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式的爱情与其他形式有何不同?

浪漫式的爱情与其他形式有何不同?,第1张

浪漫式

浪漫式的爱情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见钟情的爱情,这种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是一种建立在缘分基础上的爱情,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这完美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中也可以叫做首因效应,就是最新信息比之后获得信息的影响要大,所以要注意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没准会给你带来一段爱情啊。

二、好朋友式

这种爱情的形式与浪漫式正好相反,这种爱情是建立在一种深厚友情的基础上得来的,就是需要长时间培养出来的感情,可能刚开始见面并没有什么感觉,而是随着以后的相处和接触,发现对方的闪光点,这种爱情是比较牢靠的。

三、游戏式

拥有这种爱情的人,只是将爱情当做是一种游戏,并不会真心的付出,也不会专一的对待一个人。他们在爱情的这场游戏里,玩闹享受,通常都是同时经营几段感情,遇到这样的爱情,你就危险了。

四、占有式

占有式的爱情,就是要将爱情和爱人都占为己有,总是会怀疑自己的爱人和别人在一起,敏感多疑,这种爱情里,女性多具有这种想法,其实就是一种嫉妒的心理,心理学里认为嫉妒的情绪是普遍存在的,只要能够正确的认识,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五、实用式

这种爱情的形式很稳固,因为会满足对方的要求,既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当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情感自然也会得到升华。

六、利他式

拥有这种爱情形式的人,是典型的付出型的人,他们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爱人吃苦,虽然说爱情是需要付出的,但是一味的付出,爱情之间是得不到平衡的,这样的爱情谁能确定可以坚持多久呢?

青年们为了共同的兴趣聚成一团,在 探索 星空的旅程中并肩前行,在他们眼中,天文与浪漫并不相悖,未知与浩瀚充满惊喜。

南京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天文社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不断把人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处,而这门与物理学息息相关的学科能浪漫到什么程度? 劳伦斯· 克劳斯说过:”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 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你们都是星尘。“

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将于7月17日正式开馆,18日起对公众开放。而这次天文馆也拥有被设计师称为 “与天对话的地方” 的独特建筑设计,整个建筑像一件可以表现时间流逝的大型天文仪器,不仅展现了天文学概念,还可以真实追踪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屏蔽”城市的喧嚣和周遭的一切,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得以静观天空,思考宇宙。

人类对宇宙的 探索 永不止步,今年6月,在无数国人的祝福声中,神舟12号航天员成功进入了中国空间站,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进入了具有真正意义的空间站,走出舱门,更近距离地“触碰”浩瀚的天地。

本季Iris Van Herpen也以 探索 地球为灵感,推出了名为「Earthrise」的全新高定系列。通过与法国女子跳伞世界冠军Domitille Kiger 合作,将高级定制带上高空,表达了设计师对于太空、未来 科技 的向往与追寻。

在这样的节点上,尼龙NYLON找到了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天文社 的成员们,来探讨他们眼中的“天文“,感受专属于他们的”浪漫“。

当初,是哪个念头让你决定加入天文社的?

朱慧文:

从小就非常喜爱天文,在得知学校有天文社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加入天文社了。

张亦恺:

我在大二前的暑假从学院的学生会退了下来,觉得有些无聊,想找些事做。因为高中时的天文社是我很尊重的物理老师创办的,我是第一批社员,创办天文社也算是向他致敬,传播星火。后来和同学闲聊,听到有个大一新生也想办天文社,然后就和他两个人一起创立了社团。

周澄:

我在学校社团招新时看到了我们社团的招新摊位,因为我从小就喜欢 科技 、宇宙这方面的东西,所以就觉得很有趣。记得当时我还问了社长,加入天文社要有基础吗?社长说不用,我就放心加了。

据我所知南大金陵没有天文学专业,你们一般从哪里获取天文学的专业知识?有指导老师吗?

周澄:

我们有自己的自主提升课,社长会组织上课,讲解很多基础知识。除了基础的自主提升课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的对外活动来获取知识。比如我大二时候参加了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那次活动见到了很多大佬,在现场他们讲了很多,例如暗物质例子 探索 卫星悟空背后的故事,中国的Fast射电望远镜等等,平时我们还会定期组织户外观星的活动,校内的观测点有操场、升旗台,校外我们去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进行观测活动。

我们社团的活动还是很多的,能学到很多知识。

天文是在大多数人看起来很科学理性的学科,在你们这却充满了浪漫,是哪些瞬间让你更爱天文?

王君瑶:

我说不出哪一个瞬间更爱天文,也 不是具体的浪漫,而是未知与“无知”,会意识到更多渺小,会渴望自己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宇宙 ,让我触到更高维的世界吧。

周澄:

理性和浪漫并不冲突。我们社团的名字天问就来自屈原的楚辞,就很浪漫。 中国航天也很浪漫,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月兔,通信卫星叫鹊桥,检测太阳的叫夸父。所以理性和浪漫是不冲突的。更喜欢天文的瞬间的话,应该是在我第一次户外观星的时候。那时候还是春天,春寒料峭,我们社长租了一辆车带我们去盱眙看星星。路上我们开了很久,最后到了山顶上。晚上其实特别冷,而且避免光污染,我们还要尽量减少使用灯光。但是你看到漫天星辰就在你的头顶,还有流星划过的那一刻,你会觉得特别值。

在经费有限、社团人员有限等许多限制条件下,会觉得天文社的存在很寂寞吗?

张亦恺:

我觉得在大学校园中,像我们这样 默默无闻的社团才是多数 。只要有一群玩得来,有共同兴趣的人陪伴,并不会感到寂寞。

周澄:

我觉得用 “佛系” 两个字来形容我们社团比较贴切,我们因为一个共同的兴趣聚拢在一起,如果有活动我们就一起参与。即使没有活动,我们私底下也是好朋友。 决定一个社团存在的从来不是外在条件,而是人。 只要有一个人还在天文社,还想着天文社,就不会寂寞。

周澄:

会比较偏向摄影一些,但是没有基础也没有关系。我们社团的第二任社长阳岱涛是学城乡规划的,所以摄影方面比较精通。我们社团还有不少是传媒学院的,因此大家的摄影都有一定的基础,也有装备。

朱慧文:

那是当然啦,我们副社的天文摄影超级棒!自己也第一次用手机通过望远镜拍下了清晰的月球,真的特别激动!

你们目前有哪些类型的社团活动?

朱慧文:

平时校内会有 自主提升课程 ,天气合适会有 观星活动 。校外会去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国家天文台参观。当然还有露营通宵看流星,真的是非常特别的一次经历, 看到流星的那一刻觉得所有的等待都值了 。有时会和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一起参加一些活动,比如杨昌炽老师的天文科普还有天泉湖天文论坛。

你们觉得在学校/南京最适合观星的地方?讲讲你最印象深刻的一次观星经历吧

周澄:

南京的光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其实不是很适合观星,可以看看月亮。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还是第一次吧,是去盱眙观测星空,那里的光污染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重。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知道 “满载一船星辉” 的意思是什么。平时在城市生活的我,对于这样的星空只在书上、网上看到,在现实中看到是非常震撼的。

把天文和 游戏 联系起来,你们用一种更“亲民”的方式普及着天文,最近有新的天文相关 游戏 推荐吗?

