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唐代著名诗人+名句
唐代著名诗人
初唐时期 (618年--712年)
盛唐时期 (612年--7762年)
中唐时期(762年--827年)
晚唐时期(827年--859年)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陈子昂的边塞诗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合称“李杜”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 (唐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和李白合称“李杜”。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孟浩然,字浩然,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 (唐代)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唐: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唐代)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贾岛:唐代诗人,僧人。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婉约派。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代词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中国北宋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描写儿童的诗句。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白居易 - 《池上》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 - 《清平乐·村居》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崔道融 - 《溪居即事》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 -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 - 《所见》
描写春天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贺知章 - 《咏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 - 《春晓》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 - 欧阳修 -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朱熹 - 《春日》
篇二:诗人名句之李白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名诗句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篇三:山水田园派诗人韦应物流传千古的名句
1、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3、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4、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5、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6、故人各在天一方,相望落落如晨星。
7、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8、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9、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10、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11、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2、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13、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14、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夕次盱眙县》
1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关于爱情,总有着太多的诠释,永远都无法找到一条固定的轨迹,因为,我们始终都无法去接受这样一种事实,一对亲密的恋人,最终也会走到分手的一步。觉得痛心吗?还是觉得是一份深深的遗憾呢?虽然,在我们生命中,每一个人总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
又翻出一张枯黄的纸张,那是2010年大学时自己闲暇之余写的文字。从中,我仿佛找到了当年对诗酒人生的无限向往——
一落尘土,一骑膘马,一身青衫,从崇山峻岭的蜀川之地走出了一个少年,一个一脸稚气而又意气风发的少年。
少年的马踏过中原,淌过沙漠,一步步走进了朝野。
没人知道,这个少年会是撑起盛唐半个文坛的砥柱,敏捷的才思,浪漫的情怀,骄于士大夫而亲于小民的随性,李白就这样率性写诗,率性做人,而在文坛上却享誉“诗仙”的绝大盛名。谁能不说,这样的李百本身就是传奇!
李白一心想出仕,当他雄心勃勃步入那个污秽横流的官场,他的傲气依然不减,贵妃捧墨,力士脱靴,李白将整朝廷看得轻如薄纸,虽官至翰林却依旧我行我素,不媚权贵。
然而,政治的战场哪里容得他那样放肆和儿戏。诽谤之声不绝如耳,落井下石、明哲保之辈更加猖獗,张垍的无中生有、搬弄是非无疑给李白沉重的一击,这一击差点置李白于死地。
宋若恩的出现给李白的牢狱之灾带来了署光,宋竭尽其全力以救这个与文宋之悌有过淡水之交的大诗人,终于免其死刑而改为流放。于此,李翰林的官场生涯惨淡落幕,然而这个在政坛上仅惊鸿一瞥的文人却从来停且其在文坛上的辉煌。
青莲居士是浪漫的,他有浪漫的情思,浪漫的文笔,更有浪漫的一生!谁能想起,李白的一生水及有四样东西的陪伴:诗、酒、剑和月光。
诗是其灵魂,李白依托着诗而生;酒是其生命,李白嗜酒如命;剑是其骨气,属于蜀山侠者的霸气。至于月光,是其浪漫诗怀的寄托。
他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百玉盘”的童真,他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怅惘,他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无奈……在诗人心中,明月永远是他的朋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似乎是李白所有情绪的化身,快乐,悲伤,孤独,寂寞,无奈……这是属于李白的浪漫,浪漫的诗人在月光下独酌,自醉后吟诗舞剑,那个美丽的“抱月而眠”的传说更让李白在梦一样的浪漫里结束了其纷繁复杂的一生!
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用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诠释了,一个诗仙不同常人的经历和见识!
喜欢李白,喜欢李白的傲气和豪情,喜欢李白的诗酒月光,喜欢李白的浪漫主义。
于是,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有无数个喜欢唐诗、喜欢李白的人在漫长的夜里,对着轻盈的月光,轻轻吟唱……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出名的诗人,留下不少名诗。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1]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