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考四川省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试讲稿应该怎么写啊

求考四川省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试讲稿应该怎么写啊,第1张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运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

2.美术教学设计能力。了解教学设计方法,规范地撰写教案,准确地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美术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准确地表述和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

4.美术教学评价能力。了解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的美术人物、美术风格与流派及美术现象,知道美术的基本理论。

——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美术门类的主要成就。如:陶瓷艺术、青铜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

——了解西方从原始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如:洞穴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时期的建筑艺术以及现代设计艺术。

——知道美术的概念、性质和价值等基本理论。如: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美术创作思想、美术的社会价值等。

2.知道美术主要类别和技法理论,了解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了解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结果。

——知道相关技法理论。如:色彩、解剖、透视、材料等知识。

——了解美术创作(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3.掌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主要精神和内容。

——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理念和价值;

——熟悉高中美术课程的模块和学时,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知道《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有关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建议。

4.了解美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并用以指导美术教学活动。

——理解美术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了解美术课程与教材的意义、结构和编写方法。

——知道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与美术能力发展的规律。

——了解合格美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熟悉美术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掌握基本的美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

1.恰当地设定并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3.根据美术教材的内容合理地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

4.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5.合理选择多种美术教学资源,尤其是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使教学更有效。

(三)教学实施

1.运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高中美术教学。

2.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大胆创作。

3.准确、清晰地表述美术教学内容,阐释美术概念,演示美术原理和技法。

4.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5.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

(四)教学评价

1.运用现代教学评价理论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过程性、终结性等评价类型和定性、定量等评价方式,并在美术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是

A.董希文 B.吴冠中 C.吴作人 D.徐悲鸿

2.简答题

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意味着什么?

3.案例分析题

一位教师为《动态人物速写》一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动态人物的教学,培养学生人物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问题:

(1)你认为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什么问题?

(2)请写出你的改进建议。

4.教学设计题

提供教材页面,或者文字资料。要求:

(1)写出一篇要素完整的教学简案。

(2)要明确本课的学习领域,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5)对整个教案或部分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例1:

某高中教材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的内容包括:

绘画的分类:①按工具材料;②按题材内容分;③按功能用途。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①作品内容的主要因素——题材和主题;②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物质媒介;③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艺术语言;④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形式结构;⑤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艺术形象;⑥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含义——审美文化意蕴。

例2:

提供如下一课高中教材的页面。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这是一篇名作。

我们的清华大学为了纪念这篇文章和这位作者,特地在园子里面建立了一个亭子,这个亭子的名字就和这篇文章同名;2010年,我们的春晚有一部舞台剧也和这篇文章同名,深受观众的喜爱;就连我们非常熟悉的“凤凰传奇”组合,也有一首歌曲和这篇文章同名。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说出他的名字:荷塘月色

是的,他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荷塘月色》。板书:荷塘月色

请同学们先跟我读一遍课题:荷塘月色。从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写了那几个事物?

哎,对了。荷塘(手指着黑板上的荷塘、月色)和月色。

那作者是写荷塘呢,还是写月色,还是写荷塘和月色的融合呢?

答案呢,只有通过阅读课文,在文本中找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并找出作者在哪个自然段写了荷塘月色?

好,同学们都读完了。那老师想问大家,作者在哪个自然段写了荷塘月色?

哦,第四自然段写了荷塘。那荷塘里面有什么?有荷花(板书)。还有什么?有荷叶(板书)。还有吗?有荷香(板书)。除了荷叶,荷花荷香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我听到有同学说了,还有流水(板书)。

还有荷花的波动。把他叫做荷波(板书)。

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完了,作者在描写自己出事物当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处景物?

好,请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荷叶是吧?一起来读下这个自然段。

“在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个句子写出了什么?你出叶子很多。哪一个词可以体现出来?

弥望,弥望是满眼的意思。一眼望去,满眼的荷叶。那叶子又是什么样的呢?田田的,挨着一个的。我们古诗当中,就有“莲叶荷田”的写法,在这里,就是这个意思。

接着,朱先生又写道:叶子出水很高,像是婷婷的舞女的裙。写出了叶子的形状。

荷叶是什么形状?哦,圆形的。可为什么不把它写成,明月,镜子,圆盘呢?

