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不死的上一句是什么?

浪漫不死的上一句是什么?,第1张

准确来说原话不是“浪漫不死”,而是“浪漫至死不渝”,上一句是“爱意东升西落”,这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后半句出自晋江文学城作者“墨香铜臭”的专栏名,前句为网友脑补。

意思是对你的爱意,如太阳一般东升西落,升起落下,但也正如太阳一般独一无二,也不管那爱意是否真的东升西落,即便是为了那散落在生活之中以及爱意中的浪漫,我且至死不渝。

必须要强调一点的是,“浪漫”和“至死不渝”都是极为常见常用的两个美丽的词汇,组合方式本身也非常简单,词义也不具备太多的思想性和逻辑性,所以不必纠结原句或是出处。

你可以这么去理解这句话,人生难免落俗,但浪漫至死不渝,爱意可能会消散,但这生活的浪漫,不止爱情,所以浪漫至死不渝。

  1、《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1956年

  它也许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摇滚**,也是摇滚这个词第一次被用到**中,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其实和一部纪录片差不多,因为片中的情节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台词也只是对音乐的铺垫,它真正的意义在于汇集了摇滚乐最早一批乐手歌手的现场演出,并用这些疯狂在现实世界里引出更多疯狂,由于比尔·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实在疯狂,而引起的骚乱又太多,所以在英国众多城市遭到禁映。

  2、《神秘列车》(MYSTERY TRAIN)1989年

  吉姆·贾木许**作品,这部**比猫王自己的一大堆**更能反映其精神实质。

  3、《Jimi Hendrix——Experience Electric Ladyland》1970年

  Jimi Hendrix的英年早逝,叫乐评人认定这是摇滚乐坛在十九世纪的最重要损失之一,他迷幻的吉他手法,将个人灵气与音乐结合得叫听者动容,能够将吉他弦变成如人类的舌头,会讲话,会令人开心,落泪。今之这张Electric Lady land的VCD,就制成一张Jimi Hendrix自传式的影像纪录,收入Hendrix演出的片段,在音乐制作时的认真态度,完全是冲破时空活现眼前。而且也访问了不少乐坛中人,例如 Steve Windwood,Eddie Kramer(他是ElectricLadyland大碟的录音师),亦有Hendrix的经理人Chas Chandler,亦即是Animals的bass手,从他们的说话中,皆对这位天才给予极高赞赏,更可看出他们是言出于心。VCD中,当然也少不了收入 Hendrix的live performance,在台上他就如著了魔的投入,这里面就有All Along The Watchtower,Gypsy Eyes,Crosstown Traffic,Voodoo Chill……看见他完全投入的演出,指法如飞在吉他弦线上勾划出灵魂,当今之世,已没有一位吉他手有此能耐;这张Electric Lady land肯定是Hendrix迷的珍藏品,甚至是他一个音乐图监;就算你是初接触这名字,也可从这VCD中对他了解更多。这就是一个音乐必修课,课题是:Jimi Hendrix。

  4、《脂粉猫王》(Jaihouse Rock)1957

  “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最典型的摇滚**之一,描叙一个不安分的小子在监狱里迷上摇滚,出狱后成为摇滚红星,后来又蜕变成一个利欲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云云。在“猫王”无数连歌带演的烂片中,好歹这还算一部真正描述摇滚乐本身的**,他的神采也还真的算得上叫人兴奋。

  5、《别回头》(Dont Lookback)1967年

  这部纪录片是对BOBDYLAN1965年英国巡演的忠实记录,导演彭内贝克用影像清晰地说明那时的鲍波与“披头四”是多么的不同,与同时期的《苦难日之夜》相比,《别回头》更直接、深刻,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没有造星般地刻意吹捧,甚至还有毫不掩饰的刻意嘲讽。但是,再冷静的镜头都无法掩盖年轻迪伦的灿烂光芒,同现在的老迪伦相比,年轻的他无与伦比的傲慢,机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为背景的开场更是弥足珍贵。

  6、《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1998年

  影片再现了英国华丽摇滚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时的景象。艺名为Maxwell Demon的华丽摇滚明星Brian Slade预言了自己将死于舞台上,当他的遇刺骗局被揭露后,他的星途就走到了尽头。10年后,原来是Slade歌迷的英国记者Arthur Stuart要发表一篇名为《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文章。影片马上转为多线索模式,从多个角度展示了BrianSlade的生活和事业,包括他和妻子Mandy Slade及疯狂的美国歌手Curt Wild之间的双性恋经历。很有趣的是,英国出身的伊万·麦格雷戈在这部**中竟然饰演一个美国本土摇滚歌手,他爆发力十足的演唱,启发了片中的英国华丽摇滚歌手,两人产生了一段同志情谊,而另一个主要演员,纽约时报记者年轻时对自身欲望的探索,也是经由他的改变。剧中伊万·麦格雷戈不仅跟每个主角都有一段缠绵,甚至不惜在舞台上演唱到一半时三点全露的火辣情节,我想这也是他跟一般偶像明星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不为表演所限,自然也不拘泥于形象。

  7、《伍德斯托克》(WOODSTOCK)1970年

  这部几乎可以称之为乐史上最著名的摇滚纪录片,记录了嬉皮年代的音乐神话。如果你听摇滚而不知道这个,那你……

  8、《迷墙》(THE WALL)1982年

  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摇滚**。1979年英国的传奇摇滚乐队Pink Floyd推出了摇滚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双唱片专集《The Wall》,由乐队的灵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性作品。这张唱片以“墙”的概念为基础,抒发了对战争的恐惧(Roger Waters的父亲死于二战),对人性麻木的控诉和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唱片推出后,不仅在摇滚乐界,而且引起整个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响。两年后,英国著名导演阿仑·派克决意把它搬上银幕,他请来了英国乐队Boomtown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运用大量的**表现手法——蒙太奇和动画手段极好地传达了唱片的主题(当然也有导演自己的理解),不仅如此,影片的音响表现手法引起极大震动,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全部采用Pink Floyd在双唱片专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现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作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长篇music video。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出现直接引发music video的热潮出现。另外影片的制作方法也引起后来**人的纷纷仿效。不过如果你对西方战后青年的概况和唱片本身的内容不够了解的话,你大概不易看懂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仑·派克在十五年后,又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Evita》(贝隆夫人,由麦当娜主演),全片仍然没有一句对白。

