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以南不再蓝不是李清照的诗。
完整诗句是:
“城南以南不再蓝,城北以北不再美,城中从此不再挤,从此心中再无你,南墙已撞故事已忘,城东以东皆以空,城西以西不在喜,终是庄周梦了蝶。
译文:
城市的南部的天空已经不会再出现蓝天了,城市的北部地方已经不再漂亮美丽了。“城北和以北”都是指城市的北边,所以“城北以北”也可以合起来译成城市北边。“蓝”通常指蓝色、蓝色的,在这里可以引申翻译成“蓝天”。美指美丽的、漂亮的。
表达的意思是:
南方的女子盼望北方的人早点回来,北方的男子也深深思念着女子,两个人彼此相爱却难以相逢。
篇一苏轼的临江仙经典古诗及翻译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古诗简介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翻译/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篇二苏轼的临江仙经典古诗及翻译
临江仙·送王缄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古诗简介
《临江仙·送王缄》出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之手,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翻译/译文
忘掉了成都那些事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因为你的到来,使我不得不再三思念。今日送别,请你将我的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我又何尝不知道故乡的好啊,自己飘零已久,赋归无日,自成天涯孤凉客。哪里悲凉的愁绪你不会知道,早已被我吟断的衷肠已不会再过分伤愁。今日殷勤给你送上离别的酒宴,希望你能尽兴。我的身躯就好像传舍一样辗转流离,何处才能是我的家乡啊!
篇三苏轼的临江仙经典古诗及翻译
临江仙·送钱穆父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元祐六年(1091)·杭州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古诗简介
《临江仙·送钱穆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表达了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翻译/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篇四苏轼的临江仙经典古诗及翻译
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古诗简介
《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送别词。上片渲染出严寒难御、凄清惨淡的环境,表现出侍女的哀伤心情。下片写侍女借酒消愁,而情愁更深,令人动心、消魂和断肠。全词是根据李白的《夜坐吟》诗改写,塑造了一位月夜悲歌、令人倾倒的侍女形象。
翻译/译文
冬天夜里很寒冷,寒冰把井都封住了。明亮的月光穿过华丽的房间照进帐子里,青色的灯光,一明一暗地闪烁着,映照着悲啼的侍女。灯芯快烧完了,胭脂粉和着泪水一滴滴地流下了。
没有饮完一杯酒,就见她掩面流泪,歌声里夹杂着凄凉的悲咽。悲情和歌声两方面尽量发泄,都不相违背。你要体味到她唱得令人悲痛之处,就是歌声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飞扬下来时。
篇五苏轼的临江仙经典古诗及翻译
临江仙·风水洞作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翻译
地、水、风、火从来都是所在充满的,这里风水,又有什么可疑的呢!这是故意让我写诗赞美的吧。各种幽雅的花香气四溢,飘到了整个山涧、山谷之中,潭中秋天的水草似乎在随风起舞,水面上漾起细小而成圈的波纹。
洞中清美的泉水要是借给卢仝泡茶喝,他一定会觉得两腋习习生风,有飘飘欲仙之感,这样,恐怕他连天仙都不会恋慕了。还烦请流水把我送回家。高峰上只剩下将要落山的太阳,草丛中的露水已经沾湿了我的衣裳。
赏析
上片着重写风水洞中清美的境界。开头两句紧扣题目中“风水”二字落笔,以议论领起全词:“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这是用佛家的眼光观照自然,是对“风水洞”之所以得名的一种诠释。毫无疑问,这是词人接受了佛家宇宙观的一种体现。词人仿佛接触到了“源头活水”由此获得了创作的灵感:“故应为我发新诗。”而后着力写词人在风水洞发现的别具美感的景物:“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这两句扣住了风水洞“流水不竭”、“清风微出”的特点,结合着词人的视觉感受和嗅觉感受,写出了一个藏娇蕴秀、清美绝人的境界,多少也带有“妄意觅桃源”(《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诗)的思想倾向。
下片自抒所感,并写出出洞后所见。“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这两句是想象,是夸张,实际上表达了对风水洞中“水”的极度赞赏,又很有幽默感。以下转到写出洞归来。“还凭流水送人归”一句,承上转下,点出一个“归”字,而且运用拟人手法,把“流水”以至风水洞都写得富有人情味,词人此行的满足和快乐也就见于言外了。篇末两句承上“归”字,写归途中的景物“层巅余落日,草露已衣。”词人通过景物描写,表明己到了傍晚时分,词人白天在风水洞逗留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而知了。倘若仔细品味,夕露“沾衣”的话兴许还另有一层深意在。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五首》之三中描写了自得其乐的劳动生活,后半首写道:“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该词在模山范水与纪游之外,还隐隐流露出超脱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人生自由境界的追求。
全词由游览而至生出归田园的意向,结尾处意蕴深厚,既是情绪流程的归宿,也是词人的终生追求。写景、抒情、议论都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方法,该词将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了起来,也可以说是词的诗化的一个具体表现。
