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的哪些元素能够继续运用和发展?
传统服饰中的色彩搭配方式、图案、刺绣工艺、款式造型都可以用哦,这个可以参考日本的设计师,他们把传统服饰元素用的出神入化,中国的设计师目前好像还没有这种能力,只是简单生硬的照搬。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有哪些
面料 刺绣 纹样 造型 细节设计 等
中国传统服饰元素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有着极其悠久和璀璨的历史,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图案、缤纷的色彩和柔美的面料等各种绚丽多彩的传统服饰等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有哪些
中国传统服装所蕴含的设计元素,具有着时代的特殊性,在融合时代文化的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变化,因而造就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特殊美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的运用到其中,从而在保持民族特色、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全新设计,成为了当前服装设计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
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和作用不言而喻,其应用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传统色彩的应用,我国传统色彩体系主要包括黑、白、黄、红、青、绿等,它们是国人的服装、生活用品主要的色彩参考标准;其次是传统图案的应用,例如龙、凤、牡丹、祥云等;再次是传统服装款式的应用,例如汉服、唐装,其款式均较为宽松,给人以优雅、含蓄之感。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丰富且博大精深,可以成为设计师源源不断的创意源泉,可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中国元素符号化的公式化生产,更应该扬弃地运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真正地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服装的设计创意当中去。在设计上要以中国传统纹样和传统色彩为切入点,把日益盛行的简欧风格进行整合兼融。而在这些纹样和色彩方面,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龙、花卉、青花瓷、中国结、京剧脸谱等纹样的简单复制,而是进一步挖掘了更具有中国人文气息的元素,如中国的水墨画、皮影、织锦、拉染、扎染等。也只有通过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时代大潮中,中国传统元素的神秘与玄妙和西方时尚元素的大气和开放互相融合,互为补充,才能真正刷新全球服装界,从而推进“中国风”在世界流行。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一笔无穷的宝藏。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我们应该尊重这份历史的凝重,并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与重现这份凝重。近年来,香港服装学院的学子在设计作品中,不断尝试运用“中国元素”进行设计,体现他们对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思考,并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如《中国·梦》作品以《五子夺莲》本列认画中五个丰腴可爱儿童为设计元素,结合时尚大气简洁的廓形,给人以古典、大气之感;《云裳》作品用明朝云肩的图案,结合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用布艺镂空的手段巧妙营造出层次感,同时运用灰蓝、白色的搭配,渲染出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的意境;《纯粹之美》作品以京剧脸谱为设计元素;《红动中国》把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到服装设计当中等等这些设计作品都将现代设计手法和传统造型元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对“中国风”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来源:香港服装学院
西方有什么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服装品牌
今年很多时尚大牌都运用了中国元素,今年的vs,CK,LV
服装设计八大元素
服装设计的八个要素:
