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救援奇迹是哪些

世界十大救援奇迹是哪些,第1张

No1王家岭矿难 被救人数:至少115名矿工 3月28日,王家岭200余名矿工下到矿井中进行挖掘作业。没过多久,巨大的水流奔涌而出,将部分矿井工作面全部淹没。虽然有108人及时安全地上到地面,但仍有153人被困井下。 当天17点开始,中国政府即组织救援,这场中国矿难史上最大的救援行动就此展开。截至4月15日,王家岭矿难共救出115名被困人员。《时代》周刊称,此次成功救出上百名矿工的喜讯令全国上下都颇感欣慰。 No2哈德逊河奇迹 被救人数:115人 2009年1月15日,在全美最繁忙的商业区曼哈顿中城第48街附近的哈德逊河水域上,一架飞机跌跌撞撞地试图要迫降在河面上。原来,这架空客A320飞机因在起飞不久遭遇鸟群而导致双侧引擎受损,不得不将哈德逊河面当作临时跑道。最终,机长萨伦伯格凭借多年的经验和出色的驾驶技巧带着机上全部115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最成功的迫降奇迹。 No3营救杰西卡 被救人数:1人 1987年10月14日,美国得克萨斯州米德兰市的一场营救行动使这个小城闻名世界。 当时,18个月大的女童杰西卡·麦克卢尔一不小心掉到一口废弃的井中。这口井宽20厘米,深7米,胖乎乎的杰西卡被牢牢地卡在了井底。最终,救援队用一种类似于“水射流”的技术(从井底用高压水柱将人“喷射”而出)把杰西卡成功救了上来。她头缠绷带被抱出井的照片赢得了1988年的普利策奖。杰西卡被困井下时并没有又哭又闹,而是一遍遍唱着自己最喜欢的儿歌,这一场面感动了无数美国人。 No4抢修哈勃 被救机器:1个 1990年4月,哈勃望远镜升空作业。然而进入2000年后,这台在太空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望远镜却状况频出,故障不断。200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痛下决心,对哈勃彻底大修。随后,宇航员们乘坐“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用机械臂将望远镜从轨道上“钳”下来,放在航天飞机的货舱上。经历5次太空行走后,终于将哈勃望远镜整修一新。 No5 2002年宾州矿难 被救人数:9人 2002年7月24日,美国宾州的9名矿工在一份错误图纸的指引下不小心挖开了一座废弃的矿井。矿井中淤积几十年的泥水瞬间喷涌而出,9名矿工被困。地面人员确定矿工位置后,先打了小洞,注入大量空气,以气压来防止水面继续上涨。随后,又打出一个稍大些的洞,放下仅能容一人的铁笼,依次将矿工拉出,9名矿工全部被安全救出。 No6乌拉圭空军航班 被救人数:16人 1972年10月13日,乌拉圭空军571号航班撞上了安第斯山脉。8天以后搜索任务宣告取消。但当时有人幸存下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幸存者们在仅存的一些巧克力棒和几瓶酒被消耗完毕后,他们最终做出了一个集体决定:吃死去的朋友和队友的肉来维持生命。最后,幸存者中的两位艰难跋涉了12天后翻山越岭搬来了救兵,其他14名乘客于1972年12月23日终于获救。坠机后,这些人在白雪皑皑的山顶度过了不可思议的72天, 1993年的**《天劫余生》正是根据他们的真实经历改编。 No7 1891年宾州矿难 被救人数:5人 1891年,在美国宾州黑泽尔顿市发生的一起矿难中,18名工人被埋在一片汪洋之中。最终,5名工人靠躲在高处的一个狭小空间而侥幸逃脱,就在那里他们挨过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9天,最终全部成功获救。 No8卡巴那图营救 被救人数:516人 1942年,数万名美国和菲律宾战俘在日本人的驱赶之下,从菲律宾巴丹半岛穿越近百公里的浓密丛林来到卡巴那图地区,分住在这里的集中营。 1945年1月,美国轻骑兵特种部队和菲律宾游击队开始营救关押在“卡巴那图”集中营的战俘。经过30分钟的激战后,营救人员以很小的代价救出了其中的516名战俘,**《大偷袭》正是根据他们的事迹改编而成。 No9 潜艇大营救 被救人数:33人 1939年5月23日清晨,美国海军“角鲨”号潜艇沉没,26名海员顷刻溺毙。当时,沉没船体中还有一艘“角鲨”号的姊妹潜艇,该艇中的33人侥幸存活了下来,他们通过摩尔斯电码与外界保持联系。随后,曾发明逃生呼吸设备“莫姆森肺”的查尔斯·莫姆森带领着一队海军潜水员潜入海底进行营救,最后,33名海员全部获救。 No10 海地地震幸存者 被救人数:1人 在海地毁灭性的70级地震发生15天以后,17岁的达琳·埃蒂安被救了出来,这只能用“奇迹”来形容她那种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

唐山地震救援已揭晓。

唐山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激发了全国政府和人民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为唐山地震的救援带来了新的活力。

唐山地震救援

唐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尽全力以最快、最准确的速度抢救唐山地震受灾地区和受灾群众。为了给救援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中央和各省市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了行动,其中北京军区派出了27000多人,140多支医疗救援队和6500多辆不同类型的车辆。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沈阳军区也赶赴地震第一线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唐山地震七天之内,在极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地参与救援工作的军民已达10万余人,各地出动车辆5000余辆。在当时的唐山机场,两天时间里,救援飞机起降近800架次,运送伤员数千人,救灾物资数千吨,第一时间帮助了唐山,解决了震区的燃眉之急。

唐山地震的救援工作可谓及时有效,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全国各地的力量对灾后的唐山进行救援也是难能可贵的。但唐山大地震后,中国政府拒绝了外国救援队的支援,这也受到了当时政府的批评,也成为救援工作的一大败笔。震后唐山的救援工作在12天左右已经基本完成,这也被称为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

揭示唐山大地震的历史真相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整个城市的建筑在短时间内变成了凌乱的废墟。

唐山地震

早在唐山地震前的1967年,地质部长就对河北省的地下水调查结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河北迁安地区要适当减少或放弃一些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地下开采活动。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可能性。

唐山地震前半年,中国国家地震监测中心发布了十余次地震危险预警。据预测,1976年7月、8月或下半年将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前两小时,地震工作人员紧急预测:迁安附近陆地电阻率发生剧烈变化,地质构造由轻微断裂变为严重断层断裂,可能发生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仅仅两个小时,里氏78级的唐山大地震就夺去了唐山24万人的生命,整座城市化为废墟。

唐山大地震的真相,更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拒绝了国际社会的援助,导致在震后救援和恢复工作中遭受了更多的震后损失。唐山大地震是天灾,但也有很多人为因素掺杂其中,这也反映了当时政府行政效率的不景气。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值得反思。

唐山地震有几级?

