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水诗中试论唐宋诗的不同艺术风貌

从山水诗中试论唐宋诗的不同艺术风貌,第1张

摘要: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中,一向称唐代和宋代的为“唐诗宋词”。确实,宋词是很有名的,但是也不能忽略宋诗的成就。与唐代诗歌相比,宋诗也有它的独帜之处。本文从唐宋的山水诗入手,从意象、情感和风貌三个角度来分析唐宋诗的不同审美风貌。

关键字:唐诗;宋诗;山水诗;意象;情感;审美风貌。

同样是诗歌体裁,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它们的情感表达、主题内容就会有所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大多数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决定的。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文化兼容并序,是我国有名的昌盛朝代之一。在这样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老百姓生活安定富足,使得诗人们在诗歌中表达出来的情感都是积极乐观的,展现的是对生活和前途的巨大希望与光明。但是,在宋诗中的情感表达,大多数都是爱国情怀和个人不得志的郁郁寡欢之情。原因是宋几乎都是处在社会动乱的时期,为求安和,与别国签订了很多的条约,其中涉及到很多的金钱问题,再加上宋代养了很多的“冗官”,国库开销很大,常常向百姓增加课税,又加上长期的战争,使得百姓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民不聊生。两个不同的社会环境,因此就很容易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到诗歌上时尤为明显。因此,我从唐宋的山水诗为基点,具体从意象、情感和审美角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两者的差别。

一、从意象的营造上

意境是山水诗的灵魂,完美的意境是自然美与心境美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完美相融。在意境的营造上,意象必不可少。那么在意象的营造上,唐诗中的意象比较小,而宋诗中的意象比较阔大,且唐诗中的意象较多地体现出自然的属性,宋诗的意象则较多地体现出人文属性。

唐山水诗的意象多以“山”、“水”、“明月”、“竹”、“松林”、“溪”、“鸟”等自然景物为主,这些意象特点很生活化,构成的是一幅幅细腻而温暖的图像。这方面的代表诗人王维,在他遗留的四百多首诗中,他的山水诗思与境谐,以客观的自然为中心,而把主观情感融入在客观环境中。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就以“空山”、“深林”、“青苔”、“桂花”、“春山”、“鸟”、“涧”等较小,较常见的自然景物,在这些意象中赋予诗人的情感。还有他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描写秋天雨后山林傍晚的幽清景色,通过静态和动态、喧闹与静谧的和谐配置,将“明月”、“清泉”、“渔舟”、“竹”、“莲”、“雨”等美好意象交错连缀,组成了一幅淡雅,清丽,甜美的山居秋暝图。

另外一位山水诗人孟浩然的诗歌意象也是如此,他的山水诗多事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多以襄阳的山水、烟水、新月、小舟等自然景物为意象,比较温婉的小调。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山水诗比较大气磅礴,如他的《望庐山瀑布》“天门中断楚江开,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楚江、瀑布意象就没有那么温婉。

宋的山水诗意象就很阔大磅礴,如长江大海,风起涛涌,同是用自然景观为意象,但是与唐山水诗中的意象相比,就会多一份霸气。这主要以苏轼为代表,如他的《游金山寺》中“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这四句,以“潮头”、“涛波”为意象,很是壮观。还有他的《新摊》中的“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域”,《栖贤三峡桥》中的“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潜鱼、飞狖、草木、烟霭、雨雹等意象,使得画面很开阔。除了意象开阔的特点之外,宋诗中还增加了人文意象,强调人的主观性。在这一方面,杨万里和黄庭坚的山水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像杨万里,他的爱云,不再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而是“不是白云留我住,我留白云卧闲身”;他的看山,不再是“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而是“有酒唤山饮,有蔌分山馔”,增加了很多人的色彩。黄庭坚则把生活中的感性存在内化为一种心性境界,人文意象很重。

