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的内容我不知道?

党史故事的内容我不知道?,第1张

  “三湾改编”的传奇故事

  1927年9月,毛泽东奉命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暴动受挫后,他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为创建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三湾改编”留了下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毛委员真是穷人的大救星

  三湾村南距永新县城39公里,过去是个住着十余户穷人的小山村,百分之八十的田地,竹、木山地被土豪霸占,贫雇农民靠租地种养过日子。该村为莲花经永新通宁冈的交通要道,虽是偏僻山沟,途经的人却不少。大路旁有协盛和、泰和祥等杂货铺,经过的部队也不少,每次过兵,村民都要遭受兵匪抢劫行恶之害,饱受苦难。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高溪乡的高陇时,几个来赶圩的三湾村民看见了,十万火急地赶回枫树坪大喊:“兵来了,兵来了!”村民们怕再遭殃,匆匆收拾几样值钱的东西,携儿女带老人慌忙往山上躲。山上森林茂密、容易躲藏,居高临下能清清楚楚观察山下动静,听到山下说话的声音。奇怪的是,这支饥饿得发慌、衣衫褴褛的部队纪律严明,不打烂家门闯进抢劫,也不杀猪狗捉鸡鸭,只坐在枫树坪下休息,就是伤员也只躺在刚收割的稻草上。部队中走出一个高大魁梧,头蓄两三寸长浓黑头发,穿着老百姓衣服,带着湖南口音的人,亲切和霭地朝山上喊话:“我们是贫苦大众的军队,为反抗剥削压迫暴动起义的队伍,你们不要害怕,天下穷人是一家,都是自己人……”村民们起初半信半疑,怕像国民党军队那样欺骗老百姓下山,抓去当壮丁或挑夫。但观察半天,这支部队的行为不同以前过往的军队。有位年过半百的村民要下山看个究竟,并交待留在山上的人:“假如他们是欺骗我们,即使把我吊在树上打,威逼你们下山也千万别下来,我这么大年纪了死也不算什么。”下山后,他看到这支部队果然与国民党军队截然不同,胸中的疑虑与恐惧一扫而光,主动把村民们喊下了山。很快,村民们争先恐后让房子、床铺给战士们睡,送粮送菜给战士们吃,与工农革命军打成一片,亲如一家,整个山沟喧闹起来了。

  那位向山上喊话的人就是毛泽东。他最容易贴近群众。协盛和杂货铺的老板邀请到他家里住下。有天半夜,万籁俱静,邻居姓钟的老贫农剧烈腰痛,呻吟苦叫。毛泽东听到后立即起床去看望,只见患者不满十岁的女娃在为父亲擦背减痛,他当即叫来卫生员为这位老贫农治疗,贴了片膏药就止了痛。毛泽东并且从自己身上掏出几个银毫子嘱咐他:明天去请郎中开药治疗。过了一天,毛泽东还惦记老钟的病,因忙于开会,便叫一位小战士背一袋米去看望。老钟见毛委员对他如此关心,感激得热泪盈眶地说:“毛委员真是穷人的大救星。”当天就到高溪找回做苦工的儿子参加了工农革命军,儿子当上红军后,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

  三湾村钟家祠堂前面有口不满三尺深的水井,部队到来,人数增加井水变得浑浊。一天中午,毛泽东路过井旁见此状,便把一个帮老百姓挑水的战士叫到身边,吩咐去老表家借来几把铁铲和担箕。毛泽东卷起衣袖裤脚,带着几名战士挖深水井,铲宽水源,捡来鹅卵石围筑,不到两个小时井里冒出了清澈见底的泉水。在毛泽东的亲自带动下,另一口井也被战士们修筑好了。后来,当地群众称这两口井为“红双井”。

  贺子珍到三湾村探虚实

  1927年7月18日凌晨,天色未亮,袁文才、王佐带领农民自卫军闹起永新大暴动,攻打下县城。这年,被誉为“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才18岁,也参加了暴动队,救出了监狱中的哥哥贺敏学。暴动胜利后成立了永新临时革命委员会,欧阳洛任书记,贺敏学任主席,贺子珍担任了妇女部长和共青团书记。8月份敌军进攻永新,贺敏学、贺子珍兄妹随袁文才撤退到宁冈茅坪,当上“绿林好汉”成为“山寨王”。