悲歌行原文: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悲歌行翻译及注释翻译 悲来了,悲来了!主人有酒先不要斟,听我唱一曲《悲来吟》。悲来了不悲也不笑,天下有谁知我的心?您有数斗酒,我有一张三尺琴。弹琴饮酒的乐处两相得到,一杯酒下肚不亚于得到千两金。悲来了,悲来了!天年虽然长,地年虽然久,金玉满堂人也不可能长守。纵然富贵百年又怎样,一生一死人人都会有。免不了月下孤猿坐坟啼,如此说还应再尽一杯酒。悲来了,悲来了!凤鸟不来,河不出图,国运将衰,贤臣微子离开朝廷便出走,贤臣箕子佯装疯颠为人奴。汉帝不封功臣李广为侯,楚王放逐了忠臣屈大夫。悲来了,悲来了!秦相李斯如果早追悔,就该把虚名抛向身外处。范蠡何曾爱恋游五湖,那是他功成名遂后保身的路。古人说,学剑是为一人用,念书只需认姓名。战国时的惠施不肯接受魏王所让的万乘之国,汉朝的卜式也未必读完过一本经书。还是要趁年轻时争取闹个一方之长的官当当,莫要做一辈子的白头书生啊。
注释 1悲歌行: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2三尺琴:《博雅·释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3千钧金:《诗文·金部》:「钧,三十斤也。」4天虽长,地虽久:《老子》上篇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5「金玉」句:《老子》上篇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6「凤凰」句:《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7「微子」句:微子,商纣王庶兄。箕子,商纣王诸父。当时的贤臣。《史记·殷本纪》:「纣愈 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保谋,遂去。……箕子乃佯狂为奴。」《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奴。」8李将军:指李广。李广抗匈奴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其下属多封侯,而李广终生不得爵位。汉文帝叹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世,万户侯岂足道哉!」事见《史记》、《汉书》本传。9屈大夫:指屈原。屈原为春秋时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爱国直谏,遭谗被逐,投汨罗江而死。详见《史记·屈原列传》。十「秦家」句:李斯,楚上蔡人。战国末入秦为客卿,为秦王灭六国献策。秦始皇任为廷尉。始皇死,与赵高合谋逼死太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忌,「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⑾范子:即范蠡,春秋楚宛人,仕越为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以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辞勾践,曰:「王其勉之,臣从此辞。」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见《吴越春秋》卷六《勾践伐吴外传》。⑿「剑是」二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⒀惠施:《吕氏春秋·审应览·*辞》:「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王又固清曰:『寡人莫有之国于此者也,而传之贤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先生以此听寡人也。』惠子曰:『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王固万乘之主也,以国与人犹尚可;今施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心愈甚也。』……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⒁卜式:汉河阳人,以牧羊致富,不习文章。武帝与匈奴作战,卜式屡以私财捐助朝廷,武帝任为中郎,后为御史大夫,终太子太傅。详见《汉书·卜式传》。⒂方伯:《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汉书·何武传》:「武曰:剌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卅表率也。」后泛指地方长官。谩,徒也,空也。
悲歌行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安本云:「《笑歌行》、《悲歌行》二诗,各家均以为伪。其所据者,惟『凡近』、『粗劣』、『言无伦次,情多反复』而已。是诚不足以断此伪作 。李白诗,固有语不甚择、临时率然之句。李白为此二诗时,或当病笃之际,以精神迷乱之人,势不能好整以暇而为雄快宕逸之诗。观此二诗,或多愤激之语,或多绝望之辞,皆至忿、至悲、至痛心情之反映,当是临终前所作。」李阳冰为在「疾亟」之中的李白《草堂集》作序,时在宝元年十一月初十。安旗《我读李太白》云:「此序当是曾经李白过目而为之首肯者」。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曰:「李白在当时或许尚在病中,但离去世也不会太远了。」据此此诗约作于宝应元年(762)末,作于《笑歌行》之后。
悲歌行赏析此诗的开头便是「悲来乎,悲来乎」,直抒胸臆,这也是李白诗歌惯常的抒情艺术手法,如同《将进酒》开篇便是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营造了时光奔腾,人生易老的一个深刻的人生感悟,也正如李白所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在这场酒宴上,李白一开始就高叹「悲愁来了,悲愁来了」,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天真、率直的一面。钱钟书曾说「 唐诗 多以风情神韵擅长」,而「盛 唐诗 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诗歌和绝句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缪钺也说「唐诗之美在情辞」,唐诗以情胜。而李白诗中更是体现著一种放言无惮的天真和率性,很多诗句都是脱口而出,直言袒露,较少思虑避讳伪饰。
