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横江词(其四)的资料和意思,并把其它几首一起写下来.快快!高分!

李白的横江词(其四)的资料和意思,并把其它几首一起写下来.快快!高分!,第1张

李白《横江词六首》诗考

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在南下宣城途中来到长江边,来到横江渡。

长江之上,为什么会有横江?长江本来是自西而东的长江,从庐山足下逐渐折向东北。到了和县西梁山的这一段,竟然变成自南而北,横亘在这吴头楚尾一带。横江渡就在这段横着的长江的西岸,地属和州历阳郡。牛渚矶,亦即采石矶,就在它的东岸,地属当涂县。这里本来是江山形胜之地,又是南北往来要冲,还有著名的历史古迹。孙吴经略江东,晋室永嘉南渡,隋代韩擒虎伐陈,都是从这里过江。横江渡可谓屡历兴亡,数经沧桑了。所以骚人吟士经过这里,总要赋诗留念,而横江总是以它特有的风浪来迎接往来行旅。时年已有五十三岁的李白,欲由采石渡江赴历阳遇风浪而有所感之作。

李白此时已到心情极度失意,长期云游,漂泊不定,一路行来,思前想后,心情十分痛苦,加之风浪排空,阴风怒号,李白睹物伤情,既充满了理想破灭的悲哀,又充满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还充满了对苍生社稷的殷忧,更那堪再加上大半生辛酸的回忆。来到这“微风辄浪作”的横江渡头,又正值海潮汹涌的季节,他心中的风浪便和江上的风浪发生了强烈的共鸣。举眼望去,只觉得云愁雾惨,天昏地暗,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那风势好像把大山都能吹倒,那浪头好象比金陵的瓦宫阁还要高。“这人们称道的江山形胜之地,竟是如此险恶!这多像我的幽州之行!甚至我一生从政的经历,也像这条横江一样啊!”

他站在渡头朝上游望去,只见波涛汹涌,好像海水倒灌进来,逆流而上的潮 头几乎要扑过浔阳。“浔阳江上的马当就够险了,谁知这牛渚之险更甚于马当。长江上的天险,一处比一处更险,我这一生从政的经历,也是一次比一次更险啊!青年时期,遍干诸候,到处碰壁,历抵卿相,一事无成。中年时期,奉诏入朝,仰天大笑而去,低头挥泪而返,甚至被迫遁入方外。到了垂老之年,北上塞垣,更是探虎穴,几入虎口;历湍波,险堕深渊。横江啊,你的风浪勾起了我几十年的辛酸往事!”

他站在渡头回身西望,只见云山万重,不见长安何处。正凝望间,恍惚看见江水上连汉水,汉水又上连渭水,渭水又上连长安,好像从扬子津坐上船一直就可以驶向那里。忽然长江、汉水、渭水又一下消失,眼前却是白浪如山的横江。“白浪如山的横江怎能过得去啊!连敢挂高帆,惯驶巨舟的船夫也愁坏了。云山万重的长安怎能回得去啊!回不去了,此生此世也回不去了!”

他站在渡头朝下游望去,只见江流奔向云雾弥漫的远方,那就是大海。他想起古代神话中所说的海神来,想着想着,就恍惚看见海神经过东海,带来一阵恶风,掀起一阵巨浪,直扑附近的天门山,把本来是完整的石壁一下就冲开了……忽然,海神变成了安禄山,恶风巨浪变成了千军万马,天门山变成了潼关。……