  当“绿林武装”在砻市一带活动时,听几位从莲花路过永新三湾的老乡说,他们见到一支军队驻扎在三湾村。消息传到袁文才的耳朵里,他怀疑是国民党军队,得早作应对准备,便派两名农军赶到三湾侦察。两位侦察员不敢贸然进村,钻在山上灌木丛林,远远观望动静。之后,他们回去报告,士兵有穿国民党军装的,却在老百姓家里进进出出帮助挑水、劈柴、干农活,枫树坪下有练兵的,也有士兵和老表聚在一起的。弄得袁文才摸着头脑苦苦思索,想不出究境什么军队。

  贺子珍在旁见状,理了理发鬓,请求让她去探听虚实。袁文才劝阻说:“路途艰难,一个姑娘家去太危险了。”

  “我化装成回娘家的媳妇,不会引人注意。”她固执地坚持。然后头戴土蓝布头巾,手提一个装着鸡蛋、米糕的篮子,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小媳妇。临行时,她又被袁文才叫住,带上了他的驳壳枪。就这样,贺子珍独自风风火火、脚不停歇走上了崎岖山路。

  贺子珍到达三湾村已是中午时分。她看见村里的墙上贴着不少“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土豪劣绅,分田地给贫农”、“拥护中国***”等革命标语,落款是“工农革命军”。小小的山坳里到处呈现热闹气氛,军民同在一起吃午饭,亲如一家人,有的军人在给村民讲叙革命道理……贺子珍用篮子里带来的鸡蛋在泰和祥杂货铺换得干粮,回头赶路准备向袁文才报告。

  当走到村头山上,却见一男子也从村庄随后跟出,她急忙藏身路旁林后观察:来人十分面熟!猛然眼睛一亮,这不就是大革命时期担任过乡农会主席的李秋发吗?互相定睛打量一阵恍然相识后,互问去哪里,贺子珍引他到隐蔽处,小声告诉来三湾村的原委。李秋发一听呵呵笑道:“好啊!真是同路的革命人,毛委员派我去给袁文才送信和商谈共同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哩”。两人边说边笑赶路走向茅坪。

  毛泽东率领经过整编焕然一新的部队,于10月6日来到了茅坪大仓村,等候多时的“绿林好汉”在拱桥前相迎,贺子珍此时胸头像有只小鹿撞击,在一片欢呼中,头领握手过后,她迎上前去不大自然地握住毛泽东的手,用清脆的声音说:“毛委员,欢迎您!”脸上飞起两朵红晕。

  时隔不久,贺子珍成了毛泽东革命艰苦岁月的患难妻子。

  党史小故事-康克清奶奶认错

  抗大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有文化的干部奇缺,所以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担任着教员的工作。象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都经常走上讲台,认认真真的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我党我军青年骨干讲课。

  主席爷爷最爱说的是哲学,尤其爱讲辩证唯物论,那深奥的道理啊,到了主席爷爷他老人家的嘴里,那可真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广大学员都激动地说:“原来唯物主义、辩证法也这么简单啊。我还以为有多难呢。都是主席讲得好啊。”

  一次,敬爱的总司令朱爷爷给大家来讲《党的建设》这一课。课堂上有同学给朱爷爷递条子,想听听国际形势以及我党和国民党的最新关系。朱爷爷一打开这国际形势的话匣子,就停不下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间快到了,可党的建设还没有开讲呢。朱爷爷为了节约时间,就念起了讲稿。

  这时康克清奶奶站起来向朱爷爷开了一炮。康克清奶奶是谁啊?她就是朱爷爷的革命伴侣,就是爱人,又叫老伴。不过那个时候,康克清奶奶可不老,她才二十七岁,年轻漂亮着呐。只见康奶奶气呼呼地向朱爷爷嚷了起来:“讲课不能念讲稿。念讲稿,谁不会?我也会念。”当时同学们就制止了康奶奶:“让朱总司令讲下去。”

  过了几天,党支部会上,同学们都严厉的批评了康克清奶奶 —— 你和朱老总是夫妻,关起门来咋吵、咋讲、咋整都没事,可是你不能把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你不能在课堂上这么说。这样就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领导、不尊重上级、不尊重组织,还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康克清奶奶虚心诚恳地接受了大家批评,表示以后一定注意。

  我们都要学习康奶奶这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怀若谷的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和伟大的无产阶级品德。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18枚见证周文江老先生戎马一生的军功章静静的躺在书桌上。但这不是所有的,据周老先生介绍,还有5枚光荣的革命勋章和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被收藏在了中国军事博物馆里。在老先生家的客厅里,周老向我们细数每一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十年战斗为民,那枪林弹雨的烽火岁月、那同生共死的战友亲情,都一一封存在了这18枚小小的军功章里。

