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新的作品展示

孙立新的作品展示,第1张

许向群

在当今军旅油画家群体中,孙立新是以全面、稳健而为人称道的一位。他的画笔或在沉厚的历史中徘徊回响,或在当下生活和军营中游走激荡,或在自然的怀抱里畅怀吟咏……体现出非同寻常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八一**制片厂当过十年美工师的孙立新,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话:“看不到导演痕迹的导演才是好导演。”“不刻意”可能是他做人的准则,也可能是他艺术的追求。但是朴素、真诚地去画画,却是他一生不变的理想。凡熟识孙立新的朋友,都不难感觉到他沉静、儒雅背后的自信与坚持。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不善言说的,或许他的话都精彩地留在了他的一幅幅作品里。

军事历史画创作的情结与自觉

军事历史画创作可以说在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域占据了重要的比重和地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革命军事历史美术精品,如《南昌起义》(莫朴)、《红军不怕难》(董希文)等,而且汇聚了一批在军事历史画创作方面具有开创意义和特殊贡献的杰出画家,如高虹、何孔德、郑洪流、彭彬等。作为现任军博美术创作室主任的孙立新,显然感受到这种历史所赋予的荣耀和压力。

首先,作为一名军龄近40年的军人,孙立新所受的教育以及他的成长履历,已经和这支人民军队建立了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和情感寄托。革命军事历史在他的脑海里,既是惊天动地的传奇,更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因此,对于军事历史画的创作,他既有深受感染与触动的便利条件和环境,更有情感上的认同和思想上的共鸣。其次,孙立新辈画家的艺术经历,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立和倡导的新型美术形态而成长的一代,“红色经典”的青春记忆,现实主义的指导思想和造型理念,在他们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方面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传承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优秀传统,并使它们在当下的艺术格局中占有相应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成为这一代军旅画家的目标甚或自觉。

1987年,正是西方各种美术思潮在中国轮番上演的喧嚣时期。而孙立新完成军艺学习的毕业创作,却是一幅严谨写实的战争题材历史画《1938年鲁南郭里集惨案》。这幅饱含悲剧色彩的历史画,可以看出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抉择,也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与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传统同质而天然的承继关系。1999年,孙立新调入军博的首张军事历史创作是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一场著名战斗——《激战松骨峰》。有着亲历朝鲜战场经历的何孔德与郑洪流,不仅在画面的立意构思上给他精心的指导,同时在历史画的整体性掌控及画面大关系的先行设计等技术层面给予他有益的帮助,使孙立新在军事历史画创作领域建立了信心,找准了途径。

《走过岷山》是孙立新军事历史画创作的重要篇章。在这幅大型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他“用真诚的心去感悟沉甸甸的历史,用朴实的画去赞美不朽的魂。”(孙立新语)为此他用两个月的时间,经四川、过甘肃、进青海,重走了红军当年的路程,画了大量的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将自己对军事历史画的理解和体悟,倾注在《走过岷山》的画里画外。画面以全景式的开阔构图,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岷山北上抗日的英雄壮举。这幅作品与以往传统的历史画有所不同,首先,它将革命领袖与战士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来处理,他们既没有非同一般的动态,也不处在画面视点的中心,而是与相互搀扶、艰难前行的战士们融在一起;其次,它没有选择翻越雪山这个既具有动感又能体现主题的场景来描绘,而是截取红军征服艰险之后踏上坦途的瞬间来构建画面,着眼点独特而有寓意;第三,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追求凝重与真实,人物的表情不是外化的符号般的昂扬,而是内敛的个性化的坚忍。人们严峻而疲惫的神情,沉重而坚定的步伐,使画面增添了一层内在的精神厚度。第四,油画技法的处理上,坚持了传统写实画法的精髓,造型更加深入细腻,色彩更加单纯简明,驾驭大场面、塑造多人物的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泥泞的山路,背景的雪山均有写生为依据,使得通常大型创作中“用力过猛”的现象得到遏制,环境的处理生动自如,在营造画面意境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工作和事业的高度统一,可能也是孙立新在军事历史油画创作领域多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他在军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以来,军事历史画一直是他研究、创作的主攻方向,不论是馆里的任务或外单位的约件,还是自主选择的题材,他都把它们当作一次严肃的创作工程来对待。近年来,他完成了《杨靖宇将军》(2005年)、《我们一定会回来》(2006年)、《高原颂》(2007年)、《情系西柏坡》(2011年),与白展望等同道合作了《百团大战》(2002年)、《华南烽火》(2005年)、《会师金汤桥》(2009年)等大型军事历史画创作。其中《会师金汤桥》是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作品,历时三年才最终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几位艺术家通过不断碰撞、协调、统一、提升,最终在画面的时代感、表现力,造型语言方面有了令人欣喜的突破。作品的整体气势和氛围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情怀,视觉上有一种撞击人心的崇高感。正如孙力新在后来的创作日记里所记叙的那样,他们“是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全身心追求,说‘呕心沥血’亦不为过。”

现实军旅题材的创作及扩展

作为一名军旅美术家,关注军营生活,塑造军人形象,是与自身的成长紧密相关的。像大多数军旅画家一样,孙立新也经历了先业余后专业,先自学后深造的成长历程。如果说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业余”的状态起点比较高。入伍即是军乐团的学员,系统的音乐理论学习与演奏训练,对他的艺术品位和感觉的养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知名军旅画家高泉老师画室学习的机遇,使他在专业上比苦苦摸索自学的画者少走了许多弯路。军艺的学习,尤其是后来中央美院油画博士生课程班的学习,使他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简述孙立新的艺术简历是想说明:他们这批以描绘军营生活起家,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部队画家,面对着新潮美术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中国主流美术出现的变化和调整,军旅画家也有多样的选择和机遇,但他们大部分依然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运用写实的造型语言来关照现实,并努力从传统的写实样式中拓展出新的写实手法,从而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时代性和生命力。这其中,孙立新显然是一位充满自信、信念坚定的实践者。