他为了躲开这些可怕的幻景,便走到管理渡口的馆驿前面,打听过渡的事。津吏向他介绍了渡口情况,并指着东方的天空说:“李郎官,海上起云了,还有更大的风浪就要到来,这样的天气可不敢行船啊!”李白一看天上,果然云在涌,眼见乌云即将笼罩整个大地;一看江上,果然浪在涨,好像海上的长鲸在翻腾,迫使众水倒流。李白只好告别了津吏,自回城中。横江渡前津吏几句本来平平常常的话,却在李白心里回荡不已:“还有更大的风浪就要到来!还有更大的风浪就要到来!还有更大的风浪就要到来!……”他猛然一惊:“是啊,这场风浪一起来,三山五岳都会震动,整个国家都将在风雨飘摇之中,千万苍生都将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李白写下了《横江词六首》: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杨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为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第一首: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开首两句,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充满地方色彩。“侬”为吴人自称。“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一抑一扬,感情真率,语言对称,富有民间文学本色。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位于长江西北岸,与东南岸的采石矶相对,形势险要。从横江浦观看长江江面,有时风平浪静,景色宜人,所谓“人道横江好”;然而,有时则风急浪高,“横江欲渡风波恶”,“如此风波不可行”,惊险可怖,所以“侬道横江恶”,引出下面两句奇语。

“猛风吹倒天门山”,“吹倒山”,这是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天门山由东、西两梁山组成。西梁山位于和县以南,东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当涂县西南,“两山石状飚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江南通志》),形势十分险要。“猛风吹倒”,诗人描摹大风吹得凶猛:狂飚怒吼,呼啸而过,仿佛要刮倒天门山。

紧接一句,顺水推舟,形容猛风掀起洪涛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阁。”猛烈的暴风掀起洪涛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从高处远远望去,“白浪如山那可渡?”“涛似连山喷雪来”。沿着天门山长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腾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仿佛高过南京城外江边上的瓦官阁。诗中以“瓦官阁”收束结句,是画龙点睛的传神之笔。瓦官阁即瓦棺寺,又名升元阁,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据重冈,……乃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方舆胜览》)。它在诗中好比一座航标,指示方向、位置、高度,诗人在想象中站在高处,从天门山这一角度纵目遥望,仿佛隐约可见。巨浪滔滔,一泻千里,向着瓦官阁铺天盖地奔去,那汹涌雄奇的白浪高高腾起,似乎比瓦官阁还要高,真是蔚为壮观。诗人描绘大风大浪的夸张手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猛风吹倒天门山”,显然是大胆夸张,然而,从摹状山势的险峻与风力的猛烈情景看,可以说是写得活龙活现,令人感到可信而不觉得虚妄离奇。“白浪高于瓦官阁”,粗看仿佛不似,但从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上看,站在高处远望,白浪好象高过远处的瓦官阁了。这样的夸张,合乎情理而不显得生硬造作。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语言也象民歌般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长江虽可东望大海,但与海相距千里。但是在诗人眼里,海潮之声已到笔砚间。他在第二、三、四首中借用海潮、海云、海神,把横江“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的险恶写得淋漓尽致,突出一个愁字,险恶势力太猖狂,诗人忧国忧民情怀跃然纸上,李白诗中的大海是与其情感的波涛共同起伏的。

第四首写海潮过天门山的惊险。首句用海神经过挟带风雨的传说写狂风大作,在惊险中更蒙上一层神奇色彩。第二句言海潮涌过天门石壁,犹如白浪劈山。后两句用倒装句法,道出连山喷雪的波涛穿过天门山的情景。这和钱塘江大潮相比,那个更使人惊心动魄呢这一反诘更突出了横江风波之险恶。

第五首诗人表露地方官员和自己的想法是一致,“如此风波不可行”。第六首是诗人借想像、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表露自己无奈的心境。

诗中的横江风波象征着“黑暗腐朽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寄寓着“大乱将兴、大祸将起、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

本诗的象征意义,从诗歌总的气氛来体会,余味深长,诗中极力形容横江风波的汹涌险恶,确有可能象征当时社会形势的险恶。其一曰“吹倒山,高于阁”,其二曰“一水牵愁万里长”,其三曰“横江西望阻西秦”,其四曰“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迥””也确有可能象征诗人为朝廷政治危急,自己不能为之出力而担忧。李白在和州写的《横江词六首》传颂千古的佳话。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窦娥冤》。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元代主要文学形式有两种:元曲和杂剧,代表人物马致远,作品《天净沙•秋思》;张养浩,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杂剧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二、元代四大杰作?