  9、《席德与南希》(SID AND NANCY)1986年

  虽然“性手枪”不是最出色的朋克乐队,但他们是最出名的朋克乐队,《希德与南茜》是关于这支传奇乐队的吉他手希德·维舍斯与其美国女友南茜·斯庞根那反复无常的情爱关系和罗密欧朱丽叶式的悲剧结局,导演对这两个社会食物链最底端的边缘人进行了客观的刻画:他们的粗暴和痛苦,他们的敏感和自伤,他们走向自我毁灭却似乎不可避免……每一格影像都展现了**的愤怒、激动和真诚。经过那次危机四伏的美国巡演,“性手枪”终告解体,希德仍在viper毒瘾的控制之下,他试图开始个人发展,但人们在一个早上发现南茜被捅死倒在地板上,希德因为谋杀罪被捕,他们的悲剧正好印证了朋克乐队“玩闹大会”(Circle Jerks)的一首歌——“Love Kills”(爱会杀人)。科特尼·拉芙和科特·柯本的关系,经常被用来与南茜和希德的关系作比,而科特尼·拉芙恰好在这部**里面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加里·欧德曼和克洛·韦伯以令人折服的演技将希德与南茜关系中的那份不成熟、相互伤害及令人反感的一面清晰地凸现在观众眼前,而他们那决意摆脱任何束缚的爱情又是那么令人感伤,乃至啜泣。2000年的《肮脏与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是一部关于“性手枪”乐队的杰出纪录片,真实、客观、满怀热情,而又颇具观赏性。

  10、《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3年

  《星球大战》系列的导演乔治·卢卡斯能拍出这样清新可人的小品,令人叹服。影片主演是哈里森·福特。故事以1962 年夏天美国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几个高中生毕业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战前夕过着优裕富足生活的美国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美国50年代的摇滚乐作为背景音乐,如:BillHaley(比尔·哈利)的《rockaroundtheclock》(昼夜摇滚)等等,应该说是恰如其分。这部影片是乔治 ·卢卡斯最有深度的作品——我就不懂为什么美国人对《星战》这样的适合于儿童观看的影片这么津津乐道——《美国风情画》比《星战》强多了。

  11、《猜火车》(Train Spotting)1996年

  这部**改编自艾文·威尔士1993年同名畅销小说;成本仅二百五十万美元,拍摄时间49天。从一出炉,它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不仅因为在这部低成本影片中对viper吸食作极为细致的描写,更由于片中所充斥的堕落情绪——伦敦的影评人说这部影片使人想要“以身试毒”。当然影片的导演并不承认,他认为影片后部对毒瘾来临时的痛苦描写是很客观的。

  事实上,整部影片的态度与其说是客观不如说是冷漠。影片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角度,完全在主人公的叙述中展开情节,隐藏影片的立场;而在本来已十分松散的结构中随意终止叙述加入评论、分析甚至跨时空的追忆;这种纯主观的手法不仅使人耳目一新,也十分贴切影片的基调,从而以后的同类型影片屡屡采用,几乎成为固定模式。影片以主人公瑞顿的一段自序作为开场白:“……大电视、健身器、富特轿车、朝九晚五……选择……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广角镜头跟拍,配之以城市街景和IggyPop的音乐。

  影片的展开部分则完全是以瑞顿为首的一小撮颓废青年的生活实景:他们终日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打架酗酒泡妞吸毒;聚在铁道边打赌猜测下一列火车的经过时间以打发时日,还共同养着一个不知谁是父亲的婴儿。他们满足于这种糜烂的生活状态,即不想也认为不能改变现状,逃避一切规范和责任,并且全部是无go- vern-ment主义者和viper吸食者。在一次畅快淋漓的集体吸毒后小婴儿意外死亡,这强烈刺激了可能是父亲的每一个人;促使瑞顿在无数次失败后下定决心戒毒。就在他戒毒成功开始普通人生活时,暴力爱好者巴比带着瑞顿的旧日伙伴找上了他,要他一起参与一次巨额贩毒。最终瑞顿偷走了贩毒所得的钱消失在人群之中。

  片中瑞顿过量吸食viper后精神恍惚,昏倒在街头的段落以浪漫主义的高速摄影处理,背景配以LoudReed宁静的《OnePerfectDay》,极写吸毒后的快感;随之而来的戒毒过程则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以嘈杂的电子乐配合色彩极不和谐的画面构成感官刺激;与上一段落形成强烈对比。这些描写怪诞而又真实,堪称经典之笔。

  瑞顿的伙伴在空寂无声的铁道边大声说:“苏格兰,苏格兰,这是全世界最丑陋的地方。”其他人则对他大肆嘲笑——这就是后现代的“愤怒青年”们,他们在梦魇般的生活中自我放逐,不再树立任何意义上的精神之父。《猜火车》以其冷静的喻讽口吻,真实的叙述态度,贯穿始终的黑色幽默感及具现代感的声画处理成为另类影片中的经典;更因其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引起了极大关注和争论。以后一系列的另类影片中几乎部部都有它的影子。无怪乎有人说:“整部《NOWHERE》(美国另类影片)也比不上《猜火车》的五分钟。”

  12、《大门》(THE DOORS)1991年

  这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部影片——当然和导演有关,我是奥列佛·斯通的忠实影迷,同时也是The Doors乐队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实乐迷。奥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院的校友,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间,斯通曾给吉姆读过自己写的剧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发了把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事迹搬上银幕的想法,这个愿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后才得以实现,在他宣布要拍摄这部影片之后,很多男影星都争相要饰演男主角吉姆——因为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最后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运入选。斯通在拍摄这部影片时,采取的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的几个片段,并且并不完全拘泥于史实,甚至是一些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如那个反复出现的死于车祸的老印第安人)来表现吉姆和大门乐队的传奇经历,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于**大师的称号,他对影片的气氛和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方· 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为了演好这个极富争议的角色,他不但认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钻研了吉姆和大门乐队的诗作和歌曲,认真体会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举一动,应该说,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没看过影片,只看过剧照的人相信也会同意我的说法)。方·基默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影片拍摄结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从角色中解脱出来。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样,放映后引起极大的争议,但其艺术价值毋容置疑。这部影片也向人们证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饰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会扮演诸如《壮志凌云》中那样傻傻的角色。

  13、《歌声泪痕》(THEROSE)1979年

  这是一部关于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女性——JanisJoplin的传记片,制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较相似、同时也是一名歌手的贝蒂·米德勒来出演这位传奇女星的短暂一生,令人唏嘘不已。贝蒂·米德勒的表演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Joplin的歌曲以外,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异彩。影片的原声专集十分畅销,其中出现了一曲也许是摇滚乐史上最为动听的歌曲《Therose》(玫瑰)。

  14、《摇滚梦》(Starstruck)1982年

  这是一部不需要知道故事,不需要知道导演,也能够随之摇摆狂舞的摇滚**!俗套的剧情:女孩怀着摘星梦,女孩的母亲失业,家庭陷入危机,女孩参加歌唱比赛,女孩遇见男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赢回女孩芳心。导演展现驾驭类型**的神奇能力,全片洋溢的青春摇滚气息宛如歌舞剧版《舞国英雄》,喜爱摇滚乐的你不可错过!

