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这部TVB武侠剧堪称最经典的金庸衍生剧,结局凄美感人!

26年前这部TVB武侠剧堪称最经典的金庸衍生剧,结局凄美感人!,第1张

在上个世纪90年代TVB拍摄过不少金庸衍生剧,基本上都是广受好评,几乎每一部都算得上是经典之作。前几期我为大家介绍了两部金庸衍生剧《南帝北丐》和《中神通王重阳》,本期则为大家介绍的是多数观众认为最经典的《九阴真经》。该剧是1993年在TVB翡翠台播出,由姜大卫、梁艺龄和张智霖等主演,获得纽约国际**电视节金奖,由《射雕英雄传》衍生而来,主要讲述的是东邪西毒的故事。

故事开篇即叙述《九阴真经》的来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恩怨情仇、还有第一届华山论剑的缘由,剧情的主线是围绕主角黄药师的感情故事展开的。其画面构图和镜头运用特别考究,整体色调阴冷萧瑟,大雨、飞雪、寒夜、残阳、剑光、落花……服装造型素雅简朴,配上凄绝哀婉的配乐,营造出深深的寂寞沧桑之感,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极致武侠浪漫。武打镜头古韵十足,颇有风骨,尤其五绝华山论剑最为精彩。

该剧演员阵容非常强大,黄药师由邵氏老牌巨星姜大卫饰演,武功高强又至情至性,他桀骜不驯,孤绝冷傲,视世俗礼法如粪土。对梁艺龄饰演的冯蘅情深一片,爱执着专一,深情款款,令人见之不忘,结合《射雕英雄传》里的情节,被观众称为“神还原”。

梁艺龄饰演的冯蘅非常经典,虽然她长相并非特别惊艳,但越看越美,尤其脸部特写,一双大眼睛饱含深情,楚楚动人,难得的是有一种淡然出尘的气质。简单的发型,淡雅的妆容都能透出她淡雅怡人的气息,丝丝缕缕的慢慢渗透出来,缭绕周身。剧中她善解人意,聪慧明丽,虽然不识武功,却过目不忘,她与黄药师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三离三聚,都令人感动。

另一段爱情的主角是梅若华和陈玄生,他们就是后来《射雕英雄传》中的“黑风双煞”陈玄风和梅超风,分别由张智霖和关宝慧出演。师门的仇恨,正邪的对立,这一切阻挠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的缠绵悱恻。虽然剧中他们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他们最后的悲惨下场。张智霖和关宝慧后来在94年的《射雕英雄传》中还分别出演了郭靖和穆念慈。

饰演陈玄生小师妹裘彩兰的许秋怡与张智霖曾是一对歌坛CP,经常合唱情歌,他们合唱的《片片枫叶情》和《现代爱情故事》可谓是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堪称经典金曲!可惜剧中未成为一对,只叹神女有心襄王无梦!

此外,黄药师的几位红颜知己也都是个性鲜明、至情至性的痴情女子。原桃花岛主之女杨紫烟温柔美丽,清纯善良,对黄药师一直默默付出,为他而死,让人垂怜。还把传家之宝软猥甲送给了冯蘅作为成亲贺礼。

前几集里出场的听雨楼老板娘柳溶月,风情万种,妖娆妩媚,对黄药师有情,奈何对方无意,徒留怅然。她将黄药师曾住过的客房一直空着,不许任何人住进去,是想守着这份专属于她的与黄药师的记忆,也是一位痴情女子。

故事的结局更是令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镜头变成黑白,黄药师在桃花林中,一手抱着幼女黄蓉一手舞剑,漫天风雪都是对离人的思念。只见他长剑挥出,接住了一朵如胭脂般艳红的桃花。最后,应景的响起了缠绵悱恻,婉转动人的主题曲《乱世桃花》,由金牌对唱组合林子祥和叶倩文演唱,成为经久不衰的对唱曲目。

你看过这部经典的金庸衍生剧《九阴真经》吗?对于这部剧你还记得多少?你喜欢剧中哪个人物?

