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宁到德令哈有四个小时的车程,太阳从正南的高空中刺入车厢。我趴在桌子上,眯起眼看窗外:
荒漠和湖泊平铺到尽头,没有坎坷没有遮掩。稍微抬头就看到太阳像火把一样被高高举起,在天空中形成一个明亮的洞穴。过分强烈的照耀下,世界灿烂到极致。一片纯白。
那是万物在以最大的力量反射阳光。
海子说,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来到高原,尤其是荒凉的戈壁,你才会知道他所说的关于太阳的幸福是怎样的——洁白,炽热,穿透一切,洗涤一切,使土地鎏金,使世界波光粼粼地荡漾起来。
傍晚来到德令哈市区时,天阴沉下来,云彩层层积累,成了灰色。和被烟熏出的那种单薄的、四处飘散的灰不相同,那样的云下,世界暗淡无光,而这样的灰云朵给世界上了一层深颜色,使它显得更清晰,就像水淋后的样子。
太阳可能是太近太近了,乌云没办法挡住它。它就像一个火球一样,把云朵一寸寸穿透,最后冲破了它,疲惫地晕染开。
那阳光厚重且浓俨,没了刺目的光束看起来无比温柔。我举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刻不再张扬的日光,和承接这日光的、瞬间暗下了色调的空旷马路。
再抬头看,低低的天空茫茫一片,向远方无限延伸。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载我去市区的司机是一个黑瘦的男人,脸上骨骼向外突出,瞳孔颜色很深。他从出站起就跟在我屁股后面,不停问:
“去哪里呀。去哪里呀?去哪里——呀!!”待到把我拽到车旁边,刚想说地址——他竟然一!溜!烟!跑去拉别的生意了!
很快有其他司机跑过来:
“你跟我们走吧,我们这就出发啦。”
没想那个黑瘦司机眼观六路情状,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站在“德令哈”三个大字地下大力挥手,嘴巴里嚷着:
“不要跟他走!你是我的!”
这猝不及防的“表白”简直让我一脸懵逼!
后来在车上他万分委屈地碎碎念:“我拉了半天才拉到你这么一个,他们竟然还要跟我抢!”
那晚我无聊啃鸡爪的时候,突然想到:嫁给这么一个简单的,幽默的,黑黑的,因为拉到一个顾客就开心得要死,也因拉不到一个顾客就郁闷地要死——的男人,应该是件很好的事。那样的话,每天清晨醒来,面对大大的日头,耳边都会传来爱人由衷地感叹:
“又是一个大晴天,真好哇!”。
因为一个晴天手舞足蹈,也因为一场大雨咒骂跳脚,真的是很好的活着的方式啊!
一腔热情,真的是太好的事了!
旅店暖黄的灯光映着窗外德令哈的傍晚,很美很浪漫,而我很不浪漫地闷头啃鸡爪,辣得眼泪哗哗。
想起前年和她拿铁锅温一杯梅子酒。我们聊啊聊啊,很认真地盯着对方的眼睛,好像这样就能都明白,都了解,能消除所有的隔阂,从此快乐地在一起。
遗憾的是,就算认真地听了,说了,也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测,一再地认真点头,又一再地误解。
在漫长的时光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你可以记住她讲述的童年故事,却无论如何抓不住那些日子带给她的,改变,成长,观看世界的角度--真正重要的那些,你甚至连“听见”都做不到。
因为亲密,所以这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当你无数次对对方敞开心扉,却只发现他们其实找不到入口。
那年零度以下,你把冰冷的玻璃酒瓶攥在手里,直到困得睁不开眼也不说休息。
这片刻温馨我铭记在心。
借此,没有把你忘记。遗憾的是,我曾以为我会记住的,是你我的沟通,理解,和懂得。
走在德令哈的马路上。从这头到那头一目了然。因为空旷,看起来很近的地方走很久才能到。——我们拿眼光永远无法真正的理解这个世界,只能靠双腿,靠到达之后,回头看时的那熟悉的陌生感。
人们点缀在德令哈的广袤境地,像上帝掉了一串珠子。
——我们一直以来都被城市蒙骗了,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那样的寥寥无几。
有一片小树林坐落在土坑里,树杈并不遒劲,直直的,细细的,好像是稀薄的空气让它们可以这么轻松这么柔软地生长。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八音河,也是细细的,娟秀地像南方小溪一样。
我非常惊讶——那河水太鲜艳了!灰秃秃的大背景莫名加上一条刺眼的蔚蓝,和它周遭格格不入。——干净,清澈的不像大自然在西北高原那粗粝的造化。
马路两边的戈壁上长着成片的松树,松针手感像塑料一样,软软的,暖暖的,植物该有的清脆,凉意在它这儿不留一滴痕迹。树下有一丛丛的棘棘花,乱蓬蓬地延展开,来不及凋谢就被冻得干枯,变成和大地一样的土**。
我想不起它在温暖的季节娇嫩的样子,我只看到了它的沧桑和坚硬,它被日照和寒风磨砺成的,这粗糙的模样——好像它从来都是这样,也将永远是这样。我不知道我今后还会不会再来德令哈,如果我重新到来,看到了鲜嫩欲滴,招蜂引蝶的棘棘花,会不会有那么一瞬,仿若看到世界天翻地覆。
可是世界是稳定的啊,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它只是神秘,让我无从想象。
第二天中午,我沿着马路从市区步行到郊外的火车站,风太大了!我把嘴巴脑袋包得严严实实,于是它就不断地灌进眼睛里。我只好又用手把眼睛挡住。两个半小时的路走得格外辛苦。