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从1978年到现在,人们一直在问唐山地震的震级问题。事实上,专家们已经对唐山地震的震级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根据唐山地震后三天的计算数据,唐山地震的震级为78级,但也有专家认为唐山地震的震级达到了8级。

唐山地震

当时唐山地震是从美国用国际上最流行的测量震级的方法,也就是从震源开始测量的。测量结果表明,唐山地震达到78级,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但是唐山地震中心的烈度达到了11度,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8级强震。

事实上,也有外国科学家对唐山地震的震级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唐山地震发生后,他们赶赴中国开展测量工作。有西方科学家测得唐山地震的震级国际上约为75级,烈度为15度。这个数字和中国科学家得到的数字相差不大。

事实上,唐山地震频繁。唐山地震主震在78级到8级之间,而在唐山市人口密集区,地震达到了8级以上。唐山地震后,又发生了几次余震。经过测量,这些余震中最大的一次已经达到55级,最小的一次也就1、2级。如果综合测算,唐山地震是78级特大地震,正中心。

**《紧急救援》拍摄地主要是在厦门。

另外国外取景地是墨西哥,主要是为拍摄水下场景,据了解,《紧急救援》在卡梅隆拍摄《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拍摄地也有取景。

《紧急救援》是林超贤导演的有关我国军人题材的第三部**,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中前两部《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都取得了较好的票房和口碑,这一次《紧急救援》将会为我们展现新题材“海上救援”的故事。

扩展资料;

《紧急救援》的最大卖点,就是救援特勤队在森林和海上,针对油井失火、公路塌方、客机坠海、油船爆炸等等,出生入死的战斗场面。与一般的动作**不同,该片更接近灾难片类型,救援队面临的最大敌人是天灾人祸,因而动作场面也就更为宏大。

林超贤使用了大量的空中大俯拍,每个灾难场面都令人胆战心惊,观众有一种被放置在灾难中的巨大恐惧,也因此,特勤员的动作场面更为刺激,看到人手心出汗。

坦率说,林超贤在动作场面、节奏上的操控力,是最不需要担心的。《紧急救援》的例外,是林超贤挑战了海上戏,这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空中和水底段落。

从无畏地太空行走,到玩命地降回地球,太空中充满了英雄的故事——那些把太空任务从灾难的边缘拯救回来的惊险故事。

1自由钟7号

时间:1961年7月21日

事件:由于逃生舱门提前爆开,海水灌入舱内,这次亚轨道飞行差点成为第一个以灾难告终的亚轨道飞行任务。

1961年5月,宇航员艾伦·谢泼德成功地完成过一次长达15分钟的亚轨道飞行。而在同年,宇航员格斯·格里索姆也进行了一次15分

钟的亚轨道飞行,最后成功溅落在大西洋上。这两次亚轨道飞行都是美国“水星”计划的一部分。

然而,格里索姆并没有谢泼德那么幸运,就在他等待回收直升机到来时,太空舱的舱门突然提前爆开,大量的海水涌入舱内。自由钟7号太空舱开始下沉,而格里索姆虽然成功从舱内逃出,但是当时他也只能漂浮在大海上。更危险的是,他居然忘记关闭宇航服的氧气口,让大量的海水灌入他的宇航服中,沉重的宇航服慢慢将他拉入水中。

当时直升飞机的飞行员并没有意识到格里索姆所面临的危险,他认为宇航服会让格里索姆漂浮起来,因此就在格里索姆在海中无助挣扎的时候,飞行员却在忙着将太空舱拉起。但是自由钟7号灌满了水,直升机根本无法将它拉起来,自由钟7号最终沉没。

紧张的4分钟之后,太空舱被弃海中,格里索姆差点溺亡,直到第二架直升机飞来时筋疲力尽的宇航员才被救起。

2上升2号

时间:1965年3月18日

事件:阿列克谢·列昂诺夫的宇航服膨胀,使他无法进入气闸舱,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差点以悲剧收场。

1965年,阿列克谢·列昂诺夫成为第一个漫步太空的人。为了这12分钟的太空行走,他进行了18个月的训练。据说,他的上级担心他会由于某些原因无法顺利返回飞船,为了让他少经受一些痛苦,因此给他准备了自杀用的药丸。

事实上,在这次太空之旅中还真的发生了非常惊险的事情。列昂诺夫走出气闸舱后,由于压力差,他所穿的宇航服开始膨胀。当他完成太空行走的时候,他的宇航服已经鼓得让他移动起来非常困难。更要命的是,当他返回气闸舱时,他发现自己挤不进去了。时间紧迫,列昂诺夫意识到情况非常危急,因此他进行了勇敢的尝试。他冒险将宇航服中的氧气释放到太空。这有可能会使他缺氧,但是也能让他的宇航服瘪下来。

最终他还是挤回了气闸舱,但这个过程中由于大量出汗,他失去了6千克的体重。然而,他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在返航时,飞船上的自动导航系统突然失灵,这时就需要宇航员手动导航重返地球大气层。然而就在他们下降时,飞船开始旋转。他们偏离了预定的返回线路,并落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针叶林中。

最终,飞船落在了连一个救援直升机也无法降落的人迹罕至的区域。救援直升机给他们空投了物资,而宇航员们不得不打开舱门,冒着被熊、狼和自然因素杀死的危险,在森林中度过了两个晚上。最终救援队从最近的飞机降落点滑雪到达那里,将他们护送到安全地带。

3阿波罗11号

时间:1969年7月24日

事件:上升发动机的开关损坏,巴兹·奥尔德林和尼尔·阿姆斯特朗差点被困在月球上。

登月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但是登月之旅的沿途中却有一些紧张时刻。在月球上降落是具有挑战性的,在这个过程中,通信和导航计算机的问题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冲出了预定的着陆区。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在降落到月面时,他们用于降落的燃料已经不足以支撑30秒。

经历了历史性的月球漫步,两名宇航员返回着陆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德林的生命保障系统背包碰坏了上升主发动机的开关。没有这个开关,他们将无法点燃着陆器的发动机返回飞船上。最终,宇航员的圆珠笔帮了大忙,奥尔德林用一支圆珠笔推开了开关,点燃上升发动机,扭转了局面。

4阿波罗13号

时间:1970年4月13日

事件:一个坏了的氧气箱把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变成了一场史诗般的为生存而战的战斗。

1970年4月,约翰·斯维格特、弗雷德·海斯和吉姆·斯洛弗尔离开地球前往月球。55个小时后,宇航员们正在参加一个电视直播节目,但是开播仅仅9分钟,灾难发生了。

发射前,地面测试曾反映2号氧气箱有问题。它曾用于阿波罗10号飞船,当时已经损坏,后来进行了维修。在发射前,工程师使用内部加热器,将氧气箱内的氧气蒸发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没有按照要求更换恒温器开关。

结果在飞行过程中,故障出现了。但是最初故障并未被发现,氧气箱内的温度悄无声息地上升。在任务进行到56个小时之后,宇航员对氧气箱进行了例行的搅拌操作。当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里面的电线的绝缘材料已经熔化。当风扇转动时,导线互相接触,短路了,点燃了绝缘材料。

宇航员们听到了爆炸声,随后他们就感觉到航天器在震动。斯维格特联系休斯顿宇航中心的飞行监控中心,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休斯顿,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此时,氧气表盘显示,2号氧气箱是空的,1号氧气箱中的氧气水平也在下降。

尽管宇航员们在模拟训练中已经学会了保持冷静,但是1号氧气罐已经破损,他们的氧气正在迅速耗尽,这是相当危急的情况。在发射前,宇航员们已经练习过在紧急的情况下,如何使用登月舱作为救生舱。登月舱中携带了够用两天的氧气和电池。宇航员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关闭命令模块,并转移到登月舱中。

