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河南在古代属于哪个国家? 春秋时期:河南境内存在许多国家,晋国,郑国,周王朝,宋国,蔡国,,卫国,楚国等都占据河南省的一部分
战国时期:主要是位于魏国、韩国、楚国
大一统王朝不说了。
三国时期属于魏国
南北朝时期,除了宋国曾经短暂占据河南大部以外,其余时间河南都是北朝疆域(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
五代时期,河南是后周后梁后堂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
宋辽时期,河南是北宋的领土;宋金时期,河南大部分是金国的领土,只有淮河以南少部分在南宋境内
民国北洋军阀时期,河南不属于任何派系的军阀,只听命于当时的北京
问题二:河南古代是什么国 春秋时期:河南境内存在许多国家,晋国,郑国,周王朝,宋国,蔡国,,卫国,楚国等都占据河南省的一部分
战国时期:主要是位于魏国、韩国、楚国
大一统王朝不说了。
三国时期属于魏国
南北朝时期,除了宋国曾经短暂占据河南大部以外,其余时间河南都是北朝疆域(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
五代时期,河南是后周后梁后堂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
宋辽时期,河南是北宋的领土;宋金时期,河南大部分是金国的领土,只有淮河以南少部分在南宋境内
民国北洋军阀时期,河南不属于任何派系的军阀,只听命于当时的北京
问题三:河南在古代是什么国? 河南省地处中原,又大多为黄土地,在春秋战国之前分封了许多国家,主要的有:1、周朝王室属地,又称王畿,都城在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市,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洛阳市管辖范围;2、虢国,分为两个,一个叫做西虢国,都城在上阳,也就是今天的三门峡市,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的三门峡市,后来西虢国被晋国所灭,这里成为晋国属地;东虢国,在今荥阳市以东,都城不详,管辖范围相当于郑州市西部地区,春秋初期被郑国所灭;两个虢国的开国国君都是周文王的兄弟,姬姓,是周朝的同姓封国,且为最高爵位公爵;3、焦国,都城焦,在今三门峡市陕县西十里铺一带,辖境也相当于今三门峡市范围,周朝东迁之后被西虢国逼迫迁走,焦国为神农氏后人,姜姓,属外姓诸侯;4、苏国也称温国,都城温,也就是今天的焦作市温县,辖境相当于今焦作市北、东、部地区,苏国在春秋中期被狄人所灭,土地并入王畿之内,后来被周襄王封给了晋国;4、原国,都城原,在今济源市城西,辖境相当于今济源市北部地区,原国姓氏不详,也应当属于异姓国,东周周襄王时期原国的土地被周襄王封给了晋国;5、共国,都城共,在今天辉县市,《竹书纪年》记载共国的国君共伯就是西周共和行政时期代行天子职务的人,共国应是周朝同姓诸侯国,春秋初期共国被郑国吞并;7、卫国,都城朝歌,即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城朝歌镇,辖境相当于今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全境,新乡市大部,开封市大部,卫国的开国国君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又是王室的司寇,国土面积是最大的;8、郐国,都城在郐,在今河南省密县曲梁乡大樊庄一带,郐国为姓古国,是祝融氏后代,为异姓诸侯国,春秋初期被郑国所灭;9、郑国,都城新郑,即今郑州市所辖新郑市,辖境相当于今天郑州市全境、开封市大部、许昌市一部、平顶山市北部、驻马店市北部。郑国是在西周末年从镐京附近迁到这里的,开国国君是周宣王的弟弟友,属周王室同姓诸侯国;10、陈国,都城淮阳,即今周口市淮阳县,辖境相当于周口市北部、开封市南部地区,陈国为妫姓,是舜帝的后代,为异姓诸侯国;11、宋国,都城亳,即今商丘市睢阳区,宋国为子姓,是商朝后人所封的诸侯国,是异姓诸侯国,辖境相当于今商丘市全境,周口市部分地区,开封市东部,濮阳市南部,以及山东、安徽的部分地区,宋国与卫国一样都是在“三监之乱”后由周成王所封;12、蔡国,都城上蔡、春秋之后迁到新蔡,辖境相当于驻马店市大部、周口市一部、漯河市一部、信阳市北部,开国国君蔡叔度是周武王的弟弟,参加“三监之乱”被周公流放,国家一度被废,历史上延续的蔡国是蔡叔度的儿子受封的,为周王室同姓诸侯国;13、息国,都城息,即今信阳市息县,国君息侯也是周武王的弟弟之一,为周朝同姓诸侯国,辖境相当于息县一带淮河上游肥沃地区;14、申国,都城宛,即今南阳市北,辖境相当于今南阳市,申国是四岳后人,姜姓,为异姓诸侯国。15、许国,四岳后人,都于许,即今许昌市一带,为异姓诸侯国;16、杞国,都于杞,即今杞县一带,齐桓公称霸时被迁到山东境内,是个异姓小国,为夏朝后裔。除了上述十六国,春秋时期在周口市境内的还有顿国、沈国,在信阳市与漯河市交界的地方还有英国,在信阳市境内的还有黄国、江国、赖国,在南阳市境内的还有邓国、吕国、唐国、廖国;在河内也就是今焦作市一带的还有樊国、檀国、孟国;在王畿附近的还有伊洛之戎、蛮氏戎人;在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东路一带还有翟国、长狄、赤狄活动。春秋中期之后,晋国占领了河内,即今焦作市、济源市一带,后来又占领了卫国的东阳,即安阳、新乡、鹤壁,卫国只剩下今濮阳一带地方了;楚国先后占领了方城山以南地区,后来又北侵拥有了驻马店、平顶山市>>