  15、《给我庇护》(Gimme Shelter)1970年

  1969年Woodstock音乐节四个月之后,发生了一次名气远在前者之下、但就意义与成就来说不遑多让的枪杀事件。这部**就是记录这次事件的。这支乐队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摇滚的终结者,当然它的表面现象是1969年12月。当时,在美国有大量乐迷的Rolling Stones乐队在美国加州奥德蒙举行一场免费演唱会,当天有40万观众来到现场,但悲剧发生了,被聘来维持秩序的飞车party在演唱会上演了暴力的场面,一名观众被追杀而死。这部又名《让我躲藏》的纪录片记下了“滚石”乐队最值得珍藏的瞬间,也记下了“地狱天使”的凶猛身影,本来是来维持秩序的他们最终却与部分观众大打出手,让20世纪60年代爱与和平的聚会的巨大神话在瞬间倒塌,正因为这些无比真实的镜头,这部**在摇滚文献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补充:

  AmericanHardcore(美国硬核)2006

  MetalAHeadbangersJourney(金属之旅)2005

  Fight Club (搏击俱乐部 )1999

  The Buddy Holly Story(巴迪.霍利的故事)1978

  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永远的齐泊林飞艇)

  《北京杂种》(made in china)

  《北京乐与路》(made in china)

  《披头岁月》

  《摇滚青年》(made in china)

  《MEETING PEOPLE IS EASY》“Raidohead”的**

  Spinal Tap(摇滚万岁)

  Almost Famous(几乎成名)

  A Hard Day's Night(一夜狂欢)

  Jailhouse Rock(监狱摇滚)

  Tommy(汤米)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赫德韦格的愤怒乐队)

  Purple Rain(紫雨)

  补充2

  《Jimi Hendrix--Rainbow Bridge》1970

  《逍遥骑士》Easy Rider 1969

  《肉大叔》Uncle meat 1968

  《苦难日之夜》A HARD DAY’S NIGHT 1964

  《摇滚先生》Mr rock and roll 1957

  《我不在那儿》I'm Not There 2007

  《最后的日子》Last Days 2005

  《永不止步》Walk Hard 2007

  前十五个传载自网络~后面两条补充是我自己写的

  详见:

花儿乐队翻唱歌曲对照:

以下歌曲来自花儿乐队2006年最新专辑《花天囍世》

1《我的果汁分你一半》

SASHA: 《I Feel Lonely》

2《大喜宙》

朴志胤:《什么也不知道》

以下歌曲来自花儿乐队2005年专辑《花季王朝》:

3《好开始》

顺子:《Open Up》

4《红线》

TOY-BOX:《I Believe in You》

5《化蝶飞》

O-Zone :《Dragostea din tei》

Vanni G:《I say yeah》

6《天子第一宠》

金建模:《燕子》

7《童话生死恋》

k3:《heyah mama》

Le Couple《ひだまりの诗》

8《我们能不能不分手》

Samantha Mumba :《Always Come Back To Your Love》

黎明:《我的亲爱》

Busted:《Year 3000》

9《嘻唰唰》

Puffy:《K2G奔向你》

Shine:《午夜快车》(原作为BAY CITY ROLLERS的《Saturday Night》)

10《星囚歌剧》

Geri Halliwell :《calling》

11《吻痕》

黄凯芹/毛宁:《晚秋》

以下歌曲来自花儿乐队2004年专辑《我是你的罗密欧》:

12《Miss You》

BUSTED:《LOSING YOU》

13《该》

AVRIL:《 I DON' T GIVE》

14《加减乘除》

Aqua《Turn Back Time》

Natural《Let Me Count The Ways》

15《懒》

Hillary Duff :《party up》

16《陪你去见》

TOY-BOX:《Russian Lullaby》

17《爱你是错》

C21:《Stuck In My Heart》

18《梦经记》(歌词抄袭)

Busted《What i go to school for》

19《刚刚好》

No Doubt:《Hey Baby》

“无法阻止自己落俗,但浪漫不死。”意思是没有办法阻止自己回归平平淡淡柴米油盐的日子,但是轰轰烈烈浪漫的爱情永远存在,其美妙不会死亡不会消散,伴随着美好的记忆会永远留存。

其中“落俗”代表落入俗套,这句话表明时间终将格式化一切,将新鲜感风干,褪去玫瑰的赤色和激情,但是有情人们的赤子之心所酿造出的浪漫将永远是这世间的一抹不死的绝色。

细节决定成败

“无法阻止自己落俗,但浪漫不死。”是一种对待爱情坚贞不移的态度,也蕴含着希望感情能够得以天长地久的美好憧憬。现实生活中如果想维护一段良好感情的发展,那么就一定要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感情,还是工作,或是生活,都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细节。

尤其是在一段感情当中,如果不懂得妥善处理某些小事或细节,那么多年积累的感情有可能会因此分崩离析。感情的建立和培养,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考验和时间。

美国乡村音乐44首经典冠军曲!!!

乡村音乐介绍

一、乡村音乐的诞生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最早受到英国传统民谣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最早的乡村音乐是传统的山区音乐(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与城市里的伤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带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山区音乐的歌词主要以家乡、失恋、流浪、宗教信仰为题材,演唱通常以独唱为主,有时也加入伴唱,伴奏乐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的乡村音乐乐队里没有鼓)为代表。演出场所主要在家里、教堂和乡村集市,有时也参加地区性巡回演出。它与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离,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20世纪20年代,有些电台为了迎合农村听众的口味,开始播放山区音乐,如芝加哥的"民族谷仓舞"(National Barn Dance)节目(1924),纳什维尔的"老式大剧院"(Grand old Opry)节目(1925)等,很受欢迎。这种做法鼓励了山区音乐的乐师去电台录音,也激发了唱片公司去各地发现人才、录制唱片。从此,山区音乐开始汇入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涌现出最早的一批乡村歌手,如吉米·罗杰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组。

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鲁斯、白人山区歌谣(Yodels)以及民谣(Folk)等多种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乡村音乐的开创者,并冠以"乡村音乐之王"的称号。他的歌唱从容、悠然,并且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真假声来回转换的山区民间唱法:"蓝色的约得尔唱法"(blue yodel)。虽然他一生饱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乡村音乐的执著。从1929年,到1933年罗杰斯共录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刚录完音的两天后正值盛年的吉米·罗杰斯因病情恶化而去世。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妇三人组成)以一种安逸、谐和的曲风和着眼于家园、上帝和信仰等题材而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对于像"卡特家族"这样的艺人,演唱只是一种业余的谋生方式。但是在乡村音乐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确为乡村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早期乡村音乐留下了宝贵的录音资料。