中国式的浪漫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才能感受,只有懂得中国的人才能领悟,也只有热爱她的人才能拥有。

1、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系列近程、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同时,其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关于它的名字来源,很有中华文化的特色,是来源于红楼梦中的一句诗“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虽然不是很有意境,但是却表达出了我们国家在研制东风导弹时所面临的困境和前辈们所作出的努力。

2、鹰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也是中国装备的第一种自主研发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中国最早期的反舰导弹叫做上游,取力争上游之意,现在的空地导弹叫做鹰击,是鹰击长空的意思,不仅带给人一种威力强劲的感觉,而且在气势上也压倒一片,让人回味无穷。所以,从中也可以看出,国人在起名字上的智慧。

中国式浪漫的事件:

1、2021年7月1日晚,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隆重播出。随着激昂深情的歌声响起,绚烂的焰火升腾出“100”的纪年,盛放在国家体育场上空。璀璨焰火让全国人民都为之震撼,“鸟巢烟花”的相关话题也立即登上了热搜。

2、2022年2月20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365位普通人手捧柳枝惜别冬奥的画面真的是看的叫人直呼,中国人的浪漫真的是太绝了!在中国古代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支柳枝送给远行者,以此寄情。这也是属于东方的独特浪漫。其实这个节目的背后蕴含的寓意远不止如此。从里约奥运会开始,缅怀逝者成为了“规定动作”。

3、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里迎来惊艳开端,看冰蓝色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折柳送别中道尽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延续到了刚刚闭幕的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巨大的“留声机”勾连记忆的流转,道尽“曲终人未散”的共情。 

中国人的73种浪漫

氛围感 (风月)

松下听琴;月下听萧;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

月下谈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仪式感 (应时)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萧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

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

劳作滋味 (玩物)

一日之计种蕉;一岁之计种竹;十年之计种柳;百年之计种松。

艺花可以邀蝶;垒石可以邀云;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品质生活(精微)

笋为蔬中尤物;荔枝为果中尤物;蟹为水族中尤物;酒为饮食中尤物;月为天文中尤物;西湖为山水中尤物;词曲为文字中尤物。

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关;闻滩声如在浙江;闻赢马项下铃锋声,如在长安道上。

与自然做知己 (物我)

愿作木而为樗;愿在草而为蓍;愿在鸟而为鸥;愿在兽而为鹿;愿在虫而为蝶;愿在鱼而为鲲。

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

万物情绪 (有情)

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

一恨书襄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月台易漏;四恨菊叶多焦;五恨松多大蚁;六恨竹多落叶;七恨桂荷易谢;八恨薛萝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有毒。

最早应该是战国时期吧,那时候的门客和后来的一些游侠差不多,到了汉朝那时候真正的发展起来了,并且还被汉武帝引为大患,当时著名的侠客如刺杀汉武帝的郭解,并且汉武帝当时就提出来“侠以武犯禁”的概念。

喜欢看武侠影视,看武侠小说的朋友,一定对江湖这个词并不陌生。

但究竟江湖到底在哪里?我想很多人都答不上来。

曾经我以为江湖就是武林,但后来知道这两者其实是有区别的。

武林大意是指习武之人的一个圈子,而江湖显然要比他宽泛,它不仅仅只局限于习武之人,90年代的香港黑帮片里面的江湖就不是习武之人的江湖。

那么江湖到底在哪里呢?

我认为它在以下三个地方。

一香港**

最早诠释江湖在何处这个定义的就是香港武侠**宗师:徐克。

他在**《笑傲江湖》中就借演员之口说了这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没错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有江湖。

后来的香港**导演更是贯彻了这一句哈,越来越多的江湖**不再局限于武侠片,他们出现在了现代都市中,在《古惑仔》纷争的社团中,在警匪片正邪对立的斗争中。

他们没有绝世的武功,却有不顾命的杀气和战斗力,砍刀枪支成为他们的武器,以命相搏。

江湖的尔虞我诈,争斗不休,在香港**中完美的袭了下来。

二武侠小说

作为江湖的源头,武侠小说自然是江湖所在地。

金庸古龙,到后来内地的凤歌燕垒生,这些作家们都用自己的笔书写着自己心里的江湖。

古龙曾说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可惜他早早的就离开了人世。

金庸一共写了十四本武侠小说,至此封笔,直至他去世,从此再也没有新的金庸江湖。

后来人们耐不住寂寞,内地一时兴起了大陆新武侠,在继承港台武侠的基础上,更加拥有个人的表达。

但好景不长,也没多长时间,这股武侠风就渐渐的熄灭,大部分作者又开始写起了奇幻江湖,像苍月,江南等。

江湖虽然变得更加迷离梦幻,但这也都是好些年前的事了,现如今还在创作武侠,仙侠的作者又还剩下多少呢?