二、从情感的表达上

因为唐的社会稳定,国富民安,所以在唐的山水诗中的情感表达是外扬的,使人一读就很容易明了诗人的情感倾向。且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对祖国山河的赞颂和热爱以及对自身的前程充满希望,是一种乐观、积极的基调。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情感就很明朗,即使诗人是不得意的,但是在诗中完全读不出诗人的失落,而是一种激昂的态度。还有他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种很轻松的态度,此时的诗人仕途不顺,被流放到荒凉地,但是面对沿途的美丽风景,李白还是快乐的,丝毫没有觉察到他的哀愁。《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展现李白的一种积极乐观的豪迈态度,尽管前途不顺,尽管被无辜流放,但是在他的这首诗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他那张扬的情感。不仅是李白,在杜甫的山水诗中也是有同样的趋向。他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尤其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宋由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战争不断,因此给当时的知识分子很大的震撼,都想以笔代枪冲上战场,为祖国的安稳贡献一份力量。在宋的山水诗中爱国的情怀会更浓重一点,不像唐诗中的积极,而是一种忧愁的基调。像“山水诗的第二个艺术高峰”的苏轼这样豪放的词人,面对逐渐衰败的光景,也产生一种哀愁的氛围。在他的山水中,情感更多的是一种隐喻的表达,不似他的词的那种豪放。他的《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表达的就是一种无奈的人生体会,这种情绪是不外露的,要细细品味,才能觉察。至于爱国的情感,在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诗中最为明显。《感兴》“吾尝考在昔,颇见造物情。离堆太史公,青莲老先生。悲鸣伏枥骥,蹭蹬失水鲸。饱以五车读,劳而万里行。险艰外备尝,愤郁中不平。山川与风俗,杂错而交并”用典委婉地表达自己要报国的情感。

三、从审美角度上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提出了“诗分唐宋”之说。他认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简而言之,即唐诗突出一个“情”字,而宋诗则追求一个“理”字。

唐诗的情韵美,李白的浪漫使我们感受到酣畅淋漓的情韵。他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有“千古丽句”之誉,文字绮丽,意境优美,烘托出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氛围,透露出盛唐时代繁华鼎盛的时代气息,隐含昂扬激越的向上情绪。杜牧的清丽让我们领略到风华掩映之美。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高度概括了千里江南一片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春色,有鸟语清脆婉转之愉悦,有绿树红花掩映生辉之美感,在浅近清新的文辞中,蕴藉隽永。孟浩然的平淡则让我们领略到另一种情韵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近景,绿树环抱,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青山依依,展示一片开阔的远景。

宋诗重哲理,善思辨,擅析理,多探缘索由。宋代诗人大都以唧唧用世的态度去驱遣笔墨,喜好从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探索事理,用诗意来表达哲理,极富思理的情调,显露出美不胜收的理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把抽象的理论用诗的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言简意赅,寓意深邃,这里可谓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常为后人所征引,成为历久不衰的名句。还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直给人以信心和鼓舞。用来比喻人在困境是会生出许多希望,鼓励人们在貌似“无路”时仍要奋力前行。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是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这就是诗人留给人们的启发,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综上,正是这些不同——虽然不是全部,但也应是重要的因素,导致了唐宋山水诗的艺术风貌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唐诗”与“宋诗”不同审美特质的原因。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活在草野间的人)”但是,此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叠出。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中途遇赦。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的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三、李白山水诗的漫游

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唐玄宗爱慕酒仙李白的才华,给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李白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苍凉景色;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四、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3]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4]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5]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热烈的向往之情。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又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以别开生面的写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的笔墨点染出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水。那空中挂着的半轮秋月,在江中波动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谧,衬托出一叶扁舟去国时思念故人的情怀,神采飞动,韵味淳厚,昔人曾誉为“太白佳境”。再如:《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展新特点。就此而言:它比起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清,烽烟望五津”、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

古人环溪说:“李白长于才,故以篇见功”。这一评论,精辟地指出了李白在创作上,与晋宋诗人“比较呆板而且追求摹景的逼真,讲究练字,练散句,缺少整体美”的创作有着根本的区别。从而也充分证明了李白山水诗在接受前人的艺术滋养的同时,又发展了诗歌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如,《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秋景;《入清溪行山中》:“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的碧水;《鹦鹉洲》:“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花木;《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楚江;《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山月,以及写江上风光和泛舟愉悦的《荆门浮舟望蜀江》;写洞庭湖开阔明净、意境极美的《陪族叔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以峨眉山月贯穿全篇,有映带生辉之妙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等,无不以新奇而隽永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画出壮美的山光水色,给人以明朗清新,境界开阔的特殊感受。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

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事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故而较之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向高远,感情更为真挚。除上一部分已举作品兼具这一特点之外,李白还有更多的山水诗篇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例证。例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篇章。当时作者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中途遇赦,惊喜交加,当即从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诗人那历尽艰险而遇赦的喜悦心境,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念情,以及得以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在空谷传响,夹岸秀丽的山峡风光之中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豪爽,情景交融,精妙至极。明•杨曾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具有民歌风采的《清溪行》中,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诗句,赞颂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抒发了对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人着意描述的是清溪水清如碧,清澈见底,然而却寄予了他对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勾画出的是一个情调凄凉哀婉的清寂境界。又如《夜宿山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发的厌弃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怀。同样,《山中问答》也是一首含蓄蕴藉,情趣盎然的佳作: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抒发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情意趣,语出自然,浑然天成,秀雅的画面,色艳景幽,情真意远,韵味之美,意境之美,使人陶醉。再如《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计年。

