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第1张

“浪漫”不是表象的东西,而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态度,就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假设建构的理想境界,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浪漫体现的其实正是不浪漫。可人们又将这种认识再结合实际,企图来改变,而制造浪漫。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文学的主要思潮流派。最初的“浪漫主义”是针对伪古典主义而提出的,等同于“新文学”或“自由主义”,是“反对模仿,强调独创的文学主张”的代名词,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统治欧洲文坛约二百年的现状,故它是古典主义的发展,也是古典主义的否定。直到 1827 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浪漫主义”的指向才正式确定为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是指作家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强烈的主观性,来表现对现实的极端不满,体现对理想的强烈追求的审美原则。采用大胆的想象、夸张和变形等手法来塑造理想化的形象,通过直接抒发内心的激情来表达对理想世界热切追求的一种创作原则。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论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摘要:

本文以“浪漫主义文学”为经线,从浪漫主义文学的概念,形成与发展,分类、特点及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关键词:浪漫主义 文学 特点

正文: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一 、什么是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不是表象的东西,而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态度,就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假设建构的理想境界,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浪漫体现的其实正是不浪漫。可人们又将这种认识再结合实际,企图来改变,而制造浪漫。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文学的主要思潮流派。最初的“浪漫主义”是针对伪古典主义而提出的,等同于“新文学”或“自由主义”,是“反对模仿,强调独创的文学主张”的代名词,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统治欧洲文坛约二百年的现状,故它是古典主义的发展,也是古典主义的否定。直到 1827 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浪漫主义”的指向才正式确定为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是指作家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强烈的主观性,来表现对现实的极端不满,体现对理想的强烈追求的审美原则。采用大胆的想象、夸张和变形等手法来塑造理想化的形象,通过直接抒发内心的激情来表达对理想世界热切追求的一种创作原则。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和源头,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19世纪之交的欧洲面临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激烈的反复的权力争斗。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几经周折,不仅摧毁了法国君主制的根基,而且撼动了整个欧洲大陆,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这次革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在它的感召下,欧洲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动乱年代,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但是,在保卫和巩固这次革命成果的过程中,曾出现极其复杂的形势,经历了一场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一方面,英法等国在经过不同程度的社会变革之后,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欧洲弱小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并在1848年达到高潮。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贫富对立更加尖锐,阶级压迫更加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浪漫主义思潮就是在这一宏阔的社会背景中诞生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口号是: 抒情主义 · 回归自然 · 回到中世纪。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卢梭《新爱洛绮丝》,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雨果《巴黎圣母院》,高尔基《海燕之歌》。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浪漫主义的兴起最早在德国,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海涅,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沉寂,但也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麦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方近代文学两大主流体系之一,对整个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纵向上看,浪漫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彻底摧毁了统治欧洲文坛几千年的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是西方文学在近代历史上的又一次“文艺复兴”。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诸流派,都可以看作是浪漫主义文学蜕变、演进的结果。很多现代主义者自称“新浪漫派”,可见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密切的联系。

在宏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看,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思潮和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如此密切的结合。浪漫主义文学是近代历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浪漫主义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三、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一)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的区别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自然观,浪漫主义把一切原始的、质朴无华的和天真无邪的事物视为“自然的”。而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秩序、规律的强调,其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从这里引出了浪漫与古典之间的一系列对立,如浪漫主义强调感性,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浪漫主义强调对大自然的表现,古典主义强调对人类创造物的表现;浪漫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古典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浪漫主义强调自由、个性、个体,古典主义强调服从、共性、整体等等。而这一切从世界观上讲,则体现了对世界对自然的看法。由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理性主义认为世界、自然有如一架精致的机器,一个完美的几何模型,世界与自然的运作受可知的规律的支配。而浪漫主义则把自然视为一个未知世界,是神秘的,值得敬畏的,不断演化的。

(二)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在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上。

浪漫主义不屑于对现实作精确的描绘,而是着力地表现理想型、未来型,现实不存在而应该存在的生活。而现实主义则强调对人和事物作如实的描绘,它写的是生活本来是怎么样的。例如郭沫若的《凤凰涅盘》,并不醉心于现实世界的精雕细琢,全篇洋溢着强烈的主观抒情,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憎恨,对光明和未来的热心向往,对理想世界如醉如痴的讴歌。而鲁迅的《祝福》,描绘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现实生活的真实图画,通过这一篇旧中国劳动妇女的血泪史,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村的人际关系,反映了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

