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一般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西方音乐史一般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第1张

◆ ◆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6世纪)◆ ◆

尼德兰乐派-主要音乐活动在尼德兰的一批音乐家创作内容多为弥散曲与经文歌等宗教音乐,也有世俗音乐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班舒瓦、奥克冈等

威尼斯乐派-在1530-1620年间的一个器乐乐派,其特点是音响气势宽广宏大、对比效果鲜明创作内容有铜管乐与弦乐的重奏曲、管风琴的前奏曲、幻想曲与托卡塔等代表人物有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等

罗马乐派 -此时期的一个专门创作服务于宗教作品的乐派,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为主代表人物有帕莱斯特里纳、GM纳尼诺、F索里亚诺等

◆ ◆ 巴洛克时期 (1600年—1750年) ◆ ◆

葡萄牙语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主要体现在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音乐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的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这两种节奏

--- 代表人物:

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裴高赖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

◆ ◆ 古典主义时期 (1750年—1827年) ◆ ◆

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声乐艺术长期占主导地位,巴洛克时期器乐音乐获得独立发展,与声乐音乐并驾齐驱,而古典主义时期是器乐音乐繁荣的时代,包括前古典主义和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

--- 代表人物:

海顿(1732~1809):奥国作曲家,有《交响曲之父》的美誉

交响曲第四十五号《告别》、第八十三号《母鸡》、第八十八号、第九十二号《牛津》、第九十四号《惊愕 》、第九十六号《奇迹》、第九十九号、第一○○号《军队》、第一○一号《时钟》、第一○三号《鼓声》、第一○四号《伦号 》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

第三五~四一号交响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九~二七号;钢琴奏鸣曲;竖笛五重奏K581;歌剧《女人皆如是》、《费加洛婚礼 》、《魔笛》;C大调弥撒曲《加冕》;长笛四重奏(共四首)等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有乐圣的美誉

交响曲(第五号命运 )(第三号英雄 );歌剧《费黛里奥》;给爱丽丝 ;绮想轮旋曲等

◆ ◆ 浪漫主义时期 (1820年—1920年) ◆ ◆

崇尚激情、珍视自由随意、讲求个性突出

--- 代表人物:

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

萧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圆舞曲(华尔滋) 、夜曲等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

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歌剧《茶花女》,《阿伊达 》,《奥泰罗》,《麦克白》等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第一 、二号钢琴协奏曲;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 、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等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

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钳 》等

小约翰·史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威尼斯之夜》序曲等

有:贝多芬(早期)、罗西尼、韦伯、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等(晚期)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贝多芬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7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罗西尼

罗西尼,英文名:G.Rossini,生于1792年,于1868年逝世,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其中《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另有钟表品牌罗西尼,足球运动员法乌斯托·罗西尼和乔纳森·罗西尼。

罗西尼的主要歌剧作品有《塞维利亚理发师》、《威廉·退尔》,《软梯》、《灰姑娘》、《贼鹊》、《奥塞罗》、《摩西》

韦伯

韦伯(1786一1826)德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李斯特

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理查德·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威伯、舒伯特、贝多芬(晚期)等。

中期(盛期)(19世纪30-40年代):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弗兰克、柴科夫斯基等。

晚期(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布鲁克纳、普契尼、沃尔夫、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八交响曲》《C大调幻想曲》《德意志安魂曲》《蓝色多瑙河》《流浪少年之歌》《革命练习曲》《浮士德交响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62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