国的那段时间是个社会动荡,思想崩塌重建,再崩塌再重建的过程。那是一段可以用浪漫主义来定义的时代。
后来了解西方艺术,浪漫主义一词来源是18-19世纪,启蒙运动结束后,社会主流的思想过于强调理性,重塑夸大了人的价值,西方人苦于个人喷薄的情感无处发泄,在文化领域掀起浪漫主义运动,强调抒发人的情感,从主观出发向往自由,崇尚理想。
在法国生活三年后,觉得法国人不是浪漫,不是我们国人所理解的浪漫而是受浪漫主义影响下的一种状态,爱好自由特别是精神上的自由,多从自己出发抒发感情,无论这种感情是对还是错。
因此,我觉得对于李白定义浪漫主义诗人是有道理的。但是这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浪漫”,浪漫这个词太过于狭隘,尤其是徐志摩等人的文章行为定义的“浪漫",多执着与情爱,和思想的散漫。
西方的浪漫主义更不是我们说的”浪漫“而是”自由“,心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理性的自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