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俄罗斯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简述俄罗斯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第1张

特点:

1、兼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中间性”和”兼容性”;

2、其内部结构具有“两极性”;

3、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4、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

5、局部性,封闭性。

6、多样性。

形成原因:

1、俄罗斯的现代化运动造就了俄罗斯文化;

2、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造成了俄罗斯文化来源成分的多样性,而这种多元构成的文化的逐渐形成,则是已经成为传统的民族文化与外来的异质文化相互矛盾和相互渗透的过程。

1、宗教: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2001年俄权威社会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08%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它宗教。

2、礼仪:俄罗斯人一般的见面礼是握手,但握手时要脱下手套。久别的亲朋好友常用亲吻拥抱礼,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场合,俄罗斯人用“面包加盐”的方式迎接贵宾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3、服饰:在俄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里,俄罗斯人当前多穿西装或套裙,俄罗斯妇女往往还要穿一条连衣裙。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服装是:男子是斜襟长袖衬衣,通常在领口和下摆有绣花,穿时在衬衣外面系一根腰带。

4、忌讳:俄罗斯人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寿筵和其它隆重的场合,会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庆贺。

5、语言:俄语是俄联邦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有30多种语言,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俄语还是四个独联体国家的官方语言。

参考资料:

-俄罗斯

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带有民主主义倾向、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出现了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

17世纪:带有民主主义倾向

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俄罗斯文学渐渐丰富起来。司祭长阿瓦库姆和宫廷诗人西密翁·波洛茨基的创作,显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17世纪初叶由波兰、瑞典的武装干涉和王朝的更迭等造成的混乱局势,阻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

到20年代,有关“混乱时期”的政论著作一度兴盛。17世纪下半叶,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的格局,题材和体裁都有所增加,出现了大量描述社会生活、带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或反映对新生活的朦胧憧憬与对旧传统的背叛,或揭露和讽刺社会弊端。

同时,宗教文学也有了新的特色。

18世纪: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

彼得一世时期的文学仍然是新旧杂陈,具有过渡性质。30年代在彼得改革的基础上兴起的古典主义,是此后将近半个世纪中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流派,表现了启蒙主义同中世纪思想原则之间的斗争。

罗蒙诺索夫使文学体裁和语体规范化,并将音节体诗改为更适合俄语特性的音节和重音并重体诗,对统一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诗歌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古典主义文学中,讽刺作品成长较快。50年代,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

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

俄罗斯文学中,较著名的还有托尔斯泰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费特(1820-1892)和德鲁日宁(1824-1864)的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但其成就和影响都远不能与现实主义相比。

扩展资料

现代文学的特点

1917年十月革命后直到80年代末,俄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苏维埃制度,因此其文学又通称苏维埃俄罗斯文学;因为俄国是当时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这个阶段俄罗斯文学又是整个苏联文学的一部分。

苏维埃俄国初期,文学界存在许多作家团体,派别之争激烈,创作不多。代表当局主管文艺的卢纳察尔斯基为团结作家队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执政的***和苏维埃政府加强了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创作方法。

参考资料俄罗斯文学

1、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话将浪漫主义定义为“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强调其“理想”与人的主观因素。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   

2、大胆的夸张——无法考究的细节。  

夸张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作为修辞方式,它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应该说,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强烈的抒情——极端鲜明的爱憎。  

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由于在描绘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从作者的内心感受出发,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主观愿望,所以感情色彩特别浓烈。重理想的表达,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浪漫主义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俄罗斯文化的双重特点是:

俄罗斯幅员辽阔,横跨欧亚两大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致使其文化既具东方魅力,又兼容西方的特征。这一切表现在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改革、人与自然的关系、家庭关系、民族问题等诸多方面。俄罗斯处于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交汇之处,其文化具有典型的二元性(一)疆域分布横跨欧亚,文化特征兼及东西。俄罗斯横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既是一个欧洲国家,也是一个亚洲国家,既是东方,也是西方,他们常为此而感到骄傲。但是俄罗斯又处在欧亚大陆的边缘--欧洲东部、亚洲北部。说它是欧洲国家,它的版图却占有亚洲的1/3;说它是亚洲国家,无论是它的发源地,还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欧洲。俄罗斯人非常强调自己的西方特征,但是西欧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是一个真正的欧洲人。面对西方,俄罗斯是东方;而面对东方,俄罗斯又成了西方。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置身于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处,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它是东西文化双重作用、又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俄罗斯文化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面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33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