问题四:河南信阳古代属于什么国 今河南信阳在古代是所属的国家分别是弦、黄、蒋、息、蓼、番等诸侯国的国都。 以下是详细资料: 信阳鄂豫皖苏区――将军故乡 红色信阳(7张)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从东到西分布有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多处。西周时期,信阳分别是弦、黄、蒋、息、蓼、番等诸侯国的国都。 弦国(隗姓),国都设在今光山县城西5公里处。黄国(嬴姓),国都设在今潢川县隆古乡。蒋国,周公旦之子伯龄封地,国都设在今淮滨县期思镇。息国(姬姓)今息县,周文王之子羽达的封地,国都设在今息县城西南青龙寺。蓼国,相传为夏代皋陶裔孙封地,春秋时国都建于固始县城东北蓼城岗。番国(已姓),国都位于固始县城以北。申国(姜姓),都城在南阳市北,为“南申”,战国时期被楚所灭后,于今信阳市区另筑谢城(平桥区平昌关镇)称之为“东申”。公元前688年后,楚国相继吞灭上述各国,委派县尹进行管理,设置直属中央的地方政权--息县、期思县、申县[9]。 战国时期,平桥区曾为楚国别都。
问题五:河南以前是什么国?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洛阳、开封以及安阳都是著名的古都。河南在国务院颁布的三批99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据了7个,全国第一。商代在河南建都,后来迁到“殷”(安阳),以后许多朝代在洛阳建都。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从新石器时代在河南就有仰韶文化遗址,登封有夏代龙山文化城堡遗址,二里头文化。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它的最后一个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
前11世纪,西面的周消灭了商朝,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前711年迁都 洛邑,开始分裂动荡的东周时期,那时河南分成许多小国,如陈国、 蔡国、曹国、郑国、卫国和宋国。北面的强国晋国后来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韩国的都城新郑和魏国的都城大梁(开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内。南面的强国楚国也在河南南部拥有南阳等军事要地。最终,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国。
东汉(25年~220年)建都洛阳。东汉末年,曹操以河南许昌为基地逐步剿平中原各路军阀,220年,其子曹丕建立魏国(三国之一),45年后被西晋(265年~316年)取代。魏和西晋都定都洛阳。 4世纪起入侵的游牧民族在北中国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包括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和后秦。439年北魏(386年~534年)统一了北方,在493年将首都迁到洛阳。并在南郊修建了龙门石窟。
北齐石灰石佛教雕像605年,隋炀帝登基后,欲将首都从长安迁到洛阳,大修宫殿园林,并开挖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不久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唐朝虽然定都长安,但位于中原的洛阳也被定为东都(陪都)。
五代时期,有4个朝代都定都开封: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960年~1127年)建都开封(东京或“汴京”)。宋代中国虽然在军事上未能取得成功,却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黄金时代 。1127年,来自今天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的金征服了淮河以北地区。有数百万难民跟随朝廷迁往江南,南宋开始。此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向南方以及北方沿海迁移,长江三角洲取代河南成为中国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1214年,金受到蒙古威胁,将首都从燕京迁到开封。1234年最终被蒙古所灭。蒙古人建立了行省制度,开封是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
在女真和蒙古南征的过程中,包括河南在内的华北平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大量人口死亡或逃离,形成大片无人区,大批水利设施被有组织的破坏,黄河泛滥也日趋严重,从此河南失去过去长期拥有的优势。
从宋朝开始,中原汉民为了躲避战火大举南迁,继而外迁至世界各地,形成现在影响广泛的客家人。
1368年,明朝建立,河南的省界已经与今天大致相同。下设8个府:开封、河南(洛阳)、归德(商丘)、南阳、汝宁(汝南)、卫辉、彰德(安阳)和怀庆(沁阳)。在开封还驻有周王。
明朝末年,1641年,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期间,黄河被掘开(有说李自成扒河,有说明军扒河),全城37万人只幸存3万人。明清时期,河南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逐渐重新成为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粮食主产区。
在20世纪,随着平汉铁路(1906年通车)和陇海铁路(1910年开封到洛阳段通车,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灵宝,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宝鸡,1945年到天水,1953年到兰州)的陆续修通,河南又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北洋军阀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30年,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展开大>>
