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1788~1824)是欧洲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出生于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父母感情不和,幼小的拜伦成了他们发泄怒气的对象,因而,养成了拜伦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他在剑桥大学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开始发表诗集及评论,初露锋芒。
拜伦
1809~1811年,拜伦第一次进行漫长的国外旅行,这次旅行,使他了解到南欧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就是依据这次旅途日记写成,长诗的出版使拜伦成了英国的风云人物。他回英国后,集中精力写政治讽刺诗,攻击保守党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然而,政治气候的恶劣和个人生活的不幸,一方面使拜伦的忧郁、孤独感和反抗精神增强,一方面也产生了悲观情绪。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东方叙事诗》、《希伯来叙事诗》等。这些诗以东欧、西亚为背景,塑造了一些富有叛逆精神,与命运作斗争的“拜伦式的英雄”形象:他们同社会尖锐对立而孤军奋战,进行个人反抗;他们蔑视社会“文明”,傲世独立,对前途失望;他们为个人自由和爱情幸福奋斗的结局往往不是失败,便是死亡。
1816年,拜伦在英国上流社会的诽谤与打击下,愤然离国,从此侨居异乡。在瑞士时,拜伦结识了雪莱,并受到他的乐观积极的思想影响。拜伦这时创作的《普罗米修斯》、《路德分子之歌》,表现了革命者坚毅的斗争精神。在意大利期间,拜伦积极参加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为革命活动提供经费,购买武器弹药,被推举为该组织的***。诗人从意大利的革命斗争中吸取力量,进入了他的创作高峰时期,如哲理诗剧《曼夫莱德》、神秘剧《该隐》和长篇诗体小说《唐璜》都完成于此时。1823年拜伦到希腊参加民族起义军的活动。他卖掉自己的庄园,毫无保留地用于希腊革命。他亲自参加劳动和训练,总是置身于最危险的地方。长期的奔波和操劳,损坏了他的身体,1824年逝世。他把自己的财产、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希腊的独立事业。
拜伦以他巨大的文学成就成为欧洲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他是无畏的战士,也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他的成就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1794—1878)是美国的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也是第一个受到英国诗坛认可的美国诗人。
他引导美国诗歌摆脱古典主义的呆板束缚,走入一个简朴清新的时期,因此他经常被称为“美国的华兹华斯”。
他的代表诗作有《死亡观》(Thanatopsis: the theme of death,1811),《致水鸟》(To a Waterfowl,1815)等。
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 ,雪莱 ,萨缪尔·柯勒律治,拜伦,彭斯,布莱克、华兹华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英国出现过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等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创作代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雪莱(1792年—1822年)生于古老贵族家庭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应。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阿赫马托娃
奥登
爱默生
艾略特
阿莱克桑德雷
阿尔丁顿
阿波里奈
艾吕雅
阿拉贡
埃利蒂斯
奥哈拉
耶胡达"阿米亥
约翰"阿什贝利
B
布雷兹特里特
布莱克
拜伦
巴德内伊
布莱希特
邦维尔
波德莱尔
勃柳索夫
勃洛克
巴耶霍
布奇
贝恩
贝歇尔
布勒东
博尔赫斯
勃莱
波尔塔
博纳福瓦
伊丽莎白"毕肖普
胡方
C
路易斯'巴斯'德'卡蒙斯
保罗"策兰
D
但丁
多恩
德莱顿
丁尼生
德鲁尼娜
鲍勃"迭兰
戴墨尔
邓南遮
达里奥
戴"劳伦斯
德尔
迪更生
E
莪相
莪默"伽亚谟
F
弗洛斯特
菲特
弗"福林特
G
歌德
戈蒂耶
葛奥尔格
果尔蒙
戈沃尼
戈姆林格
伊凡"戈尔
H
荷马
赫希俄德
海涅
惠特曼
哈代
霍夫曼斯塔尔
海姆
海森毕特尔
J
柯尔律治
约翰"济慈
吉洪诺夫
加西亚"洛尔卡
杰尔比诺
金斯伯格
吉皮乌斯
伽姆扎托夫
K
卡利
克"罗塞蒂
克洛岱尔
夸西莫多
卡博隆尼
格雷戈里"柯索
L
拉封丹
卢克莱修
勒夫莱斯
罗杰斯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罗宾森
林赛
利勒
但丁"罗塞蒂
李利恩克隆
莱蒙托夫
里尔克
兰波
拉斯克尔-许勒尔
埃"罗厄尔
菲利普"拉金
洛"罗厄尔
吕姆
M
弥尔顿
曼杰尔什坦姆
马雅科夫斯基
麦克迪尔米德
麦克尼斯
马斯特斯
麦凯
马拉美
蒙塔莱
安"马查多
米斯特拉尔
马里内蒂
米朔
麦克戈
切"米沃什
安东尼奥"马查多
默温
曼德尔斯塔姆
N
纳什
聂鲁达
P
蒲柏
彭斯
帕斯捷尔纳克
爱伦"坡
普吕多姆
帕皮尼
帕拉采斯基
艾兹拉"庞德
佩斯
帕斯
普拉斯
帕拉
普莱维尔
Q
乔叟
琼森
乔伊斯
S
莎士比亚
莎孚
萨克林
司各特
司班德
桑德葆
斯温伯格
斯蒂文斯
索菲奇
斯特拉姆
斯塔特勒
苏波
施奈德
索德格朗
T
特瓦尔朵夫斯基
托"休姆
特拉克尔
狄兰"托马斯
伦"托马斯
特兰斯特罗默
库尔特"图霍夫斯基
W
维吉尔
渥兹华斯
沃罗诺夫
王尔德
魏尔伦
瓦雷里
维尔哈伦
翁加雷蒂
魏"威廉斯
韦费尔
瓦尔费斯
维多夫罗
沃伦
X
雪莱
休斯
希梅内斯
希"杜里特尔
夏尔
希内
Y
伊萨科夫斯基
叶赛宁
叶甫图申柯
叶芝
耶麦
约"弗拉契
扬德尔
阿蒂拉"尤诺夫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於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一位美国/英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腊逝世),英国诗人;作家,世袭爵位,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引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又译摆伦。其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後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 ,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以拉丁文般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但丁·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诗人。诗风凝炼,意象纷沓,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语法於不顾。生前只出版过10首诗,默默无闻,死後近70年开始得到文学界的认真关注,被现代派诗人追认为先驱。