二、西部摇摆

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东南部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唱片销量急剧下降,乡村音乐只能通过大量的广播节目而维持它的听众。此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原来的演唱组逐渐被个人演唱所替代。如罗伊·阿卡夫(Roy Acuff)、简尼·奥崔(Gene Autry)等人成了这时的焦点人物。在这种背景下,来自德克萨斯的鲍勃·韦尔斯(Bob Wills)在乡村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种来自乡间的浪漫情歌)和摇摆乐的成分,创造了一种类似"大乐队"阵容的西部摇摆(Westen Swing)风格。1933年,鲍勃·韦尔斯将这种集合了舞蹈节奏、提琴音色、大乐队阵容、爵士唱法和架子鼓、失真吉它的新型风格成功地推向了市场,从而使其获得了"西部摇摆之王"的称号。

三、 蓝草音乐

20世纪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区还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另一个分支,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它在乡村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古老的玉米脱粒晚会上的班卓音乐和提琴音乐,以及南部山区的叙事歌曲等因素发展而成。

蓝草音乐的演唱一般都是多声部的,除主旋律声部外,往往还在上方用假声叠置一个和声声部,有时还在主旋律下方加上一两个低音声部。它的伴奏乐器以班卓琴和提琴而独具特色,有时还采用曼陀林、低音提琴等民间乐器,传统乡村音乐没有架子鼓的特点也在蓝草音乐中得到了保留。蓝草音乐的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每分钟160-330拍左右。

蓝草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爵士乐的影响,常在器乐段落中出现比较华丽的即兴独奏。70年代,当其他乡村音乐普遍采用电声乐器时,他们仍采用传统乐器演奏。著名的蓝草音乐家和乐队有:比尔·蒙鲁(Bill Monroe,1911~ )领导的"蓝草男孩"(Bluegrass Boys)乐队、奥斯本兄弟(Osborne Brothers)、"约翰逊山脉男孩"(The Johnson Mountain Boys)、"纳什维尔蓝草乐队"(The Nashville Bluegrass Band)等。

四 、纳什维尔之声

20世纪50年代,纳什维尔成了乡村音乐的集中营,著名的乡村音乐家大部分都来自这里。因此,"纳什维尔之声"(Nashville Sound)也成了乡村音乐的代名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乡村音乐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总的来说,它仍是一个地区性的乐种。由于战争的缘故加速了人口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特别是很多南方农村青年,移居到北部和东西部城市。于是,乡村音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成为有全国影响的流行音乐形式,并被正式称为乡村音乐(在此之前乡村音乐一直没有具体的命名),有时也叫做乡村和西部音乐(Country and western music)。

很多乡村音乐家对于把乡村音乐带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汉克·威廉姆斯。

汉克·威廉姆斯(Hank williams,1923~1953),1923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风格上,他既不像东南部的和声风格,也不接近西部流行的西部摇摆风格,他创造了一种抑郁的但却坚定的唱法。汉克·威廉姆斯40年代在乡村音乐界的地位,就如同20年代的吉米·罗杰斯,甚至还要高。

威廉姆斯1946年开始出唱片,他推出了一系列冲击流行音乐市场的歌曲,如《相思布鲁斯》(Lovesick Blues)、《今晚不要流泪》(There will be no teardrops tonight)、《你的欺骗之心》(Your cheatin' heart)以及《你又赢了》(You win again)等,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锦菜》(Jambalaya,例12)成了世界上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威廉姆斯还在他的音乐中保留了一定的旧式宗教成分,制作了一些有力的传统福音歌曲。

1953年元旦,威廉姆斯由于吸毒过量死在他汽车的后座上。与他同时代的乡村歌手们几乎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在乡村歌集中的作品也许比任何人都要多。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社会的繁荣使得乡村音乐得到了飞速发展。如:此时的"老式大剧院"广播节目拥有了一千万听众,"民族谷仓舞"节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纳什维尔之声"也随即开始遍布全国。

五、乡村音乐的叛逆时代

20世纪60年代是乡村音乐史上最辉煌的十年,这一时期出现了像乔治·琼斯(George Jones)、约翰尼·卡什(Johny Cash)、帕特兹·克琳(Patsy Cline)等顶级的乡村音乐家。但是由于乡村音乐的普及,使纳什维尔的乡村音乐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如加利福尼亚的贝克斯菲尔德(Backsfield)和德克萨斯的奥斯汀(Austin)等地,也因出现了著名歌手而成为日后乡村音乐中心之一。到了70年代,乡村音乐已经显得老态龙钟了,因此一场"叛逆运动"改变了乡村音乐的传统模式。原来由制作人挑选歌曲以及安排曲目的制作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自己选择歌曲,自己制作,以此来体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维护自己的出版权力。威廉·奈尔逊(Willie Nelson)领导了这场"叛逆运动"。

1968年,纳什维尔地区的制作人们对奈尔逊那种新鲜的个人化音乐采取了强烈的排斥态度,因此威廉·奈尔逊离开了纳什维尔,来到了德克萨斯的奥斯汀。在那里他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并吸引了一批有着同样爱好的年轻人。他们那种纯朴的、根源化的风格加上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使乡村音乐呈现出了更加复杂的局面。

当一个个新的概念融合到一起的时侯,一个争论因此而生了,"到底什么是乡村音乐?"

著名乡村歌手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乡村音乐就是乡下人买的一切音乐。"一句简单地回答完美的解释了全体乡村音乐家的心声,即:什么是乡村音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乡村听众感受到不同的、既新鲜又熟悉的乡村生活体验。

鉴于乡村音乐的复杂局面,下面列举三种不同风格的乡村音乐形式,以供参考。

乡村布鲁斯,即乡村音乐与布鲁斯音乐的结合。代表人物有查理·里奇(Charlie Rich)、罗伊·罗杰斯(Roy Rogers)等。

流行乡村音乐,即在乡村音乐中融入较多的流行音乐成分,使其更易被人接受和喜爱。代表人物有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瑞芭·麦克英特尔(Reba McIntire)等。

乡村摇滚,即乡村音乐与摇滚乐的结合(详见摇滚乐部分)。

六 、乡村歌手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乡村音乐经过不断地发展,呈现出了远比山区音乐复杂的局面,各种风格的融合更是促进了乡村音乐的繁荣。20世纪70年代以后,乡村音乐体现出了更加活跃的气氛,因此从风格上更是难以归类。但是作为美国的"民族流行音乐",它保留了山区音乐中的传统风格,如: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述性以及较浓的乡土气息;演唱中使用较多的鼻音,有时还使用滑音等各种演唱技巧;伴奏以传统的班卓琴和提琴而独具特色。乡村音乐正是以这些鲜明的个性,使其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下面,介绍几位在商业上取得较大成绩的乡村歌手。

约翰·丹佛(John Denver)

约翰·丹佛,1943年12月31日出生于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从小喜爱音乐,8岁时祖母送他一把吉他,开始学习音乐。年轻时,他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1971年他放弃学业,一心从事乡村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当年,以演唱歌颂弗吉尼亚山区美丽风光的《乡村之路》(country Road,例13)一举成名。1972年以一曲《高高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进入电视屏幕,成为美国广播公司"午夜特别节目"的主持人。

