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第1张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三、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

 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2、现在的胡杨怎样?

 二、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我的希望和信心(学习7、8自然段)。

 1、我祈求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我坚信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胡杨的精神还在……将被激励)。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四、拓展(课后☆题)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方法:

 讲授,沟通

 学习方式:

 朗读、小组合作、自学及自评。

 教学过程:

 (一)教师方面

 ①导入情境

 打开课本,指导学生看图(课本内),从两幅图中观察胡杨的外貌的不同,引出课题。

 ②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问题引入:

 (1)胡杨树在地球上有多久的历史,它主要生长在什么地方?

 (2)作者从哪几方面赞颂胡杨?(坚韧、无么、悲壮)

 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赞颂胡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胡杨为什么会有“哭”的时候?

 (4)作者有什么样的祈求?(对上苍,对胡杨,对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为什么要祈求?

 集体讨论:本篇课文,作者把胡杨都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比作战士,与沙漠进行抗争)

 找出作者对胡杨树开容的词,为什么会用这些词语。(孑然凄立、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等)

 为什么作者对胡杨会心痛,对胡杨作者有怎样的信念?(我坚信………)有感情地朗读八、九自然段。

 3、思维拓展

 作者对胡杨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古老的树种,他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而且,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定会十会关注胡杨的命运,如果你是“上游的人们”,你会怎样做呢?

 4、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胡杨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树种,而且是一种可贵品格。同时感受到作者对胡杨深切的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之情,表达出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5、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观图,直面感受

 2、读课文;看小黑板,读(组)词

 3、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4、画波浪线,找出描写胡杨的形容词,郎读词语

 5、自由讨论交流,总结回答问题

 6、指名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想象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开放式的网络资源、形式多样的批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而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归纳课文的写作方法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胡杨喜爱、同情和赞美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品味胡杨性格,读中感悟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措施:借助多媒体手段,结合课文内容,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领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对环保事业的关注进而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措施:借助网络资源,资料补充,理解文中“祈求”三个层次的含义,与作者情感共鸣。

 学习者分析

 一、语文层面:

 首先,五年级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其次,学生已经养成了“批注式阅读”的学习习惯,能够圈点批画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

 另外,学生具备了读写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感想付诸笔端。

 二、信息技术层面:

 学生对互联网已经有了接触和认识,形成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养成了使用信息的意识,能用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

 第一环节提精生情,初识胡杨之“美”,铺陈高贵底蕴。

 直观感受胡杨是“最美丽”的树,奠定本节课的感情基调—赞美胡杨,完成胡杨是“最美丽的树”这一特点的教学。

 课件配合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联动下,奠定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感情基调。

 使用PPT的图像功能,为学生呈现胡杨树的,让学生在直观的中看到胡杨树的种种姿态,不由得心中发出赞叹。

 利用PPT的声音功能,配以一曲苍凉的《暮尘音悲曲》,让学生感受到悲壮的同时,对胡杨肃然起敬。从而达到提精的目的。

 第二环节

 走进文本,品读胡杨之“最”,触碰高贵灵魂。

 抓住重点词句,圈点批画,在读中理解胡杨是“最坚韧的树”“最无私的树”“最悲壮的树”三个特点。感受到作者为胡杨赋予了人的性格,感悟到作者对胡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走进文本,品读语言文字,读中自主感悟。

 2、导学结合,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写作方法。

 3、情境再现,读中物化自我,升华内心情感。

 配合和声音,在学生理解了胡杨的特点之后,再次感受胡杨的种种姿态,将心中已经涌动出的那份情感释放出来,感受到胡杨精神的可贵,发自内心的赞美胡杨,达到与作者心息相通的目的。

 第三环节情感转变,感悟胡杨之“悲”,唤起环保意识。

 探究胡杨生存环境变化的原因,结合课外资料认识到人类在利用资源的同时忽视了保护意识,破坏了胡杨的生存环境。

 1、借助网络资源,对比中感受胡杨生存环境的变化。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

 2、细读课文,读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与之产生共鸣。

 借助西域文明的复原和现在楼兰废墟的视频画面,在强烈的视觉反差下必然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为反思胡杨生存环境变化的原因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