三黄沾音乐

和当年徐克武侠**一起兴盛而其的就是当年侠骨柔情的武侠**配乐。

当年的香港武侠**是少不了配乐的,而在武侠**配乐上做到极致的应该就只有和金庸同为香江四大才子的黄沾了。

他的配乐曲调悠扬,时而激烈,时而悲情,时而令人振奋,时而令人令人伤感。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搭配西式乐器,难得的是侠气纵横的曲风。

如果非要说徐克**是武侠江湖的形,那么黄沾的音乐就是武侠江湖的魂。

当你一人静静听着这些武侠音乐时,心中是不是忽然就有了江湖感?

只可惜这个魂随着黄沾的去世已经消失很久了,你在看现在的武侠,仙侠剧时可还有当初的那种感觉?

江湖就如同世人口中的爱情一样,你摸不着,看不到,但他确确实实存在,存在于文字,影像,音乐中,它代表着中国人对浪漫主义最美好的憧憬。

遗憾的是除了一息尚存的香港**外,另外两点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1、白马篇

唐代: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隐蓬蒿。

译文

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

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你酒

2、野田黄雀行

魏晋: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译文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3、逢侠者

唐代:钱起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译文

赵、燕两地多慷慨悲歌的侠士,今天我们相逢于侠士剧孟的故乡洛阳。

心中悲壮不平之事向你诉说不完,无奈太阳西斜,只好再次分手而去。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4、唐代: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译文

边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战争,豪杰将士夜渡桑乾远赴国难。

柳叶被雪亮的箭镞拨开,桃花对映着镶玉的马鞍。

天空圆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斗映在剑的项端。

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

5、塞上曲·其一

唐代: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译文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你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

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绝代双骄播出时间:CCTV-8电视剧 2020年1月16日起 每晚19:30播出。该剧由胡一天,陈哲远,梁洁等主演。

《绝代双骄》讲的是有绝代风采的“玉郎”江枫,同移花宫中的花月奴结为夫妇,而得罪了移花宫宫主邀月。两人无奈从移花宫逃走,途中月奴诞生一对双胞胎,邀月因爱生恨,将二人迫害致死,为了报复江枫,她把这对双胞胎分开抚养,另一人留给江枫好友燕南天,好让他们长大后自相残杀。

该剧根据古龙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绝代双骄剧情作为郭靖宇监制的武侠系列的第二部翻拍作品,会继续以监制的第一部翻拍武侠作品《射雕英雄传》的标准以及诚意来最大程度来还原原著。重现正统武侠独有的中国式浪漫主义人文精神,并结合时代特征,缔造一个更接地气的武侠世界。

绝代双骄剧情中饰演苏樱的是演员梁洁,与其他的IP改编影视剧书粉哀嚎一片的场景不同,梁洁版苏樱一经公布就收获了书粉的一致一认可,大赞梁洁的长相气质正是自己念念不忘的苏樱,口碑爆棚,备受期待。

题记: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温瑞安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武侠作家的特点,尤其在文字与风格上独树一帜。在如今新派武侠作家所剩无几的境况下,温瑞安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于其风格,大多数人都会用“诗意”二字来形容。温氏善用诗词曲赋、散文笔法装扮自己的武侠作品,在无形之间展示了一种新的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以诗意的笔触来表现人们普遍印象中本应粗犷的武侠小说。本文通过对温氏作品中体现出“诗意”这一风格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从温氏作品中人物名字、武功招式及兵器和对战场面的描写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找到解读温书风格的钥匙。

引言:

武侠小说的定义为:中国通俗旧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武侠梦一直是中国人不变的追求,无论是武侠小说的滥觞期和发展期,还是现在步入新世纪网络化社会,武侠的侠义思想仍旧没有消逝,反而有越来越发展的趋势。这一点从现在武侠作品拍成的**、电视剧频频获奖、武侠主题的游戏受人追捧、新的武侠小说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作者都能够看出。而随着金庸封笔、古龙早逝,前不久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梁羽生先生的去世,新派武侠小说奇才温瑞安的作品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期待。温氏的代表作品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和《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等。其作品《逆水寒》、《布衣神相》、《惊艳一枪》等被拍摄成影视作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温氏作品早期受古龙影响,有些奇幻素材中又有些还珠楼主的影子,而温氏在吸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又求变求新,建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有力的笔触、简洁精炼的对白、严谨的结构、出人意表的情节、明快的节奏、**转换镜头的多重角度表现事物人情的演进技巧,共同烘托出雄伟的文章风格”(1)而温氏作品艺术风格中最值得人称道的,莫过于他作品中那些诗意化的语言了。温氏作品的诗意风格究竟是如何体现的?本文对此开展了探讨,希望可以更加清晰的领悟到温瑞安作品的诗意魅力。

