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著名的“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三十一岁时的作品,本名是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这段时期的贝多芬已渐渐脱离了海顿与莫扎特风格的古典乐派的影响。因为不堪耳疾的痛苦,在第二年写下了“海里金斯达塔遗书”。在这首只标有“幻想奏鸣曲”的乐曲中,我们可以见到这位音乐大师内心上的激动难安与忧郁、沉重等种种不同的情感。
本曲的别号“月光曲”,并不是贝多芬所亲题的,而是由一位德国批评家兼诗人雷尔斯达布在文字方面的渲染,由出版商在乐谱标题上附加了“月光”(Moon light)而成为妇孺皆知的的曲名。这首奏鸣曲确实是由贝多芬题赠给芳名泰丽莎的伯爵千金,这位年青貌美的姑娘是他的钢琴学生,彼此情意相投,泰丽莎也真诚地爱着这位老师,并且答应下嫁他。后来因为受到父亲的极力反对,婚事终于失败。贝多芬受到这种深痛的打击之后,将他的情感灌注到这首热烈奔放的钢琴乐曲上来表达。
本来“钢琴奏鸣曲”是一种包括三、四乐章的大器乐曲,通常第一乐章是用快速的奏鸣曲式作成;第二乐章则是慢板的浪漫曲,面终曲乐章则是用急速的轮旋曲式作成。可是这首月光奏鸣曲的快、慢乐章的顺序,并没有依照这种惯例,而是由慢板起,经过稍快板,在急板的终曲乐中做为结束。
第一乐章:是缓和的慢板,2/2拍,升C小调,自由的歌谣曲式,主调明显,那种“不绝如缕的三连音”自始至终贯穿整个乐章。这种宁静和缓地流泻的情景,使当时名诗人雷尔斯达布联想起风光明媚的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由于这种文字上的描述渲染的影响,本乐章也成为这首奏鸣曲“月光曲”的称呼代表。确实是一段夜曲梦幻般的优美音乐,相当感人。
第二乐章:是稍快板,降D大调,3/4拍。在严肃的第一乐章之间,贝多芬特地安插了这一段优雅可爱的诙谐曲。这种前后形式优美对比,李斯特评为“开在两个深渊间的花朵”,而莱内克则称为“金色的桥梁”。
第三乐章:是急板,升C小调,4/4拍的奏鸣曲式。在这段终曲乐章中,那种燃炽般的激列情感里,充满着优美的情绪……使人联想到,贝多芬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他那坚毅的意志。这首钢琴奏鸣曲一直到本乐章才采用了正规的奏鸣曲式,其结构也是相当珍奇杰出的。跟激情而升腾的第一主题音型形成对比的第二主题使用了哀伤地歌唱般的旋律。这两个主题的呈示部,经过反覆之后,以第二主题作中心进入展开部,在复示部之后接到不协和的滑奏的结尾,全曲则在一段激荡的感情变化后告终。
不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人的一生有过许多回意,只愿你的回意中有个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大学浪漫爱情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我爱的,就是一个永远有勇气背我过河的男人,哪怕一起跌入水中,我也不会有任何抱怨。”
那时候,她已是一家省级电视台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了。她面容姣美,身材颀长,尤其是在微笑的时候,显得愈发妩媚动人。有一次,她随节目摄制组一起赴广西拍摄一档生活趣味节目。当他们在景区抓拍一些年轻恋人的镜头时,发现了一条奇怪的河。
那条河有十几米宽,河水清澈,深不过膝,但水流湍急。河面上没有桥,只有二十余根碗口粗细的石桩一字排开。湍急的水流撞在石桩上,激起一朵朵水花,打着漩儿住四周扩散开来。
他们问当地的那位导游:“河上怎么没有桥呢”
那位导游便笑了,指著那些石桩解释道“那就是桥呀!这条河叫爱河,当地的年轻人为了证明对爱情的忠贞,在结婚之前,都要背著自己心爱的姑娘从那些石桩上走一趟。”
导游的话一下子就勾起了她的兴趣。她即兴发挥,提议在节目里穿插一个“背爱过河”的小节目。而且,她还要亲自扮演一遭“新娘”。
编导对她的提议非常感兴趣,但是由谁来当“新郎”呢尽管摄制组此行大都是男士,但是要他们背着她从那些石桩上走过,大都信心不足。倘若不慎失足跌入河里,虽说河水很浅,但是变成一只落汤鸡,也足以令人颜面大失。此刻,刚进摄制组不久的“他”走了出来。他身材瘦小,在摄制组里负责道具工作。同事们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尔后,用玩笑的语气说:“你这体格行吗不怕跌进河里,来个‘鸳鸯浴’”
他憨厚地笑了笑,说:“试一试呗!”