 以读代讲,理解“祈求”内涵,坚定保护信心。

 理解三个“祈求”的含义,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突破教学难点。

 以读代讲,读写结合,感物咏志,抒发内心情感,坚定保护环境信心。

 以声音创设情景,带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将内心想说的话写出来全班交流。如果因时间有限不能全员交流,也可以把感受上传到班级主页中继续交流,将这项作业延伸到课外。

烂漫金秋,是感受生命最好的季节。提起新疆,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有种“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意。但此次新疆之旅,完全颠覆了我对新疆的传统观念,在这个秋风瑟瑟的季节,有这样一种生物,在新疆的大沙漠中屹立不倒,不断向来往的旅人传递铿锵精神,那就是胡杨,作为新疆的“战士”,它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在千百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

老龙河胡杨林景区,是新疆境内距离市区最近的原始次生胡杨林风景区,相比于之前去的伊吾县胡杨林生态景区,这里的胡杨平均年龄在100年左右,少了一分苍劲之美,但却多了一丝青春活力,让人倍感生命的力量。

老龙河胡杨林面积约15000亩,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走进景区,宛若置身金色的油画之中,整个世界都是金**的,稀稀疏疏的树叶将你包围,秋风拂过,落叶翩翩起舞,一切都显得格外浪漫。

都说秋天是萧瑟、凄凉的,但在这里,却丝毫感受不到任何萧条之意,多的是数不尽的自然之美。

沿着小径缓缓前进,脚踩在柔软轻薄的落叶上,感受脚尖传来的幸福感。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是个艳阳天,金色的落叶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愈发迷人耀眼,穿梭其中,宛若走进了秋天童话,微微抬头,感受午后的阳光平等的洒在每个人的脸庞,惬意无比。

当然,对于爱拍照的女孩来说,这里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之地,这里光线充足,金色的背景显得雍容大气,随手就是一部行走的大片。

远远望去,金色的胡杨林与蓝天相互碰撞,浪漫与随意,平分秋色。当看到航拍图时,我再一次被震撼到,一颗颗挺拔的胡杨沿着老龙河肆意生长,为昌吉的秋日注入灵魂,抒写一部生命的赞歌。

这里的池塘清澈见底,胡杨林的倒影清晰可见,据说这些池塘是在对胡杨林输送水时,因为地势低洼而形成的景色,据说这里曾发现佳朋鲎虫的身影,作为一种年代比恐龙还久远的生物,如今在老龙河胡杨林景区再现,足以见证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千年不倒胡杨身,亘古不变大漠魂。只有真正来到新疆,真正到达老龙河胡杨林景区,才明白什么是壮美的真实写照。

塔里木河在四季都很美,特别是在秋天的时候,当**的落叶落到地面上, 配合着胡杨树林那别致的造型,外加上沙漠特有的沧桑,可以给人一种十分震撼的享受。如果我有时间并且有机会过去塔里木,那我应该会带父母过去那边,让他们也看一下塔里木的美景。同时,这也是我的愿望。

首先,我身处于南方的城市,本身就没去过新疆,而我父母也没见过新疆的风景,那带他们过去玩是再合适不过了。虽然说那边的路并不好走,但父母也没到动不了的年龄,如果这个时候不趁机带他们多走走,等他们老了可能就没这个机会了。所以,从这点考虑我会带我的父母过去塔里木。

其次,被父母养那么大,自然要学会报答父母,而带父母去旅游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带着父母去旅游,而我身边的小伙伴基本上都带过。按他们的经验,带着父母去旅游是促进家庭和谐的一种方法,也是表达自己孝心的好机会。同时,也可以告诉父母自己长大了,不再需要他们操心。

此外,我觉得一处美景,自然是要找最亲近的人一起欣赏。对于我来说,最亲近的人除了女朋友外就是自己的父母了,那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如果有机会的话肯定要带上父母过去那边看看啊。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如果觉得我说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吧。

八月即将结束。你准备好去旅行了吗?其实九月秋色还不明显,但是到了今年年底,秋色已经很明显了。今天就来看看秋景中的一些好去处吧!