酒宴之上,「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于是一曲《悲来吟》,唱出了李白心中的那份孤独与寂寞,「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或许真的是「古来圣贤皆寂寞」,这位声振寰宇,名播华夏的歌者,此时此刻,寂寞的心境又有谁人能懂,此时的李白已经是不如了人生的晚年,曾经的理想抱负,曾经的万丈豪情,或许已经和那曾经的大唐盛世一起埋葬在那再也回不去的时光中,站在盛唐诗歌的顶峰,一身仙风道骨,潇洒不羁,也就注定了他「高处不胜寒」,龙擦拭土、御手调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那曾经的一抹大唐风流也早已消散在落寞的心底。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盛唐气像已衰。
但随之情感的格调有抑变扬,「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宴会氛围又重新转入热烈之中,这和《将进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情感格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情感的瞬间转变在李白的诗歌中也颇为常见,「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这便是李白性格的纯真,感情汪洋恣肆,随性而发,不为物惑,也正如葛晓音在《诗国 与盛唐文化》中所说「唐人不像 那样拘于经学,也不想宋人那样精于思虑, 唐代 的时代性情是情感超过思理,在诗歌创作上也是如此」。同时在这里也看得出,「酒」在李白诗歌中的重要意义,他即使李白诗歌中精神寄托的一种意象,也是他挥洒万丈豪情的工具。李白最突出的一个艺术特征就是豪放洒脱,而酒便是这种性格不可缺少的陪衬品,使他冲破了清规戒律,任意挥洒,从而形成了酣畅恣肆,奔腾雄奇的艺术个性。「李白的诗歌个性主要凭借于他始终常见的日月风云、黄河沧海等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但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酒和月,成为他最重要的精神伴侣,也塑造了他『诗仙』与『狂客』形象」(林庚《唐诗综论》)。「酒」也是李白厌倦世俗后遁世的一种工具,因为他本生的儒道互补思想,也就决定了他在追求现实世界中建功立业的志向受阻后,转向游山问道,寄情山水。
第二段同样是以「悲来乎,悲来乎」起兴,来表达李白对富贵和生死的看法。「天虽长,地虽久」取自于《老子》上篇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而「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也同样是取自于《老子》上篇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大意是:金玉满堂,不能长久。富贵而骄奢,自己招来祸患。在这里李白也明确表明了他的富贵观,就是儒家所谓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以及道家所谓的任性自然,并不去刻意的追求,就如同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他的浪漫洒脱心境也决定了他对金钱看得很淡,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而宁愿用「五花马,千金裘」去「呼儿将出换美酒」,有人认为李白有种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思想,而这正是李白纯真率直性格的体现。道家崇无为而尚不争,作为有着「诗仙」之誉的李白当不会为这滚滚红尘中的俗物所裹足,他追求的是高蹈尘外的潇洒。
李白在对待生死问题明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生死有命,顺其自然,虽然不否认早年李白也有过追求长生不老的想法,但此时的李白,已经是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在看尽了世事变化后,也对生命有了最本质的看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正所谓「古今将相今何处,荒冢一方淹没了」(《红楼梦》中《好了歌》),不必去穷尽这死生的奥秘,不如「且须一尽杯中酒「来的洒脱快活。
而最后一段则可以看做是李白一生中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生动阐释。李白身负傲世才华,有身逢开元盛世,所以「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李白本身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也决定了他对功名伟业的追求,他一直仰慕著古代的鲁仲连、范蠡、郦食其等人,能够凭一己之力建立不是功勋。「而事实上他所面对的现实与他所仰慕的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所处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周勋初《诗仙李白之谜》)。他的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遭到失败。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中。但由于他始终向往著这种理想,他有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所以他会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穷途之下,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慷慨之歌,李白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既然说「我独不得出」,又为什么说「大道如青天」,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它统一在这个时代中,也统一在李白身上。因而李白在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同时,竟又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高亢歌唱,这也正是李白身上慷慨不平的完整解释。但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李白的诗歌波澜不惊、慷慨不平,发挥了建安时代『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浪漫主义传统,给盛唐诗歌带来了更高的发展,而这正代表了盛唐时代的精神力量。」(林庚《唐诗综论》)