1人体尺度
2 男女性别
3 年龄特征
4 色彩调配
5流行趋势
6服饰个性
7季节环境
8职业身份
中国传统服饰的服饰分类
冠服之中,以帝王衮冕最为华丽。先秦衮冕之制,分上衣与下裳。衣多黑色(玄衣),以象天;裳多**(黄裳),以象地。也有浅绛色的。玄衣广袖,上面用朱(赤红)、白、苍(青)、黄、玄(黑)五彩丝绘(绣或织)出日、月、星辰、山、龙、花虫等图画。裳画也用五彩丝绣出宗彝(礼器)、藻(水草)、火等图案。这些图画和图案的花样合称为12章纹。裳前有皮制的芾,朱色。上面绘龙、火、山三章,系于腰间革带,蔽之于裳面膝前。裳旁佩玉。裳后系组绶(宽丝带做成的花样垂饰)。腰间还用大带系束。发束于头顶,著冠(帽子),冠卷有纽,纽中贯以玉笄,扣紧冠与发。冠上加冕(一块宽08尺、长16、前圆后方的平板,又称冕延,板为木质,以玄布面上,赭布面里),冕延前后均匀地垂有12旒(用彩丝作绳,贯串五彩玉珠,称为旒),每旒12玉,前后共24旒,共用玉珠228颗,称为玉藻。冠冕旁悬玉,名“充耳”。足著赤舄(厚底鞋,以木复于履底做成,舄前头上,宽翘,宽而且高,足可以把垂地长裙的前裾缘挑起,以便向前迈步)。后世衮冕都遵照先秦制度,略有变化。其他诸侯、公、卿、大夫之冕服,其冕旒数严格按等级规定依次减为9旒、7 旒、5旒、3旒有差,每旒用玉数也依次减为9玉、7玉、5玉、3玉不等,衣裳上的章纹也严格按等级递减,有9章、7章、5章、3章之别。冕服种类名称,有衮冕、山冕等数十种。衣与裳相连的深衣袍服用途最广:可以作文武官员的次等朝服,也可以作诸侯士大夫燕居的晚礼服,还可以作帝王不视朝时的便服。深衣又是庶人参加祭礼时的惟一可穿的礼服,在婚、丧、宾礼中也可以穿,而且不分男女都可以穿。平民日常著襦裤,襦是短衣。以短衣长裤为常服,不在外面系裙。贫者著褶,即粗布长袄,颜色多为青、黑两色。丧服白色。男子头为束发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粱冠、笼冠、小冠、幞头、帻、帽等。其细别的各种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远游冠、进贤冠、大帽、圆帽、鹅帽、唐巾、席帽等,可达数十种。也有戴各式头巾如四方头巾、万字巾、云巾、软巾、幅巾、葛巾、华阳巾等,还有的地区农民戴笠帽。 妇女服装,王后及贵妇的礼服多为深衣型,如《礼记》上列举先秦的揄狄、阙翟、鞠衣、展衣、素纱都属深衣类。揄狄、阙翟为祭礼服,上绘(绣或织)五色翟(锦鸡)形图画。鞠衣色黄,为告桑(祈祷先王保佑采桑养蚕顺利的仪式)之服;展衣白色,为宾礼服;素纱是穿在里面的衬服。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贵妇衣属深衣型,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楚木俑妇人也服深衣。汉以后王后及贵妇礼服皆承袭先秦制度。但又发展出半臂(半截袖子的长衫)、披帛(肩背间披一幅长画帛)、霞帔(两条从双肩披下的宽幅有鸟禽绣文彩帛,宽约3寸余,前垂3尺余,左右合处下端有一玉坠,后垂2尺余,末端插入兜子内)、褙子(四开衩的长衫)、披风、围腰、抱腰(长围腰)、垂袖等服饰或服装附件。一般的妇女日常服装则多为上衣下裳分开的裙服,也有外穿上衣下裤不系裙的。这些衣服都是汉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古代妇女头发都挽成髻,髻形有双髻、垂髻、偏髻、平髻、螺髻、高髻、飞天髻等类。具体名称则有数十种,如丛梳百叶髻、双环望仙髻、朝天髻、翻荷髻、宝髻、花髻等。发髻上的饰物则有梳、篦、钗、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钿、搔头、珠箍、珠冠、凤冠,以及金银珠玉精制的鸾凤、要翟、珠滴、珠牌等。鬓发两侧饰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满州八旗统治者实行了长达三百七十年的“剃发易服”,禁止中国传统服装和强迫中国人改穿满族服装,从此汉服在满清时期消失了。清时代和清末近代,汉族男子改穿满族的长衫、马褂,汉族妇女依旧保持明代上衣下裳式的袄裙,清代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
传统文化的服装文化的服装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的体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服装必然包含着三个元素,那就是面料、色彩和款式。不同年龄或不同身份地位和消费水平的人对这三个服饰里的重要元素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根据季节的变化还有科技、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服装的面料、色彩和款式也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所以这三个重要因素足以让服饰千变万化,来适应各种人群对中式服装的不同需要。中国传统元素在服装里可以体现在这三方面的任意一点上。
面料。总体来讲,中式传统服装的面料选择十分广泛,但其中有些面料却是中国独有的或是最先运用在服饰中的。例如大麻被称为汉麻;苎麻,被称为中国草;丝绸也是我国特有的面料。而棉布最早则是从印度引进的。其他的面料包括绫、罗、绢、绮、绵、纨等。我们看到在出土的西周时的织物中,麻织品的精细程度甚至可与丝织物相媲美。由此可以看出,中式的服装不仅仅是单纯的从形制和款式上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服装有所区别,而且在服装的面料上也颇有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服装面料使中式服装增色不少。