丹佛熟悉农村生活,热爱大自然,他创作的歌曲大都是赞美大自然和歌颂人类的友爱和美好的感情。因其曲调简朴、优美,内容清新向上,歌词富有诗意和哲理,使他在罗拉多州一带享有"桂冠诗人"的美名。他的吉他弹唱在世界上更是享有盛名。

1997年10月,丹佛在驾驶自己的私人飞机时不幸失事,终年54岁。

约翰·丹佛的代表作品有:《乡村之路》(Country Road,1971)、《高高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1972)、《安妮之歌》(Annie's song,1974)、《阳光洒在我肩上》(Sunshine on my shoulders,1974)等。

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

肯尼·罗杰斯,1938年8月21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在上高中时,他便学会了吉他和小提琴,并在一支叫"学者"(The scholars)的山区摇滚乐队里演奏。1966年,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名quot;首版"(First Edition)的乐队,1972年乐队解散。1976年,罗杰斯从偏向"嬉皮式"的风格走向平稳的乡村音乐道路,成为一名乡村音乐的改良者。他将大量的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乡村音乐之中,使两者得到完美的结合。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间,罗杰斯一直忙于慈善事业、音乐会、电视节目、**、摄影和他的快餐连锁店等事务。

肯尼·罗杰斯的嗓音浑厚,表情洒脱,他爱唱节奏轻快自由、略带叙述性的歌曲,有时还将乡村音乐和城市温和摇滚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有:《露西尔》(Lucille,1977)、《女士》(Lady,1980)、《疯狂》(Crazy,1983,例14)等。

乔治·斯雀特(George strait)

乔治·斯雀特于1952年5月18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的普迪特(Poteet),是80年代最有影响的乡村歌手之一。

斯雀特从小在父亲的牧场里长大,有时帮父亲做些传篱笆、放牲口等工作。十几岁时,他就开始玩音乐。1971年,斯雀特应征入伍,1973年驻扎在夏威夷。基地司令员想建立一支军队乡村乐队,这件事吸引了斯雀特,他买了一把便宜的吉他,开始模仿汉克·威廉姆斯的唱片,并给乐队起了个名字叫"浪漫乡村乐队"(Rambling Country),常在营地外进行演出。

1975年他回到家乡,为了满足父亲的期望,进了"西南德克萨斯州综合大quot;(Sounthwest Tesxas university),在攻读农学学位的同时,他组织了一支乐队。1979年,他在MCA唱片公司录制了他的第一张专辑。此后,斯雀特长期占据排榜上的高位,将近30次荣登榜首。到了90年代,许多歌手(包括加思·布鲁克斯)都把他当作榜样。斯雀特不愿露面,比其他著名歌手接受采访要少得多,但在1992年,他参加了**《纯乡濉罚≒ure Country)的演出,这部**中的四首歌曲上榜,使斯雀特站到了乡村乐坛的前列。

斯雀特成了乡村音乐中的焦点人物。他的事业仍在不断地发展,但他现在每年只花半年的时间去录制唱片和巡回演出,而其余的时间他则隐居在德克萨斯的家乡,骑马、爬山、和家人共度美好时光。

文斯·基尔(Vince Gill)

文斯·基尔,1957年4月12日出生于奥克拉荷马州的诺曼(Norman),原名文斯·格兰特·基尔(Vince Grant Gill)。他的父亲是一名联邦法官,会弹班卓琴。基尔10岁开始学习吉他,上中学时就参加过当地一支叫"山雾"(Mountain Smoke)的乡村摇滚乐队。中学毕业后,他得到高尔夫运动员奖学金,到肯德基州的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上大学,很快便参加了一支叫"南方联盟"的乐队。此时他除了会弹奏吉他外,还会演奏曼陀林、小提琴和班卓琴。

1979年,基尔来到纳什维尔并很快的成了音乐节上的红人。1984年,他的歌曲第一次进入乡村歌曲排行榜前40 名。此后,他的歌曲不断地在排行榜上取得佳绩。

进入90 年代,基尔留下了辉煌的足迹,除了录制唱片外,他还是音乐会上的十大明星之一,两次获得乡村音乐协会的最佳艺人奖。他说:"我希望有人记住我,我曾经关心过乡村音乐的完整性。我也喜欢当演员、当作曲家、做事业。同样,我关心历史,它从什么地方开始,他往哪儿发展。"

文斯·基尔的代表性专辑有:《我仍崇拜你》;1988年与Capitol唱片公司签约,年底,他的首张专辑制作完成,于1989年出版。

布鲁克斯踏上歌坛两年,便成为大红大紫的乡村歌星。在1991年第25届乡村音乐颁奖大会上,他囊括了四项大奖。继而又被评为1992年最佳乡村歌手和"越界"获得了最佳流行歌手,同时获这两项殊荣的歌手是史无前例的。

加思·布鲁克斯的代表性专辑有:《加思·布鲁克斯》(1989)、《没有遮拦》(No fences,1990)、《徒劳》(Ropin' the wind,1991)、《狩猎》(The chase,1992)、《碎片》(In Pieces,1993)、《精选》(The Hits,1994)、《新马》(Fresh horses,1995)。

仙妮亚·唐恩(Shania Twain)

仙妮亚·唐恩,1965年8月28日出生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是90年代中期继加思·布鲁克斯之后最受欢迎的现代乡村音乐代表歌手。唐恩从小学习吉他、学习创作和演唱,早期,她在各地的酒吧、俱乐部演出,偶尔也出现在地方电台。1993年推出首张专辑《仙妮亚·唐恩》,1996年以一首《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获得格莱美最佳乡村女歌手奖。

虽然唐恩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因为她的音乐中硬摇滚风格的加入,同时也因她在MTV中大胆的性感出境,经常遭来评论界的冷眼。作为一名乡村歌手,唐恩是第一个以性感取得成功的典范。

仙妮亚·唐恩的代表歌曲有:《是什么让你说起那些》(What Made You Say That,1993)、《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1996)、《你是我的唯一》(You'ar Still The One,1999,例15)等。

当人们的耳边再次响起Led Zeppelin(莱德•泽普林)的“Stairway To Heaven”(天堂的阶梯)时,不能不让人感叹,没有哪支重金属乐队能唱出一首代表一个时代声音的作品了。70年代,没有哪支重金属乐队的单曲打上过排行榜的前3名,而到了80年代,重金属作品在排行榜冠军的位置呆上一段时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甚至连一向保守、矜持的“葛莱美”奖也卷进了这场漩涡,特意设立了“最佳重金属奖”。 