一、温氏作品中人物名字所表现的诗意风格

自读温书以来,每每都被温氏所构思的人物姓名所陶醉。温氏有着深厚的诗词散文功力,对中国文化造诣颇深,因而塑造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姓名皆非凡品,现拣选几个系列中的人物名称,分别做一些浅析,有助于对温氏作品诗意风格的了解。

首先说一下温氏的代表作《神州奇侠》系列中的人物名字。比如“萧秋水”这个名字就有着浓厚的诗意风格。萧秋水作为整个《神州奇侠》系列里的第一主角,名字出自《庄子》的《秋水》,非常大气磅礴。而另外比较常见的一句含有“秋水”二字的诗句,则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水正代表着广阔的江湖,而《神州奇侠》系列,概括来说,也就是萧秋水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伙子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所以他的名字里,蕴含着深意。再如“柳随风”这个名字,细数其中的诗意,首先要看温氏为柳随风这个人物做的人设。他是江南人氏,因在帮派中排行第五,所以人称柳五公子。喜着青衣,正应和了“柳”这个姓氏,而柳枝随风轻摇,自是一派江南烟雨迷蒙之色,非常应和人物性格。而《神州奇侠》中的另一主要人物的名字“李沉舟”,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歌表现了诗人沉郁却豪放的心情,既是勉励友人亦是与友人共勉,因此非常有气势。而作为《神州奇侠》中最大的帮派“权利帮”的帮主,有着“君临天下”之称的李沉舟,也担得起这个名号。

然后我们分析一下《四大名捕》系列中的人物名字。比如“戚少商”,少商为一经穴名称,位置在大指内侧,指甲角外一分,当我们竖起大拇指表示叫好、夸赞等含义的时候,便可以看到少商穴。所以这个名字也含蓄的表现出温瑞安的学识之渊博,在他的作品前期几乎可算是配角的戚少商,到了后期,突然成为京师武林中的群龙之首,成为第一主角。很多读者都觉得突兀,但其实细细品味,则可以发现温氏在戚少商的名字中早已藏了伏笔。我们知道,武侠小说中喜爱运用的一个标志就是,武林盟主的大拇指上总爱戴着一个表示独一无二身份的玉扳指,正好套住少商穴,由此可以看到,温氏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字给这位后期的群龙之首的原因了。说到戚少商,就不能不提他的对手顾惜朝:“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惜朝,惜取今朝,只争朝夕。顾惜朝这个人物,可以说是温氏所有被拍成影像的作品中最成功的一个。四大名捕之《逆水寒》在2004年被拍摄成为电视剧,顾惜朝这一角色由香港著名演员钟汉良先生扮演,他认真的把握了角色的性格,成功的扮演了这一亦正亦邪的人物,直到2010年的现在,顾惜朝这一人物的魅力仍旧不减。而谈到顾惜朝的成功,很多影迷都表示过,一个好听而又符合人物性格的诗意名字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温氏的文采通过这些人物名字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笔者通过对温氏武侠的读者朋友们做的一些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对温氏作品中的人物名字留下深刻印象,认为其所赋予的人物姓名充溢着一种诗情画意,并且与人物性格十分相称。为什么温氏会构思出这些充满了诗意的名字,我们可以从其经历中探寻原因。温瑞安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5岁时尚未入学,已念遍了家中藏书,并写了第一部以少量文字作为说明的连环图故事《三只驴子》,从此开始尝试用所知的少量文字写信、作文、日记。温家算得上是书香门第,温氏从小天资聪颖,又非常好学,对文学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性,这为其以后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温氏自高中起,便开始在新马文坛重要文学刊物《蕉风》及《学报》频频发表作品,专攻现代诗、纯散文及新批评,并开始为外间刊物执编《诗专号》、《评论专号》等。这些成绩促使温氏更加专注于文学,并激发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其文字中的诗意风格,至此开始显露。一九七三年,温氏正式创办了天狼星诗社,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而在此时他的武术也越习越纯熟,并常常构思武侠小说的情节。青年时期的这些经历,对温氏文章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几乎可以肯定,若无幼时的书墨浸染,若无青年时的诗歌社团活动,温氏未必可以形成现如今的诗意风格,风靡一众读者。

