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浪漫

浪漫主义的浪漫,第1张

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文化艺术领域,它们各有各的奉行者,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些思潮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集体意识,集体意识的流变在文学家、音乐家、诗人、画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放眼西方,在科学启蒙时代之后,浪漫主义运动紧接着登上历史舞台。启蒙运动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宗教革命、法国大革命,带来了重视理性思考和外部世界客观规律的社会形态;浪漫主义运动则由文学、艺术、思想领域的先锋扛起旗帜,他们高呼回归人的内心,重视心灵表达,提倡以人为本。

浪漫主义的定义是什么?其实并没有清晰严格的词语界定它。浪漫主义也不是一种风格,它不像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有清晰的形式上的界定。所有风格都被尝试过,法国首位浪漫主义史学家托兰把他的领域定义为“那些正好定义不了的东西”。另一位浪漫主义学家则说“浪漫主义恰恰无关于话题的选择,也无涉于真实,而在于一种感受的方式。”

浪漫主义不是一种明确的风格,而是一场革命。德国哲学家恩斯特·特洛伊奇说:“浪漫主义同样是一场革命,一场真正的、彻底的革命,一场同时反对资产阶级情调和普遍平等主义伦理的革命;总而言之,这场革命反对在西欧盛行的算术化、机械化的科学精神,反对混淆功利与道德的自然法,反对将人性过度抽象为普世与平等。”黑格尔则把浪漫主义简洁的定义为“绝对的向内性”。如果按荣格对心理类型的分析,我们便可以把浪漫主义定义为内倾型,而启蒙运动属于外倾型。

对于浪漫主义运动具体的起点时间,大家各执一词,但基本是在18世纪中期。在这场运动中,思想家、音乐家、画家、作家和诗人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坚持倾听内心声音,反抗启蒙主义的理性精神。在这面“浪漫”旗帜下,汇集了思想家卢梭、赫尔德,诗人歌德、华兹华斯、拜伦,音乐家贝多芬、李斯特、瓦格纳,画家透纳、戈雅等。浪漫主义的浪漫,从这些巨匠胸中迸发出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貌。

浪漫主义的浪漫,是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的道德影响》,是他的《新爱洛漪丝》,是他的《忏悔录》,是他“人最终会彻底地疏离于现代世界,以至于他们将祈求上帝让他们回到从前无知、天真、贫瘠的状态,只给他们留下那些令人快乐、值得珍重的东西”的预言。卢梭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开路先锋,他深刻的认知到,启蒙之光虽然温暖光明,但不能照彻人性。

浪漫主义的浪漫,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他的《浮士德》,他认为美感是无法学习得到的,那些学校教授的课程和某些规范对于发现美来说无济于事。“对于一位天才来说,原则比榜样还要有害”,自然的元真就是一切。

浪漫主义的浪漫,是人们对音乐大师的推崇,是对贝多芬的顶礼膜拜,是对李斯特和帕格尼尼之魔鬼技巧的着迷,是被瓦格纳的史诗交响招了魂,是肖邦,是舒伯特,舒曼,是柏辽兹。音乐成了宗教,它直接和人的心灵对话,音乐家成了国王。

浪漫主义的浪漫,是诗人们的直抒胸臆,是雪莱的“诗意的产生与重现,同意识、意志没有关系”,是华兹华斯“自然之书在万事万物之上,不朽之下,生命生长”,是拜伦“我独自在那里冥想一刻钟,梦想希腊仍旧自由而欢乐”。

浪漫主义的浪漫,是对夜和梦的赞美,是对《静夜思》十多种不同的德语翻译,是英国教士爱德华·杨笔下的“到了晚上,灵魂去外物而得自由,去激情而得冷静,思绪不受牵绊,不受压抑,在无疆的世界里甄选自己的所爱”,是画家福塞利描述灵感时说的“梦是最少被探索的艺术领域”,是肖邦琴键上流动的那么多首夜曲。

浪漫主义的浪漫,是各民族语言和神话的回归,是歌德的文集《论德国艺术》,是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是费希特《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是小说家司各特开始运用通俗语言进行写作,是用苏格兰语写成的《罗伯特·布鲁斯进军班诺克本》,是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是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浪漫主义的浪漫,在那些文字、音乐、画作中,是对过于理性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担忧。越关注外部世界,离自己的心越远。