色彩。传统的中式服装在色彩上是很有讲究的,也并不是所有颜色都适合人们的日常穿着。
在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人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有着严格的规定,在礼仪礼法中明确规定了服饰的色彩,不同的服装颜色代表的是不同人物身份的高低贵贱,而且在生活中还忌穿“贱色”和“凶色”。所谓“贱色”,就是从事某种低贱职业者的服装颜色,这些颜色往往被视为不洁之色,民间把它们称为禁忌的颜色,比如绿色头巾就是一种 所穿服装中的一种。因为民间认为绿色和青碧色多为娼妓优伶等身份的人穿用。另外“依五色、五行与四神方位的说法,春德为木,据于东方,其色为青;夏德为火,据于南方,其色为红;秋德为金,据于西方,其色为白;冬德为水,据于北方,其色为黑。”由此可见,通常看似普通的颜色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上蕴含着深层的含义。中国自周代以来建立服饰制度,认为色彩是汉民服饰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但在现代的服饰上配色高艳度、强对比却成了中式服装的典型的配色方法。传统服装色彩受到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的说法。这五种颜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的,代表着高贵,成为民间人们所喜欢和追求的色彩。从配色方法看,强对比和高纯度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对比色往往在黑白、金银等中性色的配合下使服装显得更加辉煌艳丽且不失浑朴大方的气质。中国民间则对蓝色有传统喜爱,发明了蓝印花布、靛蓝蜡染布等。蓝色与黄种人的肤色相配在一起比较协调,能够产生柔和的色对比效果。民间的服饰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范畴有着自己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
款式。中国传统元素服饰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款式风格才风靡世界。而现代的中式服装中仍沿用着许多传统的细节与款式。传统的款式包括对襟、斜襟、一字领、裙子侧摆处的开叉、灯笼袖、上衣下裳的形式、袍衫等等。领子分为斜交领、对开领、立领。在装饰手法上通常使用镶、嵌、滚、盘、绣等种工艺。中式的服装崇尚自然下垂,强调的是纵向感,不会过分地夸张肩部,长长的衣袖和筒形的袍裙等使四肢显得有挺拔感。我们所熟悉的中山装就是中国文化同西方文化求同存异的典型,它是由孙中山先生仿照童子军格式而定,所以被称为中山装。衣服为翻领,对襟,五纽,前胸左右各有两个方形凸袋,有软盖,衣长及臀,袖长及脉;裤子前面开,用暗纽,左右二暗袋,右后臀部有一个裤袋,有软盖。从装饰特点上看,由于中式服装表现的是二维效果,属于平面直线裁剪,所以装饰也主要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的装饰。装饰手段有镶、盘、滚、绣、嵌等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
时尚元素有哪些?
你问的时尚元素涉及很多不同领域的,我可以提供一些供参考下:2010年时装将流行趋势的七大主题,简单、简约、简洁的设计 A“简”主义---简单的灵魂 B“原生态”自然主义 清新纯粹的质朴感配合现代风格的先锋前卫,自然主义以朴实又变化无穷的姿态注入到时尚生活中。 C穿越时空的浪漫 奇异的番茄红、激励人心的海蓝、清新俏丽的柠檬黄和轻盈活力的苹果绿等一系列明亮的色彩被创意组合,营造出一种鲜活烂漫的感觉。这些颜色让我们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故多彩布料、剪贴画印花都将非常流行。 D复古 这一季,复古的味道越来越浓烈,但是又有所不同,这股风潮强调古典华丽的浪漫造型、精巧细致的手工艺感,精雕细琢出春夏“复古浪漫主义”,同时也勾勒出古典的贵族风华。这一季的复古风主要表现出一种繁复的装饰性风格。它把流行、风俗、戏剧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以优雅且华丽的方式表现出类似故事般的情节,极具张力。 E中国元素白色、褐色、银色是此系列服装的一个主色调。服装灵动飘逸、清新脱俗,烘托出山水画中清雅飘逸、如幻似真的情境。 F黑色魅惑黑色与漆皮的搭配营造出浪漫迷人与神秘性感。此系列服装采用非常紧身的、突出身体S形曲线的女性化设计。剪裁方面用了大量的几何线条和清晰的曲线来重复身体的关键部位,使视觉效果收缩集中;服装的领围、袖口和边缘线也是弧型,突出了女性柔美、安静的气质。整个系列以突显女性性感和神秘气质的黑色为主色调,同时,漆皮、雪纺、网眼、缎子等不同质感面料的拼接,形成强烈的厚与薄,坚硬与柔软,反光与亚光,实与虚的对比,使服装本身更生动多变。 G魔幻仙境