幸好,三位宇航员顺利转移到了登月舱。但他们要好几天后才能回到地球,在这过程中他们将面临电能不足、供水供氧不足、环境温度下降等困难。但三名宇航员在地面飞控中心的指挥下,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战胜了恐惧、寒冷、黑暗、疲劳等困难,和地面飞控中心人员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实施着制定好的救生方案。最终,他们安全降落在了太平洋上。

5哈勃太空望远镜

时间:1990年5月20日

事件:当哈勃望远镜带着有缺陷的主反射镜发射到太空时,这个标志性的太空望远镜几乎成了科学上最大的错误之一。

1990年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了一些标志性的太空图像,但它一开始就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在这个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的合作项目中,打磨哈勃太空望远镜上重量超过800千克、通光口径24米的主反射镜就花费了10亿美元。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优势在于,它排除了大气层的干扰,因此它能将高分辨率的图像传回地球,但是几个星期后,人们发现图像中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这是由主反射镜的球面像差的瑕疵造成的。球面像差指的是反射镜边缘太平坦。这意味着,光无法被正确聚焦,造成每一个图像都出现了模糊的光环。舆论一片哗然,美国宇航局受到攻击,人们指责他们把钱浪费在了一个科学灾难上。

为了降低损失,美国宇航局试图挽救这个境况不佳的太空望远镜。1993年,7名宇航员携带太空望远镜修正光学组件COSTAR,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第一次维护。COSTAR由五对反射镜组成,被安装在暗天体摄谱仪、哥达德高分辨率光谱仪和暗天体照相机的前面。

它的作用就像一副能改变球面像差的眼镜,使光线能够正常聚焦。在这次维护中,宇航员还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换上了第二代广域和行星照相机,包括内部的光学更新系统,并提高了哈勃望远镜的紫外线视觉。

为了完成这次的任务,宇航员们花了11个月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水箱中进行反复练习和模拟演练。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在最后的阶段,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更换一些绝缘材料时,一颗小螺丝飘走了。在太空中即使是一个小螺丝都有可能造成大灾难,宇航员们担心这会对新的镜面有影响,因此不得不使用航天飞机的手臂将其捕获。

6进步号-和平号空间站相撞

时间:1997年6月25日

事件:进步号货运飞船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撞了一个洞,空间站里的宇航员面临巨大危险。

1997年,俄罗斯宇航员瓦西里·齐布利耶夫负责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工作。这一过程中,他根据空间站上的电视装置显示的图像,来引导飞船对接,这个装置可以显示从进步号货运飞船上传回的图像信息。然而,进步号货运飞船靠近空间站时,正好处于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范围之外,因此很难准确控制飞船的速度,而当时飞船的移动速度太快。

在空间站里,宇航员亚历山大·拉祖金看到飞船靠近时,发出了警报。尽管齐布利耶夫对飞船进行了减速,但是为时已晚,飞船还是撞向了空间站的光谱号增压舱,并撞掉了上面的一块太阳能电池板阵列,还在光谱号增压舱上撞出了一个口子。

船员们迅速切断了与损坏舱体的各种连接。这些举措使空间站内部压力开始稳定,直接的危险已经过去。但是撞击造成太阳能电池装置发生了翻转,并使覆盖在电池板上的散热器保护盖出现移位。没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将会使空间站上的多个旋翼式姿态控制陀螺速度慢下来。为了避免陀螺控制系统再受损,宇航员们不得不关闭空间站上的陀螺控制系统,并开始通过人工操作空间站上的大型姿态控制推力器来控制姿态,同时用推力器使空间站实现机动,让其他舱体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朝向太阳。

宇航员们的快速反应与地面控制的完美配合,使他们解决了电力的问题。当越过地球的向阳面时,他们成功地对电池进行了充电,缓解了所有困难,空间站又活了过来。

7发现号航天飞机

时间:2005年7月26日

事件:2003年哥伦比亚号解体后的第一次航天飞机发射,但发射过程中飞机隔热层发生损坏。

2005年,美国宇航局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前往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和设备,但是在发射的过程中,航天飞机的机身受损。几块绝缘泡沫脱离了机身,一些隔热陶瓷瓦在飞行的过程中嘎嘎作响似乎也要脱离机身。

工程师们担心,飞行途中不停地颠簸会导致航天飞机在返回进入大气层时出现事故。根据他们计算,这种情况下,航天飞机在进入大气层时,内部的温度将升高30%,有可能会威胁到宇航员们的生命安全。

仅仅两年前,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时就是因其隔热层的原因解体,结束了7名宇航员的生命。这场悲剧之后,大家都很担心发现号在返回地球时重蹈覆辙,于是维修船体被列入了宇航员们的任务单中。

维修被安排在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行走的任务中,这样的维修以前从未有人尝试过。航天飞机的下部很脆弱,此前宇航员们从未被允许执行太空任务时如此靠近隔热层。更艰难的是,航天飞机上没有任何可以固定或者支撑维修人员的装置,因此,宇航员只好骑在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上移到受损区域。

这一历史性的维修由罗宾逊来完成,由于担心陶瓷隔热瓦很难被拿下,因此他还携带了一对钳子和一把锯子。不过最后,他发现这很容易做到,只需要用手指就能轻松将它们拿下。他说,“这看起来像是在给这艘大飞船治疗伤口。”

航天飞机被修复之后,他们在2005年9月重返大气层,并安全回到地球。

8勇气号火星车

时间:2009年5月1日

事件:登陆火星表面5年后,美国宇航局的勇气号火星车陷入一个沙坑中。

勇气号火星车在2004年成功登陆火星。2009年春天,美国宇航局的勇气号火星车被派往火星上一个被称为特洛伊的区域执行任务。

然而,这片沙地比看上去的更柔软。勇气号的右前轮早在2006年就失灵了,而这个车轮掀开了沙地的表层,暴露出更柔软的沙地,这使得勇气号开始陷入沙坑中,最终动弹不得。

在地球上,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也没闲着,他们绞尽脑汁想着营救计划。他们建造了一个沙滩测试平台模拟勇气号的困境,并测试不同组合的向后驾驶和车轮摆动。希望通过这些测试,找到救出勇气号的最佳方法。

营救活动开始于2009年11月16日,但是3天后,勇气号还在原地。经过几次的尝试之后,勇气号的右后轮也“罢工”了。随着冬天的临近,科学家们担心勇气号很快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太阳能。他们又试着让勇气号倒退,并设法爬出沙坑,但这些方法都未奏效。8个月之后勇气号仍然被困。

冬天终于来了,勇气号进入冬眠,自那以后,美国宇航局再也没有联络上勇气号。然而,在营救的过程中,勇气号探测到搅起的土壤中含有硫酸盐,发现了附近有蒸汽孔的证据,并为科学家找到了火星水循环的新线索。

9国际空间站外的头盔故障

时间:2013年7月16日

事件: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时,宇航员卢卡·帕尔米塔诺的头盔中突然进水。

在一次太空行走中,卢卡·帕尔米塔诺发现有些不对劲。他感觉到水悄悄地渗入他的头盔,并且水很快越来越多,他需要马上回到气闸舱。

由于水越来越多,帕尔米塔诺的视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他试图慢慢移回气闸舱,但是此时他几乎已经陷入无尽的黑暗中。对于那次经历,他说:“这与你在地球上能感受到的任何一种黑暗都不一样。”