诗词作品: 悲歌行 诗词作者: 唐代 李白 诗词归类: 抒情、孤独、理想、怀才不遇
1 李太白轶事古文翻译
李白轶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
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
]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
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
诗作如下: 沉香亭醉赋《清平调》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
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
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态,其对李白的描写是: 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玄宗亲命移植的红、紫、浅红、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
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著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於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李白欣然承旨,尽管醉意未消,还是援笔立就: 三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妃,却没想到也因这三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
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 原来,李白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衬托、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以飞燕指妃子,。
2 李太白轶事翻译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1 去:离开 2 过:到 3 方:正在 4 欲:想要 5 老媪(ao):年老的妇女 6 卒业:完成学业 7 感:被……感动 8 卒:完成 9 今:现在 10还:回去。
3 李太白轶事翻译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1 去:离开 2 过:到 3 方:正在 4 欲:想要 5 老媪(ao):年老的妇女 6 卒业:完成学业 7 感:被……感动 8 卒:完成 9 今:现在 10还:回去。
4 诗仙李白 古文翻译李白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唐玄宗度曲,欲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白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力士怨之,由是斥去,白乃朗即将户,竟日沉饮。
李白嗜好喝酒,每天和酒徒们在酒馆里喝醉。唐玄宗谱写了乐曲,想要填上新词,马上让人去召李白,李白已经在酒馆里醉倒了。召来后,用凉水洒到李白的脸上,就让他立刻拿起笔,不一会李白写成了十多篇文章,皇帝非常赞赏。李白在宫殿上沉醉,伸出脚让高力士为他脱去靴子,高力士怨恨他,因此李白被皇帝排斥疏远,李白于是天一亮就去酒家,每天痛饮沉醉。
5 李白少有逸才 文言文翻译原文出自《旧唐书·李白传》的内容。即:
原文: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的人。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干,志向宏大,气质豪放,俊逸潇洒有超越尘世的心愿。父亲作任城县尉,于是就把家安在了任城。(李白)年轻时同鲁中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文士隐居在徂徕山,尽情地吟诗饮酒,当时被称为“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游学到了会稽,同道土吴筠隐居到剡中。吴筠被征召到朝廷,就把李白推荐给朝廷,与吴筠一起任翰林供奉。李白酷爱饮酒,每天都同嗜酒者在酒店喝得大醉。玄宗作了曲子,想要作乐府新词,急切地召见李白、李白却已经醉卧在酒店了。(把李白)召入(宫),用冷水浇他的脸,马上命令写诗,不一会儿,(李白)就写成十余首,皇帝非常嘉许他。(李白)曾经大醉在金殿上,伸出脚来命令高力士(给他)脱靴子,因此被斥责离开(长安)。于是,(李白)浪迹江湖,一天到晚沉浸在酒中。当时侍御史崔宗之被贬官到金陵,与李白吟诗饮酒互相酬答。(李白)曾经在月夜乘船,从采石直达金陵,他身穿宫中锦袍,在船里顾盼自雄,谈笑自如,好象身边没有别人似的。当初贺知章见到李白,赞赏地称他:“这是天上贬滴(人间)的仙人啊!”安禄山作乱,玄宗驾临西蜀,在途中让永王李璘当了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见(永王),于是被召为从事。永王阴谋作乱,兵马被击败,李白连坐被远放夜郎。后来遇上大赦才得以放还,最后因饮酒过量,死在了宣城。有文集二十卷,在当时社会上传播。
又“李白少有逸才”是主谓句,其中:少,形容词,年幼,年轻。例如:《战国策·齐策》:寡人少。注:“少,小也。”;逸才,指出众的才能。例如:汉 荀悦《汉纪·宣帝纪四》:“益州刺史因奏 王襃 有逸才,能为文。”。
所以原文“李白少有逸才”的大意是:李白年轻时就有超群的才能。
6 李白之死 文言文翻译44李白之死辩误
世间很多传言李白在当涂采石,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看见月亮的影子便弯下身子去取。于是便淹死了。因此当地有个“捉月亭”。我查阅李阳冰作的《草堂集序》说:“阳冰作地方官,李白的病很危急,草稿有万卷,手集还未编写,躺在床上写稿纸,让我为他作序。”后来李华写《太白慕志》也说:“写《临终歌》而死。”于是世间的谣传不能相信,大概与杜甫因为喝白酒牛灵而死是相同的。
kjwh/yywx/2003-12-8-15619你看看是不是找这个?
