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浪漫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第1张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以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作为哲学基础,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有紧密联系。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有直接渊源,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前奏,英国的感伤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流派,其作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强调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

2推崇想象力;

3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4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5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补充:

1浪漫主义以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为主导特征是法国大革命后因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连绵不断的战争流血和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产生的自我崇拜、自我哀怜的社会文化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2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要求反对政治、社会和宗教的束缚,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自由主义论著、作品和文学活动直接影响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产生了“世纪病”、“个人反抗”等主题。

3空想社会主义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消灭阶级对立的方案,并企图以个人的空想计划代替社会斗争,实现人类的解放。他们宣扬的天才论、崇尚个人品德和才能,以及对未来美好蓝图的描绘,对浪漫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德国古典哲学的基调是唯心主义,突出“自我”,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一方面提高了人的尊严感,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促进了对美、崇高、悲剧、创作自由、天才等美学范畴的重视和研究,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宗教、神秘主义以及“自我高于一切”的观点,也有消极的影响。

5德国代表作家:“耶拿派”施莱格尔兄弟,诗人诺瓦利斯,诗人蒂克;“海德堡”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兄弟;“柏林”霍夫曼,沙米索;海涅。

6英国代表作家:“湖畔派”华兹华斯,阿勒律治,骚塞;拜伦,雪莱,济慈,瓦尔特·司各特。

7法国代表作家:雨果,夏多布里昂,斯达尔夫人,乔治·桑,缪塞,大仲马。

8俄国文学:茹科夫斯基,普希金,雷列耶夫,莱蒙托夫。

9东欧代表作家: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匈牙利裴多菲。

10美国代表作家:欧文,库珀,爱伦·坡,霍桑,梅尔维尔,惠特曼。

The romantic lit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influenced by the romantic literature in Western Europe 19 centuries half lea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apitalism,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patriotic enthusiasm, get rid of bondage of English litera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spirit of cre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freedom of the transcendental doctrine presented a splendid sight, so far the American romantic literature began to flourish Therefore, its works from the content to the form have a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Romanticism emphasizes the spiritual func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ui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nature is full of spirit and man should return to nature It advocates that art should make the reader get the stimulation and achieve the sublimation of the soul

American Realism pays great attention the fact or reality; from idealism, hypotheses or sentimental doctrine of objective process; objectively and not by feelings to deal with thought and action, against all unrealistic or Utopian character The reality of the early cheap optimism, began to show social contradic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ealistic and naturalistic literature in Europe, American Realism reflects the negative side of society from many aspects

American realism with distinctive artistic features, lifelike, reflecting the broad picture of society, the introduction of impressionism has even opened a way of American short stories, mature on American literatur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这是这段文字的翻译----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9世纪上半叶,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高涨,摆脱英国文学的束缚、重视人的精神创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验主义蔚为大观,至此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因此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浪漫主义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自然,主张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

美国现实主义注重事实或现实;不受理想主义、臆测或感伤主义影响的客观过程;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现实主义抛弃早期廉价的乐观主义,开始表现社会矛盾。在欧洲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美国的现实主义从许多方面反映社会消极的一面。

美国现实主义各具艺术特色,逼真,反映广阔的社会图景,引进印象主义手法,甚至开辟了美国式短篇小说的途径,对美国文学的成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 =,望采纳,来自英语帝。

 美国文学的名词解释

 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或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用英语写成的美国文学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

 美国文学的特点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

 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

 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与对性爱的病态追求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

 20世纪以来,许多文学潮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美国文学在各个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文学作品。在殖民地时期,他们的作品一方面描述了发现新大陆和探索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是清教作品,清教作品是主要反映他们的自我的精神而随后代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他们以美国人为中心,描绘本土风情,反映美国的自身问题,主要反映自由,拓展和个人主义精神。随后到来的超验主义以爱默生为代表,超验主义提倡崇高、谨慎、社会改革和教育、个人主义胜于传统和社会的原则,但由于战争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这些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和批判现实主义。随着战争的爆发,美国文学也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革。

 美国文学的流派

 the Lost Generation——“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团体。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们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口号的蛊惑下,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发现战争远不是他们原来设想的那种英雄的事业,所谓“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间的反战情绪。这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这些思想感情。例如,约翰·多斯·帕索斯的《三个士兵》、爱·肯明斯的《巨大的房间》、威廉·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和《萨托里斯》。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the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有人根据英文“Beats”和“Beatniks”(“垮掉青年”的俗称)译成“避世青年”或“疲塌派”,也有人取其诗歌的部分特征,称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统治发动冲击。多数垮掉派文人来自东部。著名的有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威廉· 巴罗斯、格雷戈里·柯尔索、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塞缪尔·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1950年,凯鲁亚克与巴罗斯合写侦探故事未成,却各自完成了一部垮掉派小说《小镇与城市》(1951)和《吸毒者》(1953)。霍尔姆斯从中受到启发,在小说《走吧》(1952)中更明确地反映纽约“垮掉青年”的生活感受,又在《纽约时报》上鼓吹垮掉派文学,但这种尝试受到东部学院派势力的压抑,他们就往西部寻求同道和发展基地。当时洛杉矶近郊的西威尼斯有个以劳伦斯·李普顿为首的垮掉派组织,他于1955年发表小说《神圣的野蛮人》。在旧金山,以劳伦斯·弗林盖梯的“城市之光”书店为中心,聚合了一群立志从事“文艺复兴”的反学院派诗人,他们的首领即是后来成为“垮掉的一代”理论家的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Black Mountain Poems——“黑山派诗歌”

浪漫主义: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往往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为指导,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具有批判性、暴露型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浪漫主义: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在创作方法上,它反对古典的、理智的和毫无个性的种种规范和束缚,强调艺术家个性和感情的表露,强调按理想反映生活。他们喜爱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和神话题材,主张发挥艺术家高度的想象力,用幻想和夸张创造奇特的、使人触目惊心的艺术形象。

思想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等古典主义哲学家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预测,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展概况

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之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53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