越来越多的水很快就没过了他的鼻子和眼睛,他只能根据眼睛和鼻子之间约30厘米的光带来判断方向。“我看不到光,看不见周围的东西,因为我的眼睛都被淹没了,鼻子里也有水,我试图与地面控制中心和卡西迪(另一名宇航员)通话,但是当时不可能有人能听见我说话。”

5分钟之后,帕尔米塔诺决定还是试着靠自己返回空间站。他想到了安全绳,最后他利用安全绳的反冲原理,把自己带回了空间站的舱门。“接下来,我感觉到卡西迪握了一下我的手套,试图得到我的回应,我给他回应,告诉他我还好。”

最终,帕尔米塔诺安全回到了空间站。这一惊险的事件让科学家更加关注宇航员装备的安全性。

10罗塞塔/菲莱

时间:2014年11月12日

事件:菲莱探测器上的“鱼叉”装置没有正常工作,准备了10年的登陆彗星任务几乎失败。

罗塞塔飞船伴飞67P彗星超过了10年,飞行了64亿千米,于2014年6月进入预定轨道。接下来的任务是让菲莱探测器在彗星表面登陆,并采集实验样本。

负责该项目的团队希望菲莱探测器以每秒1米的速度靠近彗星表面,用其三条腿轻轻地落在一块平坦的地面。然后用“鱼叉”装置将探测器固定在彗星表面。然而,菲莱并没有完全按计划进行着陆。

当时鱼叉装置没有正常工作,使菲莱探测器在着陆时从彗星表面弹起,经过两次弹起后才落地。在弹离预定的着陆地点之后,地球上的科学家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探测器最终将在哪里着陆。当菲莱传回第一个图像时,可以看到彗星表面有凸起的岩石、石块、羽状气体和尘埃,而图像还清晰地显示,它的一边是悬崖,一条腿还悬空着。

最危急的事情是,菲莱正好落在了悬崖下的一个山洞中,如果没有足够的阳光,菲莱的电池将会耗尽,其处境将非常危险,任何外力撞击都可能将它撞到太空中。然而尽管面临着种种危险,菲莱还是完成了它的第一次科学实验,并发回了实验数据,为人类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证据。

菲莱的主电池在登陆后57小时耗尽,此后它进入了休眠模式。但在休眠之前,科学家们尝试了大胆的营救行动。他们将探测器抬高了4厘米,并旋转35度,希望太阳能电池板重新定位,这也许能让它在彗星靠近太阳时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能并醒来。然而这个营救行动最终并未成功。在2015年6月到7月之间,随着彗星抵达近日点附近,菲莱曾经短暂苏醒并与罗塞塔飞船建立了通讯联系,但随后很快联系再次中断。2016年9月2日,罗塞塔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到了菲莱探测器,它被卡在67P彗星的一条黑暗裂缝中……此时,距离罗塞塔任务正式结束已经不足20天。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6年第11期杂志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22年12月26日,西藏一位女骑手驾驶摩托车穿越克里雅古道时遇到危险,经过救援人员几天的搜索,于12月30日成功找到她,所幸并未受伤。“主要是因为摩托车油箱受损,无法再前进,我通过卫星电话报警后就展开自救,等待救援。”骑手谭女士在回到拉萨后告诉记者,她很感谢当地政府联合民间救援团队伸出援手,已经第一时间付清十余万元的救援费用。对于自己的冒险尝试,她认为并非鲁莽行事,而是准备了两年时间,虽然遭遇意外,但也希望能为更多爱好者提供经验。

单人单骑穿越无人区

油箱破裂后她遭遇险情

谭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她12月18日从拉萨出发,22日正式进入克里雅。“克里雅古道的路况对于摩托车来说确实很不友好,我是备了23升左右的油,帐篷、睡袋、炉头、灶具和气罐,7天左右的水,锤子、铲子,涉水的渔裤,应急电源包括防狼的铜锣等。”谭女士说,自己选择的摩托车是比较轻便的,就算摔车也能轻松扶起来。起初她每天骑行几十公里,到达了阿特塔木红土达坂下,在26日这天遭遇险情。

谭女士热爱骑行

“刚骑上红土达坂就摔了车,我卸了一个尾包,继续往上骑,又摔了,这下我把行李都拿下来了,但还是扶起又倒扶起又倒,油箱里半箱油哗哗流光了,这完全在意料之外,我把仅剩的10升油囊解下来倒了一点进去,然后一口气又往上骑。”谭女士说,她多次遭遇野狼的尾随,考虑到摩托车一直在漏油,她对完成行程没了信心。于是她就地搭帐篷然后打卫星电话请求救援,和警方说明了情况,并沟通了救援的事宜。

一开始的电话沟通中,谭女士没有料到会经历近几天的等待,警方表示可能在第二天到达。“第二天一早他们又电话询问我的情况,到了下午,警方说车下不来,让我抛弃所有东西爬到山上的道路,然而我上去什么都没看到,后来才知道没走到一起。朋友联系了警方,对方说第一批出来的人也联系不上,他们又要派人来。”谭女士这时开始焦虑起来,回到有补给的帐篷,还是轻装继续走,成了两难选择。

随行小狗被狼群咬死

她躲在庇护所里抵御低温

谭女士这次骑行带上了自己养的小狗安德鲁,不过可惜的是,就在她等待救援期间,安德鲁不幸被野狼咬死。“当时安德鲁在追野牦牛玩,一开始我还觉得很欢乐,但很快就听到狗叫和狼叫,跑上前大喊已经来不及了,它已经被野狼咬住喉咙了。”谭女士说,在野外除了面对低温还面临着粮食缺失,三五成群的狼也是危险之一。离开了水源地,离开了帐篷,她的物资开始紧张。“当时他们和我沟通后以为我们的距离只有两三公里,但其实是弄错了,实际相距八十公里。”

谭女士和随行的小狗安德鲁

由于缺少食物和水,谭女士决定不能再前进了,她去河里敲了一袋冰作为备用水源,搭建庇护所躲了两天时间。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是谭女士能顺利脱险的主要原因,12月30日中午11点左右,救援人员找到她时,她正在自己搭建的庇护所中等待救援,除了缺水,她的身体机能并没有什么损伤。“我当时找到了这个壕沟,用石头把它砌起来,然后自己钻进去,在上面铺上衣物,再用石头压住。”谭女士介绍,这样除了保温,还能抵御风吹日晒,积蓄能量,同时也避免自己被远处的野狼盯上。“有时候我探头出来还能看见有几只狼在周围,好在没有群狼,我就这样一直等来了救援队。”

谭女士和随行的小狗在愉快玩耍

网络上有人说谭女士一度“失联”,她解释,虽然处境危险,但她始终保存着卫星电话的电量。“当时温度太低,充不进电了,我就想保存着电量,因为一直开机也不一定有信号。28日、29日包括被救援当天,我都有向外界打电话。最后一通电话中我说,你们到了附近就鸣笛,我会自己出来,我要保存体力不能再消耗自己。”幸运的是,在遇险4天后,谭女士被成功解救。