服装以淡雅的色系为主:米色、奶白、浅灰。棉、麻、丝材质的运用显示出精神的轻盈。在此,设计师想要传递的是:浪漫优雅而不失活泼的装束下透露出的自由和开放的精神力量2010年早春最突出的浪漫元素是蝴蝶结,花瓣裙,蕾丝和充满诱惑的比基尼小裤了。LV09秋冬秀上也出现过夸张的蝴蝶结,2010年,你会发现,少女的可爱少了一点点,女人的成熟妩媚多了一点点,洋溢着区别于青春少女气息的成人悠闲风格。
2010 家居: 流行“简约”2010年的新的流行元素更秉承现代经典风格的简洁明快的手法,又带有典雅高贵、舒适休闲、温馨浪漫的表现主义,赋予产品更多的生活情趣,清丽中透著小资,洒脱中蕴含着天成。装饰风格以红色主打2010年婚纱的四大流行元素分别是:羽毛、荷叶边、立体花和水晶贴钻。婚纱算是时尚界最传统的服装了,其流行周期虽然不像成衣一样明显,但每年也是有大体的趋势。2010 年的婚纱时装总的趋势是优雅大方,但也包含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2010年发型预测:直发乱搭、复古优雅、质感直发、沙宣发等
2010年数码类产品:消费电子朝向“低价化、绿色化、时尚化、轻薄化、IP化、智慧化、多模化”的方向发展。例如:MP53G手机等
1、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个时期的服饰变迁为历史过渡时期。其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饰制度之经道。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
2、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前唐,但在服装式样和名称上还略有差异。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穿褙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礼服穿用。
3、辽金元时期服饰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有汉人的礼服制度又有本民族特色。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襕。
4、明清时期服饰变化
明朝的服饰在唐朝服饰的基础上结合宋元服装形式中的某些元素,而生成了自己朝代服饰风格。因为明朝的政治思想达到了中国历代前所未有的保守,明朝服饰风格也变得束缚闭塞。
5、民国时期至近现代
直到鸦片战争后,世界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清末西洋服装传入后,中国人的服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末时期在中国境内随处可见西洋服装和长袍马褂并存现象。自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是中西结合的最有力的时代产物。
扩展资料:
汉服文化:
传统服装汉服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
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
艺术内涵:
中国传统戏剧服装俗称"行头"。从属于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戏剧服装,属于"写意艺术体系",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装又并非历史生活服装,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传统戏剧服装凭借和依赖物态化了的服装美学意蕴,与传统戏剧表演的程式性、虚拟性和假定性相匹配,以"为人物的传神抒情"服务为最高的美学追求目标。具有程式之美、律动之美、装饰之美和符号之美的意蕴。
表现形式
服装作为戏剧中审美客体最直观的外在形式,通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强化了自身在戏剧综合因素中的主动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个性的表达。
追溯戏剧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在狂欢的酒神祭典上,把自己装扮成理想中的诸神,尽情舞蹈,带着昂然自得的欢喜欲狂,大步行走、跳跃、歌唱,以此表现一种"使动物说话,使大地流出牛乳和蜂蜜"的超自然力量。作为与人最贴身的服饰,与舞者的仪态、动作、表情一起,展示舞者纵情狂欢的喜悦灵魂。在这最原始的戏剧形态中,戏剧服装的表现功能就有了最初的体现:再现古希腊人理想中神的形象。戏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戏剧服装自然不同于生活服装,它更典型地塑造、表现了人物形象。戏剧服装还是综合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台词、动作、布景、灯光、音乐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戏剧的整体系统。由于这种戏剧结构的综合性,决定了戏剧服装本身是一种多方位的投射因素,一种能激发创意、加强表现力的形式语言。