问题六:河南古时是什么国家 古代哪个时候啊。河南在古代称呼中原。夏,商。都起源河南。一直作为统治中心。春秋时代是大部分小诸侯国都在河南。如宋国。吕。许虢国 。虞国。卫国等 战国时代是魏国和韩国地盘。
问题七:河南是七国中的哪一国? 魏国河南南部,韩国,河南中东部,郑州一带 战国魏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由魏文侯于前403年为周威烈王册封为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韩是古国名,东周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问题八:古代有多少名人是河南的 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开天鼻祖”。 河南淮阳城的太昊陵,是中华子孙祭祀朝拜伏羲的圣地。 治水神工大禹 为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佳话。他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 部落联盟首领,奴隶制社会第一个元朝--夏朝的开国君主。主要活动区域在河南。 商朝创始人汤 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 能知人善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 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带。 政治改革家子产 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 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哲学大师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 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志行高洁的庄子 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 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 庄哲学”。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军事家吴起 (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河南 濮阳)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功成身退的范蠡 字少伯,春秋时期宛(今河南南阳)人,任越国大夫,在 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变法图强的商鞅 姓公孙,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今 河南汲县)人,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 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又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主要区域在河南省)人,著名 法学家,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 基础。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领导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辅佑秦王统一中国的李斯 (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国上蔡县(今 河南上蔡县)人,著名的政治家,辅佐秦王统一了中国。 历算学家张苍 (公元前256年――前152年),西汉阳武 (今河南原阳)人,是西汉初年历算学方面的突出代表, 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字平子(公元78年――139年),东汉南阳西鄂 (今河南召县石桥镇)人。杰出的科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 测验风向的候风仪等,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医圣张仲景 名和,字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阳郡涅阳(今 河南南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英年早逝的才子贾谊 (约公元前200年――前168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汉字字典创造者许慎 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 万岁里(今河南郾城县东15公里许庄)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 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古代才女蔡琰 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尉氏县西南蔡庄)人,是汉朝著名 学者蔡邕的独生女儿,所著五言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最有名。 军事谋略家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 的著名军事统帅,以谋略著称,是晋王朝的>>
