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典(1950-1999年代经典歌曲)的内容简介

中国歌典(1950-1999年代经典歌曲)的内容简介,第1张

1949-1959年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成为我们父辈脑海里抹不去的印记。那时,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是时代的主旋律,因此,纯净的音符也染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这时期流行的歌曲绝少儿女情怀,多是抒发对祖国、领袖、英雄、生活的热爱,《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浏阳河》、《克拉玛依之歌》、《新疆好》、《草原之夜》、一支支歌唱社会主义、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美援朝,保家为国,使《英雄赞歌》、《我是一个兵》等“兵歌”广泛流传。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九九艳阳天》、《敖包相会》等部分爱情歌曲纷纷登场,它们穿着“新民歌”的袍子,体现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为当时的少男少女深深喜爱。这时期的著名歌唱家,如贾世骏、马玉涛、王昆、郭兰英、胡松华等,均是通过广播电台向听众传播他们精心修饰的歌声,可以说,所有的声音都经过了官方的认可,这些激情高昂的“红色歌曲”,虽历经时代长河的洗刷,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所透出乐观精神和豪迈气概,使其永葆青春……

我刚进入大学校园时也期待在学校的日子是每天下课了和朋友们去隔壁大学溜达溜达,蹭蹭隔壁大学的课程,试试隔壁大学的饭堂的饭,看看隔壁大学的风景人情,再回自己的宿舍和室友分享一天所见,或者下课了和朋友们骑着自行车沿着一条路慢慢骑欣赏欣赏沿路的风景。但是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期待,疫情两年多反反复复,开学即封校,核酸定期做,学校天天封,开学这么久,学校附近是什么样的都不清楚,但是学校里面的花花草草有没有多一颗都能知道的清清楚楚,最近当地的疫情又严重了,一半的学生和老师回不来学校,从此之后我们开始在一个班的学生在教室教室上网课。

大学可以有多浪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我刚进入大学校园时也期待在学校的日子是每天下课了和朋友们去隔壁大学溜达溜达,蹭蹭隔壁大学的课程,试试隔壁大学的饭堂的饭,看看隔壁大学的风景人情,(其实想看看有没有帅哥[偷笑])再回自己的宿舍和室友分享一天所见,或者下课了和朋友们骑着自行车沿着一条路慢慢骑欣赏欣赏沿路的风景。

但是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期待,疫情两年多反反复复,开学即封校,核酸定期做,学校天天封,开学这么久,学校附近是什么样的都不清楚,但是学校里面的花花草草有没有多一颗都能知道的清清楚楚,最近当地的疫情又严重了,一半的学生和老师回不来学校,从此之后我们开始在一个班的学生在教室教室上网课。大学还有几年希望有机会能自由出入学校,欣赏一下学校之外的风景,欣赏一下其他大学的美女帅哥[偷笑]

大学可以有多浪漫相关阅读:

糟糕,同济大学的浪漫太会俘获人心了吧

同济大学四平校区三好坞石桥

当时一位女性朋友说想去校园取取景拍照片,我们同时去了的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他俩挨着近。后来我们在同济拍的照片要比复旦多很多,不是复旦不美,只是同济的浪漫很会捉我们的心。

同济大学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并称上海四大名校,学校的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非常出名。同济与清华、东南、天大并称“建筑老四校”,国内外很多知名建筑作品均出于同济手笔,魔都的上海中心大厦、嘉定保利大剧院、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等同济都有参与设计。

工科院校的建筑美学

我们那天去的是四平路1239号的四平校区,除了富有年代感的教学楼外,也能看到不少外形现代的建筑造型。不过只逛了一小部分,专注拍人,没怎么拍建筑和风景,校门和地标都没拍,更没去那条烂漫的樱花大道,可惜可惜。

文远楼

同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53年建成,是我国第一所“包豪斯”式建筑,外观简洁典雅,平整无奇,在建筑届中被奉为经典之作,入选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后来查资料才了解到文远楼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摘录一段话:

