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

“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第1张

天狗与河童、狸可并称三大最知名的日本妖怪,其中天狗无疑是山林妖怪中最具震慑力的代表。

  “天狗”一词同样来自中国。《山海经-西山经》有云:“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如文中所述,最初的天狗是可以御凶的吉兽,但后来演变成用来形容彗星和流星,古人将天空奔星视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变成了凶星的称谓。日本最早关于天狗的记载见于《日本书纪》,也是用来比喻彗星和流星。在日本,天狗因其形貌也被称作天狐,直到平安时代,日本的天狗也还是《山海经》中所述的形象。

  中世纪开始,日本的天狗慢慢走上自己的演变之路。今天我们熟悉的天狗形象已经和其最初的形象相去甚远,一般认为《今昔物语集》中记载的一种能飞天、依附人身,被称作“鹰”的怪物和佛教中一种也被称作“天狗”的鸱形怪物可能是现代天狗的原型。最初天狗的形象是鸟喙人身,长着一对羽翼的“乌鸦天狗”形象。而鸟形天狗最著名的传说就是日本第一大魔王崇德上皇啦,保元之乱中兵败的他在流亡中含恨而死,临终发下毒誓“愿为日本之大魔,为皇戮民,为民弑皇,此国永为乱世”,并咬舌以血写下诅咒经文,其怨灵遂化作金色大鸢身姿的天狗为害人间。在认为天狗是怨灵作乱的传说中,崇德上皇向来是天狗首领。

  而鼻高天狗形象的由来则应归因于佛教、修验道等宗教元素的融入。镰仓时代,天台宗僧人因其修为高深成为欲超越佛教权威者的众矢之的,当时的《是害坊绘卷》就描绘了天狗挑战天台僧却惨败的故事。传说当时中国来的天狗曾向日本天狗求助,但日本天狗表现傲慢,而傲慢即为“鼻高”,所以这个故事可说是鼻高天狗由来的源头。后来又慢慢出现了天狗为修行不够,无法放弃执著、妄念的修验道僧人死后所化的说法。这些修行者因其佛性免于堕入地狱、饿鬼、阿修罗、畜生四道,但又无道德心故而也无法升入天道,最终被放逐至六道轮回之外的天狗道。此时关于天狗是怨灵的说法已经势微,而因为修行者通常隐于深山灵峰,天狗的传说中又加入了山岳信仰的元素,天狗的形象也和山神在一定程度上重叠起来。再加上民众对修行者的敬畏之心,于是天狗们不仅鼻子高,武功也是绝顶。对于一些离奇事件或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往往算在天狗的头上,于是就有了“神隐”、“天狗倒”、“天狗笑”、“天狗砾”等等传说……在室町末期今天为我们所熟悉的鼻高天狗形象终于确立——红面高鼻,身生双翅,身着修验道行者服,手持金刚杖或太刀、羽毛团扇,脚穿单齿高木屐,随身带着隐匿身形用的蓑衣,生性傲慢身怀绝技,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郭沫若早期诗歌在中国新诗史上有划时代的作用,尽管现代读起来并不能引起我们太多共鸣,但其文学史价值是应当被重视的。郭沫若是典型的情感表现型的诗人,其风格浪漫狂放,重在情感的表达和宣泄,充满力量感!至于,《天狗》属于哪个型,涉及到文学作品的类型,这是一种落后的文学理论,因为它不能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严格说来,《天狗》属于理想型的文学作品(仅供参考)

《天狗》郭沫若

1、“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

在这首诗里,“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和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这里牵涉到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的关系。郭沫若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张“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2、第二题楼主可能写错了,题目是《井》的题

《井》杜运燮

1、诗歌中的“井”具有那些特点?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井”的特点?

诗中关于“井”的描绘是层层深入的:第一节是粗略的概括,以“草叶”“天空”“浮云”为衬托,特点是“完整和谐”;接下来,以“荒凉的寂寞”“孤独”反衬“澄澈的丰满”,以“冷寂的心灵”接通“黑暗的地层”和“无边的宇宙”,并用“洗涤”保持自我,表明“井”高洁、清澈的品性;最后,“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完成了对“井”的素描和透视。

诗句:我是静默。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完整和谐)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静默)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绝不逃避,也不兴奋,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不卑不亢)

2、“井”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

在此诗中,“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这品格显然是某一类人才具有的。这首诗的写作年代(20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3、试着找出现实生活中具有“井”一样特点的人,分析这类人在社会中的意义。

