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的《不一样又怎样》的百度云链接:蔡依林 - 不一样又怎样
歌词:
女方女方 爱对方
不简单 也很平凡
在同一张床 让人生变不平凡
是什么样 就怎么办
非一般 又怎么样
还不是照样
寻找最爱是谁的答案
庸俗地海枯石烂
世俗又凭什么为难
不一样 都一样 有各样的患难
不一样 也一样 有分合有聚散
各有各一生一世
也各有各的温柔乡
哦爱不是 抽象的信仰
有血有汗
另一半 变成老伴
留下非一般的遗产
爱一个人
看 究竟需要 多勇敢
另一种爱情的结晶
就是更单纯的浪漫
不一样 都一样
不一样 也一样
有分合有聚散
各有各一生一世
也各有各的温柔乡
哦爱不是 抽象的信仰
有血有汗
谁比谁美满 由谁来衡量
不用谁原谅
就让感动万世留芳
哦不一样 都一样
信望爱 都一样
Ha
不一样 都一样
从缺憾找圆满
不一样 也一样
会快乐会悲伤
各有各一生一世
也各有各的温柔乡
神不神圣
爱这种信仰
谁说了算
《乌有乡消息》([英] 威廉·莫里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fred
书名:乌有乡消息
作者:[英] 威廉·莫里斯
译者:黄嘉德
豆瓣评分:6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1981-2-1
页数:365
内容简介:
《乌有乡消息》是威廉·莫里斯(1834—1896)的代表作,是西方文学史上一部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为题材的优秀的长篇空想小说。本书以一个主人公的梦的形式,呈现出一个实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莫里斯在书中以“地上乐园”为主题,把乌托邦的理想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目标结合了起来,他以新旧对比的方法,一方面描写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揭露和抨击十九世纪末叶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作者简介: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
1834—1896
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一位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同时又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莫里斯于1834 年3 月24 曰诞生在英国埃塞克斯郡沃尔瑟姆斯托城一个富商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拥有不少地产的证券经纪人。莫里斯从小酷爱文艺,特别是酷爱中世纪的艺术和建筑。他在少年时代沉浸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GGByron, 1788—1824)和雪莱(PBshelley,1792-1822)的作品中,浪漫主义者那些不满现状、反抗压迫、以歌颂自由平等、强调个性解放为主题的诗篇,在他的思想感情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对于少年莫里斯来说,艺术的世界和幻想的世界不但是逃避庸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安乐乡,而且也是反抗它的根据地。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1853—1855),莫里斯跟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包括当时的著名诗人和画家但丁·罗塞蒂和后来的著名画家伯恩一琼斯Burne—Jones,1833—1898)等以“拉斐尔前派协会”为中心,从事社会活动和艺术研究。
莫里斯在大学学习时期就开始写诗。他在1856 年和他的文友创办了一个月刊,叫做《牛津和剑桥杂志》(TheOXfOrdandCanbridgeMagazine)。他的早期作品多数在这个杂志上发表。离开牛津大学之后,莫里斯一方面在一个建筑事务所工作,另一方面和罗塞蒂等致力于艺术的研究。他起初从事绘画,不久就转入诗歌创作。1858 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捍卫桂尼维尔和其他诗歌》(TheDefenceofGuenevereandOtherPoems)。1861 年,莫里斯和他的文友开设了一家美术装饰公司,承办美术设计、户内装饰等业务,同时制作染色玻璃、雕刻的家具、刺绣、地毯、窗帘等家庭用品。这家公司所宣布的宗旨是:通过艺术来改变英国社会的趣味,使英国公众在生活上能够享受到一些真正美观而又实用的艺术品。莫里斯认为实用装饰术起源于民间,因此极力主张把纯洁的、健康的趣味还给人民。
1896 年10 月3 曰莫里斯因病在伦敦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在他逝世后,他的女儿,梅·莫里斯(May Morris),把他一生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浪漫故事、政论、杂丈、演讲词、书信和翻译等等,编成二十四卷的全集出版(1910—1915)。在莫里斯的散文作品中,《梦见约翰·鲍尔》和《乌有乡息》是他最重要的两部小说。
《浪漫主义革命》([英] 蒂莫西·C W 布莱宁 (Timothy C W Blanning))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xekn
书名:浪漫主义革命
作者:[英] 蒂莫西·C W 布莱宁 (Timothy C W Blanning)
译者:袁子奇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出版年份:2017-4