当然,为了避免尴尬镜头的出现,他决定先背一位男同事尝试一下。于是,一位身材较为瘦小的男同事跃上他的背。
他背著那位男同事小心翼翼地踏上石桩,然后吃力而笨拙地向前迈去。他费了很大气力才走过七八个石桩,几乎到了河中央。就在他准备再迈出一步的时候,他的身子竟一下子失去了重心,一个趔趄,“扑通——”他俩都跌入河水里,顿时变成了落汤鸡。
这时,编导对这个颇有难度的节目有放弃的意思了。可他却走到她身边,执拗地问:“你敢不敢试一次”
她抿著嘴,思忖了一会儿,果断地说“行,大不了像你俩刚才一样,变成落汤鸡——”
他俯身背起了她,又踏上了石桩。只是这次,他的动作比先前娴熟了许多。此刻,摄像机的镜头也不失时机地对准了他俩。每迈出一步,他都小心翼翼的,并竭力地控制着身体的平衡。当他背着她走到河中央的时候,他的气力又有些不支了。连续两个趔趄,都险些跌入水中。但经过努力,他还是保持住了身体的平衡。
当他背着她安全抵达对岸时,同事们一个个都欢呼雀跃起来。他仿佛忘记了疲惫,兴奋地背着她原地转了好几个圈,以示庆贺。当他放下她的时候,竟发现她眸子里溢位了晶莹的泪水。
一年后,他俩在祝福声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一件意外的事情,将他俩幸福的憧憬全部击碎了。
她的 里面有了癌肿,应该立即做手术。之后,她的左乳被切除了。手术之后,医生告诉他们,只要她能熬过五年不复发,她就进入了稳定期,并能最终治愈。她用惊人的毅力接受了六个月的高强度化疗,然后又进行了顺势疗法和素食疗法。每天,他都陪在她的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鼓励着她。
五年的时间是痛苦而漫长的,而他俩一起走了过来。就像那一次他背她过河一样,虽然有几次跌入河里的危险,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当医生把癌细胞已彻底消除的诊断书递到她面前时,他和她竟抱头失声痛哭起来。一位医生感慨地说:“工作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她这样坚强的病人。”
她却异常动情地说:“这一切都是他给我的。”
在结婚七周年的纪念日来临之时,他俩再一次来到广西的那条牵起他俩情缘的爱河边。她提出要他再背她过一次河,他却沉默了。因为他担心如果不慎落水,会使她的身子着凉。可是她却执意要他背。
他终究拗不过她,只有小心翼翼地背起她。当安全抵达对岸时,她激动地哭了起来。她说:“我爱的,就是一个永远有勇气背我过河的男人,哪怕一起跌入水中,我也不会有任何抱怨。”
篇二
每天早晨7点,住在伦敦郊外的杰弗瑞都会准时出现在售票厅,买上一张7点15分开往市区的车票和一张下午5点的返程票,风雨不误。三年来,杰弗瑞遇到的都是同一个售票员,每次看到杰弗瑞,他都会微笑着直接为他打票——他们虽然从未问过彼此的姓名,却像老朋友一样默契。
在忙碌的日子里,杰弗瑞也常常想,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幸福终于有一天,杰弗瑞梦中的女孩真的出现了哪个雾濛濛的清晨,当一身红衣,长发披肩的女孩穿过迷雾,向候车的长椅走来时,杰弗瑞的心跳加速了。她向长椅上的杰弗瑞报以温柔的一笑,在他身边的空位上轻轻地坐了下来。杰弗瑞不敢贸然和她搭讪,甚至不敢微微转过身去欣赏她长著长长睫毛的大眼睛,他正襟危坐,紧张不已。
这时候,广播里突然传出了火车晚点的通报。这对杰弗瑞来说,意味着迟到,可他并不懊恼,反而有些窃喜一一可以在这个女孩身边多呆上一会儿了。
不久,女孩微微皱了皱眉头,旋即合上了眼睛,打起盹来。这个弥漫着大雾的早上,来坐火车的人并不多。杰弗瑞隐隐约约地看到那个他熟悉的售票员闲坐在售票亭,似乎正望着这个方向一一可能是自己身边女孩的红色大衣在浓白的晨雾中太耀眼了。