2、在人物意象的建构上。

浪漫主义把全部感情倾注在超现实生活中的伟人、英雄身上,赋予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超人的毅力和智慧,从而绘制理想中的英雄伟人形象。而现实主义则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普通人身上,将其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心理状态等,逼真、客观地再现出来,散发着强烈的生活气息,让读者产生真实可信、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李白与杜甫同为唐代诗人。李白诗中的人物形象,因为现实中的坎坷遭遇,而满怀悲愤,因而在梦中畅游天姥,与神仙同歌同舞,如痴如醉,幻想着有朝一日“仰天大笑出门去”,“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暂时失意的怅惘之中,“且放青鹿白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保持了心灵上、精神上的超越一切霸绊,极端自由的可贵的内核。而杜甫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则颠簸在现实的战火与坎坷之中,目睹的是“夜吏捉人,老翁逾墙,老妇哭诉”等现实中的真人真事,经历的是“天阴雨漏,娇儿饥哭,破被如铁”的穷人遭遇,痛苦、眼泪、呻吟,一切都是现实中人物的活生生再现。再如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和高尔基笔下的丹柯,曹雪芹的贾宝玉与吴承恩的孙悟空,无不如此。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现”与“浪”两种不同创作方法创作出来的作品的人物特色与风格。

3、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

浪漫主义作品大都具有宏伟的气势、磅礴的激情、昂扬的节奏、大胆的夸张、绚丽的幻想、缤纷的语言。而现实主义则往往要求细腻的描绘、客观的叙述、冷静的刻画、朴素的语言、讲究细节的逼真刻写。如:郭沫若的《凤凰涅盘》,通篇包裹着气冲云宵的磅礴气势,手法上极尽夸张之能事,语言上多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等手法。在一派超现实的幻想之中,营造出一幅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图画。而鲁迅小说《祝福》中对鲁镇临近除夕的节日氛围和鲁四老爷的书房的细腻的描绘,对整个故事冷静的、不动声色的、客观的叙述,对祥林嫂从外貌、肖像到内心和灵魂的逼真的刻划,都是通过白描的手法和朴素的语言来展示的。

4、在处理感情和生活的关系上。

浪漫主义是由情生物,为情造物,对生活的表现受主观感情的支配,所以浪漫主义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形象;而现实主义则是由物生情,融情于物,主观感情的表现要受所描写的生活内容的制约,把主观的情感融入生活形象之中。比如,白居易在《缭绫》中也抒情,“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表现了对织女的同情,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在陈述事实、对比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景色的描写,却是在激情中的想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为表现希望和激情,浪漫主义文学尤为注重理想英雄的塑造,并常常以强烈的对比来强化和表现主观情感的倾向性。

四、浪漫主义文学的类型

由于作家的政治立场不同,理想的性质与取向不同,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形成了保守与进步两种倾向,也就有了所谓的“积极”和“消极”之分。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拜伦等。

(一)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所谓的积极浪漫主义,是指那种表现了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一致的理想和感情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有积极进取的特点,它表现的理想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并以这种理想来批判一切丑恶的现实。反抗不合理的现实,追求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进步理想,塑造并赞美具有叛逆精神和进步理想的人物形象,引导人们反抗并变革不合理的现实。因而,作品总是具有宏伟的气魄,磅礴的激情,昂扬的情调,具有鼓舞和激发人们前进的力量。英国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拜伦不仅严厉地遣责和嘲笑骚塞等消极浪漫主义作家,而且还以他火一样炽热的歌声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叛之情,表现了对上流社会的极端厌恶与失望。我国五四运动以来,出现了以郭沫若为代表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高涨的社会运动和时代潮流促使郭沫若的《女神》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正如闻一多所说,“《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不肖子。”