“我的革命老故事,讲一天一夜都讲不完。”的确,周文江老先生先后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大大小小的战斗参加过140余次,几乎每一场战役都是他生命的闪光点,每一场战役都是信念、勇敢、智慧淋漓尽致的发挥。也许,在和平年代很多事情都再也不会出现在记忆里,但是那十年的烽火岁月,就像**里的精彩片断,在周老先生的记忆里异常清晰、历历在目。

我们很羡慕嘉兴的学生们,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聆听周文江老先生讲 “那过去的故事”,我们很想像小学生一样,围绕在周老先生的身边,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去探寻军功章背后的豪情壮志。可惜我们时间短暂,只好走马观花,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我当年打仗有个特点,就是最危险时也能打胜仗,人最少也能打胜仗。”周老先生回忆起自己当年意气风发的年代,一次次以少胜多、险中取胜的战斗被周老先生描述的妙趣横生,而战争的残酷却被轻描淡写。周老先生从三大战争中各选择了三个小故事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斗。抗日战争中的如皋战役,4人强攻如皋城墙,为大部队扫清了障碍;淮海战役中以30多人的兵力智取了国民党军队400多人;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正面交锋,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成功阻击美军陆军第1师的战斗经历。

二十载服务为民。“老百姓是水,我们是鱼,鱼离开水就不行。”周文江老先生不是沉浸在战争年代记忆中的人,在和平年代里,有着“军民一家亲”情怀的周老先生总想着能为地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周老先生看到现在很多小学生天天出入网吧玩游戏,他心里很担忧,下一代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如何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了周老先生要研究的课题。

作为全国战斗英模,有近十年战斗经历,这本身就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周老和几位新四军老战士、老年大学的教授组建成立了新四军宣讲团,将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活灵活现的讲给很多孩子听。

就这样,离休20年以来,周老先生辗转在嘉兴各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义务为嘉兴老百姓宣讲革命精神1000多场,听众达百万人之多。 甚至还有上海、杭州等地的党员团队特意找上门来听周老讲“那过去的故事”,为新时代里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们重拾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

“要牢记那段历史,更要珍爱和平生活,争取创造更美好未来。”周老先生对十七大提出了这样的期盼。

周文江简历:

男,汉族,1924年6月出生,江苏姜堰人,河南省军区南阳军分区原副司令员。1944年3月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巡都战斗、三剁河伏击战、兴化城攻击战、如皋战斗等,历任战斗小组长、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1945年9月被授予三级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11月、1949年10月分别被授予一级、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出席全国全军英模大会。5次荣立一等功,3次荣立二等功。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党和国家***的接见,是一位享誉华东、全国知名的老战斗英雄。

章建宁,时任孝感市公安局正县级侦查员。2011年,也是他退休后的一年冬天,在北国冰城吉林市。一天,路过松花江边,只见远处有几个大人和小孩在冰冻的江面上玩耍。突然,有人大声呼救“求求你们快救人啦,我的孩子掉到冰洞里了”。正坐在出租车里的章建宁,听到呼救的声音,赶紧叫司机停车,不等车停稳,就跳出车门,边跑边解衣扣边思考最佳简易的施救法,不顾脚趾伤残和大腿疼痛的老毛病,冒着零下近二十度的严寒,跳进冰洞里救人。几经反复、周折,终于抓住小男孩的衣服,然后向上推、顶、托、举出冰面,小孩终于得救了。他自己在众人的帮忙下,也艰难地爬上了冰面。

不几天,老民警奋不顾身救人的事迹在东北媒体迅速传开。吉林省吉林市委向湖北省孝感市委发来了贺电函,感谢孝感公安老民警见义勇为的壮举。

作为荣立个人一等功的他,在省、市给予的荣誉、表彰嘉奖大会上,总是谦虚地微笑着说:“我只不过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任何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遇见这种事,都会这样做的。”这种心态平和谦虚,待人热情,对事业执着,办事果敢,孝爱父母家庭,博爱大家的音容笑貌,一直伴随着他走完了62年的人生历程。

2014年国庆节后,他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他曾在弥留之际,还情系家国:人生一场忙忙碌碌,只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还不够啊;同志战友情,警民情,家国情,情满人间啊!告别仪式那天,人们自动前去送行,大厅里里外外站满人群,大家满含深情,噙着眼泪,逐一行告别礼。战友情、警察泪,热泪盈眶送忠魂;东北行义举,传播孝文化,金盾闪辉天地间。这正是:铁肩担道义,人间有真情,神州正气在,孝爱铸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4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