问题九:古代的五代十国的河南的南阳是那国?拜托各位大神 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为楚国重邑,已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商遍天下,冠富海内,在东汉因是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所以又称陪京,有南都帝乡之称。后历为府治。 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培养和造就出春秋时期谋略家、商圣范蠡,东汉时期科学巨匠张衡,泽被后世的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等举世瞩目的历史人物。近代以来,南阳更是英才辈出,群星灿烂。南阳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实业家遍布海内外。 南阳有许多文物古迹,医圣祠位于南阳市城东的温凉河畔,是纪念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庙。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的卧龙岗上。汉画馆,坐落在卧龙岗上,与武侯祠比肩并峙,是我国较大的收藏汉代画像石刻的陈列馆。张衡墓位于南阳市北25公里处的小石桥村西侧。宛城遗址位于南阳市东北部。玄妙观位于南阳市西北梅溪河畔,是清末四大丛林之一(四大丛林是:北京白云观、西安八仙庵、济南长清观、南阳玄妙观)。南阳知府衙门位于南阳市民主街,曾是元、明、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长官主持府事和办公的地方。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在西安的河南人包括河南裔保守估计也有一两百万。在郑州的陕西人你恐怕想凑够一二十万都难。郑州本身就是一个千万级人口大市。更是一个近亿人口的省份首府。工作,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生存压力巨大。本省人想融入郑州都极为艰难更何况你个外地人。再说了除了做生意和有正式工作的西安人会去郑州外。普通西安人谁是脑子坏了吗?跑到 郑州去谋生?同样是外出谋生去哪不比郑州强。 (实事求是没有贬低郑州的意思,更无意挑起地域矛盾。能听懂的自然能懂听不懂的全当我在放屁。无意争吵,谢谢合作) 在西安的河南人是在郑州陕西人一百倍左右,西安的河南人(包括原籍祖籍现籍)大概有三百到四百万,在郑的陕西人也就几万人左右,同治回乱后,陕西关中人口基本上被屠戮殆尽,从那个时候开始,河南人就开始来陕定居,特别是民国陇海铁路修好通车后,陕西陇海铁路沿线都是河南人定居,著名的西安道北,全是河南人,还有宝鸡以前也叫做“小河南”,前些年宝鸡的官方语言都是河南话,这些年周边县区人口大量涌入市区,才稀释了河南人口占比。 那肯定是西安的河南人多,当年逃难入潼关的河南人不是一般的多。 河南是人囗大省,外出务工人数一直较高。陕西人有点恋家,相对保守,就算出去也是北上广深居多吧。 1942年到西安的最小的年纪,现在都80多了。嗯,现在据说有400多那是肯定的呀,80多岁基本上都三世四世同堂了。那都是最少也是爷爷奶奶辈儿的。 西安人不会去郑州的,去也是公派,去郑州还不如去洛阳,最起码西安和洛阳是一个文化圈,郑州是殷商后裔,崇尚蒙大仙文化。 相对来说还是在西安的河南人多,西安有好多做生意的都是河南人,西安附近几个村的人都是之前河南逃难时迁移过去的,再加上河南的灵宝,三门峡还是离西安比郑州近的多,这几年这边好多人为了工作小孩上学都把房子户口迁到了西安。 不需要这么麻烦,肯定在陕西的河南人多呀 当然是西安的河南人多。这是 历史 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地区成为战场以后,老百姓只能沿着铁路往西跑,最终都在西安落了脚,一是日军没有突破潼关防线,再就是,西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容易找口饭吃吧。 其次,49前,以及49后历次天灾人祸,活不下去的河南人的逃难路线还是顺着铁路一路向西,最终大都落脚西安。到了西安就在铁路两边搭个棚子住下来想法生存,以至于后来道北的自强路两侧全都是河南人。 河南人逃难到了西安,为了生存,啥苦啥累的活都干,也做一些最底层的小买卖谋生。总得来说,西安的河南人大多数都是 社会 的底层,后代混的也大多不成器。记得八十年代末在西安上学时,街头爱惹事的“han人”都是一口河南腔。 说了这么多,完全没有歧视河南人的意思。我也是河南人,也有亲戚现在还在西安做生意(改革开放后去的,开始是卖水暖配件)。 有人说过,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到处流浪。其实不是的,吉普赛人是天生浪漫,不愿定居下来。河南人一次次的颠沛流离,只为找到一个能吃上饭的居所。毫不夸张的说,河南人承受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几乎所有的苦难。他们的性格中,被深深的刻下了吃苦耐劳,随遇而安的思想烙印,创新与冒险成为了奢侈品,这也是无可奈何啊! 扯的远了,对了,我现在生活在郑州,郑州的陕西人很少很少。 好象只过河南人逃荒来西安
她说她喜欢郑州冬天的阳光
巷子里飘满煤炉的味道
雾气穿过她年轻的脖子
直到今天都没有散去
关于郑州我想的全是你
想来想去都是忏悔和委屈
关于郑州我爱的全是你
爱来爱去不明白爱的意义
关于郑州只是偶尔想起
现在她的味道都在回忆里
每次和朋友说起过去的旅行
我不敢说我曾去过那里
——《关于郑州的记忆》
秋天,是上天赐予郑州最美的礼物,一场连绵的雨,拉开了秋的序幕。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十月的郑州,在看得见的蓝天里,拥抱暖阳。
01
长寿山的秋叶已经红遍,惊艳了时光。
嵩山少林寺,千年古刹带着些许柔情,缱绻了时光。
中原区老街道的梧桐树,在某个秋雨夜,倏忽间,满城渐黄。