张亦恺:

最近出了一款名叫 《火星地平线》 的 游戏 ,主要玩的是航天局模拟经营算是一款航天科普类型的 游戏 ,主要内容是2020年以前现实中各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除了 游戏 之外,还有什么跟天文有关的**、书籍等可以推荐给对天文感兴趣的普通人呢?

朱慧文:

**自己比较喜欢《2001太空漫游》、《星际救援》、《银河系漫游指南》,纪录片《我们的星球》,书有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四部曲》和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

周澄:

很多相关的纪录片都是不错的,《观星指南》、《宇宙时空之旅》、《旅行到宇宙边缘》这些都还蛮好看的,可以去B站看看。

未来天文社有什么发展目标吗?你希望社团可以获得学校哪些方面的帮助?

周澄:

从我的个人角度来说,我还是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天文,减少距离感。由于疫情影响,我们2020年的活动不是特别多,我希望今后我们的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更丰富一些。

我是希望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参与活动的渠道,很多活动有学校的参与我们会更容易接触到。以及我们希望学校可以在天文教育方面多支持一刻,定期邀请一些名师专家来学校, 希望学校天文氛围更浓厚一些。

“天文、天问”,天文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兴趣爱好外还扮演着什么的样的角色?给过你什么样的力量?

朱慧文:

在紫金山天文台做科普志愿者时,每次能用自己所学知识来为大家解疑答惑都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尤其是遇到同样热爱天文的人们,一起交流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到新的知识。 霍金说:“要记得抬头看星球而不是低头看脚下。试着去理解我们所见到的现象,去 探索 宇宙存在的奥秘,不断 探索 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注视太空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寻找自己的起源。天上的星星从我们人类诞生起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每每想到,自己失落的时候抬头望向天上的星星们都会被治愈。

周澄:

天文也算是我现在工作的一部分。我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做运营,我负责的频道就是 科技 频道,经常会要和很多有关天文、宇宙的节目创作者接触。在我的工作中,我常常会在公司的App 科技 频道推荐很多有关天文的节目,并且会给他们安排资源位,我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宇宙天文的。

我觉得 力量 这个词有点大,如果换一种接地气的说法的话,天文让我在学习工作以外多了一门兴趣,我会比别人多了解一些,多参与更多活动,多一些认识朋友的渠道,多一个工作中的加分项, 天文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存在于我的生活中的。

2023年学校就要离开这里了,为南京的星空留下你想说的一句话吧

朱慧文:

谢谢四年的陪伴, 我们会在充满想象的诗意中前进,无畏地 探索 这个世界。

张亦恺:

我们眼中永恒的星空并不永恒,星空眼中短暂的我们真的短暂。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现实生活的压力太大,夫妻二人总是离不开工作、孩子和老人。当很少两个人能单独相处的时候,当他们有空余的机会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精力花在浪漫上,甚至不得不预约“恋爱”;夫妻关系中如何保持甜蜜的激情?婚后还想浪漫吗?

其实婚后更要保持“恋爱热”,不要花大钱,也不要太华丽。生活中,你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际行动,每天留一点机会,轻松培养夫妻间的爱情沉淀和美好时光。

六个保持婚姻浪漫的方法

一、进出门的拥抱或亲吻

出门或回家时,给对方一个简单的临别之吻或拥抱,对夫妻关系来说是一种安心和稳定的感觉。出门前kissbye让对方觉得即使上班,心里也有正能量;而回国后的一个小小的拥抱,就像是给了对方一种安定感。即使你今天很沮丧,你也会感到安慰。

二、每天留一点大人时间

孩子有“就寝时间”或睡前故事时间,夫妻俩可以约定每天睡前纯聊天,随意分享公司或今天的趣事。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谈论“生意”或“抱怨”,只是简单地交谈,也许分享几个笑话或一起看电视。重要的是只有你们两个人。

三、一起共吃宵夜

等孩子睡觉了,吃宵夜!点一根蜡烛,租一部**,或者一起喝一杯外卖,暂时放弃变胖这个选项。我相信这样的快乐和胖会增进彼此的感情。

四、单纯属于父母二人的约会

如果可以请长辈、朋友,或者保姆照顾孩子,父母双方都要学会放手,放心地享受时间;刚开始可以尝试两个小时,去逛个夜市或者在附近的饭店吃顿好的,老老实实的告诉孩子出去,答应他们按时回家。千万不要欺骗他们。之后可以调整延长的时间,四个小时,半天,或者尝试过夜。虽然整个家庭需要一点时间,但是可以让夫妻重新感受到爱。

五、别忘记贴心小事

恋爱中的亲密行为,记得继续婚姻。女人即使结婚了,还是希望像女朋友一样被保护,被捧在手心里。她心疼又温暖。请她老婆不要忘记,有了孩子之后,她老公还是那个原本需要我们照顾的大男孩。不管对方是甜暖男还是甜小丫鬟,我相信在婚姻生活中相处的越多,了解的就越多。

六、再忙,记得重要节日

节日,虽然有人笑说是商家骗钱的日子,但是对于两个人的生日或者特别的纪念日、节日,不如写一张小卡片或者准备一顿特别的晚餐,好让一家人一起享受。和孩子分享节日的来源,感谢父母的辛苦。

“爱是忍耐和仁慈。”进入婚姻后,王子和公主也需要学习如何相处。当一个人成为一个家庭,有太多的生活细节需要调整和适应。或者说,孩子出生后,他们之间的世界因为孩子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婚姻是长久的,懂得经营和退让是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一课。情侣在适当的时候不要忘记等待对方,要学会在婚姻中保持爱情的热度新鲜。

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足够的智慧,我是说如果我有足够的能力,那么我会去学哲学。

浪漫主义的根源》一书是由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柏林所著,确切地说是根据以赛亚·伯林1965年关于浪漫主义的梅隆系列讲座的BBC录音结集而成,是一部哲学领域的著作。整本书从“浪漫主义”一词的定义、背景、代表人物以及浪漫主义的核心观点、对后世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一部小说里,这是小说男主最喜欢的一本书。光是因为对小说角色的爱屋及乌是不足以驱使我来看这本书的。我认为将我带入哲学思想领域的人,是我的毛概老师。我这样跟同学描述:高中的时候我认为最聪明的是数学老师,现在我认为最聪明的人是哲学老师。大家都是科学家的尽头是哲学,之前不明白,现在我觉得非常正确。

回到这本书,首先将这本书中与浪漫主义有关的词汇列举一下:启蒙运动、虔敬运动、悲剧、意志、自由、道德、行动、理想、价值、自然、自我、无意识、象征……这都是我在书中的所见,之所以将他们列举出来,除了担心我自己的表达能力外,我想说的是,抛开走出哲学领域,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浪漫主义,也大概是这些词。哲学的逻辑与智慧在此可见一斑。有关哲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国外的语言表达方式让这本书看起来晦涩难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我阅读时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另外,我感觉自己的能力确实有限,虽然看完了一整本书,但是我并不自信能够将柏林的思想以及伟大的浪漫主义思想完整、全面的概括出来,只能是一个索引,推荐大家都去看原著,体会作者思想以及浪漫主义的伟大。