页数:280
内容简介:
卢梭、歌德、拜伦、贝多芬、李斯特等巨匠领衔的一场文艺狂飙,人类社会、文化、心智走向现代的一次精神洗礼。
一本融汇诗与思的历史书,带你感受文学、音乐、绘画名作背后的时代精神,领会浪漫之真谛。
观察家精选之3。
——————————————————————————————————————————————————————
内容简介
《浪漫主义革命》为你带来18、19世纪间的一段别开生面的欧洲历史和艺术史。这是关于“浪漫”的最初的故事。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用理性、科学为人类社会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样的社会是冰冷的——用科学公式贬低了人的灵魂,用理性和功利压制了人们挥洒个性、表达情感、纵情想象的本性。
于是,越来越多的思想家、艺术家和活动家汇集到“浪漫主义”的旗帜之下,发起了一场反抗启蒙主义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文化起义。他们把内心呐喊化作不朽的诗文、画作、音乐、建筑,乃至狂欢庆典和社会风潮,深刻改变了历史和人性的面貌。
思想家卢梭、赫尔德,诗人歌德、华兹华斯、拜伦,音乐家贝多芬、李斯特、瓦格纳,画家德拉克洛瓦、透纳、戈雅……这些人类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心灵,我们常常虽有耳闻却不甚了解。《浪漫主义革命》将带我们认识这些最不负“浪漫主义者”之名的思想、艺术巨匠,见证一次冲击世界的人类情感、创造力的大爆发,并且真正领悟诗歌和爱情之中那种令人神往,而又让人困惑的“浪漫”情怀。
编辑推荐
1 为什么说浪漫主义的艺术和文化革命缔造了现代世界呢?浪漫主义时代是文化、艺术、社会乃至人性走向现代的一段重要历史:歌剧、音乐会、画展真正成了大众的享受;艺术家成了比王公贵族更显赫的人物,拥有领导时代精神和社会风潮的巨大能量;人们开始为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奔走呐喊;大众开始尊敬天才、重视想象力的创造力……文化和艺术,此时开始得到我们如今的意义。
2 如果你有志于阅读拜伦的诗、歌德的《浮士德》、卢梭的《忏悔录》,或者希望了解贝多芬、李斯特、帕格尼尼、瓦格纳的音乐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这本书一定不容错过。本书另附16页全彩插图,配合书中内容展示了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性绘画和建筑。
3 关于“浪漫”和“浪漫主义”,我们已经听了太多肤浅、庸俗的说法,《浪漫主义革命》将正本清源,讲讲“浪漫”的渊源与真谛。
4 “新思•观察家精选”系列之3。“新思•观察家精选”汇集具有当代回声的历史话题,旨在帮助我们收整见识的碎片,读懂现代世界的由来,反思现代人的生活境况。书的篇幅都在200至300页之间,外形精巧;这些权威作者所讲述的既是各自最擅长的话题,也是同一个大时代的不同投影。希望你通过了解永不止步的时代变迁,增长对未来的远见。
评论
“对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精彩、简要而发人深省的介绍。”
——《星期日泰晤士报》
“蒂莫西•布莱宁非常合适来讲述欧洲舞台上浪漫主义革命的降临。他文字中的热情、广度与权威性,超越了任何的期待。”
——《国家评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蒂莫西•C W 布莱宁 (Timothy C W Blanning)
英国历史学家,剑桥大学历史学退休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成员。他专注于钻研从17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近代欧洲史,对两个多世纪中的绘画、音乐、文学、思想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历史作品包括:
《追逐荣耀:塑造近代欧洲的五场革命,1648—1815》(“企鹅欧洲史”卷6)
《力量的文化和文化的力量:旧制度的欧洲,1660—1789》
《音乐的胜利:作曲家、音乐家及其艺术的降临》
《Emma》(JaneAusten )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YrQ0mfArwFRq23U2KpBUA
提取码:uoyf书名 :Emma
豆瓣评分:82
作者: JaneAusten
出版社:Bantam Classics
出版年: 1984-02-01
页数: 448
内容简介 :
Emma , first published in 1816, was written when Jane Austen was at the height of her powers In a novel remarkable for its sparkling wit and modernity, Austen presents readers with two of literature’s greatest comic creations—the eccentric Mr Woodhouse and that quintessential bore, Miss Bates Here, too, we have what may well be Jane Austen’s most profound characterization:
作者简介 :
简·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感伤》(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斐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修道院》(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