2010年9月至2010年9月,我国西北地区是观赏胡杨的好地方。胡杨是一种强壮的树种。茫茫沙漠中除了各种低矮的灌木,只有胡杨生长在这里。虽然生活在不毛之地的沙漠里,却能存活三千年,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灭。

胡杨叶春夏绿,秋季黄,冬季红,最具观赏性的是秋季的胡杨。每年9月下旬至11月是观赏胡杨的好时机。

胡杨在沙漠中形态各异,粗犷有力。金**的胡杨像一团火焰在无边的沙漠中燃烧,把整个沙漠映成金**。没见过面的人肯定会从心底里震惊。这里拍的任何照片都可以当壁纸。

去内蒙古额济纳看胡杨林,那是阻挡巴丹吉林沙漠不断扩张的屏障。也是最著名的胡杨林。每年秋天,大批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架起长枪短炮,大饱眼福。

在额济纳看胡杨最好的地方是二道桥,那里有树有水,金黄的胡杨倒映在水中,让人拍照眼花缭乱。

三道桥有大面积的红柳林,就像进入了一片红色的海洋。看胡杨和红柳也是不一样的感觉。

四道桥的胡杨林里住着牧民,金黄的胡杨和白色的绵羊相互辉映,是另一番味道。这是**拍摄的地方。

再往前走一段胡杨,到了八道金桥就到了八道金沙漠,胡杨和沙漠在这里汇合。

离这里20公里还有一片绵延数公里的枯死胡杨墓。枯死的胡杨形态各异,屹立不动。它被称为奇怪的森林。额济纳的每一段胡杨林都有自己的特色等着你去探索。

除了额济纳,中国还有胡杨林,如新疆轮台塔里木胡杨林公园、青海格尔木拉海胡杨林、昌吉雷姆胡杨林等。

西北胡杨

辽宁盘锦的红海滩是中国最大的红海滩。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观赏红海滩的最佳时间。潮水退去,绵延数十公里的红毯映入眼帘,红色妖娆,震撼人心。

其实是由红色的钠盐组成的,弱草如何形成这样的画面,真的很神奇。在渤海湾的滩涂和湿地上诞生的大自然的奇观和美景,一望无际,一望无际,密密麻麻,构成了一幅自然画卷,尤其是夏秋两季,紫红色,绚烂而醉人。

除了红海滩,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芦苇沼泽,这里生活着各种鸟类,也是观赏各种野生动物的好地方。

草海上有一个木制的回廊,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拍照。景区内建有度假村,可以在这里住几天,感受一下。

这两个地方的风景真的很浪漫。即使在萧瑟的秋天,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1《胡杨树》

胡杨树又名胡桐,有极强的生命力!传说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无论是在贫瘠的盐碱地,还是在旷无人烟的沙漠中,都能见到她或满布虬枝、或有枝无叶的身影在静默中挽着夕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在荒漠中,在旷野里努力伸展着!

2《塞北秋行—瞻胡杨树》

胡杨树是英雄的树。胡杨树的英雄气概来自于人们对人生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在世间的万事万物中,人们喜欢崇拜。人们对树物种的崇拜,能称得上英雄树的恐怕只有胡杨树了。站着生、立着死,死而不朽。

3《胡杨神韵》

人们普遍誉称它为“荒漠上的勇士”、“沙漠英雄树”。它有着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经久地在沙漠之中生长繁衍。它能经三千载风云变幻,即生长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一千年,真是神奇至极!