浪漫主义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为什么?这与 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有关。确切来说,浪漫主义(这里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思想运动)就是理性主义的反叛。理性主义为世界提供了三个命题:首先,所有的真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如果一个问题无法得到解答,他必定不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命题是,所有的答案都是可知的,有些人通过学习和传授得到的方法获知这些答案;第三个命题是所有的答案必须是兼容性的。这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他们从牛顿那里得到启发,认为这个世间就是一个系统的运作的结构,人们可以通过规律的、统一的、冷静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制度或者规则来运行这个世界。简言之,理性主义认为这世界存在着一个普适性公理,大家都应该按照这个真理来形式。

但是那时候的德国人可不这么想。关于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有关的思想家有孟德斯鸠,有孔塞多,有布丰和沃尔内,有格林和霍尔巴赫,在德国人看来,他们的存在激怒和羞辱了德国人。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赫尔德(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来到巴黎,他无法接近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在他看来,这些人都矫揉造作、过分讲究、极度自负且枯燥无味,不仅是赫尔德,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对于法国、假发、丝袜、沙龙、腐败、将军、帝王及世上所有不可一世事实上却是财富、罪过、邪恶之化身的宏大形象更多的是强烈憎恶。为何会如此?柏林在书中提到了虔敬运动——作者将之称为浪漫主义之源。十七、十八世纪的德国人居住的地区称得上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但其实十六世纪,德国也曾与英国法国一样对于欧洲文明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到了十七十八世纪,却呈现出倒退状态。至于原因,作者说不清,我也说不清。大概就是但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德国终归是没有建立起像英法一样的权利集中的民族国家,在十八世纪,德国人是由三百个王公和一千二百个领主统治着的,皇帝一直在觊觎意大利和其他地方,他无法集中力量治理自己的国家。最重要的是,三十年战争使得德国分崩离析。战争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是致命的,比仅仅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更重要的,它摧毁了德国的精神。“德国文化萎缩成一种地方性文化,在那些沉闷的小宫廷里苟延残喘。当时的德国,根本没有“巴黎”,没有中心,没有活力,没有骄傲,没有进步、变化和权威的意识。”基于这个背景, 虔敬运动 , 这一真正的浪漫主义之源 得以渗透德国。苟延残喘的德国文化在这时候一方面滑向路德式的极端经院学究——细微琐碎但相当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则沉入人类灵魂深处。如果你无法从这世上得到你渴望的东西,你就必须教会自己如何不想得到它。这是一种精神退向深处,退向心灵城堡的常见形式。这就是德国虔敬派赖以存在的氛围,由此引发了一种强烈的内心生活方式,大量感人、有趣但是相当个人化和情绪化的文学以及对知识分子的仇恨。“或许德国与法国的誓不两立也是浪漫主义运动兴起的一个触机。”作者如是说。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看到过这么一个说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虽然德国确实是战争发动一方且战败,但是战后对于德国的处决着实过于严苛,这导致了整个德国的怨恨情绪,法西斯主义正好利用了主义情绪,这怨恨情绪与对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憎恶大有异曲同工之处。但确实,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影响力就有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也是浪漫主义的继承人”。之所以说法西斯对浪漫主义有所借鉴是因为它们持有同样的一个概念,即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不可预测的意志以无法组织、无法预知、无法理性化的方式前进。这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全部:领袖明天将发表什么样的言论,精神如何推动我们,我们去往何方,我们将做什么——一切都无法预言。“歇斯底里的自我肯定以及对现有制度进行虚无主义的破坏,因为它束缚了唯一对人类有价值的自由意志;优越的人因其更强力的意志而征服劣等人;这是一种对浪漫主义的直接继承——毫无疑问,通过一种极端歪曲和混淆的形式,然而毕竟还是一种继承。这一份遗产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德国的虔敬运动就是对理性主义明晃晃的驳斥,这是浪漫主义发源的泥土。我认为弄清楚了一件事发生的原因与条件,接下来的就会容易很多。所以,对于浪漫主义,我并不想要再详细阐述太多,也是我的能力有限,但总的来说,不过就是对于理性主义的反叛。

关于浪漫主义,柏林将其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可以说是非常清晰了。在这本书中,柏林向我们介绍了他心中浪漫主义的定义,这一点我想放到最后一点讲述,先来说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浪漫主义的真正父辈》这一章节之前,首先冲击牢固的理性主义的,柏林提到了孟德斯鸠与休谟——一个表明普天之下并非处处皆同,一个说不存在必然性,只有或然性,这都与理性主义相悖。《浪漫主义的真正父辈》的标题之下柏林首先提到的是哈曼,之所以介绍他,柏林认为,它是第一个以最公开,最激烈,最彻底的方式向启蒙宣战的人。哈曼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明确提出各种言论以强烈撞击启蒙运动,更重要的,是他的影响力,在后面提到的柏林所认为的真正的父辈,哈曼对于他们的影响与启蒙都是巨大的。

进入正题, 真正能被柏林称为浪漫主义之父的就有两个人——一个是赫尔德,一个是康德。

赫尔德 对于浪漫主义运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三个观点上。其一是表白主义的观点,其二是归属的观点,其三,真正的理想之间经常互不相容,甚至不够调和。第一个观点,表白主义,是这样的:赫尔德认为人的基本行为之一是表白,是有话要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在充分表白自己的天性,这个观点是赫尔德从他的导师哈曼那里学到的。不仅是人,甚至是无生命的艺术品,对他们来说,也是某人的表白,是创作者的生活态度的表白。赫尔德说了,希望每个表白自己的人都能使用词语,而“词语”这个概念,与交流有关,与群体有关,由此,他的表白观又联系上了他的归属观——在于“民族”这个概念的提出。词语不能单独产生,它得是在群体里面,在民族里面。“由此发端出整个历史主义、进化论的观念。所谓历史主义、进化论的观念就是说你只能通过了解与你自身所处环境很不相同的环境,才能了解那里的人。”这个观念也是归属感观念的根基。关于赫尔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结论,进而引入他的第三个观点。这个观点是这样的:如果每种文化的价值都隐藏在特定文化的理想之中,那么,赫尔德说了,每种文化都会拥有它自己的重心。你想要理解某一文化类型的人民,你就得找出它的文化重心。如果你找到了一个文化重心,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但是如果赫尔德是对的,那么希腊人有希腊人的理想,印度人有印度人的真理,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终极答案的观点就毫无意义了。它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可能是互不兼容的。由赫尔德的三个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他的最终理论:也就是说每个人类群体都应该为自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奋斗,或者说,为了他们的传统而奋斗。这就是赫尔德心中的浪漫主义。