蓄势而发的秋风,将这漫天黄叶掀起,飘飘然落到心尖。
浓厚的 历史 人文,在静静等待人们拾起…
02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八大古都,郑州便是其一。
关于郑州的故事,要从5000年前说起。
轩辕皇帝曾在这里出生,创业,建都,创建出瑰丽璀璨的华夏文明。
3600年前,中国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从那时起,便是郑州繁华的开始。
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无时无刻不呼吸着 历史 人文的气息。
滚滚黄河水向东流逝,便是这千年文化最好的见证。
一条黄河蜿蜒穿过,在经过中原的时候,却在这人口密集的广袤大地上逐渐温柔了起来,她带着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两岸人民,让贫瘠在绿色中死亡,成为这座城市最动情的一篇。
沧海桑田,故园不改。
自古以来,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孕育了中原人朴实淳厚的性格。
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们爱得深沉。
中岳嵩山,中原文化的灿烂瑰宝。往来游客络绎不绝,每当步入深秋,红叶如火绽放,成为这无边萧瑟里绚烂的一抹。
少林寺,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有“天下第一古刹”之美誉。
有着千年 历史 的银杏树屹立寺中,落叶纷飞,庙宇寂然。与这漫山的红叶来一场秋日私语,倒映在蓝天红墙下,诗意极了。
03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入秋之后,郑州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满街参天的梧桐树。秋雨过后,梧桐树摇身换上金装,还未教人好好观赏,便随着秋风如雨般落下。
此时的郑州,便是一幅动态的秋光潋滟图。
郑州园博园秋意正浓,菊花、红叶正当时, 在古建筑的映衬下,仿佛回到了千年前,那座繁华的都城……
郑州植物园是个神奇的存在,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夏天向阳盛放的向日葵到如今还让人念念不忘, 到了秋天,更是美成了童话…
平素里默默无闻的紫荆山公园,竟然也在这秋日里悄悄惊艳了一把。 碧水映衬着黄叶,斑驳的光影,拂过的微风,这幅画,且留人间深情以待…
当第一缕秋风吹拂过郑州大学,这里的每一天都因为秋而变得越来越浪漫。 目光所至皆美景,连秋风都在青春气息的感染下,温柔了许多。
04
每一个郑州人,对于豫剧的热爱都是根深蒂固的。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过星期天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梨园春》,这里有豫剧大家,也有单纯热爱豫剧的素人,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中原不朽的梨园文化,也给平凡人一个梦想的舞台。
我们这一代人,提起《梨园春》总会热泪盈眶,也许长大后,没办法按时去看节目,也不知道这擂台赛到底打到了第几场,但偶尔看到了,总是会感叹, 看,这是陪伴我整个童年的节目。
只要豫剧一直存在,传统文化就会扎根在这片华夏沃土上,屹立不朽。
同样,书香气息也遍布郑州每一个角落,越来越多新式书店的出现,将文化渲染到了极致。
大学之于城市,犹如光之于大地,点亮思想,润物无声。
郑州拥有四大大学城,58所高校,大学生数量高居全国第三。
郑州拥有四个火车站,一座高架通南北,米字铁路枢纽,208条航线,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101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当之无愧的新一线城市。
刚刚圆满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奥体中心,点燃了郑州。
龙湖湿地公园,成为郑州"新"的代名词。
05
如果你坐公交穿越郑州的东西两边,一定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落差感。
东区繁华。
CBD大玉米,郑州东站双子塔,钢铁外衣下肉眼可见的繁华,夜景更是迷人。
有人说这里适合工作,缺少人间烟火,是一座没有温度的城市。 郑州这座极具中庸气息的城市,恰巧有这样一种魅力,她包罗万象,让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来西边看看吧。
这里曾有过令无数郑州人骄傲的国棉厂,时光流逝,国棉时代逐渐退出了 历史 的舞台,却将西边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保留了下来。
老式小区一片祥和,说不定闲逛一下还能偶遇几座造型独特的苏式小楼。
人头攒动的早市,熙熙攘攘的菜市场,被瓜果的鲜艳色彩瞬间唤醒大脑。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路边偶遇弥漫着香气的摊贩,最能抚慰这座城市里每一个孤独的夜归人。
这种烟火气,更像是一个迎面而来的拥抱,融化了“钢铁森林”带给人的一切不安。
有烟火气的地方,才是生活。
06
来郑州,怎么少得了吃呢!
胡辣汤、烩面,还有遍布郑州的 美食 街道,二七德化街、棉纺厂、 健康 路等等。
各大商圈商场,高校食堂,每个犄角旮旯都能找到让你中意的 美食 。
糖糕、菜角、炸油馍,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 美食 ,却裹挟着异乡游子浓浓的乡愁。
纵横交错的 美食 ,串起了活色生香的郑州。
郑州的大小商铺,一街一巷,须得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这就是郑州,这里有着最平凡却又舒适的生活,千百年来的生生不息,铸就了她顽强的品格,在风浪中行走,在惊涛中成长。