《绿色年华》是我第一次对孙立新的油画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结实的造型、饱满的色彩,强烈的光影,概括松动的用笔,构成了一曲抒情烂漫的青春歌谣。反映女性通信兵的作品不在少数,但这幅画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绿”色为意象,朴素的女兵形象,统一的迷彩服装,绿色的植物背景,组成了“绿”的光影交响。它的节奏是明快的,质地是铿锵的,画面散发着一种军营特有的酣畅、清新和柔曼。不停留在一个场景的表面,不依赖具体的情节说明,注重画面的色彩“表情”和画面所传达的意境,是我喜爱孙立新油画的重要原因。

而随着后来的交往和熟悉,看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孙立新的勤奋和专注令我印象深刻。他涉足的题材十分宽泛,在现实军旅题材中也不局限于某个兵种或某类特定题材。在我的印象里,题材对于他好像从来就不是问题,他更在意地是如何去表达。孙立新非常注重油画本质的东西,强调对绘画性的精研与享受,不太喜欢一些绘画以外的辅助手段,如在他的画上很少看到做肌理或运用一些特殊材料来增强视觉效果的现象。他非常在意画面大的间架关系和空间处理,注重整体感和书写性,不论是画面主调的把握,还是形象的具体塑造,不刻意,少雕琢。他曾向我谈起央美博士生课程班学习的感受:刚入学时,同学们一看导师是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钟涵、袁运生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家都非常兴奋,以为可以学到一些“独门绝活”。结果先生们讲得还是一些基础,有时候就是几块颜色怎样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体悟后,孙立新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基础有多“强”,路就能走多远。毕业创作《金甲风尘》汇集了他的学习成果和体会,在这幅反映当代装甲兵精神风采的作品中,人物的组合穿插,色彩关系、虚实关系、空间关系的展开和呼应,均处理的十分精心而自然,传达出一种单纯、朴素而又高贵的气息。

2008年的汶川地震震惊中外,部队美术家迅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深入一线抢险救灾,为创作搜集素材。孙立新是在灾区的帐篷里接到“心系汶川——全国美术特展”的征稿通知的,因为有灾区的体验,他的油画《脊梁》完成得非常顺畅。虽然是“急救章”,但丝毫不影响作品的艺术水准,反而使画作陡添了一种生命的冲动和激越。画面以十分直接的视角聚焦了一个抢救伤员的动感场面,人物造型坚实有力,由士兵背影组成的刚性构架直抵画心,使雕塑般的群像有了动势和方向。低沉的乌云和飞溅的雨丝,将画面笼罩在一个昏暗、阴霾的冷灰色调中,女军医高擎输液瓶的形象成为画面最显著的亮色。泥泞的废墟有着写生般的概略和直率,军人雨衣的亮光和雨水的溜痕,处理得既笔力沉雄又挥洒自然,钢盔上溅蹦的雨珠,给人铿锵声在耳的紧张感。这幅作品深刻地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抗争意志和勇敢精神,画面所具有的强悍冲击力和真实的现场感,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意犹未尽的孙立新,后来又创作了该画的姊妹篇《亲人》,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受灾群众与子弟兵的关系。画面前景是安详的老大爷和安然入睡的孩童,背景是仍在废墟中抢险的士兵。这个孙立新在灾区亲眼所见的一个场景,被他通过艺术的提炼凝固在画布上,前景的安宁与背景的繁忙形成视觉上强烈的对比,主题人物的深度刻画与整体氛围的精心营造,充分阐释了主题的深意。

在钟情于当代军事题材的同时,孙立新的画笔也涉足了当代现实生活。可能与他擅长历史画创作的原因有关,有关主题性的大型场景绘画,往往成为他选择和喜爱的题材。如《地铁建设者》和《生命赞歌》等作品,均是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结构复杂的大型油画,它们在风格上,可以看成是孙立新军事历史画在现代题材中扩展和延续。

从未间断的写生行旅

写生贯穿着孙立新的整个绘画人生。可以说,写生对他油画面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只有沐浴在自然的光辉里,我的绘画才能充满生机”(孙立新语)写生给了他视觉的智慧,写生使他面对画布时,充满自信,底气十足。詹建俊先生在《现实主义精神仍值得深入研究》的访谈中指出:“当下现实主义创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照片式的描摹场景。”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艺术语言的锤炼外,用镜头代替眼睛是导致这种弊端的根本原因。而孙立新是从不依赖照片的,在他的眼里,平面的、没有空间感的照片是索然无味、了无画意的,面对自然的那种鲜活的感受、发现的喜悦、乃至蠢蠢欲动的欲望,在画室里是永远感知不到,也相象不出来的。写生对造型能力和造型意趣的锤炼,对色彩的感知力与敏锐度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诚如画家自己所言:写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与对事物的敏锐,写生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7年孙立新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孙立新油画写生展》,这对于非央美毕业的画家来说,能在这个国内顶尖的美术学院面对专业而挑剔的观众,是件即令人忐忑又值得荣耀的事。美术理论家范迪安在展览前言里对他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他称孙立新“钟爱写生几乎到了以写生为业的地步,并且愈发画得从容自信。”1999年,画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孙立新油画展》,其中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仍然以写生为主。从某个角度来说,专业绘画领域对孙立新学术上的认可和欣赏,应该是从他的写生开始的。