二、温氏作品中武功(兵器、招式)名称所表现的诗意风格

温氏作品中不仅仅只是人物名字诗意流露,连其中的武功、兵器和招式等也尽显一派诗情。如上文提到过的萧秋水,作为温氏武侠小说第一高手、第一大侠,他所拥有的武功自然也是以气势磅礴为主。温氏赋予他一些极其大气的武功名称,如天下最佳攻招“玉石俱焚”、天下最佳守招“海天一线”、天下最佳快招“闪电惊鸿”、天下最佳慢招“老牛破车”。而萧秋水的两招剑法“剑气飞纵”与“惊天一剑”更是有着万夫莫当的气概。读者读到这些武功名称,都深感其气势恢宏,足以与萧秋水这温氏作品第一主角相称。再如柳随风:作为温氏武侠中最具有江南公子气质的人物,不论从人物名字还是武功名字来说,都呼应了他“江南柳五”这个称号。柳随风的刀法是五瓣兰,而使用的镖法则是客舍青青镖,客舍青青柳色新,江南柳色迷蒙,宛若柳五公子此人一般,充满了忧伤而神秘的气质,读来令人齿颊留香,感慨中华文字的魅力,亦对温氏的诗意风格与博学感到佩服。

再举《说英雄》系列中的几例,如王小石,作为《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中的主角,王小石人如其名,憨厚、朴实,像一颗小石头那样令人觉得踏实,值得交往。王小石的性格是健康、乐观,又带有一点浪漫情怀,这一点从他的感情经历上也可以看出,他“从七岁开始恋爱,到二十三岁已失恋15次;每一次都是自作多情,空自情伤”。(2)而王小石的武器是刀剑合一,名为“挽留”的剑其奇妙之处在于剑柄处还是一把小刀,而王小石的武功则是“隔空相思刀”与“凌空销魂剑”,这个名字非常映衬王小石浪漫的性格。温氏描写王小石的刀法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闻高堂明镜悲白发”的相思的刀,而王小石的剑则是“带着三分惊艳三分潇洒三分惆怅和一分不可一世”销魂的剑。温氏对武功名称的命名,侧面向我们展现,原来武侠小说亦可以这样来描写。而苏梦枕的刀,叫作“红袖刀”,原著中是这样描写这把刀的,从中可以窥见温氏武侠的诗意风格,“多么美的刀。像美丽女子的一声轻吟,动魄动心。刀锋是透明的,刀身绯红,像透明的玻璃镶裹着绯红色的骨脊,以至刀光漾映一片水红。刀略短,刀弯处如绝代佳人的纤腰,刀挥动时还带着一种像和天籁一般的清吟,还掠起微微的香气。这是柄让人一见钟情的刀”。(3)而刀法则是“黄昏细雨红袖刀法”,凄艳诡谲。从这些描写中,已足以看出温氏对于武侠的写法,是自成一派的诗情画意。

对于武功招式名称来说,许多武侠作家起名字时都是刚硬有余、美妙不足。似乎武侠的定义就是粗犷,就是血腥的打打杀杀,硬气十足。而温氏显然是对这一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武侠同样可以有其柔情的一面,而诗词曲赋的运用,各种诗情画意的意象的添加,无疑使其文字更增添了画面感,读来使人觉得美不胜收。温氏早年是以诗名进入文坛的,直到后期还一直没有停下诗文的创作,比如《大悲十九首》就是笔者十分喜爱的作品,认为其诗歌功力完全不逊于那些比温氏名头响亮的诗人。后来温氏开始出版武侠作品,文坛非常重视,著名小说家倪匡就说过:“现在的武侠小说只剩下温瑞安在独撑大局了。”(4)

温氏作品这种诗意风格的形成笔者在上面做过一些分析,早期确实与其家庭的熏陶离不开。他的父亲温伟民当过记者、教员,后来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而且非常喜好武术,这些无疑对年少的温瑞安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其母周淑琴是一个端庄贤淑的女子,在品行上是温瑞安做人的榜样。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温瑞安,他五岁时就把幼小心灵里幻想中的东西组成故事,画的是一些卡通式的英雄人物,可见,温瑞安从小就崇拜英雄,并且具有极高的文学创作天赋。而成为武侠作家之后,温氏自然会将自己的诗情画意与英雄崇拜情结联系在一起,绘出他心目中的侠之江湖。