重金属之三:分析重金属缘何这么受欢迎?从摇滚乐的发展过程来看,它的趋向是越来越重,它作为一种展示个性、寻求刺激与发泄的工具一直成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只有在嘈杂的、激动人心的音乐中寻求一种解 脱与逃避,而重金属音乐无所顾忌、充满暴力和破坏性的表现恰恰是那些青少年在与各种无形的社会规范的矛盾对抗中所希望的,也恰恰是他们看待、对付、甚至征服这个世界的最初的不成熟的想法。重金属音乐就不断被这些事物困扰着,如:色情、暴力、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宗教危机,特别是对政治上的无望和核威慑。在这些领域,传统道德观的虚伪和丑陋,鲜明地暴露在那些荷尔蒙亢进的年轻人敏感的注视下。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从60年代开始,在青少年中有这样一种观点被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那就是“他们在欺骗我们”。传统的习惯势力的主流不仅在青少年面前,甚至在他们自己面前也把事情的真相掩盖起来。年轻人面对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善良的人们和具有优秀品质的民族宽恕那些罪恶的行为,诸如对个性自由的压制,对星球的破坏,民主政府和私刑,谋杀和种族歧视政策。很多普通的年轻人正在跟个人无能和传统虚伪作斗争。他们通过这种嘈杂、激烈的音乐,在他们父母、教会和国家面前发泄他们的困惑和愤怒。但今天的重金属音乐已大大失去了这种作用和意义了,主流重金属音乐已商业得一塌糊涂。反叛不是他们思想的标志,而是商业的标签;而非主流重金属又走向人们不可企及的极端。“枪炮与玫瑰”这支爱四处惹麻烦的乐队可算得上当今反叛的代表了,但人们对阿克斯尔•罗斯(Axl Rose)本人的兴趣已超过了他的音乐,这位美国“第一流氓公民”可谓集各种摇滚精神于一身,但他只是一个偶像,他就象被摆放在舞台中央的一个标本,告诉那些想成为第二个阿克斯尔的青少年:看吧,这是阿克斯尔•罗斯,你们也可以这样,可有谁想过,这支名扬天下、声名狼藉的乐队究竟给人们带来什么东西?难道这就是90年代的摇滚乐? 重金属的商业性是无法避免的;第一,这是个噪音的时代,不能没有重金属;第二,这是个制造偶像而不是出现英雄的时代,重金属乐手偶像色彩十分明显;第三,前两条使重金属成为主流音乐,而主流音乐(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 

重金属之四:分类重金属音乐是“金属”音乐的总称,其风格流派随时代的变迁而衍生,任何一种风格重金属音乐都非一成不变、独立于其它风格之外的。重金属大致可分为:1、传统重金属,如“吻”、“蝎子”等;2、“布吉金属”(Boogie Metal),这是重金属世界的流行音乐,它的旋律一般比较优美,歌词较多涉及“性”、“玩乐”、“爱情”等,歌手往往是性感、偶像型歌手,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邦•乔维”、“毒药”、“阿罗史密斯”等,区别这类重金属与其它重金属的标志只有一个:是否具有商业性。有些重金属乐队最初可能不是“布吉金属”,一旦它成为某一种商业标志时,它便沦为“布吉金属”了。3、速度金属(Speed Metal);4、朋克金属(Punk Metal); 5、激流金属(Thrash Metal);6、死亡金属(Death Metal); 7、Grunge(垃圾乐)等等。速度金属:在摇滚乐中,节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实摇滚乐风格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节奏的变化。从最早的布鲁斯到节奏与布鲁斯、到布鲁斯摇滚,直到今天的各种风格的摇滚乐,节奏象一条骨骼,支撑着音乐的始终。重金属也不例外,但重金属与其它音乐风格不同的是:重金属很大程度上依赖技巧的伸展与变化。那么节奏与技巧结合在一起,就成为重金属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重金属的力度逐步加硬,速度逐步加快,也便出现了速度金属(Speed Metal)。其标志是每支乐队都有一个十分出色的吉他手。速度金属的速度已达到人弹奏乐器的极限,用“雨点般的节奏”这类语句已无法形容速度金属的速度。乐手们往往就是通过速度,达到所希望的力度和效果。最有名的速度金属乐队是“金属”乐队。朋克金属:它继承和发扬了朋克的基本思想,用金属乐的演奏技巧和配器方式来宣扬朋克的观点,这使得朋克意识在金属时代里依然能够生存下去。朋克金属的政治意向浓厚,反叛意识远远强于一般的重金属音乐。如早期的Alice Cooper(艾丽斯•库伯)和近期的Extreme(极端)。朋克金属与金属朋克是有区别的,朋克金属最终还是重金属,而金属朋克则是朋克音乐吸收了重金属音乐狂野、暴戾、失真效果等。但它去掉了重金属音乐的最显著特征:吉他独奏。反过来追求一种原始、粗糙的效果。如Ramones(雷蒙斯)、Big Black(大黑)等。 Grunge:它属于重金属风格,但与其它的重金属音乐不尽相同,它实际上是发展了70年代的朋克摇滚中的诚实、直接、原始和与传统相对抗的特色,它的音乐来源于70年代的朋克音乐,也接受了重金属音乐,80年代中期的后朋克噪声音乐也是其风格的来源。

它与任何重金属都不同,冷漠、怪异、狂噪的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 觉。而Grouge的成员的形象也有别于重金属,山羊胡、圆摆衫、花格衬衣、赤裸上身似乎 成了西雅图之声的形象标志。代表乐队有Nirvana(涅磐)、Soundgarden(音响花园)、Pearl Jam(珍珠酱)、Alice In chains(艾丽丝锁链)。 死亡金属:“死亡金属”是一种极端得让人无法严肃对待的音乐。它不仅用噪音、先锋古典音乐、爵士乐和工业噪音狠命地刮你已起茧的鼓膜,还用放大器把它们放大,用一种绞肉机般的力量怒吼出来。极端的时代导致极端的音乐,它把侵略和精神错乱的概念用阴森的曲调吼出来。这是里根/布什时代“无望政策”的音轨和基督徒前千福年的幻觉。(一)这些乐队的演奏极其朴实,不象普通重金属乐队,在乐器上加许多效果器,或是用点弦、大小泛音等花俏指法。然而他们的音乐一听就是“金属”味,噪而重。(二)这些乐队很突出的一点就是鼓的节奏异常惊人,他们采用双面双槌脚鼓,双脚轮踩,其速度之快难以言表,鼓的运用似乎代替了普通金属中的吉他独奏,占比重很大。(三)主唱的噪音基本上用“吼”(低)和“嚎”(高)两种,而且大部分主唱用真嗓,而非靠麦克风或录音技术做出来的。 (四)反宗教意识非常明显。(五)封面设计充满血淋淋的人体残片,或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死人。(六)每个专辑都象流水一样,没有任何停顿、喘气的机会,鼓手自始至终快速击打,贝司和吉他发出巨大刺耳的爆炸声,主唱的高低兽吼都让人感到无法忍受,这是对人类听觉系统的巨大考验(摧残),当你摘下耳机时,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七)没有性和毒品的成份。 