我身边空无一人,偶有车辆也是呼啸而来呼啸而往。
进站后坐在候车室,因为太饿了一口气吃了棒棒馍,瓜子,面包,牛奶,仍然没饱,就又买了泡面带到车上---“走与吃”,我的德令哈记忆今后也许会定格在这两个字上,而不是我以为的:
“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回程的火车从傍晚开进深夜里,路途上飘起雪花,染白了一座座山,我扒在车窗上向外张望,为第一次与雪山相遇感到新奇不已。在又一次穿过隧道后,夜晚的青色突然降临在雪地上,山峰也突然隐藏起来,荒原上茫茫无际。
白色向远方延展,延展,延展,向仍是纯白的地方尽情地,徒劳地,漫无目的地延展---
我几乎流下眼泪。我们这一生能亲眼目睹多少次大自然的无奈呢,以瓢泼大雨,以寸草不生,以如今一望无际的纯白,还以什么,以什么倾吐它那因太过庞大而无法表达的无奈的痛苦。
今夜,雪地在只有过路人能看到的地方盛放着。
我想人世间有无数种孤独,比如没有陪伴,没有慰藉,没有希望--可德令哈带来的不同于它们。——那是宽广大地上油然而生的一种孤独,它和形单影只,心头贫瘠无关,它和你站在这里,抬头看到浓云中的强烈日光有关,和一望无际的马路,雪山,河流,乱石有关,和你不知为何而流下的眼泪有关。——
“语言在心中翻腾,灵感在叩击声带,渴求在撕扯嗓音,我竭尽全力嘶声挣出的却只有哭泣。”
——和它有关,和被这个世界攫住灵魂,却无法言语、诉说有关。
或许,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再次身处这鲜有问津的城市,看到光线从窗帘缝隙中掉落在桌子上,会突然明白他所说的:
“鸟鸣清晨如幸福一生”是什么含义。
也或许我不会再涉足于此,不会再翻看海子的诗歌,不会再因为“今夜我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感到悲伤。这一切会像一个梦一样,消失在我平庸的生活中。
也或许,我会永远记得纯白的雪地,油彩般蓝绿的八音河,细细的树枝,蓬乱的棘棘花,但记得又能怎么样呢?我终究无法将它带给我的震撼准确地传达给下一个与我对饮至天明的人。
深受感动,是一件多寂寞的事啊。
所以,德令哈。
你好,再见。
德令哈毕业游超实用指南
德令哈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德令哈毕业游超实用指南,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德令哈简介
德令哈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德令哈市是蒙古语,意为“广阔的原野”。这是一座美丽而又神奇的城市。奔流不息的巴音河象一条美丽的银色飘带,在城市的胸前悠然而过。神秘的“外星人遗址”、古柏蓊翳的柏树山、一咸一淡、生态各异、遥相连接、神韵悠长的“姊妹湖”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因为海子的一首诗,德令哈这个名字变得浪漫而温暖,即便如此,它对于居住在内陆城市的人来说仍显得遥远、陌生而神秘,或许这也正是“外星人”光顾的一个因素。
德令哈基本信息
区号:0977
邮编:817000
经纬度:东经96°15′——98°15′,北纬36°55′——38°22′
面积:32401平方公里
人口:101万人
区划: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州府,下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气候描述:
凉爽湿润的7、8月份是前往德令哈旅游的最佳时节。
德令哈美食指南
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子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瞌睡的时候,还可以清醒头脑。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青海高原牧民对羊肉的一种独特吃法。因吃时一手持刀切割,一手抓肉入口而得名。烹调方法十分简单,先以新鲜羊肉用水煮熟,再加盐或蘸盐即可食用。经过烹制的羊肉熟而不烂,肉味鲜美。原为牧民在游牧过程中的一种简便进餐方法,现已成为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
德令哈消费指南
德令哈自己的特产很少,白刺果算是比较有特色的。这里的`市场和西宁没有太大的区别,西宁有的这里基本都有,价钱也不贵,可以作为旅行中的一个很好的补给站。
位于火车站后的庆华广场是市区内较大的广场,与站前广场遥相呼应。广场中心矗立的巨鼎是国内最大的一口鼎。广场是车站和周围居民休闲购物的理想选择。
由兴海美食广场、步行街、金原商城等构成的河东贸易中心也是购物的好去处。这里有些民族用品比西宁还稍许便宜一些。
;热闹非凡,有许多的筑路大军们手里挥着红旗,嘴巴笑得都合不拢,他们的手不停地拍打着,连手都拍红了,他们不停地欢呼雀跃,连嗓子都喊哑了!他们有的互相击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激动。有的一蹦三尺高,一边蹦一边还兴奋地大声喊道:“我们终于成功啦!”有的甚至把手中能扔的东西全都向天空上抛,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满心欢喜。虽然天气寒冷,但再冷的天也压抑不住他们内心的兴奋。