这题作者可以从身边人,或者近现代名人中寻找,仁者见仁,我就不写答案了哈。

《春》穆旦

1、这首诗写了哪几个春天?两个诗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首写春天的诗篇。全诗只有两节,第一节写大自然的春天,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既写出了大自然春天的迷人,也写出了生命春天的焦虑与迷惘。

总的来说,第二节与第一节形成明显的并列与相互对应的关系,但是第二节在主题上更深化了一步,由大自然春天的绚烂转向了生命春天的迷惑和痛苦。这种痛苦正是一种现代的自我意识的体现。

2、本诗的语言较之早期新诗,内涵更饱满和丰富。你觉得诗中那些词语最为关键,可循此触及诗人情感的潜流?请做简单分析。

给楼主几个参考哈。

写“绿色”,诗人用“火焰”状“绿色”之盛、之逼人眼目,用“摇曳”写出了“绿色”具有动感的形态,倘若换成其他词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更不消说后面有“渴求”“拥抱”两个动词的加强;写花朵的生机蓬勃,用了“反抗”和“伸”,也是两个表示形体的动词,它们足以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泥土做成的鸟的歌”,巧妙地展现了“歌”所负载的双重力量(轻盈与浑沉)。

《无题》邹荻帆

1、这首诗里的象征义(喻意)指什么?

这首诗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根据示例,谈谈你对本诗某一处标点符号使用的理解。

第二行“是的,我们将”只有五个字,却用了两个标点“,”“。”,语气非常简洁有力。第七行末也用了“。”,表明情绪之流随意象之流的中止;随后,第九行末用了“,”,显示了某种过渡和提示。最值得品味的是最后一行的“……”,此时诗情已得到升华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川江号子》蔡其矫

1、是个描绘了哪些主要的形象?他们具有什么特点?

描绘了川江号子和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号子特点是陡峭与迅疾,如生命浪潮般,从而衬托出英雄般的船夫及其生命活力。

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首诗歌主题的理解。

这首诗写作于1958年。那时中国对于现在来说是令人痛心的一段历史,“大跃进”的风潮席卷全国,举国上下蔓延的是一种浮躁、盲目的情绪,诗人蔡其矫不被功名所遮眼,用自己的双眼与思索,探究中国的现状与走向,深深感到担忧,并为自己无人理解而苦闷,在一次游览长江的经历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川江号子》。

联系这首诗的时代就会发现,在当时充斥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作品的诗坛上,它是一个危险的“异类”,连同诗人一起受到了无情的批判。诗中“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既是船夫们悲慨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歌唱的渴望的袒露;“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在渲染千年舟子的亘古孤寂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暗含着诗人内心的痛苦。

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这首诗中多次出现了“月”“日”“星球”“宇宙”等词语。同时,郭沫若诗里的科学观念与泛神论思想是相辅相成的,“X光线”“电气”“神经”“脊髓”“脑筋”等科学术语的使用,可以被视为一种科学观念的表现。泛神论思想和科学观念均开阔了诗人的眼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有助于他的诗里包容宇宙万物,从而使其诗风雄奇、健美。

还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时起的时代精神 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天狗》是《女神》中的一首有代表性的诗篇。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郭沫若《女神》赏析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史上杰出的诗人。历史剧作家。他是一个主观性、抒情性很强的浪漫主义诗人。“五四”时期创作的《女神》是其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女神》共分三辑。除《序诗》外,第一辑包括《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凤凰涅盘》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共十篇为《凤凰涅盘之什》,自《三个泛神论者》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共十篇为《泛神论者之什》,自《太阳礼赞》至《死》共十篇为《太阳礼赞之什》。第三辑在一九二一年《女神》初版本上分为三部分,自《Venus》至《晚步》共十篇为《爱神之什》,自《春蚕》至《日暮的婚筵》其中《岸上》为三篇共十篇为《春蚕之什》,自《新生》至《西湖纪游》其中《西湖纪游》为六篇共十篇为《归国吟》。

文本速读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的主要篇目:《凤凰涅磐》《炉中煤》《天狗》《女神之再生》《地球,我的母亲!》《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晨安》《匪徒颂》《湘累》。