4《深读片胡杨林》

深秋季节,当步入地处淖毛湖戈壁滩涂上的那片胡杨林时,才知文人雅士送给胡杨的“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话虽然感情饱满,却没有真正揭示出胡杨生命的坚韧与坚强来。这是因为我们在伊吾胡杨林见到了三千年依然生命旺盛四千年枯树生芽的胡杨。

5《胡杨颂》

佘秋雨曾赞美它说: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胡杨树有倔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胡杨树在朝日、夕阳的照耀下,它的千姿百态显得更加文雅优美。

每年的金秋十月,内蒙古额济纳旗总是以其浪漫迷人、橙红金绿的胡杨林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过,既然这里属于唐诗宋词里古人吟诵咏叹的漠北塞外,那么除了三千年守望的胡杨林,自然还有寒沙连城、狼烟不绝的大漠和戈壁令人神驰意往!额济纳旗境内有中国第三大沙漠——面积47万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额济纳最著名的沙漠景观就在胡杨林景区最后一部分的八道桥附近。

额济纳拥有28万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八道桥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北缘腹地,从胡杨林景区一道桥进入,先后经二道桥、四道桥乘观光车来到八道桥。八道桥是胡杨林与沙漠景观的结合部,这里有着与中国最美沙漠巴丹吉林零距离接触的沙海王国主题运动公园。

巴丹吉林沙漠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不仅是我国第三大沙漠,也是世界唯一高大沙山群分布密集的沙漠,向来被专家学者认为是中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本以为八道桥是羌笛幽幽泪色涟,平沙莽莽黄入天的萧瑟荒凉景象,然而到了景区才发现眼前竟然是沙山起伏、胡杨簇簇、碧波荡漾、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浅底,简直就是一幅美到极致的漠北江南图!

空中望去,一望无际的巴丹吉林沙漠像金色的海洋,层叠起伏,绵亘天际,被凛冽北风吹出的道道沙脊,棱角分明又流畅无比,凝固成优美的金涛铜浪。而蔚蓝的天空和澄碧的湖水更像是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轻轻地将这片金色的沙海拢在怀里!细心的读者有木有注意到右边沙山有一架白色的飞机,猜猜为何在此?

八道桥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湖水!沙漠给人一种孤寂死亡的感觉,湖水却给人一种生之活力的希望。这里不仅是拍摄沙漠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也是额济纳旗有关部门指定的露营地。在这里,不用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就能感受沙漠的粗犷雄浑和大气壮美;就能体验到沙、湖相伴的无限风情;就能簇拥爱人坐看日升月落、星汉璀璨,尽享浪漫!

金镶玉——蓝得异常妖媚的沙湖就像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这块超级金牌中的一块软玉,温温润润、热烈多情、难分彼此、缠绵不已!而在沙丘的底部、湖岸旁,沙湖则用她珍贵的乳汁默默哺育着胡杨、灌木、芦苇、梭梭、柠条、霸王、籽蒿、芨芨草、骆驼刺等等这些沙漠的孩子们!

世界上的沙漠皆是因缺少水分而生成,但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却有着让全世界都为之费解的沙漠和湖泊共存的奇观:这里不仅有着中国乃至世界最高的沙山——海拔1700米,相对高度502米的吉格鲁沙峰,而且沙山之间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内陆湖泊,约有100多个,更为神奇的是,这些湖泊即便严冬也不结冰。

水是地球这个蓝色星球最为神奇的东西,它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奇迹的创造者!死寂的沙漠一旦有了水的滋养,立即就变得灵动而生机勃勃,八道桥的沙湖除了给附近的人类和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大漠生态文化。

浅滩湿地,芦苇摇曳,深潭碧水,鸥翔鱼跃,近岸背风处的沙窝,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恣意生长:绿黄橙红,攒着劲延续生命的希望!一个个湖泊、一个个沙窝就是一个个坚强的生物圈,就是一个个创造生命的沙漠奇迹!