为了这次骑行已准备两年多

出发前做了十足的准备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克里雅古道历史上是新疆—西藏之间的主要通道,位于昆仑山西段与中段的分界处,海拔约5450米。山口北方附近就是克里雅河的发源地,西方附近是玉龙喀什河的发源地。谭女士告诉记者,这条路线在冬季有一个最佳窗口期,全年中最适合穿越。一位户外专业人士也向记者介绍,克里雅古道附近有克里雅河的发源地和玉龙喀什河的发源地,在其他季节河水丰沛,骑摩托车是无法穿越的,只有在冬季有可能。

“出发前我就和朋友说了,进不了我就退回来,安全第一。”谭女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为了这次行程,她已经准备了两年。“2021年极端低温,我并未强行进去,而是果断放弃。2022年虽然受疫情影响,推迟出发日期到了寒冬才骑行,但我一直有观察天气窗口期。”

“这条路是进藏第九线,本来有非常多的自驾爱好者在走,只是因为我是玩摩托的,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想尝试单人单骑进去。我觉得我不去做,明天可能也会有其他人去尝试。”谭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独行是多年以来的习惯。“我选择合适的装备,合适的摩托车,带的任何东西都是专业的。我在摩托圈子玩了十多年了,这次不是说鲁莽地进去,做一个博眼球的网红。”

十余万搜救费用已第一时间结清

感谢各方救援力量

“首先非常感谢政府的组织,第二感谢民间力量的救援,第三感谢我的朋友和家人。”谭女士告诉记者,由于政府机构并不是专业户外工作的,对于这方面经验不足,警车的底盘也比不上改装的越野车,于是她和家人沟通时选择了专业的民间团队,搜救的队伍大约动用了20多个人,10多台车辆。“政府帮助我是免费的,民间搜救力量大约成本在十多万元,我现在已经结清了。”谭女士说:“民间救援队就是一群穿越爱好者,整天往无人区跑,他们也不是为了钱,有股子劲儿在里面,收费也非常合理。”

谭女士说:“民间力量非常不错,精准、专业、细心,责任心也非常强。结清费用之后,我家人还给他们发了大红包,他们也不肯收,最后带队的唐先生收下我的小红包,说算我请他喝酒了,我也很感激他。”

谭女士还提到,新疆方面的应急救援工作人员非常重视,虽然也对我进行了教育,但是回来后还和她探讨了这条线路上的很多问题。“他们的格局很大,姿态很低,没有为难我什么,而是来请教我,使用了什么APP,如何定位等一系列问题。因为这条路线能为新疆带来旅游前景,以后也还会有很多爱好者进行穿越,甚至是自行车、徒步等,他们也在研究如果出现危险,如何更高效地进行营救工作。”

面对网友质疑

她表示将给出专业解释

和谭女士熟识的摩友“火箭”告诉记者,谭女士平时在拉萨开设一间摩托车客栈,提供住宿和运输摩托车的服务。“每年超过一万名摩托车爱好者进藏,可能有近五分之一会认识她,她在圈内还是非常有名气的。她对外很低调,但是自己行事很强势,想到什么就要去做。现实中认识她的人,可能远比网络上的粉丝要多。”“火箭”表示,谭女士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自己的生意,只有在冬季的两个月淡季里,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她真的是纯粹的热爱,可能有的人不理解,但是我觉得人还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的。”

生活中的谭女士主要忙着经营自己的生意

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12月31日,谭女士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汇报了情况,于1月1日开始返程。1月3日,谭女士终于回到拉萨的家中,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一些质疑,她将从专业角度一一回应。“网上确实有些人‘带节奏’,有的说我没给钱,有的说我非法穿越,还有说我想要流量。短时间内,我还不想回应,也不需要这些流量。我希望过一段时间能通过文字的形式写出来,我没有做任何非法的事,该付的每一分钱都付了。”

紫牛新闻记者|刘浏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视频来源:受访者提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灾情救援个人优秀事迹材料5篇

 一栋靠近山体的民房,唯一的出入通道被大量石块、泥沙、树枝等杂物阻塞,黄顺权迅速找来小推车,与队员们一起冒着大雨进行清理。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灾情救援个人优秀事迹材料,提供参考。

 事迹一

 7月26日,洪水袭击恩施州建始县。雨越下越大,广润河水位越涨越高,停在河边的部分车辆被洪水卷入河中。

 建始县检察院干警黄顺权迅速联系同事龙昌福,一起到下沉联系的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组成抢险救灾突击队。

 一栋靠近山体的民房,唯一的出入通道被大量石块、泥沙、树枝等杂物阻塞,黄顺权迅速找来小推车,与队员们一起冒着大雨进行清理。

 清理完阻塞该民房出入通道的垃圾后,突击队队员们顾不上全身湿透,迅速投入到下一场战斗中。

 面对今年严峻的汛情,全省检察机关按照中央、省委、最高检统一部署,号召党员干警下沉一线,积极投身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在我省各地防汛一线,都能看到“检察蓝”坚守的身影。

 7月13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鄂州市三山湖黄泥洲大堤段出现10余米宽的溃口。东大堤防线水位仍在持续上升,随时有大面积决堤危险。

 “全体防汛抢险党员突击队队员马上到门口集合,火速驰援、奋力抢险!”上午11时,鄂城区检察院检察长徐洁带领该院30余名党员突击队队员紧急奔赴现场,争分夺秒抢修湖堤,与洪魔较量,和时间赛跑。

 湖堤长时间被水浸泡,土质松软,溃口又远离道路,工程车辆难以靠近,绝大多数防汛物资都要通过肩扛手提搬运到抢险现场。溃口处水流湍急,几十斤重的沙袋扔下去就没了影;连日降雨让堤面泥泞不堪,队员们满身泥浆,两脚深深陷入泥水中,扛着沙袋每向前一步都很吃力。

 越是困难时刻,越显英雄本色。雷劼、叶奎、郭明、朱德明四位即将60岁的老党员身先士卒,毫无畏惧。在他们的带领下,年轻的检察干警也毫不含糊,奋勇争先。

 连续多个小时高强度作业,让突击队队员们疲惫到极点,但他们依然咬牙坚持。

 满头是汗的年轻干警朱琦睿说:“检察长和年长的同事们都在坚持,我们当然要坚持。在关键时刻,检察人更要展现出优良作风。”

 下午5时45分,经过6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决口被成功封堵。鄂城区检察院的检察干警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保卫家园,他们贡献了一份检察力量。

 连日来,我省各级检察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助力防汛工作。

 在武汉,青山区检察院防汛突击队奔赴长江武惠堤段。干警熊芳、王子豪、陈醒三人,刚从境外人员返汉接转工作岗位上撤回来,来不及休息,就投身防汛一线。

 在蕲春,该县检察院防汛应急抢险队进驻责任堤段的第二天,就在巡堤过程中,发现了多处管涌险情。他们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打木桩、扛沙袋,稳妥处置,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阳新,该县检察院21名党员突击队队员在富河堤坝参与防汛抢险。巡堤查险过程中,队员们在富河堤坝三号哨所下湾堤段发现了两处白蚁洞穴,突击队员手拉肩扛,奋战2个多小时,将1500个沙袋装填到指定位置,圆满完成险情处置任务。

