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浪漫主义尊称为“浪漫主义之父”、“人类之友”的卢梭以其“返归自然”的呐喊震惊世界,并深刻影响了他身后的历史,成为在政治、哲学、艺术、教育等领域中诸多流派的鼻祖。同时,他也因此受到了后人褒贬不一的评价。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实际上,卢梭所谓的“自然”不仅包括山川草木的自然界,而且包含人类自然的生活状态,最终归结为纯真质朴的人性,这三者的结合才真正成为卢梭一生不懈追求的“理想自然”。正因如此,卢梭的反文明也并非如伏尔泰等人认为的那样是要人回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原始人的状态。他所反的文明是一种以人的不平等为基础的,剥夺了人的天赋权利并使人性堕落的文明。他认为造成这所有一切的根源便是人的理性。因此,卢梭讴歌自然,推崇感性激情,与这种“文明”相抗衡便是顺理成章的了。然而在十八世纪那个崇尚理性,“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的时代,卢梭倍受迫害的境遇也同样成为必然。但卢梭的革命性正在于此。在科学理性渐入主流,并成为主宰人类思想世界的上帝之时,卢梭却在极力推崇人文精神,并将两者视作互为消长与对立的因素,体现出一种罕见的远见卓识。而卢梭思想的最终归宿正是崇尚人性的爱的哲学,在卢梭那里,理想的人的发展便是顺其自然的教育、充分自由的人性、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康德从卢梭那里学会了“尊重人”而浪漫主义的后继者们从卢梭那里继承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倾向。
卢梭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
文学是卢梭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卢梭整个浪漫主义思想主题的艺术化体现。在这里,一如在他的哲学、政治学和教育学中所贯穿的思想主张一样,卢梭推崇情感福音,张扬自然人性,批判文明束缚,追求自由平等而又赋予了强烈的审美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席勒曾有一段经典的话:“作为诗人和作为哲学家的卢梭,永远只有一个愿望:要么探索自然,要么为自然而抨击矫揉造作。这就看他的感情倾向于哪个方面了。他有时多愁善感,有时愤世嫉俗,有时又逃避到田园世界中去,……他总是被两种东西所制约:有时是病态的敏感统治了他,刺激他的感官直至无法忍受,有时是理性统治了他,他就用逻辑概念的严谨来贬抑绘画的美。这两种品质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都具备,而这种品质的交替和结合把他造成一位诗人。”这段话揭示了卢梭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同时也说明卢梭式的“理性”之浪漫在其文学领域里如何被凝结而又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文人、作家和诗人,卢梭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将理性思考与梦幻遐想、文明针砭与自然回返、自然景观与内在情感,尽融一体,达于极至的境界。
卢梭的作品极有特点:《新爱洛伊丝》的自然情感、《忏悔录》的个性张扬、《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的心灵力量都十分准确而丰满地反映出卢梭的心声。对于卢梭来说,人是根本目的,鉴于人的灵魂的腐化,倡导回归自然就是回归纯真质朴的人的善良品性。他认为只是在深藏于理智之下的地方,才使人意识到有感性、善良的存在。他喜爱同情给予的温暖,喜爱直觉闪现的敏捷,喜爱良心传递的清晰信息。他的著作给人的特别印象是:冲动比斟酌过的判断来得可靠,本能的感觉比应急的思想更为可信。对于他来说,凭借直觉的见识比出于理性或清晰的见解更为真实。他成了“感觉的人”成了“自然之赤子”成了浪漫主义之父。
(一) 情感地位的确立
《新爱洛伊丝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开山之作,描写了贵族**朱丽同在其家中担任家庭教师的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这对青年人的爱情悲剧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谴责了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思想,要求个性解放,呼吁自然的爱的结合。作品对于书中人物的感情和大自然的细腻描写,特别是通过人物的感触去描写自然使自然和人物的情感水乳交融,使这部小说成为启蒙文学中的独树一帜的作品。卢梭推崇自然感情,始终以人的纯朴率真的感情作为挑战特权、虚伪和恶习的根据。同时情感也是卢梭创作的源泉,他说:“我作了一番大概从无先例的最热情、最真诚的探寻之后,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感情这个东西。”《新爱洛伊丝》细腻温婉的感情、融合自然的描写赢得了赞赏,法国浪漫派诗人拉马丁就有一则著名的评价:“卢梭是法国第一位情感作家。”卢梭打破古典主义悲剧崇尚名誉、尊严和国家义务,以荣誉来扼杀爱情,以理性来节制情感的清规戒律,将自然、纯洁、美好的感情还与人。当古典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把人仅仅当作理性动物时,卢梭却强调人是一个有着活生生的情感的生灵。在《新爱洛伊丝》中展现了一种超越等级的情感自由和歌颂纯真爱情的心灵契合。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乔治·勃兰兑斯指出:“这一特点,连带地推翻了法兰西古典时代在情绪问题上所持的理论的立场。这个理论以为所有高尚而纯洁的情绪,尤其是爱情,都是文明的产物,从而在文学作品中见不到自然和热情,只有伪饰的情操和阿谀的礼式。”这是从反面对卢梭创新的意义肯定。卢梭开辟的情感倾向和影响如此之巨大,以至于伯恩斯写道:“要阐明卢梭的影响有多大,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是第一个认为感情和情绪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可靠的重要作家,他通常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他以后的五十年里欧洲的文学界都在哭泣。”
