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分为哪几种

性取向分为哪几种,第1张

取向分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

性取向简称性向,又称性倾向、性指向、性位向、性定向等,它是指一个人在爱情和性欲上对男女两性有何种型态的永久吸引。

性取向决定着性吸引的对象,随着性成熟逐渐显现。当然,性取向的定义并不单单依赖于性行为,而是表现于一个人在爱情和性欲两方面的永久吸引。这包括一个人在爱情、依赖感、亲密行为等非性方面的内在深刻需求,具体表现为非性爱慕、共同目标与价值观、相互支持爱护、长久承诺等。

有11种

1Asexual

无性恋者指的是那些“无法感知性吸引力的人”。这类人一般只会在精神上或审美上被吸引,在性方面上,别人是无法对他们产生性吸引的。所以如果你能够和别人维持除性以外的亲密关系,你又无法感知性吸引的话,那么你就有可能是个无性恋者了。

2Aromantic

无爱者,类似于“无性恋者”的柏拉图式爱情。这类人不缺乏与人的情感交流,但就是没办法去发展一段恋情,没办法去感知和产生浪漫的本能。这些都是他们天生而非个人的选择。

3Graysexual

这种指介于无性恋和有性恋的一种微妙性向。这类人有可能是弯的,也有可能是直的,也有可能是除两者以外的其它性倾向。感觉有点复杂!

4Demisexual

这类人只会在同某人建立足够深的感情之后才会对其产生欲望。他们甚至不需要浪漫的情节,不需要刻意地表达,就能本能地对对方产生感情。

5Demiromantic

跟Demisexual相似,只会对特定的人相处久了,有了深厚的感情才会产生爱慕情绪的人。

6Lithromantic

他们会对某人产生爱恋,但却不希望自己的情感得到回应。(虐)

7泛性恋 Pansexual

顾名思义,只要对方是个人,无论男女或者其它性别,你都有可能对ta产生爱恋的情感。

8Polysexual

能被多种性别(但又不是全部)的人吸引,会对对方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

9Panromantic

这类人比较特殊,他们会对任何人产生爱慕的情绪,但又不会对对方有欲望。

10Skoliosexual

这类人只会被那些本身都不知道自己性别的人所吸引。

11Queerplatonic Relationships

这种感情一般比友情更加深厚和强烈,却又升华不了为爱情。Zucchini,这个词一般就是处于Queerplatonic Relationships中对双方的称呼。,?

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是两种文学流派,它们有以下几点区别:

1 情感表达: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和个人感受,追求真、善、美的完美境界,强调个性、独立和自由,而现实主义文学则更注重客观、冷静的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强调真实、客观和实用。

2 人物形象: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典型的英雄或者悲剧人物,常常具有超越常规的特点,而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则更加真实,具有更多的普通人的特点。

3 描写手法:浪漫主义文学倾向于使用诗意化、象征化的语言和手法,比如比喻、隐喻、夸张等,而现实主义文学则更注重客观、真实的描写,尽可能地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

4 价值取向:浪漫主义文学追求理想、信仰和人性的升华,强调个人的情感和精神追求,而现实主义文学则更注重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问题,强调实用、现实和社会责任。

总之,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艺术表现手法和价值取向,但它们都是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对于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或许你知道早在2014年,以心理性别为参考,Facebook上的性别选项已达到了58个。那么你知道,性取向有多少种吗?

异性恋

就算是不同的国家地区、文化差异,异性恋仍是以压倒性优势成为主流的性取向,占据总人口的90%以上,因此异性恋也被称为“正常性取向”。

同性恋

同性恋是除异性恋之外最为常见的性取向。同性恋是除了异性恋之外最大的拥有独立性取向的羣体。但关于认可度,一直争议不断。

截至如今,全世界已有30个国家或地区,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和民事合法化。

双性恋

双性恋作为特殊性取向最典型特征便是“男女通杀”,对同性和异性都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并且愿意与之在一起。

另外,据美国调查发现,双性恋中女性占多数,达到双性恋总体的70%。

无性恋

无性恋者在性取向上其实具有一定的缺失性,也是无性恋者的特点:只能在精神上或审美上感觉到被吸引,但是无法产生性吸引。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心理学教授安东尼研究发现,全世界无性恋者占总人口1%,约7000万。

或许你知道早在2014年,以心理性别为参考,Facebook上的性别选项已达到了58个。那么你知道,性取向有多少种吗?

二禁恋

属于新生的一种性取向,多指当人事对于现实人物无法产生性趣,无论对方性别。反而对二次元中的虚拟角色拥有感情与 望。典型代表为动画、游戏。

这种特殊的性取向最典型地区是日本,成因是人口密集导致宅男众多,再加上动漫产业发达,二次元文化传播深入。

罕见性取向

另外,除开具有代表性的5种性取向,还有一些及其罕见,甚至只能理论定义而无法完全区分,但是存在的性取向。

无爱者

极少能感受到或无法感受到爱情吸引力的一种性取向。

游走性取向

性取向不确定性,可能是任何一种性取向,简单说就是没有固定的性取向。如可能一段时间是同性恋,一段时间是异性恋。

失性(爱)恋

只有足够深厚感情才会逐渐产生 (爱情),是一种典型的缺失性性取向。

性单恋

热衷与暗恋,并不希望获得情感回应,甚至不一定能接受恋爱关系。多源于对自身的不自信。

泛性恋

最强大的一种性取向,不介意对方任何性别。

多性恋

弱化版的泛性恋,可以对多种性别产生爱情和 ,但并不是全部性别。

泛爱恋

泛性恋的变种,能接受所有性别,但是仅限于感情,没有 。

超性恋

只针对超越两性性别或者性别模糊人的一种性取向,比如娇媚的男生、阳刚的女生等。

审美取向指的个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所以,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审美价值取向指的是特定的人或者物品,是有指向性的,规定了范围,结果引导只会是特定的几个方向。