就在这时,令杰弗瑞激动的事情发生了一一女孩因为太疲惫的关系,已经进入了熟睡,她的头慢慢地靠在了杰弗瑞的肩膀上,她的秀发轻拂他的脸,发香一丝一丝钻进他的鼻子。杰弗瑞心里痒痒的,一时间既幸福又不知所措地把自己的头也轻轻靠在那女孩头上,静静地感受着她的呼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杰弗瑞想动一动肩膀,却忍着酸痛怕吵醒她。他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他多么希望能让这个可爱的女孩永远这样小鸟依人地靠在他的身边!,
雾渐渐散去,杰弗瑞的视线又一次落向了不远处的售票厅,那个售票员似乎正在望着他们这有缘的一对,笑眯眯地饶有深意。一个小时过去,火车到来的汽笛声惊醒了女孩的美梦,她睁开眼睛惊慌失措地整理了一下自己蓬乱的长发,害羞地对杰弗瑞报以歉意的微笑。杰弗瑞也笑了……
杰弗瑞多想跟女孩说上几句话,留下她的联络方式,可是,他们上车后的座位离得很远,他只来得及知道女孩名叫辛迪亚。
从那天开始,杰弗瑞就害上了相思病。每个早上,他都早早地赶到车站,希望在人流中找到那个女孩,到了傍晚,他总是舍不得马上上车,生怕那个女孩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有好几个星期天,他甚至从早到晚守候在月台上一步也不肯离开,每次看到长发披肩、身着火红大衣的女孩他就激动不已——可是那些都不是辛迪亚。
在这种百无聊赖,充满希望又不断失望的日子里,只有售票厅里的男人常常对他报以微笑,让他感到一丝温暖。有一次,杰弗瑞甚至忍不住走到售票厅前,向他打听辛迪亚的下落一一也许他会对那个美丽女孩有印象,也许他知道她一般什么时候乘车,就像他了解自己的时刻表一样。可是,他得到的回答是女孩并不常来搭乘火车。
杰弗瑞在售票员关怀的目光中颓丧地回到长椅上。日子一天天过去,辛迪亚再也没有出现在杰弗瑞的视线中。
一天早晨,杰弗瑞照常来到了售票亭外,售票的男人和他相视一笑,就熟练地打起票来。男人把一张票递出视窗的同时,抱歉地笑笑,说:“这是去伦敦的车票,今天5点的返程车停开了,6点那班可以么”
杰弗瑞耸耸肩,看来要晚一小时回家了。这次,售票员并没有直接打票,而是从旁边取出一张现成的票递给了他。
傍晚,杰弗瑞按照习惯,在5点之前赶到了火车站。可令他恼火的是,5点开往郊区的火车并没有停开,它在众目睽睽之下按时到达车站而且照常开走了。铁路公司的错误通知令杰弗瑞心里感到很是不悦,不过,这种些微的不悦连同工作一天的疲惫都在一个小时以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杰弗瑞按照车票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座位时,他的眼睛瞬间瞪大了一一那是辛迪亚!她还穿着上次的红色大衣,披着长发!辛迪亚显然也看到了他,她的眼里露出惊喜的表情,在她温柔的注视下,杰弗瑞又一次坐在了她的身旁……
这回,杰弗瑞幸运地得到了辛迪亚的电话,并且得知。她在郊区工作,每半个月往返市区和郊区一次。他看得出来,女孩对他也心存好感。他踏着轻快的脚步和辛迪亚并肩走出车站,把她送上了计程车。车开动的时候,辛迪亚特意摇下车窗,嘱咐他留下电话。杰弗瑞顿时被一种无法言语的快乐包裹住了。
在路过售票厅的时候,杰弗瑞不经意地抬头一眼坐在里面的售票员一一那个男人正微笑着看着他,似乎别具深意。杰弗瑞也礼貌地朝他报以一笑,他没想到的是,那个男人竟调皮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突然,杰弗瑞好像明白了什么——这个售票员在辛迪亚买票的时候,特意把她旁边的票提早打出来,留给了他!
