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是个怎样的人?

大仲马是个怎样的人?,第1张

这样说吧,他是个挺幽默的人,他写文章、写小说是否厉害我不知道,但他写故事很强,其他不想多说,两个字:戏剧。

你问的的问题好像范围比较大,大仲马还参加过战争,参加过决斗,决斗就是两个男人,请来各自的保证人(大概是这个名称)用武器进行武斗,是的,会丧命的,那个普希金就是因此死亡。有一次,法国大作家大仲马和一位官运亨通的青年政客发生了争执,两

人争执非常激烈,甚至达到誓不两立的地步,并同意用决斗来解决问题

同他俩坚定地各执己见一样,他俩的枪法又都是出了名的好在中间人

的安排下,他们决定抽签,输者必须向自己开枪结果是大仲马输了

他手里拿着枪,神情严肃地走进另一个房间里,随手关上了门

在场的同伴们在焦虑中等待着那一声枪响,等了好一会儿,枪声终于响

了,对手和同伴们向房间跑去打开房门,只见大仲马手里拿着正在冒烟的

枪,失望地对来人说:"先生们,最遗憾的事发生了――我没有打中"

他写了本关于烹饪的书,他嘴巴的智商我不知道,但从他的身形看,他嘴巴的情商是很高的。

大仲马当时写的很多小说都是在报纸上连载,说白了,要靠情节来换取观众的掌声,因此,你看他的小说绝对不会像其他世界名著那样,这样吧,你有时间看一下他那本《基督山伯爵》,他是1802-1870的人,对,19世纪重要的优秀的漂亮的富裕的富态的风流的勇敢的写历史小说的通俗小说家,他的许多作品包括《基督山伯爵》都是与别人合作的。

说他风流,你知道,那些很强的通俗小说家性格中一般有些通俗到脱俗到的特点,现在旱区连水都没有,几十年前那个叫古龙的龙,把酒当水喝,大仲马也类似是这种人,他很富有,很大方,所以最后不富有,很多女人喜欢他————的钱,据说(据他本人说)他有5000个娃儿,没错啦,其中一个写了部茶花女,中国读者一般叫那个人小仲马。

基督山伯爵不好看,我跟你姓。匿阳里山石。但是他有20多部中文译本的小说,其他的你看到可能还真不那么完美,这本基督山伯爵,老实说,如果你觉得我推荐错了,我就……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本文中,我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作品简介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44—1846年。

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期间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

被陷害入狱十四年后,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创作背景

1830年革命中,大仲马投入反对波旁王朝的战斗,并在发表于当时的历史剧《拿破仑·波拿巴》的序言中公开发表其反对王室的政治立场,因而被指控为共和派分子,出走于欧洲各国中。在《基督山伯爵》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恩人同情、拥护拿破仑,在王朝复辟时期几乎陷于破产,而三个主人公的仇人恰在七月王朝时期飞黄腾达等情节影射七月王朝,用三个诬告者的下场对其嬉笑怒骂。

作者简介

大仲马,全名亚历山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通俗小说家。大仲马继承了父亲反封建传统,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制;他憎恨和不满复辟的波旁王朝。 [10] 他曾被视为拿破仑分子而受到歧视。

他先后参加了1830年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和 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他曾两次被迫长期流亡国外,1860年他还去意大利协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作战。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

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亚历山大仲马,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扩展资料:

大仲马的戏剧创作活动对浪漫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的《亨利第三及其宫廷》,最早为浪漫派戏剧开辟了道路,也使他成了浪漫派戏剧的先驱者之一。

大仲马戏剧创作背景取材极为广阔,如历史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以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为背景,而五幕剧《安东尼》则是以复辟王朝的上流社会为背景。

作为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中的一员,他主张废除掉古典主义给戏剧定下的众多的清规戒律。他和许多的浪漫主义作家一样认为戏剧要向观众展示生活的激情,观众才会为之感动。

参考资料:

--亚历山大·仲马

1823年到巴黎后,在奥尔良公爵府供职,业余刻苦写作。在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下,大仲马写出浪漫主义历史剧《昂利第三及其宫廷》,于1829年2月11日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获得成功。这出戏以16世纪的宗教战争为背景,以天主教联朗的领袖吉兹公爵的夫人与国王昂利第三的宠臣圣梅格兰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阴谋倾轧,借以影射复辟王朝的政治。从此,大仲马加入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的行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8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