文远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师为黄毓麟(他的早逝是我国建筑界的重大损失)、哈雄文,最初作为同济大学建筑系馆使用。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方法,它的形象令人自然地联想到“包豪斯”(Bauhaus)校舍。其手法同样是用不对称的构图体现内部的功能和空间布局,以大面积的玻璃窗显示无承重墙的框架结构,用简洁平整的立面突出玻璃、钢材与混凝土的材料特点等等。文远楼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造的一批具有明显现代主义思想、观念和风格的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作为一个“美盲”,被楼的门窗吸引了,没拍外观,很是遗憾,补一张文远楼刚建成时的照片——

汇文楼

与文远楼同时期的建筑,外墙爬满绿植,依然散发古朴典雅的气质。

南北楼

同济学子上课和自习的地方,两幢楼在同济大学校门内南北两侧,对称布局,相向而立。红色外墙,中式门窗,外观简洁匀称,处处彰显中国的传统特色。

对这种复古风格的门窗非常感兴趣,很遗憾,又没拍外观。

西南楼

由于没有提前做功课,唉,又只拍了西南楼的窗户,单纯从视觉上觉得米**的墙、黑铁窗加上绿绿的杉树太好看,回来再查资料才知道那是有名的西南楼

这幢建筑确切地说叫“西南一楼”,校内还有西南二、西南三、西南十二等等,具体有多少不太清楚,均是同济学子的宿舍。

西南楼建于1954年,由同济大学的吴景详和朱亚新教授设计,外观颇有唐风遗韵。本非专业人士表示,从西南楼的屋顶和屋檐可以看出来跟在西安见过的一些建筑很像。

大礼堂

我们去的时候大礼堂正在修整,当时并不知道这座建于1961年的大礼堂曾是远东最大的礼堂,被誉为当时同种形式的亚洲之最,人称“远东第一跨”,大礼堂大厅外跨有54米,内部的视觉效果非常棒。

“无知”的人类连建筑的整体和正面都没拍。

其他不知道叫啥楼的建筑——

同济还有不少现代化的楼,我一幢都没拍,感兴趣的可以亲自去看看,有综合大楼、图书馆、瑞安楼、明成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 楼、土木楼等等。

雅致浪漫的校园风光

作为建筑领域的知名院校,同济大学校园内各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恰似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缩影,在同济学建筑方面的专业一定美美的吧!通常一所院校的老校区,特别是历史悠久的院校,比如有百年校史的同济,会有古典雅致的校园风景,所以在同济读书本身就美美的,不管读啥专业。

三好坞

当时我和朋友在三好坞停留好久,竹林假山、小桥流水、柳榭亭台……步步成景,拍个没完,想必许多同济学子也在这里留下过身影。

三好坞建于1956年,由著名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设计、题名,“三好”得名于“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陈从周先生在《“三好坞”谈往》中介绍了建造三好坞的原因和过程,当时学校师生造园的热情很高,挖土堆山,栽花移树,起名题字,可惜后来在浩劫中遭到破坏,即使重修之后的,先生认为“不能算什么满意的成绩”。

樱花

那次去,好像是四五月份,同济樱花大道的那批早樱开完了, 没见着成片的粉色浪漫,只在西南楼后面赏了一株,粉色的花和蓝色的墙搭配也好看,小清新的氛围感十足。

同济樱花是日本友人在同济90周年校庆、为促进中日友好合作赠送给同济大学的,种植在爱校路上,现在已是知名的樱花大道,每年的三月中下旬盛开,观赏的游人络绎不绝。

近两年好像因为疫情未对校外人员开放。疫情快点彻底过去吧,好让大家赴一场烂漫的同济樱花之约。

杉树林

相比樱花,杉树林的知名度就没那么高了。到了秋天,变黄的杉树林也是一道非常美丽的景观。

同济的杉树又高又密,夏季遮阴,秋天适合拍片,随手一框,都能表达出秋天的那股味道。

同济大学校史馆

我和朋友匆匆逛了同济大学的一小部分,好在最后鬼使神差地找到同济大学校史馆,增加了学校历史的了解,参观的朋友们不要错过这一站。抱歉,还是没拍照片。

1、简要介绍

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设有29个专业学院,11家附属医院,13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4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55万余册。

2、办学历史

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1949 年5 月上海解放,1950 年下半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及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不再称“国立同济大学”,直接称“同济大学”。

3、校名释义

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当时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意志,德国,德语)”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意蕴合作共济。