“凡是能从大自然中汲取不竭真美养料的人,其精神境界必然开豁或得到升华。我想,这就是写生的奥谛和价值所在”。导师朱乃正的一席话道出了写生对于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成长发展过程来说,是一种最质朴的存在需要。写生是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融入了画者的发现和情感,“在画布上留下的即时感觉也多是神来之笔。”(范迪安语)因此,孙立新热爱写生,重视写生。每年创作任务再忙,他都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外出写生。近千幅的写生作品,不仅见证了他三十多年的坚持和实践,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用心从大自然中挖掘的宝藏。”(孙立新语)如他2002年高原写生的感受:《正午的阳光》是他被蓝天白云下几块单纯而强烈的颜色所吸引,两小时的一气呵成中,画面气韵的流畅是他十分在意的画“眼”。《雨后的尕海》关注的是滤掉多余颜色的雨后景物,他不厌其烦在草垛、土墙、房子、泥与水中找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着自然内在的“秩序”。《土房子》中高低错落、自然天成的旧址,在冷暖不同、大小不一的灰色块中,组成值得细细品味的微妙色彩交响。通过这些具体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孙立新在写生中所处的状态和艺术上的追求。长时间的写生和观察,使他养成了“看”对象的生动性,以及“悟”的提炼、概括能力。在他的写生作品里,我们可以读出“故事”,看到“境界”。

从孙立新《黄河从我家门前流过》这幅融入了更多想象与创造的写生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原始质朴的美,能够意识到民族渊源的根。那苍茫的塬、混沌的水、生生不息的黄土坡,像是一曲高亢而悲怆的信天游,将生命的坚忍和力量彰显得粗犷、倔强、昂扬。2004年的山西临县八堡村的写生,是为博士课程班毕业创作做准备的一次写生活动,孙立新与同学一起,在这个黄河边的小村里住窑洞,吃农家饭,和乡亲们唠家常,生活写生了一个来月。他的毕业创作,就是《黄河情——八堡村生活组画》。在这批人物与风景油画中,孙立新有意将自己的写生感受与在美院学习的体会融合在一起,使写生与创作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将学院的理性和精致扩展到写生里,而将写生的亲历感和生动性保留在画面中。孙立新在总结这批作品的体会时说:“认识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实践的不断积累。画本身的东西更重要。”

“开拓通达中国独自的油画之路”(朱乃正语),是几代中国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的长期实践和毕生追求。孙立新阶段性、常态化的写生行旅,使他在风景画创作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文积累,《朦胧故乡雪》系列的诞生,可以看成是他“井喷”式的一种释放。这些由形制相同的正方形画面组成的风景画,以故乡为主题,以雪景为基调,写实与写意相互融合,有一种梦幻悠长的情调和深邃柔漫的诗意。组画笼罩在“朦胧”的意象之下,《晓色》、《飞雪》、《早春》……是对北国故乡的怀想和迷恋,《绵长》、《轻纱》、《月色》……是对白山黑水亦真亦幻的描绘和倾诉,这种由“景象”抵达“心境”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创作过程中进入了悟与化的境地。如《轻扬》,以层次丰富的灰白色为主调,展现了风的魅力,它轻抚前景中枯黄的野草,在雪原上铺陈出灵动的线条,远景的树向着统一的方向倾斜,与静谧的村庄、逶迤的山峦构成纯净的“世外桃源”,人们能够感受到雪粒在风中弥漫落下的质感和声响,现实中“犀利的北风”幻化成“天籁般的圣境”。在这幅非写实的风景作品中,画家葆有了写生的生动和敏感,但更精心于对景物的重组与构建,突出了意境的营造和渲染。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营造和渲染毫无雕琢和刻意的痕迹,是一种修养的自然流露和情绪的水到渠成。如果说化物成像,得意忘像,悟象化境,是形成悟境油画的主要因素,那么,作为《悟象化境》专题展的被邀艺术家之一,孙立新的《朦胧故乡雪》系列作品十分准确地辉映了展览的主题。他的这些作品完成了由实景而“心景”的质变提升,注入了更浓郁的感情因素和人文情怀,具有中国文化独特的意境和韵致。它们从悟象化境的涵义去延伸展开,已然敏锐地触及了中国和西方、传统与当代之间难分难辨的实质问题,在探索“中国独自的油画”路径上走出了具有个人面貌的坚实步伐。

作为当代军旅画坛的中坚力量,孙立新有着淡定而自信的心态。他是一个有规划、有目标的人,经过多年的创作和积累,他对自己和未来均看的非常清晰,他信奉:“创作是一首生活的歌,必须用心去吟唱,用情去体悟。”在艺术理念上,他践行着在朴实与自然的表达中体现令人震撼的革命理想、民族品质和高尚情怀的创作路径。孙立新说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因为他“始终觉得前面有一个灯塔在引领着,催人去奋进和攀登”。 朱乃正

“写生”,如今已不太时行,尤其对那些眼睛只盯着西方时尚和流行艺术的人来说,早就鄙弃之而不屑一顾。尽管如此,在我们生长的这块辽阔本土,仍还有众多执着坚持写生的痴迷者,有老有少,乐此不疲,自适自得。立新君便是其中一员。近期,他把奋积多年的劳作示我于付梓之前。翻阅再三,这些前前后后的大量作品,都印记着他的生活历程,艺术理念和事艺的足迹。我以其心诚、勤勉、守业所动,有感欲言。