温氏在台湾求学,却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这一点在他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也正是因为他对中国的爱,使他想要将这种感情凝注于笔尖。而对祖国的爱,诗人温瑞安用一种充满了浓厚深情的诗一般的语言写在了他的作品里,温氏的江湖是一个诗意的江湖,虽然他从不避讳丑恶,有些甚至血淋淋的揭露了丑恶,可是在关于“情”的描写中,仍旧可以看出他的一颗赤诚之心。他曾写过:“打开稿纸,几乎毫不犹豫地就要写下:中国,这两个我魂牵梦绕,荡气回肠的名字。我知道我不顾一切写下她的后果,也许引起别人的诧异、误解或怀疑、不满,但她却是我终生努力的方向。”(5)

三、温氏作品中对战场面描写所表现的诗意风格

在《一怒拔剑》中,温氏是这样描写王小石与齐文六(此处也要提到温氏笔下一个武术组合“六合青龙”六位人物的名字,“鲁书一、燕诗二、顾铁三、赵画四、叶棋五、齐文六”,其名字变化自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徐渭徐文长的自称,徐渭自称其“吾书第一,诗二,文三, 画四 ”,由此亦可看出温氏对于中华诗词文化的浸染之浓厚)对战的场面:

“青衣文士冷哼一声:‘好,你再看这个。’他一面长吟,手底下却没闲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实,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这写文章的六大诀要,而今却成了天衣无缝、丝丝入扣、无瑕可袭、绵延不绝的六记剑招。”

温氏描写的青衣文士以写文章的诀窍来驾驭剑法的场面中的词句,正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的《神思篇》,《神思篇》的主旨是说明心神的修养,以及分析神思与外物的交感,从而构成文章意象。可是,这些做文章的道理,在青衣文士手上使来,就完全变成了武功招式。实乃构思精巧,出神入化。

再如“他一口气使出‘踏、破、贺、兰、山、缺’六刀。六刀一出,仍冲不开剑网,逃不过剑劫。他立即又使六剑。‘满、座、衣、冠、似、雪。’随却,他右手使:‘梦、断、故、国、山、川’六刀,左手施:‘细、看、涛、生、云、灭’六剑。二十四式刚刚使过,刀剑合运,运出‘今、古、几、人、曾、会’和‘一、时、多、少、豪、杰’!”

温氏这一段王小石的武功描写,这六六三十六刀剑并用的绝美武功,合起来便是“满座衣冠似雪,踏破贺兰山缺;一时多少豪杰,梦断故国山川,今古几人曾会,细看涛生云灭”。在王小石手上使来,以六句六位当朝名将的词作为剑诀,而又以刀剑合并,逼出六词的意境气势,读来令人惊艳万分,仿若身临其境。

在这一战中,作为六合青龙中的高手齐文六,以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作为剑招,写文章的六大诀窍却与武功剑法天衣无缝,丝丝入扣。而王小石的武功则分别用了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贺新郎》、苏轼的《念奴娇》、陆游的《双头莲》、陈亮的《念奴娇》、文天祥的《酹江月》这六位当朝名将写的名词,将诗词曲赋与武学招式结合在一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物事,令读者读来却没有丝毫违和之感,实乃是令人拍案叫绝。可以说在新派武侠小说甚至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都是独具一格的。

再如《英雄好汉》中柳随风斩杀和尚大师一战,柳随风作为一个武功绝顶的人物,是一派翩翩公子的形象,更是温氏书中最具有江南气质的角色,在《英雄好汉》中,温氏是这样描写柳随风凭一己之力斩杀当世高手和尚大师之前的表现的:

“她侧过头去,只见柳随风在笑。杨柳在飞。云在飘。水流。柳五恨不得化作流水,长长流去。但是人生里有些战役,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可逃避的。逃,纵逃出重天,但也没了信心,缺了勇气,毁了声誉。”

“柳五笑。他齿白如贝。眼光温柔若春水。忽然闪电般连点萧雪鱼身上三处穴道,一扳一推,已推至莫艳霞那一头。”