在这个月朗星稀的晚上,杰弗瑞拨响了辛迪亚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女孩很是惊喜。因为她听到了一句满含深情的话——“我爱你”……
篇三
18岁那年,尚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四岁,是一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逃离旧式婚姻,是一种潮流,像俞平伯这样风流倜傥的年轻人,爱情该是轰轰烈烈,千回百转,但这桩不被看好的旧式婚姻,经他们一走,就是一生一世。
神仙眷侣
俞平伯是幸运的,父母为他铺下的婚姻路,并没堵住他的幸福门。许宝驯清秀纤细,温柔贤淑,有细细的眼风和清脆而绵软的嗓音。她的脚虽然裹小了,但系出名门的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还能填词度曲,尤擅唱昆曲。
北大毕业后,俞平伯拒绝了外面的锦绣前程,回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居住在西湖边孤山俞楼,与西湖山水和妻朝夕相伴。西湖秀丽多情,一池春水,演绎过多少漫天的风花雪月。夫妻俩听雨观云,赏月惜花,唱诗和词,曲画互娱。俞平伯创作,许宝驯为他抄誊,他出版的第一部新诗集《冬夜》,她亲手誊写过两遍。他研究《红楼梦》,著《红楼梦辨》,她是他的“脂砚斋”,红袖添香,也朱笔点评,只这一书,便奠定了他一代“红学大师”的地位。
闲暇时,夫妻俩深研曲学。许宝驯自幼延请名师学唱昆曲,嗓音婉转悠扬,拍曲字正腔圆,《游园》“嫋晴丝”一曲,她唱起来,行腔优美,缠绵婉转、柔曼悠远。对多才多艺的妻子,对这桩婚姻,他是欢喜的、满意的。受许宝驯雅好昆曲的薰染,俞平伯也迷恋上昆曲。他的嗓音不美,甚至有点儿五音不全,常常引得妻子哈哈大笑。他们还专门请笛师来家中拍曲,俞平伯填词,许宝驯依照昆腔制谱。她演唱,他打鼓,鹣鲽情深,俨然一对神仙眷侣。俞平伯曾感慨,因为我爱妻子,所以我爱一切女人。因为爱自己的妻子而泽及天下裙钗,俞平伯算第一人吧。
半月留英
俞平伯申请到英国留学,可刚离开家门,他就开始想念妻子。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海风吹着他单薄的衣衫,他一个人走在想她的路上,寂寞又凄凉。
一路上,他不停地写诗寄给妻子:“身逐晓风去,影从明镜留。形影总相依,其可慰君愁。颜色信可怜,余愁未易止。昨夜人双笑,今朝独对此。”思念像疯长的野草,遮天盖地,他心底是杂乱无章的蒿草。船舷边,那咸腥的风让他难以消受,他习惯了江南的杏花春雨,习惯了风里她淡淡的衣香和发丝里木槿的馨香。餐餐单调的汉堡,让他难以下咽,她做的梅菜焖肉、西湖莼菜羹,像一首首清新的小令。花雕酒薰醉虾,鲜美温热里透著甘甜。他想念她烤在红泥小火炉里栗子的香气,还有她手裁的碎花窗帘,天井里绿色的盆景、散发着墨香的线装书……
在英国待了13天,他再也待不下去,决定立即回国。他的“半月留英”传为笑谈,但他不悔。归心似箭的俞平伯一路东归,一路写诗填词。他填的《玉楼春·和 韵寄环》一阕,遥寄夫人:“花花草草随人住,形影相依无定处。江南人打渡头桡,海上客归云际路。消愁细把愁重数,执手正当三月暮。今朝悄对杏花天,那日双看杨柳絮。”他掐著指头数着回到她身边的日子,夫妻多年,还这般难分难舍,任谁都是看不懂的。
回家后,品她亲手泡的龙井茶,着她浆洗的衣衫,与她乘舟西湖中清游,遂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一份安稳静好的踏实感。她像一个巨大的磁场牢牢地吸住他,让他无法离开须臾。后来,他曾一度壮行赴美,春天去,夏季便匆匆归来。妻子亲手酿的青杏酒,等着他回来品尝。对他来说,天上人间,与她相伴,才是美事。
茅檐温馨
“”时,70高龄的俞平伯被下放河南干校,许宝驯原本可以不去的,但她得知讯息后,毅然申请要与丈夫在一起。
在干校,他的工作是种菜和搓麻绳。他们住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土房,原是牲口圈,墙面斑驳,尘土飞扬。残墙漏屋,他们依然品诗论文、清唱昆曲、把盏绘画,不时还对弈一回,推敲一回难解的桥牌。“负戴相依晨夕新,双鱼涸辙自温存。烧柴汲水寻常事,都付秋窗共讨论。”弥漫着猪屎气和柴火味的狭小空间里,他萌发出了许多清新安逸的好诗句:“茅檐极低小,一载住农家。侧影西塘水,贪看日易斜。”漫长而严峻的寒冬,她以她的淡泊、温厚和清纯,将一切化为平易温暖,富有情趣。
1977年10月28日,是他们结婚60周年纪念日,西方称为“钻石婚”,中国叫做“重圆花烛”。当晚,他们点亮花烛,布置洞房犹如新婚。为纪念难得的花甲姻缘,俞平伯在一年里字斟句酌,数易其稿,写成七言长诗《重圆花烛歌》:“苍狗白衣云影迁,悲欢离合幻尘缘。寂寥情味堪娱老,几见当窗秋月圆……”
六十余载相守,俞平伯在生活和精神上都十分依赖妻子。年迈的许宝驯因病住院,与他分开不到一个月,俞平伯竟写了22封信给她,信中除了询问关心,更多的是悄悄话。他在信中嘱咐妻子:“只可写给你看看,原信笺请为储存。”上面的款识,似青年时所写,然已八旬。
终有那么一天,她走了。那是他生命中最暗淡、最无助的一天,她的去世令风烛残年的俞平伯“惊慌失措,欲哭无泪,形同木立”。在剩下的岁月里,他为妻子写下了二十多首悼亡诗。他变得寡言少语,不再唱昆曲,甚至不愿提及昆曲,也不再为人题诗题字。他把她的骨灰安放在卧室内,晨昏相对,朝夕相伴,似曾经的美好回忆,滋润因她离去而干涸的日子。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不肯离开放著妻子骨灰的卧室。他亲笔拟好与她合葬的碑文:德清俞平伯、杭州许宝驯合葬之墓。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这是张允和写给许宝驯80寿辰的寿联。谁说爱情就要千回百转谁说爱情就需千帆过尽蓦然回眸,俞平伯和许宝驯,这对旧式婚姻中的才子佳人,在悠扬的昆曲声中,化为一片旧时月色。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歌剧的创始人”——韦伯
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出生在一个旅行剧团领班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戏剧和音乐爱好者,有一副漂亮的歌喉,母亲是一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常常随着父亲率领的小剧团,沿着德、奥两国的小城镇流浪演出,受到剧院、舞台气氛的熏陶。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和民间音乐, 他的歌剧《自由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上演后,很快地传遍每个偏僻角落。著名诗人海涅在给友人的信中饶有风趣地描写了《自由射手》在群众中流传的盛况:清早从他窗户下走过的小学生用口哨吹着《出嫁时的花环》;理发师上楼时也唱这首歌;在他外出作客时,一位姑娘在钢琴上弹的也是这支歌。德国甚至还出现了“自由射手”牌啤酒,“自由射手”式女装。它也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