 在洪湖,该市检察院迅速响应全市防汛工作调度会部署,连夜安排15名干警前往新滩镇长江责任堤段参与防汛,有效加强了当地一线防汛力量。

 哪里有险情,哪里需要支援,“检察蓝”的身影就奔向哪里。

 “检察官不错,能吃苦!”参加抗洪抢险的群众,纷纷向检察院的突击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事迹二

 “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挺身而出,这是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终生的‘信条’”。八一建军节前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抗洪支援小分队成员林昊,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抗洪救灾感悟。

 近期,南方多地强降雨导致江西南昌、九江、鄱阳等地水位暴涨,多座堤坝出现漫堤溃堤险情,抗洪形势十分严峻。在紧张救援的队伍中,有一群来自二工大的退伍大学生,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敢逆行,自发从上海奔赴江西九江,迅速加入了抗洪抢险的队伍中。他们中有在校大学生、在职的应届毕业生,有刚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同学、也有自己创业的人,但他们把这次经历看作特殊的“毕业旅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精神,在防汛救灾中冲锋在前,奋战在先。而今,当地洪水已退,这些退伍大学生也于日前平安归来。

 在欢迎这些退役军人平安归来的座谈会上,大家纷纷表示,虽已退役,但依然会保持箭在弦上的冲锋姿态,“若有战,召必回”,言辞恳切,掷地有声。队员田小平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抗洪我跟随着学长们的脚步前行。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这是一种大爱。今后的路,我将会带着这份爱继续走下去。队员林昊说,7月13日看到招募令后,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去抗洪前线,和老百姓们并肩作战,帮助他们共渡难关。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我的家乡也受灾了,当时是解放军去帮助了我们。如今可以说是感同身受,我也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队员何云宇向一路帮助、支持、关怀他们的人表达了感激之情,“感谢江西九江当地的特警大队,为我们提供了食宿;感谢当地的老百姓,为我们送的食物;感谢部队的培养,养成了在关键时刻勇敢站出来的作风;感谢学校老师同学,不断发来问候信息,反复叮嘱注意安全。”队员刘晓耀将这次的经历视作一次提升党性、锻炼能力的机会。他说,“在部队服役的时候,每当遇到重大危险繁重任务,都是党员优先,虽说外出执行任务常会重、险、累,但战友们都很羡慕,因为冲锋在前是党员的荣耀。作为一名党员,自己也将这次抗洪看作是一次‘机会’,可以迎难而上,和受灾地区的老百姓携手渡过难关,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队员王思远表示,这次的经历深深感受到了江西当地军爱民、民拥军的热枕情怀,而在部队形成的迎难而上的品质,已经根植进了我们退役军人的血肉。队员郑孟豪说,和更多的军人比起来,虽然我们能做的有限,但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行动,能够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在二工大工学部党委书记董金龙看来,二工大支援江西九江抗洪小分队的自发性行动,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忘我主义精神,一种“若有战,召必回”的革命军人英雄主义精神。“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抗洪小分队在关键时刻承担起了“90后”对社会的责任 ,值得大家学习。

 浦东新区曹路镇武装部部长陈连升说,“作为一名有着29年兵龄的老兵,我感受到年轻的士兵血性十足,敢打硬仗、打胜仗的气势满满,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渔书创始人、上海虞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二工大校友尚晓辉,在得知这些年轻人将自发组队前往九江支援抗洪的消息后,为了支持他们不畏艰险、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给队员们分别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计8000余元。而当得知他们平安归来,又举办了抗洪座谈会,为学弟们的义举加油鼓劲。

 事迹三

 全力保障铁路用油

 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雨屡破极值,暴雨橙色预警持续鸣响,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多省份相继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铁路交通运输。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所属油料集团积极应战洪涝灾害天气,做好铁路机车用油保供工作。

 该公司密切关注贵州、重庆、安徽、湖北等抗洪一线地区柴油库存情况,提前安排铁路柴油发运计划;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协助上海、南昌、广州等铁路局提前储备柴油28万吨,满足了库存应急需要。启动汛期油品供应预案,联动铁路局、炼油厂、地方防汛指挥部,全面掌握有关铁路局需求变化和炼油厂排产计划,为预防极端天气可能伴生的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正常供应方式带来的影响,制定管道运输、水路运输、汽车配送等多种备选方案,为铁路用油提供多重保障。

 汛情期间,该公司员工重点排查洪涝灾害对汽车配送服务影响,主动前往一线跟车押运,为绕行积水路段谋划备选运输路线,排查作业现场地质灾害风险,确保铁路汽车配送加注安全可靠;加强应急值班,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随时了解炼油厂生产情况及受汛情影响铁路机务段、上油点库存情况。

 支援地方抗洪抢险

 7月中旬以来,安徽省马鞍山市江河水位不断创新高,7月21日防汛应急响应级别从Ⅱ级升至Ⅰ级,超过历史最高水位。7月14日开始,马鞍山市含山县境内多处圩堤出现险情。

 7月14日清晨,安徽含山县委、县政府紧急向中国铁物所属工业集团安徽铁鹏水泥公司请求支援,要求选派人员到水情较为严峻的圩区抗洪抢险。接到通知后,该公司立即成立防汛抗洪领导小组,组织进行人员调配,在生产经营紧张进行、人员吃紧等情况下,紧急抽调62名党员和职工,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后勤单位准备车辆、雨鞋、雨衣、手套等抗洪物资。

 7月15日,“突击队”队员赶到林头镇都胜圩抗洪抢险一线,冒着大雨在圩堤上排查险情。圩堤上有的地方积水很深,大家深一脚浅一脚,每隔一小时巡查一次,认真查找泄漏点,发现多处管涌并采取措施严加防范。防汛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半天时间滴水未进,紧张地忙碌在抗洪防汛一线上,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7月18日晚,林头镇大家圩水位漫上圩堤,现场汛情告急。铁鹏水泥公司组织了一支由100多人组成的抗洪抢险队,迅速赶往防汛地点。抢险队员们分成两批,一批人员在漕河桥口装土袋,一批人员将土袋整齐地码在圩堤漫水处,一干就是一整夜。

 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上涨,武汉关水位长期持续警戒水位以上,7月6日,武汉市排涝应急响应级别升至Ⅱ级,7月17日部分城区升至Ⅰ级。

 面临严峻的防汛形势,武汉各级政府积极动员辖区单位组建防汛突击队,24小时巡防长江大堤,确保万无一失。为助力防汛抗洪工作,中国铁物所属武汉公司抽调一批政治觉悟高、责任意识强、身体素质好的同志支援辖区政府,全力做好“助力防汛抗洪 共建平安武汉”江堤防汛值守工作。

 筑牢企业防汛堤坝

 连日来,长江流域梅雨量异常偏多,极端强降雨多发,小时雨强历史罕见。长江干流安徽段全线超警,导致巢湖水难以外排,仍将在超历史洪水位以上缓慢上涨。

 临近巢湖的安徽铁鹏水泥公司,连日的降雨使得对外交通主干道路被水涝淹没。面对突发情况,该公司第一时间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打通新的交通线,保障物资供应,并在保证职工正常通勤的同时,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加强对公司矿山的监测,严防坍塌事故,随时做好紧急救灾准备。

 事迹四

 有一种责任叫坚守,有一份信念叫担当,有一种选择叫无悔。

 第九天了,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管局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已经在该市新建区大塘坪乡的赣西联圩上坚守了9天。在抗洪抢险的实战中,南昌市场监管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9天1000余人次上岗