写生,对于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成长发展过程来说,是一种最质朴的存在需要。犹如人每日必须的空气、水份、食粮,而不是豪筵席上的奇珍异馐:也正如取暖御寒藉以蔽体布帛衣衫,而非登台表演的模特时装。可以说,这无疑是一种本能所致。而自然造化中的万千物象,在真诚的艺术家里,无不充满魅力,心神永远为之倾倒而震动,遂能不余遗力去捕捉再现,进而必欲潜心研究。研究之首要者,当是自然造化的内外规律,于此研究的反复程序中,实际上也将自己的心志徐徐融入,并在与自然对话中陶冶磨练自己。与此同时,对造型艺术的规律和要素亦逐步随之而深入探求。由是,画者之内心亦动亦静,真情得以激发而使心、眼、手高度统一相谐,达到物我相契两忘,最后方得集中流露于笔端。此可谓艺术视觉之智慧也。综观中外古今佳作,莫不闪烁这一智慧的光华而魅力四射。我们从立新君的诸多作品中,同样能透视出这种智慧之光。

作为一个军人,立新君长期受到军旅生涯的历练,养成了坚忍不拔的精神,不辞劳苦、不计寒暑,行万里路,踏遍大江南北。所以,无论天穹变幻无穷的云霞,一池清彻倒影,伸展多姿的树枝,远坡上连接天际的树丛,闪亮洁白的桦树干,村舍坎坷不平的小路,劲挺的秋草,覆盖着白雪的原野……,虽似平凡,但在他眼里都未曾忽略而轻易放过,因为这里有自然造化之内美,一旦被有心人去开挖出来,即变成美的语言。凡是能从大自然中汲取不竭真美养料的人,其精神境界必然开豁或得到升华。我想,这就是写生之奥谛与价值所在。

立新君的写生作品,初看似缺亮丽色彩,细看来却能够从中咀嚼出单纯之美。试以音乐相譬喻,他显然不是将各类乐器组成宏大的交响乐章,而是单种乐器奏出的如诗般的妙曲。我想,他应充分认识这一特质,不必枉顾左右而更加精进。

世界导报社:编辑记者~孙荣花报道。

靳永良,当代油画家,祖籍辽宁西丰县,1965年出生在吉林靖宇县西沟部队,父母是军人。

自小就在东北白山黑水的环境中长大,对北方的农家村落田园风光青山绿水之美所陶醉,决心用画笔描绘出家乡风貌。因为有这样的心愿,他就在1978年进入吉林艺术学院,开始系统正规学习美术专业,主攻油画。几年后,已经自如的掌握了油画基本技巧,开始了专业创作。

1980年参加工作,在**院做美工。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修养,靳永良于1982年考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进修。

1988年作品参加东北三省**海报中发表。 2005年广东色色摄影机构,人像摄影师。 2011年深圳市贵族天使儿童摄影技术总监。

2015年加入白山市美术家协会,多次参加美术摄影展。他的作品题材多样,以生活为基础。运用娴熟的油画功底描绘东北农村的乡土风情,特别是他画的冬季农家小院,富于生活情趣,让人倍感亲切。作品借鉴传统的国画雪景山水表现方式,将中西艺术结合,为油画民族化做了有益的尝试。油画的特点是表达方法丰富、厚重、沉着,一般注重物体的写实和光影效果,由此基础上也衍生出了把写实淡化变形的表现主义和抽象派等。也有把色彩、笔触和光影效果纯艺术化的印象派,所构成的色彩肌理丰富多变,显示出油画独特的质地感、空间感,在视觉上传达独特的艺术欣赏之美感。靳永良的东北乡情系列作品,为家乡传神写照,具有浓厚的东北乡土气息,

以情遣兴,以情动人, 虽属小景,却也是艺术的大境界!

靳永良现为中国东方巨龙书画艺术家研究学会会员

2019年3月14日 编辑

东方巨龙,总编辑~问道南山/李楠

民俗之情中国风,

山野村舍古朴情。

勾画四季靳永良,

文明传统绘心胸。

东方巨龙,诗文~竹本木/刘强

粗矿细腻颜色里,

豪放柔情线条中。

九州山水华夏景,

雨雪花草吉祥颂。

东方巨龙,诗文~竹本木/刘强

桃花三月紫气腾,

枫叶秋色中国红。

家禽牲畜真自在,

辛勤付出收获丰。

东方巨龙,诗文~竹本木/刘强

油画是现代家庭居室墙面装饰的必备品,油画装饰最能显示其格调与品味。这里所指的装饰油画是临摹或创作的真正手绘的油画,而非印刷装饰油画或仿真装饰油画。根据设计师的设计经验,油画装饰的设计与布局,可以按以下方考虑:

一:油画装饰的设计与空间布局

1:空间的功能限定

居室空间的功能决定了其使用功能及方式,而使用功能和方式结合装饰艺术才是完整的室内设计美。卧室宜以人物或与人贴近的题材作情感交流; 儿童卧室则最好是儿童题材的抽象画; 客厅以风景为主,使环境更加开阔、明朗;而餐厅则可挂一些疏果鲜花类的静物,它能增进人们的食欲。

2:装饰风格的统一

局部风格应协调并服从于整体风格。油画是室内装饰中点睛之笔,它应该具有与室内装饰整体和谐之美。抽象派和现代派的简明快捷,较适宜于宽敞明亮、装饰风格新派、用材新颖的空间; 而写实、古典的风格适应于豪华、典雅的装饰风格;印象派画风,不管是走廊上还是书柜上,都能体现其色彩斑斓、光色效果好的特色,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3:注意色彩的沟通

