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什么意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什么意思?,第1张

人活在世上,难免身不由己,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然而我们还可以选择生活的态度,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拥抱人生。

这句话出自《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最早出自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

原文节选:

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扩展资料:

高晓松:1969年11月14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2011年5月17日,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

张克群:

女,出生于德国柏林,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原清华大学教授。4岁时随父母回到中国。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现退休定居美国。

作品有《高低楼房若干》,小说体传记《飞》、《艺术人生》等。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高晓松之母。

参考资料:

—高晓松 —张克群

‍‍

你幻想中的诗和远方,其实是远方人眼前的苟且,你眼前的苟且,可能是远方人幻想中的诗和远方。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诗和远方之所以美好到让人永远向往,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到达那个彼岸。就好像永远得不到的爱人,永远是明月光,朱砂痣,而拥有的爱情,则永远是饭粘子,蚊子血。乌托邦的美好,就是因为他不存在,有距离,所以永远闪着理想的光,无限美好。也正因为如此,全世界的人都向往着远方,不管你住在世俗眼光中多童话的地方,纽约,巴黎,普罗旺斯,瑞士小镇,香格里拉,相信我,住在那里的人也在渴望远方,他们渴望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你觉得不堪的,苟且的栖身之所。

有人说,不对呀,我去哪哪哪旅游,就是如何如何美,如何如何好。那是因为你只是过客,没有生活在此地。不管怎样深度游,你总是在消费,总是在玩,去那些地方最美丽的景点,以游客的心情在过那几天,并且那种这个地方这辈子只来一次的想法也浪漫化了你旅游的体验。但如果你在一个地方住下,生根,开始工作,创造价值,和过去的朋友再见,真正开始生活,你会发现,其实你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换了一个地方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羡慕我生活在纽约,觉得在纽约一切都是发光的。但他们不知道,我并不是每天都活在帝国大厦顶楼玫瑰色的夕阳下,或者时代广场五光十色的电子招牌里。说出来很绝望,他们向往的那些,只有游客会去做,纽约人根本不会去。他们每天步履匆匆,在臭烘烘的地铁里挤来挤去,每天忙的,也是眼前的苟且。工作,家庭,事业,情感,一样的困惑,一点也不比地球上其他角落的人少。不管你多么不甘心,你眼前的苟且,真的不是换个地方就能解决的。有部**叫革命之路,里面的夫妇住着标准美国中产阶级的花园洋房,有收入不错的工作,但他们不甘心,觉得眼前的苟且消磨了他们年轻时的理想,非要去巴黎追求诗和远方,结果鸡飞蛋打的一番折腾后,谁也没有到达那个远方的巴黎。

‍‍

还记得那个故事么?一个姑娘在面馆点了碗牛肉面,因为牛肉给的太少而崩溃大哭,原因不是几片牛肉的问题,而是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更悲伤的是,也许多数人都没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年少梦想的与现在拥有的是一个巨大的反讽,我们就生活在这个讽刺之中逐渐麻木最后习惯。

社会上一直都有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之争。苟且派有面对现实的理性,认为生活终究是柴米油盐的平常,诗和远方太虚无缥缈。远方派有着浪漫主义情怀,认为生活若只有眼前的苟且与咸鱼有什么分别?

谁胜谁负好像也没有结果,不过苟且派显然占上风。因为现实给苟且派提供了充足论据。即便心里装着全宇宙的诗和远方又怎样?还不是活成屌丝样?累成加班狗?如果现实只能让人苟且,还向往什么诗和远方?徒增痛苦而已。现实就是:有人梦想成为光芒万丈的明星,如今只是平凡的路人甲。有人梦想成为经学济世的思想家,如今只是格子间的小职员。有人梦想成为笔走珍珠的作家,如今只有每天写不完的公文。有人梦想环游世界,手里却没有钱……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生活本就如此,苟且派找到了生活的真相,并以接受和习惯这种真相作为成熟的标志。

相比之下,远方派显得底气不足,毕竟日子还要过下去,诗和远方又不能当饭吃。但梦想总是带着伟大的光环,远方派也有些看不起苟且派的汲汲营营。

其实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有的人注定在生活中苟且,有的人注定走向诗和远方,这之间其实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是选择不同而已。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选择苟且,那人类估计还在某个山洞里躲着呢。如果每个人都选择诗和远方,那地球也装不下。

有人生活在生活里,但也要尊重仰望星空的人。有人抬头仰望星空,也别歧视一直低头赶路的人。

世界那么大,人又那么多。几乎人人都面临荆棘丛生的前路,只不过有些人怕疼,就放弃了跋涉,选择了安逸。而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汗流浃背、鲜血淋漓,但最终站在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多数人被巨大的物质洪流裹挟,被一元的成功标准绑架而异化,成为这标准的奴隶。然而这标准本身合理么?为了一元的标准而放弃多元的可能岂不可惜?

其实最大的成功就是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如果你的意愿就是经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你的小日子就不算苟且,夫妻和睦、子孝孙贤,人生圆满。如果你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心中总有一个角落留给诗和远方,那就别放弃! 想成为画家就拿起笔来画,成不了又怎样?谁也无法阻止你心中住着一个梵高。想成为作家就开始写,没人欣赏就先写给自己看。想环游世界,那就努力去赚钱。

还记得那篇著名散文《青春》么?王佐良翻译得最美: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神泉在涌流。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写这篇文章的塞缪尔﹒厄尔曼老人家七十多岁才开始写作。

即便现实只能让你苟且,永远保持一双发现诗和远方的眼睛,总有一天,诗和远方就在你眼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5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