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多为咸水,不能饮用。而湖岸周边长势茂盛的植物,也多为湿生、盐生等类型,并且以湖水为中心与周围沙丘呈同心圆状分布,从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沙漠中的湖岸线上沉积有白色的盐碱钙华。

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顺着湖岸一直延伸着多条轮廓优美的沙脊,沙脊之间形成许多如水波、似耳廓、象蜗壳一般的沙窝。除了漫漫黄沙,一泓泓碧蓝的湖水,还有沙窝中那丛丛簇簇如火似金的胡杨、沙柳、黄蒿、沙米和骆驼刺,为沙漠平添了几分生命的气息!

巍峨高耸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美好的湖泊、湿地,丛丛点染的胡杨、沙棘,这些都构成了八道桥所在巴丹吉林沙漠迷人的独特气质!没到过敦煌?没见过鸣沙山、月牙泉?这儿多的是呢!碧绿深蓝的湖水坚定地为沙漠中的心形泉、月牙泉、半月泉、满月泉补充着水分!这里没有栏杆和绳索的牵绊,你大可身披轻盈的红纱,赤脚漫步沙漠泉边,完成你梦寐以求、浪漫迷离的阿拉伯风情大片!

当然,到沙漠来玩,肯定得体验一把摩托、越野车沙海冲浪的酣畅刺激。另外,在有沙有水的八道桥玩一玩骑骆驼、滑沙或者是赤脚登沙山等项目,虽然这些杂乱的脚印会将沙丘丝质般的肌肤破坏得神采黯淡。不过不打紧,大自然会用它最擅长的暴力美学将这些痕迹一夜间抹掉,当你第二天再度来到这里,也许同样会发出惊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据说八道桥集巴丹吉林沙漠的“雄、秀、奇、险、幽、旷、绝”为一体,是摄影爱好者和沙漠探险越野爱好者的最佳目的地之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亦是观光客们追求的终极沙漠景致,当夕阳缓缓披上华丽的金袍冉冉降落时,金红色的沙漠和碧玉般的沙湖,立刻容光焕发的盛装出迎,金碧辉煌、水天茫茫,配合着游客们的狂热欢呼,古人的诗词意境似乎在此得到完整的解读和升华——美到极致的八道桥!

阿克塞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生态 旅游 、哈萨克族风情和具有现代气息的民族特色新县城等 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苏干湖,野生动物的天堂,海拔2750米,与海子草原连成一片,夏季湖畔绿茵连天,湖连水草,芦苇丛生,牧草丰美,湖面上候鸟翻飞,在苏干湖栖息繁衍的候鸟有白天鹅、黑颈鹤、斑头雁、楼雁、黄鸭、绿翅鸭等多达到25种、3万多只。

多坝沟胡杨峡位于阿克塞县城境内西端90余公里,西连库木塔格沙漠,北依敦煌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东靠夹山险峻的石壁,山势奇特,景观秀俊,因沟深线长,犹如峡谷,沟边自生许多胡杨,被称为“胡杨“。胡杨、沙枣树等植被错落有致的生长在沟壑、沙崖、沙漠等地相依为命、相互斗艳,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胡杨峡美景。

在这广阔的近乎寂寥的土地上,除了大自然赋予的美景,竟还隐匿着一个神秘的影视基地--阿克塞老县城。阿克塞老县城名叫“博罗转井”博罗转井的 历史 就像它名字的来源一样扑朔迷离。据县志记载,“博罗转井”是蒙语谐音,意为“青色墩台”。在民间传说中,此地曾经驻扎过一个名为包罗的蒙古将军,而博罗转井就是包罗将军的谐音。县城的主体建筑,大多建设于1980年左右。因为周围的阿尔金山山脉,影响了这里的水质。所以,不足20年的时间,到了1998年,县城搬迁到了几十公里之外的平原上。留下了一座残破不堪的老城。

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一个影视基地的话,你会误以为走进了一个被遗弃的村落。**的场景布置,现实中被抛弃的城市,强烈的荒芜感迎面而来,对**创作来说,不正是一个最完美的取景地吗?所以,本该荒废的废弃之城,不经意间迎来了它的新生,一个华丽的转身,变成西部炙手可热的影视基地。