油画能在室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色块鲜艳的房间可选色彩对比较强的油画;温馨淡雅的房间须考虑色彩柔和的作品。油画的色调和房间色调呈对比色,更能体现油画的装饰性意味, 但画的颜色还要与家具、软饰品相呼应,具有同色系的节奏。

4:考虑季节、环境和气候

湿度大的地区,宜多选颜色明快,画面明朗的油画,而干燥地区则考虑"水"多分一些。冬天选择色调鲜艳活泼,夏天则柔和恬静,也是一个调节的办法。

5:装饰画的布置

其位置宜以距地面15~2米为宜,光线尽量从左上方投射,这样符合画家作画时的光线位置,但不能镶玻璃,挂钉在画板后,长宽应根据家具考虑。 画框跟图幅大小按比例选定,画框色与家俱色呼应,或与画色调相近。黄金分割点是最佳挂画视点,可以解决挂画犹豫不决的问题。

6:如果条件允许,可建议客户考虑装饰与投资兼顾

原创油画是一个投资稳定,收益较快的收藏品。原创油画的收藏是身份、品位和修养的体现。能够在专家推荐下选取有升值潜力的作品,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家居软装配饰选油画

1:选油画先看装修风格 选择油画首先要根据装修风格来定。

偏欧式风格的房间适合搭配油的画作品:纯欧式风格适合西方古典油画,别墅等高档住宅可以考虑选择一些肖像油画;简欧式房屋可以选译一些印象派油画,田园装修风格则可配花卉题材的油画。

偏中式风格的房间最好选择中国题材油画、风景油画或者花鸟鱼虫为主的油画。也可以选择用特殊效果的油画,如刀画、厚涂的油画、梦幻和写意的油画等,因为这些油画多数带有强烈的传统民俗色彩,和中式装修风格十分契合,另外,这类油画也很适合那些追求个性爱好的朋友。

偏现代的装修适合搭配一些印象、抽象类油画,后现代等前卫时尚的装修风格则特别适合搭配一些具现代抽象题材的装饰油画,也可选用个性十足的装饰油画,如抽象化了的个人形象海报油画等。

居室内最好选择同种风格的装饰油画,也可以偶尔使用一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装饰油画做点缀,但不可眼花缭乱。另外,如装饰油画特别显眼,同时风格十分明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您最好按其风格来搭配家具、靠垫等。

2:不同区域选不同题材

油画摆放的空间也是影响装饰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空间适合摆放油画的题材有很大差别,例如,在客厅摆放一幅静物水果油画就会让人觉得很奇怪。

A:客厅是平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油画的配饰往往成为视觉重点,可以选择以风景、人物、聚会活动等为题材的油画,或让人联想丰富的抽象油画、印象油画。色彩沉郁的油画,能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是别墅等高档住宅,也可根据整体装修风格选择一些肖像油画或者特殊装效果的油画,彰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B:在餐厅内配挂明快欢乐的油画,能带来愉悦心情,增加进食欲望。水果、花卉和餐具等与吃有关的油画是不错的选择,把明亮色块组成的抽象油画挂在餐厅内也是近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搭配手法。

C:卧室是休息的场所,讲求温馨浪漫和优雅舒适。选择挂放一些风景、花卉等题材的暖色饰画,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感觉。

D:纯中式的书房选择山水油画作为装饰,可以凸显整体装修风格;欧式、地中海、现代简约等装修风格的书房则可以选择一些风景油画作为装饰。

3:看墙面选装饰画

如果墙面刷的是墙漆, 色调平淡的墙面宜选择具像油画,而深色或者色调明亮的墙面可选用抽象油画或者大色块的油画。如果墙面贴壁纸,则中式壁纸选择瀑布或高山流水一类的油画,欧式风格壁纸选择传统油画,简欧风格选择无框油画;如果墙面大面积采用了特殊材料,则根据材料的特性来选油画,木质材料宜选花梨木、樱桃木等带有木制画框的油画,金属等材料就要选择有银色金属色画框的抽象或者印象派油画。

4:采光影响选画色调

光线不好的房间尽量不要选择黑白颜色或者或单色调的油画,会让空间显得更加阴暗。相反,如果房间光线太过明亮,就不宜再选择暖色调和色彩明亮的油画,会让视觉没有重点或眼花缭乱。

很多人喜欢把灯光打到画面,认为这样能够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柔和,增强装饰效果,在此提醒一下,最好选择斜射的灯光,瓦数不宜过大,因为灯光长期直射产生的热量容易导致画面颜料龟裂和褪色。

5:规格决定挂画数量

由于画框可以更换,因此现在市场上所说的长度和宽度多是画本身的长宽,并不包括画框在内,大家买画之前一定要测量好墙面的长度和宽度、挂放装饰画的数量,计算好所需油画的规格。此外,还要注意油画的整体形状和墙面搭配,一般来说,狭长的墙面适合挂放狭长、多幅组合或者小幅的画,方形的墙面适合挂放横幅、方形或是小幅画

三:如何挂画才完美

挂画,与中国园林营造法中的借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园林营造中,为避免围墙或廊道墙的沉滞、阻隔,创造出墙上开洞门、漏窗的做法。这些框景让视线穿透,贯通多个园林空间,并且提示人们前进的动向。

《园冶》一书上作者曾就透过框窗看到的景致做过描绘:"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足见由开窗来取景的丰富点缀性。将它应用于现代居家环境的挂画上,能将天地胜景化大为小,再造意境,从而开阔有限的室内空间。那么,如何挂画才算是真正有效的"开窗"?