 自7月15日起,每天120人,9天来,累计1000余人次的市场监管人来到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守护着58公里的赣西联圩。每隔50米,有一把遮阳伞,伞上有编号,伞下则是一个个黑黝黝的面庞。在这里,他们没有名字,没有职务,有的只是伞岗的编号;在这里,没有空调,没有办公桌,有的只是一把伞和一个凳子。他们是抗洪一线的市场监管战士,也是南昌市唯一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市直部门。

 按理说,市场监管部门肩负着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安全监管任务,本职工作繁重而艰巨,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第一时间扛起抗洪抢险的大旗“是组织信任,是人民需要。”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云辉在动员讲话中掷地有声,“我们要在抗洪抢险中锤炼党性、锻造队伍,打造一支有担当、有作为的市场监管铁军。”

 15小时巡堤人马不停蹄

 “每天早上5点左右从家里出发,到单位吃个早餐,6点多从单位统一乘大巴来到堤上,8点各就各岗,下午6点离开大堤,到家已是晚上八九点,一天在外15个小时左右,到家澡都不愿洗,话都不愿说,倒头就睡。”突击队员陈川笑着对记者说。其实,工作时间长算不得什么,但是7月酷暑,有着“三大火炉”之称的南昌可不是开玩笑的,要么烈日当空,要么雷电交加,不管是什么天气,反正都是湿漉漉地回到家。

 7月22日,大暑,南昌室外的气温一大早就高达30摄氏度,中午一般三十七八摄氏度,地表温度则可以达到60摄氏度。

 “坐着不动汗水都要滴到腰间,更别说我们每个小时都要在责任段巡查20-30分钟。每次巡查下来,全身都湿透了。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到家内衣都能拧出水来。”突击队员杜萱萱不好意思地说。

 “一巴掌能打死几只蚊子。”坐在低洼处巡堤的周峻笑着说道。在他的身边,则是放着防蚊花露水和蚊香。

 一只蜘蛛在突击队员胡明辉的伞顶上,悠闲地织着网。“它是我的朋友,来给我做个伴。”今年8月就要退休的他风趣地说。除了工作强度、酷暑高温、蚊虫叮咬,寂寞孤独则是巡堤人要克服的第四个困难。巡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巡堤纪律,不得聚集,不得看手机,10个小时的坚守,必须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其实我都不敢看手机,手机不用都发烫,我怕用了电池耐受不住。”突击队员刘臣摸着自己发烫的手机说道。

 几块西瓜村民声声道感激

 市场监管人的坚守,驻地新建区大塘坪乡竹林村的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他们对市场监管干部充满了感激。

 村民熊焕谋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家作为“南昌市市场监管局抗洪抢险指挥部”临时驻地,当指挥部提出要给予他适当补偿时,他不高兴地说:“你们来这里守护我们的家,还谈什么钱啊,平时请都请不来你们。”7月22日那天,一位村里大娘特意将冰好的西瓜切好,送给正在巡堤的突击队员们。一块块冰凉的西瓜,一声声暖心的感谢,道出了市场监管人与人民群众之间深厚的情谊。

 事迹五

 洪水面前,橙色力量给人温暖慰藉;风雨之中,党旗鲜艳更显铁骨担当。

 在江西抗洪抢险一线,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各级增援力量临时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指战员挺身而出、冲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国旗护卫队党小组:冲在最前面,干在急需处

 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是全国唯一一支担负省会城市每日升降国旗任务的消防救援队伍。这个队伍升起的第一面国旗就是从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手中接过的。福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其“福州市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称号,福州市民更盛赞他们是“国旗下的消防卫士”。

 跨区域增援抗洪抢险,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指战员主动请战,5名党员被编入福州支队抗洪抢险突击队,并成立临时党小组。“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灾情严重就冲向哪里,破浪冲锋,迎战洪水,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7月14日,在潘阳湖畔,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随增援队伍转战江西省余干县。

 他们顶着炎炎烈日,马不停蹄地在装填沙袋、挖沟填充砂石作业,对枫富联圩大堤渗水处进行加固排险。正值中午,天气非常炎热,他们脸部被晒得通红,有的手上磨破了皮,有的后背还出现过敏症状,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继续作战,简单处理后又冲上一线继续挖沟填充沙袋。

 今年刚入党的四级消防士李怀是第一次参加抗洪抢险,每次轮到他作业,他都挑最苦最累的活干,脖子被太阳晒得脱了皮,又被沙袋磨出了血,但他说:“我多背一个沙袋,大堤就多一分保障。”为了鼓舞士气,带队干部、党小组组长张天水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手持铁锨,肩扛沙包,同全体指战员一起装沙袋、堵决口,迅速筑起了一道沙袋围墙,将险情安全排除。

 困难的选择:灾区更需要我

 泉州晋江市青阳消防救援站王俊峰自执行增援江西抗洪抢险以来,转移群众、巡堤护堤、巡查安置点,没有停歇,任劳任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指挥员,舍小家顾大家是应该的,家里能够克服,做任何事必须善始善终!”7月20日,在后方的大队领导知道其母亲在17日不小心摔倒至骨裂需要进行手术,关心慰问他需不需要回家看看,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咬牙拒绝了。

 而在13号增援江西的路上,王俊峰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不好的消息再次传来,原来其岳父确诊食道癌,为了照顾9个月大的孩子和患癌父亲,王俊峰的妻子只能经常请假在泉州和厦门来回奔波。仅仅数天,看着视频通话中妻子憔悴的面容,他忍住眼眶中的泪水。“你在江西抗洪要注意安全,家里一切有我,你放心。”没有抱怨,没有哭诉,妻子的坚守和一句温暖的问候和叮嘱,让他化担忧为动力。

 一边是家人伤病,一边是前方抗洪紧要关头。“两边取舍,作为一名消防员就应该战斗在一线,因为灾区更需要我!”作为党小组组长,王俊峰以身作则把对家人的担忧放在心底,带领队员冲锋在前,不畏艰险,既当主舵手,又当救生员,冷静从容在激流中转移疏散10余名被困群众。

 党旗的指引:战地递交的第二封入党 申请书

 高扬的党旗,逆行的身影,始终是崇拜英雄的郑德胜的梦想和追求。

 郑德胜,福建省南平市黄花山消防救援站四级消防士。加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成为“逆行者”,是他圆梦的第一步。入队第二年,他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努力向着高高飘扬的党旗靠拢。经过所在党支部批准,他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该站党支部书记介绍说,吃苦耐劳,是黄花山消防救援站党支部确定郑德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理由之一。

 在此次增援江西抗洪抢险任务中,他作为冲锋舟舵手和其他党员一起冲在一线。7月14日,在上饶余干县四一村古埠联圩大坝管涌处置任务中,他主动申请到最危险的地方,执行最艰难的任务。他连续作战6个多小时,手上磨出了泡,背上蹭破了皮,却仍然咬牙坚持到任务结束,同战友们一锹一担地筑牢抵挡洪灾的堤坝。回到宿营地时,郑德胜已经浑身湿透,身体几近虚脱,却没喊一句苦和累。他说:“每次看到党员突击队的旗帜高高飘扬的时候,就觉得浑身一股子劲儿!”