卢梭曾说,文明开化通向的终点不是解放而是奴役,文明用花束掩盖了拖累我们的枷锁,科学进步了多少我们的心智就退化的多少。

很激进的言论,但,表达了他的担忧。不知看到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和人自身能力的发展,卢梭有什么看法。

“绝对的内向性”,浪漫主义将选择它的历史走向。

翻译:袁子奇

出版:中信出版社

“浪漫”的英文:romantic

romantic 读法 英 [rəʊˈmæntɪk]   美 [roʊˈmæntɪk]  

1、作形容词的意思是:浪漫主义的;浪漫的,谈情说爱的,多情的,风流的,香艳的;空想的,虚构的,怪诞的,想入非非的,不实际的,难实行的(计划等);传奇(式)的,小说般的,情节离奇的

2、作名词的意思是:富于浪漫气息的人;浪漫主义作家[画家等],浪漫派诗人[艺术家];浪漫思想[行为]

短语:

1、romantic love 浪漫爱情

2、romantic movement 浪漫主义运动(十八世纪末及十九世纪初西欧掀起的文学艺术运动)

3、new romantic 新浪漫;新浪漫主义

扩展资料

一、romantic的相关词语:romance

romance 读法 英 [rə(ʊ)'mæns; 'rəʊmæns]  美 [ro'mæns] 

1、n 传奇;浪漫史;风流韵事;冒险故事

2、vi 虚构;渲染;写传奇

短语:

1、Romance language 罗曼语

2、romance 浪漫史

二、romance的词义辨析:

story, tale, fiction, fable, romance这组词都有“小说,故事”的意思,其区别是:

1、story 指篇幅较短,常包含一系列情节或事件,口述或书写成文的故事。

2、tale 常可与story换用,指以事实为中心作叙述的故事,也指古代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或神话故事。

3、fiction 指部分或全部虚构的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也指传奇故事,是小说的总称。

4、fable 指短小而寓有教育意义的虚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拟人化的动物或非动物之类。也作传说解。

5、romance 系novel早期的代用词,泛指具有强烈神话和传奇色彩的故事,现指爱情故事。

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 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 19 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故又称哥特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英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发源地,最有名的建筑作品是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等。

浪漫主义音乐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特点是,不论作曲或演奏,都以个性为重点,注重感情表现。这种变化部分地是由于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所致。17世纪的作曲家是受托为贵族保护人而创作,而18世纪的作曲家则依靠城市音乐会的听众。就这一意义来说,贝多芬上承古典主义时期,下启浪漫主义时期,因为他的音乐技巧基本上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把自己的音乐看得高于一切,看作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从而为19世纪作曲家树立了重要的典范。一般认为CMvon韦伯是真正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开端 。 他以《魔弹射手》建立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随后有舒伯特、柏辽兹 、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和瓦格纳等大量作曲家。他们分别在艺术歌曲、标题交响乐、钢琴小品、交响诗、歌剧等浪漫主义新体裁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音乐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不论在浪漫曲还是在器乐方面,往往从诗歌、童话和民间故事吸取灵感。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更加自由 ,它服从于感情上的需要,有意识地带有片断或即兴的性格 ,对远距离和声和调性关系的探索使和声语言大为扩展。把浪漫主义理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是19世纪的大歌剧,强烈的民族主义,对英雄的崇敬,奇异的布景和服装,描述性音乐 ,以及交响和声乐配曲所显示的精湛技巧,都是构成浪漫主义音乐的因素。

浪漫主义是欧洲最后一个伟大的文化纪元,从18世纪末持续到19世纪中期,到了1850年以后,就不再有一个涵盖诗,哲学,艺术,科学与音乐的“纪元”了。这个运动从德国开始,最初是为了反对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过于强调理性的做法。

当时的新口号是感情,想象,经验和渴望,以往隐而不显的浪漫主义成为德国文化的主流。许多浪漫主义者自认是康德的传人,因为康德已经确认我们对于“物自身”所知有限,同时也强调自我的作用对于知识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完全随心所欲的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生命,浪漫主义者就利用这点发展几乎毫无限制的自我崇拜,并且因此而歌颂艺术方面的天才。