4、同济校训

同舟共济

5、地标建筑

同济大学校门(正门,四平路1239号)、毛像(毛泽东塑像)、国立柱、图书馆、瑞安楼、大礼堂、129礼堂、校史馆、衷和楼、文远楼、西南楼等。

为弥补当时漏拍同济地标性建筑,放上几张《地道风物》曾经发布过的同济大片。

(此部分标注有摄影师的,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同济大学是一所能让你欣赏到建筑建筑之美的中国高校,一幢幢老建筑在新时代依然涌动不竭的生命力。

谁说工科生没有情怀和浪漫,那就在春天带她去同济看樱花,秋天去看杉树林,而三好坞,一年四季都有赏不完的景——春有流水潺湲,夏有榴花明媚,秋有笛声清越,冬有细雪纷飞。

后记:上一篇去了交大的闵行校区《没人告诉你上海交通大学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校园吗?》,与同济大学四平校区的风格完全不同,这和前者是新校区,后者为老校区也有一定关系。当然,各所高校均有各自独特的内涵气质和精神情怀。游览之前,对同济大学的建筑有所期待,果不负所望,校园环境和风光完全在对工科院校固有印象的建设之外,也太能俘获人心了吧~~接下来的一篇还是一所工科类院校,下次见——

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的茫荒的原野,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 烈场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特殊的类型片,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象幅度与**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西部片的神化,并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去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

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西部片的全盛时期。1930年,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西部片《西马龙》成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西部片。1939年,名导演约翰·福特起用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B级片演员约翰·韦恩主演了西部片经典中的经典《关山飞渡》,影片情节紧凑,场景集中,一场印地安人追逐驿站马车的戏惊心动魄,成为影史最佳动作场面之一。影片被誉为“好莱坞叙事形式典范影片”,获得第12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最佳编剧3项大奖,从此约翰·福特和约翰·韦恩两个“约翰”携手共创了西部片30年的辉煌。

到了1952年,弗雷德·齐纳曼导演的《正午》开创了“心理西部片”的先河,既有较强的文学价值,又有较深的象征意义。整部影片将复杂的叙事成分全部精简省略,只运用必要的要素构成整个故事,影片获得第25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剪辑、最佳音乐和最佳歌曲4项大奖。影片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影片的长度和故事情节发生的实际时间长度几乎一模一样,观众可以对着表看。

进入60年代,西部片开始发生变化,1963年米高梅公司拍摄了西部巨片《西部开拓史》,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正是**和电视竞争的最为激烈的年代,为了从电视机前抢回观众,好莱坞制片商们想尽办法,各种规格的宽银幕**相继问世。《西部开拓史》采用了3台摄影机拍摄的新艺拉马超级宽银幕系统,影像壮观无比,此片由当时3位西部片巨匠约翰·福特、亨利·哈萨威和乔治·马歇尔破天荒携手合作,更汇集了吉米·史都华、约翰·韦恩、亨利·方达、格里高里·派克、史宾塞·屈塞等超级明星组成豪华演员阵容,获得当年奥斯卡3项大奖。这个时期,美国人的西部片已经渐显颓势了。

与此同时,一个叫塞尔乔·莱奥内的意大利导演却在罗马郊外拍摄了《为了几块钱》(《荒野大镖客》)、《为了多挣几块钱》(《黄昏双镖客》)、《好人坏人小丑》(《黄金三镖客》)、《西部往事》等被人们称为“面条西部片”的西部片,让美国同行们汗颜无比,,这类影片没有了美国西部片的浪漫主义和以追逐、动作为主的外在节奏,转而注意渲染气氛和对人物心理的描述。

在1969年,美国的西部片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年有3部重要的西部片在美国上映,《真正的勇敢》让约翰·韦恩终于登上影帝宝座,《虎豹小霸王》奠定了保罗·纽曼和罗伯特·雷德福的巨星地位,而山姆·佩金伯的《流寇志》彻底颠覆了西部片传统模式,片中的主角们不再是正义的牛仔,而是一群土匪,他们所对付的不过是比他们更坏的坏人,影片极度渲染死亡场面,用慢镜头拍摄人体中弹的特写,这种手法后来在吴宇森手中被“发扬光大”。至此,西部神话被彻底终结。