临路歌
作者: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路歌临终歌。李白绝笔
中天半空
摧折断
余风遗风
挂喻腐朽势力阻挠
得知大鹏夭折半空
仲尼鲁国抓一条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世道将乱,大哭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及注释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4、分曹:分组。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6、鼓:指更鼓。7、应官:犹上班。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著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创作背景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二首联两句,交明时间和地点。叠言昨夜,更有追思不止的意思,同时给人阅读上的审美享受。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再往深处看,诗人为何会在首句独独写到星辰和风这两个概念性意象。星辰在古代不仅是星星的意思,「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唐 孟郊《感怀》),夜晚登上高楼思念往昔的美好,有岁月的意思;「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唐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喻指辉煌的灯火;古人还称入朝为郎为「上星辰」。自然界的风有暖风、凉风、冷风、阴风等,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又有了风化、风度、风骨、黑风,甚至还暗合了男女情爱之意。这样一来,仅开头这一句,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疑惑。
画楼西畔桂堂东,雕画的阁楼,以桂木为材的厅堂,极言其奢华绮丽。画楼为辅,桂堂是主,引画楼西为桂堂东穿针引线,「隐然有一人影在内」,带领读者顺着诗人的眼光走向桂堂,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是不在桂堂内的,他身处的环境是星辰高挂的静谧幽深的夜空下。
后二句圆转溢辉,精工富丽,脍炙人口,是一组绝妙的对句。灵犀,如淳曰:「谓中央色白,通两头」。彩凤和灵犀都是神明之物,足见这里感情的高洁清明。诗句的意思就是叹息自己身无双翼化彩凤,只留得灵明一点与之心意两相通。这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令人感动不已。
颈联写送钩覆射酒暖灯红之乐。送钩来自汉代的一个传说,相传钩弋夫人小时候双手一直都是握成拳的姿势,没有办法松开,后来武帝见到,掰开她的手,一块玉钩从手中掉下,从此双手不再蜷曲,被封为「钩弋夫人」,后人对此传说效仿改编,在酒席上藏钩行酒令让人猜玩。覆射也是 唐代 酒席上的一种游戏,众人在酒令中以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两个游戏都是需要多人参加配合才能完成的,与前两联诗联系起来,前面还是星辰高挂,泠然清风的空旷夜幕,这里却人影憧憧,酒暖灯红。「暖」字和「红」字,一个形容春酒,一个形容蜡灯,充溢着恣荡欢笑,一派和谐景象。前后对比,令人心生不安。林庚在《 唐诗 综述》中说:「红是暖色,它是流动的,热闹的,所以近于复杂」,颜色的暗示性在文艺上最富感染力,诗歌中的红色有时是反著说的,古有「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唐 元稹《行宫》),「斜拔玉钗灯影畔,别开红焰救飞蛾」(唐 张祜《赠内人》),红花后面有人寂寞,红焰影中只能与飞蛾作伴,枯索之况弥观,惋伤之态弥切。满堂的红影衬托出作者的萧索孤独,让读者惊异于一个世界中竟有反差如此大的两种景象,诗人的寂寞,是深藏在热闹里的寂寞,红,是和谐外表下的激流涌动。
诗的最后两句走马兰台的凄凉痛苦也便是水到渠成了,听鼓而起,恰如蓬草,今朝的寂寞萧索,使人念及昨日的灯红酒暖。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 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令人感伤。这是一种反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
诗词作品: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诗词作者: 唐代 李商隐 诗词归类: 唐诗三百首、爱情、相思、宴饮、感慨
米芾诙谐机智,在真州,曾经到蔡攸的船上,蔡攸拿出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贴》展示。米芾惊叹,相求想用他的画来交换,蔡攸思想上对这件事感到为难。米芾说:“你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马上跳入江中自杀。”于是大叫,抓住船的船舷准备跳江,蔡攸立刻把字贴给他。
15冯相和和相都是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大臣.一天冯相对和相烁说:”你的靴子是新买的,它的价值是多少?”冯相举起他的左角给他看,说”九百个铜钱.”和相的性子比较急,回头对一个小官吏说:”我的靴子为什么要花费一千八百铜钱?”因此责骂那个小官吏,怀疑他有所贪污.紧接着冯相慢慢地举起他的右脚说:”这只也是九百铜钱.”左右的人都哄堂大笑。
17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没去做官的读书人,爱好收藏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指着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角斗,画错了啊!”读书人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古代的唐朝人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意义就是说无论做什么都要问其熟练的人。
19、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舍读书时,总煮二升米,做一锅子粥,经过一晚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上、晚上各拿两块,和一点腌菜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要回乡陪父亲,临走前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范仲淹放在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说:“大人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也安定,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碗粥呢!
22、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您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行个不止罢了
23、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他去见一个看相先生,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想问个究竟。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24、顾荣在洛阳时,应别人的邀请去赴宴。(在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很想吃几块。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大批人渡长江南流,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顾荣左右保护他,于是顾荣感激的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27、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一句话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28、 赵良,是河北一带的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到哭声,就快步进入茅草屋里,看见一个女孩蓬头垢面 ,看起来非常悲伤。赵良问她怎么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负侮辱,痛不欲生。赵良愤怒地控制不住,径直到了那个村庄,寻找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侮辱没有过错的女孩?”一个恶少虎视眈眈地说:“关你什么事?”赵良瞪大眼睛骂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兽。”还没等恶少拔出剑来,赵良的锋利的刀刃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立刻倒地了。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赵良割下恶少的耳朵以警戒众人,并警告他不能再为非作歹了!