随着戏剧的不断发展和戏剧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规范,戏剧服装的表现力也愈发突出。在戏剧中,服装作为审美客体最直观的外化形式,从序幕至终场,始终提供着剧中潜在的背景与情感信息,引导观众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根据剧情要求及塑造角色类型的需要,可以确立戏剧服装以下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就是符合历史的真实性。服装设计师参考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可能的资料、文献记录、人文风俗和各个服饰配件的涵义,力求以服装的真实性来再现生活。在严谨的历史剧中,现实主义是服装设计师必然和必要采取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代题材的戏剧中,现实主义同样被重视,它的意义随着戏剧艺术的发展已超出了"复制历史"的单一再现功能而成为加强和促进观念阐释的有效手段。例如1996年12月北京**学院的一个现代舞剧《100个动词:舞蹈在进行》,主题是回归自然。全剧用身体语言表现平实的细节:洗衣、做饭、洗澡,舞者以最现实的生活装出现在剧中,通过舞蹈将生活中的肢体语言戏剧化。剧中"洗澡"一幕被表现为一个身着丝质柔软花裤和低领睡衣的女人坐在盆中,舀水从头顶浇至全身,然后在盆中开始一段与水和盆有关的舞蹈。演出时,观众声、喊叫声、水声、喘息声和舞蹈者的生活装等最平实、最不加工的基本效果,将剧场美学升华、壮美,将距离等经验划破,把观众拉近。在这里,舞台与生活、服装与身体、身体与生活成了同位结合,最现实的生活装束给了舞者一个最本色的装饰,达到和深化了"回归人的本位"的主题。正如剧中人文慧所说:"只要将人的性格活出来,便是最好看的舞蹈 ,没有什么比活回自己更自然更有力量。"那么,可以这样认为:在这部舞剧中,没有什么服装比生活装更确切、更能表现主题。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文学之中,艺术上浪漫主义抛弃了古希腊罗马典范,宣告了人和个性先于一切的地位,它以强烈的感觉、激情和想象回应了冷酷的理性王国。戏剧服装中"浪漫主义"则是给予服装更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使其与剧中形象共生,得以某种风格化。这种表现形式在《奥瑟罗》、《第七封印》、《屈原》(如"山鬼"的形象)中均有出现,意大利剧作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卡》(也称"图兰朵")体现得更为充分。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卡》就对中国的服饰文化作了一次彻底的想象,当然,这种想象是与剧情本身相叠合的。剧中主角图兰多卡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公主,她高傲而残酷。在剧中,她身着在中国各朝皇室不可能出现的月色多褶长裙(普契尼从未到过中国,他把从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读到的中国与幻想中的中国形象融汇进他的创作,甚至还有"水神"出现)。当图兰多卜戴着普契尼想象中巍峨高耸的皇冠--月白色水晶玉片缀成的皇冠,出现在一片同样冷冷的月白色背景中,她的高贵、美艳与冷酷扑面而来;剧中三个丑角大臣"乒"、"乓"、"嘭"(中国太庙版亦称"平"、"庞"、"彭")则穿着类似和服的暗红、宝蓝、紫色朝服。为了突出滑稽可笑,他们的官帽很小,帽上的圆角幞却很大。当他们手拿来檀香扇,在中国乐曲《茉莉花》中若隐若现,浓浓的中国气息间杂着美丽的异国情调自舞台弥漫开来,使观众在他们滑稽可笑的形象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融入剧情。在这个歌剧中,普契尼及他的服装设计师们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古代服装进行再创造,准确塑造了剧中人物的性格,亦反映了普契尼理想中的"图兰多卡"形象。他将远古时代的传说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及自己的审美理想相结合,创立了自己的风格。剧中服饰虽没有严谨地遵循考据,但正是在这种创造性活动中,真与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使用的服饰与人物相吻合,令情境生辉。其效果好比剧中背景音乐《茉莉花》,在意大利舞台上获得了一次全新的生命,唤起了观众审美的激情。
《图兰多卡》在1998年9月中国太庙版本中的服饰虽然很"中国化",但设计师采用的表现形式依然是浪漫主义的。因为此剧表现的是一个"传说",并无史料可查,排演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创作,这给全剧的布景、服装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与自由。它是唯美的,可以称之为"梦的宣述"(德国戏剧家沙克语),但却走入了观众的心灵。
象征主义