拨云见古道,倚树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满是云雾的山林,是那样的幽静,在云雾中行走,是那样的闲逸。诗人成功地捕捉了他对自然景物、山光水色的独特感受,以刻练之笔出以平易面目,在继承谢灵运、谢眺、何逊、阴铿等前人的基础上,加以了更深层次的开拓。《岁寒堂诗话》云:“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

李白有的诗,虽通篇不以写景为主,但以一二写景语而显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抓住孤舟远影没入水天之际的动人景色,造就一种高远无穷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人的无限神往。它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等,诗人仅以一二写景之语,即穷形尽相地描状了景物,真切地显示出了自然景物的特征,深沉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感情,“它们都给人们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对于山水风景诗的发展有所贡献”。

(三)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在李白咏叹山水的佳篇美什中,《望庐山瀑布》、《横江词》、《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一类缘江山之助,表现大自然宏伟壮丽,抒发自己逸思豪情的作品最具特色。《蔡百衲诗评》云:“李太白诗,逸态凌云,照映千载”。例如《望庐山瀑布》,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动气势,用夸张比喻,逸想遄飞,境界不断升华,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的壮观,创造了无比壮阔的艺术形象。《横江词》六首,极力夸张当涂一带长江风涛的险恶,如第四首中“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形象雄伟,真力弥满。《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榖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等描写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和黄河的汹涌澎湃,劲健不凡,而且通过黄河那触天动地、奔流万里,不可阻挡的伟大形象,体现了作者向往不平凡生活的豪迈性格。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梦游驰骋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神笔,描绘出了天姥山的种种图景,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自然美景,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恐怖奇景,还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奇仙景,瞬息万变,捉摸不定,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最后,诗人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这一千古名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抒发了他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的执着之情。

在诗人作于天宝元年(742)夏季的《游泰山》六首中,想象亦同样奇特,不仅写出了“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的旖旎景色,而且传达了登临绝顶时“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那样一种超凡脱俗的特殊感受。李阳冰曾说:“太白不读非圣人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原,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这段话,是对李白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的艺术成就的确切评价。

再如,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更为这一方面的杰作。全诗共分四段:

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地表现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进一步描写蜀道的艰险作了铺垫。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在这一段中,诗人极写山势的高危。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禾川,再加上黄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接着,诗人又以青泥岭上盘旋迂回、百步九弯,似枯藤缠绕危岩的道路,和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

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诗人在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由此而产生出了一种排山倒海,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段,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诗人在段中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进而奉劝人们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色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故而唐人殷潘称之为“奇之又奇”。还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李白的《蜀道难》,使历代描写蜀道艰难的诗篇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虽然诗歌竭力描绘的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

以上一类山水诗是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中创作的结晶。它们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就中国山水诗发展而言,唐宋两代是山水诗成熟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在李白之前,具有浪漫气质,创作上显现出“气势雄伟,劲健有力”特点的诗人有王维、高适、岑参,后有韩愈、刘禹锡、苏轼,但其作品的山水形象和所表现出的气势,都不及《蜀道难》等杰作。就是金人元好问、明代高启和清代袁枚的山水诗,也不能与之匹敌。倪其心撰文指出:“道家的自然思想使李白对人生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认为人的生死荣辱如同万物。‘兴歇皆自然’。这就使他的山水诗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具有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突出特点。”这就是李白在山水诗创作上超过前人,启迪后来的功力所在。

综上所述,李白热爱大自然。他曾经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笔端,融铸清辞。他写月、写山、写水,明朗清新,境界开阔;他将自己对自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化入了山水诗作之中,情景交融,韵味悠长;他壮绘直落九天的瀑布,以及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崎岖险阻的蜀道,并给予了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形象,从而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简言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屹立于浪漫主义的艺术巅顶,掉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

古代:屈原是浪漫派的始祖李白是浪漫派的颠峰人物 李清照的前期时光童话诗人顾城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现代:徐志摩,沈雁冰,舒婷 ,汪国真, 席慕容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https://www87dhcom/xl/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国殇》主要描写的是是( )

A战斗场面 B送别场面

C劳动场面 D狩猎场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国殇》内容的把握。《国殇》中的前十句按照战斗进程描写战斗情况,场面逼真、层次井然,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八句礼赞将士亡灵,热烈深沉。所以《国殇》主要描写的是战斗场面,答案是A。而B、C、D中的场面在《国殇》中都没有出现。