1:艺术性:挂画主在取其艺术性之潜移默化,进而对人们产生性情、美感等的陶冶,而绝非只是"补墙"之用。提供一个单纯独立的空间挂画,并兼顾及画作与实际生活的契合,让艺术彻底生活化。

2:视觉性:挂画高度对观赏效果有很大影响。人的正常水平之视,其视线范围是在上下约六十度的圆锥体之内。所以,最适合挂画的高度是离地15到2米的墙 面为宜。墙上的画面应该向地面微倾。放置于柜橱上低于人眼的画面,则应以仰倾向天花的角度摆置,方便观赏到最完整的画面。

3:空间性:挂画牵涉到美学的涵养;小小一幅,却与色彩、家具、饰品、质感、气氛营造、空间等有着互为影响的关系。挂画宜权衡保留墙面?空白美感,切忌填鸭式地挂了满墙面。挂画时,应注意画框的线条与空间中线条的延伸、呼应与互补,才不致使画位突兀。

4:挑选画作:由家具材质来选择搭配。例如,优雅高贵的皮质沙发,适合古典作品加金属色框;温馨的布艺沙发,幽静风景作品加木框较适合;木藤类的沙发,不妨来幅具有宽阔视野或海景的画作。

5:挂画位置:最好等家具定位后再做考量。悬挂高度须以家具高度为依据,主要画面中线最好不要高过人的平视线。挂画也有改变屋子高度比例的效果,若室内天花板低矮,最好选直向画作,反之则适合横向画作。

6:悬挂画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挂在室内最大面积或最醒目的主墙上,或像欧美居家那样,用多张小幅画或照片,以同心或同边方式悬挂,也颇具特色。别忘了在装潢前,预留投射灯电源。不少家庭偏好油画,油画最好不要被阳光直射,以免颜料变色。一般画作应避免湿气重或油烟多的地方,更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沾染污渍。清理时,用毛扫轻扫灰尘即可,可别用水擦拭。

四:挂画的几种方式

1组合式:装饰中心是一幅主画,两边围绕着装点,物品可以多种多样,有主次分明的视觉效果。

2错落式:以错落式画框来装饰墙面

3平行式:以平行排列方式的图案来起到装饰效果,简洁明了,爽利干脆。

4架子式:做一个现代博古架安装在墙面上,强化墙面的装饰作用。

几点忌讳

1:客厅墙面是家庭装饰的重地,切忌挂放年历、贴一些印刷品海报等。

2:主题墙面装饰以满为佳,这样能起到艺术馆的效果。当然有人不愿意挂太多的艺术品,偌大的墙面就挂一件,也可,但这件艺术品必须上档次,稍稍大一点,否则用整个墙面抬举一幅蹩脚的画,太过分了。

3:墙面装饰挂线尽量统一色调,否则挂绳花花绿绿,破坏了艺术品本身的美感画作题材,最好依不同居室有所选择。例如,儿童房最好不要挂人物画,免得小孩害怕;卧室或玄关,以人物、风景和花卉为宜;餐厅适合水果或花卉的静物画;书房以让人静下心的画作为佳,雪景、树林、草原或高山都是不错的搭配;客厅是家的灵魂,也是外人第一眼接触及待得最久的地方,山水风景或人物画,较能呈现主人的气势。

费以复

费以复(1913-1982年),又名彝复,吴江县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作品有《钢铁工人》、《修建畜牧场》、《采桔姑娘》等。

中文名:费以复

别名:彝复

出生地:江苏吴江

出生日期:1913年

逝世日期:1982年

职业:艺术画家

毕业院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主要成就:担任浙江美协理事

1950年作品获华京美展三等奖

代表作品:羊王庙》;《嘉陵江夕照》;《黄坛口水电站》;《为四化贡献力量》

简介

费以复(191311—19828)。江苏吴江人。擅长油画。1936年毕业于苏州美专西画系。到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工作。1951年调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历任力志社总社美术科干事、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教员、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师、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杭州科普美协理事长。作品有《钢铁工人》、《修建畜牧场》、《采桔姑娘》等。出版有《油画小辑》、《绘画写生色彩学》,以及和蔡亮合着的《素描·色彩入门》。

个人简介

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费以复原名费彝复,费以复江苏吴江人。1936年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工作。1951年调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1953年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任教,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杭州科普美协理事长。出版有《油画小辑》、《绘画写生色彩学》,以及与蔡亮合着的《素描-色彩入门》。

获得荣誉

费以复为颜文粱的高足,1939年在重庆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由徐悲鸿提名担任理事,1950年作品获华京美展三等奖,1953年由颜文粱推荐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浙江中国美院)任教,1954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1955年与黎冰鸿等人筹建油画系,文革期间被批成“国民党宫廷御用画家”,1980年恢复浙江美院华东分院油画系副主任职务,1982年病逝于兰州。1995年费以复的作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亮相。这次上海崇源共推出费以复4幅作品,其总一幅《嵊泗海景》(尺寸66×51CM)成交价为1.43万元,其余三幅———《崂山潮音瀑》(估价6000-8000元)、《大同云冈石窟》(估价6000-8000元)、《山路》(估价12000-15000元)均出现了流标。从中可以看出,费以复的作品估价尽管很低,但市场成交却很不理想,相反,不少第三和第四代油画家的作品动辄都是数十万元,令第二代乃至第一代油画家望尘莫及。