不仅可以听见欢呼声,歌声,还可以看见藏族人民在舞台上载歌载舞。那精彩的表演像磁铁般地把在场所有人吸引住了——那身上好看的藏族民族服装跳舞的人们,随着现场欢快的歌声跳起来。男同胞们则穿上宽大的长袍,像大鹏展翅。藏族人民飘垂的长袖像柳枝飞舞。还有那美妙的歌声激荡着大家的情怀,欢快的歌声将会传遍整个世界。
自从看了 海子 的一首 日记 后,就记住了 德令哈 。那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甚至连地名也很有特色。我被柴达木盆地的独特风貌所吸引,一直想去看看 德令哈 。
这个梦想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因为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那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2014年国庆节,应朋友的邀请,一行4人开车来了趟青海自驾游。对于德令哈,几个朋友都不太清楚这个地方,都说远不如其它几个地方好玩。为了说服他们去德令哈,我抛出了 外星人遗址 这个重量级的诱惑,其实只是为了满足我去看看 海子 说过的 戈壁滩 ……
车在柴达木盆地宽阔的公路上甚是惬意,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奔驰着。牦牛群在离车不远的左右两边,不停的闪过。
很远很蓝的天空中,成片成群的白云慢悠悠地游弋。成群结队的羊在寻觅中移动着,形成一种镜面景象,给人一种错误的视觉,不知道或者分不清哪个是天上哪个是地上;
远处的小型龙卷风搅起的沙石,在原野上升腾漂移,乍一看貌似一处处的袅袅炊烟……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如果你不知道 海子 ,不知道他的那首取名为《姐姐》的诗,是不可能读懂戈壁滩,更不可能知道诗人的内心世界。
车在宽阔的公路(高速)边停下来,说实话,德令哈虽然只是一座10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它的总面积有277万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大得超乎想象,以至于我们一路上都在怀疑导航的准确性。
车累了,开车的人累了,坐车的人也累了。
走出车外,十月初的寒气特别的刺骨,太阳的紫外线也非常具有穿透力,似乎寒冷似乎炙热,总之就是傻傻的分不清。
面对着地表干燥,到处裸露着的石块,时不时的沙砾被风扬起,肆无忌惮的满世界打转。我捡起了路边的一块颜色近乎黑色的石头,放眼望了望远处的轮廓,把手中的石头向远方扔过去,石头又回到了大家庭的怀抱。此时此刻的我,知道甚至理解了诗人的心境。
我把石头还给了石头 ……
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奔袭,终于达到了目的地。
德令哈市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这个素有 金色世界 之称的城市,它还有另外一个美丽浪漫的称谓——诗歌之城市,因一位年轻的诗人,因为一首诗中反复吟唱的“ 今夜我在德令哈 ”而让更多的文青们众所周知。
在 德令哈 ,你可以随意问这里的人们,问他们知不知道海子,他(她)们会很奇怪的看看你,然后骄傲的告诉你,这座城市里的男女老幼没有不知道的,没有人不会吟唱《 姐姐 》这首诗的。
晚上在广场找了一家非常干净整洁的川味餐馆,老板娘很热情。从闲聊中得知,老板娘是从四川成都的,来这里已经经营火锅店以及有几年了,说这里的人朴实的很,就是人太少了地方太大了。我问老板娘知不知道 海子 ?老板娘说在 德令哈 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我又问您会他的那首诗吗?老板娘笑了,张口就来: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朦胧,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地广人稀是这座城市的特点。酒足饭饱后在市区里漫无目的的逛了一下,这里的人行道宽阔得让你无法想象。如果在同一时间,你在大城市业已过完马路时,我在德令哈还没有过完人行道 呢。
诗歌之城,海子,金色世界,德令哈,这是这座城市的关键词!
诗歌城的夜晚,星空深邃显得扑朔迷离,仿佛那就是 海子 的诗和远方!夜风吹来,处在海拔2980米的市区,街上的行人都竖起了大衣领子,或者缩着脖子,不用看,那一定是外地来的旅人,这点冷,对于本地人来说算不得什么。
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那一年,我去了有着金色世界和诗歌之城的 德令哈 。知道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年青诗人,他的点点滴滴,一个多情善感而又如此脆弱的 海子 ,他与这座城市的关系,以及他心中的姐姐……
如果要写一篇文章,主题毫无疑问的只能这样标注:一座城市和一个诗人的故事!或者是一首诗因为一座城市而生,一座城市因为一首诗而兴!