即使用大海做墨,长空为纸,也写不尽对她浓浓的真情。
你爱的人,爱你的人,也是生命给予你最好的礼物。
也许他就在身边,也许他就在不远处,穿过夏天的黄昏和冬天的风雪,他终会抵达。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也许我们都会认识很多人,也会经历很多事情,也都有的事都会慢慢教会你成长。也许我们都会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然后和他邂逅一场浪漫的爱情故事。情侣之间会有很多的生活仪式感,我们看到河南郑州异地恋情侣相见的时候,各自都捧着一束鲜花,我觉得从他们的举动当中体现出来,他们彼此非常的关心对方,同时也是非常喜欢对方的。
一、河南郑州异地恋情侣相见的时候,各自捧着一束鲜花人生当中也许你都会经历很多事情,你也会遇见很多人,生命本就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谁都是一场美丽的意外。也许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命当中都会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然后和她在一起。
两对情侣有的时候会因为一些事情需要分开异地恋的情侣,我觉得是最难的。是只要彼此都为彼此着想,我都觉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河南郑州异地恋情侣相见的时候,各自都捧着一束鲜花,我们觉得他们的爱情故事非常的甜。
二、从他们的行为当中体现出来,他们都非常喜欢彼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情观,也许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对于那些异地恋的情侣,我觉得也许会很苦,但是熬过来了,也会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异地恋的情侣,他们相见的时候,也许都会变成么激动,因为他们都非常的想念对方。
当我们看到河南郑州的一对异地恋情侣相见的时候,各自都捧着一束鲜花,我觉得这一束鲜花不仅仅只是代表他们彼此相互喜欢,更是代表了那一份沉重的思念之情。从他们的行为当中,体现出他们,彼此是非常爱对方的,同时也会为对方付出很多。
世界这么大,人有那么多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开始,只是一路走来,你才会慢慢发现谁才是你的风景?你的依靠。异地恋情侣相见的时候,各自都捧着一束鲜花,体现出他们非常的喜欢彼此,同时也愿意为彼此付出。他们的爱情十分的令人羡慕。这是属于他们俩之间的生活仪式感,同时也表达出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
河南男子520定制钢丝球花束送女友,此举有何深意?可能就是好玩吧。送女朋友东西。首先第一点你和你女朋友接触要观察到她平时所喜欢的是什么,还有一些细节,她对礼物是要求物质越贵越好呢,还是追求形式主义的浪漫呢。这些你都弄明白。第二点,礼物最主要是要用心,女孩最喜欢的是浪漫。可以在头条和抖音上搜寻那些浪漫的一些仪式,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改变成属于你送给你老婆的专属浪漫礼物。总而言之,用心,要有仪式感。首先,女孩子都很喜欢惊喜,无论是什么礼物,只要是你用心准备的,提前没让她知道的,她收到的时候都会很开心,甚至可以说雀跃。
务实的女孩子,喜欢实在的东西,怕你太花钱,但要记得一点,为女朋友花钱,她嘴上说花太多了,但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可以打探她缺什么,给她雪中送炭一下,也可以制造浪漫,送花送熊写情书,也可以送口红,女孩子都口红没有抵抗力的。送化妆品的话,最好提前了解一下她喜欢的牌子,让她满意也不至于浪费。送完了礼物,带她看个**,吃个饭,一条龙服务。
也是很不错滴!记住一点,用心的礼物,她都会开心!关于女朋友过生日送什么礼物好,我认为要看各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女朋友的生日礼物,送什么好呢?这要根据女朋友的兴趣爱好,要在与女朋友的相处中感悟她的最爱。我觉得送什么礼物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女朋友生日之时,送上最合女朋友心意的礼物,以此来证明你懂她,从而增进你们之间的情感。你女朋友的心事,唯有你懂!送什么礼物,自己决定吧。
1、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的预兆
基础安定,能逃灾害,排除障碍而达到成功。不过却因成功运不吉,不能再伸展。不能将天赋才能以完全发展,使其成就与精华俱皆受到打折,殊为可惜,又须深戒提防色难之忧。中吉
吉凶指数:79(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的宜忌「宜」宜与老友通电话,宜逛动物园,宜认错自首。
「忌」忌欣赏高雅艺术,忌乘大巴,忌合影。
3、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是什么意思梦见河,象征着川流不息的生活,过河则意味着度过了人生中的考验,代表顺利。
恋爱中的人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说明经过一段口角而后重新建立感情。
做生意的人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代表说话不守信、朋友背信而遭损失。
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精神状态不是太好,需要一杯浓茶或咖啡来为自己提升呢!努力的劲头很足,但身体状况却往往没有办法应付!读书的你还是不要用疲劳战术,好好地睡一觉再起来用功,效果更佳呢!
