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笺怎么读

信笺怎么读,第1张

信笺读xìn jiān

信笺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ìn jiān,通常指信纸,是信纸的古代说法。语出《资治神蚂通鉴》“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 宜急追信改书。”

信笺造句:

1、风是我时刻的牵挂,霜是我晶莹的关怀,雨是我温馨的祝福,雪是我浪漫的问候。寒冬悄然而至,风霜雨雪是我寄出的信笺,愿你保持好心情,开心展笑颜!

2、小满来了,我满怀真挚的情意,用溢满思念的笔触,蘸满问候的墨砚,挥舞润满关怀的毛笔,铺展盈满牵挂信笺,写下洒满祝福的信息,邮寄你满是幸福的心田,含弊愿你小满快乐。

3、揉皱的信笺,曾写下多少的牵念。而如今,指尖轻轻一点,情意发送心间。世界邮政日,不再飞雁传书,牵挂依旧没变。一页心语,跨越时空,愿你快乐永远!

4、末后,她不再去苦思索了,机械地在那张信谈瞎族笺上画了无数的小圆圈。萧轻尘拿起写好的信笺绑在腿上,一抛,鹰击长空而去。

5、熹微的晨光踱进窗纱,光线浪漫柔婉,妩媚你熟睡的脸,发丝的缠绵,迷人的眼睑,呵气如兰的酣眠,美在蔓延,光是爱的信笺,载着温馨的祝愿,幸福美满。

6、有张小笺被拂落在地,我拾起来,上头写了一行字:有个姑娘说没医好三叔便随我姓楼,不知此话可还算数笺纸泛了黄,看来是许久以前的信笺,大风现在才送到。迟了这么久,这么久。

7、一纸信笺,一份真情;一条短信,一份信念。兄弟,我搬新居了,所谓新家好生活,真心老朋友,为庆祝敝人乔迁之喜,特发短信通知你:记得包个大红包,我也讨个好彩头!

8、前不久他刚刚从台湾收藏家那里访得一件金农的手简,日本的装裱精致古雅,而金冬心的一百多字又如一把珍珠闪烁在绸缎一般的信笺上。

毛笔信笺书写会皱平时的不良书写习惯有关。

与您平时的不良书写习惯有关。练习一段时间就好了。不用担心。

硬笔书法一笔笺信笺纸中式毛笔小楷复古信纸手写练字纸纸等产品,这里云集了众多的供应商,采购商,制造商。

  和毛笔字一样 横式 竖式 扇面 只是尺寸略小 可以A4 A3 或者正常的信笺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逗小品斗方地,或逗斗方小品地。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逗字对地或 逗对联地。明清绘画有逗画对地,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逗字对地,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逗画对地。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⒍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落双款,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十字以下对联的落款分为上下款和单款两种。上下款,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逗黄庭坚登快阁诗句地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如逗丙子闲堂书于北京地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如逗文英女士惠存地若是别人请你写的一幅作品,上联则写请你作书人的名或号,称谓外加上逗嘱书地等字样。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⒎扇面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书法传统创作样式的落款与钤印落款源于逗款识地。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逗同志地、逗先生地,再下面写逗正之地、逗正书地、逗指正地或逗嘱书地、逗嘱正地、逗雅正地、逗惠存地等。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看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逗某某人书地。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最后盖章。钤印,指盖印章。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逗学海地、逗求索地、逗学书地等。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用印的忌讳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就喧宾夺主了。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盖二印,一大一小,匚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普通印,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常用落款用词一、称谓⒈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⒉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⒊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⒋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⒌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二、上款客套语或敬词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三、下款客套语或敬词⒈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⒉绘画题款用:敬、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⒊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四、书法作品落款时间的农历传统雅称摘要⒈一月:孟春、初春、上春、端月、初阳、端春、孟陬、春阳、首阳、肇春;⒉二月:仲春、仲阳、仲钟;⒊三月;季春、暮春、契月、花月、晚春、嘉月、蚕月;⒋四月:孟夏、初夏、首夏、维夏、槐夏、余月、清和月;⒌五月;仲夏、超夏、榴月、蒲月;⒍六月:季夏、晚夏、杪夏、暑月、荷月、、极暑、且月;⒎七月:孟秋、初秋、少秋、新秋、肇秋、初商、兰月、凉月、相月;⒏八月:仲秋、仲商、桂月、壮月;⒐九月:季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季商、季白、菊月、咏月、玄月、穷秋;⒑十月:孟冬、初冬、上冬、阳月、坤月、吉月、良月;⒒十一月:仲冬、子月、葭月、畅月;⒓十二月:季冬、暮冬、杪冬、穷冬、严冬、严月、嘉平月、腊月、除月。

我的调查结果:

1以前练字一直用毛边纸,前几天偶然用了一种白色的纸,也许是宣纸,分不清楚,写得比较有感觉,今天又去买了卷毛边纸回来,对比之下却感觉很涩,也不吸墨,连笔锋都涩倒了%$&(

所以请教一下写字对纸有基本要求吗?前两天看周汝昌的《永字八法》上说,给小孩子粗涩难写的纸和稀软如泥的笔是写不出好字的,那各位大侠平时练字都用什么纸,能不能挑简单的给介绍一下,好方便初学者去买来享受享受?