重金属仅仅是噪音和失真吗?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批评:即重金属不是音乐,仅仅是噪声和失真。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爆炸式的噪音使人感到音乐似乎发自人的体内而不是体外,仿佛是从一个人自己的五脏六腑中射出来的。重金属把噪音作为一种技巧,就象古典音乐作品利用管弦乐的音调和音色一样。如果失去它特有的音色和音量,一个重金属音调最多只是一个有鼓手和吉他手的四重唱组。事实上,在重金属中,这种噪音并不是偶然或随意的,它们是由演奏者认真地控制着的。噪音是从音乐中来的。如果你对这种风格很熟悉且有足够的了解,你同样会觉得这种结构形式是值得欣赏的,虽然它也许不如一支交响乐队那么优美,但你绝对会被它那种咆哮、尖叫的演唱和噪声般的吉他所具有的强大表现力所感染。然而对那些没有同情心的人来说,重金属只是“无价值的声响或痛苦的噪音”。迄今为止,重金属吸收了很多很多音乐技巧,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语言。在表现上达到极少数浪漫作曲家才能达到的水平。重金属最基本的语言原理基于“和弦的震撼力量”,更确切地说是“和弦的力度”。但是因为重金属很少包括有三和弦,所以它事实上并不能真正算是和弦,那是调式的间歇与反复通过有选择性地加进大调与小调和弦。这样基本的技巧却创造了古典语言没有的但又是非常和谐的转调。在70年代重金属全盛期,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乐队加进了不少新的先进的技巧。重金属从各种可能的地方汲取养料,来扩大自己影响。它是一种民间艺术,不是阳春白雪,你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你听重金属,模仿它然后加进一些自己的东西,诸如一部恐怖影片中的一段插曲、帕格尼尼的一个和弦、你最喜欢的一张唱片中的一个伤感的小节,就这样,重金属不断补充它的特色和技巧。

欧洲金属分类(极端金属篇) 

※黑金属※(Black Metal): 

1、启蒙黑金属:在八十年代初,英国的地下重金属乐队Venom(毒汁),在音乐中明确宣扬了对撒旦的崇拜、对战争的渴望,并且是由他们第一次将“Black Metal”这个名词带到金属圈内,为日后的黑金属乐队指明了音乐方向;瑞典同样出现了两支启蒙型的黑金属乐队,Bathory(以吸血女伯爵之名命名)和Celtic Frost(凯尔特人的霜冻),他们的音乐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原始黑金属的特点:粗糙、暴虐、邪恶!而Bathory的第一张专辑也被誉为是第一张黑金属唱片。不能不提的是丹麦的Mercyful Fate(仁慈的命运),他们虽然对日后的原始黑金属没有什么过多的影响,但是却对歌特黑金属、交响黑金属、歌特金属有着榜样的作用。 

2、原始黑金属:原始黑金属的故乡是挪威,第一批挪威的原始黑金属乐队是1983年组建的Mayhem(故意伤害)和1991年组建的Burzum。Mayhem的1993年专辑《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被日后很多新的黑金属乐队视为学习的典范,《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是Black Metal历史上里程碑般的专辑,是Black Metal最最伟大的专辑之一,这里面就是最纯粹的Black Metal。在1992-1994年间,第二批原始黑金属开始崭露头角,挪威有:Darkthrone(黑暗宝座,虽然Darkthrone1996年就已经组建,但他们正真意义上的原始黑金属作品是1992年才发表的)、Satryicon(森林之神)、Gehenna(地狱)、Immortal(不朽)等等;瑞典有:Marduk、Dark Funeral(黑暗葬礼)等等;其他欧洲国家有:波兰的Graveland(坟地)、奥地利的Abigor、芬兰的Impaled Nazarene(被刺穿的基督教徒)、马其顿的Baltak等。 

3、交响黑金属:在第二批原始黑金属乐队活跃的时候,另一种新式的黑金属类型也在不断地发展起来,那就是以大量的键盘演奏来衬托黑暗的气氛,气势异常宏大的交响黑金属。代表乐队有:挪威的Emperor(帝王)、Old Man's Child(老人的孩子)、Dimmu Borgir(黑暗城堡);其他欧洲乐队有:奥地利的Summoning(召唤)、乌克兰的Nokturnal Mortum等。 

4、歌特黑金属:这类黑金属主要是在原始黑金属的音乐里加入了歌特键盘、歌特女声、并且注重视觉效果,代表乐队有挪威的Dismal Euphony(阴郁的悦耳之音)、意大利的Graveworm(墓穴蠕虫)、英国的Cradle Of Filth(*秽摇篮)。 

5、维京金属:这是一种以北欧维京文化为基础的民谣式黑金属,代表乐队有挪威的Ulver(狼)、Enslaved(奴役)、Einherjer、Borknagar等,瑞典乐队Bathory中后期的作品。 

6、旋律黑金属:这是一种新兴的黑金属风格,和旋律死亡金属的意思一样,就是让极端的音乐变得旋律动听,代表乐队是瑞典的Vintersorg、Witchered Beauty(巫术美人)等。 

7、黑暗金属:这是黑金属的一个分支,运用黑金属的演奏手法及唱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含有恶魔崇拜,代表乐队有挪威的Aeternus(沉睡)和芬兰的Thy Serpent(巨蟒);德国的Crematory(火葬场);瑞士的Samael。 

※死亡金属※(Death Metal): 

1、残暴死亡金属:欧洲的死亡金属中心无疑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Stockholm),所以无论是残暴死亡金属还是旋律死亡金属,瑞典乐队都是非常优秀的。欧洲的残暴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有:瑞典的Dismember(割断手足)、Defleshed、Hypocrisy(伪善)、Gardenian;德国的Krabathor;英国的Carcass(尸体)。 

2、旋律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有瑞典的In Flames(烈焰中)、Dark Tranquillity(深邃宁静)、At The Gates(大门处)、Edge of Sanity(神智健全的边缘)、Sacrilege(亵渎圣物)以及芬兰的Amorphis(不定型物)。 

3、前卫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是芬兰的Sentenced(审判)。 

4、歌特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是瑞典的Opeth。 

※黑死金属※(Black Death Metal): 

这种音乐风格融合了黑金属与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是瑞典的Dissection(解剖);芬兰的Children Of Bodom(死神之子)。 

※厄运金属※(Doom Metal) 

1、传统厄运:代表乐队是英国的Cathedral(大教堂)、瑞典的Candlemass(圣烛节)、Skepticism(怀疑论)。 

2、歌特厄运:代表乐队是英国的My Dying Bride(我的垂死新娘)、Paradise Lost(失去的天堂)、Anathema(咒逐);瑞典的Forest of Shadows(阴影的森林)、Cemetary、Tiamat(泰麦特);克罗地亚的Ashes You Leave(你遗留的骨灰),俄罗斯的Butterfly Temple(蝴蝶寺)。 