在另一些题材的戏剧中,服装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以象征主义手法去表现人物性格、社会典型或精神状态,这使我们想到雨果的诗:"穿上纯织的精神与白麻"。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首先起源于诗歌领域。1886年法国作家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将波德莱尔、马拉美一派的诗歌视为象征主义。由于文学和艺术的血脉相承(比如,戏剧很多取材于史诗或诗歌体裁的文学作品),这一流派很快从诗歌接近戏剧,也很自然地影响到戏剧中的布景和服装。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各种观念。象征是形象与意义的高度统一,以联想的方式找到象征之意的象征载体从而表达最为普遍的意义,追求内心"最高的真实"。
服装的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柴科夫斯基歌剧《女靴鞋》中扮演魔鬼的男中音的一身黑衣,中国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行头等,都是采用直接象征。现代艺术中,直接象征手法的运用仍在继续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32岁的时装设计师弗莱德·萨特尔构思并完成了戛纳举行的法国优秀歌咏大赛作品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所有服装制作。弗莱德说:"创作戏剧人物的服饰必须穿透人物的表面,理解他们的内心。"他在此剧的服装设计中大胆、创意地采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成功挑战了几百年的戏剧传统,出色地完成了女主角艾斯米拉达和其他120个人物的所有服饰。她为艾斯米拉达设计了象征厄运的绿色长裙,她说:"艾斯米拉达是草木'做'成的吉卜赛女郎,具有放荡不羁的精神,她是一片随阳光和风摇曳不定的叶子,她常穿的长裙只能是绿色的"。读过雨果的原著,便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构思。艾斯米拉达,一个有着吉卜赛人血液的女郎,四处流浪,飘忽不定,却美丽、青春、善良,以绿叶为意象象征她诗意的飘忽及脆弱,最终不能逃脱被伪善、贪婪、虚情假意所吞噬的厄运。剧中另一个重要角色敲钟人卡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无比,内心却天使般澄清善良,而且在圣母院与世隔绝的生活中饱读藏书(这就是智慧),这使弗莱德想起了佛教徒。因此,其服装选用了令了联想起中国西藏喇嘛的波尔多酒红色,一件打满补丁的长条纹袍子。这种补丁出现在全剧所有的服饰中,它是弗莱德的标记,象征着升华了伤痕。
弗莱德的设计思路正是以联想的方式找到了象征之意的象征载体从而达到"形象与意义的高度统一"。弗莱德的设计,堪称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优秀典范。
间接象征,则是指以服装作为载体,隐喻角色的情绪变化,剧情的起伏和发展。运用间接象征手法较突出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上映,据英国戏剧家劳伦斯·奥立弗戏剧《哈姆莱特》拍成的**《王子复仇记》中"奥菲莉娅之死"一幕。在剧中美与死神的冲突,使悲剧到达了高潮。在这幕戏中,"花"作为服饰超出了着装的意义,成为剧情的引导者-"美"被死神夺去了,成为一种悲剧形象,它深化了剧情,牵动了观众情感的瞬间体验。
服装简介
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用以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并显示剧中特定的时代、生活习俗和规定情境等。在中国戏曲中习称"行头"。
浪漫主义思潮无论在服装也创造出一种充满幻想色彩的典雅气氛。
1、从1822年前后开始,女装的腰线逐渐自高腰身位置下降,到1830年,降到自然位置,腰又被紧身胸衣勒细,袖根极度膨大化,裙子也向外扩张。
2、腰线回到自然位置,重新启用紧身胸衣,为了强调女性特征,使用紧身胸衣“科尔塞特”来达到整形目的。整个上半身缝制的非常合体,衣服一般多在背部开口系扎,如果前开襟,就使用挂钩扣合。为强调细腰,衣服前中心呈锐角尖下去的装饰线再次登场。
3、裙子的膨大化。强调细腰与夸张裙摆是相互关联的,腰线位置下降,腰身被收细的同时,裙子上出现很多衣襞,其量感通过在里面穿数条衬裙不断加强。罩裙在前面A字形打开,露出里面的异色衬裙。
4、浪漫的领型。这一时期的领子有两种极端形态:一种是高领口,一种是低领口。高领口上常有褶饰,或用拉夫领、大披肩领;低领口上常加有很大的翻领或重叠数层的飞边,丽丝边饰。这两种领型有时也组合起来使用。
扩展资料:
在浪漫主义时期的绘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服饰特点:
伦道夫·凯迪克笔下的人物形象跨越丰富,儿童、农夫、淑女、贵族、火枪手等,各个层面均有细腻而温馨的展示,每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皆反映了人物本身的阶层特点与个体的气质神貌。
所有的人物其服饰真实地反映出维多利亚时期整个社会的服饰风格特征。
女士服装不乏蕾丝、细纱、荷叶边、蝴蝶结的装饰以及多层次折皱、抽褶等元素。
宫廷款式主要有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处处体现出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
在线条处理上,诚如时代周刊评论所说,轻松、精准又不经意体现出的一种随意,或说随意之下的精准。比起沃尔特·克兰的线条风格,后者显得更为程式化与装饰性,前者突出了一种灵动与潇洒,在人物表情上,刻画传神入微。