2在王维《山居秋暝》中,最能体现山中景物情趣的是( )

A空 B喧

C秋 D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类型的把握。A选项的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B选项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D选项的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C选项的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所以从内容上来看《山居秋暝》属于山水诗,答案是C。

3我国文学史上现存九千多首诗的诗人是( )

A杜甫 B陆游

C李白 D白居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诗人的文学常识。A选项中杜甫存诗约一千五百首。B选项中陆游存诗九千余首。C选项中李白存诗一千首左右。D选项中白居易存诗近三千余首。

4苏轼的词集是( )

A《乐章集》 B《东坡乐府》

C《南唐二主集》 D《漱玉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作品的对应性常识。A选项中《乐章集》是柳永的词集。B选项中《东坡乐府》是苏轼的词集。C选项中《南唐二主词》是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的词集。D选项中《漱玉词》是李清照的词集。

5《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

A想象的展开 B时间的推移

C感情的变化 D事情的逻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内容及线索的把握。《前赤壁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所以全文的线索是感情变化,答案是C。

6下列属于鲁迅散文诗集的是( )

A《野草》 B《朝花夕拾》

C《华盖集》 D《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A选项中的《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又被称为“抒情散文集”。B选项中的《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文集以记事为主,又被称为“叙事散文集”。C选项中的《华盖集》和D选项中的《坟》都是鲁迅的杂文集。

7下列作家中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

A张洁 B茹志鹃

C老舍 D曹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的文学常识。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8继承发展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的是( )

A陆游 B辛弃疾

C李商隐 D李清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的文学常识。A选项中的陆游是“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他并没有继承发展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B选项中的辛弃疾是继苏轼后又一位著名的豪放派词人,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与苏轼合称“苏辛”。C选项中的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D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著名代表词人。

9《关山月》的文体是( )

A七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七言歌行 D乐府旧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体常识。题目中要求从诗题的角度判断,即诗歌题目。《关山月》的题目“关山月”是汉乐府古题,属横吹曲。内容多写戍边军士月夜思乡及与家人离别相思之情。所以答案是D。《关山月》一共12句,而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四句,所以A选项和B选项都是错的。而C选项中的“七言歌行”,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关山月》不属于歌行体。

10下列作品具有“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

A《荀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常识。A选项中的《荀子》,其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B选项中的《庄子》,其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C选项的《墨子》,其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D选项中的《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

11鲁迅小说中唯一一部中篇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风波》 D《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作品的相关常识。A、C、D三个选项中的作品都是鲁迅的短片小说,只有B选项中的《阿Q正传》是鲁迅的中篇小说。

12下列作品不属于巴金的是( )

A《寒夜》 B《第四病室》

C《龙虎狗》 D《人兽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作品的相关常识。A选项中的《寒夜》是巴金的长篇小说。B选项中的《第四病室》巴金的一部日记体小说。C选项中的《龙虎狗》巴金的散文集。D选项中的《人兽鬼》是钱钟书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13我国古代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是( )

A屈原 B李白 C陶渊明 D曹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的相关常识。从时代来看,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李白是唐代人,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人,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所以最早的诗人是屈原。而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李白虽然是浪漫主义诗人,但不是第一位;陶渊明是第一位田园派诗人;曹操的诗不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的,而且时代也没有屈原早。所以答案是A。

14倡导古文运动,并主张文以明道的是( )

A刘禹锡 B柳宗元 C苏轼 D韩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的相关常识。从题干来看,首先要确定的是倡导古文运动的人,而A选项中的刘禹锡和古文运动都没有关系。B选项中的柳宗元和D选项中的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是柳宗元提出的是“文以明道”,韩愈提出的是“文以载道”,所以答案是B。C选项中的苏轼只是继承了“文以明道”的主张,但不是提出者。

15下列作品属于纪传体的是( )

A《战国策》 B《史记》 C《左传》 D《国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散文的体例。A选项中的《战国策》是国别体,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B选项中的《史记》是纪传体,《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C《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D选项中的《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16下列诗人属于“现代派”的是( )

A郭沫若 B戴望舒 C徐志摩 D艾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的相关常识。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诗人路易士曾说,他主编的《诗志》、戴望舒主编的《新诗》和吴奔星主编的《小雅》,可以说是1930年代中国诗坛的代表。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其他主要代表诗人有陈江帆、南星、徐迟、番草、玲君、吴奔星、路易士等。所以答案是B。A选项中的郭沫若是“新诗”的代表诗人。C选项中的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D选项中的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17王安石的诗被称为( )