2报纸

3我最初也是用报纸练字,后来用毛边纸。

对比之下,报纸太差了,用笔感觉很“滑”,提按不到位,还有就是用报纸看不清练习的效果。

我现在只用毛边纸,也不贵,很好用。有一种毛边纸,颜色较黄,纸较厚,也较涩,但是练习用特好。

4报纸可以用水泡一下,然后等干了往下揭着用,纸性会发生变化,也不滑。

5练字毛边比报纸好

6报纸和手边纸都是习书的好东西,如同找了个勤简持家的好老婆,既经济又实用,也体面。

7感觉还是毛边纸好,要那种焦**的,鲜黄的薄不说,且很滑。

8报纸,毛边纸!

95兄,你买的纸我也用过,临帖、创作都很好用,是好东西,不必怀疑。

现在人对用纸实在不够讲究,古人所用纸张都是在成纸的基础上加工过的,况且古人的纸是人工“打料”,不象现在的纸厂都用机器来代替,所以纤维也够长。现在的纸(中国内地生产的每一张)实在没法用,哀毒益深,奈何,奈何!

明以前纸上都有“涂布”,董其昌作品中最明显(因为他用淡墨),假如拿现在的生宣创作,即便二王也不灵,更何况我辈,毛边纸太毛且绵软,用毛笔书写就象让舞蹈家在海绵上跳舞,无法发挥。当然,如果有人牛B,那就另当别论了。报纸还行,但醒墨不理想。

俗手和圣手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否则,按照后浪、前浪原理,我们不就都超过古代大师了。

10今天又去购回几种,上次是厚、黄、粗、涩的毛边,这次买了薄、淡、细、滑的毛边,感觉依然不舒服,太滑,不入墨。另买了一刀宣纸,才7块钱100张,用了以后的感觉是便宜没好货,在我印象里吸墨是宣纸最大的特点,可这个不是。再还有一本《中国宣纸信笺》,八格,八开,50张,25元,好用。写起来润而不滑,沉而不涩,笔笔都有锥画沙的效果,感觉很舒服(可惜还没发现不带格的散装同质地纸品,这个也稍有点贵),这算是我现在所知个人感觉好用的纸,不知大侠们有何点评,是否还有性价比更好的?(依稀记得最开始买的毛边纸都是很吸墨的——虽然稍光滑了些,现在却买不到了,莫名其妙)

另:用上了写起来舒服的纸,写出来的字都不一样效果了,对比之下差别还蛮大。所以生出一个疑问一个担心:好看的这组字算是自己的功力吗?一直用好纸练字会不会影响基本功呢?

11我一般用50元一刀的纸老板说是宣纸估计是书画纸、四尺。效果不错!

有好的不用孬的(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选好的)。

梦想用800元一刀的纸 呵呵

12练习用还是经济些好

13我练字一直用水在水泥地上写,偶尔用毛边和生宣,十几年了,现在深圳荔枝公园里练字的人都是我带头的作用,越来越多了……

14我最庆幸的是我从一收废品的人手里5元买了1刀存放了很久的生宣

经过长时间风化过的纸用的很舒服的

有兴趣的墨友可以买点放在家里过几年再用

15我现在用60元一刀的宣纸来练。虽然用的量大了有点贵但是练习的效果很好。

这要多谢***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

看来还是报纸和毛边纸多一些呀!!!!

  现在的

信签纸

一般是

打字纸

,也就是原来的

笔记本

,质地脆,适合钢笔书写;过去的竖格信签纸一般是

毛边纸

,高档的也用

宣纸

印制,适合

毛笔

书写。

  不过宣纸的品类也很多,

价格差异

和功能也不同,有用书法用宣纸的信签纸,也有不是书法用纸做的信签纸。

这个没有严格的规定,这要看你写多大的字,字越的大,需要的宣纸尺寸越大。

中国宣纸书画尺寸对照与换算(以下单位为厘米)

三尺全开:100 x 55    

三尺单条:100 x 27

三尺横批:100 x 55    

三尺对联: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开:138 x 69    

四尺单条:138 x 34

四尺横批:138 x 69    

四尺对联: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开:69 x 46

四尺四开:69 x 34      

四尺六开:46 x 34

四尺八开:35 x 34

五尺全开:153 x 84    

五尺单条:153 x 42

五尺横批:153 x 84    

五尺对联: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开:180 x 97    

六尺三开:97 x 60

六尺对联: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开:238 x 129

八尺全开:248 x 129

八尺 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2年安徽宣城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有且只有青檀树皮和稻草,杨腾桃汁作为分张剂必不可少。 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按原料配比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规格按大小有四尺、五尺、六尺、七尺金榜、尺八屏、八尺、丈二、丈六等等;按纸面纹理分有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宣纸制品有素白册页、印谱、信笺和仿古对联等等。

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邢春荣被指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9月30日,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5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