拍卖档案

费以复桔乡布面

费以复黄山观海油画纸本费以复风景油彩木板片

费以复街口

费以复山路布上油画

费以复西湖保_塔布面油画

费以复筑路图油画

费以复人民公社好布面油彩

费以复南山路雪景油画画布

费以复桔乡

费以复崂山潮音瀑、大同云岗石窟

费以复嵊泗海景布上油画

费以复郊外布面油画

费以复作品

费以复正午

费以复树林

费以复1941年画家与妻子布面油画

费以复1962年作大同云冈石窟纸上油画

费以复人像纸本油画

费以复约60年代作太湖一景油彩纸本

费以复1982年作吐鲁番火焰山油彩·纸板

费以复风景

费以复乡村风景

费以复1976年作崂山潮音瀑纸上油画

费以复静物油彩木板

费以复庐山会址油画纸板

费以复静物油画画布

费以复鸡公山风景油彩画布框

费以复静物油画画布

费以复1979年作肖像纸面油画

作品特点

费以复的绘画禀赋,早在求学于苏州美专便已展露。在费以复早年的作品中深受颜文假的影响。在西方画家中,对费以复产生较重要影响的是俄罗斯风景画家西什金和列维坦。深刻领会解读后,将之融合为个人的绘画风格,色彩更趋明快,造型细腻而富有节奏。

作为第二代油画家中的代表人物,费以复相较于他的同代人或他的前辈—第一代画家,具有更多的本土性语言,给人以亲切感,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民族趣味。此件作品费以复采用抒情、写实的手法,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桔乡喜获丰收的欢乐情景。那轻松、愉悦、诗意十足,但又不失败浪漫的笔法和色彩,表现出中国画家的真诚与灵活,相较于前苏联的现实主义作品,费以复则更多地展示了中国式的“诗境”的浪漫与“写意”的率真。

学习

在早期的中国油画教育阵地中主要以两家国立艺专、三家私立艺专为主,北方有徐悲鸿领衔的北平国立艺专,南方有林风眠主持的杭州国立艺专;以及三所私立艺专:刘海粟的上海美专/汪亚尘的新华艺专/颜文梁的苏州美专。费以复早年就学于苏州美专,师承于吕斯百、颜文梁。由于师承关系的原因,在他的作品中显而易见风景画占了主体。他的作品中色彩、笔法与图示仍然维系在印象派的基础之上,虽没有颜文梁的细腻精到,但多了些笔触情调的轻松与诗情画意。

作品突出

他的作品多描写祖国的山川美景,在表现上更加趋于以民族性的审美为出发点。色彩明快鲜亮,笔法与构图之中融入很多中国画元素,使画面效果更加富有情趣。在个人的语言表现上,他的作品尚缺乏个性的凸显。师承上的沿袭令其作品富有很强的审美情趣,但也同样囿于传统而缺少灵气。从这一点考虑,显然在第二代画家中他的作品并不很突出,但对于承前启后的一代也值得推崇。东湖为绍兴一景,有“勿谓湖小,天在其中”之称。宛如一使人玩味无穷的水石盆景。水色深黛、清凉幽静,其风格独特,使人陶醉。画家写生至此,恰逢秋冬季节,画面充满了萧瑟的意境。画家着意用带有飞白效果的笔触,描绘了近景的树,颇似中国画中焦墨的使用,又富书法韵味。

从三零年至八零年,费以复的绘画风格渐渐转换,更多的本土性语言、诗意的浪漫与写实的率真出现其作品之中。他的风景作品多以高视点眺望,其全景式构图来自中国水墨山水架构,而在色泽上以印象派闪亮动人的色彩为主。他的作品与印象派相较之下多了些轻松、愉悦与诗意。“中国式印象主义的发端”可作为费以复贴切的形容。《新安江夜景》一画以灯火通明的街道为全图之前景,层迭的山峦及水库大坝作为中远景;构图上的特殊处在于由道路引领向前行的直线与溪水上溯转弯之弧线交汇于山峦处,再向上转自左上角仿佛接受天光的雄伟大坝,视觉焦点由右下方的人间灯火与江面夜色,带至山间的幽静,再转自人定胜天的大坝工程。画家以压迫至极小部分的天空来衬托出大坝之壮观,它远远树立于山间,冷眼望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人物在此画中虽不起眼,但人的情感却充满画面,一个个点着灯笼的窗口都是幸福甜美的人间记忆,人间灯火对映着江上倒影,江水在夜色中本来就有一种光的华丽,再加上灯火倒映于水波荡漾越益迷离,紧紧地吸引着每一双观赏的眼睛。

作品介绍

《九华山》

此幅《九华山》,是费以复具有代表性的写生之作,崖壁上绿树丛的深浅点画,可以窥见印象派画风的精神,而远方山巅的云烟笼罩与山岚缭绕远接天际的气息,则具有十足的中国水墨渲染气息,这种因所处环境所散落的自然景象,也正是费以复在写生之时忠实记录所见而再参以心中唯美观的表现,与中国绘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义理极为吻合。

费以复江苏吴江人。1936年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工作。1951年调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1953年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任教,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杭州科普美协理事长。擅长油画。作品有油画《羊王庵》、《火腿》、《黄坛口水电站》(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等。出版有《油画小辑》、《绘画写生色彩学》,以及与蔡亮合著的《素描色彩入门》。