“柳随风敛袖向和尚大师一拱道:‘感谢大师不吝赐教。’随而云停岳峙,又错开几步,走到下首,完全是以后辈请前辈赐正之礼数。”

短短数笔,一个谦恭的、儒雅的、带着江南气息的翩翩公子形象跃然纸上,描写柳随风的眼光,是“温柔若春水”,而笑起来则是“齿白如贝”,丝毫没有那些彪悍或者粗鲁的江湖人士的样子,而是可以入诗入画的儒侠。对战之前,本应剑拔弩张,互相灭他人威风,而柳随风却是如此的温文尔雅,甚至是恭敬的,仿佛他不是与人对战,而只是一个学生,来请教武功的。这样谦和而优雅的战前准备,呈现出一个诗意的柳随风,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面不改色的江南公子,迷煞人也。而温书中类似的描写非常多,各有其优雅之处,着实吸引人的眼球。纵观诸多名家,也很少看到这种风格的描述。黄汉立先生曾对温氏这样的写作风格做过一语中的的评价,“温氏精通武术,又能以超现实浪漫笔触处理其书中打斗场面,所以既神奇精彩,又不悖乎拳理。”(6)

四、结语

纵观新派武侠小说各家,金庸以写史的笔法写武侠,大气磅礴;古龙以浪子的情怀写武侠,有着令人欲罢不能的感觉;梁羽生文笔了得,有着浓浓的民族风情,同样善用诗词曲赋。而如今金庸封笔,古龙与梁羽生已逝,我们对温瑞安的作品,则充满了更大的期望。金庸曾是温氏的良师益友,古龙的情节架构温氏从中借鉴了不少,而梁羽生的文笔也与温氏有着相通之处。温氏吸取百家之长,又能脱出其蹊径,自成一家。“集诸家之大成、百尺竿头更进数步,完成自己更伟大的风格和成就”(7)本文对温瑞安武侠小说的探究,则侧重于他文字中诗意的一面,从温书人物名字、武功招式及兵器名称和对战场面三大方面进行探讨,解读温书中的诗意风格,希冀可以窥得温氏作品最重要的风格的一面。

注释:

(1)引用自黄汉立先生于1986年3月为温氏作品《逆水寒》所作的序言中总结的温氏写作七大风格的第六点。

(2)引用自《说英雄,谁是英雄》之《温柔一刀》中对王小石的介绍。

(3)引用自《说英雄,谁是英雄》之《温柔一刀》对苏梦枕的“红袖刀”的描写。

(4)引用自《将军剑壹凄惨的刀口》(21世纪出版社,2007年1月1日出版)封底的编辑推荐中倪匡先生对温氏作品的评价。

(5)引用自温瑞安创建的神州社主笔的刊物《坦荡神州》出版时温瑞安所作的序言。

(6)引用自黄汉立先生于1986年3月为温氏作品《逆水寒》所作的序言中总结的温氏写作七大风格的第五点。

(7)引用自黄汉立先生于1986年3月为温氏作品《逆水寒》所作的序言中总结的温氏写作七大风格的第二点。

参考文献:

(1)温瑞安著:《神州奇侠》系列,花城出版社,1994。

(2)温瑞安著:《四大名捕会京师》,花城出版社,1994。

(3)温瑞安著:《逆水寒》,敦煌出版社,1995

(4)温瑞安著:《将军令》,天狼星出版社,1975

(5)叶洪生著:《论当代武侠小说的『成人童话』世界》,2009,小书楼。

(6)叶洪生著:《中国武侠小说史论》,2009,小书楼。

(7)钟英良整理:《温瑞安(武侠)作品创作年表日志》,2007,六分半堂。

(8 ) 沈庆均:《血河车》代序之《编辑断语》,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

(9)笑商:《温书南顿——卷上五节之神州子弟今安在》,2006,百度温瑞安吧。

(10)笑商:《温书南顿——卷上六节血马兵车入梦来》

(11)朱近墨:《从温瑞安的<寂寞高手>说开去》,2004,六分半堂。

(12)《新生活报》专栏《剑挑温瑞安》,1985年12月

(13)黄汉立,《近代武侠小说的发展——兼论温瑞安作品的特色》,19863

(14)神州社主笔、温瑞安主编《坦荡神州》,1978。

(15)南航:《温瑞安武侠人物起名艺术》,2010,六分半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4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