赫尔德之后,柏林在《拘谨的浪漫主义者》一节提到了 康德 。康德崇尚科学,是因为他的道德哲学才足以成为浪漫主义之父。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康德崇尚自由,强烈反对任何一种支配人的形式。“道德优点的观念,道德缺失的观念,哪些该得到我们的赞扬,哪些该受到我们的谴责,哪些行为方式该受到鼓励或指责,所有这些都基于这个前提:即人们能够自由选择。”,借由自由选择,康德提出了有关于价值的理论,“价值之所以是价值——或者再往小一点说,之所以是责任,之所以是一种超越了欲望和情感偏向的目标——是由人的选择而非它自身的某种客观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价值不是道德天宇里的星星,它们存在于人的内心,它们是人愿意自由选择并愿意为之生、为之奋斗、为之死的东西。”这就是康德宣扬的基本理论。康德的思想中,对于浪漫主义,最重要的应当还是属于关于意志的主张——唯一值得拥有的是无拘无束的意志——这就是康德一再强调的核心命题。关于意志,席勒也是它忠诚的辩护者。这触及到了浪漫主义运动的核心,人们获得的不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而是价值的创造,这个关于“不屈的意志”的思想,这个观点的核心在于,在某种程度上,毕竟世界出自你的选择、你的创造。

除了意志,浪漫主义乐于布道的,即是认为世上并不存在事物的机构。这是对于理性主义最正面的反击。“一旦你试图了解一个事物,无论你应用哪种力量,你都会发现你要探索的是不可穷尽之物”如此一来,就产生了非现实和幻想——也就是一种企图:总是要罩住不可限制之物、追求真理于无真理之处、阻断不歇的涌流、使运动静止、以空间捕捉时间、以黑暗捕捉光线。这就是浪漫主义的布道。道理说不尽道不明,在此情况下,当他们自问一个人如何能——就“理解”这个词的某种意义而言——着手理解现实的时候,当他们问一个人如何获得对现实的某种洞察,而同时不去断然划分作为主体的自己和作为客体的现实,不在洞察的过程中杀死现实的时候,要如何找到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神话以及象征。

关于浪漫主义,柏林在书中叙说了很多,有我前面所提到的,当然更多的是我没有提到的,有谢林、有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有费希特,有戏剧、有诗歌、有音乐,有政治、有经济、有文化…关于浪漫主义的影响,如果所文艺复兴、理性主义将人类视角从神转向人类,那么浪漫主义运动就是把视角从宏观的人转向到个人。浪漫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志、是自由、是创造、是价值……书本的最后,柏林说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是宽容,是行为得体以及对于不完美的生活的体谅;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一切程度的增强。

这是柏林是的结尾,但是我的结尾,我想要回到刚刚没有提到的关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上,柏林说,浪漫主义是统一性与多样性,这是他简单概括之后的结果,我想以书中的原文,我所喜欢的一段文字,关于浪漫主义,作为总结:

“浪漫主义是原始的、粗野的,它是青春,是自然的人对于生活丰富的感知,但它也是病弱苍白的,是热病、是疾病、是堕落,是世纪病,是无情的美女,是死亡之舞,其实就是死亡本身。是雪莱描绘的彩色玻璃的圆屋顶,也是他永恒的白色光芒,是生活斑斓的丰富,是生活的丰盈,是不可穷尽的多样性,是骚动、暴力、冲突、混沌;它又是安详,是大写的“我是”的合一,是自然秩序的和谐一致,是天穹的音乐,是融入永恒的无所不包的精神。它是陌生的、异国情调的、奇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是废墟,是月光,是中魔的城堡,是狩猎的号角,是精灵,是巨人,是狮身鹫首的怪兽,是飞瀑,是弗洛斯河上古老的磨坊,是黑暗和黑暗的力量,是幽灵,是吸血鬼,是不可名状的恐惧,是非理性,是不可言说的东西。”

“它是能量、力量、意志、青春,是自我的展现,它也是自虐、自残、自杀;它是原始的、单纯的,是自然的胸怀,是绿色的田野,是母牛的颈铃,是涓涓小溪,是无垠蓝天。然而,它也是纨绔主义,是打扮的欲望。红色的背心,绿色的假发,染成蓝色的头发,这就是热拉尔·德·内瓦尔的追随者某个时期招摇巴黎街头的行头。”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西方术语的引入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学理论的常用概念,一般用来概括文学思潮、划分文学史或文化史的发展阶段。

  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概念去把握认识对象。概念是相对稳定的,而对象却复杂多变。在概念和对象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缝,人们不断地调整概念的内涵以适应多样多变的对象。因此,给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概念定义,常被视为理智的冒险。这种冒险已经产生了许多牺牲者。就连极其讲求缜密运思与实证分析的韦勒克,在界定浪漫主义上的"统一性热情",也遭到了批评。利里安o弗斯特指责他忽略了浪漫主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歪曲了欧洲浪漫主义有着不同侧面的真相。"(1)对浪漫主义等概念既有的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诸种界定,都难以令人完全信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理论无法使用确定的概念阐释对象,而只是提醒人们不要僵硬地限定并使用这些概念。古典主义等概念框住的是多样对象的某种家族相似性,从中寻绎出一些"主导性规范"。如果人们不把概念本质主义化,而是认识到概念把握对象的限度,认识到多样对象的一些异质性是概念的同一性所无法捕捉的,那么,文学理论对这些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仍然有很大的价值。另一方面,概念的运思又具有实践的功能。某些关键性概念的介入有可能改写过去的文学史,或者塑造文学的未来。文学史上这样的事件并不罕见。事实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这些概念是在文学史事变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得到确认之后又进一步介入文学史的发展,这些概念所引发的大规模论争同时也规约了新的文学史阶段,限制了文学的未来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概念显示了强大的理论动力。

  伴随着中国文学从古代向现代的转换,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西方文学理论术语也取代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常用术词,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这些术语的大规模引入和使用,最初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早在1908年,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就深入阐释了摩罗派与恶魔派的涵义;1918年,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从希腊神话一直谈到18世纪的欧洲文学。在"结论"里,周作人引入了古典主义、传奇主义和写实主义术语。他把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文学合称为古典主义,而"文艺复兴期,以古典文学为师法,而重在情思,故又可称之曰第一传奇主义(Romanticism)时代。十七十八世纪,偏主理性,则为第一古典主义(Classicism)时代。及反动起,十九世纪初,乃有传奇主义之复兴。不数十年,情思亦复衰歇,继起者曰写实主义(Realism)。"(2)茅盾发表于1919年的《文学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更为集中地介绍欧洲18至19世纪的文学思潮,清晰地表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概念。很相似的一点是,他们都用新传奇主义或新浪漫主义概念指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演化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关键词。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现实主义逐渐成为现代文学理论的强势概念。到了50年代,茅盾的《夜读偶记》甚至把一部文学史化约为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史,而一切反现实主义的文学都是唯心的,反动的;唯有现实主义是唯物的,进步的。80年代的现代主义论争和9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引入,这种独尊现实主义的状况才被彻底改变。

  人们曾经用这些概念重新诠释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少理论家认为,《诗经》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楚辞》开创的浪漫主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传统。然而,正如钱钟书所言:"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不奔放,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是浪漫的,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是痛快的,比起西洋诗,仍然不失为含蓄。"(3)因此,即便人们不再简单地把中国古代文学概括为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斗争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这些概念的适用范围仍然十分有限。