 在任务完成的当天,他郑重地向临时党支部再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够早日成为党组织的一员。但他也表示,如果组织不批准,他也不会气馁,将一如既往干好本职工作,奋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继续和战友们完成抗洪抢险各项任务。

 

1981年5月20日,比尔·香克利来到西英格兰的格拉纳达电视台参与一档脱口秀节目。也正是在这次节目中,他在面对主持人谢利·罗德的追问时说出了那句传颂至今的“有人说,足球事关生死,但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足球高于生死。”

但事实上,香克利的本意并不是将足球与生死进行直接甚至对立的比较,他只是用一贯的幽默方式表达了自己“无足球,毋宁死”的信念

对于热爱这项运动的人而言,足球早已流淌在血液中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对于绿茵场的挚爱……

2021年6月12日,哥本哈根公园球场。

在共同经历了或许是整个足球史上最漫长的14分钟后,篇章的主角埃里克森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爱神”战胜了死神,全场观众包括对手的球迷在内,都为他献上了掌声。

虽然在赛场上成功战胜死神,但欧洲杯后埃里克森便接受了心脏除颤器的植入手术,这意味着他彻底失去了再次在意大利足坛征战的机会(因意甲联赛球员 健康 规定)。

2021年12月,国米官方正式宣布与埃里克森达成解约协议。

或许在寻常人的眼中,此时选择退役对于埃里克森而言是最容易做出的选择——告别对抗激烈的职业足球对于他来说是最安全的选项,更何况他已不缺少声望和荣誉。

“他是荷兰青训体系的模范产品,他阅读比赛的能力堪比劳德鲁普,是真正的10号球员”,这是“球圣”克鲁伊夫对于埃里克森的评价。

他18岁便入选丹麦国家队,并成为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最年轻的参赛球员,5次当选丹麦足球先生。

他帮助阿贾克斯拿到荷甲两连冠,转会热刺后连续4个赛季英超助攻上双,成为贝克汉姆之后唯一达成这一成就的球员,转投国米又帮助球队拿下阔别多年的意甲冠军。

冠军,个人荣誉,队友的信任,球迷的宠爱,“爱神”都已拥有,他完全可以功成身退。

但“爱神”选择了继续职业生涯,他要寻找一个可以继续踢球的地方。或许对于足球,他实在是割舍不下。出生在情人节的他希望让与足球的这段浪漫邂逅延续的更久一点,更久一点……

埃里克森可以司职中前场多个位置,成为球队的进攻发动机

作为一位中场多面手,“爱神”能够和队友打出默契的撞墙配合撕开对手防线;也可以为锋线上的队友送上精准的“喂饼式”长传;更会用以身作则的勤勉表现激励队友勇往直前。

《紧急救援》这部**,就是单纯的去看彭于晏也是值得的,当然里面还有一些王彦霖、辛芷蕾等其他演员,还是值得去看看的。这部**是和水有关系,在厦门有不少取景地,可以去看看哟。

紧急救援在哪里拍的

**《紧急救援》在国内拍摄地主要是厦门,另外国外取景地是墨西哥,主要是为拍摄水下场景,据了解,《紧急救援》在卡梅隆拍摄《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拍摄地也有取景。

**取材于真实海上救援事件。影片首次将镜头对准中国救捞人,讲述了海上救援人员迎难而上、不辱使命的故事,该片沿用林超贤以往执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制作班底,而部分取景地点在厦门。

《紧急救援》选择“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这支救援尖兵作为切入点,与现在不顾个人安危,救治病人的白衣天使契合。

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是一支“迎难而上”的力量,**的主题也是“迎难而上”,全民战疫的精神同样是“迎难而上”。

所以,《紧急救援》在恢复院线上映后,有着爆红的最大潜力。

**选取了上天(空难)、入地(油井)、入水(急流)、救火四件事,均取材于真实事件。而且并非是将某个具体事件还原,而是集结多个案例,进行艺术化处理。

**一开始,海上特勤队接到了一项任务:对一起海上平台事故进行救援。

影片的高潮部分出现在结尾,也是救援队在片中最大的战役。救援队在一艘已经爆炸起

火到失控的船上进行救援,男主高谦(彭于晏饰)在救援中几乎陷于绝境。

这一幕也源于一次真实的救援任务。2018年1月,我国长江口以东海域,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和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起火燃爆。

我国救捞系统紧急出动200余名救援人员,10余艘各类船舶参与救援。上海打捞局4名勇士通过“深潜号”的吊臂成功登上仍在燃爆的桑吉轮。

取景地景点介绍

1、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晚上在海边听听海浪声真不错!吃的很多!住的也很多!环境靓!古建筑多!很不错的地方,鼓浪屿实在是一个宝藏,值得每个人多多品味,鼓浪屿真不愧是拍照胜地,特色建筑,网红店铺,各色建筑风格各异。

2、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走进植物园,淡淡的花香直扑鼻来,厦门网红植物园,游玩必去景点,园内观光车可以搭乘,能看到这么多植物,感觉这是一个很棒的生态系统,有上百种仙人掌,百花厅里的池塘好多鱼,蔷薇园还有儿童游乐区域。

3、五缘湾湿地公园,湾区的夜景美如画,环境好,空气好,道路也超级超级长,绿色生态公园、景色是真的很美、进去里面会发现跟外面不一样的世界、有身临大自然的感觉、而且随便一拍照、就是一幅画、一幅大片,空气新鲜,氛围浪漫,适合小情侣晚上约会。

4、厦门同安影视城,很多电视剧有到这边取景、一个缩小版的天安门、

进去有太和殿、养生殿、御花园等等还有十二生肖广场、有美食街和游客购物的地方,有相似的天安门城楼,金水桥,古建筑群,金碧辉煌、古意盎然、气魄恢宏。将娱乐性、知识性、艺术性、参与性融于一体。

5、南普陀寺,厦门必打卡祈福寺院,厦门香火最为旺盛的佛寺,寺庙宁静祥和,也有很多义工引导,洗手洁面,上香礼佛,池塘里面鱼龟成群,草地上白鸽起舞,寺内风景还是可以的,每人可以免费领一根香,还有免费的凉茶喝,超赞。

厦门旅游攻略

1、游人聚集太多的地方,如中山路、鼓浪屿、中华城、曾厝_、南普陀寺等这几个地方都是人山人海,尽量避开,他们本地人都说,没有什么事,这几个地方是不会去的,人太多了,用摩肩接踵一点都不过份。

2、来厦门之前要预订酒店,可以用微信里的酒店小程序,同程艺龙里的价格有时比会员价还要低一些,还可以领红包冲抵房价,总的来说网上预订比现去找房又便宜又方便。

3、到厦门消费,旅游地的纪念品什么之类的不要购买了,小心被宰一把,引起不愉快。想买土特产,城区里居民居住区里的超市和一些小商品店价格是比较可靠的,另外,厦门银行卡的支付有很多活动,比如,使用建行卡的龙支付满50减18元之类的支付优惠活动,很是让人惊喜。有时吃饭用交行的信用卡会半价,所以多关注各大银行的APP还是有惊喜的。

4、有时看景走累了,路旁的自动售货机千万不要错过,购物也会有惊喜哦,曾经有个小朋友很喜欢这个,用手机一扫,一瓶5元的脉动可以一分钱买下,很好玩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450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