二 自我个性的张扬
《忏悔录》是卢梭晚年写作的自转体小说,它为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树立了典范。如果说感情的表达就是个性的表达,那么与《新爱洛伊丝》相比,《忏悔录》因系卢梭主观情感的直接抒发乃具有更大的情感冲击力和自我个性的张扬度。《忏悔录》名为忏悔,实为抗辩。卢梭在一开篇就说:“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他宣称,看有谁敢在上帝面前说:“我比那人要好。”卢梭一生经历坎坷,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平。长期的流浪生涯和敌对势力无休止的迫害,使卢梭的身心和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晚年著书以精诚地剖析自己为自己辩护,表现了个性品质、信念坚定和巨大的道德勇气。不仅如此,《忏悔录》更重要的目的是关注“人的研究”、人的独立、自然人性,不啻是一篇人权宣言。借助于自我的形象,卢梭喊出了他的时代要求个性解放、人性自然发展的最强音,从而确立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重大主题。在《忏悔录》中对自然人性的崇尚和对个性自由的呼吁,与赞美大自然、歌颂淳朴的自然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构成卢梭返回自然思想的核心,这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忏悔录》通过卢梭个人奋斗的历程、精神独立的品格和挑战社会的勇气,从而揭示出的个性解放的思想,更是浪漫主义乃至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大主题和某种典型人物性格特征,即“以个人反抗社会”,“个人主义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突出的最富特色的特征”。
三 讴歌大自然,讴歌自然与人的感应契合和生命的融通
《新爱洛伊丝》对大自然的出色描写与热情讴歌不仅为其突出的艺术特色,而且是其主题的构成要素。卢梭在创作中第一个将大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并把它当作追求和感受感情奔放、个性自由、思想解放的美好理想。
在《新爱洛伊丝》中,自然的绮丽是需要借助人物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的,而在《忏悔录》里,自然已经和自身的生命融为一体。卢梭在大自然中体悟上帝的存在:我喜欢在欣赏他的创造物时默念他,这时我的心也上升到神的境界。他总在大自然里感受生命的律动;一看到美丽的景色,我不知为什么就感到心弦震颤。
而在《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对自然的描写已不是分割的局部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境界。晚年的卢梭,再不会被社交的烦嚣所打搅,也不会由于被跟踪而使眼中的自然披上一层迷纱。卢梭尽情讴歌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有《新爱洛伊丝》的出世,才激动了情感,推翻了启蒙思潮的冷酷理智;有《忏悔录》的著作,才开始了自然的笔法和浪漫主义的文学”。卢梭“自然的笔法”对十八世纪后期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了后来欧洲文学的发展方向。
四 抒发灵魂的梦幻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像用串串散步的脚印串起的灵魂的叹息与梦幻。孤寂而丰盈,质朴而高傲,超脱而真情,其间蕴涵着一种无比安静的力量。它是卢梭式的灵魂梦幻的抒发。在《忏悔录》中,卢梭就开辟了一块心理描写的新天地,《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映射出这位一生关注人类幸福的思想家,在晚年极度不幸和孤独中,发现了幸福。在他看来,幸福即是一种心灵的安静,好似佛教中的涅磐状态。他在“散步之九”里说:“幸福是一种持久的状态,仿佛不是为世人而设的。”“假设有一种状态,在那里心灵能够找到一个坚实的位置,整个儿地静息在那里,并在那里聚集它的整个存在,既不必追怀过去,亦不必思考未来;在那里,……除了唯一感觉到我们的存在以外,再无贫乏或享乐、快乐或痛苦的感觉,更无希翼或恐惧的感觉。我们自身的存在这一唯一的感觉就能够把我们的心灵完全充实。”在安静和幻想中,卢梭似乎找到了心灵的依托,而据此又生发出无限的梦幻,这种状态被称之为“卢梭式的存在主义之极致”。
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这漫步是身体的漫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欣赏美景,采集植物标本;它也是心灵的漫步,瞰梭在其中与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毫无矫饰,从中获得慰藉;它更是文学的漫步,在这漫步中卢梭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离骚的创作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都堪称完美。其中更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时而缠绵悱恻、时而悲凉雄浑;时而风景旖旎、时而痛苦忧愤。天马行空的想像,真挚感人的描写,让人分不清痛苦与快乐,现实或虚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