31、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对待丞相就如对待父亲。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疏了《出师表》。
33、范仲淹治理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看见几个穿着丧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急迫地派人去询问,得知是寄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邻近的郊外,送给丧家送葬之物都还没有备齐。范仲淹露出失意的样子,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了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35、泰州太守田雪龛为官清廉,黄仙裳与他打交道的时候,绝对不拿私事找他帮忙。后来田雪龛被罢了官,没有钱回不了家。黄仙裳正要回家,身上有二十两银子。于是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把身上所带的钱的一半给了他。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里,由于我家里非常需要钱,就不能把钱分给田雪龛了。”
36、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要老死了,喜欢念经,从早到晚,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儒学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番五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何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喊上百遍,怎么能不对你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37、唐临当上万泉县令的从属官员。县里有十几个囚犯,都是因为未交赋税而被关押的。适逢暮春时节的雨季,正是耕种的好日子。唐临禀报县令:“囚犯也有妻子孩子,不能耕种与收获怎么养活他们,请把他们放出来。”县令害怕他们逃跑,不允许。唐临说:“大人如果有所顾忌,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于是县令请假回家。唐临把囚犯全部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农忙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去。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到时候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了。唐临从此出名了。
39、陈寔,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有一年闹饥荒,一个盗贼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寔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穿上衣服,叫他的儿孙们起来,严肃地训斥他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恶的,只是习惯了成为习性,才成了这个样子。”儿孙们说:“你说的是谁?”陈寔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大惊,自己跳到地上,磕头赔罪。陈寔慢慢地告诫他说:“看你的形貌,不像是大恶之人,应该自己反省弃恶从善。”陈寔看他很贫穷,于是命人给了他二匹绢。从这件事后县中再没有偷窃的人了。
40、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是仅仅来自于左史、龙门的文章。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景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大磁罂,里面装者苦茶,而且还拿一包淡巴菰(一种烟),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说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好玩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41、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42、 距离杭州一百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狗大叫,僧人发觉了那个盗贼。盗贼于是砍下和尚的头,和尚倒地而死。盗贼带着财物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房间,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报案,他的狗也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徒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觉得很奇怪。一会儿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和尚怀疑他是小偷,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大概狗也是有智慧的。
43、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却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凭借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那时宗悫才14岁,却亲自上前抵抗强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故而默默无闻。
45、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是国家的栋梁,对待老百姓就像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世人都很敬重他。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干鱼送给母亲。母亲对使者说:“这坛干鱼是哪里来的?”使者回答说:“是官府的。”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干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并且回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46、当初恒荣遭遇非常事变,与同族的叫恒元卿的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但恒荣勤学不辍,元卿讥笑恒荣说:"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恒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象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料想到学习能有这样的好处啊!"
47、清朝的袁文清曾经说:“我小时候读书有五个过失:泛泛的浏览但没有什么选择,这样问题就是知道得多但是没有什么要旨;喜欢古人的言行,思想总是保守,不敢远望,这样的问题就是学说正统但是没有什么创意;收集材料、笔记过于死板,一个材料没有说完就老是改开头,这样的问题就是作无用功;听说别人的优点,总是马上学习、模仿,这样的问题就是不切实际地追求太高的目标;喜欢学习写作,没有能够保留下底稿,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
49、 晋平公在黄河附近畅游觉得非常快乐,说:“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一同享受这欢乐呢?”船夫盍胥跪着回答说:“国君也不喜欢好的人才罢了,珍珠长在湖泊中,玉石长在昆仑山上,没有脚却能来到你面前,是因为国君喜欢,那些人才有脚却没有来到你身边,大概因为国君没有喜欢有才能的人的意愿,不要担忧没有贤能的人(来)。”
50、,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你能把它背诵下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叫他背转身背诵,一个字也没错。他强记和默记的能力就是那么好。王粲生来善于计算,做算术时,推理验算得很周密。他擅长写文章,提笔成文,没有需要修改订正的地方。当时人常常认为是事先构思好的,但即使经过反复斟酌推敲,也不能比他做得更好。
52、牛弘性格宽厚,对学习专心致志,虽然工作既多又忙,但仍然书不离手。牛弘的弟弟牛弼喜欢酗酒,有一次他喝醉了用箭杀死了牛弘拉车的牛。牛弘回家后,牛弘的妻子上前告诉他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了。”牛弘听了,并没有奇怪而问原因,直接回答说:“做成牛肉干吧。”他坐下后,妻子又说:“小叔用箭把牛杀死,这是很奇怪的事啊。”牛弘说:“知道了。”他的脸色和平常一样,并没有停止读书。
53、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54、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我有个方法,可以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柬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
54、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我擅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标志完好如初。
55、(从前)有个人有(个)养鱼池,苦于一群鹭鸶(总是)偷偷啄食鱼,就绑草做了个(假)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放在鱼池中用来吓唬它们。众鹭鸶开始(在天空)回旋飞翔不敢马上下来。后来渐渐注意观察,(飞)下来啄食。久了,(就)经常飞到竹竿上站着,自自在在不(再)被它所吓了。有看见这情况的人,(就)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鹭鸶仍然下来啄食飞停照旧。那人随手抓住它的脚,鹭鸶脱不了身,拼命飞舞翅膀嘎嘎地叫。人说:“先前的确是假的,现在也还是假的吗?”