欣赏:
《邀舞》又名《华丽回旋曲》[柏辽兹配器](8:46)提示:
引 子:描写一位绅士风度的男宾在舞会开始前,向一位青年贵妇人发出的邀请。
第一段:描写各种不同的舞蹈形象。基本主题雄健有力,表现热烈的舞会气氛和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的形象。 第二段:描写轻盈妙曼、回旋飞动的舞姿。
第三段:描绘轻若飞燕的舞步和眉笑目语、脉脉含情的意态。 第四段:描绘舞会进入了高潮和结束。 尾 声:描绘舞伴们相互致谢和告别。
15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
欣赏:
1、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2:46) 歌词大意:①“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
②“你可听见夜莺歌唱,她在向你恳求,它要用那甜蜜歌声,诉说我的爱情。”
2、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7:35)创作背景: 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鳟鱼》,歌曲用二段体写成。第一段描写鳟鱼在清澈的小河中欢畅地戏游,第二段描写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得以浑水摸鱼。后来,创作《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时,采用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16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标题交响乐奠基人”——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浪漫乐派音乐的创始人。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里昂近郊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时学习过长笛和吉他,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30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一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他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幻想交响曲》,还有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序曲、《拉科奇进行曲 》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此外,他撰写了著名论著《配器法》,还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评论,对高尚音乐的鉴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幻想。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首创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在配器方面他是管弦乐大师,他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使管弦乐队的色彩焕然一新。
欣赏:
1、“拉科奇进行曲”(4:55) 又名《匈牙利进行曲》,是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第一部分的选曲。作品取材于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内容为:浮士德独自漫步在匈牙利原野上,天色破晓,田野上响起农民的合唱和民间舞曲。突然,远处传来雄壮的号角声,出征的匈牙利军队列队走来。
2、《幻想交响曲》一至五乐章片断(14:10) 演奏: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指挥:伯纳德-海廷克
17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父亲是大银行家。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2岁开始作曲,17岁成名,20岁时开始以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的身份游历了欧洲各国,从此名声大振。1843年,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常年过度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亲人逝世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不幸于1847年11月11日逝世,年仅38岁。
他的作品旋律流畅、结构完整、温柔舒适、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由于生活经历所限,音乐难免缺乏深刻的思想表达,但其幽雅、宁静、精致、诗意的音乐境界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著名作品。除此之外,由于他的发掘、推崇和亲自指挥,巴赫的作品才受到重视。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器乐体裁,他也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对19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欣赏:
1、钢琴独奏曲《春之歌》[巴伦勃依姆](以)(2:02) 这首小品于1842年创作的。是他的四十八首《无词歌》中最流行的一首。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的图画。它将永远唤起我们对春天的眷恋和向往。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海费兹](11:00)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热情的快板,e小调,2/2拍。 第一主题:独奏小提琴首先奏出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一首幽静的抒情诗,显得有些多愁善感,随后独奏小提琴用更温暖、更美丽的声音来歌唱它。