谁来分享下你的观点?好,你来(做请的手势动作)。你从朱先生观察事物的角度,理解了这个问题。

我们说用舞女的裙来比喻,除了荷花,灵动而又飘渺的感觉。微风吹过,这种飘渺的感觉就体现出来了。

接下来,印入朱先生眼帘的是荷花。怎样写荷花的呢?

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好,请你(作请的手势动作)。很好,请坐。

在朱自清的眼中,荷花是最美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写。

在沉沉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

我们说这一句。朱先生写出了荷花的什么呀?许出了荷花的姿态。她的姿态是男人的姿态还是女人的姿态?

哦,是那女人的姿态。从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哦,我听到有同学说了,从袅娜和羞涩,这两个词可以体现出来。我们一般用修饰这两个字来形容女性的柔美。

接下来,朱先生又是这样写道:这美丽的荷花,正如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我们看朱先生是多么,喜爱荷花呀!他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这么美丽的事物来比喻荷花。

首先是明珠。同学们都见过明珠吗?说一说明珠是什么样子的?

很好,明珠啊,我们说珍贵的明珠光滑润泽,散发着淡淡的光泽。那么,作者运用了明珠,写出了荷花的洁白和光泽。

接下来,作者又把荷花比喻成了星星。星星是什么颜色的?白色。他也有光泽。那这里,用星星来比喻荷花,是不是和前面有重复呢?

同学们思考一下,好,谁来回答?请你(作请的手势)。你很会观察生活。

那同学们想象一下,站一个晚上,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哎,星星是亮的,这个量是闪烁的,一闪一闪,这正如荷花在夜色当中,微风吹过它忽明忽暗的状态。

那么用星星来比喻荷花,又写出了花和明珠不一样的地方。

接下来朱自清先生又写了,这荷花呀,正如刚出浴的美人,老师告诉大家,这是第三个比喻句,在以前的教材中,版本当中是没有的,那么现在大家看到的教材,为了忠实原文,又把他加上了,那下面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你觉得,是加上好呢?还是去掉好呢?(稍停顿,并走动)

我看到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好请你们(作动作,看着“学生”,稍停顿)。

嗯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好,请你(作请手势)。

好请坐,那么这两个小组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说去掉也可以,因为前两个比喻句已经把荷花写得非常美了,而这个小组又说,不能去掉,他用刚出浴的美人,表现了荷花的洁白和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纯洁的精神,两个小组不同的看法都是可以的,因为文学见解,并没有定之规,我们的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刚才老师跟大家分享了,荷叶荷花(指着黑板上的字)。在这一段当中,还写了荷香荷波流水,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我们分析的方法,来一起分析这三个景物(用手指着三个词语)。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分享。

(师稍走动)嗯,你们小组讨论的很激烈。(走过来,对一名同学说)你怎么不发言呢?你有什么想法呀?(点点头)

同学们都讨论完了,刚才老师发现啊,有些小组讨论的很激烈,通过你们的分享,老师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那现在,让我们回到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作者是写月色还是写荷塘,还是写荷塘和月色的融合呢?

找个小组来说一下呢。好,请你们(用手作请动作,稍点头,停顿)。很好,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啊。没有,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很一致的。

我们说,这一段当中,作者写了荷塘,写了荷塘中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手指着字)。

但是无论作者在写什么(手指着黑板上的字),是不是都是月光照耀下的荷塘呢?他写任何一个东西都没有离开月色。

比如说,这个荷花。他说荷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那是不是只有在月色照耀下,他才像明珠那样熠熠生辉呢?

再比如说,作者说荷花像美人,那是不是只有在月色下,它能像美人那样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优雅宁静朦胧的美呢。

所以可见,作者的写作是多么高超啊,全段没有一个字写月色,全段没有一个字离不开月色。这就叫写作的一个融合的手法。

那么这一段他就写了,月色的荷塘(板书)。接下来,朱自清又写了什么?是写月下荷塘还是荷塘中的月色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课下去阅读文章,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同学们下课。我的试讲,结束,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41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