在 德令哈 ,你可以读到 海子 所有的诗,看诗人在理想的中驰骋。
诗人来了! 今夜只有戈壁……,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诗人去了! 我今夜只有美丽的戈壁……,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青藏公路,格尔木是第一站。从西宁出发到格尔木有两条路线,一是途经都兰到格尔木,这条线路戈壁茫茫,一路乏善可陈,但距离相对短一点,用时也少一点。另一条经德令哈到格尔木,德令哈周边的湖光水色非常旖旎,除了网红翡翠湖,还有“情人湖”之称的克鲁克湖和托素湖,号称青海第二大咸水湖的哈拉湖(黑海),从德令哈再往西走七百公里,就是茫崖艾肯泉,那眼泉用无人机航拍,呈现的是一只巨大的红眼睛蓝眼珠,因此又被呼作“魔鬼眼”。
青藏铁路走的就是德令哈。半道上,跟老夫子商议后,老夫子放弃都兰,方向盘一转,上了德令哈的高速。
天气不好,一路风风雨雨,遇上两次堵车。一是在茶卡收费站,大车小车被堵得水泄不通,蜗速般的一点一点地挪,好不容易挪到收费处一看,好家伙,两条人工收费通道的长队将两条快速ETC堵成慢速道,真搞不清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车不装ETC,即不利已也不利人。堵车过程中,一辆挂“琼”车牌号的摩托车引人注目,骑车的是一对年轻男女,俩人家上穿骑手服下穿牛仔裤,天上下着小雨,他们连防雨的雨坡都没有,摩托车除了后座上的车盔箱,没有任何行李和装备,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的姑娘,是勇敢呢还是傻呢?为了爱可以不管不顾?
驾驶座上的老夫子瞥了一眼那“浪漫”的摩托车,不屑一顾地指指前后几辆房车及越野车,都挂着“琼”字车牌,其中一辆大奔,拖着一辆摩托车,和年轻男女骑的一模一样。好吧,我遇到的不是什么穷游的爱情客,而是富家公子**,缩回头,一心一意地看打在挡风玻璃上的雨滴。
第二次堵车是遇到在公路上施工,车里的人纷纷下了车,以小伙子居多,老人孩子妇女也不少,短袖裙子大长腿,多数人穿得都很清凉,在时风时雨的草原中瑟瑟发抖。
前头挂着“川”牌的汽车跑出一个少年,拿着望远镜到路基边眺望,不想一脚踩进泥里,沾了一鞋底泥巴,少年用纸巾擦拭过鞋子,没有将脏纸就地丢弃,而是拿回车上,不由得为这个环保少年点个大大的赞。
接近德令哈,有一个叫“尕海”的湖泊,就紧靠在高速公路边,雨中,云雾笼罩的山体层峦叠嶂,山下静卧的湖水远远望去闪着一抹清亮银白的光,美景诱惑下下了高速公路沿导航指示前往,跑了十几公里到的是一个整洁漂亮、绿树环绕的“尕海村”,又往前跑了十七、八公里,终于看到泊在草原前方一湾水体,但扫兴的是,前路被封。掉转车头回返,很快又拾起一辆车承包了整条草原路的畅快感,天地悠悠,大道通天,独我所有,岂不快哉?
这种“独我所有”的畅快感,在进了德令哈入住预定宾馆,又感受了一次。“不准洗澡”是老夫子强调的入藏规则之一,网上预订德令哈住宿,发现一处今年新开的宾馆,同路段酒店宾馆的标间价格均在300~500左右,他家只有198元,不带卫生间的更便宜,才168元,想起老夫子的约法三章,就订了不带卫生间的大床房,晚上抵达宾馆一看,乐了,整个一楼,就我们这俩客人,包括公用卫生间在内的宾馆设施都很新,太划算了。
德令哈的夜晚,是一座闪着霓虹灯的小城,也是一座游客充塞的小城。街头道旁,一群一群穿着长长红裙子,套着大红羽绒服的游客来来往往,一家叫什么舌尖的面片馆,人满为患,看穿着打扮多数是游客,最喜欢吃面片的并且很快“碗光”的老夫子,罕见地剩了小半碗在那里,不是不好吃,是我突然拉肚子,热心的店老板将楼后自家单元房的钥匙交给萍水相逢的我们,等我们回来的时候,两碗面已经砣了。这倒霉的,也不知怎么吃坏了肚子,好在,随身带的最多的药品就是“霍香正气水”,专治拉肚子,只是那味那口感,若是在家里,我宁愿拉肚子也不喝,但是在路上,尤其进藏路上,捏鼻子也得灌肚里去。
德令哈”是蒙古语“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它坐落在柴达木盆地边缘,海拔2980米,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人口不到十万,是一座道地的高原小城。让这座高原小城出名的,不是近几年大热的翡翠湖,也不是好多年前的外星人遗址,而是诗人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百密一疏,入藏前,我把用了两年存了一万五百多张的像片全部转移到电脑并清空手机相册,没想清空的手机根本想象中的灵敏,在高海拔地区的反应跟人一样慢一拍,真后悔没有带上单反相机。再就是鞋子轻便舒服,但是不防水,德令哈街道上一个小小的水坑都会令脚弓处一凉。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10 篇 原 创 主 文-
“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伤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海子《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海子 的诗歌世界无疑是浪漫、理想的,他说过“ 不想成为一个抒情的诗人 ”,却带给了人们更多的美好和憧憬。
德令哈, 青海省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它不仅是海西州的州府所在地,也是海子笔下一座雨水中荒凉的城。
有人说是海子成就了德令哈,当他来过这里,便使这座原本干燥的城市因那首诗变得潮湿,浪漫得不成样子。
也因为海子,多少人被“骗”去德令哈,只为看“今夜美丽的戈壁”,可那不过是一片荒芜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这座高原小城和诗人的故事。
德令哈,在蒙古语中全称 “阿里腾德令哈”, 意为“金色的原野”,地处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
这座小城的名字大概可追溯到 公元1637年。
相传,当时西蒙古 固始汗 率兵从新疆乌鲁木齐迁至青藏高原定居,建立统一的青藏高原执政主体—— 和硕特汗国。
这之后,固始汗开始把 青海湖 周围广阔的草原分封给自己属下的 八台吉。
因为初来乍到,八台吉并不清楚自己所拥有的草场情况,便纷纷派人前去察看。
这时恰逢金色八月,德令哈一带水草茂盛,金**的草原被周围的群山环绕,而在空旷草场的附近还有美丽的湖泊和茂盛的芦苇草。
这美丽的景色一下子就让来到德令哈一带察看牧场的人员着迷,于是他们连忙回去向台吉汇报。
台吉一听,不禁喜出望外地说道: “苍生天给我们部落赏赐了这片宝地,那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阿里腾德令哈’吧,我们的王爷府就建在那儿。”
从此,这个地方就有了名字并延续到解放初期,后来人们为了称呼方便就简称为德令哈。
其实,早在 西周时期,西羌人 就在这一带游牧,到了公元四世纪初,属 吐谷浑 辖地。
唐初 (公元663年), 吐谷浑被 吐蕃王朝 所灭,德令哈地区归后者管辖,十三世纪 蒙古族 兴起后,势力很快进入柴达木地区。
明朝为 罕东卫 辖地,后为 蒙古诸部 辖地,清属 青海蒙古北左旗 、 北右旗 辖地,民国时属 都兰县。
在解放前,这里也只是一座仅有40多户人家、300多人的荒凉的边陲小镇。
然而,德令哈能被国人所熟知并不是因为台吉,也不是那悠久的 历史 和美丽的风光,而是与海子有关。
三十多年前秋季的一个雨夜,24岁的年轻诗人海子乘坐火车孤身前往西藏,经过德令哈这座小城时,不知是哪根神经触动了他那酝酿许久的诗情。
在海子笔下的那首诗里,他没有赞美德令哈的草原和秀丽的高原风光,他记载的只是一座雨夜里的荒凉之城。
就在8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而关于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有一种说法。
海子迷恋上了一位比他大二十多岁的女作家,在一个大雨瓢泼的夜晚,他在北大校园里跪在地上,合着双手,等待着那位女作家,一直到第二天天亮
后来,女作家受不了就回到西部,海子乘火车一路追随而来,在经过德令哈时写了这首小诗。
在这首诗里,姐姐是谁?是海子的恋人还是一种美好的化身,这些都不得而知。
德令哈有幸结缘诗人,使得这座原本不起眼的西部小城因为那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从此闻名遐迩,“德令哈”一词也因此成为 与爱情有关的忧伤的代名词。