56、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一个书生游学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穷困,和这个书生住在同一家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书生临死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这大概是命啊。”并从口袋里把百两银两给李勉,说:“我的家人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你为我处理后事,余下的钱送给你了。”李勉答应替他办后事,到了葬礼结束时,(李勉)把剩下的金子放在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沿路打听书生的行路、住宿,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主持的丧事,专门到开封面见他,并寻问金子的下落。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
57、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58、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这是它的天敌。”村里的一个老人看见一个蜈蚣正在追一条蛇,走得很快。蜈蚣渐渐靠近蛇,蛇不动,张开嘴巴等待,蜈蚣径直钻进它的腹中。过了一段时间出来,蛇已经死了。老人将蛇扔到深山里,过了一些时日跑去查看,看到有无数小蜈蚣在吃已经腐烂的蛇肉,原来蜈蚣是在蛇腹里产卵。蜘蛛不再进去,只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摇了摇小腹便走了。看到蜈蚣很久没有出来,把竹子剥开一看,蜈蚣已经一节节的腐烂断裂了。大概蜘蛛在摇腹部的时候,已经撒了尿将蜈蚣杀死了。动物害怕他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59、丁卯年夏天,有姓张的姑妇二人一起收割麦子。刚把割好的麦子收拾成堆,忽有大旋风从西方吹来,把成堆的麦子吹得四散。妇人大怒,用镰刀向旋风掷去,只见风中洒下几滴血沾在地上。二人正一起检拾寻找失去的东西(镰刀、吹散的麦子)时,妇人倚着树忽然似昏醉过去了,妇人的魂被人缚到一间神庙中。庙神恼怒地叱责道:“凶恶的女人竟敢伤害我的小吏!立刻受杖责! 这妇人向来性子刚烈,大声说:穷人家种了几亩麦子,靠它来活命。烈日中妇姑多么辛苦,可刚收割完,竟被怪风吹散。我们以为是妖邪,所以用镰刀投掷它。不想伤到的却是大王的使者。况且使者来来往往,本有官路可行;为何横穿民田,破坏人的麦子?因此事受丈打之刑,实在有所不甘心。” 庙神低头说:“她的供词正当有理,可放她回去。”妇人苏醒后旋风又吹来了,仍然把她的麦子吹卷成同一处堆放着。
60、 汉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朝廷控告淳于意,根据刑律罪状,要用传车押解到长安去。淳于意有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泣。他发怒而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到紧要关头就没有可用的人!”于是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感伤,就跟随父亲西行到了长安。她上书朝廷说:“我父亲是朝廷的官吏,齐国人民都称赞他的廉洁公正,现在犯法被判刑。我非常痛心处死的人不能再生,而受刑致残的人也不能再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行,最终不能如愿。我情愿自己没入官府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使父亲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悲悯她的心意赦免了淳于意,并在这一年废除了肉刑。
62、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到那个卖拐杖的人,李遥最终也没有证明自己的清白。官府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63、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64、 我曾经住的书房里,前面种有竹树柏树,庭院里都种满了花草,很多鸟在那里筑巢。母亲讨厌杀生,所以告诫身边的孩童和女仆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里鸟儿的巢都驻在低枝上,幼鸟可以俯视看到下面。桐花凰白天也栖息在这里。这种鸟在数十里内都很难见到,但是它们能住在这里。一点也不害怕人,乡里人听说了,都认为是一件神奇的事,全都来观赏。其实这没别的原因,这是人的仁爱之心,被异类所信任的原因。
65、解缙曾跟皇上游御花园。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这该怎么讲?”解缙答道:“这叫一步高一步。”等到皇上下了桥,皇上又问他同样的问题,解缙答道:“这叫后边又高似前边。”皇上十分高兴。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里有喜事吗?能否作一首诗。”解缙就说:“昨夜皇上多了个儿子?”于是皇上说:“是个女儿。”解缙忙说:“公主是嫦娥下凡。”皇上说道:“她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是凡间留不住她。”皇上说:“已把她投水里了。”解缙又说道:“她变成了龙宫公主。”皇上本想用话难住他。解缙已说出了诗,皇上不禁深深的叹服解缙的才思敏捷。
67、苏秦来到楚国,过了三个月,才见到楚王。交谈完毕,就要向楚王辞行。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大名,就象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宝玉还贵,楚国的柴禾比桂树还贵,禀报人员象小鬼一样难得见面,大王象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拿玉当粮食吃,拿桂当柴禾烧,由鬼见帝……。”楚王打断苏秦的话,说:“请先生到客舍住下吧。我遵命了。”
