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简介:
雅克·路易·大卫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五金商家庭,10岁时父亲过世,由皇家砖瓦匠的叔父抚养,酷爱绘画的大卫在亲友帮助下被送到布歇那里学画,布歇发现大卫的气质与自己的罗可可风格不一致,就将他转到皇家美术院教授维恩门下。
大卫并不是天才,他个性沉默寡言,喜欢思考,不太合群,缺少典雅,使人感到少年老成,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勤奋刻苦精神,认真地学习过普桑、布歇、格勒兹和卡拉瓦乔。
23岁的大卫第一次参加罗马奖考试,考题是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战神马尔斯的战斗,艺术风格基本上是模仿罗可可风格,但是人物形象情绪激烈、步伐沉重,因此画面很不协调而落选,直到27岁大卫历经3次失败后才获得罗马奖赴罗马留学。他在罗马学习期间为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遗迹所感动,产生了研究和学习的浓厚兴趣,他下决心暂时不搞艺术创作,专心钻研希腊罗马雕刻,认真画了4年的素描,32岁时曾带着一幅素描稿《帕脱克卢斯的葬仪》回巴黎沙龙展出。在接受古代艺术影响的同时,大卫在思想政治上也受到古罗马共和政体的潜移默化,滋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热情。后来他竭力想借用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样式,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大卫最初的创作都是从古希腊罗马的传说和艺术中寻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艺术样式视为审美的最高标准。他曾说过,古代是当代画家的学校,它是当代画家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后来由于接触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党人,如雅各宾党的***罗伯斯庇尔等,他在政治思想和艺术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这时起大卫就勇敢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艺术为反封建斗争服务,逐渐走进现实主义潮流。他说过:“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从此,大卫把艺术作为反封建的战斗武器使用,作为战士登上了画坛和政坛。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贺拉斯兄弟宣誓》。
如果说罗可可艺术是路易十五时代为适应快要上断头台的没落贵族阶级的空虚心灵的需要,那大卫的艺术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大革命服务的。大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艺术创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比启蒙思潮下的写实主义更进一步地描绘了时代的革命斗争现实,他借历史题材揭示如何建立和巩固新的社会制度与新的社会风尚的革命思想。当大革命的风暴到来时,大卫不仅仅是画家,他还作为社会活动家、革命家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他被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成为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的战友,并以国民教育委员的身份从事大量的革命艺术活动。他公开倡导艺术必须为政治斗争服务,他说:“艺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为了帮助某一个政治概念的胜利而存在”。
在大革命中,大卫根据国民议会的建议创作了一些具有鲜明革命时代特征的肖像画,其中最杰出的是《马拉之死》。
1794年是大卫艺术生涯中最光辉的年月,他的艺术充满了时代革命气息,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性,并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和现实的时代生活相结合,成为一位革命艺术家。但是随着“热月党”政变,雅各宾党政权被推翻,大卫被捕入狱,出狱后看到国家发生的变化令他触目惊心。革命的理想破灭了,整个社会陷于黑暗恐怖的深渊,这使大卫心灰意冷,又无能为力。从此在创作上他放弃了现实的题材,又沉浸在对古代社会的向往之中,再也没有画过富有革命激情的作品。他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停止了一切社会活动,情绪非常消沉,艺术生命也面临枯竭。这时的画家期望和平,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了《萨宾妇女》。
我们从大卫的经历和艺术生涯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艺术家只有投身于时代的变革,才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一旦脱离时代和人民大众,艺术生命也就枯萎了。大卫给后辈的艺术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他曾说过一些激励人心的话,至今对我们艺术创造仍有教育意义,他说:“绘画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构成画家。”他还说:“拿调色板的不一定是画家,拿调色板的手必须服从头脑”。这些都成为画家的箴言。
当拿破仑夺取政权建立帝制以后,大卫又为拿破仑服务,成为帝国的首席画家,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很多反映拿破仑的英雄业绩和形象的作品。1816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将曾对处死路易十六投赞成票的大卫驱逐,他被迫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最终客死异国。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年表:
雅克·路易斯·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
1748年 大卫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布歇(Boucher Francois,1703-1770)。
1758年 父亲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筑师德麦戎抚养。
1766年 和皇家绘画雕刻学院历史画家维恩学画。
1774年 从皇家美术院毕业后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美术影响。
1780年 返回巴黎。
1784年 再次去罗马并创作了历史画“荷拉斯兄弟的之誓”。
1793年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大卫加入了资产阶级左翼的雅各宾党,并被推举为国民议会主席。大卫因雅各宾党两次入狱。同年,雅各宾党的***马拉被刺,大卫怀着悲愤的激情创作了“马拉之死”。
1794年7月 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因大卫参加了雅各宾党,他被罗列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