——浪漫主义
人民网——伦道夫·凯迪克的浪漫主义风格
著名的浪漫主义设计师国外的有迪奥前设计总监约翰伽利亚诺,国内有兰玉,由于是手机没法发图,你自己百度下咯。然后一楼真是呵呵,别的色儿也能浪漫,没有褶皱,蕾丝,丝绸也行,把浪漫局限在这种范围简直作死。
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中学时代: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
由于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诗歌大都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他特别宣扬了真善美与伪恶丑对照的原则。
这篇序言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30年,雨果浪漫戏剧代表作《欧那尼》的公开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他的长篇名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部作品奠定了雨果作为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
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1852年,他出版了对拿破仑三世进行辛辣嘲骂的政治小册子《小拿破仑》。同年春,他又写了《一件罪行的始末》,对反革命篡权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无情的揭露。
郭沫若
早年生活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11月16日,郭沫若诞生在四川省乐山县(今乐山市)观峨乡沙湾镇。这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从镇里向西望去,在群山中有一高峰,叫做绥山,是峨眉山的第二高峰;镇的东面,是滔滔的大渡河水由北向南不停地奔流。对这山水之间的小镇,乡里人总爱用“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来加以赞美。沫水是大渡河的古称。
郭沫若出生之前,郭氏家业已经凋敝。他的父亲早年失学,曾在盐井上当过学徒,人很精明,经营有方,逐渐又把家业发展起来。购置了田产、房屋和盐井,到郭沫若出生的时候,郭家已是殷实之户了。
郭沫若行八,母亲呼他为“八儿”。上学时用的名字是郭开贞,“开”字是辈分,对于“贞”字,他历来不喜欢,嫌它有些女性化。1919年在日本读书时,终于把这个名字改掉了。不过,这是后话。
郭沫若4岁时,便随着母亲口诵古诗,受到中国诗歌的熏陶。后来他回忆自己的母亲时说:“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好些唐诗。在我未发蒙以前,她教我暗诵了好多的诗”,“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蒙师。”他的父母虽然没有读过书,对子女的教育却很重视,设了家塾。因为家塾面对绥山,取名为“绥山山馆”,并且聘请了一位有名望的老师。
6岁时,郭沫若进“绥山山馆”拜师,在大成至圣先师的神位之前,磕了几个响头。开始学些《三字经》、《千家诗》之类,并开始作对子。7岁时开始作试帖诗,老师出了些什么“赋得山雨欲来风满楼得楼字”的诗题,这对儿童就像巫师画的神符一样。
还有什么虚实平仄,什么音律对仗,是很没有趣味的,简直是一种“诗的刑罚”。但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却引起他的兴趣,尤其喜欢唐诗。自己也学会作诗,在他的诗集中有一首诗,名叫《茶溪》,是他保存下来最早的诗: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钓竿含了去,不识是何鱼?
这首诗大约作于13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他早年生活的状况。茶溪是从峨眉山麓流下来的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沙湾,注入大渡河。能有兴致去钓鱼戏水,进而忘情诵诗,足可以说明他少年时生活的闲适和对诗歌的投入。
15岁,他离开沙湾到乐山县城读高等小学。年假时自己通读了《史记》,很喜欢太史公司马迁的笔调。16岁升入设在乐山的嘉定府官立中学堂,又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如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等,还阅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在学校里,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优秀的。在高等小学第一学期,考了第一名。以后的期末考试,也都是前几名。但他的性格疾恶如仇,敢于反抗,倔强不屈,在那样的社会里不能不给他带来很多麻烦。他的“修身”成绩异常的低,最低的只有35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