若干年以后,歌手 刀郎 挟着西北风的苍凉,追随着海子的脚步,专程驱车来到这座雨水中荒凉的城采风。
然而他却带着沮丧的心情在德令哈待了一天就离开了,因为直觉告诉他 “和王老的达坂城一样,真正的德令哈已经被海子带走了。”。
在驱车返回乌鲁木齐的途中,刀郎看着车窗外。
“高地上的草原、狂野而苍凉,雾云愁惨的映衬着雪山,过青海湖正好霪雨霏霏,若隐若现的银光更让人泪眼阑干” 刀郎想起海子的这首诗,灵感一下迸发,写下了《德令哈一夜》,比起海子的这首诗,这首歌名气则要小一些。
刀郎能写出这首歌,也许是因为有和海子一样的悲伤经历,所以当来到后者当年来过的这座高原小城时,他的内心一定也是苦涩无比。
现如今,德令哈这个名字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 “诗与远方”, 除了精彩的故事,还有那奇特的地貌风景和未解之谜。
在德令哈市西部的戈壁高原上, 可鲁克湖 和 托素湖 是两个被 巴音河 的水流连接在一起的湖泊,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情人湖”。
有意思的是尽管两个湖泊近在迟尺,但是却一咸一淡,托素湖是 咸水湖, 湖中没有生命、周围寸草不生,而可鲁克湖则是 淡水湖, 水草丰沛,盛产鱼虾。
这两个湖之间有一个美丽的高原传说,很早以前,在巴音河边的部落里有一对情投意合的青梅竹马,小伙叫 托素 ,姑娘叫 可鲁克, 依照部落的规矩,他俩要结为夫妻需要向头人磕头行礼以获取准许。
然而好色的头人垂涎姑娘的美貌,以考验忠诚的名义,让托素到一个名叫 “盐泽” 的地方背回一袋盐。
为爱背盐的托素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没能走出沙漠戈壁,而为爱痴情的可鲁克为躲避头人的魔爪,洒下一路泪水来到小伙安息的地方,最后殉情而死。
俩人在死去的地方分别化作了两面湖,中间水道相连,仿佛情人誓死相握的双臂。
如今,在距德令哈市50公里外,一大一小两面湖静静地相守在 怀头他拉草原 上,仿佛在向靠近他们的人讲述那段感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相比俩湖之间的浪漫情愫,在托素湖的东北方向有闻名遐迩的白公山 “外星人遗址”, 这里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1996年,地质学专业出身的作家 白渔 来到德哈令采风,他发现在白公山脚下有3个不规则、看起来像人工开凿的三角形岩洞,山洞的深处有一根从岩壁中穿出的 铁质管状物, 令人吃惊的是 管壁与岩石浑然天成, 不像是先凿好洞后放入管子,而是直接把管状物插入坚硬的岩石中。
不仅如此,在洞口对面的湖滩上也有许多铁管子裸露的砂岩里,而且砂岩上还有一串神秘莫测的符号和未解的字母,另外还有一些管状物躺在附近的盐湖里,看起来好像是有意摆成一些图案。
后来经过检验分析,这些管状物的铁含量竟然达到 30% 以上,这也就是说在山洞里发现的 是不折不扣的铁管。
然而柴达木 历史 上从未有过铁管之类的现代产业,可以说这地方的工业几乎是空白的,而且在这附近长期没有人烟,茫茫戈壁哪来这些铁管呢?
更神奇的是铁管构成元素中有 8%~10% 是无法查出的,其言外之意是这些元素尚未在地球发现,它们或许来自外星,或许来自深海,又或许来自地心……
德令哈,因为托素湖和可鲁克湖而拥有了浪漫,因为海子而充满了诗意,又因为外星人遗址而笼罩了神秘。
这座偏远的小城如今成为柴达木盆地里耀眼的明珠,雨水中它也不再只是荒凉,巴音河水缓缓流淌,柏树山上古柏蓊翳,到处都是一片盎然生机。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驾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入群”进入自驾交流群。
福州市 福州市
中国福建省省会。简称榕城,别名三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来福铁路终点。辖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县。市区面积1043平方千米。市区人口约130万。多归侨、侨眷,主要有汉、畲、满、回、苗等民族。汉初为闽越王都“冶城”所在地。西汉置冶县。东汉改名侯官县。隋改原丰县,后改为闽县,为建安郡治所。唐置闽州,后改为福州。五代改为长乐府,为闽都。宋为福建路治所。元末以后为福建省会。1912年置闽侯县,1946年设福州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市内温泉广布,有温泉城之称。年均温196℃,1月均温105℃ ,7月均温287℃,年降水量13425毫米,无霜期326天,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常受热带风暴(台风)袭击。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扩建后的马尾港与世界20多个港口通航,与5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经济贸易往来,年吞吐量达500 万吨。有高等院校12所,中等专业学校35所。1984年,被列为全国沿海14个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985年,马尾被列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矿产有叶蜡石、硅砂、明矾、高岭土、花岗岩等。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茶叶、蔬菜、油菜籽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机械制造、基本化工为主。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150亿元。
有被列为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如建于964年的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立于906年,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政王德政碑;李阳冰亲书的马石山摩崖题刻;闽侯县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遗址等。主要游览点有鼓山、乌山、于山、西禅寺、闽王祠、林则徐祠堂、西湖公园等。
基本概况
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福建省省会。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20℃,年降水量900~2100毫米,平均日照数1700~1980小时。全市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辖5区2市6县和1个经济区,总人口6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3万人。福州盛产龙眼、荔枝、橄榄、福桔、花卉、食用菌等,寿山石、温泉久负盛名。主要矿产资源有叶腊石、石英砂、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等;主要旅游资源有鼓山、西湖、华林寺等旅游景点。