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作分别是:

2、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3、白朴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

4、马致远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5、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元代最有名的是元曲。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1、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2、白朴的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等。

3、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4、马致远的代表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等。

三、元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元代文学参考书目

文学背景

《元代史》,周良宵、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元朝史》,韩儒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代社会生活史》,史卫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进士研究》,桂栖鹏,兰州大学2001年版。

《马可波罗行纪》,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总论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辽金元文学论稿》,张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辽金元文学研究》,李修生、查洪德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元代文学文献学》,查洪德、李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北曲

《元曲选》,(明)臧晋叔,中华书局1979年版。

《元曲选外编》,隋树森,中华书局1980年版。

《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徐沁君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全元戏曲》,王季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999年版。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元杂剧选注》,王季思,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曲选》,王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全目》,傅惜华,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元人杂剧概说》,[日]青木正儿,隋树森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元杂剧概论》,许金榜,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元杂剧研究概述》,宁宗一,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

《元杂剧史稿》,李春祥,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元杂剧论集》,李修生等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杂剧艺术》,徐扶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元代戏曲史稿》,黄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元杂剧史》,李修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元代杂剧史》,刘荫柏,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四、元朝奇葩文学作品?

元朝时,以关汉卿等为首的元曲享有盛名。

如《窦娥冤》《梧桐雨》等等。

五、元代的文学作品哪些取自唐传奇?

元代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改编自唐传奇(《离魂记》);《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作品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本是出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

六、元明清杂剧和小说代表?

元杂剧四大家

杂剧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元杂四大家”。

关汉卿(约 1220~1300),今河北安国人,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编有杂剧 67 部,现存 18 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是他的代表作。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今山西襄汾县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

白朴(1226~1306),今山西河曲县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

马致远(约 1251~1321),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长,名气大,有“曲状元”之誉。他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独具匠心,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

明代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辉煌时期,“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是在明代完成的不朽杰作。在宋元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到明代中后期,也出现了一个鼎盛局面,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成为这方面的代表。

清代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词等都有值得称道的作品。长篇小说是清代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

1施耐庵与《水浒传》

2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3、吴承恩与《西游记》

4、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

5、冯梦龙与“三言”

“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6、凌濛初与“二拍”

“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作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代表作:

1、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

2、郑光祖:《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

3、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4、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七、元朝杂剧排行榜?

关汉卿:《窦娥冤》

关汉卿之于杂剧,就好比李白、杜甫之于唐诗,苏轼、柳永之于宋词,是元代最伟大的剧作家。而这部《窦娥冤》又是对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白朴:《梧桐雨》

现在,一般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这四位称之为元曲四大家。白朴的杂剧代表作就是这部《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曾选入中学课本。而他还写过很多杂剧,最出名的就是这部《汉宫秋》,原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八、元代主导文学体裁的名称?

元代主导文学体裁是元曲,出现了元曲四大家。

元曲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等。

九、元代文学包括哪些呢?

1.元代词

元词上承两宋余绪,虽难以继承,但也出现了许多词人。元代词创作可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代一统以前蒙古时期的词人的词作;第二时期包括出生于元一统后到元亡之前的词人的词作。

白朴像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南宋入元的词人、由金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部分。这一时期的词人大多有亡国和战乱的经历,因此,他们的词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抒写怀念故国的黍离之悲的词作。

南宋入元的词人,如赵孟頫、曹伯启、姚云文以及刘壎、陆文圭等人,他们的词作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怀思,以及家破人亡的隐痛。由金人元的词人,如元好问、段克己、白朴等人,其词作大致属于“沧桑之叹”。而这一时期词作成就最高的词人当数元好问、赵孟頫、陆文圭等人。