《女神》充分吧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凤凰涅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了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把社会的改造和个人精神的自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追求精神自新的决心。在《女神之再生》里,女神再也不能忍受黑暗混乱的世界,再也不安于在壁龛中静享人间的牺牲,她们毅然来到世间炼石补天,创造能给世界带来温热的新太阳。

《女神》热情歌颂了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的理想。如《天狗》一诗,塑造了一个“开辟洪荒的大我”的抒情形象,这是一个充满着个性解放精神、旧世界的叛逆者形象,它那种气势磅礴的不可遏止的激情,表达了在破坏中求创造的决心,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意志和力量。《匪徒颂》一诗,是对“五四”运动前驱者的颂歌,不仅歌颂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歌颂了宗教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自然科学的学说革命,还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湘累》和《棠棣之花》两篇诗作,歌颂了我国古代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湘累》中的屈原是人民意识的杰出代表,《棠棣之花》中聂嫈、聂政姐弟二人则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为人民自由、解放而牺牲的爱国志士。

《女神》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棠棣之花》里,歌颂了为祖国、为自由而英勇献身的可贵品质。特别是《炉中煤》一诗,唱出了“眷念祖国的情绪”,感人至深。诗人以煤自喻,透过通红的炉中煤形象,显示他的那颗爱国赤心,喻出了爱国感情的热烈程度;通过煤的燃烧,把光和热带给人间的情景,喻出了诗人为祖国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决心;叙述煤形成的千百年历史,又喻出了诗人对祖国感情的深长。该诗巧妙的比喻,把爱国主义激情表达得既诚挚、热烈,又委婉、细腻,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女神》又是一曲歌唱工农群众及劳动创造的颂歌。《地球,我的母亲》一诗,从讴歌地球——母亲,到讴歌劳动,讴歌工农大众,进而歌颂工农大众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赞美工农是“全人类的保姆”、“全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并表示了诗人愿做大地的儿子,来报答工农的深恩的愿望。

《女神》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女神》中,诗人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摹写生活,对理想狂热的追求与赞颂多于对黑暗现实冷静的剖析。但是,《女神》的浪漫主义并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的。它那种毁坏一切、创造一切的狂飙突进的精神,完全符合“五四”时期时期人民群众,特别是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愿望和要求。

表现手法上,《女神》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形象的比喻、极度的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来表现诗人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在语言上,既运用白话口语,又采用古今中外的语汇,状物写人,因而诗的语言不仅异常丰富,而且富有表现力。为了抒发炽热奔放的感情,诗人还运用叠句、排比句等句式,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诗歌的形式上,诗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成功地创造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诗人还创造了把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的诗剧,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一天就把郭沫若先生的《女神》给看完了,看到精彩处的时候不自觉的朗诵起来,强强也受到我的感染,和我一起朗诵。今天下午的时光真是幸福啊,呵呵。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他留日时根据故乡四川省乐山县的两条河流——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河)而取的名字,诗人的思乡情怀由此观之。

他的诗充满活力,诗中运用了大海、波涛、地球、太阳、万里长城、金字塔等豪迈壮阔的青春的意象构成了阔大雄浑的意境。闻一多曾评论《女神》说:“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的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时代底精神。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儿。《女神》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

他感到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他在“崇拜”太阳、山岳、海洋、江河的同时,又“崇拜偶像破坏者,崇拜我”。他礼赞太阳,要太阳把他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他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天狗》)。

《凤凰涅槃》中,凤凰“集香木自焚”体现了彻底破坏旧世界的精神,“复从死灰中更生”则是创造意志的写照。《女神之再生》中,他借女神们高唱:“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创造意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Rhythm哟!”表现出与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人格理想截然不同的现代性格。

总之,《女神》中的优秀诗篇,都活跃着一个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热情洋溢,对自我的力量充满自信、对光明的未来充满向往的五四青年,他厌恶一切陈腐的事物,厌恶平庸无为的生活。憎恨现实生活的黑暗和残酷,赞美一切新鲜的生命,崇拜一切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伟大事物。诗人的诗思在整个宇宙和整个世界自由驰骋,从而又显示出想象力极为丰富,跳跃迅捷,奇丽壮观的特点。诗歌的语言上,可以明显看出古典诗词在节奏上的影响,排比、叠句、反复等修辞的运用,词语的两两对应,平仄音韵的协调,使诗句既能挥洒自如,又朗朗上口,甚至个别字的粗糙也没能减损诗歌激荡的节律和摇滚乐般的震撼力。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天 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79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