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是哪两位?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是哪两位?,第1张

 拜伦和雪莱。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乔治·戈登·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他倡导热情,倡导想象,他的诗作被世人赞誉为“抒情史诗”,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叛逆者,被称作“拜伦式英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珀西·比希·雪莱(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简称雪莱,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英国的工业革命进程,创造了财富,也激化了劳资矛盾、改造了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与传统、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促使知识界分化。于是,一批饱读诗书的诗人对此茫然、不知所措,这便是早期浪漫主义代表者“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而一批激情的诗人则以另一种方式投入其中,这便是拜伦、雪赖、济慈等人。

1、“湖畔派”诗人

主要是指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他们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

湖畔派诗人早年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当革命深入到雅各宾党专政时期,他们被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吓破了胆,转而反对法国革命,站在保守的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

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物论,歌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序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诗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诗的语言应是日常生活语言,诗人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这篇序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中关于想象的论述,是重表现的理论,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理论传统。

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大诗人,也是欧洲的大诗人。因为他喜欢歌颂自然美,被誉为“自然诗人”。他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把自然作为一中精神力量来歌颂。让自然陶冶自己并激发灵感,自然是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代表作《丁登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情。

柯勒律治(1772-1834)一个天性爱好探索问题的人,在求学时期就反对古典的浮华风格。他的作品充满神秘浪漫色彩,善于把玄妙迷离、古怪离奇的轶事写得逼肖现实生活。代表作品有《古舟子咏》、《忽必烈汗》、《克里斯特贝尔》。

雪莱(1792-1822)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第一个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诗人,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因《无神论的必然》(1812)被牛津大学开除,同年和小酒店店主16岁女儿哈莉特私奔成婚、被逐出家门。他一生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类任何形式的压迫进行斗争,同情弱小者。

雪莱的主要创作有:长诗《麦布女王》(1813)表达了他的政治、哲学观点。《伊斯兰的起义》(1817)借东方故事歌颂资产阶级革命。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是雪莱的代表作,采用古希腊题材,把普罗米修斯塑造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形象,最后结局是全世界获得解放,表达了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获胜的信念和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剧中世界变为“平等,不分等级,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不需惶恐,不需官阶,不需有谁称王”。抒情诗的名篇有《西风颂》和《致云雀》。

雪莱诗歌特色充满对反动统治和黑暗社会的揭露与反抗,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空灵飘逸,激情乐观,没有阴郁色彩。采用象征手法,用浪漫主义的幻想来描绘理想世界。

济慈(1795-1821)浪漫主义诗人,与拜伦、雪莱齐名。他的创作期只有5年,却写出了很多传世之作,如《夜莺颂》、《秋颂》、《希腊古瓮颂》。他热爱古希腊文化,进步的思想倾向,追求美的境界,诗中有画。对唯美主义产生影响。

司各特(1771-1832)英国小说家,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创作有诗歌、小说、历史著作和传记。但他的最大贡献是历史小说,共写了27部历史小说,它们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反映了从中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社会生活。揭露民族压迫,美化苏格兰古老的宗法制社会。代表作《艾凡赫》(1819)。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情节惊险离奇,场面五彩缤纷,人物非凡奇特,可说是浪漫主义的历史小说,为欧洲19世纪后期的社会小说开辟了道路。

作品及影响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神话写成的《安迪密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逆料的。但是人们公认,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龄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在英国的大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比济慈的出身更为卑微。” (BY《济慈诗选》序/屠岸) 注:济慈以及其诸多诗作,曾经在著名的科幻作品系列《海伯利安》中被提及。 济慈特指约翰济慈,(John Keats),其他“Keats”译为“基茨”。

  诺瓦利斯,原名格奥尔格·菲利普·弗里德里希·弗莱赫尔·冯·哈登贝格,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诺瓦利斯简介

 诺瓦利斯出生于1772年的5月2日,原名为弗里德里希·莱奥波尔德·封·哈登贝格。他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是家中的长子。哈登贝格家族是古老的下萨克森贵族,但是在诺瓦利斯出生的时候已经不是那样的显赫了。在这个家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便是诺瓦利斯的父亲海因里希·乌尔里希·埃拉斯穆斯·封·哈登贝格,他有着虔诚的罪恶意识,并用这意识在精神上控制和支配者整个家庭,这也是诺瓦利斯从小便接受严格的宗教 教育 的原因。

 对于诺瓦利斯来说,感情最为要好的便是自己的母亲,一直到他成年都对自己的母亲怀有热爱和感激。在年幼的时候,诺瓦利斯体弱多病,并且智力迟钝。1780年的时候,九岁的诺瓦利斯患上了痢疾,在持久的药物的刺激和疗养之下,他的病情才有所好转。这场痢疾,导致了他胃下垂,但是也让他的智力苏醒了。

 1783年,诺瓦利斯被父亲送往了叔父戈特·罗布·弗里德里希·封·哈登贝格那里暂住。在那里,逐渐成长的诺瓦利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叔父是一个依恋优越的身世和地位的人,而他的父亲显然并不在意这一些。之后,诺瓦利斯一家迁居魏森费尔斯,在这里,诺瓦利斯认真地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对于他来说,古典 文化 便是一个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喜欢阅读诗歌和童话。

 1790年,诺瓦利斯跟着费希特一起学习哲学,并认识了席勒。1791年开始的三年时间里,诺瓦利斯在莱比锡 大学学习 ,之后便在法院、盐务局供职,还和早期的浪漫派作家弗·施莱格尔等交往。1801年3月25日,诺瓦利斯在魏森菲尔斯去世。