说明:在同时期的中国油画家中,费以复是极为勤奋的一位,大量的写生作品忠实地记录了画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丰硕收获。费以复的作品风格介于中国式的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之间,相较于印象派的风貌,费以复的笔调似乎更为轻_、愉悦而充满诗意,表现出画家对艺术的真诚与灵活的同时,费以复画中所呈现的本土性艺术语言,也增添了与观者之间的亲切感;在中国式诗境的营造与写意的率直中,费以复也以娴熟的绘画技巧创造了中国式“印象主义”的风貌。

作品评价

读费以复的画,仿佛走在水乡的小河畔,聆听着甜美甘冽的流水声,清澈、明净、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相较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费以复显得轻松、愉悦、诗意十足,又不失浪漫的印象式的作品获得了自身的独立,表现出中国画家的真诚与灵活,相较于前苏联的现实主义作品,费以复则更多地展示了中国式“诗境”的浪漫与写意的率真。—徐龙生《牧笛的抒怀,田园的回归》

水彩画是利用水彩的性能、特点,形成表现的技法,随着不断实践,技法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但最常用的基本技法有下列几种:

1透明画法:这是最基本的水彩颜料使用法,是从管中挤到调色盘中,在笔上蘸些水,调成为叫淡彩的有色水。徐在画面上,就能通过这一透明色层看见下面的色。等颜色干后,再把第二层重叠地涂上,最初的那层色就被改变,两个色层看着就象混合起来一样,下层不被遮盖住,因此叫透明画法。

2湿画法:很近似中国水墨画,也是水彩画最常用的一种技法。首先把水彩纸泡在水中,等纸吃透水以后,把纸平放在画板上裱好,用水彩颜料略多调些水,颜色较薄,趁湿时一笔笔画于纸上,利用水与色的相渗化,产生一种润泽、轻快感,这种方法无明显笔触,衔接自然,适用于画雨、雾天和远景,有独特效果。湿画法,用笔宜大,落笔要快,一气呵成。

3干画法:用笔蘸了颜色以后,尽可能地把笔甩干,持笔要有一定的角度,使笔的侧面能接触纸头,动作要快,尤其是在色块的边缘外,这样可以画出所需要的粗糙效果。用这种手法在作画中可画出一个调子的变化,如最暗处可画实点。而亮面颜色可涂得有粗糙感。这种手法适应表现天空的云、波浪、水流和瀑布等的点点闪光。

4刀刮法:局部的高光如果不能完全留出来也可用刀“刮”出来的办法。用较厚的水彩纸,用普通的小刀,使刀口与纸面成30°角刮,用刀的动作,最好要快些才能刮出肯定的线条。这种方法除刮高光以外,还可用来刮细小树枝、细线等。另外,还可视画面需要,在未涂色之前,把纸头对着光线放,用刀刮出肯定的线条,每条刀痕都一样。接着就用水彩颜色,用一支大小适当的笔,在刮出线条的地方平涂,马上就出现两种颜色,刮过的地方纸头表面微发毛呈有规律的沉淀花纹。这种刮出的线条表现树皮、建筑墙面等,很有效果。除此外,还可用橡皮在作画之前在纸上摩擦,或用细砂纸在纸上来回擦,使之起毛,再涂透明色,作大面积的色彩天空、地面等等都是很适宜的。但要避免再作二遍色,以免出现灰脏现象。

5洗涤法:画水彩画洗涤法运用是很普遍的。如画面上亮光,由于用色不当或过重。都可以用洗涤的方法来加工改正。其方法有二:(1)湿洗法,如画面背景部分褶纹,物体暗部反光,人物面部的高光等等。在画面未干时,把洗干净的笔上水分挤掉,然后刷洗出它的亮处,效果很好。但这只能用于画面不重要的部分,因洗涤后,被洗部分容易色彩单调,笔触柔软,所表现的景物也易软瘫无力。这种方法作人物面部高光,可多用。(2)干洗法,就是在作品完成以后,为增强作品的完美而运用的一种特殊方法。如静物的高光部,流水和瀑布,薄如蝉翼的花瓣及其他部分凡认为不恰当的,都可经过干洗、其方法:用较硬的笔蘸清水在已画好部分轻轻反复洗涤,再适当地施以薄薄的色彩。就会得到极好的效果。

6水彩色和油画棒混合运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新的绘画表现方法,油画棒原是油画颜料的一种。它作为水彩画的一种辅助颜料配合水彩颜料作画,取得很好效果。如画雪景,先用油画棒点画出空中飞雪、地面积雪,然后用水彩颜料画出天空与地面明暗处,因油画棒与水彩不相融合,于是画面的明暗处和天空就会出现点点飞雪和积雪,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容易的解决了,这就是油画棒突出的优点。除此外,还可用白蜡来和水彩颜料配合运用。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们要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法来。

1]刘正平论写实绘画的抽象性[D]西北民族大学,2007

[2]王旭二战后英国写实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吴昊写实与夸张—中国写实油画造型语言研究[D]郑州大学,2014

[4]高鹏写实油画色彩的微差[D]中央美术学院,2007

[5]周振强论写实油画表现之趣味[D]赣南师范学院,2013

[6]刘剑利论油画写实艺术之美[J]美术大观,2006,(08):71-71

[7]莫也油画写实语言的对话语境与独语行为[J]美术观察,1997,(06):14-14

[8]王美钦中国第二代写实油画家对油画写实技法的改造[J]美术观察,2002,(09):27-29

[9]周家敏浅析油画写实肖像画画面形式语言的表现[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4,(2):121-121

笔杆网简单的搜索就OK,希望能帮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8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