世事难料,生活在其间的居民如果有一天回到自己曾生活过的地方,也许会诧异家园的变迁。随着更多**在这里的取景拍摄,博罗转井镇已经成为了到甘肃 旅游 必去的景点之一,成为吸引游客 旅游 探险的好去处。

  认识胡杨,最早是从照片上。晚霞漫天,残阳如血,漠漠黄沙前龙骨虬枝的胡杨;后来是在**中,沙丘绵延,朔风飞扬,羯鼓羌笛伴奏下沉默的胡杨。渲染的背景,烈的色彩,艺术作品里的胡杨充满浪漫情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情画意背后,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苍凉。地球的幽灵——沙漠,挟裹着恐怖的狞笑,无情地吞噬着一片又一片的绿洲,毁灭一个又一个的家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祥和被剥夺了,穿着“美丽金边衣裳”的姑娘的微笑被剥夺了;河流的歌唱被剥夺了,天鹅的舞蹈也被剥夺了。那奔腾的塔里木河,也只好一次次地改道,以柔韧沉默的力量,做出誓死的抗争!胡杨,亿万年前的古老树种,故乡远在热带、亚热带河湾。在二千五百年前,肩负着抗击风沙的`神圣使命,跋涉千重关山,万里险途,扎根在新疆的千里沙海。这是奉了神的旨意吗?还是听从了巍巍昆仑的召唤?抗击风沙,营建绿洲,它是名符其实的“沙漠勇士”。

 看见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胡杨,我的心情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人往往如此,以为借助间接的经验,对某些事物可以了然于胸。然而,事实反复证明,间接的经验只是了解表层,只有身临其境,才有可能懂得内在。影像、文字的表现力再强,也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审美角度。就像我的文字,无论我怎么写,总觉得未能尽情地表达视觉冲击的强烈感受,和内心波涛汹涌的真实情感。

 “惊心动魄”是因为我看见了胡杨的惨烈。那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白茫茫的沙地上,胡杨或昂首挺立,或曲膝跪地,或躯体断裂,或枝干破碎,扭曲着,一圈一圈地扭曲着,扭曲变形得失去了原本的模样。那些已经脱离生命主体的枝条,经年的风吹日晒,仿佛累累白骨,残骸遍地。这是一场何等残酷的战争啊!烽火连天,长年累月;这是一曲何等壮烈的悲歌啊!大义凛然,前赴后继!

 胡杨无语,我却听见了胡杨体内奔腾的热血;胡杨不说,我却感知了胡杨内心剧烈的疼痛。挣扎过后,留下的是不屈的意志;坚持的内涵,是可歌可泣的信念。可是,伤痕累累,流血牺牲,是深入骨髓的疼痛啊!胡杨的神情一再真切地告诉我,疼痛,煎熬千年的疼痛……我颤抖着双手,轻轻地放在胡杨的躯干上,忍不住,落下两行清泪。

 烟尘滚滚,日月轮回;千古风流,弹指瞬间。多少热闹繁华,终究雨打风吹去;多少兴衰荣枯,到头来难逃灰飞烟灭。唯有胡杨,依旧站立在猎猎西风中,看尽秦时明月汉时关,八千里路云和月;唯有胡杨,依旧站立在漫漫黄沙里,听尽羯鼓羌笛的幽怨,胡茄十八拍的苍凉。楼兰国的美女在哪里?大宛国的鼎盛今安在?高昌国的霓裳羽衣舞何处寻?精绝故国的飞天在何方?唯有胡杨,依旧站立在历史的浩浩长卷上,看尽英雄沉浮,人间悲欢!

 守望千年,只为了等待一个温情的回眸;抗争千年,只为了实践一个忠贞的誓言;沉默千年,只为了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死去千年,只为了一轮撕心裂肺的重生!这,就是胡杨,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的胡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66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