诺瓦利斯的哲学思想

 诺瓦利斯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费希特哲学的影响。费希特哲学是一个为了纠正康的哲学中物自体不能被认识的偏颇而建立的哲学,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限地扩大自我的能动性。因此,费希特哲学也被称为“行动的呐喊”,从社会现实作为入手点,进而探讨自我的本源行动。本源行动指的是自我的自由意志、自由思考,也是在康德的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费希特的哲学体系包含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与自我的统一这三大命题,就这三大命题,诺瓦利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我们谈论自身时,我们只得是族与个体,自我就是族与个体,既普遍有特殊。”

 诺瓦利斯从 自然 与精神的关系的角度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他认为自我设定非我、精神产生自然,是因为只有通过确立一个对象,也就是确立自然,精神才能够成为意识到自身的主题。并且,诺瓦利斯认为精神就存在于自然之中,只是存在于自然之中的精神被人们当做是纯粹的物质,而不是将其视作精神来看待。他将这种把精神禁锢到自身中的自然称作是“一座魔化的石湖”。在自然包含精神的基础上,诺瓦利斯认为自然中的精神就是自我的投射,事实人的本质的显现。

 除此之外,诺瓦利斯还提出了魔化的概念:“以人的意志来利用 经验 世界的艺术”,这是诺瓦利斯魔化唯心主义的表现。

诺瓦利斯的成就

 要说一个诗人的成就是什么,那么便是他的作品了。诺瓦利斯便是一位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因此,诺瓦利斯的成就便是诗歌的创作。

 在诺瓦利斯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作品便是《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和《夜颂》了。

 《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描写了中世纪诗人奥弗特丁根的生平,是一本与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相对抗的小说。整本小说分为两个部分,充分地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在诺瓦利斯看来,小说并没有确定的结局。在1800年2月23日哈登贝格在给路德维希·蒂克的信中写着“整个小说应是诗歌的神化。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在第一部分中成熟为诗人——在第二部分中则作为诗人使诗歌神化,使带有幸福表情或美好色彩”。

 《夜颂》是诺瓦利斯的另一个代表作。这是诺瓦利斯在自己的未婚妻去世之后写成的,表达的是他对死去的未婚妻的悼念之余,也表达了他本人对于“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的追求。

 在诺瓦利斯看来,诗歌真正的题材和值得追求的内容是一切神秘的、奇妙的、童话般的东西。在他的诗歌《宗教歌》中,表现了他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在《基督教或欧罗巴》一文中,诺瓦利斯希望能够出现一个理想化的中世纪社会:人们人们和睦、知足,一切 政治 、社会的对抗矛盾全被掩盖。在文中,诺瓦利斯抱怨因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而分裂的欧洲基督教;他丑化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他要求在一个新的持久的教会领导下来建立一个欧洲的国家联盟。

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简介

2 德国浪漫主义诗歌

3 诗人拜伦的简介

4 德国诗人海涅资料简介

5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

英国诗人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3、4两章(1816、1818年)。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1813)、《海盗》(1814)和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1] ,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2] 。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所以,是普希金

1818年,完成诗歌《致恰达耶夫》,抒发了自己反对沙皇暴政、渴求自由的思想。1819年,加入上流社会的沙龙;7月,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写出诗歌《乡村》,开始触及底层生活,暴露农奴制度的残酷,表达人道思想 [1] 。

老普是跟杜甫差不多的人物,现实主义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

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到欧洲旅行,在法国亲身领略了大革命的风暴。1783年其父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创作的条件。后来她也成为了诗人。一直与他作伴,终身未嫁。

                                  

                                   

珀西·比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生卒: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

一般译作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其祖父是受封的男爵,其父是议员。

生平

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在伊顿的几年里,雪莱与其表兄托马斯合作了诗《流浪的犹太人》并出版了讽刺小说《扎斯特罗奇》。

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这些,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1810年,18岁的雪莱进入牛津大学,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响,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被切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

1812年2月12日,同情被英国强行合并的爱尔兰的雪莱携妻子前往都柏林为了支持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解放事业,在那里雪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散发《告爱尔兰人民书》以及《成立博爱主义者协会倡议书》。在政治热情的驱使下,此后的一年里雪莱在英国各地旅行,散发他自由思想的小册子。同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这首诗富于哲理,抨击宗教的伪善、封建阶级与劳动阶级当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1815年,雪莱的祖父逝世,按照当时的长子继承法当时在经济上十分贫困的雪莱获得了一笔年金,但他拒绝独享,而将所得财产与妹妹分享。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莱较多创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学以及政治的短文。

次年五月,携玛丽再度同游欧洲,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交往密切,这两位同代伟大诗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雪莱逝世,雪莱后来的作品《朱利安和马达洛》便是以拜伦与自己作为原型来创作的。同年11月,雪莱的妻子投河自尽,在法庭上,因为是《麦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将两个孩子教养权判给其岳父,为此,雪莱受到沉重的打击,就连他最亲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于痛苦及愤怒,雪莱写就《致大法官》和《给威廉·雪莱》。雪莱与玛丽结婚,为了不致影响到他与玛丽所生孩子的教养权,雪莱携家永远离开英国。

1818年至1819年,雪莱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极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与《麦布女王》相同,无法公开出版,而雪莱最成熟、结构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则被英国的评论家称为“当代最恶劣的作品,似出于恶魔之手”。

1821年2月23日,约翰·济慈逝世,6月,雪莱写就《阿多尼》来抒发自己对济慈的悼念之情,并控诉造成济慈早逝的英国文坛以及当时社会现状。

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28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