18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德国浪漫乐派领袖”——舒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学习钢琴,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1840年与他钢琴老师车尔尼的女儿克拉拉结婚,幸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灵感。在创作的同时他开始写音乐评论,他是第一个肯定柏辽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的人。1854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他由于只看到革命的败局,看不到未来的革命曙光,内心非常痛苦,以致精神失常,自投莱茵河。他虽然被救起来,但最后还是在精神病院中悲惨地死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及歌曲集等等。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大量深刻生动、尖锐泼辣的评论,对引导社会音乐思潮的健康发展,抨击庸俗落后的音乐观念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欣赏:1、《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格鲁米欧](2:39) 它刻画了一个童年的梦幻世界,表现了儿童天真、纯洁的幻想。乐曲分三段,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宛如已坠入沉思的梦境,接着梦中出现美丽的世界。然后梦幻升腾,像是进入一层比一层更美、更奇异的梦境。 中段没有新的音乐素材,仅是主题旋律的变化反复,节奏与第一段相同,因而仍然保持了幻想的情绪。但由于旋律有了一定的变化,仿佛在梦幻中从一幅图景又转入另一图景。
音乐进入第三段时,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最后以无限深情而富于诗意的乐思结束了全曲。
2、《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断(5:45) 演奏:弗兰兹、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伯恩斯坦
19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欣赏:
1、《降D大调一分钟圆舞曲》 (小狗)(1:51)
2、《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15:06)演奏:伦敦交响乐团、钢琴:鲁宾斯坦 、指挥:安德列-普列文
(注)安德列-普列文(1929--)出生在德国的柏林,犹太人。二战期间随家人到了美国,从1963年开始指挥生涯,先后担任过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
20 第五讲:浪漫主义音乐(中、晚 )
“钢琴魔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声名显赫的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父亲是贵族庄园的管家,业余音乐家。他6岁起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已成功地举办了钢琴独奏会。10岁时,全家迁往维也纳,他跟车尔尼学习钢琴,跟萨列埃里学习作曲。13岁创作了歌剧。40年代末,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6年7月31日逝世。
他在作曲方面,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注:一种单乐章的表现诗情画意和文学性内容的管弦乐曲)。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交响乐作品,如《浮士德》、《但丁》等等,此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钢琴练习曲、13部前奏曲等作品。
做为一代钢琴巨匠,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因此获得了“钢琴魔王”的美称。
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钢琴版)[希福](9:07) 这首作品写于1851——1854年。它运用了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查尔达什》(这种舞曲的前半部称“拉索”,速度缓慢;后半部称“弗里斯”特点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节奏)写成的。 第一段:缓慢的第一部分全是匈牙利的歌曲,委婉的旋律充满内在的激情,它唱出了匈牙利人民的悲痛、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奇特的音响效果,都是模仿匈牙利民间乐器在演奏的情景。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舞曲部分,描绘了民间节日里,身着盛装的人们在欢欣起舞的热闹场面。
21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业余乐师,母亲是裁缝,家境非常贫困。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20岁时,舒曼发现了他,并在《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新的道路》,热情赞扬了这位青年音乐家。
当时德国音乐界有两种流派,一派是魏玛乐派,他们主张标题音乐,提倡综合艺术,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人。另一派是以门德尔松、舒曼组成的莱比锡乐派,他们搞无标题的纯音乐,不写歌剧,只写器乐作品。因为勃拉姆斯固守传统,有人说他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古典主义者” 。
他的代表作品中以《c 小调第一交响曲》(1876年)最引人注目(曾被称作贝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881年)和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21首等,都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喜欢的作品。
欣赏:
1、《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14:20)VCD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指挥:小泽征尔