经济社会综述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5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1676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071亿元,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51426亿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158%。出口总值达8667亿美元,增长7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038亿元,增长18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5%。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289亿元,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67090亿元,增长2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997亿元,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36元,增长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15元,增长9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7‰。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2004年安排在建重点项目、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预备重点项目及前期重点项目160项,总投资119994亿元。其中:2003年结转续建的46个市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567亿元。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闽侯闽江大桥、洋屿台泥码头、二环路三期、火车站站房改造、浮法玻璃一期、金山生活区三期、金山文体中心二期、肺科医院扩建等22项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先后建成或基本建成。56项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115亿元,开工率达607%。温福铁路福州段、湾边大桥及接线工程、浦上大桥、松下港区康宏码头、华擎发动机、华映TFT-LCM项目、福州软件园三期、金山工业集中区福湾片、金山生活区七期、福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八一七路横街旧屋区改造、福州大学软件学院等34项正式或部分动工建设。
福州为什么被称为有福之州
满意答案 福州的由来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秦置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闽越王无诸都此,称东冶,武帝后为冶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 (260)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晋安郡,为郡治,属扬州,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宋初领侯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5县, 泰始四年(465)改晋平郡,齐建元二年(480)复称晋安郡,梁天监(502-519)中分设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属东扬州,陈永定元年 (557)属闽州,为州治。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泉州,大业三年(607)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为治所。唐武德元年 (618)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复称泉州,八年(625)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又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711)改为闽 州,唐开元十三年(725)始称福州,治福州,天宝元年(742)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 (758)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唐末,地为闽王氏所有。五代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为闽王。闽长兴四年 (933)闽王王延钧称帝,改福州为长乐府,领14县,闽天德二年(944)号为东都,析出顺昌,三年(945)闽亡,属南唐,五代汉乾佑元年 (948),地为吴越所有,称福州威武军,分出尤溪、德化2县,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改彰武军。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 路,六年(981)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属福建路,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于此,改福安府。元称福州路,领闽、侯官、怀 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 布政使司,领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福清10县,万历八年(1580)怀安县并入侯官县。清顺治三年(1646)仍为福州 府,属福建行省,领县仍旧,雍正十二年(1734)析古田县增置屏南县。1912年废府,设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领闽侯、长乐、古田、屏南、闽 清、永泰、连江、罗源、福清、平潭、宁德、霞浦、福鼎、福安、寿宁15县,为福建省省会。1925年废道。1933年11月20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 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1934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驻长乐),辖长乐、闽侯、福清、连江、罗源、永泰、平潭。 1935年永泰属二区。1938年一区迁驻闽侯。1942年4月成立福州市政筹备处,1946年元旦划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5警区,正式设福州 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市区仍设5区。1950年市区增设水上区,市郊设鼓山、洪山、盖山3区。1952年市郊增设新店 区。1955年撤鼓山、洪山、新店3区。1956年市区并为鼓楼、台江、仓山3区,市郊撤盖山区。1958年闽侯县划入,翌年划出。1960年市郊设鼓 山、新店、马尾3区。1961年市郊增设北峰、建新、琅岐、亭江及盖山区,1962年连江、罗源2县划入,1963年又划出。1968年9月鼓楼、台江、 仓山更名红卫、赤卫、朝阳区(1978年4月复原名),10月设郊区。1970年撤郊区,市郊设北峰、马江2区。1973年闽侯县再划入。1975年市郊 撤销北峰区,设郊区。1978年马江区并入郊区,增设环城区。1982年环城区并入郊区,另设马尾区。1983年闽清、永泰、长乐、福清、连江、罗源7县 划入。福清、长乐分别于1990年、1994年撤县设市,1996年郊区改晋安区。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
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海西概述
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海西州现辖三县两市三个行政委员会,分别是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冷湖行政委员会、茫崖行政委员会。东部三县一市基本为农牧区,西部一市三行委为工矿区。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海西古为西羌地,东晋后期、隋和唐时,先后为吐谷浑和吐蕃政权所控制。明初东蒙古诸部进入,明末为西蒙古和硕特部所统治。二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