(二)消极浪漫主义文学

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则是指那种把已经或正在消亡的生活作为理想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把目光投向过去,已经被历史所遗弃的生活成了它的理想的寄寓之所,因此消极浪漫主义常常流露出一种感伤的情绪,其艺术趣味也因此透露出灰暗、病态的气息。正如法国作家缪塞所说:“浪漫主义是流泪的星星,是呜咽的风儿,是哆嗦的长夜……它是意想不到的滂沱,是使人憔悴的冥想。”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极浪漫主义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是反动的。因为被历史发展所遗弃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并非都是毫无可取的,历史的发展有时候也会以美好事物的丧失作为代价。例如,我国唐代传奇中就有《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属于消极浪漫主义一类的作品。

五、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那里,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和面貌,德国的、法国的和英国的浪漫主义不尽一致,早期的和以后的浪漫主义之间也有区别。但是这些民族的、时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没有统一的特征和性质。浪漫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思潮,尽管其作家的政治倾向和创作风格差异很大,但创作上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

(一)强调抒发主观,表现理想

浪漫主义作家对法国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都企图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因此,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便成为浪漫主义的一个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

浪漫主义作家一般对现实生活强烈不满,又由于他们的气质和个性的关系,在创作中他们不愿意去精确地描写现实,而是按照应该有的样式去描写生活,不着意于普通的实际生活的描写,也不着意去描画细节的真实,而是驰聘想象描写奇人奇事奇境,有时甚至打破人神界限、时空界限、生死界限,表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奇特的艺术境界。他们执著追求理想,以幻想的世界否定和批判现实。如: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作品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了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曲折地影射和揭露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孙悟空斩妖除怪的斗争中,形象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斗争智慧和经验。

再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是这样。《牡丹亭》描写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叙说南宋时江西南安府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梦中见一书生手持柳枝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以后,她便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葬之于牡丹亭畔。三年后,广州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过南安,拾得杜丽娘画像,悦其貌美,终日把玩。丽娘幽魂出现,又与柳梦梅相会,并得再生。丽娘复活后,与梦梅同往淮安求其父母许婚。杜宝见了大怒,视女儿为妖孽,诬梦梅盗掘女坟。这时梦梅正好得中状元,乃上书自辩,杜丽娘也登朝申诉。终于得到皇帝承认,夫妻父母团圆。剧本通过这种理想的曲折的情节,歌颂了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封建伦理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作者把青年男女的这种理想生活描写得真实感人,并不受现实生活观念的种种局限,完全是按照理想的样式来描绘的。

浪漫主义注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作者的感情常常如激流奔腾,火山爆发,势不可挡。郭沫若曾说:“我是一个偏于主观的人。……我自己觉得我的想象力实在比我的观察力强。”“我又是一个冲动性的人。……我在一有冲动的时候,就好像一匹奔马,我在冲动窒息的时候,又好像一只死了的河豚。”他在“五四”时期写的《炉中煤》就是作者“眷念祖国的情绪”的强烈情感的倾泻。与现实主义偏重于现实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相比较,浪漫主义则表现出对理想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二)崇尚自然,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

由于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对庸俗丑恶现实的反感,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便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强调在人和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例如,他们观察大自然和充满活力的生物美,作为宇宙精神的体现。怀着对大自然深厚的爱,他们把自然视为真理的展现。因此,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自然人性的歌颂,也就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表现对象,从而为欧洲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正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说:“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细致的发掘。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歌德,是他们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峦带进了他们自己的作品。”

例如: 郁达夫的《迟桂花》写“我”的一位昔日同学经历了个人种种不幸的打击后,百事看穿,闲淡村居的精神状态,又写了他的一个虽遭受封建婚姻折磨但仍然天真无邪的年轻寡妇莲儿,还写了“我在游山途中为莲儿的纯真健美所倾倒,产生的邪思俗念被她纯洁质朴的人格和优美清新的山水净化的情形。最后,“我”由衷地祝愿这位主人公和自己都要像迟桂花一样得到迟来然而持久的幸福。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以其特有的潇洒飘逸的文彩,重点塑造了健康质朴的莲儿形象,两度遭受婚变的莲儿被逼无奈返回了娘家,却缓和了“家里沉闷的空气”,并助我“干起了一点事业”。在陪“我”游山的一路上,“我”亦真正领会了她的“康健和自然的美”与“纯粹真率的谈话”,“她的朴素的天性真真如翁则生之所说,是个永久的小孩子的天性。”作者借这个质朴的形象宣扬了一种纯洁清新的人性美,与当时世俗的炎凉纷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作品之所以具有一种沁人心脾的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还得益于郁达夫妙于无痕,恰到好处的自然景物的展示。小说中运用大量的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景写情,融情于景。如在描绘清晨景色清新怡人时说“山中的清晓,又是一种特别的情景”,“窗内外饱浸着晴天爽朗的清晨光线,窗子上面的一角,却已经有一缕朝阳的红箭射到了。”“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得可爱”,“一味清凉触鼻的绿色草气,和入在桂花香味之中。”又如描写太阳西斜时“一种清新寂静的淡绿色的光同清水一样,满浸在这附近的空气里流动”,凡上述之景,可见得在这样环境中活动的人物该是何等的心旷神怡与雅致情趣,也为烘托儿形象造就了合适的场景。