1799年 成为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师。同时期他还教出一批优秀的画家,如: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等。
1814年3月 拿破仑失败。
1816年 大卫作为一个弑君犯而被迫侨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825年 客死异乡,享年77岁。
法国,多少年一直被誉为是浪漫之都,那么这个国家是真的十分浪漫吗?其实我想是这样的,毕竟你要是去过法国的话你能够看出来,真的是这样,不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咖啡馆里你都能看到属于他们法国人的浪漫,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是十分浪漫的表白。
这大概就是源自于骨子里面的浪漫了吧,其实法国人对于爱情还是看到十分开放的,特别是在公共场合表达爱意的情况更是凸显的十分明显,法国人对于吻是属于一种特别的表达爱意的方式。
在街上或者是在家里都喜欢用拥吻,这大概也是浪漫氛围的一种体现吧。其实法国人浪漫远远不是只靠着一个吻而被人传颂这么久的,其实他们是一群十分有仪式感的人,不论是男的女的,都是十分有仪式感。
特别是在家庭聚会和朋友聚会这上面我想法国真的领先我们一大截,因为我们不论是办酒席还是结婚各种的甚至都是有一点想要靠着个挣钱,来做个人情交易这样,但是在法国就不是这样子,在他们国家主要是想着家里人们都聚餐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最重要。
所以我认为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家,他们的人在浪漫上面真的是源自于自己的骨子里面的,真的是十分的羡慕呀。其实我们国家也是越来越好,只不过之前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所以才会变得是这样的封建,但是现在越来越好了,我相信慢慢的我们也会有拥有这种源自于骨子里面的浪漫情节的。
以花传达心意。
相比国内只有在重要节日才送花,送花在外国是很普通的行为,是法国男士的基本日常操作。法国男人不仅过节送花给女友甚至结婚数十年的伴侣,甚至平日路过花店也会顺手带上一束给伴侣。
愿意赞美,渴望分享。
法国人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男人觉得女人很美、很可爱,会直接说出来,跟国内情人的“内敛”很不一样。
另外他们在意生活品质,喜欢和情人分享各种感官体验。外国人更为直接,“冷战”是他们讨厌的行为,自然也比较少会有逃避讨论沟通的情况发生。法国人的浪漫并不是“我愿意为你牺牲一切”,而是”我渴望与你分享一切”。
对女性的绅士行为。
另一个给予法国人很浪漫的原因,来自于法国男人至今仍坚持的“Galanterie”(可以翻译为殷勤)。这个词源于17世纪的法语,原来指骑士在战场上的英勇行为,现在多指男人在所有动作和言语中,皆以女性为优先考量的礼貌准则。
虽然这样的观念在各年代都有争议,但法国男人仍把它当成一种对女性基本的礼貌,包括赞美女性、帮女性开门、给予女性优先路权、礼让公共座位给女性等。
巴黎是历史名城、会议之都、创意重镇和美食乐园。巴黎居民为这座梦想之城带来缤纷活力,形成花都独一无二的印记。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与浪漫之都,利尔克曾说过的,"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城跨塞纳河两岸。
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0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七个省,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1/5,是法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城市自身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人们漫游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着许多闻名世界的历史遗迹,又有许多宏伟壮丽的现代化建筑,有“花都”之美称。
巴黎是法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法国政府以及各大财团、公司的总部几乎都设在巴黎。在文化设施方面,巴黎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现代艺术文化中心——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还拥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
巴黎不仅是法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国际活动的重要场所。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各种各样的国际比赛、表演在这里举行;各行各业的专业展览会在这里举办。常设的国际组织也很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今天的巴黎,不仅是法国,也是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备受世界的瞩目。
巴黎,一座不夜之城、爱情之城,塞纳河畔的艺术与历史之都,拥有世界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巴黎当之无愧地在全世界享有最浪漫城市的美誉,巴黎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达到了无可匹及的巅峰。
巴黎是法国的文化中心。那裏有众多的世界闻名的大学、学院、图书馆以及博物院、展览馆、剧场、剧院及1985年5月落成的“晶球”全景**院等。巴黎是文学家、艺术家的摇篮。
1、浪漫主义画派: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2、浪漫主义音乐: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3、浪漫主义文学: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1、浪漫主义画派: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着(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
2、浪漫主义音乐: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
3、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由于法国大革命的曲折莫测,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色彩。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年-1848年)和史达尔夫人(1766年-1817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基督教真谛》主张复兴中世纪礼教,但其作品对美洲丛林和大草原奇异风光以及古代废墟富于抒情色彩的描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滥觞。他的小说《勒内》和《阿达拉》都描写世俗爱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恻缠绵。而史达尔夫人则具有民主倾向。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致力于传播浪漫主义理念,不遗余力的抨击法国的古典主义传统。 法国浪漫主义中期的代表包括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年-1869年)和阿尔弗莱·德·维尼(1797年-1863年)。