  二、广义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我们将从文学史意义和话语成规意义上论述这些概念。在文学史意义上,它们用以指称某一历史阶段的主流思潮;在话语成规意义上,它们用以概括某种美学倾向和艺术规范。

  从歌德、布吕纳介、海涅、谢林、斯丹达尔、卢卡斯、圣茨伯里等的定义看,人们通常在二者相对之中论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涵义:古典主义是健康的、优美适度的、只描述有限的事物、向过去学习、过去时代的、直接陈述思想的;浪漫主义恰恰相反。浪漫主义是病态的、破除规则的、暗示无限事物、轻视过去、当时的、暗示和象征地传达思想的。尽管他们对于二者的评价存在差异甚至截然相反,但是,这些认识表明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是两个用作对比的术语。这种二分化,"同普遍存在于十八世纪其他一些对比物有着明显的类似,如:古人与今人;人工造作的诗与民间流行的诗;莎士比亚不受法制限制的自然的诗与法国古典主义的悲剧等等。"(4)广义地看,文学史普遍存在这种美学争执。一方持古典主义理念,百科全书一般如此概括这种美学倾向:"它以适度的观念、均衡和稳定的章法、寻求形式的谐调和叙述的含蓄为特征;它主张摹仿古代作家,弃绝对罕见事物的表现,控制情感和想象,遵守各种写作体裁所特有的规则。"(5)另一方则持浪漫主义倾向,把创造性想象放在首位,偏向情感表现、天才想象、个人的独创性以及对自然的主观感受和对奇异及其神秘事物的渴望。

  这两种倾向体现出人类美学趣味的两种相反走向:一极趋向于稳定、和谐和理性,趋向于从古代经验史总结出恒久可靠的艺术法则;另一极趋向于自我的创造性、实验性,用强力突破历史成规,从自身中创立艺术规范。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古典主义的适度、均衡、含蓄的特质,而有节制地使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能量。然而,如果古典主义规范强大到有如一套权威性法典,约束并监核每个个体的文学写作,那么,从古典传统中总结出来的规范,就蜕变为不可逾越的教条。这些教条甚至享有对文学体裁、叙述方式、意指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是非裁决权。生存在古典典律巨大身影下的文学必定是平庸、僵化甚至保守的,它仅可能是某一历史阶段既定秩序的意识形态构成部分。古典主义的永久性立法封闭了文学朝向未来的发展空间,它也不能表现和诠释人们当下的存在经验,因此导致求新求变的人类审美心理的厌倦与反抗。正如司汤达所说:"古典主义提供的文学是给他们的祖先以最大的愉快的……主张今天仍然模仿索弗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并且认为这种模仿不会使十九世纪的法国人打呵欠,这就是古典主义。"(6)规范过度的古典主义必然遇到浪漫主义强有力的挑战,因而浪漫主义运动具有美学革命的意义。反规范乃至解规范是作家个人创造力与规范约束力之间的对抗和较量。叛逆古典主义规范的角色,是由布鲁姆所说的撒旦式强力诗人扮演的。文学史热情地铭记这样一些人物:他们因为成功地反叛规范而引人注目;他们从强大的古典规范中突围而出,标新立异,自创典律。这些作家创作的作品未必都是深刻伟大的,但往往具有重要的转折性意义。文学史需要这些有冲创力的拒绝墨守古典成规的作家,尤其是在旧成规旧秩序过于强大的阶段。

  三、文学史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然而,如此宽泛地谈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有可能遭人质疑。浪漫主义之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都是通过反前者之规范而标识了文学的新趋向吗?是否一切具有独创力量的伟大作家都是浪漫主义者?司汤达曾经如此断言:"一切伟大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7);弗斯特以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为例,证实浪漫与现实之间的某种相通性(8);人们还把现代主义视为浪漫主义在20世纪的变奏;或找到后现代与浪漫派的一致之处:两者都激越地批判现代性。同样,人们也能找到古典主义无时不在的一些事实。当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幽灵到处徘徊时,它们的实体面目可能已渐渐模糊难以分辨。只有回到文学史才能找到它们寄身的确切位置。

  多米尼克o塞克里坦曾言:"古典主义代表了某种具有周期性的企图,它旨在使人的情感生活井井有条。"(9)他细致梳理了古典主义的发展历史:意大利文艺复兴、王政复辟前的英国、文艺复兴的法国、法国古典主义、奥古斯都的古典主义与德国古典主义等阶段。为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它简化为四个时期:(一)希腊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中庸论、净化说以及对悲剧形式的具体限定,是古典主义理论的滥觞。贺拉斯的《诗艺》确立了一套以"适当"和"寓教于乐"为核心的古典主义公式;(二)十六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复兴的就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藉此突破中世纪文化对人性的禁锢。应分辨的是,文艺复兴对古典文化的推崇与一般古典主义不同,返古的目的是开新而非模仿。文艺创作的感性色彩、创新品格和对新事物的兴趣,与希腊前期的艺术精神相通,而与古典主义遵循规范的理念相背。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理论却与古典主义关系密切,大多著述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注释和发挥,而且对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产生明显的影响。明屠尔诺的《论诗人》、《诗的艺术》,把摹仿说和情节的整一性当作诗艺的恒定真理;卡斯特尔维屈罗翻译并注释了《诗学》,其注释将亚氏的时间、地点、行动的整一原则表述得更清晰完整;瓜里尼的《悲喜混杂剧体诗的纲领》则阐述了美感的适度观念,通过悲剧和喜剧两种快感的混杂糅合,达到使观众既不落入悲剧那种过分的忧伤,也不落入喜剧那种过分的放肆的效果等。这些论述构成了对古典主义原理的阐发。(三)十七至十八世纪,是古典主义的从高潮到衰退的时期。十七世纪60至80年代,法国古典主义兴盛。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为古典主义提供了一批经典文本,而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第一次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古典主义的艺术规范。作品和理论的大规模发展构成一场古典主义运动,这场运动随布瓦洛的理论的传播扩展到十八世纪的英国和德国。英国的德莱顿、蒲柏、约翰逊是最重要的奥古斯都古典作家,他们追寻法国古典主义的某些范例,如严谨、均衡、协调、完整与中庸。德国人则在厌倦十七世纪后半期巴罗克风的感伤主义之后,转从古代典范以及法英的古典主义实践中汲取营养。高特舍特从人性历史恒定性假设出发,认为文学应模仿古典作家所创造的范例;莱辛推广了温克尔曼对希腊艺术精神的总结:崇高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而后期的歌德则以"健康的古典主义"对抗"病态的浪漫主义"。他们的探索使古典主义更加完善。(四)现代古典主义,以艾略特、奥登、叶芝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浪漫主义的情感渲泄,主张古典主义的严峻、准确、凝练的美学。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是现代古典主义的经典文论,处理的仍是古典主义始祖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学养与天才的关系命题。