这些景物写的已经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而是人物在特定的情感状态 下对自然景物的印象和体验,着上了明显的主观色彩,再加上作者的语言清隽幽婉,洒脱俊逸,却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溶入在了诗意而又美好的氛围之中了。而那贯穿全篇的散发着浓郁香气的迟桂花则是用来象征和谐、青春与幸福,是对那种怡然自得的生活境界的向往,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在人世纷争中寻求心理宁静的心境,也使作品更具有了一层令人遐想回味的艺术魄力。《迟桂花》真可谓是一曲清新和谐、远离尘嚣的自然美、人性美的赞歌。“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认为:“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

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也常常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表现人的自主能力和奋斗精神。以此来塑造理想中的英雄。如: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有许多主人公所到之处的自然风景的精彩描写:有勒芒湖上的波光水影,有阿尔卑斯山上的冰河瀑布,有希腊的古国风光等等。诗人之所以热衷于大自然的描写,是为了借助大自然的壮美来突现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三)喜欢采用中世纪题材,想象丰富,表达自由。

浪漫主义作家都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活动就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了“回到中世纪”的口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特点在想象的丰富,情感的深挚,表达方式的自由以及语言的通俗。他们对过去怀有强烈的兴趣,特别是在中世纪,他们被原始事物吸引,因为原始事物通常是纯粹的,接近大自然的。浪漫主义者写了很多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事情。他们把印第安人幻想成接近自然的野蛮贵族。他们的态度与那些强调印第安人是野蛮的,堕落的原始人的清教徒截然不同。他们把印第安人比作撒旦。浪漫主义者看到印第安人接近自然并且因此接触上帝。

(四)艺术形象塑造的理想化 。

塑造艺术形象不同,浪漫主义文学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用德国作家席勒的话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所以,浪漫主义并不像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竭力表现理想,表现主观愿望,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浪漫主义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因此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浪漫主义是按照理想中的生活应有的样式,按照作家主观的感情逻辑去想象和创造艺术世界。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主观的愿望。

浪漫主义的作品根据表现理想的需要来塑造艺术形象,把人物描写成理想的样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人物。他是人和猴的结合,也是人和神的结合,既有猴的真切的自然特点,又有神的魔力和人的秉性。他闹龙宫、扰地府、反天宫,神通广大,力大无穷,聪明过人,法力无边,连玉皇大帝也奈何他不得,是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塑造出来的具有神奇色彩的叛逆性的形象。高尔基的《伊则吉尔老婆子》里的丹柯,他勇敢地率领众人,努力走出威胁生存的大森林;当火把熄灭而堕入黑暗之中时,他掏出自己的心来,将其点亮给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从而走出了死亡之地。丹柯显然是理想化的艺术形象,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为了塑造理想化的艺术形象,浪漫主义作者常常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选取题材,通过想象,创造出奇境奇事,为塑造理想化的人物服务。

任天真有情敌,是刘子弘。

刘长青的儿子刘子弘,跟孙头头见过没几次,就深深地被她所吸引,就因为孙头头那些有道理的大白话,给了他人生启示。刘子弘知道孙头头喜欢的是任天真,便一直没有下手。直到赵立权诋毁孙头头时,任新正站出来为他撑腰,当众宣布孙头头是他的女儿。

任新正的举动,伤害了自己一家人,却让刘子弘“钻了空子”。刘子弘当众撒花表白孙头头,当上明星的他,还要把孙头头公布给所有人,这份爱意,可谓很真诚了,不过两人还是没有在一起,剧中孙头头和任天真独处谈及刘子弘,孙头头哈哈大笑,任天真却各种吃醋。