海西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东临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更因扼内地进出西藏之咽喉,在稳藏援藏方面作用突出,是巩固祖国西南边防的后勤保障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历史概况
海西古为西羌地,东晋后期、隋和唐时,先后为吐谷浑和吐蕃政权所控制。明初东蒙古诸部进入,明末为西蒙古和硕特部所统治。作为“丝绸之路”辅道,这里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都兰热水吐蕃古墓群和诺木洪塔里他里哈文化遗址,是海西悠久历史和先民优秀文化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
海西州域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北靠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依昆仑山。东西长约837公里,南北宽约486公里,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州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000 米上下,最高点是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海拔7720米;最低点位于达布逊湖区,海拔2675米。全州年平均气温为-56C-52C度,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539—35261毫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行政区划
海西州现辖三县两市三个行政委员会,分别是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冷湖行政委员会、茫崖行政委员会。东部三县一市基本为农牧区,西部一市三行委为工矿区。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
民族概况
海西州总人口3691万人,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29 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为主体民族,人口分别是247万和41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7%和111%。州域大部分地区少有人烟,平均每方公里116人。
矿产资源
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称。全州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其中大型矿床72处,中型矿床61处。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约15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078%。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原盐、钾、硼、锂、镁、锶、溴、碘、芒硝、自然硫、铬、铅锌、金、银、石棉、石灰岩等,其中原盐、钾、镁、锂、锶、石棉、芒硝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溴、硼等储量居第二位。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全州共有草原167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06亿亩;宜农土地553万亩,发展农牧业潜力较大。绿洲农业耕地72万亩,盛产小麦、油菜和优质牛羊肉等农畜产品。柴达木枸杞、山羊绒享誉海内外。
自然景观
世界屋脊和深居内陆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海西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长江原头、雅丹地貌、茫茫戈壁、海市蜃楼、千年冰川、万丈盐桥、道教圣地昆仑山、西王母瑶池、二郎神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唐代吐蕃墓葬群、都兰国际狩猎场等闻名遐迩,引起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向往。
基础设施
已经建成的龙羊峡至乌兰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正在建设的乌兰至格尔木330千伏输变电工程,使全州逐步纳入了西北大电网的覆盖范围。青藏、青新、敦格等国道干线公路在州内构成环形公路交通网;青藏铁路横贯州境536公里;格尔木机场开辟有格尔木至西宁——西安——济南——青岛航线。兰西拉和青新光缆贯穿州境,通讯实现自动化,并形成统一的本地电话网,城镇地区全部开通无线寻呼、移动通信业务。
经济发展
随着优势资源的开发,海西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壮大起来。青海石油管理局、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西部矿业公司、青海盐业有限公司、滩涧山金矿和内蒙古西联化工公司德令哈纯碱厂为主的工业企业成为海西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青海钾肥二期工程和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重点项目正在实施。农村牧区水利、“四配套”建设步伐加快,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格尔木和德令哈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西部工矿区和东部绿洲农业区的城镇建设也有了一定规模。城镇地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非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人口和经济的城市化特征日益明显,海西州已基本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工农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2000年,海西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2亿元,第二产业347亿元,第三产业15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5万元;海西州一般财政收入6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24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体系逐步完善。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92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78%。人口自然增长率1251‰。州、市(县)、乡、村卫生医疗和防疫网络初步建立,全州“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基本实现。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工作取得进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环境保护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发展目标