注:小泽征尔(1935--)生于中国的沈阳。第二年他们全家迁到了北京,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全家才回到日本东京。他是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学生。从1962年先后在日本广播协会、美国芝加哥、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旧金山和波士顿交响乐团担任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他与印度指挥祖宾-梅塔一起誉为世界级东方指挥家。
2、《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队)[阿巴多](2:22)
22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于乌拉尔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0岁考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2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与他的学生米留科娃结婚,这不幸的婚姻使他极度失望,从而陷于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富孀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援。1893年,柴科夫斯基染上霍乱,同年11月6日在彼得堡去世,终年53岁。
他广泛地吸收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的精华,他的音乐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温暖的抒情性,旋律和配器都极富表现力。 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曲:第四、五、六(1878、1888、1893年);管弦乐:《罗米欧与朱丽叶》(1869年);歌剧:《奥涅金》(1878年)、《黑桃皇后》(1890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等。此外,还有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欣赏:
1、《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6:35 第一段: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是原民歌主题,抑郁、沉静。第二主题含有祈求和疑问。
第二段:在情调上更加忧郁。诉说性的主题发展到高潮时,已成为哀告式的了。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不完全再现,在它后面加了一个尾声。音乐不像原来那样平静了,而表露出一些激动而愤怒的感情。但结束是平和的,有如把憧憬寄予梦幻之中。
2、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段DVD(1:00:56、1:23:30、1:26:30)剧情:描写的是一位王子齐格弗里德和一位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的恋爱故事。他们两个忠诚坚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魔法师,公主恢复了人形,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3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马勒
马勒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捷克)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6岁时参加钢琴比赛,被誉为“钢琴天才”。1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指挥,成绩优异。19岁时开始了他的指挥和创作生涯,他受聘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但每年都回到维也纳度假。1911年5月18日,因心脏病死于维也纳。
他开创了音乐的新形式——声乐交响曲(注: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10部规模宏大交响曲,晚年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注:马勒称它是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等。 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马勒在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强化了浪漫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个性化,感情表现更加激烈夸张,和声方面极度半音化,这些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欣赏:
1、《大地之歌》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8:23) (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 唱词是李白的《悲歌行》的诗句(“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写的是诗人热爱生活,向往自然,但“悲哀来到,心灵的花园一片荒凉”,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音乐以颂赞生活开始,而以悲痛欲绝告终。
2、《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 14:16
参考资料:
bach当时写的作品并不叫爱的协奏曲,它准确的说法是G大调小步舞曲,而且不得不提的是,bach的确给自己的女人写了很多歌,但这首却不是。这是他在1708年魏玛找到了管风琴师兼宫廷乐长的职务,这段日子后来被称为“魏玛时期”的时候写的,1714年底,巴赫在访问卡塞尔城的演出中,亲自为弗里德里希亲王演奏,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无与伦比的指尖功夫与踏板技巧令人瞠目结舌。此外,巴赫即兴演奏的本领也令其他人望而兴叹,大脑中如泉涌的乐丝和韵律,顷刻间随着指尖流淌而出,几个小时都不会停歇,这是一种何等高超的艺术修为!而这首,就恰恰是他即兴里最出名的一首!!!