剧情简介:

二十多岁的孙头头无父无母,孑然一身,不问过往,不求未来。浑浑噩噩中的一次打抱不平让她意外惹上麻烦,中医药大学教授任新正及时帮助了她,并发现了她的身世故事,于是决定带她加入中医传承班,帮助她重启人生。

混不吝的孙头头从此踏上师从任新正、传承家学的求学之路。没想到在班上她与任新正的儿子任天真彼此看不顺眼,闹出不少风波。师承之路道阻且长,师徒之间性格迥异,孙头头不断碰壁不断成长,逐渐热爱上优秀传统文化,也与任天真从对立到相互理解、惺惺相惜。

求索的过程中,师父传道解惑,让徒弟们找到自己的命运之路;徒弟们用自己的善良、勇敢、青春激情让师父倍受启发。孙头头和师父、同学们结伴同行,踏上追逐的梦想的道路。

作为启蒙运动的对立面,还有浪漫主义的思想的兴起。浪漫主义思想运动起自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中叶,但它的影响直到今日尚未消失。从历史的观点而论,浪漫主义起自对过分强调理性和普遍概念的启蒙运动的反动。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与浪漫主义之间有许多对立,同时也有许多相互间的影响。浪漫主义推祟情感,主张想象力的创造性发挥,坚持美感第一的美学标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都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其中,康德和黑格尔对历史演变的见地和费尔巴哈对人性的理解,都在他们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带上理想化的浪漫色彩。

浪漫主义是多姿多彩的,其共同点就是用丰富的生命哲学来取代理性与概念。就此而言,不少哲学家应视为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某种形式的结合。如康德、黑格尔就是把理性在某些方面加以浪漫主义膨胀,从而使他的观点成为某种脱离现实的东西。罗素认为,浪漫主义对哲学的影响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东西,一种是过分强调理性以及虔诚的希望的浪漫理性主义,一种是表现为对理性的低估的非理性主义,后来的尼采就属于后者。因此,浪漫主义不是什么严格的思想体系,往往是人们用来指思想家、哲学家的某种倾向或表现。在历史哲学中我们可以见到从浪漫主义发展为历史主义的轨迹。

一、做一个带有积极情绪的人

情绪情感是会传染的,当你长期接触一个满是抱怨的人,也会使得你满身充满了负能量,总是从消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就会变得更加的消极。个体都喜欢追求快乐和幸福,因此一个满是消极的人,开始可能获得了大家的关注和同情,但是最后所有人都会远离。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做一个带有积极情绪的人,你身上的正能量,不仅可以鼓励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获得他人的喜爱。

二、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尊重意味着两者存在平等的价值,让双方都能更加去信任对方,也能够建立心理上的联系。尊重对方,说明你在为人处世上面拥有一个平和正面的心态,与你接触会让对方唤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彼此相处就会变得更加的顺利和愉快。

三、做一个理解他人的人

情商高的人通常都非常的受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及时察觉到他人情绪的变化,及时的做出调整,也能够去满足他人的需求。与人相处产生矛盾是无所避免的,这时候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多多去理解他人的行为,而不是一味的凭借自己的坏脾气去行事,当你能够做到理解他人的时候,也就会拥有更多的包容心了,因此更加容易与他人相处。

四、做一个言行得体的人

言行得体是指说话、办事恰到好处,也就是知道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通常许多亲密关系的远离,都是因为不恰当的沟通,无意中的话语可能就伤害到了别人。因此懂得做一个言行得体的人,更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望采纳谢谢哦

太平公主的一生,其实也挺悲剧的,要说她的错,就是不该步入权力的漩涡。其实早在嫁给武攸暨之前,太平公主与历朝历代的大多数公主并没有什么区别,直到第一任丈夫薛绍被处死,自己又被迫嫁给武攸暨,太平公主正是在这次婚变之后开始性情大变,逐渐步入了权力的漩涡。历经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太平公主权势达到巅峰,最终与李隆基产生矛盾,“先天政变”失败后被处死。

太平公主

曾经天真烂漫的少女,因婚变而性情大变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自出生便深受两人喜爱。从幼年时期一直成长为婷婷少女,太平公主可以说是在李治和武则天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