贝多芬就是其中之一,他用音乐来表达自我的情感与渴望。文艺复兴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都强调艺术对人类认知的重要性,艺术家可以提供一些哲学家无法表达的东西。根据康德的说法,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他的认知能力,德国诗人席勒进一步发挥了康德的想法,他说,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就像玩游戏一般,而人唯有玩游戏时是自由的。有人甚至把艺术家比作上帝。

艺术家有创造宇宙的想象力,可以跨越梦境与现实的藩篱。这种渴望遥不可及的事物的心态正是浪漫主义者的特色,他们也可能会怀念一个已经失去的年代,例如中世纪,对神秘的东方也怀有一份憧憬。

浪漫主义主要兴盛于都市地区,大多是年轻人,通常是一些并不很认真读书的大学生,有明显的反中产阶级的生活态度,会称警察或他们的房东为敌人或庸俗市侩。1800年左右,第一代浪漫主义者都是年轻人,浪漫主义运动是欧洲的第一个学生运动,他们有点像150年后的嬉皮。

拜伦和雪莱都是恶魔派的浪漫主义诗人,很多浪漫主义者很年轻就死去,通常由于肺结核,有的是自杀,而活得比较久的通常大约30岁就不再信仰浪漫主义了。

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卢梭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把大自然看成一个整体,它们的共同特色是都在大自然中体验到一种神圣的“自我”。

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哲学家是谢林,生于1775年到1854年间,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他说自然是肉眼可见的精神,精神则是肉眼看不见的自然,物质乃是沉睡中的智性。对许多浪漫主义者而言,哲学,自然科学研究和诗学都是不分家的。

挪威裔自然学家史戴芬,一语道破了浪漫主义运动的特色。他说,我们厌倦了无休无止的与粗糙的物质世界奋战,因此决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企图拥抱无限,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历史方面,历史哲学家赫德认为,历史的特性是连续,进化与设计,说他的历史观是动态的,因此他把历史当成一个过程。浪漫主义加强了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浪漫主义使许多领域重新定位,一般把浪漫主义分两种,一种是普世性的浪漫主义,另一种是民族浪漫主义。

这两种浪漫主义相连接的主要是“有机体”这个名字,浪漫主义把植物和国家都当成活生生的有机体,因此,一首诗也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赫德首开风气之先,前往各地采集民谣,将他们称为“民族之声”,把民族故事称为“民族的母语”,人们开始在海德堡采集民谣与童话故事,其中就有格林童话故事。

艺术故事是由某位作家写成,民俗不是咋,浪漫主义者积极开发的类型,例如,德国有维护福满就行,其中,童话故事是浪漫主义者理想中最完美的文学形式,始终是有充分的空间看着他自己的创作力。

打破幻象的形式叫做浪漫主义的反讽,例如,挪威据作家一易卜生在《皮尔金》这出戏里,有一个角色就说出来“没有人会在第五幕演到一半的时候死掉一次”。

当浪漫主义者将每件事都融入进精神里去时,黑格尔是第一个出来拯救哲学的哲学家。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例析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包括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8、雄浑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9、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10、 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1、 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

《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2、俊爽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代表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

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13、冲淡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

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14、旷达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

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15、音律和谐

语言具有音乐美。

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回环、顶真修辞和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

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

16、整散结合

整句(对偶、排比等)与散句错杂。

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富有文采,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二)语言风格有关知识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

自然:谢朓、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浑悲壮:屈原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雄壮豪迈:王昌龄

豪放磅礴:曹操

旷达俊爽:杜牧

2、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Tragedy,英文单词,常作名词,译为“悲剧;灾难;惨案”。

短语搭配:

Greek Tragedy 希腊悲剧 ; 古希腊悲剧;romantic tragedy 浪漫主义悲剧 ; 浪漫悲剧;classical tragedy 古典悲剧;A tragedy 一次灾难 ; 悲剧片 ; 一场悲剧 ; 一件悲剧。

love tragedy 爱情悲剧;character tragedy 性格悲剧;Shakespearean Tragedy 莎士比亚悲剧;Tragedy life 悲剧人生 ; 悲剧的一生。

双语例句:

1But even as they laughed, they expressed regret for Scarlett and her tragedy 笑虽然笑了,她们还是对思嘉摊上这种悲惨的事而表示遗憾。

2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he wa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tragedy 与大家的看法相反,他对这出悲剧没有责任。

3She will need medical help and counselling to overcome the tragedy 她需要借助医学治疗和心理咨询来克服惨剧带来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52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