  浪漫主义是与古典主义相对的概念,它的诞生是近代以来的事件。从语义史看,这个术语最初源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在古典主义主导的时代,"浪漫派的"通常是一个贬义词,用以批评那种无节制的、荒谬的、与古典规范相悖的另类文学。而"浪漫主义"这一术语的语义从贬义到褒义的转换,正是在浪漫主义运动从酝酿到兴盛的过程中发生的。利里安o弗斯特说:"浪漫主义运动的根基存在于18世纪一系列影响渐大、互相联系的潮流之中:新古典主义体系的衰落引起了启蒙运动的探询,反过来,这又必然导致18世纪后半叶新思潮的出现。"(10)18世纪前半叶,法国古典主义向英、德等其它国家扩散。但是,在启蒙运动的怀疑精神有力冲击下,其影响力逐渐衰退。早在1739年,休谟的《人性论》就声称理性是感性的奴隶,直接挑战古典主义的理性主义原则。1744年T·华顿在《英国诗史》的引论中,为骑士传奇和塔索等人迥异于古典主义的"哥特式"文学辩护。1747年理查逊出版了《克拉丽莎》,这部通俗化的情感作品迅速地风靡全欧洲,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厌倦了理性中庸枯燥的古典主义。随后斯泰恩《感伤的旅行》、卢梭《新爱洛绮思》、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抒情感伤小说流行,一种新的情感模式已具雏形。 18世纪末,"浪漫主义"一词所指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不仅指中世纪文学、阿里奥斯托和塔索,而且包括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加尔德隆等,那些不同于古典主义所遵循的古代传统规范的文学都置身其中。 19世纪初,受席勒的素朴与感伤文学类型划分的启发,施莱格尔兄弟从理论上阐释了与古典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的类型学概念。之后,经诺瓦利斯、蒂克、海涅、史达尔夫人、司汤达、华滋华斯、柯勒律治等一大批浪漫主义者的理论阐释和创作实践,浪漫主义新范式彻底取代了古典主义文学成规。R韦勒克认为,这场席卷全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存在"一个理论、哲学和风格的统一体"或"主导性规范",韦勒克概括成三种尺度:"从诗的观点来看的想象,作为世界观沉思对象的大自然,以及构成诗的风格的象征和神话。"(11)朱光潜也认为有一种统一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他看来,作为流派运动的浪漫主义具有三种明显特征:主观性,这是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回到中世纪"即回到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传统;"回到自然"。(12)浪漫主义的统一性是在与古典主义的对抗中形成的。

  四、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范式转换

  从文学的历史发展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争辩不休的相对性概念。因此,在相互对照中论述二者的具体内涵应为妥当的方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换,意味着文学范式与话语成规的更替。这种更替具体体现在以下互相关联的方面:其一、从摹仿到表现。对这一根本转折,艾布拉姆斯做了深入而有趣的阐释:"从模仿到表现,从镜到泉,到灯,到其它有关的比喻,这种变化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一般的认识论上所产生的相应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13)镜子意味着对外部世界的映照与模仿。自从柏拉图把文学喻为镜子或影子以及亚里士多德严谨的理性阐述之后,文学理论一直求助于这一隐喻来解释文学的本质,说明心灵对自然的模仿关系。从文艺复兴的大师到十七、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者乃至后来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乐此不疲地娴熟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正是建立在这种认识论根基之上,本琼生、约翰逊等都心仪"生活的摹本、习俗的镜子、真理的反映"这种古老的理念。而且古典主义还坚信自然事物具有普遍永恒的定则,古代作家已经成功地写出了人物的本性、自然的本性,从而产生了合乎理性原则并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学典范。后代的作家只有学习好模仿好这些典范,才能达到真和美。拉布吕耶尔模仿希腊人狄奥佛拉斯塔,写作《品性论》,开篇便声称:"一切都已经说过了,我们只能跟在古人和现代人中最富技巧者后面拾其牙慧。"在他们看来,包括题材、风格、体裁、形式和语言等等规则和范型,都在古希腊罗马大师手中创造出来了,后世的文学所能做的所该做的就是尽善尽美地遵循并模仿这些伟大的典范。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本是创造的基础,然而,古典主义的"紧紧追随"、"爱不释手"、"日夜揣摩",学到的又只是一些僵硬的类型。除了一些优秀的古典主义作家,如高乃依、莫里哀、拉封丹、德莱顿、蒲柏等等,总是能在古典主义疆界内求取某种自由,保持自由与规约的张力与均衡外,大多数的古典主义者都深陷于泥古保守的窠臼中,无所作为。

  从镜到灯的心灵隐喻之变迁,发生在18世纪至19世纪初。如果要追溯"灯"之喻的早期使用,还须回到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是个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发动了一场哲学与诗歌、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永久战争,并且把感性之诗人逐出了理想国;另一方面,柏拉图又坚持认为只有从感性的阶梯上升,才能最终窥见理念的光辉,从而赋予了神灵附体的迷狂诗人以直觉认识超验真理的特殊意义。他的太阳隐喻直接启发了普罗提诺的太阳放射与喷泉流溢说,在他们看来,能够分享、感受理念之光辉的决非镜子式的心灵,而是充满灵感的能从自身放射出光芒的心灵。与柏拉图主义者相同,18世纪以降的浪漫主义者也常把心灵与诗喻为光之放射泉之流溢。"灯"之比喻对"镜子"比喻的替代,表明表现论文学观的确立。即浪漫主义者不再把创作当作一种模仿行为,而是视为心灵之光对外在世界的照耀。华滋华斯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便是这种表现说的一种经典表述。表现论即把文学看作主观心灵的表现和创造行为的产物,强有力地颠覆了古典主义僵化的模仿成规,为文学打开了情感与想象的闸门。

  其二、从理性到感性。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笛卡尔认为知识的本性是绝对的统一性,一切丰富杂多的现象只有还原为可清晰精确描述的单一原则,才能达成普遍知识的理想。这些普遍知识理性原则反过来就成为指导人们心智活动的规则,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心智活动也必须服从这些法则的规约。正像存在着普遍的、稳定的、可以精确描述的自然法则一样,摹仿自然的文学艺术也必定存在相同的类型与法则。为确保知识的统一、稳定和可靠,笛卡尔拒斥了感觉和想象力。在他看来,感觉是变幻无常和混乱的,而想象力则是人类精神活动遭受欺骗的根源。这样如同卡西尔所言:"笛卡尔一劳永逸地为17、18世纪的美学指明了道路。"(14)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知识依据正是这种理性主义,布瓦诺就从此出发走在笛卡尔的路上。他企图从各种诗体和诗剧的特质中找出普遍永恒的法则,从千差万别的人性中归纳出风流、吝啬、老实、荒唐等普遍永恒的类型。而且把这些理性法则和类型等同于自然、真实和美。在《诗的艺术》中,布瓦诺写道:"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15)在理性原则的规约下,古典主义不欣赏也不能容忍一切"背理的神奇"、"无理的偏激"和破格的奇思异想。众多的古典主义作品描述的是,在贤明君子的调解下理性观念如何最终克服七情六欲,而在非理性情欲支配下世人又如何导致身败名裂的故事。这一点直接暴露了古典主义的意识形态特征:作为特定历史阶段文化思潮的古典主义,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政治妥协的产物。