1、“十五”经济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按2000年价格计算,到2005年达到107 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州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300亿元。
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左右。
3、科技教育目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族人民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全州基本普通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以上。
4、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
5、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经济布局
1、东部经济区:以德令哈市为龙头,依托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盐化工业、建材业、中藏药加工以及商贸、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培育发展德令哈——乌兰——天峻和都兰经济带,德令哈——乌兰——天峻经济带,以培育和发展制盐业、盐化工、煤炭建材为主,同时发展绒山羊、藏系羊养殖与加工和中藏药材种植与加工。都兰经济带重点发展农牧业综合开发和肉食品加工业,实施香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发有色金属、石墨、硅灰石等资源。
2、西部经济区:以格尔木市为龙头,重点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多金属加工、建材工业、煤炭工业、旅游业和商贸物资流通业。利用地区优势,培育发展格尔木——柴旦经济带,依靠自身优势,积极支持青海油田、盐湖集团公司、西部矿业公司和格尔木农场,推动龙头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多金属加工、煤炭和建材工业,同时开发宝玉石、矿泉水、温泉等资源。冷湖——茫崖经济带,依托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业,开发芒硝、天青石等资源。
海峡西岸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海西概况
“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3市。
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200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会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省第八次党代会对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了全省人民的思想与行动,凝聚了全省人民的智慧与热情,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成果来之不易,充分反映了福建人民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强烈责任意识,充分展示了福建人民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和服务全局的合力。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福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福建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凸显海峡西岸在东部率先发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助于福建在新一轮发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作用,为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并不断拓展福建发展空间。
——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建设海峡西区展示了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诚意。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会促进周边的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发展,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海西建设--造福人类
这个社会日月异,瞬息万变,每一‘变’都在无形中造福着人类。而海西建设,也给人类带来无数利益。
什么是海西建设呢?海西建设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奥的建设。
海西建设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株江三角形和长江三角
形两个经济区衔接。他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等五大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
明确、市场统一。
海西建设在优化结构和提交效益的基础上,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行现代化。我国经济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发展是共生共荣的现象。因此,亟待有一系列的理念转换、体制变迁、对策措和规划指导,以资源整合来高城市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应该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把海峡西岸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上进行战略考量。几年前的“断裂带”之说曾弥漫在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发展
的忧患,深刻而又紧迫地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升到了海西地区上上下下追求的新目标。海峡西岸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整合、协调和优化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的经济资源,力争产生1+3>4的经济效应。
不说国家大事,就说说身边的事。你看,就我们福清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几年的光阴,陈旧的平楼蜕变成了气派的摩天大厦;一个个高档小区破土而出;泞泥的土路整修成了柏油马路;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世界天天在发展,科技时时在进步,今天是海西建设,明天又有新的政策。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的好,更加的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