元代第二时期的主要作家有虞集、王旭、张雨、张翥等。他们作品的主要内容是议论行藏出处和羡慕半隐半俗生活,对现实表达不满。其中最负盛名的词人是张翥,如他的《瑞龙吟》、《水龙吟》、《解连环》等,都具有意境含蓄、描写细腻的特点。

2.元代杂剧、散曲及南戏

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题材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

元代散曲从北方金代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大多数为北曲。

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后期有乔吉、张可久、雎景臣、张养浩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

散曲中为宴会歌伎唱词的艳曲较多,也有不少写景、抒情和怀古、叹世的小令,以及少量讽世喻俗的套数,如马致远的《借马》和雎景臣的《高祖还乡》。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及诸宫调等前代戏剧、曲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杂剧艺术形式新颖,且内容具有时代特色,主要包括商人和妓女题材、清官公案戏、历史题材及水浒戏和隐逸题材等。

其中商人和妓女形象最引人注目。

元帝国横跨欧亚,商业十分发达,商人大都以此起家。

妓女为城市社会畸形产物,在元剧中大多富于斗争精神,著名的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戏剧除杂剧外,在南方尚有南曲戏文,或称南戏。《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和《杀狗记》合称南戏四大名剧。元顺帝时高明写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发展到顶峰。

3.散文

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虽不乏可读的篇章,但总体而言,抒情写景的少,而经世致用、歌功颂德的多。

元朝散文呈三变:初期文坛呈现一片新气象.中期文章写得峭刻森严;晚期,作者摆落凡近,追习往哲。元朝著名的作家有郝经、戴表元、袁桷、姚燧、赵孟頫、虞集、黄潘、杨维桢等人。其中姚燧和虞集被称为元代古文二大家。赵孟頫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书法家,有《吴兴山水清远图记》等作品传世。

4.元代诗

元代统一前活跃于诗坛的依旧是金代诗人,元好问最为突出,此外还有麻革、张宇、陈赓、李俊民等。

契丹人耶律楚材也能写诗,多写塞外风光,意趣天成。

入元后,北方的曹伯启、元明善、姚燧,南方的袁桷、贡奎、胡炳文相继兴起,开始形成南北统一的诗风。

稍后的虞集、杨载、范椁和揭侯斯号称元代四大家。

元代末年,农民起义四起,诗作成就最高的是杨维桢,隐士王冕的诗作也堪称上乘。

5.元代小说

元代小说是承袭六朝以来两种体制,即唐代传奇的文言小说和宋代话本的通俗小说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但主要成就在话本小说方面。

从说话艺术发展而来的话本小说,分为短篇小说话本和长篇讲史话本两类。元代小说大多经明人修改,现存很少。陆显之编有《好儿赵正》,金仁杰编有《东窗事犯》。这些小说很难确定朝代,一般称为“宋元话本”。

保存至今的元代至正年间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十五卷,显示了元代在古典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这五种平话是:《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全汉书续集》和《三国志平话》。这五种平话所叙史事,多系真假参杂、虚实并行,但为后来的长篇小说的发展积累了艺术经验。

6.元代文论

元代诗文理论多沿袭宋人,而戏曲、小说理论开始形成。元代文学理论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元代诗文理论分为以下几派以郝经、刘将孙为代表,承继宋代理学家的观点,以道论文;以方回为代表,承继宋代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标榜“格律整峭”;以戴表元、袁桷为代表,承继严羽,提倡唐音;元末杨维桢,则把诗当作个人性情的表现。

元代曲论和小说理论均属开创阶段。曲论主要著作有:论述演唱的专著,有燕南芝庵的《唱论》;有关北曲的韵书,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有关戏曲的评论,有钟嗣成的《录鬼簿》和夏庭芝的《青楼集》。小说理论的主要著作是罗烨的《醉翁谈录》、陶宗仪的《南村缀耕录》和杨维桢的《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等。

李白、杜甫、屈原、司马迁、欧阳修等。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8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