太平公主也曾是个天真烂漫的少女

李治和武则天对太平公主有多疼爱,从两件事便可以看出来。一个是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被杀之事,贺兰敏之曾经奸污了未来的太子妃,但却并未遭到什么大的处罚,却反而因为奸污太平公主的随行宫女而被流放,并最终被杀。二是吐蕃求亲事件,面对吐蕃的求亲,武则天宁愿修建太平观让太平公主出家,也不愿这个女儿远嫁。

永隆二年(681年),在爱女的暗示之下,唐高宗李治开始为太平公主挑选驸马,在太平公主的百般挑选之下,十六岁的太平公主最终嫁给了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驸马薛绍

这次婚姻,太平公主应该是极为满意的,虽然史料中并未透露两人婚后的生活状况,但这次婚姻期间,并未传出任何关于太平公主的不轨事件,这与其之后的性格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太平公主虽然对自己的驸马很满意,但武则天却对此极为不满,她曾想方设法的想要予以拆散。甚至威逼薛家休妻。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终于找到了机会,由于薛绍的兄长薛顗参与了李唐宗室李冲的起兵反叛,武则天借机将并未参与的薛绍抓了起来,杖责一百之后丢入大牢,最终饿死狱中,而此时太平公主的幼子才刚刚满月。

杀死薛绍后,武则天曾便想将女儿嫁给武氏子弟,意图通过联姻将李唐宗室和武氏宗亲联系起来,从而消除李唐宗室对武氏的仇视态度。武则天首先挑选了武承嗣,但因其生病而作罢(另有说法认为是太拼公主看不中武承嗣),之后武则天又挑选了武攸暨,两人最终于载初元年(690年)成亲。

婚变致使太平公主性情大变

在这次婚变之后,太平公主开始性情大变,她不再是那个曾经天真烂漫的少女,转而变成了一个为了谋取权力而不择手段的政客,而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经过这次婚变,使得太平公主看到了权力的威力。

历经多次政变,太平公主权势滔天

为了攫取权力、获得参与朝政的机会,太平公主选择了最为快捷的方式——后宫路线。从此之后,她不仅自己包养男宠,而且通过向武则天进献男宠来不断稳固地位,这其中便包括了莲花六郎张宗昌。

“男宠”是太平公主打开权力之门的钥匙

通过武则天,太平公主得以参与朝政,并凭借着李氏宗族的天然优势,开始不断在朝中扩充势力。然而“二张”(张宗昌、张易之)在通过武则天获取权力之后,却开始摆脱太平公主的控制,尤其是在武则天因年老无力处理政事之时,二张可以说是权势滔天。而在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导致二人被下狱之后,太平公主与“二张”开始彻底决裂。

“二张”的胡作非为,最终激起了武氏、李氏和朝臣们极力抵触,导致了“神龙政变”爆发。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退位,“二张”势力随之土崩瓦解,武氏集团也开始式微,而太平公主则因为诛灭二张有功,得以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开始正式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李显的尊重,李显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

唐中宗李显在位时期,韦后和安乐公主乱政,他们意图通过掌控李显,并通过与已经势微的武氏集团结盟的方式,进而掌控朝政,甚至意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而在当时的朝廷中,能够与韦氏集团对抗的,唯有以太平公主为首的李氏集团。不论是天然的宗室优势,亦或是权谋手腕,韦氏和安乐公主显然不是太平公主的对手。而在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之后,这次政变虽然失败,但身为韦氏集团盟友的武三思等人却被杀,武氏集团彻底覆灭。,这种对抗局面下,太平公主的权势不减反增。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草拟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

多次政变最终使太平公主走上权力巅峰

同年七月,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谋划下,“唐隆政变”爆发,韦氏集团被彻底摧毁,李重茂被废除皇位,李旦被拥立为帝,是为唐睿宗。因政变有功,太平公主得以被晋封万户,达到了唐朝公主权势的巅峰。

姑侄矛盾剧增,“先天政变”失败,太平公主被赐死

在李旦成为皇帝之后,太平公主由于屡立大功,再加上之前积累下来的权势,在朝中的影响力一时无两。即使皇帝李旦,在决定朝政大事时,也要经常与太平公主商议,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可以说,在当时的朝堂上,太平公主的影响力甚至要远超皇帝李旦。