西部片又半死不活地过了20多年,1990年,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西部史诗巨片《与狼共舞》石破天惊地一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7项奥斯卡大奖,这时距离上次西部片获得最佳影片已经过了60年了。难能可贵的是,《与狼共舞》在银幕上为印地安人正名,以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过去的那段历史。

又过了3年,重操旧业的老牛仔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不可饶恕》使西部片再夺奥斯卡最佳影片,片中的主角从以往的正义牛仔变成改过自新的罪犯,影片是英雄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混合体,它向西部片的伟大传统表示了敬意,同时又表达了一点不可知论。

进入了新的世纪,西部片也有了新的变化,文章开头提到的没。《美国流氓》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影片节奏更快了,传统西部片的元素少了,新类型的动作元素增加了,这也许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年轻观众而采取的变通吧!

西部片所反映的是美国人的精神倾向,成为美国人的英雄主义的化身,好莱坞的西部片,也只不过是为社会冲突提供了一种虚妄的解决方法,是一个延续了近百年的神话!

人们在表达爱意时总喜欢用“爱心”来表达,在世界上就有这样一些浪漫的地方,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形成了心形的湖泊,成为了情侣们表达爱意佳的旅行胜地。接下来小编将带着大家来看看世界十大浪漫的心形湖泊,一起来看看吧。

10印度心形湖

印度的心形湖位于Chembra山的山顶,这里每天都有大约150名游客行走3千米的路程到达山顶,观看着美丽的心形湖泊。

9瑞士心形湖

瑞士的这片心形湖名叫“拉戈德尔库尔”,它看起来就像是个采石场,但它也确实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湖泊,还是非常奇妙的。

8葡萄牙心形湖

这片葡萄牙心形湖在形成湖泊之前其实就是水洼,但在日积月累之下逐渐变成了湖泊,很适合情侣们去游玩。

7阿尔卑斯山心形湖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隐藏着一处浪漫的心形湖,因路途曲折,只有富有冒险精神,并愿意在山中远足的冒险者才能独享既漂亮又浪漫的奇特景观。

6法国比利牛斯心形湖

位于法国比利牛斯也有一个心形湖,它是长途跋涉行程中很受欢迎的一部分,人们可以边走边欣赏湖边的山景、呼吸山中特有的新鲜空气。

5北海道心形湖

在北海道也有一个心形湖,它的名字叫做“礼似湖”,其位于北海道的一个森林中,距离札幌约4小时的车程。

4新喀里多尼亚心形湖

新喀里多尼亚的心形湖是邻近北部小镇Voh的三角洲地带,这片心形是由周边植物围绕生长而成,一年四季都会变换出不同的色彩,如果想一睹这颗“心”,千万要记得把握时间哦。

3基拉尼峡谷瀑布心形湖

基拉尼峡谷是一个山中的小瀑布,在经过长年累月后形成了一个湖泊,从湖上的岩石往下看就能看出一个心形的图案,看起来分外美丽。

2加拿大心形湖

加拿大心形湖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布兰普顿北部保护区之中,这片地区自1950年代以来就被开放供大家游玩。每年当地的小学生都会在心湖保护区内植树,在春天的时候就会变得绿意盎然,秋天则变成橘红色的色调,十分的美丽。

1巴基斯坦心形湖

巴基斯坦心形湖位于巴基斯坦坦罕萨山谷,这片心形湖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块融化成水。这片心形湖在几个世纪以前都属于无人之境,直到2005年才被人们开辟出来。

文/陈龙珑

还记得在跨年前后那段时间,一部宝马的贺岁片《巴依尔的春节》刷屏朋友圈,还有几个朋友向我强烈安利。但当时忙着其他事没来得及仔细赏析,这一耽误就是一个春节。

 

就在前两天,我终于想起了这档子事,仔细地把这二十几分钟的微**看了两遍。那台第三代的E34宝马5系瞬间将我们拉回了90年代初,那段国民经济还不算富裕的童年时光。

在“宝马”还被叫做“巴依尔”的时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那可是高不可攀的存在。能买得起一台“巴依尔”的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90年代过去,进入千禧年之后,宝马在国内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才有了德系三杰BBA的说法。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三杰其二,宝马和奔驰半个世纪以来的“爱恨情仇”。