68、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译文:何岳,号畏斋。曾经在晚上出去时拾到二百两银子,不敢跟家里人说,唯恐家人规劝他把银子留下来。第二天早上带着银子来到昨天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在找,问他银子的数量和封存的标志都和拾到的东西一样,于是就还给他了。那个人想分给何岳一些银子作为酬金,畏斋说:“我拾到银子而没有人知道,就都是我东西了,为什么要贪这几两银子呢?”那个人感激并且道歉着回去了。又曾经在官吏家里教书,一次官吏有事情要去京城,在畏斋那里寄存了一个箱子,箱子中有几百两银子,对畏斋说:“等到往后有一天我来取。”去京城很多年了,一点消息都没有,听说他的侄子因为其他事情要来南方,并不是为了取箱子。但还是托他带回去。
69、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于是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敲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互相告知,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传递消息),诸侯的兵马都来了。人声和马的嘶鸣声鼎沸,褒姒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多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寇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70、有个叫东郊祖朝的人,给晋献公上书说:“我想听听治理国家的方法。”献公教人告诉他说:“当政者已经考虑这些事了,老百姓为什么还干预呢?”祖朝说:“当政者一旦丢失政权,像我们这些老百姓难道不死在中原大地上了吗?这种灾祸也会降临到我身上,怎么能不考虑国家大事呢?”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明代·王世贞《登太白楼》 登太白楼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登楼 , 写景咏史怀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听说从前李白曾独自登上这楼台,吟咏诗作。
他一来到这里,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传。
白云悠悠,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洁升起,秋色宜人。
潺湲的济水流淌,尽阅古今,却是再找不到那曾来过的人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此时王世贞在北京任刑部员外郎,借出差机会回太仓探亲,这年秋天,从运河乘船北上,途经济宁州(今山东济宁),登太白楼,因有此作。 赏析此时王世贞与李攀龙主盟文坛,名重天下。登太白楼,追寻前朝天才诗人的足迹,心中有很多感想。所以,诗的一开头就写当年李白登楼情景:“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不称“李太白”而称“李供奉”,称李白刚刚去职的官衔,这就巧妙地交代了李白登楼的时间和背景,李白到山东任城,是在任翰林供奉之后,并说明他虽然被“赐金放还”,却满不在乎,照样地纵情诗酒,放浪山水之间。“长啸独登楼”,“长啸”是魏晋时代阮籍嵇康的名士风度撮口发出悠长情越的声普。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了李白的潇洒风神。一个“独”字,更写出其超逸不群和“眼高四海空无人”的气概。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本来不为人注意的济宁南城小楼,一经大诗人“垂顾”,从此百代留名了。这里流露了王世贞景慕、缅怀李白之情,在无限景慕中,也隐隐蕴蓄著作者追踪比附之意。王世贞此时想的是:当年李太白垂顾此地,百代留名,我王世贞如今也来步他的后尘了。明里是颂扬前贤,暗里寄寓著个人的抱负。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王世贞写自己登楼望断天涯的情景。可是诗人笔下之景,并非全是济宁城楼即目所见,而更多的是作者心中想像的一种海阔天高的境界。此时登上太白楼的王世贞思接千载,多么想与才华盖世的李太白精神上千古相接。于是,他也像李白那样,运用充满神奇幻想的浪漫主义笔法表现自己对这位天才诗人的神往。李白《登太白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去间。”王也贞在登临凭吊之际,也进入李自写的那种幻觉境界:仰望海天,明月当空,曙光朦陇,仿佛自己也听到诗仙李白的召唤,即将凌虚乘风而去,进入天界之门,去与他“相期邀云汉”了。
当他猛然从幻境中清醒过来时,又从天上跌落尘寰,不禁产生一种失落感。他感叹:像李白这样的夭才多少年才出一个,酒楼啊酒楼,自李白光临之后,还会有像他这样的人再来登临,使酒楼重新蓬壁生辉么?“杯欲觅重来者,潺缓济水流。”他心潮澎湃,望着东流入海的济水出神:那i滔滔江水啊,洪波涌起,后浪逐前浪,一浪高一浪。“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类发展史文学发晨史,也是这样。他感咽的神清中,大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几百年”之慨。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三百首 , 登楼 , 写景 , 山水 , 黄河 , 励志 , 哲理早教古诗100首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唐代·李商隐《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登楼抱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 一作:一番) 宋词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婉约 , 登楼 , 写景 , 孤独思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