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皇帝李旦

李旦也知道自己这个皇位完全是凭借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得来的,因此他曾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避免李氏宗族再度陷入内斗,而太平公主起初也并未将年轻的李隆基放在心上,因此在初期姑侄两人倒也相安无事。

直到李隆基表现的越来越英明神武,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这对曾经的政治盟友,才开始正式走向对立面。为了保持住自己的权势地位,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然而李旦却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平息了各种流言蜚语。

之后,太平公主又在李隆基身边安插眼线,将不利于李隆基的一切细枝末节全部报告李旦,意图挑拨其父子关系,这种做法一度动摇了李旦,但却在韦安石的进言下最终化解。

在太平公主积极针对李隆基的同时,李隆基知道自己的势力完全比不上太平公主,因此并未选择与其正面对抗,而是选择了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而其党羽也在寻找机会瓦解太平公主的势力,例如宋璟与姚元之便曾以“太平公主挑拨太子李隆基与李成器、李守礼等李唐宗室关系”为由,请求李旦将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安置到洛阳去,并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的羽林卫大将军职务。这个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但李旦还是下了一道“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率禁军”的诏命。

延和元年(712年),太平公主指使他人对李旦进言,以天象变化为由,暗示李旦“太子李隆基有谋取皇位之嫌”。令人没想到的是,李旦竟然借此机会直接传位于李隆基,自己则退位成为了太上皇。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矛盾全面爆发

这一变故是太平公主没有料到的,而李隆基在继位之后,一方面开始在朝中不断树立威信,另一方面则开始正式与太平公主集团对抗。太平公主眼看局势已经无法回转,于是便想要以雷霆手段推翻李隆基的皇位,他联络了朝中忠于自己的大量朝臣,并与宫女元氏合谋,意图毒死李隆基之后顺势夺权。

然而令太平公主没想到的是,李隆基在她的身边同样安插了眼线,在其谋划政变之时,消息便迅速传入了李隆基的耳中。于是,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诱捕、斩杀太平公主集团骨干官员,太平公主集团迅速瓦解。

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

太平公主在事变发生后便逃入了山寺,直到事发三天后才出来,最终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了自己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只有薛崇简因屡次劝阻太平公主而得以赦免。

浪漫主义一词在文艺评论中使用较多,通常与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相对应。请看两首古代诗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诗经》的第一篇《诗经·关雎》

上邪!(天啊!)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民歌《上邪》

如果硬要“贴标签”,读者不难区分哪首是浪漫主义,哪首是现实主义。

1958年毛'泽东强调:“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对立的统一”。提出:“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应采用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简单说来: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

现实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

现实主义注重冷静,浪漫主义注重激情;

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

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后浪》中任天真第28集表白孙头头。

孙头头因为肠穿孔晕倒,任天真努力将孙头头救过来后,对她表白,称孙头头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任天真本就不是个擅长说甜言蜜语的人,如今对孙头头说出了这话,所以在第28集中,任天真向孙头头表白后,两人也算是确定恋爱关系了,真正在一起了,但是任天真的表白的方式比较特别,孙头头听完任天真的表白后竟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孙头头答应了任天真的表白,但是孙头头还担心师母不同意她跟任天真交往。孙头头和任天真打算先偷偷交往,两人暂时没打算公开恋情。

《后浪》剧情简介

二十多岁的孙头头无父无母,孑然一身,不问过往,不求未来。浑浑噩噩中的一次打抱不平让她意外惹上麻烦,中医药大学教授任新正及时帮助了她,并发现了她的身世故事,于是决定带她加入中医传承班,帮助她重启人生,混不吝的孙头头从此踏上师从任新正、传承家学的求学之路。没想到在班上她与任新正的儿子任天真彼此看不顺眼,闹出不少风波。

师承之路道阻且长,师徒之间性格迥异,孙头头不断碰壁不断成长,逐渐热爱上优秀传统文化,也与任天真从对立到相互理解、惺惺相惜。求索的过程中,师父传道解惑,让徒弟们找到自己的命运之路;徒弟们用自己的善良、勇敢、青春激情让师父倍受启发。孙头头和师父、同学们结伴同行,踏上追逐的梦想的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4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