A半山体 B易安体 C稼轩体 D花间体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的相关常识。A选项中,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B选项中,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C选项中的稼轩体是指辛弃疾的词作。D选项中的“花间体”是一种词体,以晏殊为代表。

18韩愈在思想上主要推崇的是( )

A佛学 B黄老之学 C墨学 D儒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的相关常识。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所以答案是D。

1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 )

A舒婷 B张洁 C戴望舒 D郭沫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家作品的对应。《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20《前赤壁赋》是一篇( )

A骚赋 B骈赋 C文赋 D大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作品的文体常识。A选项中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B选项中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C选项中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是赋在宋代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赋的主客问答的形式,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将议论加入赋的创作中,即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而《前赤壁赋》就是一篇经典的文赋。D选项,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主要表现的内容有京都、宫殿、田猎等,后世称为“大赋”。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故乡的野菜》是一篇描写 地区民情风俗的散文。

答案浙东

解析《故乡的野菜》是周作人的散文。周作人在文中明确指出《故乡的野菜》写的是自己的故乡浙东地区。

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 、《春》、 。

答案《家》 《秋》

解析《激流三部曲》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3老舍的《断魂枪》主要表现了老拳师 在近代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

答案沙子龙

解析考查文章主人公的名字。

4杜甫的诗歌风格是 。

答案沉郁顿挫

解析“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皋辞赋的词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色。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答案玉簪螺髻

解析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江东虽小,地方万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王:

答案称王。(出自《垓下之围》)

2有于蒿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蒿常在围中。

常:

答案通“尝”,曾经。(出自《张中丞传后叙》)

3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坐。

披:

答案用手分开。(出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4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

答案天亮。(出自《前赤壁赋》)

5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

答案担心。(出自《谏太宗十思疏》)

四、翻译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翻译:

答案(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出自《谏太宗十思疏》)

2故今具到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翻译:

答案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出自《答司马谏议书》)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简析小说《风波》在开头、结尾两处场景描写的作用。

答案小说的开头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纳凉吃晚饭的场景,洋溢着江南农村的生活气息,为“风波”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特定环境,表现了一种因循守旧的传统生活方式。小说的结尾又描写了这一村落有过一场风波之后的情景,一切恢复原样。开端与结尾前后呼应,说明了辫子风波不过是死水微澜,辛亥革命之后,农村并无真正的变革,这样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主题。

2简析《山居秋暝》的动静相衬的写作特点。

答案此诗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态描写。颔联上句“明月松间照”写无声静态,下句“清泉石水流”写有声动态;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刚好和第二联相反:上句写有声动态,下句写无声动态。静中有动,动中有声,无论景中有人无人,都赋予画面一种真实而浓烈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如临其境。构成了深远宁静而又清新活泼的优美意境。

3简析《垓下之围》中项羽的个性特征。

答案

(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的场景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铁骨柔情的性格。

(2)东城快战,“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表现出项羽英勇神武且自负的性格。

(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的行为表现了他知耻重义和视死如归的性格。

4分析《关山月》的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答案全诗以“月”贯穿全篇,诗人紧扣诗题“关山月”,以照临关山的月光来凝聚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三个场景,用鲜明对照的手法写出了“关山”内外三种人物在“月”下的不同境况和感情,就使不思战备的统治阶级、空掷岁月的戊边战士、渴望恢复的中原百姓融为一体,构成关山月夜的全景图。

六、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揭露了士大夫怎样的嘴脸(4分)

答案不关心国事,附和流俗,以讨众人欢心为能事。

(2)作者引用“盘庚迁都”为例,意在表明自己怎样的态度(4分)

答案坚持变法的决心绝不动摇。

(3)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用“‖”在文中标出。(2分)

答案“‖”标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之后。

2阅读《断魂枪》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

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镖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1)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对沙子龙的描写所运用的三种人物描写方法。(6分)

答案心理描写: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

行为描写: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

语言描写:“不传!不传!”

(2)沙子龙“镖局改了客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2分)

答案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近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遭遇到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以刀枪棍棒为代表的国术,面对强大凶残的坚船利炮,不得不谋求改变。

(3)沙子龙夜间练枪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答案身怀“五虎断魂枪”绝技的镖师沙子龙,对往昔神枪的威风满怀留恋。

3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作者什么的情感(4分)

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2分)

答案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看,眼望),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想:希望、盼望)。

(3)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分)

答案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特别是本诗中的“掻”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七、作文题(50分)

请以“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86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