巴赫版本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1685年3月21日与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的另一位大师亨德尔同年,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的爱森纳赫镇是他的故乡。巴赫出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音乐世家当中,因为从祖父辈开始,巴赫家族就开始在爱森纳赫从事音乐职业的。父亲为这个新出生的孩子起名“Johann Sebastian约翰塞巴斯蒂安,因此取两段名字的第一位字母,后人便将其简写为“JSBach”。 由于家庭环境的关系,巴赫从小便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父亲的指导下,他迅速熟练地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技法,并成为学校唱诗班中的佼佼者。不幸的是在他十岁那年,父母双双过世,巴赫不得不离开故乡,去投奔身在奥尔德鲁夫的大哥。兄长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是一名不错的管风琴琴师,曾经师从帕赫贝尔,小巴赫便继续跟随兄长学习键盘乐器的演奏。强烈求知欲加上刻苦的练习,让他进步神速,也为日后事业上的辉煌打下了坚固的根基。
乐曲赏析
有一种曲子是要用心来听的,有一种曲子是要用爱来感受的,有一首曲子能让人感觉到爱人般的温暖和缠绵,有一首曲子能驱散冬天的阴霾、带来无尽的阳光,这首曲子就是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爱的协奏曲》,确切的说应该是“G大调小步舞曲爱的协奏曲”[Minuet In G A Lover`s Concerto]。这是一首即兴曲,真实的名字应该叫做“G大调小步舞曲”,写于1708年巴赫在魏玛做管风琴师兼宫廷乐长时期“魏玛时期”,1714年底在访问卡塞尔城的演出中,他亲自为弗里德里希亲王演奏,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整个曲子充满了无限的阳光和轻松的 ,是欢快和愉悦的水 融,是爱与美的天然结晶。曲调如行云流水,轻柔的缠绵里充斥着银铃般的刚性,毫不粘滞毫不拖泥带水,乐丝和旋律如泉涌般随着指尖流畅而出,能平息痛苦人的伤痛和抚慰受伤人的心灵。可以说,这首曲子是抑郁后抚慰心灵的一副良药,是失眠时休息身心的一张温床,是寒冷时送来温馨的一缕暖风,是浪漫、幸福、愉悦但又让人想流泪的情愫。其中,有一段贝大提琴和大提琴的拨弦,比较厚实低沉的八度重叠音,震人心弦但又不压抑,给人一种轻雪抚过心灵的感觉。
“G大调”:“G”表示调式一级音的音位,“大调”则表示它的性质。简单的说,“G大调”中的“G”是指这个调式中的稳定因为“G”,然后将“G”当作1大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1234567,这就是“G”大调的调式音阶,在“G”大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以上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G”小调,同样的调式中的稳定因为“G”,然后把“G”当作6小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6712345,在“G”小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以上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以上说的是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此外还有:和声大调,6六级音要降低半音,旋律大调,但旋律位下行时6,7六,七级音都要见的半音;和声小调,5七级音要升高半音,旋律小调,4,5六七级音要升高半音。大调的色彩明亮,坚定;小调的色彩,柔和,暗淡。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生于1685年3月21日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的爱森纳赫镇的一个名副其实的音乐世家,从祖父辈开始,巴赫家族就开始在爱森纳赫从事音乐职业的。父亲为这个新出生的孩子起名Johann Sebastian约翰·塞巴斯蒂安,为了方便后人将其简写为“JSBach”。由于家庭环境的关系,巴赫从小便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父亲的指导下,他迅速熟练地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技法,并成为学校唱诗班中的佼佼者。不幸的是在他十岁那年,父母双双过世,巴赫不得不离开故乡,去投奔身在奥尔德鲁夫的大哥。兄长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是一名不错的管风琴琴师,曾经师从帕赫贝尔,小巴赫便继续跟随兄长学习键盘乐器的演奏。强烈求知欲加上刻苦的练习,让他进步神速,也为日后事业上的辉煌打下了坚固的根基。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一生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7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双小提琴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作品,其中有很多是非常有名的经典曲目,也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音乐之父”。
理查德·克莱德曼版本
《爱的协奏曲》法文名称为 Concerto pour une jeune fille nommée "je t'aime",意思就是“致一位姑娘”,曲子发行于 1981 年,但是发行的唱片当中并没有对此曲进行任何描述。根据理查·克莱德曼的自传中对其成名曲 Ballade pour Adeline日本JVC 公司译为《水边的阿蒂丽娜》,法语直译为《给爱德琳的诗》的命名过程的描述来看,《水边的阿蒂丽娜》并非为 Adeline 而作,而是用这个女孩的名字命名显得非常美好。同样,《爱的协奏曲》和理查其他众多钢琴曲约 2000 首一样,他本人或者是法国Delphine 唱片从未对曲子进行过任何描述。而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资料中的描述不过都是文章的作者的联想,甚至有些作者竟然不顾事实直接说是作曲家的意图。理查·克莱德曼和法国 Delphine 唱片公司本身并不神秘,如果他们不对这些做出解释,是因为的确没有什么好解释的。《爱的协奏曲》作者 Paul de Senneville也是 Ballade pour Adeline 的作者绝不会是因为此时又喜欢上另外一个女孩,因为他已经年纪不小而且有两个女儿了其中一个是 Adeline,也不是因为此时的理查钟情于某个女孩,因为理查已于 1980 年就再次结婚了。 Paul de Senneville 及理查及 Delphine 唱片公司创作出大量的钢琴曲、大提琴曲、陶笛曲、吉他以及小号曲等等,只是因为他们靠才能写出了或者捕捉到了这些美好的旋律,更何况Paul de Senneville 本人是不识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