怀孕的人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预示生男,夏占生女。分娩困难宜小心。
本命年的人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意味着诸事宜守,不可大投资。量力而为平安。
梦见一,新的开始的暗示。工作、恋爱上都可得到新的开始。一直以来困扰的问题也可能得到解决,是个好梦。
梦见河,象征着川流不息的生活,过河则意味着度过了人生中的考验,代表顺利。
出行的人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建议若心情不好就不外出,等忙过或心情好再出门。
上学的人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意味着理科或口试成绩不佳影响录取。
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中年女人,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正南方向,幸运数字是0,吉祥色彩是蓝色,开运食物是巧克力。
恋爱中的人梦见中年女人,双方父母若能同意,婚姻可成。
恋爱中的人梦见我抱着一个丑陋的中年女人,相互体谅尊重,婚姻可成。
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女人全答中,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紫色,幸运数字是9,桃花位在正西方向,财位在西北方向,开运食物是饺子。
恋爱中的人梦见富态的中年女人,说明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和中年女人,开始稍好,中途反覆不定,最后失利。
本命年的人梦见更换口音,意味着有房屋可住,不必忧虑,尚未稳定,防官讼。
恋爱中的人梦见中年女人相亲,说明若有耐心等待,终有一天成夫妻。
梦见一个河南口音的女人全答中,容易因他人而牵动你的情绪。今天适合与另一半来场浪漫的俩人约会,甜蜜的感觉温暖俩人的心!会为了别人而有不得已的花费。与他人的互动紧密,需谨慎处理,否则易生事端。
梦见去河南,这两天还是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比较好吧,一些太过激烈的运动,或者是让人劳累的行程,都只会加重你的烦恼情绪而已。
爱是没有国界的。来自非洲乌干达的27岁美女娜布力亚与年长18岁的河南农民谢晓伟结婚,跟随丈夫来到河南洛阳农村生活。现在,每天过着幸福生活的她,不仅拥有了两个美丽的混血儿,还自学了中文。不仅如此,她还喜欢去集市,擅长用河南方言和商人讨价还价,彻底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拿布利亚以前一直生活在非洲的乌干达。我喜欢性格开朗、活泼、美丽。在朋友们的眼里,她总是货真价实的美人。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丈夫谢晓伟跟随一家企业在非洲乌干达工作。于是,两个有缘的人见了好几次面,谈了很多次之后坠入了爱河。第二年,他们在当地举行了婚礼建立了家庭。之后,长子出生后,丈夫的工程全部结束,2015年抱着孩子随丈夫生活在河南洛阳孟津县的农村。
离开家乡来到不远的河南生活。首先需要的是“语言关系”。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拿布莉亚通过英汉词典和手机翻译软件认真学习。这几年,随着孩子长大,她主动为孩子当语言老师。丈夫去打工,在家做母亲。平时,除了照顾两个孩子之外,孝顺父母的她为了和婆婆分享压力,几乎都承担着家务活。
做饭、洗碗、打扫、洗衣服…只要有空,她就在家里忙。虽然在乡下生活不是很好的条件,但是家里所有的房间都被她打扫得很干净。
我经常在这里生活几年。非常开心。听了丈夫在家乡生活的感想,拿布莉亚是一口流利的河南话,丈夫和婆婆都很疼爱她。村里的邻居对她也很亲切。而且,乡下的生活环境很好。好吃的东西很多,这几年她胖了十公斤。到2020年12月为止,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体重已经瘦了14公斤。这几年,纳布莉亚和丈夫的浪漫爱情故事被当地人传诵。因此,作为村里的名人,即使外出购物购物,也有很多人会自发地和她一起拍照,称赞她漂亮。为了保持自己在村里人们心中的美女形象,娜布力亚基本上每次外出前都会对着镜子精心打扮。
到现在为止,拿布利亚在河南生活了六年。在她心中,这里已经是最温暖的家了。我已经在河南过了五个春节。马上就要过年了。我每天再聚在一起去买好吃的东西。纳比利亚现在在很多人眼里,她早就成了一个够格的河南人。
(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1、南召猿人 :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 :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 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 :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 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
7、黄帝故里: 河南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头文化: 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 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要在安阳建设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11、白马寺: 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12、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龙门石窟产物。尤其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那“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龙门石窟也因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3、少林寺: 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佛教传入中国后,少林僧人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创立了禅宗。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迅速地传向全国各地及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对中国历史以及日本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武术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僧人在交流中汲取天下武术之大成,总结出了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经、铁布衫等700多种武术绝技,并对其它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从少林拳派生出的拳术就有四五十种。少林的积极入世使它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在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和明等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少少林寺林也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成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武术也因此广播四方并在实战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少林的与时俱进、开放和积极入世,使它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在历经磨难后的今天,禅宗和少林武术依然生机无限。今天的少林僧人又将互联网、营销学等现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使少林迅速走向世界。少林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范,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14、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间。中岳庙始建于秦,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宫对其进行扩建。现存的中岳庙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因酷似故宫,故有“深山故宫”之称。五岳名山为道教所封,而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5、嵩阳书院: 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程颐、程颢、司马光等大儒曾在这里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这里在洛阳附近,二程在这一带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创立了以后影响中国800年的理学。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北宋时称应天府)睢阳区,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说的就是应天书院。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求学于此,在商丘落户,并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
17、登封观星台: 位于登封,建于元代,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遗址。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学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今天,我们国家正以此为依托,在这里建设“中国天文博物院”,以集中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18、红旗渠: 位于河南安阳,是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修建这条渠,10万人在崇山峻岭中的悬崖峭壁上辛辛苦苦地整整干了10年。他们没有钱、没有粮食、没有技术、又不受政策支持,却靠着顽强的毅力削平了1250座山头,修建了上百座引桥,凿通了上百座隧道,最终将生命的河水引入到了干涸的土地。红旗渠的总渠长超过4000公里,其土石方可以从哈尔滨到广州修一条宽2米高3米的石墙!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
(二)定都在河南的朝代
1、伏羲氏: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定都和长眠于河南周口的淮阳。
2、神农氏 : 神农氏是另一位重要的古代帝王,他也定都在淮阳。
3、轩辕氏 : 轩辕氏即黄帝,位居五帝之首,他出生、创业和定都于新郑。
4、夏 :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三个:洛阳偃师二里头,阳城(今郑州登封,也在洛阳附近),阳翟(今许昌禹州)。
5、商 : 商朝曾多次迁都,比较重要的有三个:洛阳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朝歌(在鹤壁淇县)。
6、西周: 西周的国都有两个,一个是镐京(在今陕西),另一个是洛阳。
7、东周 : 东周定都洛邑(今洛阳),持续时间达数百年。
8、西汉: 西汉的主要国都是长安(今西安),但早期也曾短期定都洛阳。
9、东汉: 东汉定都洛阳。东汉末年董卓把汉献帝挟持到长安几年。
10、曹魏: 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
11、西晋: 西晋定都洛阳。西晋末年皇帝被挟持到长安几年。
12、北魏: 北魏早期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3、隋 : 隋文帝定都长安,隋炀帝迁都洛阳。