  浪漫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反动,它发起了解放感性的革命运动。这次运动首次使情感、想象、天才、独创性、自由等主观性范畴全面地占领了文学理论的主体位置。浪漫主义首先确立了文学的情感本质,文学是情感的表现与倾吐成为浪漫主义运动最鲜明的口号。而且,他们所欲表现的情感与古典主义公共理性规约下的常态完全不同,有着强烈的个性自我色彩。济慈声称他生平作的诗,没有一行带有公众的思想阴影;雪莱把诗人喻为夜莺,它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唱歌来慰藉自己的寂寞;华滋华斯坚持认为自己的情感才是他的靠山与支柱;拜伦反复强调"诗是激情的表现,它本身就是热情。"这种激情有时甚至是混乱的非理性冲动,如同A施莱格尔所说:"浪漫诗表现对一片混乱的一种秘密渴望,它无休止地追求新颖惊异事物的诞生,它隐藏在有条不紊的创造的母胎中。"(16)从情感本质出发,古典主义建立在人类心性永恒不变的假设基础上的文学史观,即古典艺术已臻于完美极致的观念,就被彻底突破了。因为对真正的美感生命力来说,人类在感情方面的强度和敏感不是减少了,而是日渐增长,因而艺术的完美也是无限的。由此,浪漫主义建立了文学史的发展变化观念以及视艺术为人类模式再创造的艺术观。"创造"这个术语的普遍使用,最初是在中世纪。人们从上帝创世的神话中推衍出文学创造观念,这个前提注定了中世纪的创造概念只能局限于基督教神学范围内,人的创造只是对神的模仿。浪漫主义时代,人们对创造新文学的热望与自信,是对人类主体力量的肯定和张扬。济慈明确地说:"诗的天才必须在一个人的身上寻求它自己的出路;它的成熟不能依靠法则和概念,只能依靠自身的感觉和警觉。凡是创造的东西必须自我创造。"(17)这种自我创造更要依靠不受时空支配的想象力,因此浪漫主义用想象的内在规则僭越了古典主义那种外部给定的法则,从而赋予想象在创造活动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雪莱甚至直接把诗歌界定为"想象的表现",并且认为在人类心灵的两种活动中,想象高于推理。推理只审查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的关系,而想象则以自己的光辉作用于这些思想素材,它能创造出新的思想。

  其三、从机械整体论到有机整体论。艺术的整体性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共同追求的美学理想,然而两者的理解却有明显的分野。最初是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等人把作品与生命体相类比,总结出美的事物"整一性"法则。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生命体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都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的。然而,当他进入文学等美的事物的分析时,生命体的有机性却脱落了,只剩下体积大小、各部分组织安排的适当性。所谓适当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完整性,也指它的大小长短适合于人的感知。一个非常小或非常大的东西,即使是活的生命机体,人无法感知,看不出其整一性,不能称之为美。作品也是这样,其长短大小和安排必须为整体服务。这种整体性法则是合理的,但要求悲剧作品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情节必须整一有头有尾,则未免机械且规范过度。文艺复兴的琴提奥和卡斯忒尔维屈罗又从中归纳出时间和地点的整一律,从而形成古典主义一套机械的"三一律"仪轨。浪漫主义也推崇艺术的整体性,但他们始终把这种整体性看作生命体的有机性。它是自然生长的,而非人为规定,正象雪莱所说的,伟大作品的创造过程如同婴孩在娘胎中孕育成长。这种生命的隐喻尤其是植物的隐喻在浪漫派文学理论中俯拾即是,形成以植物喻天才、以植物喻作品的有机整体性美学。康德曾有些同义反复地定义"天才"为"天赋的才能",强调其自然禀赋性,他能凭自然的作用创造出美的艺术典范。而早在1759年,杨格的《论独创性作品》就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樊篱,提出天才存在于法则之外是浑然天成的观点,推崇独创性,并把独创性作品喻为从根茎上自然生长出的植物。卡莱尔则干脆说:它完全是一棵树,树液和流体循环往复,每一片最小的树叶都与最底下的根须,与树的整体中每一个最大的和最小的部分相互交流。(18)所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整体性与古典主义完全不同,它不是机械的、人工的、可法则化的,而是有机的、自然的、生命律动的整体性。

  由于浪漫主义理论在现代思潮中的持久影响,人们开始质疑那种将它封闭在已成历史的特定位置的做法。从卢卡奇的早期理论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新感性美学,从尼采的价值重估到海德格尔的诗化哲学和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乃至从惠特曼歌唱带电的肉体到金斯堡的嚎叫……人们都听到了浪漫主义的回声,这种四处扩展的回响表明浪漫主义并未终结。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文学范式转换,事实上是人类生活结构和内心结构的现代性转折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现代性的一种复杂的文学话语形态,浪漫主义不仅是历史的,而且也是现实的。

知识的应用与浪漫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概念,它们经常会相互交织,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好时刻。以下分四个场景,介绍一些可能让人体会到知识与浪漫相结合的时刻。

1 旅行

旅行是了解和感受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旅行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当地历史、文化和语言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并深入了解本土生活。同时,旅行也可以让我们在浪漫的环境中体验当地的音乐、美食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巴黎游览卢浮宫,欣赏画家们的杰作,感受着法国艺术的浪漫气息;在日本赏樱,品尝当地美食,学习折纸、茶道以及日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等等。在旅行中,我们能够将知识与浪漫相结合,增加更多美好的回忆。

2 读书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如读书。读书是一种非常有益和浪漫的活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的事物,理解不同文化、历史和社会。在阅读经典作品时,既能够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又能够深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例如,《红楼梦》中表现的爱情纠葛、亲情温情,让人的心中充满了浪漫气息;而《西游记》中各种奇遇冒险,则展示出知识与想象的相互作用,让人体验到穿梭于神话世界的浪漫感。

3 美食

美食是一道桥梁,连接了人们的味蕾和心灵。通过尝试和制作不同风味的美食,我们可以发现食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例如,在餐桌上品尝意大利面、披萨和咖啡等意式美食,可以感受到意大利文化的卓越和浪漫气息;而在中国,烹饪技巧和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则反映出中国国粹的深厚底蕴,历史的积淀和人民的智慧。

4 艺术

艺术是一种表达和欣赏美的方式。在艺术中,我们能够体验到创作者对自然、生活和人文情感的独特解读和塑造,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例如,在音乐会上欣赏柴可夫斯基、巴赫和肖邦等作曲家的音乐,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本身的美妙,还能够了解到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在美术馆中欣赏莫奈、梵高和毕加索等画家的杰作,则能够领略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灵感和对美的感受。

在艺术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知识与浪漫的相互交织。例如,在欣赏传统中国书法时,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书法家的独特技法和创造力,同时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在观看一场精彩的话剧时,我们除了欣赏演员们的表演和故事情节外,还能够了解舞台背后的布景、服装等艺术构成部分,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体验这部作品。

总之,知识的应用与浪漫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通过旅行、读书、美食还是艺术,我们都能够在其中找到知识和浪漫相结合的美好时刻。这些时刻不仅能够丰富和改善我们的生活,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灵感,使我们变得更加有趣、有魅力和有品位。

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爱情心理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爱情心理研究论文篇一

