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背景

明治维新背景,第1张

明治维新背景:明治维新是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日本的一场资本主义大改造。在日本彻底完成倒幕运动之后,明治天皇迁都东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于日本国内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扩展资料 明治维新背景:明治维新是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日本的一场资本主义大改造。在日本彻底完成倒幕运动之后,明治天皇迁都东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于日本国内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日本近代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提倡新文化,改造旧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扩展资料

一、积极影响:

1、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使日本仅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

3、此外,它对亚洲国家立志改革、摆脱民族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消极意义:

1、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

2、日本较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的同时,却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筵席上占有一席位置。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这些改革遭到两方面的反对:一方面是失意的武士,他们纠集对农业政策不满的农民多次兴行叛乱;另一方面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他们要求实行立宪,召开议会,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在各方面的压力下,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为了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大量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62htmlwtp=tt

1、军事改革

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

2、社会司法

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1872年,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公里。

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订立法式刑法,于1898年订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于1899年订立美式商法。

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因为其宣扬忠于天皇的思想,对天皇统治国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传教的禁令。

3、大兴教育

教育方面,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将全日本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一所小学区设1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

4、殖产兴业

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殖产兴业)。

5、文明开化

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

6、政治改革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

扩展资料: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1644~1911)与沙皇俄国(1721~1917),因而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参考资料: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进行的一场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此次改革使日本迅速跻身于世界军事强国之列。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强国之路,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但此次改革具有很大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这次改革是在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由明治天皇政府实行的,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改革力量的政治立场。其次,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废除了藩主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提倡欧美资产阶级文明,接受西方思想观念,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这些改革措施使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后,明治维新通过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加强了国防,也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组成“萨长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权在戊辰战争中消灭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还,结束长达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阀和资本家取代武士阶级的统治。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通过推行“王政复古”以达到天皇亲政和议会政治(合议),建立三权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动了财政统一,稳定幕府后期严重负债的国家财政;并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实现国家工业化,生产力大幅提升。教育也进行了大规模改革,价值观的西化也为日后的政治和经济变化埋下远因。在外交上成功废除了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江户时代以来对虾夷地的开发,旁及琉球,并积极实现日韩合并,乃至于日后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现了“脱亚入欧”的风气,都源于此使国力大幅膨胀的变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捩点。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数成功改革的国家。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42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