14、唐: 唐的主要国都是长安,洛阳为东都。晚唐时朱温把唐朝皇帝挟持到洛阳几年。
15、武周: 武则天篡夺李唐王位,建立武周,定都洛阳,称洛阳为神都洛阳。
15、后梁: 后梁定都开封,后迁洛阳。
16、后唐: 后唐定都洛阳。
17、后晋: 后晋定都开封,曾短期都洛阳。
18、后汉: 后汉定都开封。
19、后周: 后周定都开封。
20、北宋: 北宋定都开封。
21、金 : 金曾定都北京,晚期迁都开封20年,直到灭亡。
(三)河南与“中国”的得名
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和“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却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中国”一词,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在洛阳附近)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并在附近营建了成周洛邑。洛阳也因此被历代文人认为“居天下之中”。
大量的文献也可以证明“中国”一词源于河南。“中国”一词,曾见于《诗经·民劳》中:“中国,京师也”,而当时的“京师”正是东周国都洛邑(今洛阳)。另见于《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见于《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另由出土文物来看,“中国”一词,最早见于1965年陕西省宝鸡县所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文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 文王,肆文王受兹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ㄨ民。”可以看出,这里的“中国”,即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区,即成周,也即今洛阳一带。 《史记•刘敬传》说:“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雒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因雒邑成周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土”或“土中”,这应该也是后来河南地区被称“中州”和“中原”的原因。
事实上,中国一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今天河南一带)。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
由于河南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数千年都是这片广阔土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中国”一词渐渐成了正统国家的代称。历史上无论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失掉中原的汉族政权,都自称“中国”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编辑本段]八、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历时近20年才完成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原文化大典》共55卷,两米多厚。限于篇幅,下面仅从中原文化的简易读本-----《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中选取部分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一)神龙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河南发现的龙文物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汉字文化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甲骨文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三)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姓氏总数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则占到了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四)农耕文化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五)商业文化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也就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贡,是河南浚县人,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是南阳人,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是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此外,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时的汴京(今开封),当时人口达到150多万,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欧洲最古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当时只有5万人。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更是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由此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六)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一带演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河南安阳羑里城监狱里写成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教化人伦。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是河南人,他们分别在河南写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德经》和《庄子》。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虽然出生在山东,但太极八卦祖籍河南商丘,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商鞅和申不害,都是河南人。此外,墨家的墨子、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兵家的吴起以及杂家的吕不韦,也都是河南人。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以河南为中心向全国传播,并迅速成为有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最终与儒家和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东汉王充在洛阳写成的《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巨著。南北朝时河南人范缜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少林僧人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总的来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七)科技文化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内容的广博性、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等特点。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其冶铸技术和工艺不仅达到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水平,就连现代人也叹为观止。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第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现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钧瓷色彩缤纷,汝瓷古朴典雅,不仅都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常言道,“家有财产万千,不如钧瓷一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被誉为“科圣”的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他与同行们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
(八)中医文化
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著的《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洛阳龙门石窟的“药方洞”,保留有北齐时期完整的中医药方118个,治疗的病种达37个。这些药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药院”、“药密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机构,设置之全在当时首屈一指。在“医宫院”放置的制作精细的“针灸铜人”,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可以说,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九)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洛阳贾谊开骚体赋之先河,张衡《二京赋》则为汉大赋之极品,贾谊、晁错将西汉政论推向巅峰。汉魏时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动天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宋词的故乡在开封,“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后,河南大族南迁,以谢灵运的山水诗、江淹的抒情赋为代表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动了江南文学的繁荣。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中,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他以沉郁顿挫的笔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其诗歌被赞为“诗史”;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他创作的《长恨歌》、《琵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了中国散文的高峰。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河南人,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跻身于著名诗人之列。
(十)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少林功夫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也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