《关于爱情心理研究综述》

摘 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 总结 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1956)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1972)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 文化 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31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

身处大学校园的爱情,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对爱情真谛缺乏理解。2恋爱动机的偏差。3恋爱道德观念的弱化。4恋爱行为的非理性化。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王素珍(2003)认为主要有:1爱情价值观错位;在其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后,发现大学生在爱情价值观方面,从总体上看是能够正确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但调查同时显示,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问题:①看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②为了爱情影响学业。③推崇“爱情至上”。④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排他性”认识错位。2爱情挫折。3恋爱行为不当。。让人关注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恋爱族”中,真正为爱情而相爱的人并不太多。詹灶福,汪琴(1997)据一项对11所大学近千名大学生的关于“你恋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回答的依次顺序是:满足生理和发展的需要、充实课余生活、双方接触产生爱情、作为一种消遣、寻求一种刺激、孤独、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一行的好奇心、积累 经验 、为建立理想的家庭而选择伴侣。这一结果应该说是令人担忧的,。黄家兵(2005)认为有必要结合当前大学生恋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探讨其中的心理问题:1、恋爱普遍化与焦虑感并存。2恋爱“过程体验”的空虚感。3恋爱轻率而导致的无聊感。

3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面对如今大学生爱情观所存在的问题。常泓、侯赞华(2008)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1深化对爱情本质的理解,增强恋爱道德观念。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3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4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王素珍(2004)则从爱情价值观、爱情挫折和恋爱行为不当方面阐述了调适 方法 ,认为在爱情价值观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自我调适:1要学会思考。2要学会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成才的关系。3提高爱情的道德修养。在爱情挫折方面,要做到:1要端正爱情认识。2要分析失恋的原因。3要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爱是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大学生的爱情必须健康、文明、高雅、大方,有利于促进身心发展。

4爱情的测量

综观国内外有关爱情的测量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爱情观念的测量、爱情成分的测量、爱情类型的测量。

41爱情观念的测量

Rubin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的测量。Rubin(1970)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它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不仅包括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含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愿望等复杂的因素。Rubin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考验建立了13个项目的爱情心理量表和13个项目的喜欢量表,这是第一个区分喜欢和爱的研究;并确定了恋爱中人们思想的三个主题:依恋、关心和信任。这三个主题创造的爱情心理量表可用来测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情思想强度的大小。研究者们常在问卷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评估RLS的有效性。

42爱情成分的测量

1)Davis(1985)曾对爱情和友谊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包括8个主要元素: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和交心;而爱情除这些因素外还包括集束:激情和关怀。研究发现这可以让人觉察到什么时候友谊已经转化为爱情关系,或爱情关系正在逐渐降格为普通的友谊。Davis和Todd在此论基础上设计出了关系评定表(Relationship RatingForm),此量表共包括6大方面由19个分量表组成,它被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友谊,并能预测不同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属于哪种类型的友谊。2) Sternberg(1997)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他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 (decision/commitment)。Sternberg通过比较爱情类型的结构模型和评价这些模型中对多种亲密关系的有效性发展了36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三因素爱情心理量表。3)Yela(2006)使用stemberg的模型作为指导,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最常使用的爱情维度:关爱、性欲、激情、亲密、尊重、承诺和依恋这些维度可以被合成为只有四个成分:性爱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并编制了相应的爱情测验量表。量表包含55个项目用来测量爱情模型的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用15个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方式作答。4)李朝旭等人则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爱情”一词为刺激,让27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自由联想,再基于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内隐爱情理论包含以下5个方面:①伦理与责任;②浪漫体验;③冲突及痛苦; ④理性;⑤朋友式关爱。5) 王娟(2006)采用问卷法,以中国五个地区的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被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5个维度。编制了包含26个项目的中国人爱情心理正式问卷,采用6点计分,4个项目设为反向计分。

43爱情类型的测量

关于爱情类型的测量主要是爱情态度量表(loveattitudesscale,LAs)。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 Hendrick(l986)依据 Lee(1977)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包含42个项目,每个类型7项目的爱情态度量表,包括浪漫爱、游戏爱、伴侣爱、现实爱、占有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

5爱情的影响因素

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爱情心理的影响因素。

51不同文化中的性别因素

David(2003)的一项涉及5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世界十个主要地区中的人们,男性普遍比女性要求性方面的变化和多样性。Roy,Jean(2002)认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女性的性行为都是受到压抑的。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例如__和彭建国(2000)在对婚前性容许程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常常使用“双重标准”,即男女标准不同,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开放些。

52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因素

Donnellan,Larsen-Rife,Conger(2005)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考察青春期的家庭特点如何预测成年早期的爱情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爱情关系能力的不同。家庭中父母的冲突对青少年的恋爱中的认知和情感都有影响。并且,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王娟(2006)采用Olsont等1982年编制的家庭亲密度量表第二版,共16个项目,后由我国研究者费立鹏等(1991)对该量表进行了三次修订,使其适用中国的家庭环境状况。该量表为5点计分,根据被试得分的高低,家庭亲密度量表将被试的家庭亲密度分成四种类型:松散、自由、亲密和缠结。研究发现中国人爱情心理的结构包括5个维度:接纳、关爱、激情、爱情价值观和浪漫,来自于亲密度过高家庭的被试在爱情心理上更倾向于对各个维度有高的感受。

53其他因素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他一些因素也对爱情心理产生影响,比如恋爱状况、恋爱目的和动机、家庭收入等。根据王素珍(2004)对100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大多是为了情感的寄托。大部分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情感的依恋,他们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对恋爱以后有什么结果并没有太多的思考。

6爱情心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国内爱情心理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爱情心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研究就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61研究对象有待扩展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大多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研究中学生和研究生的爱情心理的较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青少年发育成熟较早,中学校园频频出现学生早恋现象,有关其对爱情的认识,因此,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而研究生虽然在年龄和心智上都比较成熟,但现有很多研究生处于单身,并从而有过恋爱关系,其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62研究内容有待丰富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对于爱情心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存在问题和 教育 对策的理论研究和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上,对于爱情心理形成的原因机制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具体探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爱情心理。如何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当今中国人的爱情恋爱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国人幸福满意度应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63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单一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质的研究虽然能够发现和说明一些问题,但要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做出大量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工具来看,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量表可以使用,大部分测量工具要么借鉴国外的量表,要么是研究者自编的量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研究结论上的差异,甚至得出了相悖的结论。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关于爱情心理的理论问题,如恋爱观、爱情心理教育、结构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将一如既往地受到关注,但是更应该关注中国人的爱情心理原因机制。同时,对爱情心理的教育对策的效果评估也同步展开。

第二、探索并编制出结构合理、信效度高的中国人爱情心理量表,为有效地诊断和预测不正确的爱情观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工具。

第三、结合不同的研究方法,将量表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结合起来,相互验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娟(2006)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张于(2009)爱情心理及其与人际关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武汉:化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常泓,侯赞华(2008)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商界,10,223-224

[4]王素珍(2004)大学生爱情心理调查与思考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14-17

[5]林艳艳,李朝旭(2006)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40-44

[6]黄家兵(2005)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6,87-89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爱情心理研究论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1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