性取向的分类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asexual)。

个体对特定性别的对象,如异性、同性或男女两性,产生性吸引或迷恋,分别称为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在动物界和人类,大多数个体均对异性产生性吸引,这是与其繁衍后代的生物本能相一致的。

但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特别是在人类,一部分个体出现性取向与繁殖本能分离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在个体的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常伴有同性恋的性取向,但同性恋者大多没有性别角色和性身份障碍。

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未获得解决的恋母或恋父情结是决定“性”定向的重要因素。他们设想:对母亲过分亲昵,对父亲疏远或敌视的男孩,会产生对其异性性冲动的恐惧,从而促使其性取向转向同性。

性学习理论则主张,童年早期的同性恋体验或幻想不仅未受到抑制,反而通过性行为和手*得到强化,促进了同性别的性取向。遗传学研究未能发现决定性取向的基因标记,也未发现孕期母体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对胎儿出生后的性取向起决定作用的证据。

社会文化环境对性取向的态度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例如:在性自由的社会,对同性的性取向,采取肯定的接纳态度,而在较保守的社会,则采取否定的排斥态度。

扩展资料

在很多年间,很多科学家和宗教团体的一个共同的假设是,自然以及正常人的性取向是唯一指向异性的(异性恋)。在20世纪50年代以及后来的研究使得心理学家和医生们认识到同性恋是唯一指向同性的第二种性取向。后来,对没有唯一性取向的观念开始得到接受,例如双性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人类本性的著名的特征化“多态的不正当性”(polymorphously perverse),意味着或者是事实上任何对象都可以成为性欲满足的源泉或者是像婴儿那样对性欲的满足漠不关心。

弗洛伊德认为,当一个婴儿长大后,性欲满足的对象开始变得清晰和有限(对于这究竟是生物学变化还是社会进程的原因还有争论)。人类学家观察到,世界上很多人,包括在相同文化中成长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取向对象。

然而,很多学者认为,在任意一个给定的社会,被认为是合适的欲望的对象通常是受到控制和有限的。此外,一些文化传统(特别是宗教)主张人们应该只有一种类型的欲望对象。

根据由阿尔弗烈德·查尔斯·金赛做的两份具有争议性的研究《男性性行为》(1948年)和《女性性行为》(1953年),当被问及对自己从一个连续的从绝对异性恋到绝对同性恋的性谱中为自己的评分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综合分析后表明,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双性恋的,也就是说,很多人对两性都有好感,但是通常是偏向其中一方。

根据金赛的报告,指用少数一些人(5%-10%)可以认为是完全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相反的,只有更少的一些人可以被认为是完全的“双性恋”。

很多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很多人报告通常是异性恋取向。然而对同性恋占人口比例的报告则会根据方法的不同和选择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很多这样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美国男同性恋者为28-9%,女同性恋者为1-5%,这个数字在一些大城市中可以高达12%,而在一些乡村地区可能只有1%)。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男同性恋者的比例大约是女同性恋者比例的两倍。对双性恋在人口中的比例的估计根据不同的提问而有很大的差别。一些研究认为只要一个人几乎相等的受两性的吸引就是双性恋;另外一些人认为双性恋完全受同性(否则就认为是异性恋)以及异性(否则就是同性恋)吸引。

很少的人既不受同性吸引也不受异性吸引。

-性取向分析

-性取向性指向

你知道吗?人类的性取向行为是多元化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类别。

同性取向:多数是取向于同龄的同性者,可见于同性恋、易性癖、双性恋,或者精神病者。极少数可能取向于同性老人,可称为恋老人同性恋。

双性取向:两性都可以作为性对象,常更偏同性取向,最典型的是双性恋者。异性恋者在特定环境中,亦可表现为双性取向,环境改变后,回归异性取向。

自我取向:完全自我取向者为自恋症;部分自我取向的初恋属于恋父母情结,部分自我取向的成人恋,外显特征为“夫妻相”。

非人取向:恋乳房、恋头发、恋足、恋腿等所谓的部分体恋;与女性相关的乳罩、内裤等衣物及小时习惯的经常有舒适感觉的毛毯等物品的特别嗜好,谓之“恋物”;异性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洗下身的脏水等等,可分别称为恋粪、恋尿等;还可以取向于动物,如家畜、家禽、狐狸等。一旦形成癖好则称其为相关的性变态。

非人、非物取向:可取向于神仙鬼怪,或者取向于网络、虚幻等等。

性取向可以后天改变吗?

性取向主要是生物性的,和出生后的环境关系不太!

变性人的性取向是怎样?

4、变性人的性取向不定,虽说大部分变性之后会喜欢原来的同性,但也有变性之后照样喜欢异性的,比如男变女之后,他还是喜欢女的,参考卡戴珊的继父,他就是一个例子。

64种性取向

64种性取向是根据性向、性别认同、生理性别三种的组合可能性计算出来的。

计算方法:

1、生理性别:男性、女性、双性、无性4种。

2、性向:喜欢男性、喜欢女性、喜欢男性也喜欢女性、不喜欢男性也不喜欢女性4种。

3、性别认同:男性、女性、流动不居、无4种。

所以,就会是444=64种顶配。

性倾向不同的原因

性倾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性倾向并无优劣之分。

目前,科学家认为性倾向是基因、激素和环境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性取向的定义有哪些呢?

性取向是一个从绝对同性性取向到绝对异性性取向的连续统一体系。它也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双性性取向者。双性性取向者可以感受到来自同性或异性的,基于性、情感或爱情上的的吸引。同性性取向者有时也叫gay,lesbia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1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