 

宝马7系初生 奔驰W116风头正盛

 

众所周知,BMW的全称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总部设在慕尼黑。早期的宝马以运动性极强的双门轿车而闻名,为日后的发展路线定下了基调。

 

在1975年,宝马开创了全新的车系——“3系”,初代宝马3系代号为E21,依然是一款双门轿车。经典的四圆形大灯、标志性的“双肾”进气格栅、霍氏弯角等等经典设计元素都被沿用到这台车型上。

 

此时距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百年,人们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豪华汽车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宝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运动”标签,开始觊觎顶级豪华汽车市场。

 

于是,初代宝马7系E23在1977年应运而生。7系一诞生就被定位于旗舰机豪华座驾,配置上当然必须得瞄向最高水准。当时的宝马7系是世界上首款搭载了车辆自检系统的豪华轿车。此外,它还有一部可显示续航里程的行车电脑。

 

尽管现在,自检系统是每台汽车的必备配置,但在当时,这套原始且简陋的自检系统可是妥妥的“黑科技”。这些高科技配置为宝马在豪华市场打开了局面,这才有了《巴依尔的春节》里的那句话,“这车,全身都是电脑。”这东西在当时可是不可多得的稀奇物件儿。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宝马当时的实力还远远不足以和奔驰竞争。

 

当时的豪华汽车市场还被奔驰吃得死死的,同样在70年代,宝马7系才刚刚诞生,但奔驰S级已经来到了第五代——W116。也是从这一代车型开始,才被正式命名为“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

 

这时候的豪华汽车市场,呈现奔驰一家独大的局面。无论是设计还是配置,S级都处在鄙视链的最顶端。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要做到和奔驰抗衡,宝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后生可畏——宝马得以与奔驰平起平坐

 

90年代,奔驰势头正如日中天。此时奔驰的拳头产品正是大名鼎鼎的“虎头奔”——W140,霸气浑圆的车身设计,经典的三叉星立标和前脸造型令人过目不忘,它被认为是最具收藏价值的一代奔驰S级。在当时的**大片中,商界大鳄和黑帮大佬的座驾几乎都是这台W140。

 

或许正是受到W140的激励,宝马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总比奔驰矮一头的局面。在2001年,第四代宝马E65问世,这可能是一台最不像宝马的宝马。

 

或许是当时的审美风向,亦或是受了奔驰W140的启发。这一代宝马7系一改之前棱角分明的画风,摇身一变成了一台极为圆润,甚至略发臃肿的豪华座驾。和上一代宝马7系相比,它就像被投食了增肥剂一样。

 

也是在这一代开始,以运动而闻名的宝马开始注意到了顶级豪华车的真正客户——后排乘客,而非驾驶员。具备电动调节和记忆功能的后排座椅、车载电话、车载冰箱记忆后排娱乐系统,让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旗舰级豪华车型。

 

也正是从这一代开始,宝马终于得以达到了与奔驰平起平坐的地位——在21世纪初,W140和E65退出市场时,宝马7系的销量首次超过了同期奔驰S级。

 

全新纪元——竞争与融合

 

在过去,人们形容BBA的不同风格时总说:奔驰玩豪华,宝马玩操控,奥迪玩科技。但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不同车企间的风格都在逐渐趋同,慢慢融合。现在的豪华汽车都不再只着重突出于某一方面,而是追求面面俱到。

 

在持续半个世纪的竞争中,奔驰与宝马相互尊重,相互竞争,留下了不少佳话。

 

就在2019年5月,时任奔驰全球CEO的迪特·蔡澈宣布正式退休,宝马放出一段视频向其表示敬意,并附言“奔驰一生,宝马相伴”,奔驰也转发致意。

不过视频的内容却非常耐人寻味:蔡澈卸任后,开着奔驰S级回到了家中,又驾驶着一台宝马i8驶离了车库。

奔驰和宝马总是在“花式秀恩爱,不带奥迪玩”。对此奥迪表示,还是独处更适合我。

 

从7系问世到与奔驰平起平坐,宝马这个后起之秀也成了汽车领域的中流砥柱。奔驰和宝马在相爱相杀中一起进步,推动了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它们中的任意一方都值得我们敬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8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