3、死亡厄运:代表乐队是瑞典的Godgory(血淋淋的上帝);丹麦的Saturnus。 

※歌特金属※(Gothic Metal) 

我觉得歌特金属如果要分得话,也只能够再分成传统歌特金属和交响歌特金属了,但是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歌特金属我不再做分类,只列举代表乐队:瑞士的Lacrimosa(以泪洗面);瑞典的Therion(兽神)、Katatonia、Lake Of Tears(泪湖);芬兰的Nightwish(夜愿)、Yearning(渴望)、Eternal Tears of Sorrow(永恒的悲伤之泪);挪威的Tristania(特瑞斯坦)、The Sins Of Thy Beloved(汝爱之罪)、Theatre Of Tragedy(悲剧院);德国的Lacrimas Profundere(悲泪挽歌)、Evereve、Darkseed(黑暗种子);荷兰的The Gathering(聚集)、Within Temptation(诱惑本质);意大利的Lacuna Coil(缠绕空白)、Macbeth(麦克白);奥地利的In Grey(灰色中);葡萄牙的Moonspell(月咒)。 

Black Death(黑暗死亡)(Dissection、Anata、Andras、Unamitated、早期Morbid Angel、第一张Sepultura、Impaler、第一张Moonspell、早期Bathory、后期的Emperor、后期的Gehhana)跟敲击死亡类似,黑死亡也是死亡最早的一副面孔。所谓黑暗是因为当时黑暗金属与死亡金属并没有分彼此,而死亡最早的内涵有一大部分是黑暗金属的主体:撒旦主义。(也见撒旦死亡)。如果说敲击死亡是死亡乐队玩敲击的话,那黑暗死亡就是死亡乐队在玩黑暗。如果你对比一下我在敲击死亡、黑暗死亡和撒旦死亡所列出的乐队你就会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早期的黑暗感觉就是Bathory很地下,很车库的粗糙录音加上技巧并不高超,但比死亡还死板、执着的演奏方式(我的意思是指演好几首下来都不带换节奏的那种直愣愣的感觉,就好像你在面对一个精神不定的暴徒,根本与他无法取得任何形式上的沟通一样。)再说回过头来看80年代中下旬的死亡,谁也说不清除,到底死亡与黑暗的区别在于何处。论乐队而言,哪也只能凭感觉判断它是否更偏于死亡还是黑暗。到了90年代黑暗金属也终于挣脱了死亡金属影响,奋斗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阵地。黑暗金属的特征由此也变得更加鲜明。所以说如今的黑暗死亡应该是受到黑暗金属影响的死亡乐队。 

Satanic/Unholy Death(撒旦/反神死亡) (早期Hypocrisy、早期At The Gates、Necrophobic、Morbid Angel、Infestdead、Protector、Deicide、早期Unleashed) 死亡金属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跟撒旦主义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从Celtic Frost到Possessed,这些早期的死亡先锋们都是撒旦死亡。因为他们的一切,无论是歌词、乐队形象还是音乐本身的特征都是围绕着撒旦主义。在一支撒旦死亡乐队的曲目里你不会听到妩媚浪漫的曲调的。当然瑞典Necrophobic或Hypocrisy为了缓解积累起来的紧张气氛偶尔也会洒入一些清弹片段或键盘效果,但这些都是掌握音乐走向的手法而并非音乐的主题。撒旦死亡的特征是连贯快结的双踩,直来直闯的节奏,满天飞轮拨和弦,给你一种乌云悬挂,永无安宁的感觉。最为突出的就是音乐里无时不在的邪恶和悬念感。其实创作这样的音乐气氛对大多撒旦死亡乐队来说要比传播崇拜撒旦的话题更重要。 实际上是以此贬低基督,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大多撒旦死亡乐队在采访中都会说明自己不是撒旦主义信奉者。这可能就是黑暗金属与撒旦死亡最大的区别吧。 

Progressive Death(前卫死亡)(ATHEIST、CYNIC、FOCUS、后期DISHARMONY ORCHESTRA、后期DARK MILLENNIUM、后期MERCYLESS、EDGE OF SANITY、OPETH、YATTERING、LUX OCCULCA、HOLLENTHEN) 在美国很早就有一批乐队把技术死亡爵士化,当时的死亡还是归为一种非常实验和前卫色彩的暴力音乐,于是有一批爵士音乐爱好者也投身其中。当初获得好评的有ATHEIST、CYNIC和FOCUS。但到了94年死亡开始衰退的时候有一大批乐队走头无路,很茫然的发展把某些乐队如DISHARMONY ORCHESTRA和DARK MILLENNIUM忽然推进了激进死亡的行列里,但这些变化让乐迷们觉得很莫名其妙。在美国最终激进死亡成为了许多杰出死亡乐队的坟墓。欧洲最早尝试融合各种风格的要算是Dan的EDGE OF SANITY,他将各种音乐元素和死亡金属结合的Crimson也成为乐评追捧的对象。还有CARCASS也是很早将各种“出格”的技术和编曲和已经模式化的死亡结合,现在看来也非常的前卫。90年代后期,人们对于音色、设备、编程等概念的处理已经和以前有了巨大的变化,也更游刃有余,于是产生了LUX OCCULCA、HOLLENTHEN这样非常具有实验色彩的死亡金属,也被人们规划为前卫死亡金属的类别。不断还有新乐队继续把死亡金属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进一步来分解、研究、尝试新的手法并最终得到认可。随着死亡金属的发展,现在的界限概念已经变得很模糊。 

Brutal Death [残酷死亡] (CANNIBAL CORPSE、SINISTER、MALVOLENT CREATION、KATAKLYSM、OPPRESSOR) 对于那些更疯狂的乐迷来说,早前的死亡金属已经不能满足,而且那些旋律和氛围段落都是糟粕,他们喜欢更硬朗的声音。因此死亡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生猛残酷。这个行列里最早的代言人是靠极端封面艺术起家的CANNIBAL CORPSE,虽然那时他们总给你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但是时间证明经过多年的磨练他们已经变成了在方方面面都非常杰出大牌乐队。90年代初期的死亡走向很多,讲究的是创新,演奏技巧。大多死亡乐队不愿搞单纯的残酷死亡,觉得这没水平。虽然现在已经有死亡乐迷觉得这些老乐队都不过瘾了,SINISTER和HYPOCRISY在现在的死亡乐迷眼里已经不是那么残酷的乐队了,但时代不同,概念也就不同,他们在当时就是现在的DISGORGE和DEEDS OF FLESH。虽说残酷死亡不是真正的流派或分支,但随着不断的乐队往这个方向的努力,到了新千年新一轮的残酷死亡潮流似乎是挽救死亡帝国的唯一希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071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