前者擅长写抒情诗,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对照和象征笔法;后者则以哲理诗著称,《古今诗集》和《命运集》宣扬孤傲坚忍精神,表达悲天悯人的思想。 1830年以后,维克多·雨果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导者,他也是整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在法国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中鲜有的全才,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其小说《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悲惨世界》等具有史诗般雄壮的风格,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雨果一生支持共和,反对帝制,在1851年曾流亡海外,直至1870年才返回法国。在诗歌和戏剧领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语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笔法,极大的丰富了法语诗歌的修辞技巧,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雨果逝世的时候,全欧洲共有逾200万人来到法国参加他的国葬。 和雨果同时代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还包括女作家乔治·桑(1802年-1876年)。她的创作拓展了浪漫主义文学阴柔的特性,尤其擅写女性问题小说和田园小说。代表作《康素爱萝》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和真挚情感。曾和乔治·桑有过短暂恋情的青年诗人阿尔弗莱·德·缪塞(1810年-1857年)是这一时期法国诗坛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组诗》具有梦幻般的色彩。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第一次将“世纪病”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热拉尔·德·奈瓦尔(1808年-1855年)的抒情诗奇诡深邃,形式精美绝伦,对20世纪现代诗歌影响深远。大仲马(1802年-1870年)创作了大量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将通俗小说的发展推向极致。
俄国和东欧
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失败和1825年十二月党人革命之后出现的。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茹科夫斯基(1783年-1852年)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他的《俄国军营的歌手》歌颂军人的爱国壮举,赞美俄罗斯民族伟大的复兴。雷列耶夫(1795年-1826年)创办《北极星》,宣传浪漫主义思想。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等早年都是浪漫派,后来转向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年-1841年)是俄国最坚定的浪漫主义诗人,长篇叙事诗《童僧》和《恶魔》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达反暴政的革命理念。小说《当代英雄》第一次塑造“多余人”形象,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先驱。 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波兰的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年-1855年)和匈牙利的裴多菲(1823年-1849年)。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和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结合起来。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抨击沙俄侵略者的血腥屠杀,揭露卖国贵族的行径。裴多菲则以《民族之歌》和《自由与爱情》等诗作歌颂为争取自由的斗争。
美国
由于美国和欧洲在历史、文化上的种种不同,以欧洲通行的文学流派的概念来衡量美国文学的发展实际上并不十分准确。但由于美国文学也是整个西方文学的一个部分,因此通常人们也将美国文学史放入整个西方文学史的框架内来研究。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9世纪上半叶,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高涨,摆脱英国文学的束缚、重视人的精神创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验主义蔚为大观,至此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爱默生(1803年-1882年)和梭罗(1817年-1862年)是超验主义理论家,最先提出浪漫主义的主张。他们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美国前期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华盛顿·欧文(1783年-1859年)、詹姆斯·库柏(1789年-1851年)和爱伦·坡。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在他的小说中,“美国文学”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国文学的拘束。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爱伦·坡主张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他的小说大部分以死亡、凶杀、复仇为题材,揭示人的幻觉状态和变态心理,他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共同被尊为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 美国后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以纳撒尼尔·霍桑(1804年-1864年)、沃尔特·惠特曼(1819年-1892年)和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1891年)为代表。霍桑在作品中对“隐秘的恶”进行挖掘,《红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统治的黑暗以及教会的虚伪和不公,象征手法运用纯熟。惠特曼的耗一生的经历编纂、扩充诗集《草叶集》,歌颂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梅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中成就最高者,擅长描写航海奇遇和异域风情,代表作《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小说中的“白鲸”已经成为一种超然的、对人类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物的图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