与同时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为美国最伟大诗人;其驾驭英语的能力,被认为可跟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说明 · 关於))[ˈgøːtə],亦作Göthe,出生时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出生於1749年8月28日,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 逝於1832年3月22日,魏玛)作为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是魏玛的古典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时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作为批评家、热心于政治的新闻工作者、随笔作家、讽刺性杂文作家、论战者,他既受喜爱,又遭惧怕。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Friedrich Schelling)为首的德国唯心论。他的「鸦片瘾」、他的个人魅力、他与华兹华斯的微妙关系,使他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1](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诗人,以《寓言诗》(Fables choisies mises en vers)留名後世。
米哈伊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国诗人。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是一位重要的德语诗人,除了创作德语诗歌外还攥写小说、剧本以及一些杂文和法语诗歌,其书信集也是里尔克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19世纪末的诗歌裁体和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有深厚的影响。
让·尼古拉·阿尔图尔·兰波,或译“亚瑟·兰波”、“阿尔蒂尔·兰波”,“林包德”(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生于伦敦。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弥尔顿在剑桥大学的克莱斯特学院完成他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便开始专心于诗歌写作。1632年至1638年五年间,弥尔顿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住到他父亲郊外的别墅中,整日整夜的阅读,他几乎看全了当时所有英语、希腊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作品。在这段时期弥尔顿写作了《酒神之假面舞会》等一些作品。
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前苏联诗人。生于格鲁吉亚巴格达迪的一个林务官家庭。学生时期曾参加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地下活动。早期诗作带有未来主义色彩。十月革命后的《我们的进行曲》、《革命颂》等诗作歌颂了十月革命,呼吁艺术家同革命结合。1919年后参加《罗斯塔之窗》工作,写诗作画同反对派进行斗争。1924年列宁逝世后,发表长诗《列宁》,深切悼念这位伟大的领袖。曾出访过法国、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写了《我发现美洲》、《百老汇》等国际题材的诗篇。还写有《臭虫》、《澡堂》等讽刺喜剧等作品。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尔多·瑞耶斯·巴索阿托(Neftali Ricardo Reyes Basoalto),当代智利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是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年—1400年),英国中世纪著名作家,出生于一个酒商家庭。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的部队远征法国,被法军俘虏,不久以黄金赎回。乔叟当过国王侍从,出使许多欧洲国家,两度访问义大利,发现了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起了极大的作用。其著作有《公爵夫人之书》、《声誉之宫》、《百鸟会议》、《贤妇传说》、《特洛伊罗斯与克丽西达》,以及《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乔叟於1400年10月25日在伦敦逝世,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诗人之角”。乔叟的死因不明,可能是被谋杀,英国的中世纪研究专家特裏·琼斯曾出了一本书《谁谋杀了乔叟?》。
詹姆斯·奥古斯汀·艾洛依休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苏醒》(1939)。
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年--1832年)是一个英国著名作家。
司各特18个月时患小儿麻痹症而有腿萎缩。12岁时进爱丁堡大学。他十分欣赏德国的“狂飙文学”,翻译过德国著名民谣《莱诺尔》。1802年司各特出版《苏格兰边区歌两集》。1805年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最后一个吟游诗人之歌》问世。此后他投资印刷行业。1808年出版诗歌《玛米恩》,以后他创作了《湖边夫人》、《特里亚明的婚礼》、《岛屿的领主》等一系列诗歌。他最后一部长诗是《无畏的哈罗尔德》。
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威尔士诗人、作家。生于1914年,英国南威尔士,其父是一位中学校长。托马斯很早就表现出对于文学的特殊兴趣,他中学的时候曾担任学校刊物的主编,并发表了一些诗作。1931年,17岁的托马斯离开了家乡前往伦敦开始他的写作事业。20岁那年,托马斯发表了第一本诗集《诗十八首》,当时的评论界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位年轻的诗人。但是美国的一些出版商却很看好他,把他之前所出的三本书做成一部合集《我生活的世界》在美国发行,这部合集后来为他赢得了威廉·福亥尔奖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为英国广播公司服务,战后他仍为该公司的一套文艺节目写稿播音。1946年,托马斯发表了他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死亡和出场》,这部诗集为他带来了名誉和作为诗人的地位。评论界普遍认为托马斯是继奥登以后英国的又一位重要诗人。托马斯的诗作大体属于超现实主义流派,其诗中所蕴含的内容较具有梦幻色彩,通过对于意象的描绘堆砌,托马斯所创造出来的诗境往往引人入胜。另外,托马斯很注重押韵,其诗以善于朗诵闻名。除了写诗,托马斯也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发表在诗文集《爱的地图》中,并写了几个**剧本,如《三个怪姐妹》等。1953年,托马斯在切尔西旅馆逝世,享年39岁。
王尔德(Oscar Wilde,又译奥斯卡·怀尔德,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
雪莱,全名珀西·比西·雪莱[1](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一般译作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其祖父是受封的男爵,其父是议员。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